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300000061

第61章 胡同里的平民画家

画家刘芳萱是我的爸爸(公公),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个年头了。然而,每每提及他,胡同里的街坊四邻便会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敬重和思念,好像他压根儿就不曾离去,还一直生活在我们中间。

爸爸生前是北京中国书画研究协会理事,深受大家的喜爱。他擅长画芦雁。当年,荣宝斋、颐和园谐趣园画舫、北京饭店、香山饭店等地均有他的作品展售。画界曾有一说,画芦雁“南有吴青霞,北有刘芳萱”。爸爸名气大了,却一点架子没有,始终平易近人,一副很温和的样子。每逢邻居或朋友的子女结婚、生子、乔迁新居,他都要挥毫泼墨,作画题词,送去真诚的祝福。有时碰到喜欢他作品的陌生人或外国人,他照样慷慨大方,将自己的佳作送给他们留作纪念。

有一次,他和几位知名画家应邀到北海作画。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便画出一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芦雁,引得周围不少人驻足欣赏。这时,有个小男孩紧盯着飞翔的大雁看得入了迷。他拉住老人家的衣襟恳求道:“爷爷,送我一张行吗?”老人家慈祥地笑了,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喜欢芦雁?”小男孩使劲点点头。老人家耐心地告诉他:“这是公家的宣纸,不能送你。改天到我家,我专门为你画一张。”说着给小男孩留下了地址。第二天,孩子在其爸妈的陪伴下,蹦蹦跳跳地来了。老人家铺开上等宣纸,为他作了一幅画。事隔几天,一位来京观光的国外老者在颐和园看了爸爸画的芦雁,非常喜欢。通过画舫多次和我爸联系,想求见作者本人。爸爸得知后,把自己的画作慷慨送给那位外国老者。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不少人劝爸爸,您的画很珍贵,不要轻易送人。他听后却不以为然。周围的左邻右舍,几乎家家都有爸爸为他们画的不同规格的芦雁。

爸爸的绘画,是自学成才。听家人说,他小时候给富人家放牛,时常蹲在地上画画。当时,在东北老家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清朝边寿民的芦雁画,他非常喜欢,常常照着练习。从此种下了一生爱雁、画雁的种子。后来,他收集扬州八怪边寿民的画册,没事就照着画册临摹。一次在故宫,他看到边寿民的一幅芦雁,一只在天空,一只在芦苇边,它们遥遥相视。爸爸越看越喜欢,当即向故宫工作人员借了纸笔,当场临摹下来。

他抓住一切时机,虚心向名家学习。他以自己的真诚,打消画界某些名家最初的怠慢,有的后来成为挚友。

爸爸成名后,不少年轻人拜他为师,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到家来拜师学绘画的。对于求学者,他一律耐心指导,从不收取一分钱。相反,他看到哪位学生家境窘迫,就主动购买毛笔和宣纸送给学生。看到一些朋友晚年生活困难,他时常带钱带物,登门资助。

他的芦雁,往往只是寥寥数笔,就勾画出芦雁的千姿百态,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启迪。他常常向我们讲起大雁的许多好品质,比如,大雁很守纪律。大雁对爱情很专一。一对大雁中,有一只死去,另一只决不再寻找配偶,主动担当起为众雁打更的任务。有道是孤雁打更,说的就是爸爸画的这种大雁。爸爸晚年曾有一个计划,要完成一幅百雁图,由大姐夫李学彬帮助筹划,即把大雁的百态呈现在一幅大卷中。遗憾的是,还未完成此宏愿,爸爸就匆匆离去了。

爸爸为人诚恳、坦荡、善良、温和、谦虚有涵养,在北京老年书画协会、东城书画协会等团体里,人缘极好,口碑颇佳。不少画界人士时常登门拜访。记得当时有的人可能相互之间存在一些矛盾,都愿意找爸爸诉说。爸爸在那个圈子里做了不少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的工作。爸爸在家中,对妈妈和子女也总是一副笑眯眯很温和的样子。妈妈脾气比较急,责怪爸爸的时候言辞比较激烈,爸爸就像没听见似的,一声不吭。我们这些做儿女、做儿媳女婿的,从未见过爸爸发过一次脾气。谁和爸爸在一起,想拌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世纪70年代,院内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成大姑娘小伙子。然而,每逢他们生日,我爸妈都记得清清楚楚,早上煮好鲜嫩的茶鸡蛋送过去。一次,东邻家二姑的孩子过生日,二姑出嫁后去了石家庄,她带孩子回京办事。老人家不仅煮了鸡蛋,还为孩子买了巧克力。那种有着黄灿灿包装的半圆形“金疙瘩”,在当时,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他的小儿子和身为小儿子女朋友的我都没舍得吃一个。

无论是邻居的孩子,还是家中几个子女的同学,何时来到家中,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便,无拘无束。文革期间,老人家的小儿子有两位同学,父母双双下放到五七干校。爸妈心疼两个没有父母照顾的半大小子,就收留了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儿子,天天留在家里吃饭。这在吃喝有定量,购物凭票证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爸爸干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一丝不苟。“文革”期间,他遭到批斗,被勒令管理学校的火炉子。平时在家,生炉子做饭全由妈妈操持,他对此一窍不通。为了管理好学校的火炉,他认真向老伴请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中途换乘几次车,提前赶到学校,将几个教室里的火炉子全部点燃,把炉火烧旺,使学生和老师免受挨冻之苦。漫长的冬季,不论是北风呼啸,还是大雪封路,他天天如此。

