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6700000038

第38章 大气中的电磁现象

大气中的电磁现象种类不少,古代能够观察到的主要是雷电、地光与极光。

雷电是大气中最常见的电现象。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雷”字与“电”字。当时的“电”字是指闪电而言。人们对于雷电这一动人心魄的自然现象,开初是十分畏惧的。后来逐步能以阴阳理论加以解释了。《淮南子·地形训》认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东汉王充专门写了一篇“雷虚篇”,来驳斥“雷为天怒”等有神论观点,认为雷电无非是阴阳二气斗争的表现。他描写夏天阴阳二气的作用说:那时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同它相争,结果便发生碰撞、摩擦、爆炸与激射,因此就形成为雷电。王充还用冷水骤然浇到烈火中所发生的现象,来形象地比拟雷电:试以一斗水灌冶铸之火,气激迸裂,若雷之音矣。他举出五种证据来说明雷在本质上就是火。

唐代,人们对雷与电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孔颖达在《左传》“疏”里,说“电是雷光”。后来,有人还说,“雷电者,阳气也,有声名曰雷,无声名曰电”。在这一点上讲得最分明的是宋代的陆佃,他在《埤雅》一书中说:“电,阴阳激耀,与雷同气发而为光者也。”并且说阴阳相激,“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他还用铁与石相击所产生的火星与声响去比喻电和雷。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一书,说得更加形象,他认为阴气凝聚,阳气被包围在里面,一下子爆炸起来,结果就“光发而声随之”。对于雷电威力的巨大,朱熹有个解释,他说雷电是“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这里着重于闭结之“极”与迸散的“忽然”,是值得注意的。以今天的眼光看,就是说极大的能量在极短时间内爆发。明代的刘基有一段话,对雷电解释得最全面、生动。他说:“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团于阴,必迫,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犹火之出炮也,而物之当之者,柔为穿,刚必碎,非天之主以此物激人,而人之死者适逢之也。”他对雷电成因的解释,基本上继承前人的说法,可是他用炮弹出膛来比喻是很形象的,指出了人之被击毙,乃是“适逢之”,并非什么天意的惩罚,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应当指出,这些解释之中的阴阳,并不是正负电荷。在古代也根本不可能产生现代科学中的电概念。所有这些解释,也只能使我们看到阴阳理论的一些科学因素及其生命力而已。

古代对落雷现象也有一些记录。《南齐书·五行志》记载公元490年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为雷所击,注意到“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一段描写李舜举家遭雷击:“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储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这两条记载都注意到佛面所敷的金粉、银扣、钢等金属经雷后都要发热熔化,而窗户、漆器等无损。南宋庄绰在其所著的《鸡肋篇》中也举出亲见的事实,说“与沈(括)所书盖相符也”。到了明代方以智更加明确地总结为“雷火所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的规律。所有这些可以说已隐隐指出导体与绝缘体两类物质在电学性能上的差异。尤其是沈括特别指出了“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有了概括性的阐述,但是无法理解。我们当然不能要求那时能够出现导体、绝缘体一类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在很早的时候还观察到大气中的尖端放电现象。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士兵们曾见到“矛端生火”。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说话,部队营寨,夜间“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矛、戟等都是古代长杆兵器,例如矛,就有三五米长,直立的时候,其锋刃就是一个高高竖起的金属类端。当带电云层较低,经静电感应,就能引起类端放电而发光的现象。据后来的记载,这种现象也见之于许多高耸的建筑物的顶端。例如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十三日,夜,东塔放金光,若流星四散”(光绪《加兴府志》)。这类记载很多,大约是尖端放电现象。它是感应电荷通过尖端陆续、缓慢地释放,可以避免骤然的爆发,从而起了避雷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避雷针的基本原理。我国在三国与南北朝时期古书中,就出现“避雷室”一词,但没有详细的记载。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游历中国之后,于1688年写了一部《中国新事》,里面说:“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很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在我们的古代建筑里,确有这样的脊头装饰,但究竟是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实在还不敢断定。不过,也确实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我国古代对于尖端放电的现象已有某些认识;第二,唐代王睿《炙毂子》上有一段记载说,汉代的古建筑柏梁殿遭火灾,有个搞巫术的人建议把瓦做成鱼尾形状,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引起的天火,这个脊头饰物可能是为了避雷而设计的;第三,除了这种屋脊饰物之外,还有些高层建筑的部位结构值得注意,比如塔的顶尖往往敷上一层金属膜,那直达地下的塔心柱所采用的往往是比较易于导电的木料,塔心柱下端又有贮藏金属的“龙窟”,这也许可以起了避雷的作用。有些高大的殿宇也有所谓的“雷公柱”等设施。用这一切去分析,《中国新事》的记载也许不是凭空捏造的。当然,这个问题还不能最后下结论,有待于更多证据的发现。

