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2300000005

第5章 入世与出世(3)

中间道:中与间不同。中是分离,间是中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分开二水,毫不混淆。间是插入,杜甫《滕王亭子》诗云:“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这个“仙家犬吠白云间”的“间”,便是犬与云的融合了。中是分离,间是插入,那么中间就是一边分离,一边插入了。中间道就是以中为表,以间为里。实际上还是在一起,没有分开,只不过倾向时不一样罢了。墙上草,原上花,随风忽左忽右,焉能定之。因此,决定中间道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头上的那阵风。我们看波纹的运动就明白了。

——混合,分混而合,混而不合。大米加小米熬成米粥,这是混而合。米中有沙粒,沙粒熬不成粥,这是混而不合。

——包含,分包而含,包而不含。父母抱婴儿,哺之乳之,这是包含。鸡蛋里蛋清是蛋清,蛋黄是蛋黄,各不一样。从整体来讲,一个鸡蛋是包而含;从蛋清与蛋黄各自看,是包而不含。等我们把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拌匀,那就只能是又包又含了。

——排斥,分排而斥,排而不斥。“斥”是排开,“排斥”本是指意愿上主动排开它,客观上又已排开。落花离开树枝,是树枝排斥它,属排而斥。落花回到地上,是泥土吸收它,又将它的养分输送给树,这是“排而不斥”。说到底,世界是一个大系统,没有完全的排斥,只有不完全的吸收。

阴阳道:阴与阳不同,道与道相同。就“道”而言,阴就是阳。《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阴一阳”,并不是说同时有一个阴与一个阳,“一”在此不是数词,而是动词,指一统、统一。“一阴一阳”就是统阴又统阳,把阴阳对调、统一、合一、为一、成一、独一、存一。

亦阴亦阳是太阳,太阳是纯阳,纯阳才是亦阴亦阳,因为它是已经统一且独一的道。太阳发光、发黑(太阳黑子、日食),又发冷(使地球背面奇寒,太阳不给它光,只给它阴影),又发热。实际上“太阳”就是太古之阳的意思,古人指先天元气。古人并没把太阳看成一个实心蛋糕,而是看成一个空心气球。

半阴半阳是月亮,月有阴晴圆缺。

假阴假阳是人类,人类完全够不上资格,天人合一是春秋大梦。天绝不会与人合一,只会把人灭掉。人定胜天也好,天人合一也好,都是一厢情愿。人之所为是“伪”。老子说“绝智弃圣”,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做真人,就要有真道。什么是真道?纯阳,做太阳。你说你不会发光,但我说你会发黑,而且又会发冷又会发热。我不是说你感冒了,而是说你本来有更多的“非常道”可以发挥。假阴为阳,假阳为阴,假阴假阳假到底就纯粹了。你假装到底,就成了“真人”。婴儿不知道自己是“人”,慢慢长大才知道,这一知道就不可逆转了,于是他永远是人。其实也不是永远是人,而是永远做人。人是做出来的,你强调“我是人”,就很有“人”的感觉。一个傻瓜如果天天想“我是花”,当然他就变成花了。你说他并不是花,但需知:万物本无名,名乃赋之而成物。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即是。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在此先说到这儿。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全前后相随。”都是讲一组性质相反事物的变化相随,由曲线第三态推动发展。这条曲线就是阴阳鱼中的那道“s”,是构成阴阳三态的关键。

这条曲线它的功能是补充旧的系统(阴、阳)成为新的系统(阴、阳、中间),以便三选一,以非常道进入更高级状态。

一般人认为事物发展是阴阳两极对冲而形成的,其实关键是由第三极带动的。第三极(中间线)带动了整个世界从小到大,其生长的轨迹清晰可见。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两要素:

一是阴阳两极的对冲势态,

二是第三极的生长势态。

第三极的生长势态决定新事物的产生,当然阴阳两极对冲也可能冲得第三极变化生长,阴阳中间的那条中间线的伸长即可视为是阴阳两边着力挤压的结果。

简明地讲,事物发展的根本在内部,即阴阳两极的运动;形成新事物的关键在外部,即中间态的运动。这内外运动相加,匀速而变力,即可实现诸多构想。

鸿蒙说天人合一

云将去东面游玩,经过神木的枝头遇见鸿蒙,鸿蒙像小雀一样跳跃着玩耍。

云将见此情形,知道遇上了高人,便向鸿蒙请教:“天气不和谐,地气郁结了,四时变化不合节令,我想融合天气的精华来养育万物,应该怎么办?”

