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9700000002

第2章 百家姓(1)

zhàoqiánsūnlǐ赵钱孙李zhōuwúzhènɡwánɡ周吴郑王

fénɡchénchǔwèi冯陈褚卫jiǎnɡshěnhányánɡ蒋沈韩杨

zhūqínyóuxǔ朱秦尤许hélǚshīzhānɡ何吕施张

kǒnɡcáoyánhuà孔曹严华jīnwèitáojiānɡ金魏陶姜

qīxièzōuyù戚谢邹喻bǎishuǐdòuzhānɡ柏水窦章

yúnsūpānɡě云苏潘葛xīfànpénɡlánɡ奚范彭郎

lǔwéichānɡmǎ鲁韦昌马miáofènɡhuāfānɡ苗凤花方

yúrényuánliǔ俞任袁柳fēnɡbàoshǐtánɡ酆鲍史唐

fèiliáncénxuē费廉岑薛léihènítānɡ雷贺倪汤

ténɡyīnluóbì滕殷罗毕hǎowūānchánɡ郝邬安常

yuèyúshífù乐于时傅píbiànqíkānɡ皮卞齐康

wǔyúyuánbǔ伍余元卜ɡùmènɡpínɡhuánɡ顾孟平黄

hémùxiāoyǐn和穆萧尹yáoshàozhànwānɡ姚邵湛汪

qímáoyǔdí祁毛禹狄mǐbèimínɡzānɡ米贝明藏

jìfúchénɡdài计伏成戴tánsònɡmáopánɡ谈宋茅庞

xiónɡjǐshūqū熊纪舒屈xiànɡzhùdǒnɡliánɡ项祝董梁

dùruǎnlánmǐn杜阮蓝闵xíjìmáqiánɡ席季麻强

jiǎlùlóuwēi贾路娄危jiānɡtónɡyánɡuō江童颜郭

méishènɡlíndiāo梅盛林刁zhōnɡxúqiūluò钟徐邱骆

ɡāoxiàcàitián高夏蔡田fánhúlínɡhuò樊胡凌霍

yúwànzhīkē虞万支柯zǎnɡuǎnlúmò昝管卢莫

jīnɡfánɡqiúmiào经房裘缪ɡānxièyīnɡzōnɡ干解应宗

dīnɡxuānbēndènɡ丁宣贲邓yùshànhánɡhónɡ郁单杭洪

bāozhūzuǒshí包诸左石cuījíniǔɡōnɡ崔吉钮龚

chénɡjīxínɡhuá程嵇邢滑péilùrónɡwēnɡ裴陆荣翁

xúnyánɡyūhuì荀羊於惠zhēnqūjiāfēnɡ甄麹家封

ruìyìchǔjìn芮羿储靳jíbǐnɡmísōnɡ汲邴糜松

jǐnɡduànfùwū井段富巫wūjiāobāɡōnɡ乌焦巴弓

mùkuíshānɡǔ牧隗山谷chēhóumìpénɡ车侯宓蓬

quánxībānyǎnɡ全郗班仰qiūzhònɡyīɡōnɡ秋仲伊宫

nínɡqiúluánbào宁仇栾暴ɡāntǒulìrónɡ甘钭厉戎

zǔwǔfúliú祖武符刘jǐnɡzhānshùlónɡ景詹束龙

yèxìnɡsīsháo叶幸司韶ɡàolíjìbó郜黎蓟薄

yìnsùbáihuái印宿白怀pútáicónɡè蒲邰从鄂

suǒxiánjílài索咸籍赖zhuōlìntúménɡ卓蔺屠蒙

chíqiáoyīnyù池乔阴鬱xūnénɡcānɡshuānɡ胥能苍双

wénshēndǎnɡzhái闻莘党翟tánɡònɡláopánɡ谭贡劳逄

jīshēnfúdǔ姬申扶堵rǎnzǎilìyōnɡ冉宰郦雍

xìqúsānɡɡuì舄璩桑桂púniúshòutōnɡ濮牛寿通

biānhùyànjì边扈燕冀jiápǔshànɡnónɡ郏浦尚农

wēnbiézhuānɡyàn温别庄晏cháiqúyánchōnɡ柴瞿阎充

mùliánrúxí慕连茹习huànàiyúrónɡ宦艾鱼容

xiànɡɡǔyìshèn向古易慎ɡēliàoyǔzhōnɡ戈廖庾终

jìjūhénɡbù暨居衡步dūɡěnɡmǎnhónɡ都耿满弘

kuānɡɡuówénkòu匡国文寇ɡuǎnɡlùquēdōnɡ广禄阙东

ōushūwòlì欧殳沃利yùyuèkuílónɡ蔚越夔隆

shīɡǒnɡshèniè师巩厍聂cháoɡōuáorónɡ晁勾敖融

lěnɡzīxīnkàn冷訾辛阚nājiǎnráokōnɡ那简饶空

zēnɡwúshāniè曾毋沙乜yǎnɡjūxūfēnɡ养鞠须丰

cháoɡuānkuǎixiànɡ巢关蒯相zhāhòujīnɡhónɡ查後荆红

yóuzhúquánlù游竺权逯ɡěyìhuánɡōnɡ盖益桓公

mòqísīmǎ万俟司马shànɡɡuānōuyánɡ上官欧阳

xiàhóuzhūɡé夏侯诸葛wénréndōnɡfānɡ闻人东方

hèliánhuánɡfǔ赫连皇甫yùchíɡōnɡyánɡ尉迟公羊

tántáiɡōnɡyě澹台公冶zōnɡzhènɡpúyánɡ宗政濮阳

chúnyúchányú淳于单于tàishūshēntú太叔申屠

ɡōnɡsūnzhònɡsūn公孙仲孙xuānyuánlínɡhú轩辕令狐

zhōnɡlíyǔwén钟离宇文zhǎnɡsūnmùrónɡ长孙慕容

xiānyúlǘqiū鲜于闾丘sītúsīkōnɡ司徒司空

qíɡuānsīkòu亓官司寇zhǎnɡdūzǐjū仉督子车

zhuānsūnduānmù颛孙端木wūmǎɡōnɡxī巫马公西

jìnchǔyánfǎ晋楚阎法rǔyāntúqīn汝鄢涂钦

qīdiāoyuèzhènɡ漆雕乐正rǎnɡsìɡōnɡliánɡ壤驷公良

tuòbájiáɡǔ拓拔夹谷zǎifǔɡǔliánɡ宰父谷梁

duànɡānbǎilǐ段干百里dōnɡɡuōnánmén东郭南门

hūyánɡuīhǎi呼延归海yánɡshéwēishēnɡ羊舌微生

yuèshuàiɡōukànɡ岳帅缑亢kuànɡhòuyǒuqín况后有琴

liánɡqiūzuǒqiū梁丘左丘dōnɡménxīmén东门西门

shānɡmóushénài商牟佘佴bóshǎnɡnánɡōnɡ伯赏南宫

mòhǎqiáodá墨哈谯笪niánàiyánɡtónɡ年爱阳佟

dìwǔyánfú第五言福bǎijiāxìnɡzhōnɡ百家姓终

姓氏寻根

〔赵〕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所记:伯益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周穆王把赵城封给他,其子孙遂以赵为姓。

