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8100000029

第29章 英法苏德多重谈判

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签订之后,德日之间的缔约谈判仍在继续进行;为解决两线作战的问题,德国加紧了与苏联的谈判;与此同时,德国也重新开通了与英国谈判的渠道;面临战争威胁的英法苏三国为对付侵略,从1939年4月起也开始了结盟谈判。这就是在战争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1939年春夏在欧洲外交舞台上出现的多种谈判并举的局面,各种力量相互之间展开的决定命运的激烈斗争。

1939年3月18日,英国驻莫斯科大使西兹奉政府之命拜会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询问如果德国入侵罗马尼亚,苏联将采取什么样的立场。作为答复苏联政府建议召开苏、英、法、罗、波、土六国会议,讨论采取共同行动制止德国侵略的问题。

3月21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对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说,召开这样的会议为时过早,从而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同日,西兹向李维诺夫递交了一份英国政府准备同苏法波三国签署的宣言草案。宣言称,“构成一项对任何欧洲国家的政治独立的威胁的任何行动”,都是同宣言参加国密切相关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各宣言参加国应“立即共同协商应采取的步骤,以便提供对任何这种行动的联合抵抗”。虽然苏联政府认为,发表这样一项宣言并不会有多大作用,但毕竟是一项积极行动,便表示同意,并建议宣言应由四国总理和外长签署,以增加宣言的份量。3月23日,苏驻英大使将这一意见通知了英国外交部。

但是,4月1日,建议发起者英国政府又突然变卦,声明,它认为宣言的问题已成为过去。显然,埋藏在张伯伦心中的根深蒂固的对苏敌视和偏见在起作用。3月26日,张伯伦在其日记中写道:“我必须承认对俄国极不信任,我不相信它有能力维持有效的攻势,即使它想这样做。而且,我怀疑它的动机。在我看来,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思想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搞得人人不和。”另外,波兰不赞成签署四国宣言,建议立即签订一项秘密的英波磋商协定的做法也恰恰成了张伯伦拒绝与苏联合作的借口。

苏联本来就对长期将苏联排斥于欧洲事务之外,一心要和德意做交易的英法政府极不信任。英国现在这种朝三暮四的做法,更增加了这种不信任感。无疑,这为谈判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由于时局日趋紧张,国内要求与苏联结盟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政府决定恢复与苏联的谈判。4月14日,英国政府建议苏联发表公开声明:“一旦对苏联某一个欧洲邻国发生侵略行为,只要这个国家起来抵抗,就可以指望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如果需要这种援助,将通过最方便的途径提供。”

建议要求苏联在其欧洲任何一个邻国遭到侵略时必须承担援助义务,但对一旦苏联遭到德国侵略时,苏联的这些邻国和英法两国应承担的义务未做任何规定。此外,英法已对苏联的两个邻国波兰和罗马尼亚提供保证,一旦波罗遭受侵略,不但可以得到苏联的援助,而且还可以指望同其他两个大国共同与侵略者作战。但是,假如芬兰、爱沙尼亚或拉脱维亚遭受侵略,苏联却不能指望得到英法方面的支持。这样做只能促使德国进攻苏联国土,因为这无异于为希特勒指明了进攻苏联的方向。

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英国更易遭受德国的入侵。虽然英法业已结盟,英国也已经对波罗两国提供保证,但没有苏联的合作,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战略态势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也不能制止希特勒即将发动的战争。所以,法国政府在英法苏三国谈判中和英国相比,态度积极一些。

4月14日,法国提出的建议较为合理。法国外长博内表示,法国愿意以两国互换信件的形式补充1935年的法苏互助条约,并建议,如果其中一方由于援助波兰或罗马尼亚而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应立即相互支持和援助。法国的建议虽然因不提对波罗的海沿岸的苏联邻国遭受侵略和苏联直接遭受侵略时承担义务的问题有其局限性,却包含着英国建议中所没有的相互因素。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法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完全听命于伦敦。这种较为积极的态度虽然时有表现,但在英国的压力下很快便与英国的立场趋于一致。

