登陆注册
7165100000005

第5章 但愿苍生俱温饱(1)

生灵之苦

只是天上没水

再吼也无非是

吼出自己的眼泪

好在满肚子的苦水

也长力气

喝完了我们再去种田

———牛庆国·《饮驴》

十多年前,定西沿山的好多村庄饮水非常困难,翻山越沟,要走很远的路。有时候,耗费大半天的劳动,就是取水。早起去挑水,晌午才见挑回两桶水来。为解决饮水的困难,有的村庄养了很多的毛驴,毛驴专为驮水。

对定西的第一印象也是,看新闻报道,说那里天旱,人畜饮水大面积发生困难,从兰州调水车专门为定西解决饮水问题。

人说,鸟都要渴死了。

那是飞在定西天空的鸟。

那只鸟已经飞了很久了,它在十多公里之外就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它追逐着汽车又飞了几十公里路,它在这辆汽车上起起落落,怎么也落不稳,它幼嫩的翅膀很累了,在火一样没有一点潮湿的天空中,它快要渴死了。那汽车是一辆送水车,一辆从城里来的送水车,它知道那汽车迟早要停下,迟早要打开向外冒出甘甜清凉之水的水龙头。它知道,它可能争不来一口水喝,它太弱小了,但打开水龙头之后的湿气会沁凉一块天空,它在那一小块天空盘旋,它会有清凉的呼吸,它的翅膀在有水时会汪汪地颤动。哦,即便是水车上的水被人们提走了,水车空了,水车走了,那地上总会落下水珠,总会湿一块小地,啄几口水湿的泥土,它的生命就有希望了。

定西哦,干旱的定西。

送水车来了,小鸟飞来了,一个乡村的人们蜂拥而至。蜂拥而至的还有这个村庄的大小牲畜,口渴的牲畜也认得那送水车。夜晚,在水车停留过的地方,在留下水渍印的地方,白天看不见的小动物在那里嘶鸣,乡村的小狗在这个夜晚的叫声格外响亮一些。

你还看到了,那一棵在定西山梁上的树,叶子很小和人一般高矮的树。它的树龄已超过了十年、二十年,可它仍那么矮小,定西叫它“老头树”。缺水的土地和缺水气的天空,让它该伸开的树杈收缩在一起,它已经满身带刺,试图长成一株仙人掌。它活着,身边没有兄弟姐妹,可能它的兄弟姐妹已经死了,把它孤零零地留在山上。

定西漳县有个遮阳山,山清水秀,地势险峻,古树参天,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可它的周围已经是荒山秃岭、乱石狰狞的旱沟。

那天去漳县金钟镇看望几位农民作者,天气已经很冷了,一条几十公里长的旱河沟,路越走越艰难,旱河沟两旁时不时出现散落的村庄,令人不由感叹如此山大沟深的地方还有人住。旱河沟的深处该有点森林或者水吧,不,旱河沟的深处突然出现更多的村庄。过去的这条古河道永远不会有长流水了。这条河道现在是引领人们走向深处的一条道,是雨季突然来临的暴雨的洪水道。河流两旁是时陡时缓的山峦,依稀还能看出那山峦曾被森林覆盖过。访问居住的人家,得知那森林消失也不过几十年前的事。更多的人之所以住在河沟的深处高处,只因那儿的山坡平缓一些,黄土层更厚一些,能开垦出来养活人吃饭的土地来。你也许会想,更多的人之所以住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更偏僻一些,更贫穷一些———这地方风水好啊———梦中会出现曾经的森林,曾经的草原,曾经的水之源———神仙大凡住在这样的地方。

曾经悠悠渭水,而今还见渭水悠悠,但水流量已经大减。我们曾到渭水发源地渭源探究渭水源头,古书记载,那里是“鸟鼠同穴”的传说之地,以为水源之头,不是冰雪覆盖,也有大树参天。可在那里我们见到是渭水源头的深壑,见到能出水的三个成“品”字形井,水流极小,而山坡山顶上已经住满农户,所有较平坦的山坡上都开成了耕地,令人怀疑这真是渭水源头吗?

