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9400000018

第18章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在中国历时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的改革一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也是被人们誉为最为成功的一个领域,而在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更令人惊叹的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因此,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肯定了乡镇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是中国农民的创举,是中国农村千百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的变化。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产业,成为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强大支柱,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乡镇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幸运儿,在20年来的时间内从无到有,至今已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异军突起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乡镇企业所以取得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它总能把握住每一次历史发展的机遇,不断进行自身的调整,使自己不断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自我扬弃中充满活力,在自我超越中创造辉煌。我国乡镇企业的调整和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雏形阶段

我国的乡镇企业草创于50、60年代,形成于70年代。早在50年代,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农村,就出现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特征的萌芽状态的乡村企业,当时称社队工业,这是我国乡镇企业的雏形。

那种所谓的企业,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工场作坊式的小摊子。企业规模小、基础差、资金少、技术设备落后。其经济上一般依附社队集体经济,经营上立足承接简单的加工业务和生产一些低档次的产品。乡镇企业初创时期,管理模式非常简单,没有独立性,当时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本社区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党和政府对乡镇企业的出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毛泽东同志在1972年的一个重要批示中就曾预见到乡镇企业(当时叫社队企业)是“光明灿烂之希望所在”。

到了70年代末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江苏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在原有人民公社的体制框架内,发展起了一些乡镇企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通过调整,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更新,在乡镇企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使每一个企业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带有新办企业的性质,享受了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企业内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改善和加强管理,自主经营决策;在企业之间,由于经济效益不同,利益分配上拉开了档次。总之,新的经营模式突出地体现了“船小掉头快”的经营优势,是适应当时乡镇企业实际的。到1978年,我国已有乡镇企业152万多个,吸纳了2826.6万农村劳动力,生产了11.6%的工业总产值。

2.横向联合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大政方针,这是推动乡镇企业大发展最为重要的一次机遇。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大潮为乡镇企业的崛起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促进了农村的大批剩余劳动力有计划地向乡镇企业转移。从80年代初开始,许多地方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失时机地采取以劳代资、对外融资、横向联合、内部集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大量筹集资金,大批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积极引进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加大了对乡镇企业的投入,使乡镇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特别是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县等经济发达地区,这期间形成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乡村骨干企业和优质产品,为乡镇企业培育了大批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水平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城市企业大胆进行着搞活经营机制的尝试,给正在城市企业一统天下夹缝中左冲右突的乡镇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乡镇企业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走横向联合之路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他们积极调整策略,一改过去那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胡碰乱撞做法,主动出击,寻找靠山,甘当城市企业的配角。城市企业也纷纷向乡镇企业伸出了联合之手,终于使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发展为横向联合企业。从此,乡镇企业的“小字辈”和城市企业的“老大哥”在互惠、互利、互补的基础上挽起了联合之臂,共图发展前程,在城乡企业之间掀起了一股横向经济联合的热潮。横向联合也由开始时的奖金、技术、劳力、土地、生产、供销等的联合发展到信息、科技、人才的联合。通过这次调整,乡镇企业实现了经营领域的不断拓展。这次调整客观上扶植了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调整阶段

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又经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经过一个阶段的艰辛创业,在渐趋激烈的竞争中,乡镇企业各有各的活法。一部分乡镇企业,强化企业管理,争创企业信誉,提高整体素质;加紧了技术更新改造,努力开发新品,进行积累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外部环境也给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989年下半年,国家开始了为期3年的治理整顿,银行抽紧银根,信贷倾斜,对乡镇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被取消,迫使乡镇企业进行新的调整。在挑战和机遇并存面前,一些从长计议、有备无患的企业则靠内涵扩大再生产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一些急功近利、盲目铺摊子、高枕无忧的企业则一下子陷于度日如年的困境之中。于是,在行政的干预和自发的状态下,关停并转成了这些企业痛苦而又必然的举措。新的调整使乡镇企业在优胜劣汰的自我扬弃中继续保持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乡镇企业开始自觉地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措施,调整自己的品种结构和目标定位,终止了企业行为中的盲目、无序乃至非法,开始走上了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乡镇企业实现了经营行为的不断调整,为新的历史性跨越准备了条件。