4月17日和18日,苏联政府分别向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递交了自己的8点建议,其主要内容是:(1)英、法、苏三国缔结为期五至十年的盟约,彼此承担在欧洲一旦发生反对缔约一方的侵略时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

(2)英、法、苏三国保证,当位于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遭受侵略时,将向这些国家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援助。

(3)英、法、苏三国应在最短期间内,讨论和确定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进行军事援助的规模和方法。同时规定了三国盟约与军事援助协定同时签署。缔约各方保证,在军事行动开始后,三国未经一致同意,不得单独同侵略者谈判和请和。

苏联的建议消除了英国建议中的诸多弊端,体现了缔约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原则,为缔结真正有效的同盟条约提供了基础。

正是由于苏联的建议使缔约国相互承担义务,不但对波罗两国,而且也对苏联的其他欧洲邻国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都承担援助义务,使英法祸水东引的险恶用心难以得逞,政治条约与军事条约同时签订可防止盟约变成空洞的政治表态,从而使英法在同德国发生冲突时无法逃避责任,坐收渔人之利。所以,建议完全不合张伯伦之流的胃口。

对苏联的建议,张伯伦开始不想理睬。但后来由于议会内要求与苏联合作的一派的压力,宣传媒介的推动,加之5月初苏联外长易人和苏德谈判的传闻,英国政府才于5月8日向苏联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再次建议苏联单方面承担援助西方国家的义务。

5月14日,苏联新外长莫洛托夫向英国驻莫斯科大使西兹递送了苏联政府的答复,指出英国建议的不合理性,重申八点建议的立场,认为,为了建立爱好和平国家的有效屏障以防御在欧洲进一步发动侵略,至少必须具备3个条件:(1)英法苏三国签订一项有效的反侵略互助条约;(2)上述三大国向中欧和东欧各国,其中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提供保证;(3)英法苏三国签订关于相互间以及对受保证国提供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定,没有这种协定,就像过去捷克斯洛伐克的教训所表明的那样,互助协定就有成为一纸空文的危险。

5月19日,在英国下院的辩论中,丘吉尔、劳合·乔治、文登、艾德礼和辛克莱等人,都力促政府必须根据平等的条件同苏联订立最广泛的协定。丘吉尔说:“我始终不能理解是什么理由阻碍同俄国达成协议……毫无疑问,俄国政府所提出的建议,是想成立反侵略的英法俄‘三国同盟’……联盟的目的,只是为了抵抗将来发生的侵略行为,和保护被侵略的国家。我看不出苏联建议有什么不好。”同时,他在发言中含蓄地指出,正是由于英国政府不肯给苏联平等待遇和在谈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和政策的摇摆不定,才是英国和苏联之间的协定难以缔结的症结所在。

张伯伦挥舞着手中的文件,说这张纸将保证“我们的时代和平”。

5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向政府提交的有关英苏谈判的备忘录,分析了缔结三国条约对英国的利弊。英外交部认为,缔结三国互助条约,意味着陛下政府将完全失去一切同德国求得和解的希望,这是条约的“主要不便之处”。另外,条约有可能对英日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备忘录还说:“如能同苏联签订某种协定,规定在我们受到来自东方的进攻时,苏联将给予我们援助,将是十分理想的,这不仅可以迫使德国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且也还因为(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战争一爆发,应力求把苏联拖进去……”

英国正是在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状态下,抱着自己与德国求得和解而将苏联拖入战争的希望与苏联进行周旋的。

6月27日,英国驻苏大使西兹和法国驻苏临时代办帕亚尔向苏联提出一项新建议,建议规定英法苏三国中的任何一方在遭到德国侵略时,其他两方应给予援助。但建议又规定,一旦发生侵略,各方将就互助方式“进行协商”和在国际联盟中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对侵略者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甚至会被用作拒绝立即援助被侵略国的手段。

