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6200000036

第36章 新阶段的外交平衡术(1)

与美国关系闹僵,与欧盟不少成员国的关系陷入泥潭,前总理施罗德遗留的外交烂摊子全部落到了默克尔头上。

德国外交就是搞定三个关系

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与之前只能够听从战胜国的外交政策相比,统一后的德国拥有了独立的外交权利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德国宪法中一条“在欧洲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行积极的和平政策”,为德国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不变的大方向:主张的是和平,关注的是国际安全,并致力于与欧洲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关系。

这个大方向决定了德国在外交上的战略和政策,不管国内和国际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论国内是什么样的党派在执政,都不会影响整个外交的大方向,只是不同时期的关注焦点会有所变化。

德国的外交政策可以从3个关系上来解读,一个是德国与欧洲的关系,一个是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另一个是德国与除欧美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关系。

德国外交政策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推动欧洲国家的合作和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默克尔从2005年登台起就将这一重点作为努力的目标,致力于化解欧洲国家之间的分歧以及重新树立德国在欧盟的标杆形象。

对于德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默克尔心中有数:欧盟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对德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2004年12月,为了有一条统一的行为准则,欧洲准备颁布一部宪法,用于约束和规范欧洲各国家的行为,之后宪法草案发布。在2005年的全民投票表决中,法国和荷兰没能通过这一草案,便出现了欧洲宪法危机。德国在欧洲国家中是很有影响力的,因此大家都把化解这个危机的希望放在德国身上。

默克尔清楚危机的解决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不是一人之力能完成的任务,此时欧盟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每日俱下,所以,即使把欧盟各国家召集在一起讨论宪法事宜,并不能取得期待的结果,而且还有可能让情势更加糟糕。

所以,默克尔采取的策略是私底下单独听取大家的意见,将一致通过的条案做成一个基本法,而将有争议的条案从原宪法中剔除。默克尔这种尊重每个国家意见的做法赢得了认可,欧盟各项讨论也进展顺利。

2005年12月,欧洲各国家在欧盟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首脑会,议题是从2007年起6年内的财政预算。刚开始时,英国和法国都坚持自己国家政策上的预算,比如前者的特殊返款和后者的农业补助,默克尔不停地在他们之间周旋和协调,还增加了自己国家的支出。最终,双方都做出妥协,这次的首脑会议完美收官。

2007年3月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会议议题为欧洲环境保护问题。这次对方案存不同意见的是波兰和法国,经过默克尔的努力,终于达成一致方案,即预计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比30年前降低20个百分点。

默克尔不仅成功地化解了欧洲宪法危机,还逐个完成了登台时许下的外交战略调整方案。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外交上并不重视与小国家的合作与发展,默克尔则很看重这一方面的外交。施罗德在位时与普京的关系非常要好,也因此疏远了波兰。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后,将访问波兰的行程放在访问俄罗斯之前,很好地促进了与波兰的友好关系。

默克尔并没有疏忽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邻居之一,俄罗斯对德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默克尔明白,虽说现在和俄罗斯的关系很稳定,但不能忽视俄罗斯强大的军事野心。所以,默克尔一直在密切关注俄罗斯政策和局势上每一个微小的变动。

德国和俄罗斯有伙伴关系,也有利益上的冲突,比如他们都想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所以,俄罗斯拥护德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又处心积虑地要让欧盟分裂;德国则一方面与俄罗斯展开多方面的协作,另一方面在暗地里协助美国开展抵制俄罗斯扩展影响力的活动。

默克尔另一个外交重点是处理好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友好关系。在施罗德执政期间,默克尔就一直不赞同施罗德对待美伊战争的态度,也曾在访问美国期间在媒体上公开批评施罗德的这一态度。当时施罗德对美伊战争的态度确实让德美关系降温不少,但给德国国内民众提供了一个无恐怖主义出现的安全环境。默克尔登台后,德美关系迅速升温,双方重要的外交政策是以价值观和战略利益为基本导向的。