乡镇企业在前三个阶段、尤其是第二、三阶段迅速发展。企业数由1978年的152.4万个增加到1993年的2452.9万个;1993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乡镇企业有400多家,其中有的已经高达10亿元;超过千万元的有19196家。全国乡镇企业销售前500家最大的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近4000万元,职工1330人,年平均销售收入近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的增长,呈逐年加速的趋势。1978~1981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986~1989年间为33%;1990~1993年间则为45%。按可比价格计算,1993年全国“集体工业”(含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1978年的17.78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1%,大大超过了全国的工业增长速度。

4.规模经济阶段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国再一次出现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又一次最重要的机遇,乡镇企业逐步走上了规模经济的道路。

9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的乡镇企业出现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新形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不失时机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开始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以国内外两个市场并重的转变,出现了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乡镇企业实行全面改造的好势头。一些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进一步趋向优化,一批新产品率、优质产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更高的新型企业群体开始形成,新的投入明显地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面倾斜。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开始以量的扩大带动质的提高,进入了以质的提高带动量的扩大的新阶段。

我国乡镇企业已开始进入发展规模经济的新阶段,正在实现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的飞跃。到1995年底,以大中型乡镇企业为核心组建的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已达736个,省级乡镇企业集团达2600多个。大中型乡镇企业虽然仅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0.02%,但其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却分别占全国乡镇企业的10.8%、6.5%和8.1%。按照国家划型标准审定的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已由1990年的近200个发展到1995年的4531个。“八五”期间,我国大中型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大中型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为3564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平均为2891万元。大中型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统检产品合格率为95%,产销率和优质产品率达90%以上。采用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达50多家,创省以上名牌产品450多个。1995年,大中型乡镇企业中出口创汇企业有1768个,完成出口交货值710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出口总额的13.2%。大中型乡镇企业还在境外办企业近900家。大中型乡镇企业实现利润平均为671万元,上缴税金平均为355万元,分别比全国乡镇企业平均水平高398倍和380倍。

中西部地区利用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一部分技术、资金等,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同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调整相呼应,发挥当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等优势,明显地加快了这一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乡镇企业经历了30多年的曲折和磨炼,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已经从一株小草成长为参天大树了,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乡镇企业的巨大作用与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产业,成为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强大支柱,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的工业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乡镇企业的巨大作用

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全国乡镇企业已达到2203万个,实现营业收入57299亿元,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亿万农民不再依附于土地而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过去我国农村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现在发展为农业、工业、建筑、商业等相结合的有机结构,各产业协调发展。自1991年至今,乡镇企业总产值一直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以上。

第二,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1994年,乡镇企业中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5%。1991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就达1305亿元,“七五”期间农民平均纯收入净增的1/3来自乡镇企业。

第三,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公共福利设施和中小城镇建设。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上交国家税金累计达2356亿元,仅1991年就向国家财政缴纳税金454亿元,占全国税金的15%,成为国家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乡镇企业还负担了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公共福利文教设施建设,1991年用于支援农村各项事业的开支有121.8亿元。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一大批中小城镇的迅速成长,加快了小城镇发展步伐。

