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7400000030

第30章 文集三十八(1)

青词

醮上帝青词三首

臣闻报应如响,天无妄降之灾;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敢倾微恳,仰渎大钧。臣两遇祸灾,皆由满溢。早窃人间之美仕,多收天下之虚名。溢取三科,叨临八郡。少年多欲,沉湎以自残;褊性不容,刚愎而好胜。积为咎厉,遘此艰屯。臣今稽首投诚,洗心归命。誓除骄慢,永断贪嗔。幸不死于岭南,得退归于林下。少驻桑榆之暮景,庶几松柏之后凋。

代鲜于子骏切以洪覆至神,固不期于报谢;群生多故,实有赖于祈禳。切输悃愊之私,仰渎高明之听。伏念某遭逢盛际,蒙被馀恩。赋形宇宙之中,殆将四纪;窃禄江淮之上,几及二年。身虽曲尽于勤劳,事岂举无于过误。虑愆尤之浸广,恐谴责之阴加。粤自先朝,当聿修于醮事;及兹岁暮,辄谨按于科文。祗建坛场,肃陈香火。伏愿上真保祐,列圣扶持。宦路亨通,无谤伤之横至;私门安燕,绝灾衅之潜生。福逮亲闱,庆延子舍。

代陆和叔伏闻妙道渊微,非尘凡之可测;圆穹杳邈,有诚信之能通。辄伸悃愊之私,上渎高明之德。切念臣叨司三局,从事六官。勤劳更历于岁终,修省每恭于夙夜。昨于正旦,尝启愿心。许大醮之祈禳,乞灵庇之保护。今逢诞日,恭按科文。集道侣于坛场,顶晬容于香火。仰回圣驭,曲享清羞。伏望上帝垂慈,列圣降祐。延偏亲之寿考,茂合族之禧祥。三考书成,祈有更代之庆;百神来相,俾无灾滞之虞。

醮北岳青词

少年出仕,本有志于救人;晚节倦游,了无心于交物。蠢冥多罪,忧患再罹。飘然流行,靡所归宿。仰止高真之驭,降于乔岳之阳。稽首投诚,斋心悔过。庶一念之清净,洗千劫之尘劳。妙用无方,先解缠身之网;灵光所烛,幸逢出世之师。誓此馀生,永依至道。

凤翔醮土火星青词

呜呼,天之保祐下民罔不至,所资以生罔不蕃。育民既不知德,天亦维不倦,乃朝夕戕取,以厚厥躬。天既不我咎,乃不恭畏于神祇,不修敕厥心,骄淫矜夸,以干上帝威命。帝用不赦,丕降罪疾于下,则惟雨旸,常以讫我黍、稷、禾、菽、麻、麦,我民用荡析陨越。天亦终哀矜,其忍翦弃其命罔孑遗?今秦民既不获于秋,乃十旬弗雨,曰:“其尚克有夏。”走于山川鬼神,亦罔不至。既不获,乃曰:“维荧惑镇星次于井,秦民其亦应受多罪。”兹用即于斋宫为坛位,以与百姓请命。呜呼,其庶几哀之。俾克有夏,亦克蓺厥秋。民今其栗栗,朝不谋夕。

徐州祈雨青词

河失故道,遗患及于东方;徐居下流,受害甲于他郡。田庐漂荡,父子流离。饥寒顿仆于沟坑,盗贼充盈于犴狱。人穷计迫,理极词危。望二麦之一登,救饥民于垂死。而天未悔祸,岁仍大荒。水未落而旱已成,冬无雪而春不雨。烟尘蓬勃,草木焦枯。今者麦已过期,获不偿种。禾未入土,忧及明年。臣等恭循旧章,并走群望。意水旱之有数,非鬼神之得专。是用稽首告哀,吁天请命。若其赋政多辟,以谪见于阴阳;事神不恭,以获戾于上下。臣实有罪,罚其敢辞。小民无知,大命近止。愿下雷霆之诏,分敕山川之神。朝阝齐寸云,暮洽千里。使岁得中熟,则民犹小康。