老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外地,小儿子先插队而后到山西军工厂支援三线建设。多年来,他和常年有病的老伴相依为伴。生活中有诸多困难,从未给单位和政府添过麻烦。每每给儿子写信,老人家总是报喜不报忧。由于老伴体弱多病,干事力不从心,在一次晾晒被子时不幸摔倒,胳膊骨折。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只字不提摔伤之事,总是说家中一切都好,嘱咐儿女安心工作。

有一年,我和丈夫带着不满两周岁的儿子回京探亲,70多岁的爸爸看到聪明可爱的小孙子,满心欢喜。小孙子喜欢看爷爷画画,和爷爷寸步不离,全家团聚,其乐融融。

在探亲的日子里,我每天看到老人家从早忙到晚,家里的画友、客人、学生来来往往。我经常看到刘西古、何敬涵等画友出入他的绘画室。老人家作画、教学生、带徒弟、参加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白天,他在外头忙,早、晚伏案作画。清晨,我一觉醒来,隔窗相望,发现他已经作画多时了。简单地吃过早餐,他就带着画具出门了。虽说年事已高,但他常常应邀当场作画,一站就是几个钟头。晚上,他除了教学生画画、帮徒弟指导作品外,依然要伏案作画,在铺开的宣纸上挥毫泼墨。我有时站在一旁静静地观赏,常常看得入神。当时,记得有位叫曹焕刚的学生,经常登门求教。老人家不仅耐心教他绘画,还教他如何做人。曹焕刚参加工作后成为一名警官,几次舍身救人光荣负伤,他的事迹曾在北京晚报上报道。

短暂的探亲假转眼到期,我们一家三口离京时,爸爸到火车站送行。待我们上火车后,孙子看到爷爷站在车窗外挥手,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他奋力从我怀里挣脱开,使劲从窗口探出身子哭喊着:“找爷爷!找爷爷!我不走!”孩子不顾一切地叫着要找爷爷,邻座的乘客看到一老一小难舍难分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爷爷攥着孙子的小手,眼圈红红的。他和老伴已经年过七旬,多想把小儿子一家留到身边,然而,在很多知青返城后,他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困难。

后来,直到老人家病重住进医院,他才意识到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伴是多么需要有人照顾。爸爸去世后,我们调回了北京,和年迈多病的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晚年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们却远在外地,没能在他身边尽孝,何时想起来都深感内疚。

在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几个儿女个个重情义、淡名利,相互之间乐于奉献,从不索取。我们时刻牢记着爸爸说过的一句话:“钱亲人不亲。人要是把钱看得太重,人情就淡了。”

爸爸是从北京胡同里走出的平民画家,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2009年6月17日《北京晚报》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柔石作品集(一)

    柔石作品集(一)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中国诗歌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为诗歌之高峰,许多唐诗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唐诗选本众多,至今最流行者乃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其后无论如何翻新重选,均无出其右者。
热门推荐
  • 神戏

    神戏

    怎么说呢?第一次写小说,这部是虐心的,早就构思好了,但是说实话,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 废柴逆袭:狂妃萌萌哒

    废柴逆袭:狂妃萌萌哒

    他,是高高在上的国师,他,是皇亲贵族的王爷,本应该属于他的女人,却先成为了他的徒弟。徒弟就徒弟吧,却要约法三章,不许与陌生男人说话,不许与除了他的男人勾搭,更不允许她和别的男人谈婚论嫁!难道,做徒弟就这么累吗?
  • 长空令下的浩气盟

    长空令下的浩气盟

    长空令下,浩气长存。悠悠九州,天下有识之士皆聚于此,实乃武林盛事。
  • 数码异闻录Unlimited

    数码异闻录Unlimited

    数码宝贝同人原创作品数码异闻录系列——即兴向练手作。作者三好吉宗(别名:南宫俊)等级:万年练手新人。一部讲述不同时空的少男少女、男人女人,人类与非人围绕数码世界展开的物语。让我们赶快进入数码异闻录的世界吧!第一卷【番外第零卷】:第一个交错之夜——一群人的故事的不协调序幕。第二卷【故事开始】——:过去“最强”数码役兽使归来——少年的进阶之路。(本卷开始转为以“即兴连载”为主。)
  • 神纹戒

    神纹戒

    文艺版简介:这个世界好大,我想去看看,哪怕没钱,但我有一颗勇敢的心。正常版简介:偶然间的一枚戒指,让少年一步步变强的故事。中二版简介:神戒神戒,快快显灵,我要隐身,姐姐在洗澡!
  • 赌咒

    赌咒

    一个人如果只有好的品德,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那他是一个脆弱的人;肖经伦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踏入赌场,从此一去不复返,普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婚姻史,最终输掉爱情、亲情。命运之手拨弄着流年的琴弦,流逝了岁月和美好年华,却弹揍不出完整的曲调,是何等悲凉。
  • 领主你好

    领主你好

    如果现在有人说领主就是土皇帝,就是地主。那肖克一定会呲之以鼻,并且告诉你领主就是一个苦哈哈的包工头。肖克,一个典型的宅男。一次意外让他成为了泽雅大陆的一个小领主。本以为终于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他,发现他的领地已经负债累累,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看肖克如何逆转命运,又是怎么样发展科技,鼓励农业,打造一个异界版的科技帝国。
  •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专栏

    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提倡品味、审美和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4小时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新世相图书馆”等年度刷屏事件策划者。“保持镇静、不被生活吞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他们尝试用文艺解决人间烦恼的样本。
  • 别人都说

    别人都说

    即便下车,也要相爱
  • 重生之斩青丝

    重生之斩青丝

    重生后的祁愠觉得有必要认识一下自己的处境了。父亲疼爱,祖母和蔼,姨娘不敢掀风浪,庶妹没有小心机。大表姐还是贤良淑德的闺秀……等等,表姐?表姐,你的小跟班在召唤你!新人报道,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