6月2日,苏联政府在对英法两国的建议做出答复时表示,如果德国进攻比利时、希腊和土耳其这些英法两国保证独立的国家,苏联愿意提供援助。当西方国家提出也支持荷兰和瑞士时,苏联也表示同意,苏联只是要求英法承诺,当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遭到侵略时,英法也要同苏联一起给这三国提供援助。苏联还建议,在签订互助条约的同时签订一项军事协定,详细规定相互之间的军事援助的方法、方式和范围。但是,英法政府在6月15日对苏联最新方案提出的修正案中表示,当波罗的海沿岸各国遭到侵略时,它们只愿同苏联商谈是否给予援助。它们还表示,只有在政治协定签订之后,才能谈判军事协定的问题。

6月8日,哈利法克斯表示,希望不通过信件而通过圆桌会议进行谈判。英方参加谈判的代表是外交部官员斯特朗。对这种做法劳合一乔治极为不满。他在7月23日的演说中说:“哈利法克斯勋爵访问过希特勒和戈林。张伯伦连续三次投入元首的怀抱……为什么仅仅派一个外交部官员代表我们出使一个建议援助我们的强大得多的国家呢?对此只能有一个回答:内维尔·张伯伦阁下、哈利法克斯勋爵和西蒙先生不愿同俄国结盟。”

6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外交委员会主席日丹诺夫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揭露英法毫无诚意,拖延谈判的做法。文章说:“在同苏联谈判中出现的不能容忍的僵持局面和无休止的拖延,使人有权怀疑英法真实意图的可信程度。”

在苏联揭露之后,英法于7月表示同意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遭到直接侵略时,同苏联一道向它们提供援助,但当这些国家遭受间接侵略时的援助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而从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局势来看,最使人担心的正是这种间接侵略。

在“间接侵略”的定义上,谈判各方主要是英苏两国又发生了争执。在哈利法克斯于6月12日给西兹的指示中给“间接侵略”所下的定义是:“这种间接侵略是通过:(1)已经从各缔约国获得了保证的其他各国(即比利时、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和波兰);(2)还没有获得保证或不愿接受这种保证的其他国家(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荷兰和瑞士……)。”而苏联认为:“‘间接侵略’的说法是指这种行动,该行动是上述国家(即所列被保障的八国)中的某一国在来自其他强国的武力威胁之下或者没有这种威胁的情况下而同意的,该行动导致为了侵略这个国家或反对某个缔约国家而利用该国的领土和力量,从而导致这个国家丧失其独立或违反其中立。”

7月下半月,法国政府在间接侵略这个问题上已开始倾向于苏联的观点,但英国仍坚决反对,使谈判再次搁浅。

为打破僵局,苏联政府于7月9日建议,在政治谈判达成协议之前,可以同时进行军事谈判。

7月21日,英国总参谋长从华沙返回伦敦,带来关于德国将在8月底进攻波兰的情报。为形势所迫,英国政府于7月25日正式通知苏联,同意立即开始三国军事谈判。

苏联对谈判非常重视,派出了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为首的高级军事代表团。但英法两国代表团的规格都很低。英国代表团团长德拉克斯是个退役的海军上将,法国代表团团长杜芒克将军也是一位不甚知名的人物。

当时,战争已迫在眉睫,然而,去莫斯科参加军事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却不慌不忙。他们不立即起程而是拖了10天后才动身,他们不乘飞机,而是乘一条低速邮船前往莫斯科。两国代表团8月11日才抵达目的地,结果拖延了17天之久。更令人不解的是,法国代表团的全权证书只授予杜芒克将军同苏联进行谈判的权力,没有签约的权力。英国代表团则更彻底,根本就没有全权证书。那么,他们去莫斯科是为了干什么呢?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在给柏林的报告中,谈到了英国的真实用意。他说:“英国进行谈判的目的主要在于摸清苏军战斗力的真情实况。”

