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2900000031

第31章 源论篇(8)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为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在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而努力。

新形势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也只能是服务社会。这一点,就是西方教育界也是赞同的,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为增长知识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当代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人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公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随着国门的打开,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社会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即注重力量,注重财富,注重对比的文化。这种文化观以及衍生出的价值观已深入并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现实似乎告诉我们: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才可能拥有一切。曾被视为象牙塔,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高等学校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自身也出现了许多困惑和病态。前些年,不少教师因为无法忍受清贫而边上课边做生意,有的最后干脆“下海”经商,缺少门路和胆量的教师就难免会在课堂上说些不应该说的话,由此在学生中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视教育越来越功利,教育与我们本身一样越来越沉重,而我们也离教育的真正目标越来越远。一方面痛感我们的社会“信仰迷失、价值错位、自我膨胀、非理性泛滥、心境浮躁、道义沉沦、人格分裂”等品行危机的严重,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教师和许多学生家长一样不再履行他们作为道德标准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的职责。用“误人子弟”来形容这样的教育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三、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

无论在中外思想史上,还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认识误区是人的本质自私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最具迷惑性和影响广泛的是所谓“合理利己主义”。认为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在一切行为中所能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应也不能放弃利己主义。只能使人们“合理地”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地”组织社会。从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

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有关具体人的本质问题的困惑。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把“人欲”视做罪恶的本性和自私的根源。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人的“自保”、“自爱”是人的天性,由此导致人与人之间“像狼一样”,“他人就是地狱”。其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每个人的思考选择实际上都不可能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及发展而孤立存在,对于这样一个事实似乎没有人会在理性上给予否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在理论上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承认。然而,如何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来回答和解决具体人性中的困惑、利益冲突和矛盾。还有许多问题或者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澄清。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人的本质自私论”把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虽然,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条件之一,人若不吃不喝,便无法维持生命;人不恋爱结婚也无法延续后代。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物质承担者,而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饮食变成了文化,性欲转化为爱情,本能升华为道德,感觉产生了审美。如果一个人仅仅有自然属性,那就无异于动物。也就不具有人的本质了。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并不否定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自然本能恰恰是构成人之为人的生理基础。人作为动物性的存在,自然的生物本能必然要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人的许多行为必然受到这种本能的驱使和策动。然而,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旧唯物主义把饮食男女这种自然本能当做是人性的根本特性,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的根本特性,或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在于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这种“社会本能”构成了人的本质。正因为人的这种社会本质,使得人和动物虽然都有满足饮食男女等自然本能欲望的要求,但如何饮食男女,其内涵、方式、目的却显然不同。性交不只是为了交配和繁衍后代,而是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吃喝不仅是为了充饥,而且包含了饮食文化的意义。所以,马克思认为,饮食男女等等也是真正人类的机能。然而。如果把这些机能同其他人的活动割裂开来,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目的,那么在这样的抽象中,它们就只有动物的性质。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既不是自然本能,亦不是社会本能,而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二者的统一。或者说,人性的这两个方面在现实性上是不可分的,只有社会属性而没有自然属性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只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属性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可见,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实则使人沦为与禽兽为伍了。

第二。“人的本质自私论”把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犯了一个混、淆概念的错误,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人的自然属性仅仅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机能,这些生理机能不具有任何遭德意义。无所谓善恶、自私或不自私。而只有当这种机能被赋予社会生活的内涵时,才具有道德评价或价值评价的意义。自私是一个关于道德评价的概念,即在人的自然属性与自私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同样具有自然欲望的人,有的人高尚,有的人卑微,有的人堕落。这种情形,恰恰证明了不同的人对于本能的需要、欲望有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人们的道德和价值选撬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需要,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格格不入的,把这种本来是人的后天选择的结果当做人先天具有的必然性。在实践上是为人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保护。而且,按照这种逻辑,“自私”既是与生俱来的必然性,用人为的道德规范来限制、约束它,反倒成了违背人性的枷锁。在现实生活中,推崇这种观点的人喜欢使用反证法:即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完全没有个人需要和欲望的人。而这种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就是人的自私本性。我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不等于自私,并没有否定自然本能与自私具有某种联系。然而,根本的分歧却在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自私当做人的本质,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私有制度的必然在这里,我们评价的是人们为实现自然属性所采取的行为态度。人的自然本性不等于自私,人的生理机能跟自私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历史上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陶渊明“不为五斗来折腰”,革命战争中战友们把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口水让来让去,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不肯出卖组织,而宁可选择死亡……这一切看似违反自然本能,却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这是只有在人类中才会产生的现象。