鸿蒙不回答。

又过三年,云将又向东游玩,经过宋国的原野,又遇上鸿蒙。

云将高兴极了,叩头行礼,想听鸿蒙的指点。

鸿蒙说:“自在遨游,随心所欲,不扰乱自然常规,不违背事物真情。摒弃思虑,清心静神,顺应自然无为,万物就会自化,把伦理和万物一并忘掉,和混混茫茫的自然之气相合为一。”

云将叩头于地,拜毕告辞而去。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

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日:“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滓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故自生。”

《庄子》中这个好玩的故事借鸿蒙之口讲了一个道理——人要“无为而物自化”,意思就是你什么也不用做,外物自然会朝你想的方向变化。

为何天地之道如此神奇?这是因为你无为之后,就回到自然,就加入了自然的变化。这个时候,万物随自然变化,也可以说随你而变化。

这就是你不想改变人了,人却因你而改变。你不想做事了,事情却因你而成。

你千辛万苦想做一件事,又想明白原本不用去做。于是你放弃,就在你放弃之时或稍后,事情自动就成了。

你千辛万苦追一个人,最终放弃。但过不久她却主动来找你。

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没做什么,你才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有用与无用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往昔、现在与将在,就可以借一切的妙用实现自我。

《庄子》中讲了一个“大葫芦”的故事。

魏王送惠子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惠子把它种在地里,长出容量为五石的大葫芦,用来盛水坚硬程度不够,锯开做瓢又没有容下它的水缸,惠子认为大而无用,就把葫芦砸碎了。

庄子对惠子说:“这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世世代代以漂洗为业的人,制造了一种不龟裂手的药物。有个客人愿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这个宋人视这药物用处不大而卖给客人。客人拿了药方游说吴王,率兵与越国作战,因有这药而大败越国,这个客人得以封侯。这个客人便懂得事物的大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何不把它作为轻舟而浮游于江湖,可见你心如茅塞还未开通。”

庄子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

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因为大用之物都会以无用的面貌示人,它不符合规范,别成一格,有明眼人识之。

在高明的画家看来,败墙枯木,都可以入画。

在高明的琴家看来,流水风声,都可以谱成曲。

在高明的诗人看来,街头争吵,房中大闹,都饱含浓浓诗意,可以入诗。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觉得某物无用,这是因为那时我们没进人物我合一的境界,物是物,我是我,毫不相干,因此不能理解此物的用处、妙处。更不知道此物大有来头。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因为它可以试出一个人信用的程度、爱的真伪。比如《马太福音》讲:

撒旦试探耶稣,趁他饿了,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不吃他这一套,拒绝点石成食。

撒旦又试探耶稣,带耶稣到圣殿顶上,说:“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跳下去,因为神会托着你。”

耶稣又不吃他这一套,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撒旦又把耶稣带到一座最高的山,将山下一切繁华指给他看,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赐给你。”

耶稣怒了,说:“撒旦退去吧!”

在这里,耶稣因为撒旦的三次试探而坚定了信心。

在这里,魔鬼是有用的,而且用处巨大。

由此相推,世上一切试探、磨难、忧患、痛苦都是有用的,因为它助我成长。

老子说:“贵大患若身。”意思是大患难、大忧患是宝贵的,我要珍惜它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家、儒家、基督教都向我们明示了一切皆有用处,旨在最后指出:我们自身当然也是有用的。

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我们成为厌世者与自厌者的可能。

一般人误以为老庄消极厌世,其实大谬不然。

老子是个积极用世的思想家,指导人们以内心的柔克外面世界的刚,保全自身,并因无为而获大为,因无功而成大功。

庄子则为我们指出了人们重获自由的现实途径,那就是如鲲化为鹏般的逍遥游。

圣人爱世人,所以要用种种圣贤书来启迪我们,心之所至,用之所至,怎么能说是无意义的、无用的呢?

按《圣经》的说法,人是神的奴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做好奴仆的

人有三宝。

一、无用。

无用之人众人不理,因此可以大行其道,畅通无阻,摇身一变为大有用之人。鲲还泡在水里时,巨大无比,不吃不喝,就像个大笨蛋,海里的鱼都笑它太无用了。鲲一概不管,潜心自修,终于乘风而起,化为巨鹏。

二、无能。

无能之人可以全身远害,永远不被征用,所以永远可以优哉游哉。枪打出头鸟,乱棒打死长角羊,能人危险!太风光了,太灿烂了,不好。英国人做事从不知道收手,所以一路衰落。你看所谓大英帝国鼎盛时,干了多少“风光”的事,如今安在哉?