〔钱〕据《百家姓考略》:“彭祖姓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

〔孙〕据《元和姓纂》所记:卫武公的儿子名惠孙,其后世子孙以孙字为姓。

〔李〕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尧帝时代的大理(官名)皋陶,其后代以理为姓。其后世裔孙理利贞逃避纣王迫害,避居李树下,食李子维持生活,遂改理姓为李姓。

〔周〕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平王少子烈之后,以国名周为氏。”另据《姓源》所记,周平王少子姬烈受封于汝州,汝州称其家为周家,其后遂以周为姓。

〔吴〕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因自动让贤,远去江南,建勾吴国。后来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太伯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其后代遂以国名吴为姓。

〔郑〕据《元和姓纂》所记,周厉王少子友受封于郑,其后人遂以郑为姓。

〔王〕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灵王儿子姬晋因敢于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琅王牙。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家为王家,其后世子孙便以王为姓。

〔冯〕据《元和姓纂》所记,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受封于冯地,其子孙遂以冯为姓。

〔陈〕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周朝初期,周武王封虞舜的后人胡公满于陈,建立陈国。胡公满的后代遂以陈为姓。

〔褚〕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殷商王族后裔食采于褚邑,遂以褚为姓。

〔卫〕据《广韵》所记,周文王第九子封于康邑,称康叔。武庚叛乱后,周朝把商民七族划归康叔统治,康叔遂建立卫国,卫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国名卫为姓。

〔蒋〕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公旦之子伯龄封于蒋,其子孙遂以蒋为姓。

〔沈〕据《元和姓纂》所记,周文王之子聃季封于沈,其后代遂以沈为姓。

〔韩〕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的少子叔虞的后代毕万受封于韩原,其子孙遂以韩为姓。

〔杨〕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于杨邑,号曰杨侯,其子孙以杨为姓。

〔朱〕据《姓苑》所记,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地,其子孙去掉邾字右边的“阝(同邑)”旁,以朱为姓。

〔秦〕据《通志·氏族略》所记,秦姓系出自嬴姓。伯益的后代赢非子,为周孝王放牧马群有功,封于秦,其子孙以秦为姓。

〔尤〕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尤姓“系出沈氏,五代王审知称闽王,国人姓沈者避审音,去水为尤。”从中可知尤是由冘演变而来,这是尤姓之始。

〔许〕据《姓氏急就篇》所记,帝尧时代有贤人许由。帝尧欲以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就,退隐颖水之阳。许由的后人皆姓许。又据《姓源韵谱》所记,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文叔,受周武王之封于许国,称许侯,其子孙以许为姓。

〔何〕据《元和姓纂》所记,何姓系出韩姓。韩王安为秦所灭,其子孙为避难逃往江淮一带,当地韩与何音相近,故改姓何。

〔吕〕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吕姓“系出姜姓,神农后裔伯夷仕尧掌礼,佐禹治水,封于吕”,其后人遂以吕为姓。

〔施〕据《元和姓纂》所记,周朝鲁惠公的儿子名施父,其第五代孙施伯开始以施为姓。

〔张〕据《通志·氏族略》所记,黄帝的孙子姬挥任弓正,又称弓长(官名)。弓长二字合一为张,遂以张为姓。

〔孔〕据《元和姓纂》所记,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周朝封于商丘,国号宋。微子启是宋国的始祖,其后世子孙有一个名叫孔父嘉,其子孙因事逃到鲁国,以孔为姓。另据《广韵》:商朝的开国君主名汤,字天乙,姓子。汤的后世子孙,将本姓子字加汤王的字乙,组合成孔字,以为姓氏。

〔曹〕据《元和姓纂》所记,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受周武王封于曹地,建立曹国,其后人遂以曹为姓。

〔严〕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楚国有个国君死后谥号楚庄王,其后世子孙以其谥号庄字为姓。东汉明帝时期,皇帝名刘庄,为避讳,遂改庄姓为严姓。

〔华〕据《姓氏辨正》所记,春秋时宋戴公的孙子名督,食采于华,其后人遂以华为姓。

〔金〕据《元和姓纂》所记,黄帝子少昊,称金天氏,其后人以祖先称号金字为姓。

〔魏〕据《元和姓纂》所记,周文王的后裔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受封于魏,其子孙以魏为姓。另据《史记》所记,战国时秦国穰侯魏冉,本是楚王后裔,姓芈,后改姓魏,其子孙沿袭魏姓。

〔陶〕据《元和姓纂》所记,尧称帝前先受封于唐,后封于陶,称陶唐氏。尧的后世子孙中有一支以陶为姓。

〔姜〕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姜姓“出自神农氏,神农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戚〕据《姓谱》所记,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其后人遂以戚为姓。

〔谢〕据《史记》所记,春秋时周宣王封其舅申伯于谢,其后代遂以谢为姓。

〔邹〕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战国时改国号邹,其一部分后人便以邹为姓。

〔喻〕据《通志·氏族略》所记,西汉苍梧太守谕猛,自改谕为喻,其子孙沿用喻姓。

〔柏〕据《百家姓考略》记载:“上古有柏招为炎帝师,柏同为帝喾师,封国于柏。”其后代子孙袭用柏姓。

〔水〕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夏禹之孙留居会稽,以水为姓。另据《姓氏五书》所记,古代称江河湖泊为水国,岸边的居民有的就以水为姓。

〔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夏朝的国王相被杀害后,其怀孕的妃子从窦(墙洞)中逃出,生少康。少康的儿子为纪念祖母逃难,遂以窦为姓。

〔章〕据《通志·氏族略》所记,齐太公的子孙受封于鄣,鄣被齐国灭亡后,后代去掉鄣字的邑(阝)旁,改为章姓。

〔云〕据《通志·氏族略》所记,颛项的后裔祝融在帝喾时为火正官,封于坛罗地,其后代去掉女云字的女旁,改姓云。

〔苏〕据《通志·氏族略》所记,祝融的孙子昆吾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其后代以苏为姓。

