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3700000011

第11章

土匪逃跑了,我的心算安定了。第二天才知道,一分队队员追击土匪几小时,越追相距越远,只好返回了。还未真正踏上珠峰科考征途,就遇到了意外的“袭击”。

1966年3月30日,这是我们到达珠峰北坡大本营一绒布寺的第10天。我和气象组的燕子杰同志受组长之命,乘车下山去气象站抄资料,为登山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组长交代,四天后随原车返回。

4月6日中午,经过6天的紧张工作,所需资料全部抄完,日喀则返回的奥斯汀小车来到气象站接我们。午饭后,司机、刘光达医生等和我们一行五人随车向珠峰北坡大本营驶去。

从定日气象站至大本营约60公里,汽车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山道上曲曲折折地前进着。由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工兵连开辟出一条便道,把定日县和珠峰大本营连接起来。尽管便道相当不平坦,但毕竟能通行汽车,能运输队员及必要的物资和登山装备。司机是位老西藏,善于言谈。他冲着这条便道说:“自1960年登完山后,很少有车进山。现在好了,可以通车了。”我望着这条崎岖的山路,四周静静的,只有我们这一辆小车在孤独地爬行。我突然想起了3月18日晚上的情景,情不自禁地问司机:“现在还有土匪吗?”一句话,似乎触动了什么。司机突然自发地向两侧望望:“难说啊!我们还是加把油吧!”汽车加足了马力,加速向大本营方向奔去。

在冲过一条水沟的过程中,汽车熄火了。司机多次尝试,马达就是发动不起来。我们只好下车,群策群力,好不容易把车推过小沟。司机紧张地修车,我们在一旁等待。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天渐近黄昏,马达仍然不能发动。司机骂了一句后说:“看来要在这儿过夜了。”我们也只好听天由命,谁叫我们不会修车呢?大家正在议论如何在这儿过夜时,一名藏族青年骑着一匹马跑来,围着我们的车转了一圈,一句话没说,又离开了。他这一离开,我们马上紧张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他来这儿的目的,很自然的又和3月18日晚的事联系起来。我们五人有三支冲锋枪,两支手枪,是队里发给每个队员自卫用的。五人会议决定,今夜全副武装,轮流值班,明天一早再派人到大本营报信。

夜很静,明月当空,满天繁星。这儿离绒布寺只有40公里,海拔4500米左右。如此明月晴空夜,应该说比北京的中秋月夜还要美丽,应该是赏月的最好时辰。然而,此时的我们却完全沉浸在紧张的气氛中。值班的和不值班的都没有睡,都在警觉地监视着四周,都在猜想着这位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藏族青年人来此的目的……

深夜一至两点,是我值班。我端着冲锋枪,围着小车不时地游动,俨然像一名哨兵。我受过民兵训练,会用常规枪支,但却从来没有真刀真枪动过手,一想到可能会遇到土匪袭击,心中不觉一阵紧似一阵,情不自禁地背靠汽车,巡视前方。这样,仿佛有了靠山,壮了胆。山谷中不时传来野狼的嚎叫,更增添了紧张的气氛。到底是怕狼还是怕土匪,真有些说不清。

当地时间5点,天微明。我们五人凑在一起,大家商议,

由我和刘光达医生先去大本营报信,请求派大车来支援。

刘光达医生是一名转业军人,年龄比我大几岁,1米78左右的个子,长得也壮实。我们两人各带一支冲锋枪上路了。山风拂面,寒气袭人。借着微弱的晨曦,我们沿着汽车的便道向大本营走去。刚走出不远,刘医生突然提议:“我们鸣枪向大本营报警,如何?”我略一思索后说:“不好!这儿离大本营还很远,报警不成,反会引来土匪。”刘医生不说话了,我们默默地快速前进。3月18日追土匪的印象太深了,我们怕招来土匪,集中精力悄悄地快速前进。

