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5800000059

第59章 用笔记录大爱

光明日报驻甘肃记者站 陈宗立 罗斌

8月8日晚,记者正在兰州家中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时,收到一条短信:“政府前几天帮我们在帐篷里装上了电视机,现在所有受灾群众都在看奥运会直播,大家非常开心!”发来短信的是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刘启舒。3个月前我们在文县碧口镇采访相遇后,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8月12日,又收到他的一条短信:“今天文县3万群众挥泪送别抗震救灾解放军官兵。”看到这两条短信,记者颇感欣慰,一直挂念着陇南灾区的心总算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记者不禁又想起在陇南采访的那些日子。虽然已经过去100多天了,但采访时看见的那一幕幕——那些颜色各异的帐篷,那一张张悲情但仍充满希望的脸,救灾一线官兵和干部群众疲惫却矫健的身影……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怎能忘记呢?震魔无情,让中国遭受如此灾难,让甘肃遭受如此灾难,但全国人民、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我们宁愿忘却:地震曾如此残酷无情,荼毒生灵,摧毁家园;我们愿永远铭记:党和各级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广大群众饱含热切希望积极生产自救,灾区处处洋溢着大爱真情。

奔赴陇南快些,快些,再快些!汽车行驶在奔赴陇南灾区的公路上,我们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但却没说出来,司机已经开得够快了,怎么好再催呢。

受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波及影响,甘肃陇南、甘南等10市州受灾,132万间房屋倒塌,365人遇难,526万人受灾,甘肃成为除四川外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面对这场从未经受过的特殊考验,陇原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尽全省之力,抗震救灾。

光明日报社甘肃省记者站记者从地震发生之时起,始终关注甘肃灾情,坚持深入灾区采访报道,将全省抗震救灾的进展及时向全国报道,并对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弘扬宣传。

5月12日地震后,记者站的同志紧急行动起来,在当天的第一时间将甘肃灾情向报社做了汇报,让报社第一时间了解甘肃灾情,为此后的全面报道做铺垫;13日开始,记者站积极参加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14日,《光明日报》开始全面报道甘肃灾情和抗震救灾的情况。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记者的心就已飞到了灾区,一直关注着灾区、报道着灾情,尤其是惦念着陇南重灾区的情况。

经过积极准备和争取,5月23日一大早,记者站同志和兄弟记者站几人一起,赶赴陇南灾区。在天水,我们看到广场和马路边上密密麻麻搭起的帐篷,不禁陡地紧张起来,心里沉甸甸的,话也少多了。车不知不觉进入陇南境内,不时能看到公路两边倒塌或有大裂缝的房子,心情更显沉重。下午5点,我们在尚未到市区的武都区甘泉乡,碰见奉命前往灾区一线抗震救灾的兰州军区某红军师铁锤子团官兵,他们连夜行军、已经17个小时没有休息,却仍精神抖擞。我们做了简单地采访,约定到灾区前线再做进一步采访,然后继续赶往陇南。

将近晚上6点,我们终于到达武都区,见到陇南市委外宣办负责宣传报道的同志,匆忙了解了一些情况。因为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大家匆匆吃了点干粮,就开始在武都区进行采访。

晚上10点多,一行人回到帐篷里碰头商量,大家一致认为要先去灾情最严重的文县碧口片区采访,并决定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就出发。

路上碰到一些小麻烦,中午1点多才赶到文县县城,很快吃了饭,我们就往重灾区碧口镇进发。路上但见山高路险,都是巨大的山石夹杂在松散的土沙中。

真情在废墟上熠熠生辉

一路上不断地停下来采访,最后终于到达碧口镇。在碧口镇街上,记者看到醒目的横幅标语“不等不靠,齐心协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张建华是文县水库移民安置局的一名工程师,家在碧口镇,为了向我们谈灾情,他特意领着记者到他的房子里看,墙壁上到处是无规则的裂缝,读初三的儿子房间内,裂缝大得几乎可以把双手伸进去。碧口镇居民告诉记者,当地80%以上的房子都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农村房屋大部分已倒塌。

然而,无情的地震能震垮房屋,却震不垮希望和真情。陇南灾区群众手拉手,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下定决心要一起渡过艰难关头。

