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13800000034

第34章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让管理回归简单(1)

一个英明的老板,往往是带领下属完成目标的领头羊,而不是通过个人能力实现目标的孤胆英雄。无数的事实证明:管得多未必是好事,最好的管理就是“无为而治”。管理者应该坚持“少管精管”的原则,给员工足够的自由度,重视下属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让管理回归简单。

经营企业靠的是“王道”,而非“霸道”

经营和管理企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个叫“王道”,一个叫“霸道”。所谓王道,指的是做一个产业,要和别人合伙来做,一起把产业做大,让大家都有钱赚,使大家的路越走越宽。所谓霸道,是指一人独大,这个产业我全做,形象地说就是“走我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就是典型的“霸道”经营。

企业管理者如果不坚持王道的经营策略,而是走霸道路线,甚至走“贼道”路线,那么不但损人,而且终将损害自己。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有个县级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公司的老板赵先生也越来越牛气。同行王先生想拜访赵老板,和他洽谈一个很好的合作项目,但是去了几次,都没见到赵先生。因为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接待客人。最后一次,王先生终于见到了牛气的赵老板。

对于王先生的来访,赵老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他坐在老板椅上,身子都没动,接过王先生的名片,也只是看了看,然后对王先生说:“我们公司是当地的行业老大,不会和你们这样的小公司合作的,而且我告诉你:两年内,我们将会垄断这个行业……”

赵老板不过是一个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企业老板,他的霸气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愚昧和可笑,一个不懂得与同行搞好关系,不懂得与同行合作的企业,恐怕很难继续做大做强。因为一个实力强大的企业,往往依靠几个主要产品或业务盈利,有些产品或业务并非行业最强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他的能力很强,有很多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他也有不足。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认清形势,认清自己的劣势,通过与同行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那么就可以实现双赢,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

再者,从竞争态势上来看,在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形成“一强多弱”的格局之后,即便“一强”处处占据上风,但如果“多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一强”,“一强”也不一定能完胜。而且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的口碑很重要,“一强”能否聚拢下线企业,能不能得到其他企业的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因此,企业实力再强也不要处处显露“霸气”,因为做人不能太“霸道”。

某公司的张经理发现市场上出现了窜货,于是向总经销商反映情况。总经销商对此反映冷淡,嘴上对张经理说:“我马上派人去查,查出来就要严厉处罚。”但过了几天,总经销商依然没有查出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没办法,张经理只好亲自出马,去零售商店询问情况,通过层层查下去,最后发现是总经销商自己窜的。张经理非常气愤,但为了赚钱,不好与总经销商撕破脸皮,心里却想着:“你和我耍心眼,看我以后怎么对付你,吃了我的,早晚让你吐出来!”

案例中,那位总经销商的行为不仅是“霸道”,更是“贼盗”。他在经商中违反了诚信原则,用非正当手段牟利。这种做法只会引起合作伙伴的极大反感。这样的总经销商,早晚会砸烂自己的招牌,因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作为一家实力较强的企业,也许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你的成功会引起同行的敬重。但是管理者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认为天下是自己的,霸道得不可一世。要知道,得人气者得天下,无论你的企业实力多么强大,如果“失道”,必然寡助。李嘉诚那种“有钱大家赚”、“要对手不要敌人”的经营思想,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学习。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但他却没有任何“霸道”作风。相反,他处处表现得很平和,对待同行企业,十分尊重和友好,充分彰显了“王者风范”。牛根生等企业家曾经组成一个团队,一起来拜访李嘉诚,当时李嘉诚已经79岁了,但他早早地守候在电梯前。当代表团从电梯里走出来时,他一一和他们握手。席间,李嘉诚逐桌坐下,和每一位成员亲切交谈,回答他们的提问。当代表团告别时,李嘉诚再次将他们送到电梯。从李嘉诚的表现和他一贯的经营思想来看,他所奉行的是“王道”经营思路,绝非“霸道”经营思路。

李嘉诚曾经说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俗话说得好:“多一个帮手,就多一条出路。”做生意也应与人为善,而不能不顾同行的利益,否则,就很容易树敌,就会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孤立。反过来,如果像李嘉诚那样,即使自己是一家独大,也懂得与人合作,并考虑合作者的利益,达到利益均沾,虽然短期内可能少赚一点,但从长远来看,会获得数不尽的合作机会和源源不断的利益。这样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为企业领导,你的任务不是处处管着、处处监视员工,而是建立一个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的制度,让员工自发地对待工作。因为一个企业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来自于员工的自我管理。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得少却能管得好,是因为各种制度、措施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良好制度的规范下,员工的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这对减轻管理压力、简化管理环节、提高执行力,都有非常好的作用。这一点在下面的例子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苏州某工业园区实行体制规范、政策透明的“授权管理”,先后制定了45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里面清楚地规定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哪类问题应该怎么做,都规定得非常详细。在“授权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员工们发现,领导亲自过问事情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却在园区内逐渐形成。