山路崎岖,山谷中异常寂静。就这样,我们默默地走了3个多小时,来到一处比较宽阔的河谷中。谷底无水,但可见雨季时河水冲刷的痕迹。忽然,在前进方向左侧山坡上发现有座房舍,炊烟袅袅,显然有人家。可以想像这家人正在做早饭。想到人家做早饭,我的肚子咕咕叫起来了。从前一天午饭后,已整整过了20个小时,滴水未进,经过一个晚上的紧张后,现在骤感饥饿了。本想上山坡讨点水喝,顺便打听一下路,但一想到昨晚的情景,这种念头很快就打消了。

我们继续前进着,时而穿越山谷,时而翻过山脊,沿着简便的汽车道向前进。为了不走错路,我们基本上不离开这条汽车便道。所经之处,大多在海拔4500米左右。高山缺氧,加上又饥又渴,我们的步伐越来越慢了。下午两点多,又来到另一条更宽阔的河谷中,估计河底宽达一公里左右。一路走来,从未遇到过一个人,原来紧张的心情似乎随着步人宽阔的河谷放松了。我们走走停停,不时还坐在河滩的大石上休息。不知是心情稍轻松了一点,还是为了壮胆,我哼起了“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的歌曲来,刘医生也打起了精神,和我一起边走边哼。

下午3点多,在河谷的拐弯处,我们遇到了几位藏族同胞,正在河边生火做饭。他(她)们一见我们两人,便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原来,这些藏族同胞是刚为我们送柴火到大本营后返回来的。见我们身着登山服装,自然对我们格外亲热了。香喷喷的酥油茶又解渴又解饿,连喝了两大碗。临走时,我不知该如何感谢藏族同胞,从口袋里掏出唯的一一张一元钱,硬塞在一个小孩的手里。

我们不断回头向藏族同胞挥手致谢,直到拐弯处看不见了,我们才加速向大本营奔去。

大本营越来越近。下午6点钟,山谷中已逐渐转暗,我们来到绒布河的下游拐弯处,这里离大本营只有四公里左右了。经过一阵紧张的赶路后,刘医生实在走不动了,他在河边坐下来,对我说:“小高,你快点回大本营报告吧,我实在不行了。”我不放心他一人留在这儿,动员他和我一起走。他又说:“没事了。这儿离大本营很近,常有为登山队送物资的藏族老乡经过,你快走吧!”我一想也有道理,带着我的冲锋枪加速向大本营走去。

我一个人在黑暗中赶路,心里确实紧张。之前我们两人一道奔走,虽然心里也不很踏实,但总还有个伴,有相互支撑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和刘医生分手了,才感到“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路不平,天又黑,心又急,越想赶路,越走不爽快,跌跌绊绊,汗都急出来了。心里觉着似乎有人在后面跟随,于是竟跑起来。在海拔近5000米的山路上跑,哪能坚持多久?我累了,只得冷静下来:怕什么呢?前面是大本营,后面是刘医生,我带有一支冲锋枪,又不是烧火棍!我鼓励着自己:你还当过基干民兵连长呢,怎么这样没有用?我紧握冲锋枪,做好随时射击的准备。“大不了一拼”,心里想开了,人就踏实多了,赶起路来也不跌跌绊绊了。

到了大本营,已近晚上8点。队员们正在吃饺子。我赶到队部向许竞队长汇报了情况,请求派车去支援。许队长当即做了安排,留我在队部吃饺子。我真想大吃一顿。但许队长对我说:“一天没吃饭了,先吃20来个,喝点汤,休息一会儿再吃”。这也许是经验吧。我虽然很饿,也只好遵命了。

队部派出两组人,一组先去接刘医生,一组驱车去救我们的小车了。

4月7日(星期四)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和登山队老刘步行约50公里到大本营。真苦呀!一天一夜滴水未进,又饿又渴又累又怕。为了留在小车上的三位同志,我们几乎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山路上走着。最后4公里,我只身一个人在黑暗的山谷中穿行,一步高来一步低地奔跑前进。说真的,我有些后怕。因为那是我一生的第一次啊!”