〔潘〕据《广韵》所记,周文王的后裔高受封于毕,建立毕国,称毕公高。毕公高封小儿子季孙于潘,其后世子孙遂以潘为姓。

〔葛〕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夏朝时嬴姓诸侯中有葛国,其国君称葛伯。葛国灭亡后,其后裔遂以葛为姓。

〔奚〕据《百家姓考略》所记,黄帝的儿子禺阳受封于任地。禺阳的裔孙名仲,在夏朝时食采于奚地,称奚仲,其后代遂以奚为姓。

〔范〕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帝尧的后裔刘累,其裔孙在晋国食采于范地,其后代遂以范为姓。

〔彭〕据《百家姓考略》所记,颛顼的后裔陆终的第三子铿受封于彭,是为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岁,其子孙以彭为姓。

〔郎〕据《通志·氏族略》所记,鲁懿公的孙子费伯在郎地建郎邑,其子孙以郎为姓。

〔鲁〕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公旦受封于曲阜,其地本名鲁。周武王死后,周公旦在朝辅佐周成王,让其子伯禽就封于鲁,其后世子孙遂以鲁为姓。

〔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夏朝少康帝封其孙元哲于豕韦,建立韦国。后来韦国被商所灭,其王族约定以国名韦为姓。

〔昌〕据《风俗通》所记,黄帝的儿子昌意,昌意的儿子颛顼,建都帝丘,为高阳氏。后来高阳氏族以祖父昌意的昌字为姓。

〔马〕据《元和姓纂》所载,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奢任田税官,公正廉明,不畏权势,严格执行税收制度。后又受命领兵援救韩国,战胜秦国,受封于马服地方,其后世子孙省去服字,以马为姓。

〔苗〕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楚国令尹斗椒之子贲皇,受封于苗地,其后代遂以苗为姓。

〔凤〕据《姓氏考略》所记,帝喾高辛氏时代,任凤鸟氏为历正,是掌管历法节气时令的官,其后人以祖上官职名称中的凤字为姓。又据《唐书》所载,唐代南诏国王族后裔中有阁罗凤其人。阁罗凤的儿子按王族遗规以其父名的最后一字为姓,叫凤迦异,是为凤姓之始。

〔花〕据《百家姓考略》所记,花姓是华姓分出来的。古代无花字,通作华。后来专用花为花草之花,也有姓华的改为姓花。

〔方〕据《姓氏书辨证》记载,黄帝后裔方雷氏,其后代到周宣王时改为单姓方。

〔俞〕据《百家姓考略》记载,黄帝的大臣俞伯名跗。俞跗是医药官,他精通医术,曾注释《素问》。他是俞姓的始祖。

〔任〕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受封于任邑,建立任国,其子孙以任为姓。

〔袁〕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帝舜的后裔胡公满在周朝时为上卿,受封于陈。胡公满的后世子孙中有一人名伯爰,亦作伯辕。他的孙子便以祖父名字中的爰字为姓,爰与袁通用,是为袁姓之始。

〔柳〕据《广韵》记载,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姬展,其孙名无骇,无骇以祖父名展字为姓。展无骇生子展禽,字季,展禽受封于柳下,遂改为柳姓,称柳下季。柳下季品行端方,知书达礼,名重于诸侯,死后谥惠,史称柳下惠。据说他有坐怀不乱之德。

〔酆〕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文王的小儿子姬封,周克商后受封于酆邑,其后人遂以酆为姓。

〔鲍〕据《元和姓纂》所记,大禹的后裔敬叔,春秋时在齐国任大夫,受齐侯之封于鲍邑,称鲍敬叔。他的儿子牙开始以封地鲍为姓,即鲍叔牙。

〔史〕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周初期,有史官史佚。此人名佚,史是官名。其后人遂以其官名史字为姓。又据《元和姓纂》记载,史姓出自史皇氏,其始祖是仓颉。黄帝的史官仓颉始创汉字,他的后代以史为姓。

〔唐〕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唐姓出自陶唐氏。舜封尧子丹朱于唐,其子孙遂以唐为姓。又一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叔虞的后代以唐为姓。

〔费〕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费姓出自嬴姓。伯益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其后裔遂以费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记,鲁桓公的儿子季友在鲁僖公时代作鲁国宰相,受封于费,其子孙以费为姓。

〔廉〕据《姓苑》记载,廉姓出自高阳氏,颛顼的裔孙大廉,其子孙以廉为姓。

〔岑〕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姬渠于岑,为子爵,世称岑子,其后世子孙遂以岑为姓。

〔薛〕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裔孙奚仲,夏朝时受封于薛,其子孙便以国名薛为姓。

〔雷〕据《姓苑》记载,黄帝时有一位大臣雷公,精通医术,其后人以雷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有个部落称方雷氏,其后代,有的以方为姓,有的以雷为姓。

〔贺〕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桓公的后裔有庆封,传至汉代其裔孙中有一人名庆纯,官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之讳,诏告天下:凡庆皆改为贺,庆纯改名贺纯,其子孙遂以贺为姓。

〔倪〕据《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颛顼后人于邾,建立邾国。邾国君邾武公封其次子肥于郳,建立郳国,乃一附庸小国。后来郧国被楚国所灭,其后裔以郳为姓。为避仇杀,去掉“阝”旁,改为兒姓。以后又加人字旁,改为倪姓。

〔汤〕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商代成汤的后裔以祖先的名字汤为姓。

〔滕〕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弟叔绣于滕,其后世子孙以滕为姓。

〔殷〕据《元和姓纂》记载,商朝的第十代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称殷朝。其后人以殷为姓。

〔罗〕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春秋时期,祝融的后代受封于罗,建罗国,其子孙以罗为姓。

〔毕〕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期,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受封于毕,公爵,世称毕公高,其子孙以毕为姓。

〔郝〕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殷商时期,殷王乙封子期于郝,其子孙遂以郝为姓。

〔邬〕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晋国人祁臧受封于邬,世称邬臧,其子孙袭用邬姓。

〔安〕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子昌意,昌意次子安居西戎,自称安息国,其后代以安为姓。

〔常〕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帝时任司空(宰相)的常先,其后代均以常为姓。又,周文王之子康叔分封其子于常邑,居常邑的这部分后人则以常为姓。

〔乐〕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宋国君宁戴公儿子衎,字乐父。乐父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乐为姓,其子孙袭用。

〔于〕据《广韵》记载,周武王封其儿子于邘,世称邘叔。邘叔的子孙去掉邘字的“阝”(邑)旁,以于为姓。

〔时〕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商王朝的后裔宋国的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其子孙以封邑时为姓。