8月12日,英法苏三国军事谈判正式开始。8月15日,苏联代表团提出了具体的军事计划。根据这个计划,苏军准备投入120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5000门重炮、9000~10000辆坦克、5000~5500架作战飞机,以反击欧洲侵略者。当侵略者向英法进攻时,苏联所提供的武装力量将是英法直接用于对付主要侵略者德国所使用的武装力量的70%。波兰必须参战,并应在本国西部边界集结40~45个师。当波兰和罗马尼亚遭到侵略时,这两个国家应把全部兵力调往前线,苏联出动的兵力应相当于英法直接反对德国而动用的武装力量。当主要侵略者进攻苏联时,英法两国应通过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领土,立即开始反击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英待投入的兵力应相当于苏联投入兵力的70%。在以上三种情况下,都要求允许苏联军队通过罗马尼亚和波兰的领土。苏联提出的具体军事计划,为缔结军事协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谈判过程中,英法代表团只是空谈军事合作的“共同目标”和“一般原则”,竭力回避提出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因为,英国政府对代表团早有指示:“英国政府不愿承担在任何情况下可能束缚我们手脚的任何具体义务。因此,在军事协定中应力求局限于尽可能一般性的措词。对此最合适的是一个政治性共同宣言之类的东西。”法国代表团也接受了类似的指示。

因为苏联和德国并不接壤,当德国进犯法国、波兰或罗马尼亚、或者同时进犯这几个国家时,为同德国作战,都存在一个苏军过境的问题。8月14日,苏联代表团在谈判中提出苏军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国境的问题,要求英法两国政府同波罗两国政府协商,利用它们的影响,促使波罗两国同意苏军过境。但英法代表团借口波、罗都是主权国家,这样的问题只有这两个国家的政府才能回答,要苏联政府直接与波、罗两国政府提出问题。

经苏联代表团据理力争,哈利法克斯于8月17日指示英国驻波大使,要他“尽一切能力规劝波兰和罗马尼亚接受苏联提出的让苏军通过波兰领土的要求”。指示说:“没有苏联及早的有效的援助,波兰和罗马尼亚抵挡不住德国从陆上或空中的迅猛袭击,优柔寡断,等到战争爆发,就为时过迟了。”法国政府也向波兰政府提出了让苏军过境的问题。但波兰政府坚决反对苏联的建议,8月20日发表声明,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同意苏军进入波兰。在这种情况下,英法政府也不想对波兰施加压力,使其改变立场。过境问题得不到解决,继续军事谈判也就失去了意义。由于英法对谈判极无诚意,由于波兰政府拒绝苏军通过波兰领土,长达4个多月的英法苏谈判最后失败了。

英国在三国谈判中之所以三心二意,除英国由于长期以来对苏联怀有严重的政治偏见并低估苏联的军事实力使它不急于同苏联结盟外,张伯伦政府对英德和解始终抱有幻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英法苏三国结盟谈判开始后不久,英国政府就开始与德国秘密谈判。1939年5月14日,英保守党著名活动家德拉蒙德·沃尔夫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经济政策司顾问吕特尔会谈时明确表示:“我是在英国内阁枢密顾问知道的情况下前来柏林的,并要求我对这次会谈完全保密。”他向吕特尔表示:(1)英国在政治筹划中不排斥向德国提供经济活动场所,甚至支持它的活动;(2)可以帮助德国克服外汇困难的借款总额问题;(3)恢复3月份中断的英德经济谈判;(4)就调整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同英国之间的收支差额和德国进行谈判;(5)关心德国何时提出归还殖民地的要求和这个要求包括的内容。

5月19日,张伯伦在下院一面声称,英苏之间“有一道幕,有一堵墙,极难穿过”,另一方面又暗示,英国并不反对寻求可能满足德国要求的途径,“如果这将会使目前局势明显缓和的话”。同一天,哈里法克斯对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明确表示希望改善英德关系。

6月8日,张伯伦会见了以私人身份访英的德国政界人士特罗特·楚·佐尔茨。张伯伦表示仍希望同德国和解,并说,据他看来,“自他上任的那天起他就一直认为,解决欧洲问题只有通过柏林—伦敦这条线”。

