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8200000014

第14章 宪问第十四

共四十四章

“原文”一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去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道:“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算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算得上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仁,那我就不能由此断定了。”

“原文”二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他的安逸的家室生活,就不配称作读书人。”

“原文”三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就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就行为正直,言语谨慎。”

“原文”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有好言语,可是有好言语的人不一定就有道德。仁人必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德。”

“原文”五

南宫适问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擅长水战,但都不得好死。禹和稷亲自下地种庄稼,他们都得到了天下。”孔子对这话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道:“这个人可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确是个崇尚道德的人呀!”

“原文”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可能有不仁义的人啊,不会有小人而仁义的。”

“原文”七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勤苦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原文”八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法令,由裨谌起草,经过世叔提意见,然后由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最后由子产进行文字上的修饰完成。”

“原文”九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兰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

又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嘛!他嘛!”

又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原文”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在贫穷中没有怨恨,很难做到;在富贵时不骄傲,这容易做到。”

“原文”十一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如果让他做晋国大夫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才力有余,但不能让他做滕国、薛国的大夫。”

“原文”十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智慧过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养来增加其文采,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只要能做到看见财利就考虑到道义,遇到危险肯献出生命,长期过穷困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原文”十三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先生不说、不笑、不取,这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得过分了。他老人家是该说话时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反感他笑;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原文”十四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日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他的封地防城向鲁君请求立他的子弟为鲁国的卿大夫,尽管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是不相信的。”

“原文”十五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不正派,齐桓公正派,不诡诈。”

“原文”十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家臣召忽因此自杀以殉,公子纠的另一家臣管仲没有跟着去死。”子路接着又说:“管仲该不算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共商会盟,并不依仗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了!这就是管仲的仁了!”

“原文”十七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他的主人公子纠,他不但不为公子纠去死,反而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老百姓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会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边开像落后的民族那样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一样守着小节小信,自杀于沟渠中还没人知道吗?”

“原文”十八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由于公叔文子的推荐与文子一样升为卫国的大臣。孔子听说这事后,说:“公叔文子真可以谥号作‘文’了。”

“原文”十九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问道:“既然这样,为什么卫灵公还没有败亡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有祝鮀管理祭礼,有王孙贾统领军队。像这样,他怎么会败亡呢?”

“原文”二十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么他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原文”二十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庄重地沐浴斋戒后上朝廷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于是又去向三位大夫报告了,三家大夫都不同意出兵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啊。”

“原文”二十二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直言规劝他。”

“原文”二十三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原文”二十四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译文”

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而学。”

“原文”二十五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一个使者去孔子那里拜访。孔子让他坐下问道:“近年来他老先生在做什么呀?”使者回答说:“他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还没能做到。”

使者告辞出去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真是一位好使者!”

“原文”二十六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方面的政事。”

曾子说:“君子所思考的问题应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原文”二十七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自己说过的话超过了自己所做的为耻辱。”

“原文”二十八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

孔子说:“君子遵循的三个原则,我一条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这恰好是先生对自己的描述呀。”

“原文”二十九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

子贡议论他人。孔子对他说:“赐呵,你就那么好吗?对这些情况,我就没有这种闲功夫。”

“原文”三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原文”三十一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

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随便地推测别人不诚实,但是面对欺诈或不诚实时,能及时察觉,这种人是贤人啊!”

“原文”三十二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匆匆忙忙地到处游说呢?这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吧?”孔子说:“我不敢显示口才呵,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三十三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说:“对千里马的赞扬不仅是它的力气,值得赞扬的是它的品德。”

“原文”三十四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拿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拿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拿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三十五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感慨道:“没有人了解我呵!”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习一些普通的知识,渐渐透彻地领会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原文”三十六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说:“季孙氏他老先生听信谗言已经对子路有怀疑了,但我的力量还能使季孙氏杀了公伯寮,把他的尸体拿到街头示众。”

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果能实现,这是命;我的主张如果将废弃,那也是命。公伯寮怎么抗得过天命呵!”