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本质自私论”犯了一个违反历史事实的错误。考古学、人类学和社会发展史等科学已证明,人类社会已有350万年的历史,而私有制产生不过5000年。自私是私有制生产关系的产物,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私有制,因而也不存在私有观念。人的本质当然也不是自私的。可惜,人的个体生命一般不过百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恰恰始于阶级社会即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因而,若从个人的感性经验出发,或从文化典籍等“集体记忆”中寻找。很容易得出“人天生是自私的”这一错误结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出现了某些混乱的局面:干部腐败严重,公民道德行为失范,刑事犯罪升级,社会监控不力,舆论导向偏颇,致使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受到了普遍怀疑,而贪图享受、惟利是图的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又流行起来。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中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上还有其他分配方式。各种非公有经济是形形色色观念生存与流行的土壤,而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利己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体系成了某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文化资源,可见自私观念还会长久地腐蚀人们的精神,这说明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但是我们仍然坚信: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绝对的、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自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灭亡,私有观念也将逐渐灭亡。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不足、理性思维水平不高。而囿于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是“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论根源。

第四,人的本质自私论实际上为合理利己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利已主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颇有影响的道德倾向,这种倾向之所以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心理上说,与人们的两种心态有关:其一,合理利己主义打着“合理”的旗号,给人一种强调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感觉,而正当个人利益是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种理论容易引起人们的某种“感情共鸣”;其二,我国的“十年动乱”对人性、个人利益的扭曲与摧残所留下的创伤使人们在现实中容易产生逆向倾斜,从而使合理利己主义获得了某种认同的契机。

显然,合理利己主义内含了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即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悖论恰恰证明了人的本质自私论的实质。合理利已主义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坚持“人的本性自私论”立场,打着“合理”的旗号,开出种种调解社会冲突的药方,企图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然而,这一理论却无法消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之间的冲突。也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从而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不合理性,只能充当美化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遮羞布,使残酷的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合理”化。合理利己主义认为,自已是目的,他人只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从这个逻辑出发,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目的,把他人当作手段。其最终结果,目的与目的,手段与手段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要么是放弃目的(而这对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要么是改变合理的手段。这样一来,把利己主义作为惟一目的,“合理”的手段就不可能真正合理了。

合理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说法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说法认为“为自己”是一切行为的动机,那么,实际上“为别人”则充其量是附带的偶然效果。如果把为自己当做一切行为的动机,其实质仍然是利己主义的,而利已主义只有当其放弃利己的惟一目的和动机时,才可能“合理”,否则“合理利己主义”就必然陷入极端利己主义。因此,否定人的本质自私论,并不是否定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正当要求,而只是否定那些以个人为目的,以他人和社会为手段,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曾引起激烈争论,至今仍有人在极力鼓吹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的要害是把“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作为理论前提,割裂人的行为目的与手段两个方面,认为一切利他之举无不以利己为出发点,“为别人”仅仅是手段,是利己行为的“副产品”,而自私与利己才是真正追求的目的。我们不否认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巧合”在利己动机下竟出现某些有利于他人的效果。但这种现象往往是偶然的。如果一个人处处怀着自私的动机,怎么会时时出现利他的结果呢?把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否认和抹杀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一位经济学家曾指出,现在似乎有一种误解,以为我们今天可以一切以一己私利为依归,把利己主义的世界观作为改革的精神武器,把承认人的价值转化为对金钱价值的顶礼膜拜。极端的反面其实依然是极端,这种所谓的理由其实只是借过去的某些错误来掩盖自己今天的丑陋罢了。我们要警惕,要批判,要积极主动地用科学的人生观来武装自己,切不可才出禁区,又入误区!

同类推荐
  •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幸运的格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幸运是什么,幸运不是上天给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本书以名人的口说出了关于幸运的真谛,道出了幸与不幸有时只是由于自己某一瞬间的决定造成的。
  • 走出难日子 活在幸福里

    走出难日子 活在幸福里

    本书教你怎样摆脱通货膨胀 胜出于M形社会,教你怎样才能成为公务员。小人物如何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跳跃人生龙门。指出解决房价、医疗、吃喝、就业之妙招,给你节省巨量血汗钱,让你健康长寿,美好一生的方法。教你怎样把握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却被忽略的幸福。告诉公务员们如何保住辉煌前程。
  • 这样说,下属1分钟就懂你

    这样说,下属1分钟就懂你

    上司讲话太罗嗦是任何公司里都会听到的抱怨。它导致的后果就是:下属把上司的话当耳旁风,上下沟通出现麻烦。 作者从自己当年做主管时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条教训:人能够集中精力倾听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讲得少了不够充分,但讲得太多又会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反而搞不清重点在哪里,更别说好好思考上司的命令了。因此,抓住这个“黄金一分钟”,知道自己要传达什么,该怎样说,才能避免在沟通中发生误会。本书通过35个具体工作场景,教管理者掌握“1分钟沟通术”,学会说话,让员工明白重点、办好事,全面提升效率。
  • 夜莺演唱会(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夜莺演唱会(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如果这样,会怎样

