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8600000009

第9章 人文锦绣(4)

不仅大政治家高度评价曾国藩,著作等身的大学问家梁启超也十分推重曾国藩。1917年,梁启超摘抄的《曾文正嘉言钞》,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反响热烈。在序言中,梁启超称曾国藩是中国有史以来不多见的大人物,也是世界不多见的大人物。他说曾国藩并不是超凡绝俗的天才,甚至在当时各种名人中最为“愚钝笨拙”,然而是什么使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呢?“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期而已。”这大概就是曾国藩成功的原因,也是梁启超佩服曾国藩的地方。虽属一家之言,亦不无代表性。

经世致用,心怀天下,笃信实践,勇于任事,是曾国藩等一般书生的宝贵品格。梁启超特别欣赏曾国藩能看到当时社会的腐败,不跟恶社会跑,不同流合污,而是严格地约束自己,“首先从自己做起,立个标准,扩充下去,渐次声应气求,扩大到一般朋友,久而久之造成一种风气,到时局不可收拾的时候,就只好让他们这般人出来收拾了。所以,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罗(泽南)一般书呆子,居然被他们做了这伟大的事业。”

以曾国藩为代表,湘军集团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是书生。不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假如曾国藩等一般书生不具备经世致用“修齐治平”的素质和“自拔于流俗”的志向,怎么可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书生挂帅挽狂澜于既倒呢?怎么可能在湘军打下南京,有人劝曾国藩效仿魏武帝黄袍加身时,他却能挡住皇位的诱惑,迅即裁撤湘军呢?又怎么可能同是书生出身,洪秀全进入南京后迫不及待地过着妻妾成群、荒淫无度的帝王生活,而曾国藩却居官不嗜钱、不纳妾呢?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很难定于一尊、限于一时,或囿于一事,更何况是曾国藩这样一位在生前身后都极具争议的人物。晚清政府说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国体,节劲凌霜”,是“勋高柱石”;门人弟子颂扬他“德埒诸葛,功比萧曹,文比韩欧”,是晚清第一中兴名臣。也有人骂他是“独夫”、“民贼”、“汉奸”、“曾剃头”。近年来又有人称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等等。总之,褒贬不一,毁誉同在,虽盖棺百余年,也未成定论。改革开放以来,曾国藩研究渐热,各种议论渐多,实在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气象。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戴有色眼镜。何谓有色眼镜?简单化就是一种常见的有色眼镜。比如,说一个人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味美化,一再拔高;说一个人坏就是绝对的坏,不惜妖魔化,一贬再贬。这种绝对化就是简单化。又比如,凡是敌人否定的我们就肯定,凡是敌人肯定的我们就否定,以政治决定一切。这也是一种简单化。

其实,人无绝对的好坏,不能因人废言,不要以政治决定一切,也不必搞“遵命史学”、“影射史学”。曾国藩是人民领袖和“人民公敌”、政治家和学问家都推重的人物,又怎么能用一言以蔽之,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呢?何况人类文化中的精粹,亦即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是不会受政治影响和时空限制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曾国藩的政治评价如何,他的道德文章、诗歌、家书为世人所喜好,是不能否定也否定不了的。曾国藩去世百余年了,人们对他的研究一热再热,他的家书等著作一版再版,就是明证。

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摘掉有色眼镜,广角镜、望远镜、显微镜和长焦镜一起上,对历史人物作全景式、广角度、多层次、近距离的观察,才能得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

尘封百年的富厚堂开放了,人们终于可以聚焦侯府,走近曾国藩。当我走出“毅勇侯府”大门时,我思绪的闸门也打开了:藏书、读书、家书、书生等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如宅前“帅”旗飘动,荷塘涟漪推开,七峰绵延不绝。

2009年5月

岳衡仰止

在蒙蒙春雨中,来到王夫之的故居湘西草堂。这是我心中的一方圣地。室内的两件生活用品,墙上的两幅对联,门前的两棵植物,让我伫立,盘桓,沉思良久。

简陋的草堂,陈列的雨伞、木屐,当然不可能是三百多年前的原物,但却可以想见王夫之当年物质生活的清苦、风骨的坚韧和思想的灿烂。

那是明清鼎革之际。王夫之满腔悲愤,毅然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组织南岳起义。失败后,投奔肇庆,追随南明朝廷抗清,后因弹劾奸臣,身陷大狱。获救后,又到桂林继续抗清,直到南明灭亡。他在遭清廷缉拿搜捕的过程中,循迹石船山下,结庐著书,故人称“船山先生”。