第四,吸收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到1991年底,全国已拥有各类乡镇企业1907.9万家,就业劳动力达9609.1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2.3%;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约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19.5%,约占农村劳动力的总数的26.9%,相当于全国职工总数的80.9%。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2862万人,1996年增长到13508万人。乡镇企业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活跃市场和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1991年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交货额达670亿元,占全国外贸收购总额的29.6%。“七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累计创汇达350多亿美元,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乡镇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到1994年底,全部乡镇企业数已经发展到2494.5万个,比1978年的152.4万个增长15.4倍;从业人员12018.2万人,比1978年的2826.6万人,增长3.3倍;固定资产原值8868亿元,比1978年的229.6亿元增长37.6倍;总产值42588.5亿元,比1978年的493.1亿元,增长85.4倍。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乡镇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1978~1988年,全国社会总产值增长了1.46倍,其中乡镇企业的贡献份额为31.3%;乡镇企业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7.7%增加到26.%。(2)1978~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1.4%,远高于同期全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全国工业增长额中乡镇企业的占42.7%。(3)乡镇企业向国家交纳税金增加了13.2倍,平均每年递增31.4%,远高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8.3%的增长速度。在1978~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量中,乡镇企业的占21.63%。其中1985年到1988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增量中,乡镇企业的占50.87%。(4)从1984年到1988年,乡镇企业累计创汇250亿美元。在此期间全国出口额增量中乡镇企业的占24.7%,1989年乡镇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亿美元,接近全国出口创汇的1/4.(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57元增加到1988年的545元,乡镇企业贡献占33.7%。(6)1978~1988年,乡镇企业以平均每年672万的速度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乡镇企业共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6700多万人就业;1988年乡镇企业就业劳动力已达9545.4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3%。(7)乡镇企业每年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以工补农”和村镇建设,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

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迎来了加快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好机遇,同时,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1991年,经过3年治理整顿之后,乡镇企业开始转入“快车道”。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讲话中,把乡镇企业称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优势之一。1月,国务院以国发(1992)19号文件,批转了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报告。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11月,国务院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把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一个战略重点。正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在国家好的政策扶持下,乡镇企业又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作出了新的贡献:

(1)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1990~1994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从9581亿元增加到42588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从57%增加到75%。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从2857亿元增加到8600亿元,净增5743亿元,占农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新增部分的90%,巩固壮大了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促使农村经济走向全面繁荣。

(2)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1990~1994年,乡镇企业从业职工从9264万人增加到1.2亿人,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736万人,年均净增547万人。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90年的22%提高到1994年的26.6%。5年中乡镇企业共支付职工工资95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60%来自乡镇企业。1994年平均每个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为3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元的27%。乡镇企业越来越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如李鹏同志指出的,“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性,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吃饭要靠农业生产,致富要靠乡镇企业”。

(3)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一是乡镇企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运输、供销等服务,直接支援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为农业注入了大量资金,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武装农业。1990~1994年,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资金564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同期对农业投入的90%以上,其中1994年为165亿元。三是乡镇企业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的发展,为农副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如天津的大邱庄、北京的顺义等一些乡镇、县(市)已经靠乡镇企业的扶持和带动,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4)成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的主体是工业,农民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过程。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缩小了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一方面,推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到1994年,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3233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7%。另一方面,推进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一大批新型农村小城镇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崛起。到1997年,全国已有小城镇5万多个,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小城镇达5460多个,江苏的盛泽镇、天津的大邱庄镇、浙江的龙港镇、广东的容奇镇等小城镇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小城镇不仅成为当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而且有些小城镇农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和生活环境优于城市,展示了农村城市化的美好前景。

(5)成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农民整体素质的物质保证。1990~1995年,乡镇企业用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资金达715亿元,其中1994年为135亿元,发展了农村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交通运输、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等和各项事业,解决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许多重大问题,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乡镇企业把现代工业文明注入广大农村,促进了农民的知识化、专业化、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二、三产业大军,正在完成由传统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的伟大历史性转变,这是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

(6)成为增加各级财政收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乡镇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迅速扩大的增长点,它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2586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1150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上升到30%(按可比价格计算)。5年来共上缴国家税金4133亿元,其中1994年为1592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收入5181亿元的31%。一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县(市)、乡(镇)财政收入的70%~80%左右来自乡镇企业。1994年乡镇企业出口创汇达399.7亿美元,出口商品交货值为3398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7)成为稳定农村、稳定社会、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因素。农村要想稳定,必须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就业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避免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乡镇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稳定农村、稳定社会、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坚实经济基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便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效率并进而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的唯一途径。事实证明,哪里乡镇企业发展得好,哪里的社会治安状况、农民精神面貌就好。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于保持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8)成为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展和繁荣城乡市场的有生力量。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日用消费品生产到工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及各类服务性行业,无所不包。一方面,为城乡市场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有效供给,起到了平抑物价、遏制通货膨胀的积极作用。按1996年底的统计数据,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占相当比重,如原煤占45%,水泥占40%,服装占80%,中小农具占90%,砖瓦占95%。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创造和发展了一大批各类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商品市场。如浙江绍兴柯桥的轻纺市场、辽宁海城西柳的服装市场、江苏盛泽的丝绸批发市场、河北辛集的的皮毛市场、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等等,都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和扩大,使生产和流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