三、无情。

人一无情,天都不能伤。人之所以老是被伤害就在于心太软。

心一硬当一回绝情人,你会发现人越绝情,其实越有情伤。多情怕被情累,无情则能成全天下有情人。

无私成其私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七章》

“后其身而身先”,指落于人后反能先到。“外其身而身存”,指把身体交出去反能保存。“以其无私成其私”,就是用无私来成就私心。

佛经讲“一念之觉醒”,使人认识自我。这个觉醒的自我就是私心。人一旦有私心,就会为自己找定位,争权利。私心让人觉醒,并认识自我。私心让人成功。

“我”是什么?是自己。

“自己”是什么?自己是一团肉。

这一团肉如此巨大精微,我们每个人凝视自己的身体都很有成就感。一个爱自己的人首先爱自己的肉体,就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让嘴巴吃东西,让眼睛看东西,让手抓东西。

但是大千世界物质无限,“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有的人永不满足,所以永远得不到。

有的人容易满足,所以能够得到。

得到什么?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与其说人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不如说人想要得到某种感觉。有感觉就津津有味,没感觉就味如嚼蜡。

感觉从何而来?一是靠经验,二是靠本能。

光靠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任何人的经验都有限并且经验本身可能会误导。

本能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朋友与导师。

本能是什么?本能就是使我们“觉醒”的那一念。食色之谓性,食欲、性欲、生之欲就是本能。

山河大地,电闪雷鸣。自然界驱动本能风云变幻,人类驱动本能则可以使自己成就大我。

要想成就大我就必须把自己交出去,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这时有什么私心呢?没有私心。

没有私心杂念的人就很快乐,见人爱人,见狗爱狗,见天见地都是故人。

古希腊智者米松走在路上,常会对着大石头下拜。人们感到惊异,问他这是为什么?米松说:“难道你们没发现它比国王要活得长久吗?”

石头无知无欲无求无私心,所以无烦恼。人们天天从石头边走过,石头也不收费,确实无私。

太阳每天照耀我们,也从不收费,确实无私。

大地每天被我们踩,也从不叫苦,确实无私。

天地都是无私的,所以长久。

老子说“以无私成其私”,就是要我们把自身交出去,给家庭,给朋友,给团队,给国家民族,给全人类,给大自然,变小我为大我,这样才会成就真正的自我。与自己更默契,不偏离自己,就能得到自己。老子说:“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这句话就是说行有所持。所持何物?就是“道”。什么东西扶持我们,我们就以它为所持,以它为辎重。

道使人立,使人生,使人寿,使人喜乐,所以人必须依于道。

《圣经》上说:“耶和华啊,我依靠你,求你叫我永不羞愧。求你凭你的公义搭救我,点拨我;侧耳听我,拯救我。求你做我常住的磐石。你已经命中注定要救我,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

就这样,信徒通过祈祷而生信念,内修者通过行道与自然达成默契,心能安乐。

人不偏离自己,就能得到自己。

要与自己更默契。

要与自己水乳交融。

欧阳修有两句很妙的诗:“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要痴也是自己痴,不关别人什么事。

风与月虽然美,却是外在的,无法真正得到。风月无边,苦海也无边,说到底回头是岸。

这岸也不是岸,“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风月,又见离人,这岸太长了便不是岸。无休无止的送别,须得多少断肠人才能续上那心中的苦水?

不如不要那岸,不如回家种田种花。

回到自己身旁,就不会再有离别。

柳永问秦观:“你有几个情人?”

秦观说:“我已记不清了,你呢?”

柳永笑了:“我也记不清!”

秦观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有一天抽空问苏东坡:“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几个情人?”

苏东坡训斥道:“少游莫太无礼。老夫只有一妻一妾而已,哪来什么情人。”

苏东坡也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又问王安石:“荆公,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几个情人?”

王安石勃然大怒:“老夫只有一妻,何来情人!”