7月中旬,英国外交当局向德方建议,两国报刊停止相互攻击和指责,以便为两国接近和合作准备舆论。

7月18~21日,沃尔塔特第二次访英,同英国政府要员进行了四次秘密会谈,双方讨论了经济、政治和军事问题。会谈中,张伯伦的经济顾问威尔逊向德国人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德英合作纲领》,其主要内容为:(1)德英联合发表不使用武装侵略作为国际政策手段的宣言,威尔逊称这样一份宣言会使英国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成为多余;(2)德国宣布不干涉英联邦,英国宣布不干涉“大德意志帝国”(包括东欧和东南欧);(3)在殖民地和托管地问题上,缔结一项从根本上修改凡尔赛条约有关条款的德英宣言;(4)在军事上模仿先前的英德海军协定,缔结一项限制军备的协定,但在空军和陆军问题上顾及德国在中欧的特殊战略需要;(5)在供应原料、粮食和出口工业品方面实行合作,将首先在大英帝国(印度、南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中国(同日本合作)和俄国三大市场上,同时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对外投资和国际金融、债务(英国贷款给德国)等方面的合作。一旦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达成可以接受的协议,英国政府将争取使法国“废除它同苏联的结盟和对东南欧的义务”。此外,张伯伦政府还准备“终止同苏联进行的关于签订条约的谈判”,甚至可考虑取消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

很清楚,无论是对波兰的保证还是同苏联的谈判,对英国来说都只是用来迫使德国回到慕尼黑轨道上来的手段。但是,此时的德国进攻波兰的决心已定,对希特勒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避免两线作战的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希特勒在外交方面其真正心思是用在同苏联签约上。他之所以同意与英国谈判,既是为了利用英国对德国的幻想,牵制与破坏英法同苏联的谈判,也是为了一旦不能从东方取得避免两线作战的条件为德国留下一条同英法进行交易的退路。

英国对英德秘密谈判是认真的,但由于德国只是虚应故事,谈判始终未获进展。8月23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字,从而宣告英德秘密谈判的彻底失败。

同类推荐
  • 星空革命

    星空革命

    新书【我在末世当奶爸】欢迎试读!我们死了,红色幽灵不会死,千万契约工因我们的牺牲而觉醒,红色派系的战士高声疾呼,看呐!那是星星之火,将燃遍格林星空!我倒下了,红星骷髅旗永在,勇士呐喊着乌拉,前赴后继,只为共同的理想——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读者是上帝,用心写故事,欢迎入坑!】【奥蕾莉亚海盗团基地设施入口:Q群151714614】
  • 流浪的刺刀

    流浪的刺刀

    讲述一个特种部队执行任务的故事
  • 最后的步兵

    最后的步兵

    步兵:以单个士兵身体作为基准武器平台,以地面作战进行训练、武装和装备,进行正规攻防的基本作战兵种。——联邦军事条例-745版,名词解释部分,第二条第一款。纯步兵:又可称轻步兵,以单个士兵身体作为唯一武器平台,不依托包括但不仅限于机械化装备等进行机动和作战,以地面徒步作战进行训练、武装和装备,进行陆栖正规攻防的低装甲型低机动性兵种,现已从联邦服役序列中除役。——联邦军事条例-745版,名词解释部分,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说实在话,同样作为最后一支“步兵”部队曾经的成员……三儿做的比我好,至少他维护了最后一支“步兵”的最后尊严……*本文含有大量粗口等内容,如有不适请点击右上方求生舱脱离按钮。
  • 乱世枭雄之兵临天下

    乱世枭雄之兵临天下

    奇怪的被人推下了大海,穿越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却不幸原来是战乱将起的世代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拿起了长枪,跨上了战马纵横驰骋,兵临天下。
  • 隐世之龙

    隐世之龙

    他的世界,鲜花与鲜血同在,温柔与杀机并存,每一天,都在演绎刀尖上的舞蹈,都在经历浴火后的重生.......
热门推荐
  • 缘未浅

    缘未浅

    走到最后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幸福结局,那些一步一步践踏出来的情感,像是魏浅生命里的烙印。魏浅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怨的,这些都是自己固执的争来的。谁让自己是先喜欢上的那个,感情里的两个人谁先喜欢上,必然在最开始是付出的多的那个。魏浅想哪怕是重新来过,自己也还是会走同样的路,做一样的选择,哪怕这个过程会让她满身狼狈。然而当一切真的重新来过,那些曾经以为的根深蒂固,只怕也不过是散落了一地烟花似的残念罢了。
  • 毒妃快到怀里来

