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9300000004

第4章 八股文的发展演变(2)

明代的八股文,从明初洪武到成化年间,是由始而兴的时期。朱元璋在总结历代兴衰的基础上,得出“致治之道在于任贤”的结论,他既想选拔人才,又想控制人才的思想。宋、元的经义,还没有完全规定考生应该说什么,而朱元璋却希望能够自己规定考生说什么,于是他最终创立了八股取士的制度。

明初的八股文规定主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并且要根据程、朱的注释来阐发题意,那些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定要把四书五经熟记于心,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这样,儒家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便在文人心中根深蒂固,非常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明初的八股文规定,还必须“代古人语气为之”,也就是代圣人立言,这也是促使文人深入研读儒家经典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文人学者要想做到代圣人立言,就必须站在古人当时的立场上,揣摩他们的所思、所想,在经典上所费的精力也就可想而知了。此时的八股文在格式上已经大量使用对偶句,这主要是由宋代经义沿袭而来。

由于明朝初年的八股文处于初创时期,所以初具体式,文体格式比较简单,说理直截了当,文风比较质朴。明初的八股文讲究取神、取骨、取理、取气,把字、句放在最后。

明代初期的八股文对明代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人只有通过八股取士才能获得功名利禄,这就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使程朱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钳制人们的思想,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明初的八股文还为国家选拔了成千上万的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人才,从而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使刚刚建立的明王朝稳定了下来。八股文也使明初的文坛死气沉沉,形式刻板僵硬,缺乏新鲜的气息。

明代的八股文从创制到永乐年间,已经基本定型。到成化年间,已经完全成熟。这种成熟首先表现在八股文体已经完全,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破题、承题、起讲和八股部分的内在关系已经完全顺畅。

这个时期的八股文名家有于谦、唐寅、王守仁等。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唐寅为人放荡不羁,风流倜傥。他为秀才时,对八股文不屑一顾,当时的人都嘲笑他。他说:“若闭户经年,取解首如运掌耳。”后来,果然中榜。这一方面说明唐寅才华出众,另一方面,也说明学做八股文并不需要有多大的学问。

从正德至嘉靖年间,是明朝八股文的繁荣时期。此时的八股文,无论是写作理念还是写作技巧,都达到了明代的最高水平。正德、嘉靖时期的八股文,讲究“开合首尾,经纬错综”,既讲求文法,又不拘泥于文法,气势宏大。此时的八股文尤其讲究认题、尊题、肖题,所以不仅能阐发圣贤的意思,而且能发圣贤所未发。同时,这一时期的八股文仍然采用经籍中的语句来阐释文章的题目,又不同于明初的作品,在语气中运用训诂之理,其中的义理如同己出,由此可见明代文人对儒家经典研究的透彻和领悟的深刻。

正德、嘉靖年间的八股文还特别注重结构的严谨。文章脉络清晰,严谨有序,逻辑性强,在明代的八股文中独树一帜。这一期间,八股文大家辈出,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大师的出现,是正德、嘉靖年间八股文进入繁荣的标志。

明代的八股文发展到隆庆、万历年间,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繁荣;对八股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与以往时期不同的特征。

隆庆、万历时期的八股文讲究遣词造句,追求语言的华美和出奇,形成了“去朴从艳,好新慕异”的风气。同时,这一时期,佛经、道家言论、市井俚语都可入文。八股文还与当时的古文融合,内容大为拓展,越来越与古文所表达的内容相近,文体格式也有突破,与古文接近。这一时期既是八股文的变革时期,又是明代八股文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这一期间比较著名的八股文名家有顾宪成、冯梦龙等。

天启、崇祯时期为八股文的衰落期。此时的八股文普遍不尊重经文和传注,远离现实,放言空谈。八股文的形式被全面突破,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八股文已经是江河日下,越来越衰败了。

(三)清朝的八股文

清军入关建立政权以后,为了应付人民的反抗,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与明朝相比有增无减。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兴文字狱,对怀有叛逆之心的知识分子进行残酷的镇压。清代文字狱的残酷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制造了许多文字狱冤案,其中就包括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冤案。比如当时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科举考试的主考,他在乡试中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为题。而此时朝廷正在推行保举制度,雍正皇帝认为查嗣庭是有意在讽刺保举制度,就把他关进了监狱。查嗣庭在监狱中病死,死后还被戳尸。如此种种的文字狱冤案,在清代不胜枚举。

清朝统治者认为只靠文字狱来进行思想控制是不够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束缚人心,重要的还是要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来麻痹人民,于是清王朝统治者很快就想到了程朱理学这个思想统治的工具。康熙皇帝曾经在《四书讲义序》中说:“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明确地传达出了用儒家道统、尤其是程朱理学来维护其统治的意图。清代统治者把理学作为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主要的就是依照明代的旧制,继续推行八股取士的制度。清王朝的统治维持了两百多年,与其推行的这种文化政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清初采用的八股文形式与明代基本相同。此时的八股文已经走到了颓废的边缘。到了康熙初年之后,清代的八股文从法定体制到各种形式及作者的文风,逐渐形成了清代八股文的风格。与明代八股文相比,有一些不同点。

从顺治二年开始,开始规定八股文的字数,规定每篇不得超过五百五十个字。这主要是出于考试时间的需要。当时考秀才、举人和进士一般都是第一天进场,第二天才出来。考试时间非常长,如果不限制字数,写的文章太长,考官阅卷时会有很大困难,所以一定要严格限制字数,上限和下限都有规定;康熙二十年,又增加到六百五十字;乾隆四十三年,明确规定乡试、会试文字数为七百(文章在三百字以上,七百字以下),字数相对比较自由。这一字数限制,一直到八股文废除时,还在执行着。另外,明代的八股文在文章结束以后,作者都会有一段总结性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观点,称之为大结,清代的八股文则没有大结。