(9)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队伍,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生产要素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以市场为导向,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的灵活机制,如自主经营的决策机制,能上能下的干部机制,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自负盈亏的约束机制,自我积累的发展机制等等。总之,乡镇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生产要素配置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可替代的巨大力量。它的发展是广大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是符合国情、顺乎民意、符合规律的历史必然和战略选择。

20年来,全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996年的2336.3万家,从业人员达13508.3万人,超过了国有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的41.8%。固定资产总值11149.4亿元,几乎是改革开放前全部国有企业的总产值总额的两倍。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高达36616.4亿元。

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其经济总量,号称“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事实上,这“三分天下”正迅速向“半壁江山”发展。在农村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工业产值中接近1/2.

三、“八五”时期的乡镇企业

“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和提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1)以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单纯以乡村集体所有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的格局被打破,广大农民从当地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展新的公有制经济,在继续巩固发展乡村集体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联户办、户办、股份合作办、合资合作办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创造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大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形成了以集体企业为主导,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的所有制结构。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构成中,乡村集体企业占67%,其他经济成分占33%。从发展趋势看,其他经济成分发展较快,各种经济成分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也较为明显。

(2)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或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或通过联合、兼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聚合,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企业。1994年统计,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00多家,创造的产值、利税,均占全国乡镇企业总量的10%以上。江苏省符合国家大中型企业标准的乡镇企业就达502家。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不仅是规模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骨干带头作用。

(3)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发新产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60%左右的专利技术被乡镇企业购买使用。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率达45%,比1990年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乡镇企业在注重积累、总结自身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全国绝大多数乡村集体企业完成了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素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1995年二季度有关部门抽查表明,乡镇企业产品合格率达到75%,优质产品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涌现出一大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1995年一季度农业部首次推出100个中国乡镇企业名牌产品。1994年乡镇企业产销率为92.6%,实现利润总额2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乡镇企业资产利税率为20%。

(4)企业改革由内部制度改革向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层次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乡镇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一是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全国已有20多万家乡村集体企业通过试点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效地明晰了产权,迅速聚集和优化配置了生产要素,理顺了政企关系,完善了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二是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越来越普遍,并以资产为纽带向集团化发展。1994年全国性的企业集团已达200多家,省、地级企业集团大批涌现,较好地发挥了龙头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的优势,增加了规模经济效益。三是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项改革措施配套进行,盘活了存量资产,使现有生产能力得以充分,释放,为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5)外向型经济成为发展的强大牵动力量,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开拓。全国乡镇企业出现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全方位开放,外资、外经、外贸一齐上的新格局。不仅表现在外向度迅速提高,而且相当一批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素质。1994年全国乡镇出口企业达13万家,已有320多家乡镇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乡镇三资企业达2.94万家,利用外资156.85亿美元。到境外办企业886家,投资总额25.64亿美元。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引进了资金、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带动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6)对农业的支持从单纯的资金补农建农向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转变,逐步与农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过去乡镇企业对农业的反哺主要采取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形式,在资金上支援扶持农业生产发展。现在,除了继续加大对农业资金投入外,其支持方式正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带来的效应越来越显著。以农产品加工、运销、储藏等乡镇企业为龙头,组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集团和“公司+农户”型贸工农综合体,使农民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方式,使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有利于农业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好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乡镇企业与农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7)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互为依托、互为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一方面,国有企业生产的设备等工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相当份额销售给乡镇企业和职工,这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乡镇企业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场地、廉价劳动力、原材料、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乡镇工业为国有工业的配套率已达4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各自发展的需要,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各种经济联合越来越普遍,使国有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优势与乡镇企业的机制、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中型乡镇企业与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乡镇企业与中小型城市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大中小相结合的、较为合理的企业结构。总之,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依托工业小区和小城镇,相对集中布局的格局开始形成。乡镇企业要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这已逐步形成共识。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规划,制定政策,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在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基本上扭转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布局的局面。全国已建或在建各类乡镇工业小区4万多个,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公共设施投入,给乡镇企业带来了聚集效应,尤其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1994年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达13%,第三产业从业职工所占比重达19.5%。同时也避免或缓解了农村工业化过程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9)东西合作普遍得到重视,从上到下正在努力推进地区间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国务院1992年底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加强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1993年专门作出决定扶持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经农业部批准,已经建立了124个“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小区”,向农业银行推荐了100个示范项目,东西合作项目储备、干部交流、人才培训等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制定了“西进计划”。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中西部省区积极选择项目和工业小区,主动与东部地区结对子、搞联合。不同地区间乡镇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不仅推动了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提高。1994年乡镇企业产值增长速度比东部地区高出20多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正在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10)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发展的要求,涌现出一大批素质较高的乡镇企业家和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在利用各种形式招聘人才的同时,逐步把人才开发的重点转到培养、造就自己的人才队伍上来。1994年已评选出1000名全国乡镇企业家。各省、地、县也命名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家。在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宏大的管理、财务、技术、供销等人才队伍,其中乡镇企业财务人员4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60万人,中级职称以上的60万人,供销人员800万人。

