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2400000003

第3章 历史沿革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我国现存古塔、古塔遗址的调查分析得知,古塔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东汉到隋唐

东汉到唐朝初年,这段时期为古塔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印度的“窣堵波”开始和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互相结合,进入磨合期。

汉代的佛塔虽然已无实例可寻,但我们尚可从河南故县出土的陶楼和甘肃武威出土的陶碉楼形态中见其大概。这种由构架式楼阁与窣堵波结合而成的方形木塔,自东汉时期问世以来,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而不衰,成为佛塔的经典样式。对此,《魏书·释老志》说得很明确:“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屠’,或云‘佛屠’。”很显然,“天竺旧状”指的就是来自印度的“窣堵波”,而“重构之”就是多层木楼阁。在木楼阁的顶上放置“窣堵波”,应当就是这一时期佛塔的基本形式。另外,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亭阁式塔,它们虽然是“窣堵波”与中国原有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但并不是该时期佛塔建筑的主流。

三国之际,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是中国造塔的最早记载,所造的塔当为楼阁式。三国时代的吴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始造塔,开创了江南造塔之先河。这两个时期没有塔的建筑物保存至今,有迹可循的是一些汉代画像石上塔的形象,有“窣堵波”的形制。此外,在新疆喀什附近的汉诺依城有座土塔,现已风化严重,据估计是汉末的遗物。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塔的造型。现存塔最早的实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来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盗去日本。此外云冈石窟中也有很多楼阁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了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则是砖、木、石并重。

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百余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战火。现存的隋塔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

唐朝的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塔身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南诏国统领西南属地时大兴佛教,建寺造塔风行一时。只可惜,此后的一千多年,大量寺院被毁,仅在昆明、大理等地残存了一些古塔。南诏时代的塔与中原文化结合紧密,与唐塔的形制很接近。此外,同时期渤海国的塔也都具有中原、关中地区唐塔的特点。

(二)五代到两宋

从五代经两宋至辽、金时期,是我国古塔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我国古塔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寺塔建造的数量都不多。两宋辽金时期,南北建筑各具特色,塔亦不例外。

两宋时期古塔的建筑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塔的总体数量较前代大增,建塔的材料也更为丰富,除了木材、砖和石以外,还使用了铜、铁、琉璃等材质。阁楼式、密檐式以及亭阁式塔正值盛年,花塔和宝箧印经塔又现异彩。这一时期,是从以木塔为主转向以砖石塔为主的最后阶段。由于材料的改变,使建筑造型与技术也相应有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塔的平面从四方形逐渐演变为六角形和八角形。宋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塔、宝箧印式塔、无缝塔、多宝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宋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因而即便是杭州六合塔这样高大雄伟者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于唐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辽塔多为实心的密檐式塔,建筑材料亦多选择坚固耐久的砖石材料,而在建筑上则采用砖石仿木结构,唯门窗不用唐塔、宋塔的方形结构设计,而采用在力学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设计,这也是辽塔在建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除密檐塔外,辽塔中尚有少部分仿唐塔形制的楼阁式塔。辽塔平面多为八角形,繁复的基座是辽塔独有的特色,基座各个立面均做仿木处理,模仿木结构宫殿建筑,门窗齐全,表面或篆刻经典或雕凿佛教造像,常见的造像题材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宝器、塔、城、楼阁等等,非常精美。一些比较著名的辽塔,如北京天宁寺塔,不仅塔身基座遍布精美造像,而且塔檐、仿木斗拱均做工细致精巧、惟妙惟肖。但在辽塔中更多的是一些做法比较简单的塔,仅第一层或一二层檐施用斗拱,其他各层均以叠涩出檐,造型简洁古朴。相比于同时代的宋塔,辽塔大多轮廓简洁、造型端庄,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辽代是中国造塔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间不仅造塔数量甚众,而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造塔的风格。