由于少了很多管理环节,一些项目审批、海关物流、外事管理等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十分简单而有效,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8年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仅2002年全年的GDP总额就达到了252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

管得少并不是说管理者的作用被弱化了,恰恰相反,由于在管理上变“人”治为“法”治,真正实现了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企业,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管理者可以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去做企业战略上的规划。

台湾奇美公司是一家生产石化产品的企业,该企业虽然比不上王永庆的台塑公司,但它的生产力是同行企业的4倍。在20世纪70年代,其产品掀起了石化业的一场革命,产品质量之高、价格之低让同行的美国和日本企业都畏之如虎。公司想要投资的地方,众多的美日厂商都会退避三舍,不敢与之竞争。

为什么奇美公司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呢?这得益于公司董事长许文龙“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虽然许文龙挂着董事长的头衔,但这是一个十足的虚名,他就像英国女王一样,对企业内部的大小事,根本就不参与管理,而是全部授权给部属。许文龙从来不做任何书面的指令,即使偶尔和主管们开会,也只是闲聊家常。很多时候,他甚至根本不知道公司的图章放在哪里,更奇怪的是,他连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因为他很少在办公室,而是经常开车去外面钓鱼。

有一次,他在外面钓鱼时,突然遇到大雨,于是他就开车去公司避一避雨,顺便看一下公司。当员工看到他时,竟然惊讶地问道:“董事长,没有事你来干什么?”他想了想说:“对呀!没事来这干什么?”说完,一溜烟地开车离去了。

许文龙的例子启示我们,作为老板,一定要信任员工,充分放权。“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你别看许文龙什么都不做,实际上他对奇美的发展情况心明如镜。“无为”是让企业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非常自然有效地运行,就像钟表上了发条,尽管你不在钟表旁,但是它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停止运行。

海尔集团的董事长张瑞敏曾说:“我经营海尔主要是无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在张瑞敏看来,“无为”中有“有为”,他认为“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是非常重要。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企业发展成果。张瑞敏说:“所谓的‘超级领导’,就是当你的下属没有你的管理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反观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就缺乏无为而治的勇气和自信。据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称:“中国企业每个层次上的管理者,大概都把80%的时间用于管理,把20%的时间用于工作上。”许多管理者习惯于崇拜自己、相信自己,对员工不放心,经常不礼貌地干预员工的工作,从始至终都不敢放开下属的手,每个环节、每道关他们都要严把。管理者忙得团团转,到最后企业却在生存的边缘上苦苦挣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管得太多造成的。

因为管得太多,管理者终日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抓制度、抓战略、抓落实,因而很难取得工作实效;因为管得太多,管理者顾此失彼,漏洞百出,问题层出不穷,使企业利益严重受损;因为管得太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严重受挫,会变得越来越束手束脚。时间一长,企业就会缺少活力,缺乏生机。

管理者管得太多,对员工的危害是致命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用“大象理论”来加以阐述。大象小的时候,饲养员用一条铁链将它拴住,使它无力挣扎。时间久了,小象就失去了挣扎的习惯,习惯了铁链。直到它长成大象,原本力气足够大,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铁链时,它也不去挣脱。

其实,领导者对员工管得过多、管理过严,最终也会把员工变成不想挣脱铁链的大象。员工会习惯性地依赖管理者,而不会积极地思考、创新,不会独立地、自信地完成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可能获得成长,不可能变得出色。因此,管理者应该从一开始,就放开拴住“小象”的“铁链”,即使你觉得员工能力不够,也要给他机会去尝试、去锻炼、去成长。这样员工才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去分担你管理上的压力,帮你实现无为而治。

经商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

人有一双眼睛,它们是用来发现新事物,洞察人性的;人有一双耳朵,它们是用来耳听八方、收集信息的;人有一双手,它们是用来实干的。但主导双眼、双耳、双手的,是人的思想和智力,如果没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智慧观念,就不可能用眼睛去发现机会,用耳朵去捕捉信息,用双手去抓住扭转命运的转轮。