王夫之无力回天,有心著述。后来,清廷赦免他,并邀他出山为官,被他拒绝。从此,无论晴天雨天,出门必打伞,穿木屐,以示与清朝不共戴天。大门上那幅王夫之撰写的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正是他这一心迹的表露。

另一幅对联,也是他自撰的:“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则是他隐居草堂,三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潜心著述的写照。

作为一位“抗清复明”的斗士,王夫之并非一个只认死理的儒生。晚年,他思想的亮点之一,是他从痛苦和悲愤中,从历史的沉思中,得出了“道莫盛于趋变”的“趋时更新”的思想。在《读通鉴论》中,王夫之清醒地反省说:“夷狄之蹂躏中国,亦非必有固获之心,中国致之耳。”就是说,明朝纯属自取灭亡。他从理论上承认了清朝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势之顺者,即理之当然者矣”。凡是统一了国家,并能较长久地维持下去的政权,不论是靠武力征服的,还是靠阴谋篡弑而来的,也不在乎他姓李还是姓赵,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都是合理的、正统的。锋芒直指所谓“正统论”,与时俱进,难能可贵。

王夫之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富于批判精神,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开一代风气之先。就在这座草堂里,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担当和自信,以重民思想为核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全面系统地进行批判总结,提出“循天下为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政治观点;他突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看到商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主张“止暴而安商”,让一切商贾“任其所往”,以“通天下之货殖”;他继承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提出“安不忘战”,“天下虽安,忘战必死”的战略思想,说“以战为守”乃“善术”,“以守为战”乃“败道”。他著述宏富,留下88种391卷800多万字的著作,内容涉及政、经、军、文、史、哲诸多方面,而尤以务实、重行的哲学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王夫之是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的明清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的黑格尔”。

湘西草堂,平房青瓦,总共三间。门前一棵老树,树干已经空心,但不知何时几竿翠竹从树洞中穿膛而出,老树空心不死,翠竹绝地常青,成为草堂一绝。更有草堂右侧树林中一株紫藤,据说为王夫之生前所钟爱,为了争取阳光雨露,它奋力向上攀援,仿佛一条巨蟒游走林间,人称“腾龙”,虽经三四百年风雨,仍旧生生不息,岁岁着花。面对这等自然奇观,观者无不惊叹,这不就是屋主精神的象征吗?这就是天人感应,是王夫之精神亦即湖南人精神外在的物象。

翻开近代中国的历史,自王夫之以降,湖南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开了三次人才群起的生面。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时期,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在全国形成了“无湖南人不成衙门,无湖南人不成军队”的局面。第二次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以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湖南成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湘籍人才辈出,灿若群星。

这是有目共睹世所公认的。难怪陈独秀说:“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二百几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的‘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

这些民族精英无不受到王夫之思想的影响。曾国藩曾组织传刻《船山遗书》,师承王夫之实学,他征剿太平天国打的就是“保卫名教”的旗帜。谭嗣同自称“私淑船山”,表示要承续王夫之的绪脉。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像牛进菜园,埋头阅读王夫之的著作,贪婪地吸取其思想养分。在来湘西草堂前,我重温过1944年衡阳保卫战的惨烈历史,在与日寇38天的拼杀中,大批三湘子弟血染疆场。我曾专程到夏明翰烈士故居瞻仰,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其就义诗惊天地、泣鬼神。一代一代的湖南人,仰慕王夫之,受湘学士风熏染,爱国忧民,敢为人先,以血性与灵气书写中华民族的悲壮与辉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人群创造了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孕育出特定的人物。湖南是这方面的典型。湖南人的个性,湖湘文化的特色,湖南人的精神特别耀眼。

凭吊先贤,岳衡仰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代思想巨子,王夫之无疑是三湘文化的一个源头。走进这栉风沐雨几个世纪的湘西草堂,如同走进一个巨大的气场,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动,感受到文化的传承。

2010年4月

魅力柳侯

初识柳宗元,缘于学生时背诵唐诗《江雪》,学习《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等课文,但真正感受柳宗元的魅力,还是这回走进柳侯祠。

柳侯祠位于柳州市中心,是一个闹中取静、寻幽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外来参观者的首选景点。看碑廊,观罗池,拜谒衣冠墓,盘桓在我心中的问题是,古往今来,像柳宗元这样具远见卓识又有鲜明独立人格的官宦文人并非唐代有,被修祠建庙者也不限于柳宗元一人,但为什么在柳州,柳宗元千百年来一如既往,特别受人尊崇、爱戴和怀念呢?