发生地震之前,地面会出现一种类似闪电的亮光,称为地震电光,简称地光。它的成因至今还不甚清楚。大致说来,是在强烈的地震及其前后,震源及附近岩层的电场强度往往增强,大气的电场强度也跟着增强。同时,地震活动使地下大量气体沿裂缝进入大气。这些气体在地壳中上升时,被地壳的电场所电离,进入大气,更增强了大气的电场。当大气电场强大到某种程度,就能使空气放电而发出亮光,这就是地光。

我国古代关于地光的记载,以各地方志里为最多,例如:

《成都志》记载:公元293年2月4日,成都发生地震之前,“有火光入地”。

《万历实录》记载:公元1509年5月26日夜里,“武昌府见碧光闪烁如电者六、七次,稳稳有声如雷鼓,已而地震”。

《正德实录》记载:公元1513年12日30日,四川隽县“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次日戊戌地震”。

《江陵县志》记载:公元1613年8月15日深夜,湖北江陵发生地震之前“天忽通红”。

《沅江县志》记载:公元1637年4月3日湖南沅江发生地震前,“子时天响有光,移时地震一刻”。

《颖上县志》记载:公元1652年3月24日,安徽颖上地震发生时,“红光遍邑”。

《溧阳县志》记载:公元1846年秋天,江苏溧阳地震前,“有赤光自北而南”。

所有这些文字里的“火光”、“电火”、“红光”、“赤光”、“碧光”等等都是古人形容地光的名词。上述这些记载是如此确切、生动,它们是科学史上极其珍贵的资料。它们的意义在于地光能够反映岩层的活动,和地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有助于临震预报。

极光有北极光和南极光。我国地处北半球,故只能看到北极光。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看到极光的机会比较多,但在中低纬度地区偶尔也可以看到,不过亮度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极光的原因在于:太阳发射出来的无数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们沿着地球磁力线降落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空层,并以高速钻入大气层,这些带电粒子跟大气中的分子、原子碰撞,致使大气处于电离并发光,这就是极光。各种原子发出不同的色光,所以极光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般为黄绿色,也有白色、红色、蓝色、灰紫色,或者间而有之。

我国古代关于极光的记载很早。远在几千年前传说的黄帝时代曾出现过“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竹书纪年》记录了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的一次极光:“周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描述了极光的时刻、方位和光色,是我国最早而翔实的极光记载,比西方早了600年!

我国古代关于极光的记载是很丰富的。当时没有极光的名称,而是根据各种极光现象的形状、大小、动静、变化、颜色等分别加以称谓。这种分类命名法,最早见于《史记·天官书》,可见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清顺治九年(1652),黄鼎的《管窥辑要》卷十六“祥异”部分就绘有极光的草图,其中有些图绘制得很好,与现代极光摄影几乎完全一样,但也有些图是牵强附会的。

极光是研究日地关系的一项重要课题,它跟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古代,既无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太阳活动,又无仪器记录地磁、电离层各种扰动情况,所以古代记载下来的极光史料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太阳活动、地磁、电离层等变动的规律,还可以探讨古地磁极位置的变迁过程。