另外,登台后一个月,默克尔出访法国,受到亲切接待,双方达成共识:德国和法国合作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电动马达,但不是主宰者。之后一年,默克尔又到中东国家访问,与约旦国王和巴以领导展开会谈,一起对中东的发展局势和双边关系进行深入讨论。之后,她还出访黎巴嫩,和政府共同商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趋势。

从第一个任期到第二个任期,默克尔一直走在致力于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道路上,将巩固和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作为重要任务,同时继续加强与俄罗斯的互惠互利关系。

以西方价值观为托词的外交政策

价值观外交是指将自己国家或者局部地区的价值观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标准和对外交往的准则。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西方国家常用的价值观外交政策就是指他们将在国内宣扬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念作为是否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标准,甚至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别的国家的外交。这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和个人意识色彩的外交政策。为何要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呢?践行价值观外交政策的国家是这样说的:之所以按照价值观来决定外交,主要原因是要维护自己国家的价值观不受影响,而非以经济或者其他的眼前利益主导外交。

在默克尔看来,上一任总理施罗德的外交政策太过保守,2005年登台,她便对此作出调整,将价值观外交提到对外交往政策的首位。从这时开始,德国或者说西方的主流价值观体系——民主、自由以及维护人权等成为德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这是德国外交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局面。

2007年10月,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出台了一个有关针对亚洲的外交发展文件,此时开始,默克尔将价值观政策推行至亚洲。两个月后,联盟党新的纲领出台,其中着重阐述了在国际新形势下德国推行价值观外交的重要性,也就是为德国在欧洲乃至国际世界中重要地位的塑造发挥重要力量。

德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默克尔的这一价值观政策,集中体现在德国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及对亚洲的外交3个方面。

首先无论哪个党派统领德国,都长期致力于推进欧洲国家的大融合,所谓“水涨船高”,德国要想富强,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欧洲的融合对于德国的发展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因此,默克尔上台后继续传承促进欧洲一体化的传统做法,也将这件事情作为德国对外交往的重中之重。

在默克尔看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欧洲的共同价值观的普及和认同,因此,她的目标是通过在欧洲推行价值观外交政策,打造一个为民众争取更多民权和公正,以价值观影响和带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体化的欧洲社会。

默克尔这样考虑的出发点在于,欧洲的不同国家能够相互融合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在民主与自由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时,这种价值观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欧盟国家不仅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于心,成为民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同时,还将这种观念外化到社会法律和法规之中;不过,这种观念还不够深入,东欧国家还未能够完全融入一体化之中。因此,默克尔认为继续在欧洲推行价值观政策既可行又必要。

默克尔的价值观政策还体现在重建德国与美国的关系方面。跨大西洋合作关系商讨和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德美关系迅速升温。外界一直认为默克尔的“亲美”态度特别明显,那默克尔在处理与美国的外交时,究竟在考虑什么?

德国和美国都是以民主和自由自居的西方国家,虽说位于大洋两岸,但面对着同样的地区局势: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和伊斯兰国家关系的维护;日益糟糕的地球环境;恐怖组织和战备武器的扩散,等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占有主动权和导向性的优势,不过,层出不穷的问题正挑战着西方国家的权威性。在默克尔看来,要想继续保证这种权威性和国际社会的秩序,德国和美国有义务联合起来一同面对各种挑战。

另一方面,默克尔承认美国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拥护美国在国际社会担任重要角色,而且美国在军事安全方面能够给予德国等欧盟国家很大的帮助。在她看来,美国的地位不容撼动,这也是在保障西方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默克尔说,德国和美国虽然在有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两国拥有同样的西方价值观,所以即使美国的部分外交政策有很大的争议,建立于共同价值观这一重要基础上的合作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与美国建立价值观之上的交往成为德国外交政策中的另一个重中之重。