四、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兴办和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壮大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民的正确选择。它体现了一种规律。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均占有耕地又少,如果农民只是在仅有的耕地上务农,不发展多种经营,不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广大农民不可能富裕,广大农村不可能摆脱贫穷,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把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吸引在农村就地办工业,办第三产业,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全国已有1.2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其重大意义是无可估量的,估计近十年内乡镇企业职工将超过两亿。当然,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半转移,即大多数乡镇企业职工是兼农的,“工业三班倒,农业早中晚”。即使是半转移,也算得上是世界奇迹了!因为这种转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欢欢喜喜地实现的,是在不断增强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的,这就使我们成功地避免了一些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出现的工业发达、农民破产、城市繁荣、农村凋敝的弊端。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走过的一条路。中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闯出了这条路子,越走越宽广。这种选择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党中央指引的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和我国农村的实际。所以,乡镇企业必然创造奇迹,必然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城乡社会事业的进步,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之,对农村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将作出更大贡献。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更是中西部地区加速经济发展、缩小同东部地区差距最现实、最可行的重大战略措施。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使我们党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乡镇企业经济,实质上是我们党领导的最初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可以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不可能解决的两极分化的弊端,可以实现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实现的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还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并相互促进。总之,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使我们增强了一种信念,就实现农村的现代文明来说,资本主义能办到的,社会主义一定能办到:资本主义不可能办到的,社会主义也一定能办到。正是由于有了遍布全国各地、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乡镇企业,才能更有力地吸引广大农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把乡镇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命根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乡镇企业,就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壮大,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和提高,就没有农民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繁荣和兴旺,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应该把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背景下,充分估量它的重要地位、重大作用和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推进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产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作用,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扩大,乡镇企业也一步步地崛起壮大,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一支主要力量。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中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促进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今后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九五”期间要通过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实现利税1500亿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万人,建设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个。到“九五”期末,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力争达到1万家,其中特大型、大型企业2000家;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企业200家;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以上的企业50家。到本世纪末,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乡镇企业的15%、10%和12%。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996年10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这部法律已于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我国的乡镇企业步入依法发展的道路。作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乡镇企业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类推荐
  • 中国商品市场景气与预警研究

    中国商品市场景气与预警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商品市场概述、中国商品市场景气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中国商品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以及市场预警系统的编制等。
  •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商业保险经营的负债性、长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决定了作为债权主体以及保险产品需求者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内在的利益关系。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既是国际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保险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保单持有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侵害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 农家乐经营必读