“原文”三十七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现实而去隐居,次一等的避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居住,再次一等的避开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避开听人的恶言恶语。”

孔子说:“这样做的人已经有七个了。”

“原文”三十八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进城的时候,守门人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的。”守门人说:“就是那位明知道做不到却硬要做的人吗?”

“原文”三十九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则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天正在击磬,有个挑着草筐的刚好从门前走过,他说道:“这人击磬,有心思呀!”过了一会儿又说:“见识鄙俗呀,从硁硁的声音中听出来!他好像在说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了解我就独善其身罢了。这好比过河,水深索性穿着衣服走过去,水浅就提着衣裳蹚过去。”

孔子说:“真坚决啊!我没有办法说服他。”

“原文”四十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吾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

子张说:“《尚书》里说:‘殷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一定高宗是这样,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继位的君主就不问政事,朝廷百官都各理自己的事务且听命于宰相,这种状况需要三年。”

“原文”四十一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在高位的人能遵循礼法,那么百姓就容易役使了。”

“原文”四十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

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让自己修身养性使亲朋好友安乐。”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难做到呢!”

“原文”四十三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两腿八字一样叉开坐着等孔子。孔了说:“你年幼时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成就,老了还不死,这真是个害人精!”说着用他的拐杖敲击原壤的小腿。

“原文”四十四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说:“这孩子是一个求上进的吗?”孔子说:“我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看到他和长辈长者并肩而行。这童子并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同类推荐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The Two Brothers

    The Two Br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断刃绝天

    断刃绝天

    魂不灭,战不绝,以血刃开天;魂已残,战已止,以断刃绝天。
  • 未王者

    未王者

    新元三十三年,国际联邦体系再次破裂,世界又一次陷入各自为营的局面,一代元帅的逝世,成了权力争夺和政治欲望的导火索,作为元帅最具备军事才能的儿子,纪十三被卷入风暴的漩涡,大动荡时代,鲜血随处可见,他誓要做战争的终结者!
  • 纨绔剑尊

    纨绔剑尊

    一剑西来,震烁古今。一代宗师剑傲重生在一废物身上,从而逆天崛起。身拥灵魂天体,各种武技信手拈来,炼丹炼器无所不能。从此踏上了一条持剑斩天下的杀神之路。纨绔为本,以剑为尊,披荆斩棘,弑神杀神,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我来了,我就要傲剑天下!
  • TF凯恋

    TF凯恋

    她,毫无预兆的闯进了他的心里,他们都是爱着彼此的,但没有人先开口,直到她的离开,他才知道她对他有多么重要,当她再回来时,他下定决心,这一次,他一定会留下她,好好的爱她。
  • 无面人

    无面人

    当我从医院一觉醒来的时候,我莫名其妙被人追杀,和我同病房的人替我死了,而我居然变成了他的模样。忽然之间,我变成另外一个人,成为神秘的无面人,一切的谜团还未解开,我又陷入另外一个恐怖的死亡计划……衣冠楚楚的绅士,花身过肩的痞子……今天,我又会换上哪一张脸?
  • 《打工时代》

    《打工时代》

    肩背行囊走四方,云天旷野路茫茫。相逢莫问家何处,总是他乡望故乡。------打工谣
  • 随身带着异形皇后

    随身带着异形皇后

    “一切的伟大始于卑微的渺小!”“过去的强大源始能否圈定无限变化的未来?”
  • 倒霉爱上你

    倒霉爱上你

    [花雨授权]如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老天可怜自己离家三千里,才让她最爱的雷诺出现在古代?他不是雷诺、而是东方家惟一的尊?!不管了不管了,她已经倒霉到爱上他了,他还想怎么样?!
  • 重生之娱乐我为王

    重生之娱乐我为王

    一次意外让原本生活安逸的胡宥穿越到了一个和地球平行的世界当中;只不过这个世界里文娱产业非常匮乏。胡宥觉得既然来了不把地球上那些经典拿出来就太浪费了。胡宥觉得“咱把地球上的那些个文化娱乐经典拿出来这不叫抄袭,咱这是在为两个不同世界做文化传播交流啊!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业啊!一个多么有意义的事业啊!我胡宥必将为其奉献一生!”那就让我为自己造出一个让世人膜拜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