郭沫若题柳侯祠诗曰:“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这应该是基本答案。

柳宗元于唐元和十年(815年)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前后四载,留下了勤政、清廉、亲民的口碑。上任伊始,他就从调查研究入手,陆续推出开荒凿井、植柳种柑、解放奴婢、修复孔庙、兴办州学等一系列兴利除弊新政,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清廉形象和惠民胸襟。县志称他“以身示范”,“开此邦人文之盛者,断推柳侯”。

正因为如此,柳侯死后第三年,柳州人就建庙纪念他。柳侯的挚友、尚书吏部侍郎韩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记述柳侯的政绩:“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浦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鸡鸭,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背,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短短三年,就开创新局面,百姓富裕,社会安定。老百姓因为感谢和敬重柳侯,怕推行不好新政策惹柳侯生气,而自觉地相互提醒:“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关于柳侯治柳的最早最权威的记载。祠内至今保存着韩愈撰文、苏东坡书写的《荔子碑》(又称“三绝碑”),可以为证。据传,柳侯死后,因为清廉,连办后事的花费都是朋友和亲戚凑集的,一年后才将遗体运回山西济州老家安葬。

民心是杆秤,政声身后知。这样政绩卓著而又清廉爱民的官员,身后声名不衰,历久而弥新,似“柳江演漾以清泚兮,鹅山奇秀而嶙峋”,是理所当然的。柳州如今是中外闻名的“石都”,柳州赏石文化的始作俑者,居然也是这位柳侯。一任地方官取得如此多方面的政绩,进而在人民心中耸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柳侯的一生是伟大的,九泉之下的他也应当是欣慰的。

同样是文人为官,书生从政,政绩突出者代不乏人,柳侯的巨大魅力恐怕也与他被贬柳州并以身殉职有关系。

柳侯天资聪慧,少年得志,很快就跻身显要部门,不久提任礼部员外郎,受到朝廷重用,前途无量。但是因为参与王叔文等人的政治改革,针砭时弊,得罪了皇帝和权贵,被贬永州,10年不得还朝,尔后再贬柳州,4年后病死任上,年仅47岁。好人遭殃,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柳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管被贬穷乡僻壤,仍然以民生为重,积极作为,深得百姓拥戴,多么难能可贵!顺境中的成功者固然可敬,逆境中的英雄更具魅力。

柳侯祠内,保存着大量碑刻和相关文献。我在祠内书店选购的《柳侯祠文献汇编》,就收录了唐至清代31篇文章、80首诗歌,其中除5篇为皇帝所颁赐额、追封和评语外,多为历代柳州官员的诗文。诗文无不推崇柳侯,对这位文能“纬地经天”、行能“希圣齐贤”的先辈遭贬谪至死不能还朝,“如明堂之才,朽于溪谷;如千里之马,轭于辇毂”,均深表同情。当然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认为“士不穷,安能有立?侯之穷,以荒裔终,幸也”。认为柳侯在逆境中进入了人生之大境界,成为柳州一千多年来的一个精神偶像,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幸事,也不无道理。

功德在民,文章在册。柳侯原本就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学成就:“惟公之文,驾韩蹴张;雄深雅健,实比子长”。就是说柳侯文章雄厚、深邃、儒雅、健硕,可以与韩愈、张说、司马迁比美。他在柳州期间写下100多篇诗文,“柳州山水因子厚而生色”。柳侯曾致信岳父说:自我被贬官以来,无事就读百家书,古今通览,才稍微得知文章写得好与不好的原因。宋代汪彦章对柳侯素有研究,他说:柳侯的诗文,凡是写得奇异独特的,都是贬官期间所作。“昔人谓文穷而益工,韩昌黎以侯之文学词章必传于后,如今无疑者,盖亦谓此也”。贬谪文化是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规律性现象,我没有专门研究,但柳侯在永州、柳州所写的诗文,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却是不争的事实,柳侯的人格魅力部分来源于他的诗文成就也难以否认。

由此观之,一个地方官员要想有所建树,有德于民,除勤政、清廉、亲民之外,多读书、善读书、能写作,是大有必要的。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方能儒雅而不粗俗,理性而不专横,平和而不浮躁。像柳侯这样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在逆境中仍能坚持读书、写作的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与那些顺境中不学无术、逆境中自甘沉沦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地以人传人以地”。柳宗元的到来,翻开了柳州历史崭新的一页。对柳侯个人来说,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被贬柳州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悲剧,但对柳州、对柳州百姓、对柳州历代地方官员而言,却是一大幸事。