“我回兰州了,他怎么办啊?”在结束碧口镇采访的头一天晚上,记者劝说任菊红搭我们的车回兰州。任菊红3岁的儿子在兰州,母子俩一个多月没见面了,儿子常在电话里说“妈妈我想你”,听到记者的劝说,她明显动心了,犹豫了半天后,她说让她再考虑一个晚上。

任菊红说的“他”,指的是丈夫於永祥,文县碧口镇电信传输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在地震发生后的那些天里,他一直忙着抢修通信线路。经朋友介绍,记者在赶赴碧口采访时找到了於永祥,质朴憨厚的他非常热情地把帐篷腾出,自己却睡在沙发上,还为记者找到他们单位的机房发稿;他妻子任菊红也为记者忙前忙后。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任菊红却告诉记者她决定留下来,“我回兰州了,心里会更牵挂。我陪着他,能给他不少照顾,这样他工作也方便些。我自己不能上前线,这也是对抗震救灾的一种支持吧。等地震过去了,我再回兰州照顾孩子。”在地震废墟上,爱情之花绽放得如此鲜艳!

在陇南尖山脚下,记者远远就听见琅琅的读书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当地尖山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课。在刚刚收割完的麦田里,当地老师用仅有的6顶帐篷搭起了3个教室,给六年级87个学生复习功课。

尖山小学校长杜德才告诉记者,在地震中,由于及时疏散,学校200多名学生和23位老师都没有伤亡。“当务之急是复课”,杜校长说,“前天我们向附近农民征用了三块地,其中一块地的油菜刚收割完,另两块地的小麦是昨天下午我们老师帮着收割的。下一步,等帐篷一到,我们就在另两块地上搭起帐篷,让全校学生都复课。”

尖山小学的学生大都住在山里,为了学生安全,杜校长让学生就住在帐篷里,那6顶帐篷白天是教室,晚上就是宿舍。

而老师们则住在用彩条布搭起的简易棚里。

在帐篷学校附近,学校的几位老师刚刚竖起6块牌子,上面用大字写着: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用大爱战胜震魔

自5月12日至20日,在震后的八天八夜里,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科主任李树德始终坚守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稍作休息,饿了就吃方便面。李树德的妻子黄晓丽在医院的心电图室工作,两人都以医院的救治一线为“家”,年迈的老人和孩子只能托付给亲友。8天以来,李树德带领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治疗了200多名病人,为28例重伤员进行了手术,为50余名轻伤员进行了清创缝合、包扎固定等小手术,全部手术成功。

5月26日下午,记者在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帐篷病房里见到了李树德,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李树德面容憔悴,疲惫不堪,但他仍坚持救死扶伤。“在国家危难时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医务人员必须与时间赛跑,因为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有效地治疗能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是他对记者说的话。

“由于超负荷的工作,李树德曾三次因阵发性心律不齐昏倒在岗位上,经过简单的吸氧处理后又回到了战场。领导劝他休息一下再工作,他却始终坚持着。”这是李树德没有告诉记者的,他的一名同事悄悄地告诉了我们。

在陇南,记者有幸采访到好几位这样的抗震救灾英雄,对他们的采访,是为了弘扬英雄事迹,也是对自己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

在陇南灾区,采访越久,感受越深刻:灾难面前,没有一个教师扔下学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师德大爱;关键时刻,各级干部挺身而出,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心骨”;紧要关头,一个个共产党员冲了上来,一个个基层组织在废墟上站了出来;危难之际,遍地是英雄,平凡人的人性光辉温暖着所有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

在陇南,记者深入武都区外纳乡、三河镇,文县碧口镇、中庙乡、玉垒乡等地采访,从抗震救灾一线向报社发回了一批重要稿件。记者还与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宣传部门,兰州军区宣传干事建立联系,在记者离开灾区后,继续全面报道各级政府和部队抗震救灾情况。

抗震救灾,《光明日报》共发表甘肃省记者站采写的甘肃抗震救灾稿件50多篇,近4万字。在光明日报各记者站报道抗震救灾中,甘肃站发稿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四川站。6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同谱大爱曲此情可感天——甘肃省抗震救灾纪实》,将一个月来甘肃省党政军民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综述报道。