金代的皇帝与辽一样笃信佛教,大兴造塔之风,但金塔大多仿造唐塔,如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或仿辽塔建造,并没有突破唐、辽以来建塔的规制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间虽然出现了一些外形比较怪异的塔,但大多不能形成体系,亦非优美制作,值得炫耀者不多。其中唯河北正定大广惠寺塔值得专门提及,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刚宝座式塔。

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考察得知,早期的木塔平面大多是方形,这种平面来源于楼阁的平面。隋唐以及以前的砖石塔,虽然有少量的六角形、八角形塔,甚至还有嵩岳寺塔十二边形的特例,但是就现存的唐塔的情况来看,大多还是方形塔。但入宋以后,六角形、八角形塔很快就取代了方形塔。塔之平面的变化,首先是建筑工匠们从长期的造塔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所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高层建筑特别是砖石结构高层建筑,极易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古代工匠们从对地震受损情况的观察中,已经认识到了建筑物的锐角部分在地震中因受力集中而容易损坏,但钝角或圆角部分在地震时因受力较为均匀而不易损坏。所以处于使用和坚固两方面的考虑,自然要改变古塔的平面。其次,适应人们登塔远望的需要,也是古塔平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木塔虽为方形,却便于设置平座,使人们能够走出塔身,凭栏周览。改为砖石塔后,平座就不能挑出太远,人们走出塔身便很困难,而且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改为六角形或八角形后,不仅能有效地扩大视野,而且还有利于减杀风力,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由于社会风习的变化,宋、辽、金与唐时期的古塔,在审美特征上也有了明显的差异。大致来说,唐时修建的塔一般不尚装饰,唐人追求的主要是简练而明快的线条,稳定而端庄的轮廓,亲切而和谐的节奏,唐塔表现出来的是唐人豪放的个性和气度。而宋人却是追求细腻纤秀,精雕细琢,柔和清丽,所以宋塔的艺术便在装饰、表现等方面开拓新的境界,极力渲染其令人目眩的轮廓变化和颇有俗艳之嫌的形式美。至于与宋对峙的辽和金,则是在唐风宋韵的影响之下,谱写了中国古塔的黄金时代里又一辉煌篇章。宗教内在的感染力,成为了造塔者极力需要表现的唯一主题。

(三)元代到清代

这个阶段是我国古塔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元朝皇帝大多信仰佛教,在元朝流行于印度的“窣堵波”式的塔被再次引入中国,称为覆钵式塔,另外随着密宗在元朝上流社会中的流行,又从印度引入金刚宝座塔,并开始较大规模的建造。除了一些覆钵式塔,元代兴建的名塔不多,元塔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小。

自明清两代开始,逐渐产生了文峰塔这一独特的类型,即各州城府县为改善本地风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塔,其修建目的或为震慑妖孽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

明清两代的佛塔基本沿袭了辽宋塔的形制,由于筑塔数量较多因而种类非常齐全,从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宝箧印式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塔为主流。明清塔大多为高大的砖仿木结构,石塔木塔均很少见,明清两代仿木结构砖塔对木构的模仿都非常精致细腻,不仅斗拱、椽、枋、额俱全,而且还出现了雁翅板、垂莲柱等结构;塔的建筑平面多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明清塔承袭了辽塔构筑基座的做法,随着塔在明清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会,基座上浮雕的题材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包括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宗教题材,也出现了八仙过海、喜鹊登梅、二十四孝、魁星点斗等民间传统祈福题材。明清两代的佛塔或仿宋或仿辽,虽然建筑数量甚众,但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并无大的突破,其成就远逊于辽宋两朝。