2.南极历险

1989年1月14日,“极地号”在普里兹湾被浮冰阻挡了20天后,终于有了前进的希望。当天,晴空万里,气温回升,前进方向的浮冰纷纷破裂,机会来了。从指挥台的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南面有一条狭窄的水道,那正是极地号渴求的希望之道。

极地号发动了马达,队员们都登上了甲板,有人呐喊着助威,似乎要出力把船向前推。

下午5点多,船长亲自操舵,寻找着冰缝中的水道,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极地号绕道前进。每绕过一座冰山,每穿过一条狭窄的水道,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晚上7点多,眼看离岸边已不远了,但在极地号前进的方向上,有两座大冰山并排站立着,宛如列队“夹道欢迎”极地号似的,仅留出一条能勉强通过的狭窄水道。极地号缓缓地向这条狭窄的水道滑行过去,唯恐碰上冰山。也许是由于“狭管效应”的作用吧,当极地号刚刚挤过这条狭窄的通道后,其中一座冰山慢慢转动约90度,横亘在极地号的后面,堵住了刚通过的狭窄水道。当我回头看到这个情景时,我惊讶了。我想,我们的退路已被冰山堵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了;这就像古代“火牛阵”中牛尾巴上的火点着了一样,牛群只能向前冲锋了。

下午7点20分,极地号终于来到了离岸约400米处。全船上下热血沸腾,雀跃欢呼!有高呼“万岁”的,有喊“中山保佑”的。先期乘直升机到达岸上筹备建站的16名队员,来到岸边一个小山头上向我们振臂挥手,欢呼。岸上岸下一片欢腾!

我走到船头,像历次登山前建气象站一样,习惯地观察着周围环境,了解情况。当我往左前方观望时,看到那儿留有冰川运动的痕迹。我再反复观察,确认曾有过冰川运动的踪迹。这是我多年与冰川学家们合作考察学到的一点知识。“就像登山队不能在雪崩的通道上扎营一样,此处不宜抛锚”,我心里这样想,并将这个想法转告了大副。大副为难了,他想了一下,说:“要躲开这个地方,只能往右侧水域靠,但离岸太近,怕水的深度不够,船搁浅。”由于本船的声纳测深系统失灵,大副打算抛锚后放下小艇,用竿子测深,再决定可否往右靠。我想,这应该是比较安全稳妥的办法。

船抛锚了。大家忙碌着,热火朝天地准备卸货,人人都想把前面耽误的20天抢回。大副正指挥卸下小船,测量水的深度。其时,22点左右。

晚饭后,我和王君(海洋学家)来到船头,但见船头周围的冰山位置变化甚大,很奇怪!我们细细观察海水对一弧形冰山内曲处的冲击,我们有同感:似乎有海潮在急速进退。

我们正在纳闷中。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把我们惊呆了。在极地号左前方约1千米处,卷起的水柱和雪柱高百余丈,就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一样。我惊奇地望着,拍照着。尽管我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脉见过雪崩,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我猜,这可能是冰崩带来的结果。

翻滚着的冰山向极地号冲来,隐约可见冰山的颜色时蓝时白(后来知道,冰山在海水中漂移时,水上水下的重量比约为1:7,白色是冰山的顶部,蓝色是冰山的底部;冰山翻滚,才能呈现蓝色与白色交替出现的现象),翻滚着向极地号冲来。我和王君、陆君等站在船头,拍照着,观察着。翻滚的冰山越靠近,我们的心情越紧张。

这突发的事件更令船员们心急如焚。本已受伤的极地号(在刚刚进入浮冰区时,极地号船头左侧吃水线以下就被浮冰撞破一个约150平方厘米的洞)不能再经受冰山的冲击了。必须赶快起锚,否则船身会被冰山挤破,至少会加大原已撞破的洞。大副下令,船员起锚;然而忙中有乱,一大块冰夹在锚链上,绞车拖不动锚,船员急得满头大汗。冰山翻滚着冲向极地号,非常危急。大副下令:“不行就砍断!”我们站在旁边干着急。船员急中生智,迅速正反方向转动绞车,迫使锚链几上几下,硬把这块冰挤碎。锚终于被启动了,我们和船员都松了一口气。