同类推荐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热门推荐
  • 掉进你的温柔陷阱

    掉进你的温柔陷阱

    渣男贱女为了钱不惜让我家破人亡。我一无所有,他却宠我护我帮我说喜欢我。最后才知他无情,我有意。兜兜转转。他成了别人的未婚夫,而我也已为人母。他扼住我的下巴:“你好大的胆子,敢带球跑!”我笑:“关你毛线事。”祁南城,我想和你坦诚相待。那么你呢?
  • 采星记

    采星记

    起点唯一科幻历史相结合的小说。2100年,真正的世界末日,人类中的精英早已在火星移民两年,剩下的更多人类则是被留在了地球上。就在地球濒临灭绝之际,两年前抛弃他们的“诺亚”又回来了。几个年轻人登上诺亚,却发现他们早已与如今的世界格格不入。走入宇宙,地球冰封,这一切的一切竟都是从五千年前的涿鹿开始。他们只有古武,机甲,梦想,去拯救地球。星河漫漫,唯爱相伴。这是拯救地球的故事。
  • “上瘾”才像话(财蜜eMook)

    “上瘾”才像话(财蜜eMook)

    这年头,谁没点儿小瘾啊?作为21世纪的现代女青年,抽烟成瘾那叫文艺酷范儿;好吃成瘾那叫光荣的美食家;再不济,总得时不时承认自己购物成狂,欢天喜地加入“剁手党”吧。 花钱这件事儿,好的说辞是,赚钱是为了花的,千金难买我乐意;文艺一点那叫,人生苦短,有点沉迷还不孤单;励志一点来说,还有人成瘾致富呢,伟大的瘾引领我们成功。 往坏了说,爽是一时的,害处可能是一辈子的。无感消费不说,你为了口福之瘾,时不时来点麻辣烫炸油条水煮鱼,身体吃坏了谁买单?再讨论深一点,现代社会里,你上瘾的这些东西,是怎么一点点侵入你的生活的,你闹明白了吗?
  • 九幽帝域

    九幽帝域

    世人皆说人死不可复生,天道规则不可破!而我,自九幽地狱而来!成就轮回之体!身寄修罗之印!流淌着冥王之血!无敌于世间!
  • 阳九天

    阳九天

    一个神秘的村子,走出来几个神秘的少年,留下一段传奇的故事,
  • 转世重生:十二星座

    转世重生:十二星座

    上一世,他们选择隐忍却难逃一劫。再睁眼时,他们已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此再也不会隐瞒自己的实力,重新做回那个最原本的自己。他们就要让敌人睁大他们的24K钛合金狗眼看看,为什么花儿会这样红!
  • 一个草根的际遇传奇

    一个草根的际遇传奇

    一个屌丝如何逆袭成为男神,让高不可攀的女神芳心暗许、不离不弃?一路奇遇,身具摄物、隐身、透视等等令人艳羡的超能,拯救各路国家队,颠覆人生,实现各种终极梦想!
  • 武侠分身闯异界

    武侠分身闯异界

    洛天虹重生到武修世界,宗派、世家独霸一方,力量主宰一切。偏偏他感应不到天地元气,无法修炼。然而有一天,洛天虹忽然发现,导致他重生的神秘碎片内部竟然可以通向几个耳熟能详武侠世界!于是洛天虹有了五个武侠分身:笑傲江湖的岳不群,射雕英雄传的欧阳克,天龙八部的慕容复,神雕侠侣的武敦儒和倚天屠龙记的宋青书…………
  • 夜合图

    夜合图

    世间存在许多人类知识范畴所不能理解的事物,人们称之位灵异。然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事物却是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灵界”的存在的证明。少女简宁在一次重大的变故之后逐渐接触到了“灵界”。然而究竟是什么让她这样一个凡界少女能够接触到凡人本不应该接触得到的灵界事物的呢?神秘的酒吧“醉忘里”里的那些人究竟是何身份?实力强劲的除妖少年萧寂究竟是什么身份居然拥有神魔都望而却步的能力?
  • 影魁

    影魁

    他和她无法违背这个世界的准则,只能不停息的变强。灵魂,战斗,各种危险都要克服,他发誓:要变强保护自己所爱的人,无所谓付出,,无所谓伤痕,我只要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