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驻甘肃记者站 李夏
“5·12”汶川大地震,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场考试。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中,我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更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崇高与责任的重大,更加明白了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操。大地震给了我人生道路的一次难得的教育成长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5月12日当天下午,在得知地震的详细情况后,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职业责任牵动我的心。在站长的帮助下,多方联系,克服了交通工具上的困难,在地震后的第二天即5月14日赶赴了陇南重灾区。这次采访持续了4天,到震灾最严重的文县第一人民医院、文县清水坪村等地,后又转道甘肃的另一重灾区甘南藏族自治州采访。在地震发生的初期,及时发回了《地震时分出生的婴儿》、《不留名的送饭人》、《甘肃灾区急需救灾帐篷和棉衣》等稿件,同时发表了《甘肃陇南市医院》、《地震灾区婴儿平安诞生》等图片新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后重建工作逐步展开,灾区人民的生活是否好过些了?群众还缺点什么?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必须再赴灾区!5月30日,我搭上甘肃省慈善总会运送救灾物资的“顺风车”二赴灾区,直达此次灾情最严重的文县碧口镇。一路上,我先后到文县临江乡对期垭村、碧口镇小学、李子坝村、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在碧口为高三学生创办的“帐篷学校”,康县田坪村等地采访,发回了《力量有大小爱心无多少》、《义务消毒的“老班长”韩国建》、《陇南市10万多农户缺种子》等稿件。我还积极联系采访省内其他市州,并发回《甘肃四农民自驾车为灾区送食品》、《变卖家产赴灾区——甘肃康乐三农民文县救灾近一月》、《用去全年收入一大半——尤宏民自费1.8万元租车送黄瓜到灾区》等相关报道,这些稿件将甘肃农民的典型形象介绍到了全国。
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两赴灾区,先后发表稿件三十余篇,在采写这些稿件的过程中,我的精神境界也得到很大提升,许多新闻场景,让我终身难忘。
5月15日到达文县时已是晚上7点多,车停在了文县第一人民医院门口,眼见到许多人围着一辆客货车,发生了什么事?经过询问才知道是当地农民,在自家受灾的情况下还为医院病人免费送饭来了。在这非常时期,新闻无处不在,送饭人的无私是一种伟大!在陇南市中医院见到地震那一刻出生的婴儿时,我不禁对当时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产生了敬意,他们当时的镇定和高尚的职业精神给生命赋予了尊严。
在灾难性报道中,我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外界想要了解甘肃什么?应该必须结合当地抗震救灾工作最新进展,快速、准确、生动丰富地反映地震灾区的人和事,应该凸现人性的光辉,要更加重视报道的时效性,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防对受灾群众造成二次伤害,要抓住细节,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之处的故事,要耳听六路、眼观八面,积极获得各种线索,更要有使命感、责任心,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采写的稿件及时发回报社,让外界了解这里的每一点变化。
在灾区,不断的余震也曾让我在黑暗中睁大眼睛不敢睡觉,路途的颠簸也曾让我晕车恶心,然而,我从未想过要退缩。当我在医院拍摄到“小英雄”王磊在病床上接受治疗时,他脸上那种强忍疼痛的表情让我心里一颤,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孩子!当我看到灾区人民那一张张沉痛的脸,我只觉得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反映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及时得到各界帮助。
采访时,农民掉眼泪,我也忍不住流泪。回到兰州静下心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次蜕变。面对工作,我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面对亲友,我相信真心诚意就能赢得情谊。人生说长并不长,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踏实活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