在那个特殊的禁锢年代,这里的人只有听天由命,天要他们活,他们就活,天要他们死,他们就死。望着天,盼着天,不甘心闭上眼睛。

抬头看,天很蓝,又极远,极远处的蓝天已经变成青白色。

被阳光暴晒的地埂很松软,用脚一蹬,甚至能蹬出一个豁口,土地的干涸无法使地埂更牢靠一些。如今,定西绝大部分的耕地都梯形化了,安定区整体实现了梯田化,几代人都在平田整地,但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整平一块坡地要耗费一个村社大半年的劳力。这样的坡地非常需要雨水,而这样的坡地又经不住暴雨的冲刷。定西的天往往旱极后又涝,年仅300毫米的降水量,一两次涝便挥霍精光。大量的水土流失使有点养分的土地越来越贫瘠,越来越寸草难生,农作物歉收、绝收。

先看旱。干旱是定西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受面积最广的自然灾害。

据800年的历史资料考证、研究、分析,从1280年到1995年的715年中,共发生旱灾155年。其中1280年到1949年的669年中共发生旱灾118年,平均6年一旱,其中大旱72年,平均9年一大旱。从1900年到1995年的95年中,发生旱灾59年,平均1.5年一旱。其中大旱31年,平均3年一大旱。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5年的47年中,发生旱灾37年,平均1.3年一旱。其中大旱16年,平均3年一大旱。

正如俗语称的“十年九旱”。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定西旱情越来越重。定西深居大陆腹地的黄土高原中部,遥距海洋,潮湿气流不易到达,但易受由新蒙沙漠的西伯利亚干冷空气侵袭,故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据研究,上年10月到翌年6月亚洲东海岸维持的高空槽,槽后西北气流盛行下沉运动,构成了我国北方冬春少雨的大气环流背景,加之我省甘肃又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高原动力、热力作用共同的结果,甘肃及西北常年维持一支偏北下沉气流,降水天气减弱甚至消失,从而甘肃形成了一个比北方其他地区更为严重的干旱少雨带,定西正处于最干旱少雨地区。定西农业气候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一就是干旱少雨。

其二,垂直气候显著。定西地形复杂,高差悬殊,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口居住生活的土地有限,但定西山区能用农具开垦的土地,只要老牛耕地不滚下来的山坡地都被开垦了,自然条件越来越恶劣。广种薄收在这里的含义是:当10亩地打不出1000斤粮食时,那就开20亩,每亩打50斤也好。

其三,降水利用率低。定西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4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造成农、林、牧业需水供水时间的严重错位矛盾,当小草需要雨水时,开始旱。眼看小苗小草已经渴死了,农民盼天下雨把眼珠子都盼枯黄了,还是旱。这旱是要命的旱,如果雨季里有一场及时雨,如果正旱时雨能早来十天半个月,定西的农民就喜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下过一场雨,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旱。”这是农民盼天下雨时常唠的一句话。旱过了,接着涝。天把地晒成浮土了,雨季来了,集中的降雨,且不说形成冰雹对农作物的损害,仅水土流失一项就让人触目惊心。

我们从定西的另一个县———通渭县的资料上看到,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399.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9.6%。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最严重,重力侵蚀次之,风侵蚀最慢。全县侵蚀模数是每平方公里6593吨,年侵蚀总量1582.1万吨,每亩年流失量3.93吨,流失表土5.9毫米,又沟壑3938条,长3368.6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3公里。残酷的大自然,让这块土地显得更加满脸皱纹,苍老无比。一代代人在更为恶劣的环境中挣扎着,奋斗着。通渭县县志中有题为《拾草》的一首旧题诗。前四句: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济眼前急。这种人类生存的苦难何时了结,如何了结?

天上的雨对这块土地格外吝啬,那地埂又什么时候能把所有落在地上的雨水都拦住?