〔傅〕据《史记·殷本纪》纪载,殷商武丁时期的宰相本名说,因其早年曾于傅岩处隐居,被武丁派人访贤求得,任为相,世称傅说,其子孙以傅为姓。又据《姓氏考略》记载,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代以傅为姓。

〔皮〕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周公之后裔,鲁献公之子仲山甫辅佐周宣王有功,受封于樊国,称樊侯,其子孙遂姓樊。樊侯的后代,有一人受封于皮氏邑,时称樊仲皮,其子孙有的以皮为姓。

〔卞〕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世称曹叔振铎。曹叔振铎的后人中有一勇士名庄,受封于卞邑,称卞庄子,其后人以卞为姓。

〔齐〕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太公望封于齐,国人以国为氏”。皆姓齐。

〔康〕据《元和姓纂》所记,西周初,周武王封幼弟于康,世称康叔,其后人以康为姓。

〔伍〕据《玄女兵法》等书所记,黄帝有一位大臣名伍胥,他是伍姓的始祖。

〔余〕据《姓氏考略》、《风俗通》等书记载,春秋时,有一个叫由余的人在西戎做官,后来投靠秦穆公为臣,其子孙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元〕据《姓氏五书》记载,商朝太史元铣是元姓的始祖。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卫国大夫元咺食邑于元,其后人以元为姓。

〔卜〕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设有卜卦之官,其后人以官名卜字为姓。

〔顾〕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朝时有顾国。夏末顾国被成汤所灭,顾国国君的后代以顾为姓。

〔孟〕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鲁桓公的次子庆父,称仲孙氏。庆父在鲁国作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引起鲁国上下愤怒,庆父逃到莒国,改仲孙氏为孟孙氏。庆父的子孙先以复姓孟孙为姓,后又改为单姓孟。

〔平〕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战国时,韩哀侯的儿子婼受封于平邑,韩亡后其子孙以平为姓。

〔黄〕据《百家姓考略》记载,颛顼帝曾孙陆终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其子孙以黄为姓。

〔和〕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帝尧时,掌管天地四时的官是羲和,其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祖先名字和为姓。

〔穆〕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殇公,为人谦让贤德,死后谥号穆,史称宋穆公,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谥号穆为姓。

〔萧〕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宋国微子启的后裔萧邑大夫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叛乱中有功,受封于萧,建立萧国,其子孙以国名萧为姓。

〔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少昊帝的儿子殷受封于尹城,称尹殷,其子孙遂以尹为姓。

〔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瞽瞍生舜于姚墟。舜继尧后为帝,其子孙以其出生地名姚为姓。

〔邵〕据《氏族博考》记载,春秋时,召与邵本为一姓,后分为二。又据《元和姓纂》所记,周武王封其庶弟姬奭于召地,称召公。召公的子孙以祖先的封地召为姓。召姓后人中有的在召旁加邑(阝),表示封邑之意,遂组成邵字,以为姓。

〔湛〕据《姓氏寻源》记载,春秋时居住在湛地的人以湛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夏朝时期,有斟灌氏国。被灭后,其国人为了避祸,便把斟灌二字去掉斗和雚字,重组成湛字,以为姓。

〔汪〕据《中国姓氏起源》记载,春秋时鲁桓公庶子满,食采于汪,其子孙以汪为姓。又据《元和姓纂》所记,上古时有汪茫氏,其后人以汪为姓。

〔祁〕据《百家姓考略》所载,帝尧复姓伊祁氏,其后人中有的以祁为姓。

〔毛〕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文王的儿子伯聃,受封于毛邑,其后世子孙以毛为姓。

〔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禹的后人以禹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有鄅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去阝(同邑)旁为禹。

〔狄〕据《广韵》记载,周朝时,在齐、鲁、晋、卫之间有狄族,其后世子孙以狄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成王封弟孝伯于狄城,其后代子孙以狄为姓。

〔米〕据《百家姓考略》记载,米姓始出自西域米国,其中有一支系来到中原地区,以米为姓。

〔贝〕据《姓氏考略》记载,周文王的后代召公康封于蓟,其子孙食采于贝丘,其后人以贝为姓。

〔明〕据《百家姓注》所记,燧人氏时代有大臣名明由,明姓自此始。另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秦国丞相百里奚之子孟明,其后代以明为姓。

〔臧〕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驱,受封于臧地,其子孙以臧为姓。

〔计〕据《百家姓注》记载,夏禹后人建有计国,亡国后,其后人以计为姓。

〔伏〕据《氏族博考》记载,伏羲氏的后裔以伏为姓。

〔成〕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武王封其弟叔武于郕,建立郕国。其后人去掉郕的邑(阝)旁,以成为姓。

〔戴〕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宋戴公的后裔以祖上的谥号戴字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有戴国,其后代子孙以戴为姓。

〔谈〕据《姓苑》记载,殷商亡国后,商的后人受周武王之封,建立宋国。宋国传三十六世有一人名谈居,因其受封于谈而得名,其后世子孙以谈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人以谈为姓。

〔宋〕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商后裔微子于商丘,建立宋国。宋国亡后,其王族相约以原国名宋为姓。

〔茅〕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公旦的儿子叔受封于茅邑,称茅叔,建立茅国,其后人遂以茅为姓。

〔庞〕据《氏族考略》记载,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有的人受封庞地,其后人遂以庞为姓。

〔熊〕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建都于有熊,故称有熊氏,其后代有的以熊为姓。

〔纪〕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炎帝的后裔封于纪,建立纪国,其后人以纪为姓。

〔舒〕据《姓氏考略》所记,周武王封皋陶后代于舒,建立舒国,子爵,世称舒子,其后人以舒为姓。

〔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楚武王儿子瑕受封于屈地,其子孙以屈为姓。

〔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楚公子燕封于项城,建立项国,其后人以项为姓。

〔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分封先代遗民,黄帝的后人封于祝地,建立祝国。其子孙以祝为姓。

〔董〕据《广韵》记载,帝舜时有个叫董父的人善于饲养龙,称豢龙氏,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人袭用之。又据《姓氏急救篇》所记,春秋时晋国有史官,称董史,其后人以董为姓。

〔梁〕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周宣王的大夫秦仲有战功。周宣王封其长子为西垂大夫,封其次子康于夏阳梁山,建立梁国,其后代以梁为姓。

〔杜〕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帝尧的后人先封于唐,建唐国,因不服从周朝号令,被周公旦所灭,改封于杜城,其后人以杜为姓。