顷刻,船被浮冰挤向岸边。

冰崩不断发生,不时卷起高高的水柱,冰山不断翻滚着,咆哮着,向极地号冲过来。大约23点钟,两座大冰山同时从船头左右两侧向船挤压过来。我感觉,双手只要一伸似乎就可碰到这两座冰山,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是紧张还是害怕,我的呼吸急促,两腿发抖……但我同三四位队友一直站在船头,伺机拍照,默默地等待着,听其自然发展。(事后才知道,当两座大冰山分左右两侧向极地号冲击时。岸边山头上的16名队友在远处看不清,认为极地号就要完了,他们有的泣不成声,有的跪在地上,默默祈求着极地号的安全。一位队友刚出船舱,见到两座冰山正在向船头挤压,扑通一声跌倒在甲板上起不来了;全船的年长者陈总指挥因此而心脏病突发,就地抢救。)

也许是中山先生英灵保佑吧,说来也巧,中山号像一条鳝鱼从一双巨掌中溜掉一样,船头从两座大冰山挤压中溜了出来(事后知道,那是船长亲自操舵,将船逃开的)。一会儿,两座大冰山搁浅了,宛如两座屏障,阻挡了从正面袭击我船的冰山,逼迫它们绕道而行,成了极地号的天然屏障。

极地号暂时脱险了。

探险英雄的故事

1.航行次数最多的宇航员

美国宇航员斯托里·马斯格雷夫1983年至1996年共完成太空飞行6次,合计53天。下图是他完成最后一次航行任务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旁的留影。这次航行自1996年11月19日至12月7日,历时17天15小时53秒,飞船共绕地球轨道运行278圈,创运行圈数最高纪录,飞行里程超过1127万公里。美国宇航员约翰·扬是1965年至1983年第一个完成6次太空飞行的人。6次航行合计34天。另一位完成6次太空飞行的宇航员是富兰克林·张一迪亚士(哥斯达黎加),他在1986年至1998年共在太空飞行6次,合计52天。

2.人类飞行的最快速度

迄今为止,人类飞行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39897公里,由美国空军上校托马斯·斯塔福、空军中校尤金·塞尔南和中校约翰·扬于1969年5月乘“阿波罗10”号指令舱返回地球时创造。

3.女子飞行的最高记录

美国人凯瑟琳·桑顿在“奋进STS61”号航天飞行工作期间,1993年12月10日借助轨道推进器创造了600公里的女子飞行最高纪录。

4.人与同伴隔离的最远距离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理训练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理训练

    本书提示当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对青少年面临的困惑和烦恼加以剖析和解答。
  • 小叶夫赛奇遇记·高尔基童话精选

    小叶夫赛奇遇记·高尔基童话精选

    本书作为一本青少年读物,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从孩子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多方面考虑,选取了高尔基的5篇作品。这里有大家熟知的童年、海燕,更有着充满浪漫色彩与想象的童话。众所周知,在高尔基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短篇小说是一块瑰宝,而这些童话更是这些瑰宝中最熠熠生辉的宝石。本书这些作品,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体,代表了作者对自由和光明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核战斗激情。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民族的素养一个国家科技知识普及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为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普及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体少年儿童中形成鼓励创新、反对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 小学生谜语歇后语绕口令天天读

    小学生谜语歇后语绕口令天天读

    谜语以形象生动、巧妙的比喻,描绘事物的特征。猜谜语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联想、推理和归纳能力。歇后语幽默风趣,表意深刻,学习歇后语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库,也能为写作文增添一抹亮色。绕口令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舌、唇、齿相互配合的技巧,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书共分三篇,分别精选了经典的谜语、歇后语和绕口令,每小节后设置了拓展性小栏目,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露珠的梦想有多圆

    露珠的梦想有多圆

    这是一个讲述农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相处及友谊磨合的故事。五年级(4)班的猫头是一个农民工孩子,在与城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条件,使他们在许多问题上都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看法。为此,作者刻意虚构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猫仙,游走现实与虚幻之间,在亦真亦幻中推进绚丽多姿的剧情,不仅拓展了故事空间,较好地营造了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神秘氛围,更增加了许多阅读的趣味。
热门推荐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烈忠魂