对于李嘉诚而言,他之所以能走出生活的困境,攀向事业的高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智慧。由于家庭生活所迫,李嘉诚14岁就开始工作,而且非常早熟。在年少的李嘉诚眼里,跑堂工作不只是一个饭碗,更是一个接触他人,学习社会经验、体验人生智慧的机会。

要知道,茶楼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李嘉诚对形形色色的人都充满兴趣,在工作期间,练就了超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学会了投其所好、见机行事的人际交往技巧,使他很好地胜任了茶楼跑堂这份工作。

后来,当他进入五金厂、钟表厂、塑胶厂当推销员时,他这种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了解客户需求,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本领,李嘉诚不会有后来的辉煌成就。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困境中,李嘉诚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抱怨工作低贱,而是选择逆流而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吃苦与命运抗争。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思路造就的命运。一个思想积极的人,其人生永远不会暗淡,这就是李嘉诚所具备的成功者思维。

创业之后,李嘉诚的智慧在商场竞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曾经说过:“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何谈在商场立足、超越‘置地’!” 他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对当初长实能够超越英资置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与置地的竞争中,长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力都逊色于置地,李嘉诚能够带领长实一举击败置地,充分展现了他的商业智慧。

例如,在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兴建建筑的招标问题上,长实之所以能够战胜置地,就是因为李嘉诚善于投地铁公司所好,他知道地铁公司急需现金,于是提供资金盖楼,而且在利益分享上,只要小头,把大头让给地铁公司。地铁公司自然把两个地铁站上的开发权交给他。通过这次竞争,李嘉诚不但以弱胜强,而且击败了置地等30多家竞争对手,在商界一鸣惊人,为他日后获得银行的信任、同行的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毫无疑问,这仅仅是李嘉诚“斗智”成功的案例之一。下面这个案例,更是充分彰显了李嘉诚的智慧、勇气和魄力。

在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成功打入欧洲市场之后,李嘉诚决定进军北美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为此,李嘉诚主动负责设计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并通过香港有关机构,了解欧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把这些广告画册寄出去。

不久之后,北美那边有了反馈。有一家实力强大的贸易公司(S公司)对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十分感兴趣,对其报价也颇为满意,他们表示在一周之后派人来香港参观,以便更好地考察工厂,洽谈合作。

李嘉诚对S公司的反馈十分重视,他了解到S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络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那么,长江塑胶厂将迎来腾飞的机会。然而,李嘉诚不敢确定这个机会一定属于他,因为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他们来香港为的是考察整个塑胶行业,然后从中选择一家或几家作为合作伙伴。

这是一次斗智斗勇的竞争,比的是信誉、是质量、是企业规模,说到底,比的是企业领导者的智力和勇气。当时长江塑胶厂论实力、产品质量、企业规模,都算不上老大,拓展欧洲市场时,由于他的企业规模有限,不被客户信任。因此,他决定吸取之前的教训。

李嘉诚是怎么做的呢?他立即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又惊讶的计划: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为此,要把旧厂房退租,把可用的设备搬迁到新厂房,购置新的设备,安装调试,招聘新人并对新人进行上岗培训。这一切都要在一周之内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使这个计划前功尽弃。

在这短短的7天里,李嘉诚与员工们一起战斗,每天他们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李嘉诚虽然紧张,但是毫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谁做,每一天的工作进度,他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从这一点上来看,足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也足见他在关键时刻的沉稳气度。

同类推荐
  • 中层领导管什么

    中层领导管什么

    本书包括上任之初、上传下达、有效行权、决策到位、善用人力等内容,书中的每一条管理细节都是众多中层领导实际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为中层领导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

    本教材共11章,分别介绍了物流信息技术概论、物流信息系统概论、物流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物流EDI技术、物流网络技术、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销售时点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等内容。本教材坚持“实用、够用、管用”的编写原则,采用案例驱动的方式编写,即每节以案例导入,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展开,突出实用性和易用性。在实操性较强的章节安排了针对性强的流程演示、实验等实践内容,从而使培训对象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给授课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本教材提供了配套的免费电子课件、演示软件、实验操作手册等。
  •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对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些什么:从李嘉诚作为一个推销员,我们学习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李嘉诚作为一个小老板,发奋图强成为“塑胶花大王”,我们学习他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从李嘉诚把握投资良机、兵不血刃、以小搏大屡战屡胜,我们学习他如何运用非凡的商业智慧;从李嘉诚善用人才“海纳百川”,我们学习他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从李嘉诚以“做事先做人”之信条搏击商场数十年,创造了一个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奇迹,我们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商人……
  • 顾客导向的内部营销