清代的科举考试,明确规定了出题时各书的次序。顺治二年就明确规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首题是《论语》、次题是《中庸》、三题是《孟子》;第二种首题是《大学》、次题是《论语》、三题是《孟子》,科举考试的官员,都要按照这个规定出题,不能违反,而在明朝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有时候可以用“不吉祥”的字眼命题。因为四书中有很多“不吉祥”的话,但是,这种允许是相对的,如果太不避讳,容易招致杀身之祸,如文字狱冤案等。

明代的八股文名家很多,但是没有收录八股文的专书,清代乾隆初期,桐城派散文大家方苞奉旨编定了《钦定四书文》,后来收到《四库全书》中,这在明代是没有的。清代的八股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磨勘”。所谓“磨勘”,就是前面第一章所说过的,“磨勘官”要仔细检查每一张八股文试卷,看字的笔画是否正确,语法通不通,文章用的典故有没有错,有没有避皇帝的名讳,有没有避“丘、轲、熹”字,最后还要看是否入口气。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就叫做“磨勘”,出现“磨勘”的文章,一定会被淘汰,由此可见清代八股考试的苛刻。

清代的八股文在康熙、雍正、乾隆期间发展得比较好,出现了一些八股文写得好的作者,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反对科举考试中浮夸的文风,康熙皇帝推行质朴的文风,雍正则要求八股文要“清真雅正,理法兼备”,清代朝廷的这些干预,对当时的八股文风有很大的影响。

清代的八股文发展到中后期,由于八股文题大多已经作尽,要想作出新意很困难,所以抄袭之风盛行,此时所作的八股文文辞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任何独特的见解,八股文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到了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弊端渐渐暴露,受到广大文人志士的强烈攻击,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八股文也从历史舞台上消亡了。

八股文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存在了两百多年,对清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教育和政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在思想方面,八股文迫使清代的文人不得不潜心研读儒家经典,这一方面有利于古代文化经典的传承,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知识分子的视野,不利于创造力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方面,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一般都是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开始诵读四书五经,开始学作八股文,所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最后,在政治方面,八股取士有效地钳制了文人的思想,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类推荐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热门推荐
  • 为我苏醒

    为我苏醒

    《战舰少女R》同人文“你是长眠于海底的钢铁森林”“你是纵横四海尝遍铁与血的战争机器”“你是与我交换了契约的少女”“我于海面,呼唤你的名字”“而沉入了海底的你就会,为我苏醒”
  • 异世重生录

    异世重生录

    徐崇辉跟朋友一起出去玩,却因为一个意外而来到另一个世界。为了能够寻找回去的路,徐崇辉不断的变强
  • 青春的集中营:活在大学边缘

    青春的集中营:活在大学边缘

    大学是青春的集中营。火热的青春,激情四溢的年代,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年轻气盛,一腔热血,面对世事毫无顾忌。青春,就是一群一群自以为很牛逼的人,坐在一起吹牛,说着不着调的话,做着稀里糊涂的事情。为友情举杯痛饮,为爱情义无返顾小说讲述新世纪大学生陶杰和刘颖的在大学里从的平凡而又真实的爱情故事,期间又夹杂着陶杰和小强、长毛等大学朋友的同窗友谊。
  • 我遇见了我

    我遇见了我

    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书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 万能系统之邪王萌宠白莲妃

    万能系统之邪王萌宠白莲妃

    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自爆后睁开眼居然发现自己身在古代,成为轻家废材兼痴傻的大小姐。不幸中的万幸就是得到一个万能系统,玩转天下,发挥自己白莲花特属把你们耍的团团转。无意间碰到个妖孽的男人,居然说要宠着自己一辈子,不管了,她和他一定要发挥“特长扮猪吃虎”,来个笑傲天下!
  • 凌天武神

    凌天武神

    武陵城的废物少年,被家族所弃遭人迫害,埋于乱坟岗的木棺中。然巧遇百年一遇的雷电雨夜,偶获棺中的神秘之骨,从而逆天改命。从此开启一段行武道于绝巅,主宰千秋,统御万古的传奇之路。
  • 朝寒暮雪

    朝寒暮雪

    神族的奇迹又如何?她可以不要灵力,不要幻术,不要长生不老,不要绝世容颜,她只想和他在一起。可为何她付出的越多,他却离她越远?为了他,她可以不顾一切。但如果当初知道他一辈子都不原谅她,不接纳她,她宁愿死在他的剑下。天生的王者却无法逃脱自己的能力的束缚。责任和义务让他无法面对自己的爱。如果爱会让天真的她陷入那无穷无尽的漩涡,他宁愿永世不爱她。亏欠她太多,所以他一脸无情地背负着两个命运的痛苦,默默担起她造下的所有罪孽……
  • 鬼厌

    鬼厌

    多行夜路必遇鬼,午夜被喊莫答声。切莫总回头,长明三盏灯。十字路口,人鬼同行……
  • 单挑无敌

    单挑无敌

    “嗯?你想试试,来吧。小爷从小单挑无敌,包括你这丑陋无比的破坏神!”一位人族少年,自东部走出,面对强大的破坏神,无畏的宣战!这是一段关于神与英雄的记载。
  • 空梦惊鸿

    空梦惊鸿

    一载空梦兮,万里惊鸿。梦照水月兮,镜有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