    农家乐经营必读

    《农户经营系列:农家乐经营必读》以农家乐为经营方式、以广大农民为经营主体的乡村旅游经营普及读本。《农户经营系列:农家乐经营必读》的突出特点是:实用性强,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更有详实生动的案例。《农户经营系列:农家乐经营必读》为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经营农家乐需要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有些地方还争取达到“手把手”传授的效果。
  • 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

    为了更好的探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找出其成功秘笈,本套丛书主要从平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与团队管理、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腹黑少爷:无情娇妻太难哄

    腹黑少爷:无情娇妻太难哄

    一觉醒来,多了个枕边人,居然是自己根本就不认识的老公。安魅不敢相信地看着手上的红本。阎皓辰,人称阎罗王却对安魅柔情似水。一次意外,他与她相识,她却忘了他,他却从此爱上了她。为了使她回忆起这段往事,他精心编织了一张情网,慢慢俘获芳心。
  • 十年了,依旧忘不了忘不了

    十年了,依旧忘不了忘不了

    2004年的一天,一辆吉普车正行驶在北方的秋天里,吉普车车身很脏,看得出来,这辆车已经跑了很远的路。是的,几天来王楠一路驾车从南方开到了北方,从南方出发的时候还是瓢泼大雨,现在北方的天空已是艳阳高照的秋天了,当车跨过长江大桥时,王楠在心里默念,回来了,还是回来了。
  • 太空生存计划

    太空生存计划

    一个人类驾驶着宇宙飞船,突然遇到了黑洞,穿梭到另一个宇宙,现在他开始在宇宙中生活究竟他该在这儿如何度过?
  • 煞天魔王

    煞天魔王

    学渣重生帝王之身,拥有异世大陆最富饶的疆土、最美艳的女人,太棒了!什么?废帝还傀儡?全朝上下无一人忠心,后宫满园全是眼线?!什么,天生百年真气却无法修炼,注定废材?!唯有占领天地,直逼神界才有可能得到真相?!没搞错,连神界也有猫腻?那就,屠吧!
  • 网游之剑唤无双

    网游之剑唤无双

    新书《荣耀王者巅峰》火热更新中!什么?我中了666号头盔,游戏也能666?什么?别人爆一个金币,我能爆十个?什么?我杀怪得的经验是别人的两倍?什么?别人不爆装备,我装备爆一地?为什么?因为我是最幸运的召唤师啊!
  • 剑走巅峰

    剑走巅峰

    地球灵气枯竭,一代剑道狂人狄青灵魂打破虚空,来到满是灵气的星辰大陆。这里用灵气修炼,排山倒海。这里用灵气御剑,斩天灭地。但这里却不修神魂,不用精神力,没有神识。虽然附身废材,但是一代狂人,照样踏着天才,走向剑道巅峰。
  • 莫伊的26年

    莫伊的26年

    一个关于作者本人的,虐心,励志,好感人的故事,因为是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希望大家见谅。
  •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本书文章以特定时代园艺工人奋斗前行、建设家园为背景题材,记述灵武园艺场的发展历程和业绩。
  • 魔兽世界之精灵篇

    魔兽世界之精灵篇

    现实与虚幻的距离,梦想与爱情的冲突,光与影的华丽的交织意味着悲伤还是喜悦?当你真正进入一段真实的虚拟,你还能寻回些什么?在我以及很多真心喜爱魔兽世界的朋友眼里,它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迷路在现实中的梦想破碎之后,来到这里寻找一段超越与爱情。燃烧军团的阴谋拉开大幕,似乎没有人能阻止他们,神秘的暗夜精灵,善良可爱的人类女骑士,个性独然的德鲁依,让人无言以对的猎人,一切一切尽在魔兽世界精灵篇!!!另衷心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的最大动力。
  • 校花的极品狂医

    校花的极品狂医

    什么,要我给美女看病。胸大,屁股翘,腿还特别长。必须得去啊。透视狂医转世重生,掀开都市暧昧狂潮。谁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默默支持,放屁,老子的身后就有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