〔阮〕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朝时有阮国,其王族以国名为姓。

〔蓝〕据《竹书纪年》记载,梁惠王三年,秦王子向命为蓝国国君,其后人以蓝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蓝姓“系出芈姓,楚公子亹封于蓝,谓之蓝尹,其后人以蓝为氏”。

〔闵〕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鲁庄公的儿子当了两年国君就被庆父杀害,谥号闵,称鲁闵公,其后代子孙遂以闵为姓。

〔席〕据《姓苑》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是管理典籍的官,其后人以籍为姓。秦末项羽名籍,籍谈的后裔为避项籍之讳,改姓席。

〔季〕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鲁桓公的儿子季友,其后人以季为姓。

〔麻〕据《风俗通》记载:春秋时齐国有一位大夫麻婴,其后人都姓麻。

〔强〕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孙疆,其后人以强为姓。古代“强”与“彊”通用。

〔贾〕据《姓苑》记载,西周时,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少子公明于贾,称贾伯,其后代遂以贾为姓。

〔路〕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帝喾高辛氏的孙子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其子孙遂以路为姓。

〔娄〕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周武王灭商后封少康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为杞国。东楼公后裔去掉“楼”字的木旁,以娄为姓。

〔危〕据《潜夫论》等书记载,帝舜时期,在江西鄱阳湖一带有三苗族人居住,因参与丹朱与舜争帝位。帝舜将三苗族迁至甘肃三危山一带,三苗后人遂以危为姓。

〔江〕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江姓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的后人,受封于江陵,建立江国。其子孙以江为姓。

〔童〕据《元和姓纂》记载,颛顼之子老童,其子孙以童为姓。

〔颜〕据《姓氏考略》记载,颛顼的后人邾武公,名夷父,字颜,世称颜公,其子孙以颜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公旦的后裔有的受封于颜邑,其子孙遂以颜为姓。

〔郭〕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武王灭商后,封虢仲于东虢,封虢叔于西虢,号曰二虢。后来西虢改号郭,其后人遂以郭为姓。

〔梅〕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殷商时期有梅伯,后被纣王所杀。周武王克商后,封梅伯的后人于黄梅,其后人以梅为姓。

〔盛〕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穆王时有盛国。春秋时盛国被齐国所灭,盛国国君的后人以盛为姓。

〔林〕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殷纣王无道杀王叔比干,时比干夫人怀孕,逃至长林避难,生子名坚。周武王灭纣后,拜坚为大夫,因其曾居长林,赐为林姓。又一说,周平王有庶子林开,其后人以林为姓。

〔刁〕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文王时有雕国,其后人改雕为刁,以为姓。

〔钟〕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人为钟吾,其后人为钟吾氏,或为钟氏。”是为钟姓之始。

〔徐〕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若木子孙遂以徐为姓。

〔邱〕据《元和姓纂》、《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太公望姜尚辅佐周武王有功受封于齐,建齐国,都营邱。后来齐国迁都临淄,姜太公的一支子孙留在营邱,以邱为姓。

〔骆〕据《姓谱》等书记载,姜太公的裔孙公子骆,他的子孙以骆为姓。

〔高〕据《百家姓考略》、《广韵》等书记载,姜太公的裔孙齐文公之子受封于高地,世称公子高,其子孙以高为姓。

〔夏〕据《通志·氏族略》等书所记,周武王克商后,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建杞国。另一部分夏禹后裔没有得到封地,他们大多以夏为姓。

〔蔡〕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文王的儿子叔度受封于蔡,称蔡叔度,其子孙以蔡为姓。

〔田〕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上古时代,田、陈音相近,可以互换称呼,姓田也可称姓陈。又据《左传》、《史记》等书记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改姓田。后来,敬仲的后人田和推翻姜姓齐国,称齐太公,史称田齐。

〔樊〕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文王的后裔仲山甫在周宣王时代任卿士,受封于樊地,其子孙以樊为姓。

〔胡〕据《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舜的后裔胡公满于陈,建立陈国。陈国亡后,其公族中有一部分人以祖名胡字为姓。

〔凌〕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于卫,建立卫国。康叔的庶出子在周朝做官,位至凌人(官名),其后人以祖上的官名凌字为姓。

〔霍〕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文王的儿子霍叔的后人以霍为姓。

〔虞〕据《通志·氏族略》所记,舜帝的儿子商均受封于虞城,其后代子孙以虞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太王的次子仲雍的庶孙封于虞,其后人以虞为姓。

〔万〕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的后人以祖上的万字为姓。

〔支〕据《姓氏考略》所记,尧舜时代有个名叫支父的人,其后代以支为姓。

〔柯〕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吴王有个儿子名柯卢,其子孙以柯为姓。

〔昝〕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昝姓出自咎姓。但因咎字有灾祸之意,如《尚书·大禹谟》有“天降之咎”之句。人们以为咎字不吉利,于是在链字的“口”上加一横,变成昝,以昝为姓。

〔管〕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鲜于管,建立管国,世称管叔鲜,其后人遂以管为姓。

〔卢〕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姜太公的裔孙名傒,受封于卢,其后人以卢为姓。

〔莫〕据《百家姓考略》、《三郡记》等书中所记,莫姓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颛顼尝造鄚城,其后人去掉鄚字的邑(阝)旁,以莫为姓。

〔经〕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叔段受封于京,世称京叔段。传至汉代有一位京房因事死狱中,其后人因避祸改京姓为经姓。又据《说苑》记载:春秋时,魏有经侯,其后代皆经姓。

〔房〕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房,建立房国,其后人遂以房为姓。

〔裘〕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春秋时卫国有一位大夫受封于裘地,其子孙遂以裘为姓。

〔缪〕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缪姓为秦穆公的后代。古时缪、穆音同,秦穆公亦称秦缪公,故其一部分子孙以缪为姓。

〔干〕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宋国有一位大夫名字叫干犨,其子孙遂以干为姓。

〔解〕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儿子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名良,食采于解,称解良,其子孙以解为姓。

〔应〕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武王封第四子于应,建应国,称应侯。其后人遂以应为姓。

〔宗〕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朝设有掌管国家祭祀典礼之官,称宗伯,其后人以祖先官名宗字为姓。

〔丁〕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姜太公的儿子吕伋,死后谥号丁公,其子孙遂以丁为姓。

〔宣〕据《风俗通义》记载,西周时,周厉王的儿子姬静,继承父位为君王。他死后谥号“宣”,是为周宣王。周宣王的一支子孙以祖上的谥号宣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鲁国大夫宣伯的子孙以祖上的谥号“宣”字为姓。