诸宫观等处祈雨青词

元祐二年饥馑之患,民流者期年;吁嗟之求,词穷于是日。仰惟至道之助,推广上天之仁。召呼群龙,时赐霈泽。罔以不德,而废其言。

疏文

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

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苏轼,先于绍圣之初,谪往惠州,过南华寺,上谒六祖普觉大鉴禅师而后行。又谪过海南,遇赦放还。今蒙恩受前件官,再过祖师塔下。全家瞻礼,饭僧设浴,以致感恩念咎之意,为禳灾集福之因。具疏如后:

伏以窜流岭海,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以前世罪业,应堕恶道;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今兹北还,粗有生望。伏愿示大慈愍,出普光明。怜幼稚之何辜,除其疾恙;念馀年之无几,赐以安闲。轼敢不自求本心,永离诸障;期成道果,以报佛恩。

代毛正仲军衙厅成庆土道场疏

揆日灼龟,既鼎新而改造;伐林度土,遂云集以经营。丁丁而勇于运斤,索索而劳于缩版。虽不经于众口,虑有取于神恫。幸销覆压之虞,允获跻宁之愿。原其所赐,敢昧于神。是用命海角之禅那,资大雄之妙荫。宣此五福之教,庆乎百堵之成。伏愿天雨千花,薰太和于一切;佛尘万里,精遐福于无边。百谷丰登,群生恬泰。上祝河沙之圣寿,永瞻慧日之祥光。式罄诚心,庶祈灵鉴。

荐苏子容功德疏

伏以自昔先君以来,尝讲宗盟之好。俯仰之间,四十馀年。在熙宁初,陪公文德殿下,已为三舍人之冠,及元祐际,缀公迩英阁前,又为五学士之首。虽凌厉高躅,不敢言同;而出处大概,无甚相愧。敢缘薄物,以荐一哀。伏惟三宝证明。云云。

密州请皋长老疏

安化军据霍郎中、陈郎中、褚郎中、宋驾部、傅虞部、乔太傅及莒县百姓侯方等状,乞请沂州马鞍山福寿禅院长老惠皋住持本县石城院开堂说法者。

右伏以山东耆宿,言不足而道有馀;胶西士民,信虽深而悟者少。当有达识,为开群迷。长老皋上人,德宇深醇,慧身清净。一瓶一钵,本来自在随缘;万水千山,所至皆非住处。愿体众心之切,毋辞数舍之遥。翻然肯来,慰此勤想。谨疏。

齐州请确长老疏

盖闻为一大事因缘,优昙时现;传吾正法眼藏,达么西来。直指心源,不立文字。悟道虽由于自得,投机必赖于明师。齐有灵岩,世称王刹。先圣启封之国,乃至人建化之方。图志具存,丛林为盛。久虚法席,学者何依。旁采舆言,宁臣有请。特降睿旨,慎择主僧。询于众中,无如师者。宜念传衣之嘱,敬仰佛恩;勿忘利物之心,上资圣化。不烦固避,以称宠休。谨疏。

修通济庙疏

南国大川,洞庭极险;上游群祝,通济最灵。实能关机阴阳,宰制生死。盛吸江吞海之气,有分风擘流之权。舟横中流,如幕上之巢燕;人依大庇,若仰德之婴儿。自非无知,孰敢不敬。而此庙结构,已久理葺。正烦大招开济之徒,肇兴重荣之役。期成功于不日,共徼福于来今。

修法云寺浴室疏

浴为净因,佛所深赞。以一念顷破尘垢缘,于三际中获妙湛乐。永惟悉达,尝感此以受生;爰逮跋陁,亦因之而悟法。本院规摹素陋,年祀浸多。方澡雪乎精神,或震凌乎风雨。升堂入室,未称真游;运水搬柴,殊淹妙用。新以革故,今正是时。施及受人,亦俱功德。