和洋芋一样的人

凌柏叶子熬拌汤

一肚子苦情口难张

———定西民间歌谣

初冬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去华家岭。

曾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同志说过:“在甘肃工作,自己是有长期打算的。我曾对家里人讲,如果将来死在这个地方的话,就把骨灰撒到华家岭上,哪怕是养肥一把草,也是对那里的人民有好处的。”华家岭的贫苦让宋平同志一直念念不忘。

上了华家岭,风不见大,风头却很硬,让人直哆嗦。

华家岭乡大牛村村委会在二层小楼上,小楼上生着炭火,很暖和。火炉上烧着一口锅,锅里煮着洋芋蛋,热气“滋滋”地从锅沿上冒出来,很暖人心。

———大牛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克勤和我们聊了很久了,我们的思绪颤动,忽见窗外已飘起飞飞扬扬的雪花。

1958年,甘肃甘谷遭了灾。大灾年,阎王爷要收人哩。

张书记难过地摇着头,边摇边长叹一声。

爹有病,娘领着我们仨兄弟逃荒。不是逃荒,是逃命———老家甘谷的山沟里连树皮也被人吃光了。

走了好几个地方了,到处都一个样,逃出甘谷了,爹快走不动了。爹说,要娃们活……活下去。

娃有三个,和娘一起逃难到华家岭上。

华家岭的天冷,华家岭人没让娘四个冻死;华家岭人也穷,但给了他们娘四个一口热饭。

华家岭海拔2215~2320米,平均气温3.5℃。历史上,这里是军事要地,一则它是天然的军事屏障,二则这里林草丰美,是养马的牧场。现在这里的这山那沟,都叫大沟营、小沟营什么的,是扎营之地,历史上这里不种粮。

上个世纪初这里开始种粮了,山阴地,种了几十年,又种成山旱地了。现在这里是百分之百的山旱地,没有一块平川地。人在山上,地在山上。

娘在这一户人家的墙角看到了半袋洋芋。

娘说,你跪下。

他跪给了华家岭。

后来,他们兄弟仨都跪给了华家岭。

娘走了,独自一人走了,娘去找爹。

华家岭大牛村的张家收养了他,张家至少还有半口袋洋芋。他姓了张,养父给他取名张克勤,那年他5岁。

5岁,他能知道什么,他能知道爹娘养活不了他,华家岭要养活他,华家岭大牛村的养父母要养活他。

华家岭能养活他吗?

1959年,老天晒干了川,又晒山。

华家岭的大牛村这一年更悲惨,年头上村里980口人,来年春天剩下不到500人。头年980,来年480,小时候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大人们这么说,他记住了。但现在他又给他的儿女们说,说的时候,他只想哭。

他活下来了,来华家岭的兄弟仨都活下来了。

也有逃荒出去的,但回来的人很少;而且很多人再也没有了音讯。

他感恩养父母,感恩华家岭。

他只上了一年半学,就到生产队劳动。穷人家的娃,没别的啥,就是能吃苦;16岁,他就当了村共青团的团队长,战天斗地共青团突击队的队长。20来岁,他入了党;1974年,他成为大牛村党支部副书记,第二年,他成了党支部书记。一个外来娃,就因为感恩,心里只有集体。集体好了,他的家才能好,他的家好了,养父母也就好了。还有,这娃公平。这娃眼睛里有人,大牛村的人都放在他的心上。他成了一个村里的带头人,村里人都说他公道。

世间一切,不就为个公道吗?而他这公道,就来自他和洋芋一样朴实的人生品格。

他这带头人,从20多岁干到50多岁,干到了今天。

当了支部书记,他还是拼命干。大牛村该是山林,该是草地,不该开垦为庄稼地,大牛村的旱坡地,更不容易修成梯田,他硬是带领群众修出几百亩梯田。一切不该又都是无奈的,因为几百口人不能再饿着,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干,他是能干。

包产到户,群众看的还只是眼前利益———垦荒,在广种薄收上下工夫,在提高人均地亩上做文章。他也找不到别的去路,还是苦干。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他才逐渐明白该如何规划大牛村的今天。1998年,大牛村提出了农业土地15%退耕还林、20%还草、 50%的梯田调整产业结构的大思路。这个大思路,与其说是他琢磨出来的,不如说是党的政策给他的。他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林优秀人才,那年,在和全国农村优秀人才济济一堂开会时,他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是华家岭没让他饿死,是党给了他新的生命,他才能被称为“人才”。他也从公道的人、能干的人,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也从甘肃省党校函授大专班毕业,成为有“文凭”的村干部。