〔贲〕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鲁国有贵族县贲父,其后人以贲为姓。

〔邓〕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殷王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其后人以邓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殷商时有邓国,为侯爵,称邓侯。其子孙以邓为姓。

〔郁〕据《姓考》记载,古代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大夫的封地,其后人以郁为姓。又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鲁国有宰相郁黄(一名郁贡),其后世子孙皆姓郁。

〔单〕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少子臻于单邑,称单伯,其子孙以单为姓。

〔杭〕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大禹治水以后,留下许多船只,禹王让他的儿子管理这些剩余的航船,封为余航国。其后人改航为杭,以杭为姓。

〔洪〕据《元和姓纂》记载,上古时炎帝的子孙共工氏,为避仇,又为有水德,共字加水旁,遂以洪为姓。

〔包〕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楚国有一位大夫申包胥,其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包字为姓。

〔诸〕据《姓苑》所记,春秋时,鲁国有诸邑,在诸邑任官职受俸禄的大夫的子孙以诸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所记,越王勾践的后人无诸在汉初因功受封为闽越王,其后人以诸为姓。

〔左〕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朝和各诸侯国设置有左史官,如周穆王有左史戎夫,楚威王有左史倚相,他们的后人则以祖上官职左字为姓。

〔石〕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卫国公族大夫名石碏,其后人以石为姓。

〔崔〕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齐国齐丁公之子季子以崔地为领地,其后人遂以崔为姓。

〔吉〕据《百家姓考略》、《元和姓纂》等书记载,周宣王时,有大臣尹吉甫,战功卓著,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中的吉字为姓。

〔钮〕钮姓世系不详。据《通志·氏族略》等书所记,东晋有钮滔,一般认为是钮姓之祖。

〔龚〕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黄帝时有大臣名共工,负责管理水土。共工的儿子名句龙,继任父亲职务,他的后人遂把共字和龙字合在一起,组成龚字以为姓。

〔程〕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颛顼之孙重黎为司火之官,受封于程地,称程伯,其后人以程为姓。

〔嵇〕据《百家姓考略》、《姓谱》等书记载,夏朝少康帝封其庶子于会稽,称会稽氏。西汉初,迁徙列国公族大姓,会稽氏迁至谯郡嵇山,会稽氏遂改为嵇姓。

〔邢〕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公旦第四子封于邢,立邢国,其后人以邢为姓。

〔滑〕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古代有滑国,后来被晋所灭,其公族子孙以滑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滑姓“系出姬姓,滑国之后”。

〔裴〕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裴姓系出嬴姓。伯益之裔孙受封于邑,其后人去邑从衣,改字为裴字,并以裴为姓。

〔陆〕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齐宣王的小儿子田通,封于陆邑,其子孙以陆为姓。

〔荣〕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周文王大夫夷公受封于荣邑,称荣夷公,其后代以荣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成王时,有卿士封于荣,其后人以荣为姓。

〔翁〕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昭王庶子受封于翁山,其后人以翁为姓。又一说,夏朝初期,有贵族名叫翁难乙,他是翁姓的最早祖先。

〔荀〕据《元和姓纂》等书所记,周文王的一个儿子受封于郇,建立郇国,称郇伯。其子孙改郇为荀,以荀为姓。

〔羊〕据《通志·氏族略》、《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羊姓出于祁姓。春秋时,晋国大夫祁盈受封于羊舌,称羊舌氏,其后人去掉舌字,以羊为姓。

〔於〕据《世本》记载,黄帝时有一位大臣因有功受封于於,遂名於则,其子孙以於为姓。

〔惠〕据《百家姓考略》、《元和姓纂》记载,周惠王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谥号惠字为姓。

〔甄〕据《百家姓考略》、《元和姓纂》记载,皋陶的次子仲甄在夏朝为卿,受封于甄,其子孙遂以甄为姓。

〔麹〕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西周初,朝廷中有官职麹人,是管理酿酒的官员,其后世子孙以祖上官名麹字为姓。

〔家〕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周孝王的一个儿子名家父,其后世子孙以家为姓。

〔封〕据《姓苑》等书所记,炎帝裔孙名钜,为黄帝师,夏朝时封其后代于封父,其子孙遂以封为姓。

〔芮〕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姬姓司徒于芮,建立芮国,称芮伯,其后人以芮为姓。

〔羿〕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夏代有穷氏的首领后羿的子孙以羿为姓。

〔储〕据《百家姓溯源》记载,上古时有储国,储国公族的后代以储为姓。又据《风俗通》所记,春秋时,齐国有一位大夫储子,其后世子孙以储为姓。

〔靳〕据《风俗通》记载,战国时,楚怀王有侍臣名尚,受封于靳江,称靳尚,其子孙以靳为姓。

〔汲〕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汲姓出自姬姓。春秋时,周文王的后人康叔封于卫,建立卫国。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称太子汲,其后世子孙以汲为姓。

〔邴〕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封于邴,其后人以邴为姓。

〔糜〕据《百家姓考略》记载,糜与“夏同姓,诸侯有糜之后”。又一说,糜姓起源于夏代,当时有人以种植粮食作物“糜子”闻名于世,其后人以糜为姓。

〔松〕据《元和姓纂》记载,秦始皇巡幸泰山遇雨,避雨于松树下,封此松树为“五大夫松”。同时避雨的人以松为姓。

〔井〕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大夫井利的后人以井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虞国有人受封于井邑,称井伯,其后代以井为姓。

〔段〕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郑武公之子,郑庄公之弟,称共叔段,其子孙有的姓共,有的姓段。又据《史记》记载,道家始祖老子李聃的后世子孙,有的在鲁国为卿,食采于段,其后人以段为姓。

〔富〕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大夫富辰,其子孙以富为姓。又据《元和姓纂》所记,春秋时鲁国有富父氏,其后人以富为姓。

〔巫〕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商代有大臣巫咸,其子孙以巫为姓。

〔乌〕据《百家姓考略》记载,上古少昊氏以鸟名任命官职,有掌管高山丘陵的乌鸟氏,其后人以乌为姓。

〔焦〕据《通志·氏族略》所记,西周初,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子孙于焦,建立焦国,其后人以焦为姓。

〔巴〕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朝时,在四川东部地区有巴子国,子爵,巴子国君后代以巴为姓。

〔弓〕据《姓氏考略》记载,上古时主管制造弓弩的官叫弓正,其子孙以弓为姓。

〔牧〕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牧氏,黄帝相力牧之后。”此说法,亦见《百家姓考略》。这是牧姓之始。