杭州请圆照禅师疏

大道无为,入之必假闻见;一毫顿悟,得之乃离聪明。惟自在门,真无碍法。天降一雨,遍浃群生;佛无二门,并归真谛。恭惟本师长老,脱离常见,洒落孤风。其为己也,如月行空,无迹可践;其为人也,如金入范,随注皆圆。既不滞于一方,岂肯违于众欲。而况净慈古刹,钱氏福田。代不乏传,人所信向。闵矜善俗,久蕲真驭以来临;恻隐慈心,愿顺群诚之再请。

苏州请通长老疏

指衣冠以命儒,盖儒之衰;认禅律以为佛,皆佛之粗。本来清净,何教为律;一切解脱,宁复有禅。而世之惑者,禅律相殊,儒佛相笑。不有正觉,谁开众迷。成都通法师,族本缙绅,实西州之望;业通诗礼,为上国之光。爰自幼龄,绰有远韵。辞君亲于方壮,弃轩冕于垂成。自儒为佛,而未始业儒;由律入禅,而居常持律。报恩寺水陆禅院,四众之渊薮,三吴之会通。愿振法音,以助道化。所为者大,无事于谦。

散庆土道场疏

百神有相,致大厦之斯成;一国观新,洁盛仪而图报。因命祇园之侣,广宣呗竺之文。音涌海潮,花纷天雨。今则诚心已格,妙果斯圆。祈法力之有加,保皇图而永固。物无疵疠,民用平康。仰惟在上之尊,垂鉴由中之信。

忏经疏

如来大藏,起于四十二章;过去妙心,流出万五千卷。前言俱在,后句分明。纵有古佛六通,难转老婆一半。念我夙昔,见此本原。悟万善之同归,岂一法之敢舍。遍参重译,尽发秘函。全见摩尼珠,悉证贝多叶。作此大事,示诸有情。稽首双林之轮,不负三圣之偈。

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

京师禅学之盛,发于本、秀二公。本既还山,秀复入寂。驸马都尉张君予来聘法涌,继扬宗风;东坡居士适在钱塘,实为敦劝。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法涌童子画沙,已具佛智;维摩无语,犹涉二门。虽吾先师,不异是说;质之孔子,盖有成言。不为穿窬,仁义不可胜用;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愿法涌广大慈悲,印宗仁得仁之侣;深严峻峙,诃未证谓证之人。本自不然,伏惟珍重。

散净狱道场疏

民知荣辱,自消五福之疵;政格平和,遂弛万人之狱。今者国家闲暇,囹圄空虚。虽仰荷于帝仁,亦阴资于神听。是用集祗园众,启大法筵。荡涤馀氛,拔升宿滞。此则妙音普赞,胜果大圆。振九泉冤枉之魂,作万古清凉之地。扉生茂草,气召太和。岁常获于丰登,民永跻于仁寿。

装背罗汉荐欧阳妇疏

大觉现身,本无实相;应真随感,分化地方。指安养之归途,破阿鼻之疾苦。当五代末有禅月大师,以诗句为佛事,以丹青为道场。名高身隐,寓西蜀以杜门;道契神交,梦天台之飞锡。故留真迹,以镇净方。今有礼部员外郎欧阳学士,为其亡女十四娘,舍所服用,重别装新;礼部尚书苏端明,亲制颂文,更加题赞。伏愿亡女欧阳氏,善根不坠,恶趣永离。冤亲两忘,福慧双证。