    毒妃快到怀里来

    天才俏美毒医一朝穿越,竟成左丞相府嫡小姐。奈何原主貌比无盐,卑微可欺,软弱无能,被庶妹害死。卷土重来,她已不是昔日的那个她。原本她是要在这个世界大展拳脚时,一道圣旨下来,打乱她的计划,将她赐婚与冷面战神王。某脸痴女:咦?为毛这萧王有点眼熟捏?某次他要化身为狼,某女杏眸圆睁,急忙躲闪,“亲!我好歹也救过你的是不是?”某王慢慢地解开腰带,邪魅一笑,“那岂不是要本王一身相许?准了!”某女“……”殿下,你的高冷全掉地儿了。
  • 我的恶魔大少爷waho

    我的恶魔大少爷waho

    ...陆凌涵一次和朋友逛街却被一个大帅哥偷了钱包,还好我们的陆凌涵追回了钱包顺便赏了那个恶魔帅哥一口。接着,来到新学校碰到了温柔的李赫敏还有那个恶魔申俊昊,后来凌枫炫也喜欢了陆凌涵。。。三人的争夺?又会是怎样的呢?
  • 云雨异事录

    云雨异事录

    原云雨异事录已经改编上传,新书名字《枯宅幽谈》望予周知。
  • 朝暮倾华

    朝暮倾华

    这里就是一个自认为是淡定竹马,却遇到个精分腹肌青梅,从而开始走向不淡定的路程的故事。
  • 俠王处世贰鼎天之殇

    俠王处世贰鼎天之殇

    侠义为道,处世为方。梁祝之情,鼎天之殇。不明身世,只为寻笛。琴声易寻,笛声难求。魔族之人,逐步逼近。妖族大乱,何时平复?洞天之处,太元后古。笛声飘飘,月夜之光。屠煞屠杀,三期未至。沦入魔道,渐行渐远。期定一绝,如期将至。幕谋后浮,谁生谁死?——俠王处世
  • 临兵剑者

    临兵剑者

    楚临枫---侠义,我一直追逐……崇夜---如果全世界都要杀你,那么、我就杀光全世界!卓天痕---战斗,没有胜负,只有生死。叶羽凡---说出的话,绝不后悔;挥出的剑,绝不收回。莫千离---我将从梦中重生。项贞涛---没有自由的生命,那便是机械;没有自由的国度,那便早已灭亡。木苏苏---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死。独孤倾月---我喜欢等待,但是我不等待我不喜欢的人。梁彦飞---有些事情无法选择,但却不得不去选择。秋鸣---天下之人尽想跳出天下,熟不知他永远都不可能。这是一个属于天下的故事,我相信他们会演绎着整个天下的沉沉浮浮,也许有些人会死,也许有些人会活着痛苦,但是这是属于他们的世界。
  • 三界幻境

    三界幻境

    任尔四海八荒,玄魔梦里皆变幻,凭他三江五岳,雨雾云中俱生花。可敬可羡的大罗神仙,可憎可怕的鬼怪妖魔,可悲可叹的如蚁众生,都逃不脱三界三世十方位面,离不了水月镜花的爱恨与情仇……
  • 其实,我不懂

    其实,我不懂

    外热内冷的李怡和外冷内热的凌飞在入校后闪恋,但大家都不懂爱情。相爱却总是相互伤害。而大学不单单是有恋爱,还有可爱可气的室友。。。
  • 第七次无限地狱

    第七次无限地狱

    一个挂点也不能砍掉重练的世界中一个腹黑毒舌外貌女神内在魔鬼的副长外加一个重生七次腹黑中之腹黑的老人级青年队长当然小三也是不能少尤其是白富美靠山很凶很强大的王女组成小队欢欢乐乐一同去攻打大BOSS好吧故事半魔幻半中二纯粹作者YY的合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