    如果这样,会怎样

    为什么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变得那么脆弱?在规则混乱和失序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大脑跟上未来的趋势?你听说过一种心理叫“旁观他人之痛苦”吗?比如我们总是很轻松地认为AV女优赚钱容易,很轻率地对医生歇斯底里,很轻佻地把记者称作“妓者”,试问依据是什么?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些只是本书所要讲述内容的冰山一角。许骥认为真理是常识,常识却不一定是真理。绝大多数的常识都是感觉。所谓文明社会,是在常识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建立起共识。许骥开腔不走火,用温和、客观、中立的态度告诉我们:世界不是我们表面看见的那样!每一个敢于和别人不一样的人,都有一颗强悍的大脑!
热门推荐
  • 宫中小蝴蝶

    宫中小蝴蝶

    穿越到大唐,不与嫔妃争宠,不让王子们神魂颠倒,不种田不驯夫,而是做一个小间谍,帮助日后的武则天,现在的武媚娘,一步步爬上高位,走上人生的巅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家公主的冷漠

    独家公主的冷漠

    她是白氏集团总裁千金,为了男朋友而化身成平名,原本想把身份告诉他,他却说我们分手吧!……
  • 入赘姑爷

    入赘姑爷

    一个21世纪的宅男穿越了,莫名其妙的成了杭州府仁和县一商贾之家的赘婿。而他的妻子周敏却是一个强悍的商场高手,为了挣脱来自极品妻子强大气场的束缚,宅男周钦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高俅的怀抱里,成了历史上大奸臣太尉高俅,实际上的县令芝麻官的刑房小攒点。凭着超人的见识阅历,他成了高俅步步高升的得力臂助。为高俅破案无数,为治下百姓讨得了公道,广为百姓传颂,人称“周青天”
  • 战帝系列(七)

    战帝系列(七)

    重山河毫不犹豫,正待循声掠出,忽闻一声冷笑毫无征兆地进入他的耳中,在风雨声中竟仍显得清晰无比,就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刀,可以洞穿一切……
  • 凡人重生传

    凡人重生传

    1998年,微软发布windows98,一代IT霸主如日中天光芒万丈。1998年,乔帮主重掌苹果,发布iMac、MacOSX计划,带领着苹果走向复兴之路。1998年,Google宝剑出鞘,一经成立就已锋芒毕露。1998年,中国的一个小城市里的一个平凡的家庭里的一个平凡的男孩,做了一个20年一觉的黄粱一梦,在梦里他也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人。然而当他梦醒之时,这个世界上的一只小小的蝴蝶,轻轻的煽动了一下翅膀……
  • 绝世妖妃:白花的猫

    绝世妖妃:白花的猫

    她是白家大小姐白花。倾国倾城!妖娆美丽。17岁父母离婚其实是个迷局?身世之谜环绕其中,后妈的出现她又何去何从?他妖界少主冷爵。帅气妖孽!霸道高冷!手掌大权,傲视天下、却被至亲夺权篡位!他发誓一定复仇而且要加倍奉还。当他以猫身遇到她又是怎样的结局?【精彩片段】“笨女人拿开你的脏手”一爪子甩过某女的脸“看你那么脏我帮你洗洗”某女邪笑的用手领过某猫……“你在乱动,信不信我要了你”某帅男横抱着某女邪笑的说。“我可以自己走啦!”某女脸红的反驳!“以天下百姓为契!以命为誓只爱你一人。”“以三生三世为媒!以心为心只嫁你一人。”……
  • 青春—盛开的枯萎

    青春—盛开的枯萎

    青春看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许多人曾经的不舍。一丝伴随着月光漫过脸庞的风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时,我清晰的察觉我是笑着的。那些明媚的时光依旧滑落在忧伤的岁月边缘,时常伴随着我在夜晚沉沉睡去又在夜半轻轻醒来。月光水一样流入窗台泄过床沿铺在地上,这样静谧美好的月夜,你是否在香甜的睡着,还是如我所知也坐在有着月光的窗前发呆。你的眼眸是否还是那样干净,嘴角的微笑是否还是那样清澈。孤枕难以入眠,索性坐起来点燃一支烟,似乎应该放一点音乐,贝多芬的月光,理查德曼的星空也不错。这样的月光里点燃一支烟用来回忆你所有的美丽和忧郁。哦,那一年,我们17岁。——叶念安
  • 邪魅太子妃

    邪魅太子妃

    一场意外,使苏瑾儿穿越来到东炎大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让这“弱女子”何以生存,在苏瑾儿“绝望之际”欧阳翊宸出现,带个她希望……但是在她和他相遇的开始,一场阴谋也将浮出水面……
  • 罄鳕

    罄鳕

    他是一国的帝王,她是受宠的贵妃,他和她本想隐居山林,可一场阴谋使她坠入悬崖,成为回煞门的门主,等她遇到了他,一颗冰冷的心被他捂热,却意外得知身世,他会实现当初的誓言吗?
  • 因果契约

    因果契约

    种树得果是为因果。苏定方却是签了份因果倒转的契约。先拿了果,再去种树。可要是拿了果不去种树,契约要的就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