他是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11月在北京紫光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指名让张克勤发言,温副总理说,他是全国最穷最穷的穷人代表,他的发言更有说服力。他的发言长达45分钟,末了,温副总理问他,这些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想出来的,他很诚恳地说,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实践中学出来的。

在接下来听取定西市委领导的汇报后,温副总理说:“我们最穷的定西人能吃饱肚子,能改善生态环境,走共同富裕之路,这让我们很欣慰……”

窗外的雪花越飘越大,大牛村变成了银白的世界。锅里煮的洋芋快熟了,张书记揭开锅。

说到他的家庭,张书记笑着说,没家了,都交给集体了。他有二儿一女,女儿北京上完学,在河北工作。大儿子1980年当了兵,转业后在县水保站工作,大儿媳在另一个乡当副乡长,“官”比他大。小儿子也当了兵,空军司令部警卫员,复员后,在北京一养花协会工作。娃们都出去了,现在家中只有他和老伴。所以他说都交给集体了。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件感动的事,遇到与自己命运相关的感动之事,这种感动,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信仰和精神品质。张克勤这个逃荒到华家岭上的甘谷娃,几乎大半辈子是大牛村的带头人,他的性格、信仰和精神品质,正如他所说,是一辈子的感恩中形成的。不管定西的土地曾经多么的贫瘠,除非天绝人路,定西在苦苦挣扎中从来没有对这块土地绝望,一代代人苦干,更苦干,都希望下一代人有个吃饱肚子的好日子。

沧桑岁月

一年四季十二月

一场黄沙一场雪

———定西民谣

说着定西的人,定西的事,人们忍不住会问,是否自古以来陇中就是这样贫瘠与干旱,生活在这里的祖先们,是否代代都贫穷不堪,如今被外国人看来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又怎么有如此之多的人口。

时光如白驹过隙。

据说亿万年前,陇中大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海底火山爆发,火山沉积出厚厚的岩层。未知年的造山运动,大地隆起,陇中大地沧海为陆地,平地生沟谷,在适宜的气候下,万物生根,莺飞草长,陇中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

与同在陇上的著名大地湾文化一脉相承,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辛店和齐家文化的古老民居,马家窑绝美的彩陶,昭示着人类文明很早就在这里诞生或蔓延。

今天在定西市陇西县城西的周朝文化遗址—————西河滩遗址,已证明周朝人祖先的足迹已经远到渭水上游,他们在那里饮马渭河,放牧水草。汉代的古镇、墓群、钱币、陶器、铜器及后来出土的王莽时期最重要的度量衡———“新莽权衡”,更能证明这里古老的人类历史与文化和黄土地一样厚重并源远流长。

史家详细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设置陇西郡,定西就属于该郡。

同类推荐
  • 全面战争称霸三国

    全面战争称霸三国

    地球某丝齐楚,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出现在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发现自己捡到了两样宝贝。有一个叫貂蝉的任性老婆,却发现这个老婆却刁蛮任性。还有一个可以召唤全面战争的兵种的系统。可这个系统却十分悲剧。难民是什么鬼,别把你们要饭的缸子拿出来。蛮族农民,穿好衣服再出现吧,那个女蛮子就不用了。美女骑士团,一定好好要“贴身”保护我。女教师卫队,来好好帮我补习一下知识吧。这是一个地球老司机在三国开车的故事。
  • 大明权臣

    大明权臣

    一梦回明,他成了首辅徐阶的幼子徐瑛。而此时,致仕还乡的徐阶年老昏聩,已经不能视事。人情冷漠,群小跳梁。江南徐家盛极而衰,大厦将倾!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明王朝也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西汉中期二三事

    西汉中期二三事

    这个时期之前,有汉武雄风,南攻北讨,东巡西征;这个时期之后尚有“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那这个时期呢?这个时期有着一个传奇的天子,一个崇尚霸王道杂之的皇帝,一个感人至深的深情人!
  • 趟将

    趟将

    他,是民国时代的趟将,也叫土匪!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汉子,他,曾经是白朗手下的猛将,为了白朗报仇,他勇猛无畏!他,是孙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为了这个破碎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张得胜,河南的传奇,河南趟将的代表人物!一个草莽英雄,斗恶霸,战军阀,杀鬼子,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厉声回绝。他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这个勇猛,正直的汉子看到了希望。而共产党的所作所为,却和他张得胜有着高度的契合,这也是张得胜刻意靠近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原因。于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那一份执着,张得胜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为国家,为人民,驱逐鞑虏日寇的斗争中去。
  • 移情别恋之本不该存在的爱