    烈忠魂

    七十年的战争给了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伤害,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本侵略者,八年,长达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面,无数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前赴后继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继续流传下去,,,
  • 花海斑斓

    花海斑斓

    本书系作者十五年前青涩之作,以作者的中学校园生活为题材,讲述青春时代的点点滴滴。内容平实朴真、健康纯洁,敬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指正。
  • 红颜祸水:厉害了我的妃

    红颜祸水:厉害了我的妃

    她只是无辜穿越的受害者,可却撩起了天下大乱,于是李月末励志不想当军师的厨子不是好厨子。他是一国太子,必须心狠手辣,才能赢得绝处逢生的机会。他,绝代风华的美名盛负天下,却一心相当一个帮厨。当李月末遇上魅离这个大财主,坐拥金山银山不在话下。可,似乎她本身就是一座金山银山。那现在这个意思就是,可以出任霸道总裁?迎娶高富帅?走向人身巅峰?
  • 战神传说之战神回归

    战神传说之战神回归

    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战神的传说。古无道,曾经的战神古无道。沉寂了无数个时代,如今,终于再次出世。他,永远是当初的战神。我,战神古无道,回来了!这片天地,终究是我战神古无道的战场!
  • 冷血boss请放过

    冷血boss请放过

    三年前,顾雨汐亲眼目睹初恋男友苏涣景与校花背叛她后,一气之下,答应了父母的提议出了国。三年后,重新回到这座城市,第一天便走了狗屎运,见到了初恋。好在,三年的时光足矣让她忘却了他。可他不仅成了她的上司,还要挟她搬来和他一起住。谁能告诉顾雨汐为什么,为什么这个男人总觉得是自己背叛了他,总是摆着一脸傲娇样。重重误会解开后,看顾雨汐如何虐总裁,斗小三,当富婆。待顾雨汐步步为营,成功上位成为总裁夫人时,苏涣景本性露出,夜夜逼近顾雨汐。”老婆,该暖床了。“某男一脸坏笑的朝她走来。“大热天的暖什么床,哪边凉快哪呆着去。”“这就由不得你了。”“苏涣景,你干什么,快放我下来!”
  • 灵魂建筑师

    灵魂建筑师

    偷盗为生的韩灵姗莫名其妙的进入了灵魂世界,并认识了灵魂建筑师木洛。她一直以为他姓木名洛,其实木洛只是他的名,并不含他的姓,也非此“木洛”二字,而是“幕落”。
  • 我的妖孽女朋友

    我的妖孽女朋友

    从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生活中退出的神级兵王钟铭,躲进贸易公司当起销售员,想过点小市民的恣意生活。谁知被阴险上司陷害,不得不拔刀而出。被美女经理看中能力,做起贴身保镖……
  • 百妖绘卷之长生歌

    百妖绘卷之长生歌

    她,恨生,天界最为尊贵的长公主,他,尉诏卿,天界上仙之尊,他们青梅竹马,天生一对。她愿意为他白了青丝逝了韶华,她愿意将天界作为嫁妆只为嫁他,然,他不屑。他,邪渊,本该恣意江湖,潇洒一生,谁知天意弄人,却将他的心也一并戏弄走了。枯藤古木,红衣如雪的凄清,你,可懂?她,笙雪,一只卑贱的狐妖,他是她不敢染指的梦,谁知一朝梦醒竟成真。他说,此身不悔,从此她便成了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阴差阳错,红颜未老。哪怕你用我的不悔杀了我,我也从未后悔爱过你。
  • 女总裁的超级保安

    女总裁的超级保安

    秦浩当兵退伍回家,结果回到家发现老妈居然上吊,家里的所有积蓄都被一个诈骗公司所骗走,一怒之下,秦浩恶斗黑势力,惩恶扬善,屌丝在逆袭,匹夫在超越。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有关系的人也太多,有钱任性的更多,我们没有羡慕,我们只有一颗灼热的赤子之心在一路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