如上文所述,元代以后,塔的材料和结构技术,再无更高的突破,只是在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最为明显的是,随着喇嘛教的传播,瓶形的喇嘛塔进入了中国佛塔的行列。这种带有强烈异域风格的塔,长期保持了它们那庄重硕壮而又丰满的造型。从元至清的六百年间,这种塔形的主要变化,是其塔刹(即“十三天”)比例的变更,从元代的尖锥形,发展成为直筒形。明代以后,仿照印度佛陀伽耶金刚宝塔形式而来的金刚宝座式塔又和喇嘛塔一起,使中国古塔的建造再次出现高潮。然而,从整体来看,元代以后,塔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佛塔的建造不断衰落,而各种与佛教关系不大的文峰塔、风水塔却大有用处,但除了个别的精品之外,它们大多是粗制滥造的,几乎没有审美价值可言。除了中规中矩的佛塔,明清两代还建造了大量的文峰塔,文峰塔建筑形制多样,如笔、如楼、如墩台,这些异形塔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塔的建筑类型。

同类推荐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 上塘论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践和思考

    上塘论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践和思考

    本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各个日常工作领域的论文,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水平、提升人员科研素养打好基础。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热门推荐
  • 创神域

    创神域

    火云央界,修者世代聚居之地。天赋惊人的少年,在修者选拔之日,却被领袖炎魂重创,流放凡人间。悲愤的他,誓以炎魂名,重返央界!在漫长的修炼之路上,少年渐渐卷入了一场毁灭世界的阴谋中。而他,注定是终结乱世,创造和平神域的预言之子……
  • 异法临尘

    异法临尘

    乾坤四九,吾为一,天道演变,莫算尽。一个为了修仙得道的少年,无意中得到一个神秘的灵根,从此浪迹天涯...........没有啥说的,想看强者的跟我来!!
  • 崛起之新中华

    崛起之新中华

    一次雨天的意外,一位坚信工业强国的伪军事、历史迷,侥幸魂穿清末,并逐步投身于一个略显不同的保路运动,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运动,以强势独裁者的身份,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中华!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有如此多的热血青年,为了心中的信念和民族独立,从容的献出所有鲜血和生命,用死亡去闯出一条道路。没有后退,没有怨言,只有从不低下的高贵头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谨以此拙作,献于近百年来,每一个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富强完整的先辈烈士……由此,可以上溯至1840年!
  • 守护科技

    守护科技

    与主角一起在末世中,毁灭一切敌人,星际系列,魔兽系列等系列守护人类,直到无须守护群号514327248
  • 青春:永不言弃

    青春:永不言弃

    从来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只有不放手的执着。——许子杨与狄雨的故事
  • 云梦花

    云梦花

    我们一直在做梦,明明知道有一天会醒,但是却努力地把梦做下去……我已经不懂得如何向你们介绍这本书,我写的只是一份感觉!只希望是一份纯真的感觉!我们心中总存在着某个人,她完美得过分虚幻,甚至觉得她本就不应该存在。我们躲在港湾里轻唱,暴风雨再猛烈也打碎不了我们美好的梦境。残酷的现实中,我们都累了。但总有一份执着让我们幸福到微笑。
  • 面具与蛇

    面具与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衍世惊才

    衍世惊才

    她是村里人眼中的小可怜、小白花,没有灵力,不能修炼;其实他们不知道,她才是天道的宠儿,拥有惊世天赋,绝世美貌。然而,天赋与危难并存,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身边的人,她不得不收敛光芒,甘心“平凡”,不怕艰难险阻。她日以继夜的修炼,只为了在天赋被人知晓之时拥有自保的能力。后来,一路披荆斩棘,收获了一堆患难与共的朋友,和坚贞不渝的爱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虚舟省禅师语录

    虚舟省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欲迷城

    欲迷城

    上一个世界里,陈宁是最耀眼的天才棋手。那时他的世界里只有围棋,认为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只要在黑白间做出选择就好。但重生之后,仿佛是中了命运的诅咒,他被迫踏入了修行道,随后庙堂波谲,江湖仇杀,儿女情长更是纷至沓来,令人身不由己。于是乎他只能一手抱着棋篓,一手提着剑,于这浮生乱世一步步往前走去。一路上他经过了那些漂浮在云端之地,认识了那些传说中的人物,洞悉了那些时光风沙里最深的隐秘,终于接近了所谓世界的本源。那是一座欲望筑起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