默克尔的价值观交往的第三个集中体现存在于德国与亚洲的外交关系之中。施罗德在位时,将经济发展作为德国与亚洲合作的基本原则,但是默克尔执政后将这种政策进行调整,并且不止一次强调:经济发展的合作也要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之上,与取得经济发展相比,自由和民主的观念更加重要。以价值观外交为基础,默克尔颁布了新的对亚洲发展方案。

首先,之前德国与亚洲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参考标准的,这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即亚洲国家将经济放在发展的第一位,而忽视了与人权有关的民主、环境、能源等基本问题。在默克尔看来,此时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已经在经济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中国在价值观上与西方并不相同。默克尔认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担负着责任,所以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时,要将价值观加入其中。

默克尔还提到亚洲最大的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印度。与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相同,印度的发展也在一路攀升,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印度实行的是西方民主体制。因此,在默克尔实施的新的对亚洲发展方案中,印度将会成为德国的重点合作伙伴,将印度塑造成西方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的一个典型。

默克尔的这种价值观外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反对和不满。如果默克尔继续将这种政策推行下去,将会在国际范围内引起更大的震动和紧张关系,当然,德国的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也会深受影响。

“旋风式”出访欧盟邻居

默克尔执政之初,不仅与美国关系紧张,与欧盟其他国家的关系同样处于紧张状态。施罗德时代留下来的外交遗产就是德国只与俄罗斯、法国等少数国家处于关系良好的状态。

默克尔就任总理之后,为了改善与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采取了“旋风式”的出访策略。

默克尔与前任施罗德一样首先选择访问巴黎,在巴黎的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希拉克热烈欢迎默克尔的到来,并亲吻她的手背。在两小时的会晤中,加强欧洲整合和跨大西洋纽带议题是他们的谈话重点,这项议题在施罗德时期是不提倡的。默克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对于发展两国的关系非常有信心。”站在她身边的希拉克也表示:“对于这份伟大的友谊我们深为感动,法德关系不同寻常。如果我们的关系有所疏离,欧盟将会运行不畅,欧洲就犹如一辆坏掉的汽车。”

为什么默克尔与施罗德都选择首先访问法国?原因不难理解,法德关系决定欧盟的运转,默克尔表示,德法两国保持友好关系不仅对两国有益,对欧洲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不管在历史还是现实中,法德关系都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团结与发展。欧盟遭遇了向东扩张、机构改革等方面问题时,更需要法德两国联手帮助欧盟走出困局。

默克尔出访的第二站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在这里,默克尔分别会见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这次访问表现了她对欧洲一体化及美欧关系的重视。她会见夏侯雅伯时,重申德国不会介入伊拉克战争,总体上保持前任总理施罗德的政策。默克尔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跨大西洋政治合作的中心点,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第一选择,除非盟国联合处理的方法无效,否则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行动。

而与巴罗佐会晤时,默克尔表示德国继续支持欧盟委员会的工作以及《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荷兰全民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后,德国却选择支持。显而易见,由于德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导致它更需要实现欧洲一体化。

为了加强与英国的关系,默克尔出访英国时说,德国新政府非常重视与英、法两国的关系。德国希望像法国一样,同英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表示,在欧洲,保持良好的英德关系非常重要。德国要想成为欧盟的领头羊,加强与英国合作的趋势是必然的。原因有二:其一欧美就伊拉克战争以及《京都协议书》等问题存在分歧,欧盟需要英国在中间充当和事佬;其二英国当时是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英国带头来解决。

德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2004年欧盟扩大到25个国家,其中新成员多为经济不发达的中东欧国家。以德、法、英为首的欧盟老成员担心,新成员国的加入势必会加快欧盟财政危机和就业困境,随着中东欧移民的进入,移民问题也将更加严峻。与此同时,新成员国也同样担心,为了加入欧盟,他们需要放弃自己的部分主权,而他们想得到的补偿迟迟没有实现。