    移情别恋之本不该存在的爱

    自己被一个想得到皇位的奸臣一个冷箭射昏迷了过去,当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到了一个自己从来不认得的世界,认识了她,并且开始一段曲折坎坷的爱情!他穷追不舍,她最终移情别恋!痛心的思念,回首的怀念!
热门推荐
  •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沉不下心来,更耐不住寂寞。人生自有沉浮,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住气,做到猝然临之心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当目标没有达成时,要沉住气,学会忍耐,等待机遇,继续努力;当遇到挫折或者失利时,要沉住气,心态平和,靠毅力咬紧牙关。记住:能够沉住气,耐住寂寞,才能成大器。
  • 请问世界

    请问世界

    他走在路上,看着旁边疾驰的汽车们。如果,一定要守护的话,那一定要有一个很充足的理由。可是,当守护着的开始背叛和离开……他停下脚步,抬起头来看着星空:“那就都杀掉吧。”六岁的他问父亲:“如果所有人都背叛了你,那你会怎样呢?”父亲笑了笑,没有回答。即使背叛了又怎样呢?真正强大的人不会畏惧孤独的。未来,充斥着混沌,挡住了视线。他迷茫的站在道路上,畏畏缩缩的走着。直到,他失去了一切。他忽然想起自己说过的:“那就都杀掉吧……”
  • 都市之最强吸血鬼

    都市之最强吸血鬼

    他是永夜岛的最后一个吸血鬼,却附身到了一个落魄,寒酸的帅小伙身上,但他的任何能力都未消失。于是慢慢走上人生巅峰。
  • 塔防之光

    塔防之光

    塔防类游戏专家李峰不幸穿越异界,身带塔防召唤系统的他,必然走出一条最强之路!
  • 阴阳风月尽

    阴阳风月尽

    一段过去的故事,一个人生的结局;不同的人,不同的结局。
  • 废材逆天:逆天小姐腹黑君

    废材逆天:逆天小姐腹黑君

    一朝穿越,看她如何废材变天才,两系元素是天才?让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天才!十系元素在手,驯兽,炼丹师天赋我有!可谁又能陪我闯天下?“小月儿,你想杀人?没事,小心不要脏了手。”
  • 秦武天下

    秦武天下

    看他力挽狂澜,看他霸绝天下,看他美女无数,——他,他是盖世英雄,他把弱小的人团结起来,把那些强势力统统干掉!最重要的找个好老婆,不是一个,应该好几个,嘿嘿!本书每天更新时间为下午六点,各位大大敬请关注哦!期待票票!期待推荐!期待收藏!期待评论!
  • 鬼蛊凶尸

    鬼蛊凶尸

    古老神秘的邪恶诅咒,数百年轮回一次,启动毁灭性的灾害!带来死亡,让人们陷于极度恐慌之中。我的一生,都在与这些古老的邪恶力量对抗……吾以祖传秘术《察脉寻金八决》,察天地日月之命气,占土木沙石分位!以此追踪“金银气脉”,挖掘华夏大地深埋秘藏的千古秘密!遭遇:煞归穴、巫棺阵、黄泉命灯、老漆尸、蛊血池……并以八决要领破解:厌胜、痋术、蛊术、黑白二煞等等妖邪!精彩不容错过……
  • 欧阳修文集2

    欧阳修文集2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 逆天徒儿:师傅求放过!

    逆天徒儿:师傅求放过!

    凌瑶永远也不会想到她,在一次杀人过程中失手了,然后又穿越了,再然后,她又遇到了一个“变态”的师傅。凌瑶恳求上天:“神啊!把这个变态收了吧!”结果变态师傅说:“徒儿啊~~~乖!趁这会功夫,咱俩生个小baby吧!”瑶:”。。。。。。。。“【这本书是甜宠文,请大家放心入坑!嘻嘻!而且,不出意外我每天都能更新一或两章,当然有时候我懒,就忘啦!】最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