同类推荐
  • 培养发明与创造的能力(走进科学丛书)

    培养发明与创造的能力(走进科学丛书)

    人类进入19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影艺术的成长奠定下坚实的基础。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1839年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它的广泛应用。它构成了电影拍摄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来有点可笑,电影摄影机的发明,竟是由于一次打赌的意外收获。1872年,一位美国富翁和朋友打赌。他说,马在奔跑时,在跃起的瞬间是四蹄离开地面的。
  •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

    本书为大家解开人类之谜、生物之谜、古文明之谜、海洋之谜、科技之谜、恐龙之谜、未解之谜等内容。
  • 有趣的昆虫王国

    有趣的昆虫王国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
  • 环保与人类生活(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环保与人类生活(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 奇怪的触电

    奇怪的触电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热门推荐
  • 虐心二少的追爱之路

    虐心二少的追爱之路

    不管是爱的甜蜜或是狼狈,情网终究会破碎。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相识十年之后终于在一起的两人却因为这十年的时光丢失了彼此的信任。在经过一系列事情后找回了信任并得到幸福的故事。点进来的亲别着急离开看看我的故事再走哦。我是小希、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小故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古域之使

    古域之使

    主角易凌墨吃下半颗桃子留有半颗桃核寻找另一半核背负上古使命至此回到上古时期与天焚合作击败上古至高神完成使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人类未解之谜(奥秘世界知识文库)

    人类未解之谜(奥秘世界知识文库)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能够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到跟自身相近的朋友。可是,这些神秘的“邻居”却似乎和人类开起了不大不小的玩笑。虽然时常有关于不明飞行物“光临”地球的报道,甚至还有报告称外星人绑架了地球人,但是至今人类仍然孤独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除此之外,神秘的法老诅咒、奇异的“狼孩”、恐怖的吸血鬼,以及隐隐现现的深海人鱼,都无一不挑战着人类的认知空间。就连人类自身也是谜团重重,如有的人的身体会散发香味,有的人具有神奇的第六感……
  •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嫁boss,总裁夫人太腹黑

    再嫁boss,总裁夫人太腹黑

    十年前的错过,造就了两人的命运,十年后的相遇,让彼此的心不能安定,究竟两人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 神鹿王鼎

    神鹿王鼎

    墓,是人生结束时最后的定格,无论人生在世操劳、清闲、向善、作恶,就此停下,撒手而去,既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成全,从此摆脱了尘世种种的不确定、不如意、不遂愿。墓葬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时代变故多遭破坏,后人眼中,既是古人所生活时代的种种元素,也是一种极端的求财之地。盗墓,数外八行盗门中的“墓冢盗”,几乎可说是自古人有“事亡如事存、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开始便有了的社会现象,从最初的简单随葬直至厚葬,盗墓这种行为的存在成为了无数帝王君主、高官显贵的心头之患,疑冢暗箭、储水填沙、巨石迷宫等防盗手段由此而生,更有那恐怖的幽魂恶鬼潜伏其中!盗与反盗亦成了一场不见天日的博弈。我的故事便是由此而来。
  • 奇梦追踪

    奇梦追踪

    华胥一梦憧憬中,人生百态看不清。梦里花落知多少,镜花水月一场空。千古传唱的爱情引俊男靓女痴情望,亘古不变的传承是血脉之力的延续。梦想、现实与未来,其实早已注定。
  • 冷人傲世

    冷人傲世

    他,是美貌与智慧加实力的化身。天生高傲嚣张的性格,注定着他不平凡的一生。但却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可是两个女人的出现却改变了他生活的蓝图。从此他不在低调,也放弃了那份普通,逐渐蜕变成一个嚣张而又张狂的大少。并且他也开始创建自己的帝国。,在他的眼里只是普通平成。美女、金钱在他的眼中无非是过眼云烟。当他站在巅峰的时候,他只是想让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知道,自己永远都有傲视天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