〔隗〕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商汤灭夏桀之后,封夏桀后人于隗,建立隗国,其后人以隗为姓。

〔山〕据《广韵》所记,周朝置有掌管山林之官,其后人以山为姓。

〔谷〕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封颛顼后裔于秦谷,其后代遂以谷为姓。

〔车〕据《世本》所记,黄帝时有大臣名字叫车区,为车姓的始祖。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车姓出自子车氏。春秋时,秦国公族有子车仲行,其后人以车为姓。

〔侯〕据《姓氏考略》等书记载,西周初,封夏侯氏后裔于侯,建立侯国,其子孙以侯为姓。

〔宓〕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宓出自太昊氏。上古时伏羲亦作宓羲,伏与宓音同。宓姓乃伏羲氏之后代。

〔蓬〕据《万姓统谱》、《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西周初,封君主的支庶子孙于蓬州,其后代遂以蓬为姓。

〔全〕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西周设置有官泉府掌管钱财。古时泉即钱财。其时泉府官的后人以泉为姓。泉与全音同,遂改为全姓。又据《姓氏考略》,古有全地,居住在全地的人以全为姓。

〔郗〕据《姓氏考略》、《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少昊氏的后裔于郗,其子孙遂以郗为姓。

〔班〕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楚令尹子文,小时候被弃于野外,吃虎乳长大,因虎身有斑纹,其后人以斑为姓,后又改为班姓。

〔仰〕据《吕氏春秋》、《姓氏考略》记载,虞舜帝时代,有一位大臣名仰延,其后人以仰为姓。

〔秋〕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湫,其裔孙名胡,世称湫胡,湫胡的支庶子孙去掉湫字的水旁,以秋为姓。

〔仲〕据《元和姓纂》所记,黄帝后裔高辛氏中有两个叫仲堪、仲熊的人,其后世子孙以仲为姓。

〔伊〕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帝尧生于伊水,姓伊祁氏,其后人遂以伊为姓。

〔宫〕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西周时,朝廷中有专管宫廷修缮、清理环境的职务,名为宫人,其后代遂以宫为姓。

〔宁〕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秦国秦襄公的曾孙死后,谥号宁,称宁公,其子孙以宁为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记,卫国卫成公的儿子季亹受封于宁邑,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的封邑宁字为姓。

〔仇〕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夏代有诸侯九吾氏。商代建立九国,侯爵。商代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为避祸加人字旁,改九为仇,以仇为姓。

〔栾〕据《世本》等书所记,春秋时,晋靖侯的孙子宾,受封于栾邑,其后代遂以栾为姓。

〔暴〕据《风俗通》等书所记,商朝时有暴国,为公爵。到周朝暴国仍为诸侯国,后并入郑国。暴国的后人以暴为姓。

〔甘〕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朝时有甘国,其国君家族以国名甘为姓。

〔钭〕据《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战国时,田和篡齐,齐康公被迁于海上,居洞穴,吃野菜,以钭(酒器)当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遂以钭为姓。

〔厉〕据《风俗通》所记,西周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厉”,称齐厉公,其支庶子孙以厉为姓。

〔戎〕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的附庸,其公族以戎为姓。

〔祖〕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汤的裔孙有祖甲、祖乙、祖己、祖丁,都先后为商王,他们的子孙以祖为姓。

〔武〕据《元和姓纂》所记,周平王的小儿子,生下来手上有“武”字手纹,遂赐姓武。又据《风俗通》记载,春秋时,宋武公的后代以其谥号武为姓。

〔符〕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鲁顷公的孙子雅,在秦国任符玺令,其子孙遂以符为姓。

〔刘〕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帝尧陶唐氏的后人,有的被封于刘地,其后人遂以刘为姓。

〔景〕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楚国有大夫景差,其后人皆姓景。又据《姓氏考略》所记,战国时,齐景公之后人以景为姓。

〔詹〕据《姓苑》、《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周宣王封其支庶子孙于詹,建立詹国,其后人以詹为姓。

〔束〕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束姓出自田姓。战国时,齐国有呈踈族,其后去掉足旁,以束为姓。

〔龙〕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帝裔孙董父好畜龙,赐为豢龙氏,其后人以龙为姓。

〔叶〕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春秋时,楚庄王裔孙沈诸梁封于叶,建叶国,公爵,世称叶公,其子孙以叶为姓。

〔幸〕据《姓氏五书》所记,古代君王身边有幸臣,其子孙引以为荣,遂以幸为姓。

〔司〕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臣,其子孙皆姓司。

〔韶〕据《姓氏考略》所记,帝舜时有乐官,作曲名《韶》,时称《韶乐》。乐官的子孙遂以祖上创作的乐曲名“韶”字为姓。

〔郜〕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文王的一个儿子封于郜,其后人以郜为姓。

〔黎〕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封于黎阳,建立黎国,其子孙以黎为姓。

〔蓟〕据《姓氏考略》等书所记,西周初,周武王封黄帝的后人于蓟,建立蓟国,其后人以蓟为姓。

〔薄〕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薄姓系出古薄姑氏。又一说,春秋时,宋国有一位大夫受封于薄,其子孙遂以薄为姓。

〔印〕据《广韵》、《百家姓考略》等书所记,郑穆公的儿子,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大夫,以祖上的字印为姓。

〔宿〕据《姓氏考略》所记,西周初,周武王封伏羲氏的后人于宿,建立宿国,其后世子孙以宿为姓。

〔白〕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秦文公的儿子名公白,其后代以白为姓。又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秦国的名臣百里奚有一个孙子叫白乙丙,其后人以白为姓。

〔怀〕据《路史》所记,春秋时,宋国微子启的后代皆姓怀。又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虞于怀,后又改封于晋,叔虞的后人有一支以怀为姓。

〔蒲〕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夏代封帝舜的后裔于州蒲,其子孙以蒲为姓。

〔邰〕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帝尧封后稷于邰,其子孙以邰为姓。

〔从〕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封少子精英于枞,建枞国,称枞侯,其后人改枞为从,以从为姓。

〔鄂〕据《百家姓考略》所记,春秋时,晋侯光居于鄂,其子孙以鄂为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记,楚王子封于鄂,称鄂王,其子孙以鄂为姓。

〔索〕据《姓氏考略》等书所记,索姓出自子姓,是商汤王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把殷商七族中的索氏迁于鲁定居,其后人皆姓索。

〔咸〕据《姓苑》所记,商朝时有掌卜祝巫事的大臣,称咸巫,其后代以咸为姓。

〔籍〕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晋大夫荀林父之孙负责管理典籍文献,其后代以籍为姓。