    顾客导向的内部营销

    本书通过对企业内部营销、员工工作满意及其顾客导向关系的研究,帮助企业充分理解内部营销哲学,确立内部营销观念,借助内部营销行为营造服务竞争优势。
  • 领导三做

    领导三做

    本书试图以不同时代领导者各不相同的为官之路的个案,探究中国古代领导者的领导理念和领导艺术,尤其是这其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巧妙实用的领导方法对今天的现实借鉴意义。“领导三做”正是对这些内涵和方法的总结。做事,是指领导者必须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实干家。领导者只靠指手划脚,靠职位赋予自己的领导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道德的支撑,必须能拿出做事的真本事来服众才行。做局,是说领导者不能简单化地处理问题,而应把每一件事当作全局的一部分,以高超的领导智慧和技巧去布局、护局和收局。做交换则强调,领导者与上下级之间应树立一种交换的观念:给予激励换来努力,给予宽容抽象来感激,给予真诚换来信任。
热门推荐
  • 创世星空传

    创世星空传

    始源星,第五陨殇,第六涅槃,是天道轮回?杜鹃啼血,灵胚补天,是宿命归属?始源星,五行合,阴阳融。黑暗散,曙光临。五行相生始循环,阴阳创世定星空。昊辰的传奇,子兮的画卷,源于斯!
  • 霸道专宠,旋律洋溢的晨光

    霸道专宠,旋律洋溢的晨光

    她站在一片花海里,那是她最喜欢的茉莉花,她嗅着花香,仿佛只有这是对她最好的安慰。作为夏氏唯一继承人不仅能力不凡,样貌更是出众。他作为悦凯集团的神秘总裁,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出了名的铁石心肠,可唯独对她温柔体贴。最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就是那个小妹妹。……到俩人结婚的那天他说:“如果,我知道有一天会这么爱你,我一定对你一见钟情。”
  • 永恒之帝

    永恒之帝

    永恒一直是万物争议的话题,而在茫茫宇宙中,深藏着永恒的秘密,人类、异族都在追寻它的足迹。当有一天,他睁开了眼睛,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云卷云舒的日子

    云卷云舒的日子

    有些爱情终究会随风逝去,有些人终究会消失不见。
  • 月色

    月色

    这是一个80年代的青春故事,故事的原型基本上就是我本身的故事。内容相对于现在来说有点跟不上时代,但我总有一种把它写下来的冲动,只为纪念我那逝去的青春和爱情。
  • 追你

    追你

    当陈晨被人女友带上绿帽子,一直被人仰慕的他决定报复女友,那么追到女友的小情人张漾如何呢,陈晨相信以他的外貌身世还有手段应该很容易,陈晨猜对了他也做到了,可是这场报复游戏到最后为什么没有胜利感觉,当他看到张漾知道真相后的表情,他为何会心疼呢。。。。。
  • exo之星途闪耀

    exo之星途闪耀

    鹿晗“原来你的心里只有他,而我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俊勉“如果我们没有互相错过,你还会爱我吗。?”世勋“我即使对你不离不弃,你眼里也始终都没有我!”钟大“如果我早些出现在你的世界,你的心里会不会就有我?”一个平凡少女成为明星的历程,与exo解不开的缘
  • 易烊千玺:飞鸟海鱼何以故

    易烊千玺:飞鸟海鱼何以故

    【新文已发:《易烊千玺:千与千寻故人归》因为淡圈,更文少只胜少,望周知】想起第一次,岁月静好,夕阳西下,如果她提前掉头走,如果他不再多看一眼,那么,飞鸟和海鱼相遇的意外,或许永远都不会发生。飞鸟和海鱼的爱,超越天空和海洋,但他愿意跨过天空和海洋去爱她。“风在哪,蒲公英就在哪.海豚在哪,海就在哪.飞鱼在哪.海鸟在哪.你在哪,我就在哪.”倾注一生,爱其所爱,无怨无悔.
  • tfboys之梦碎无痕

    tfboys之梦碎无痕

    以前,他们和她同是尊贵之人,可她却因为他们家族而一夕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当报仇的机会来临,她是该开心,还是因已爱上了他们而痛苦一生?
  • 一生记着你

    一生记着你

    2002年,初遇你,如荷叶般稚嫩2003年,爱上你,这绝非是偶然2004年,离开你,只因身不由己此后好多年,再无人像你.深扎于我心,无力爱他人.相遇都是那么无法预料的,每个人遇见那个人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他出现的时候,若是你心动了,请把握机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