同类推荐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 旁观者清(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旁观者清(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是200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浩,讲述了快乐是自己给予的,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理由和自由,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环境,更需要方式、方法中的技巧与资本。本书收集的文章,语言像散文诗,内容充满时代感,且都富含生活内涵和底蕴,并富有诗情画意,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心灵鸡汤,也是当今图书市场上少有的另类读物。
  •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一书涉猎美食、散文、游记、小品文等。无论写景、状物、抒情或随笔皆是真实情感的表达。人生的起承转合都在文字中透着禅意。文字的脉络充实着真、善、美的人性的光泽,浸透着女性的柔美与理性。
  • 做证的石头

    做证的石头

    新锐作家余显斌的《作证的石头》,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波云诡异的,如云,罩着山尖;如雾,缭绕不散;如时间的叹息,在文字的夹缝中,悠悠传出。读他的故事,是一种想象,一种发现,一种热血沸腾的参入。在故事叙述中,经常,作者会骑着一匹想象的马,纵横驰骋。希望读者能在这本书的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天宇,俯视苍生,关注生活。本书收录的故事,内容广博,人物众多。其中人物有官场之人,平民百姓,富商老板;涉及内容,包括贪污受贿,尔虞我诈,还有人性的真善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使读者在故事欣赏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
热门推荐
  • 意能者

    意能者

    根达亚文明,这个拥有超能力的最繁盛的文明,人自身拥有诸多奇异的、超越自然现象的能力,风、雷、翻山、倒海、火焰、洪水……米索不达亚文明,这是一个吃货的世界,诸多美食养育出许多超脱于自然界的力量,每一道美食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力量,只要你能吃,这些力量都是你的。穆里亚文明,这个智慧与能力并存的世界,人类不再只是注重自身修养,更注重了世界的发展,发掘的生物能源可溶在精心打造的兵器中,发挥出你意想不到的能力,开山、断水已经不是空谈。亚特兰蒂斯文明,在这个被称之为光之文明的世界中,人体可以再生,也可以返老还童,但正是这些先天优越的条件,导致了这个世界的短暂寿命。他,又将会带着什么使命而来?
  • 倾九录

    倾九录

    闻人倾九与弟弟闻人清予同生共死,双双转世至异世大陆。然而奇怪的是,她和家弟竟都记得前世的记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个被她破了封印的绝色男人是谁?为何世人皆恐惧于他?为何大家都言他是最强者?为何自己又被定义为神女?老者说的纠缠生生世世是怎么回事?踏上探寻“七色茻草”之路,危险重重、生离死别,这条不归之路,让我们终于明白情这字,何其复杂!
  • 束手为妻:总裁慢点宠

    束手为妻:总裁慢点宠

    阴差阳错惹上了花心大叔,林初月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男人命犯桃花,又是初恋情人,又是未婚妻,就连她的姐姐都被撬走!俗话说,总裁不能惯,越惯越混蛋。林初月一咬牙,一闭眼,果断踹之!“什么?没脸见人了,要自杀?!”呵呵,没想到总裁大人也有这么刚烈的一面……
  • 阴阳家日记

    阴阳家日记

    阴阳家者,万物道法之通者。自然成集,易法变也。邹子始终,五德东君,阴阳大家。《邹子天象》一次生活的历练,书写一段传奇的成长;一个古老的学派,完成一场本经典的日记。进入庞在天的日记,领略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
  • 侠重生义

    侠重生义

    兄弟穿越重生,前世爱恨情仇再度厮杀,玩弄权势,诈看阴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佳人一笑,权贵加身倾命以搏,侠道柔情,江湖再见。
  • 极武乾坤

    极武乾坤

    个邋遢的黑带高手,看他如何称霸异能都市,玩转后宫佳丽,终成一代强者。
  • 骑猪打英雄

    骑猪打英雄

    咳咳一个混血儿,一头猪,还有一个爱喝酒的爹。不想争名夺利,只欲潇潇洒洒,有酒有肉有爱人....
  • 废材逆天,堕神的公主殿下

    废材逆天,堕神的公主殿下

    是穿越还是回归?痴傻废材,一朝睁眼,惊才绝艳!灵宠、丹药她都要!父母不详?高贵血脉说出来吓死你!神不得动情?若情因她而起,那弃了神格又怎样!天若不公,逆了何妨?且看腹黑女主,如何颠覆异世!
  •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瞳术

    瞳术

    林峰再过五岁生日的时候就被父母利用关系给他送进了修真门派里面,可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个修真门派只不过是追风建立起来的垃圾门派,像这种门派在修真大陆上面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