〔赖〕据《风俗通》所记,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后裔于赖,建立赖国,其后人以赖为姓。

〔卓〕据《战国策》所记,春秋时,楚威王有个儿子名公子卓,其后代以卓为姓。

〔蔺〕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穆公的少子封于韩,建立韩国。传至韩厥,其玄孙名康,仕于赵国,受封于蔺,其子孙遂以蔺为姓。

〔屠〕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商王族后裔封于,建立国,其后人去掉邑(阝)旁,以屠为姓。

〔蒙〕据《元和姓纂》记载,夏朝初,封颛顼之后人于蒙双,其子孙遂以蒙为姓。

〔池〕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战国时,秦王族公子池,其子孙以池为姓。又据《风俗通》所记,春秋时,城邑有城墙,墙外有护城河,称为池,居于池畔的人家便以池为姓。

〔乔〕据《通志·氏族略》等书所记,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守陵人遂以山名桥字为姓,后人又简化为乔。

〔阴〕据《通志·氏族略》所记,管仲的裔孙名修,仕于楚国,封为阴大夫,世称阴修,其子孙以阴为姓。

〔鬱〕据《姓苑》记载,古有鬱国,为吴大夫封地,其公族以鬱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所记,鬱姓“出自鬱林氏,楚伐鬱林,迁其民于郢,为鬱氏”。

〔胥〕据《通志·氏族略》所记,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他的后代以胥为姓。

〔能〕据《百家姓考略》、《姓苑》等书记载,能姓出自熊姓。西周初,周成王有大臣熊绎,因功受封,开始建立楚国。熊绎的儿子熊挚被封于夔,建夔国,后来被灭。其国人为避难,改熊为能,以能为姓。

〔苍〕据《风俗通》记载,黄帝之孙颛顼有八子,帮助帝尧治国。颛顼的长子名苍舒,其子孙以苍为姓。

〔双〕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颛顼帝的裔孙受封于双蒙城,其子孙后代以双为姓。

〔闻〕据《风俗通》等书所记,闻姓出自闻人氏。春秋时,鲁国有一位名人少正卯,很有学问,但他的主张与孔子不合。后来,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时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闻名的人,其后代便以“闻人”二字为姓,其后一部分子孙又改姓闻。

〔莘〕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夏王启封帝喾高辛氏之子挚于莘地,其子孙遂以莘为姓。

〔党〕据《百家姓考略》记载,党姓出自夏后氏。夏禹后裔世居党项,遂以党为姓。

〔翟〕据《百家姓考略》所记,黄帝的后裔居于翟地,遂以翟为姓。

同类推荐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罗婺历史与文化

    罗婺历史与文化

    本书阐述了云南武定地区古代罗婺部的兴起和发展,探寻罗婺文化的源头、探讨武定地区土司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后提出了武定地区彝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罗婺文化的界定。
  • 发明发现未解之谜

    发明发现未解之谜

    本书带您走进人类发明和发现的世界,领略这些发明产生背后的故事,以及笼罩在这些发明发现上的神秘谜团,并挑选了多幅珍贵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发明发现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们带来的未解之谜。
热门推荐
  • 武极为道

    武极为道

    穿越大潮流中,赵铭发现他也穿越了,穿越到这个以武为尊的异世,前世积累的武道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别人看似不可能的年龄,轻松达到了先天。别人难以进入的通天宗,赵铭不用通过一道测试,就直接成为通天宗内门弟子。武之极,道之巅,极限是什么,且看赵铭如何看破大道,站在道之巅,俯视众生。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以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内容。
  • 再见微光

    再见微光

    那一年,田子唱离开了简小感。那一年,简小感爱上了叶凛。那一年,米芯和简小感的友情破裂。可不管再怎样落魄,再怎么样狼狈,再怎样破败不堪不得回收。都是你无法忘却的那一年。那是属于他们抹不去的那些年。是这些年就算回到那个空间也回不去的那些时间。年少的我们就像顽皮的兔子。在时光的旋窝里一直转啊转不肯停下...
  • 龙血封印

    龙血封印

    赶超中版的《西游记》盖过美版的《阿凡达》,以超凡的逻辑铸就超完美的剧集,以超级的工笔刻画形形色色的人际,揭开尘封,道破人源仙根。这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内容不乏浪漫的爱情,王朝的颠覆,权势的争斗,神宗魔祖的降世。且看“挥戈破阵猿崛起,英雄豪情百炼金”。
  • 盛世凰女

    盛世凰女

    贫困女学霸不小心过劳死,一夜穿越,醒来时身负重伤,大漠里好容易找到食物果腹,生命垂危将死之时,白衣如雪的男人从天而降,将她带离死亡之地。本以为高人是为救她性命,没想到那人抽出一把长刀,穿透她的手腕……人何必如此薄待自己呢?她冷着目光,拔起长剑,从新走进漫漫黄沙里,从此以后,便如一只凤凰,开创她能烧的起的世界!
  • 龙皇异界游

    龙皇异界游

    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里面有着许多超越地球科技的现代设备,这里灵气充裕,有缘人方可发现。这里还有不知名的法阵,这里就是——诸神之墓。
  • 嫡枝难缠:冷帝欺上身

    嫡枝难缠:冷帝欺上身

    前世,她助纣为虐,逆天改命,倾尽所有换来灭门之灾。今生,她手握重权斗渣虐菜,手撕绿茶婊,不亦乐乎。奈何,却惹上了某男,轰不走,吵不散,只因她的一句缘分天定。某女气急败坏,“王爷,你能滚远点么?”某男邪魅一笑,揽她入怀,双双滚倒床榻,“原来爱妃喜欢滚的,够远么?”“……”
  • 最强亡者

    最强亡者

    脚踏万物,震撼寰宇。亡灵师的身体就是一个废物,快比不过风,利比不过金,厚比不过土,暴比不过雷,寒比不过冰······只求能够突破这一种桎梏,逆天而行。这是一个属于亡灵师的时代传奇,永不落幕。
  • 世界知道我曾爱过你

    世界知道我曾爱过你

    当许一还是许一的时候,她懦弱、敏感而自卑,她一直觉得自己像是苏子然的影子,没有自己,只为影子的主人而活。当许一成为叶凡之后,她忘记了许多事情,却终于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世界知道我曾爱过你。可是叶凡却不记得她曾经爱过苏子然。在文章结构上做了一些修改和调整,有错误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正,这里新人一枚,求评论,求意见,九十度鞠躬,谢谢大家~
  • 伊甸之东

    伊甸之东

    赤县project的初作品,黑历史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