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呆在了那里。王安石的为人他一向是看不起的,如今始知这老头确有过人之处。

人活一生,找那么多人,搞那么多事干吗?不如与自己搞好关系,有一两个谈得来的人就完全够了。北门成在原野上欣赏黄帝的音乐

庄子说:“北门成听见黄帝在广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乐曲,开始时感到惊惧,再听时觉得松弛,听到最后却觉得迷惑,精神恍惚,疑惑不定,不知所措,便问黄帝这是为何?”

黄帝说:“我以人情来弹奏乐曲,以天理来伴演,以仁义来运行,以天道来确立。乐声终结而寻不着结尾,乐声开始而寻不着起头,一时消逝一时兴作,一时停止一时升起,变化方式无穷无尽,所以你感到惊惧。我又用阴阳交和来演奏,用日月光辉来烛照,约制情欲,凝守精神,乐声悠扬,节奏明朗,形体充满而内心却又好像不复存在,所以你觉得松弛。我用忘情忘我的境界来演奏,用自然的节奏加以调和,音调混同驰逐相辅相生,如众乐齐奏而不见形迹,昏暗而无声响,处于幽昧的境界,或以为它消逝,或以为它兴起,或以为它实在,或以为它虚华。所以你迷惑不解。迷惑才淳和无识,才合于道,到这境地,就与道融合相通了。”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同类推荐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热门推荐
  • 齐天大圣重生之鸿蒙大陆

    齐天大圣重生之鸿蒙大陆

    西天取经,真假美猴王、世人都以为被打死的猴子乃六耳猕猴,孰不知其乃是孙悟空、这是孙悟空发现了六大圣人要毁灭三界的秘密。所以使六耳猕猴与悟空辩真假。最后将其打死。而在悟空被六耳猕猴打死时,他的神兵金箍棒带着他的一缕残魂穿越诸天万界将他带到一个凡人的世界,开始了新的修仙之旅。最后灭佛。杀魔。诛仙。以报血海深仇。可到最后竟然发现自己是鸿蒙大陆最强者青霜的转世,在那一世自己也有很大的仇要报,便进入鸿蒙大陆,重回巅峰。
  • 柠檬契约师

    柠檬契约师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人间梦华

    人间梦华

    脱胎换骨,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此乃阳神。一念清灵,魂识未散,如梦如影,其类乎鬼,此阴神也。先修阴神万般神通,后修阳神破碎虚空,可是不管修什么,都离不开修身立德,只有不断的积阳德与阴德,才能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故事便从这阴神执道的乱世开始了……
  • 三国争锋之雄霸天下

    三国争锋之雄霸天下

    爱好和平的星球因总统治者的问题而结下深仇大恨,从此战争就开始了。三国中三大主将带领着士兵,利用自己最有利的一点攻打城池,有胜有输。三国中到底哪个主将才是全球最厉害的策略之王?到底哪个主将可以带领士兵百战百胜,得到统领全球的权利呢?
  • 我的修罗帝君

    我的修罗帝君

    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他们到底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陌寒,我要吃的!”“嗯,给你。”“喝的!”“嗯,给你。”“你呢?”“嗯,给你。”o(╯□╰)o“神马?”男子嗜血的红眸笑意满满,嘴角微微勾起,然后,扑倒之!================================================================================“答应我,你要活着回来!”风陌寒忍着眼泪说。但换来的却是身旁男子无尽的沉默,她的眼泪终是忍不住掉落。男子轻轻拂去风陌寒眼角的泪水,红眸充满了眷恋与疼惜,“别哭了!”
  • 双刃利剑:克隆卷

    双刃利剑:克隆卷

    人类克隆技术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克隆人是对供体的复制,这将损害人类的尊严,破坏人类的独特性。这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 剑心破邪

    剑心破邪

    自古正邪不两立,邪道妄图以万魂魔剑之威一统天下,而正道则是如何抗衡?
  • 豪门归来:绝色大小姐

    豪门归来:绝色大小姐

    十年前,她的亲生父亲勾结他人害死了她的母亲,送走亲生弟弟,还把她送往英国。十年后,她从英国回归,只为了复仇。为了母亲,弟弟,她要让那些人付出代价!---------------------------------------------------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哟!
  • 仙门师者

    仙门师者

    悠悠苍天路,何处问道。这只是一个平凡人走不平凡路的故事本文比较轻松,不种马后宫。
  • 因为爱,所以请深爱

    因为爱,所以请深爱

    不是铭心刻骨、死去活来的爱情才叫爱情,不是互相伤害、互相亏欠的青春才叫青春。爱情,是让彼此变成更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