此外,这些中东欧国家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一直支持美国,德美关系的破裂也影响着它们与德国之间的关系。默克尔出访波兰,目的是为了缓解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推动扩大后的欧盟的发展脚步。这一举动让波兰和其他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对默克尔抱有很高的期望。波兰作为德国最重要的邻国,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政治经济等方面,德国都离不开波兰。

不难看出,默克尔在欧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5年底,刚上任的默克尔首次在成员国围绕2007至2013年中期预算的“混战”中亮相,她以“平衡外交”的政策提升了德国的地位。会上她提出预算案不应损害中东欧成员国的利益,在其他各国都不同意时,她率先同意增加预算总额,后来又出资1亿欧元资助波兰德语地区,从而促成这项协议。

同类推荐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基本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他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的肥沃土壤之中,并时时给我们精神上以营养。本书既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请记住,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了历史。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热门推荐
  • 浴火麒麟

    浴火麒麟

    五行不出,麒麟何用?若得五行,毁天灭地!千年前,龙、兽、人、精灵、亡灵五大种族为争夺世界霸主之位,杀得尸山血海,元气大伤。千年后,少年罗逸飞,身负人、兽两大皇族血脉,在五族高手围捕下,夹缝中艰难求生。数年后,五族又将开启乱世之争,罗逸飞能否与他的好友继续存活下去?生逢乱世,罗逸飞等人又该何去何从.......
  • 穿越之皇帝独宠倾城妃

    穿越之皇帝独宠倾城妃

    身世显赫的她被人打晕后穿越到一个奇妙的帝国,不懂规矩的她冲撞了皇上,而皇上却没有怪罪,他们之间的关系经时间的磨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谲谜案

    诡谲谜案

    按照爷爷的遗属,离开乡下,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住进了一栋便宜又奇怪的公寓,而公寓的主人是我的同居者。看似美好的东西,总会有残破的时候,而黑暗是无形的刀刃。对于更新问题只能说对不起,很感谢大家支持,本书不会弃文,只是更新很慢。
  • 中国武术技法

    中国武术技法

    这是关中国武术理论的研究性图书,是《中国武术理论》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从现实运作到形而上的论述,兼顾宏观微观,论述中国武术的攻守技法的分类、特点、修炼以及运用和功效,本书分为4篇,40个章节,体制宏大,论述全备,是十分优秀的关于武术技法研究的图书。
  • 寻找失踪的亲人

    寻找失踪的亲人

    女大学生黄秀英的母亲数年前莫名失踪,黄秀英怀疑与建筑商史健有关,欲谋杀史健与母亲报仇,却被失踪了妹妹的丁明所阻挡,两人结成统一战线,欲深入虎穴,找出史健的犯罪证据将之绳之以法。史健之妻刘淑珍怀疑史健要和她离婚是黄秀英的原因,意欲将之毁容,一见黄的面却被惊吓中风。刘淑英受良心的折磨说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去挖尸体时却发现了二具尸体……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 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

    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

    CQ(创造商数)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开放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总和。创商是智商的一种深化和外化,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商在发现未知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转化程度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现实行动能力和成功能力的砝码。创商与智力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高的人,不一定有高创商:但是具有高创商的人,一定具有高智力。《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从五个部分来做系统化的训练:冲破传统观念、激发自我心智、发现创造的潜能、树立创新的意识、拥有创造的智慧,每部分都提供了提升CQ的方法,青少年朋友只要认真阅读与实践,就可以使自己的创商得到提高。
  • 凶咒之谜

    凶咒之谜

    某天,潇川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异常的故事由此开始了。悲伤的木偶,丢不掉的手机,不知为何存在的研究所。。。。。
  • 夏曦之恋

    夏曦之恋

    她叫夏曦,从小被父母抛弃,幸得一对军人夫妇收养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家。她从小在部队长大,有一手精湛的医术还学得一身好功夫。因此她成为了一名特种女军医。她在一次野外训练中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并因救下了西凉国太子和公主而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相遇。当冰山遇上火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