惠州荐朝云疏

千佛之后,二圣为尊。号日楼至如来,又日师子吼佛。以薄伽梵力,为执金刚身。护化诸方,大济群品。为悯海隅之有罪,久住河源之栖禅。屡显神通,以警愚浊。今兹别院,实在丰湖。像设具严,威灵如在。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遭时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栖禅之下。故营幽室,以掩微躯。方负浼渎精蓝之愆,又虞惊触神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风雨之馀,灵迹五踪,道路皆见。是知佛慈之广大,不择众生之细微。敢荐丹诚,躬修法会。伏愿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法界。湖山安吉,坟墓永坚。接引亡魂,早生净土。不论幽显,凡在见闻。俱证无上之菩提,永脱三界之火宅。

荐鸡疏

罪莫大于杀命,福无过于诵经。某以业缘,未忘肉味;加之老病,困此蒿藜。每翦血毛,以资口腹。惧罪修善,施财解冤。爰念世无不杀之鸡,均为一死;法有往生之路,可济三涂。是用每月之中,斋五戒道者庄悟空两日,转经若干卷,救援当月所杀鸡若干只。伏望佛慈,下悯微命。令所杀鸡,永离汤火,得生人天。

虔州法幢下水陆道场荐孤魂滞魄疏

苦海弥天,佛为彼岸;业风鼓浪,法是慈航。诸佛子等,久坠三涂,备尝万苦。不遇善友,永无出期。今者各于佛前,同发此愿。愿除无始以来贪嗔恶念,愿发今日以后清净善心,愿行行坐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愿世世生生远离财、远离色、远离酒。既获清凉之果,咸跻极乐之乡。普冀有缘,皆证无漏。

葬枯骨疏

诸佛众生,皆具大圆觉;天宫地狱,同在一刹尘。是故恶念才萌,便沦苦海;善根瞥起,已证法身。要在摄心,易同反掌。窃见惠州太守左承议郎詹君範,与在州官吏,奉行朝典,支破官钱。埋葬无主暴骨数百躯,既掩覆其形骸,复安存其魄识。使归泉壤,别受后身。轼因睹胜缘,辄随喜事。以佛慈悲誓愿力,以我广大平等心。遵释迦之遗文,修地藏之本愿;起燋面之教法,设梁武之科仪。伏愿诸佛子等,乘此良因,离诸苦趣。沐浴法水,悟罪性之本空;鼓舞梵音,知道场之无碍。三皈已毕,莫起邪心;一饱之馀,永无饥火。以戒、定、慧,灭贪、嗔、痴。勿眷恋于残躯,共逍遥于净土。伏乞三宝,俯赐证明。

重请戒长老住石塔疏

大士未曾说法,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去无作相,住亦随缘。长老戒公,开不二门,施无尽藏。念西湖之久别,本是偶然;为东坡而少留,无不可者。一时作礼,重听白椎。渡口船回,依旧云山之色;秋来雨过,一新钟鼓之音。

祝文

祭勾芒神祝文二首

夫帝出乎震,神实辅之。兹日立春,农事之始。将平秩于东作,先恭授于人时。乃出土牛,以示早晚。惟神其祐之!

春委既应,农事将作。爰出土牛,以为耕候。维尔有神,实左右之。雨旸以时,螟螣不作。俾克有年,敢忘其报。

祷龙水祝文

云布多峰,日有焚空之势;雨无破块,人怀喝虐之忧。虽屡叩于’明灵,终未怀于通感。府主舍人存心为国,俯念舆民。燃香霭以祷祈,对龙湫而恳望。伏愿明灵敷感,使雨泽以旁滋;圣化荐臻,致田畴之益济。

祷雨蟠溪祝文

岁秋矣,物之几成者,待雨而已。穟者已秀,待雨而实。三日不雨,则穟者不实矣。荚者已孕,待雨而秀。五日不雨,则荚者不秀矣。野有馀土,室有闲民,待雨而耕且种。七日不雨,则馀土不耕,闲民不种矣。穟者不实,荚者不秀,馀土不耕,而闲民不种,则守土之臣,将有不任职之诛,而山川鬼神,将乏其祀。兹用不敢宁居,斋戒择日,并走群望,而精诚不歆。神不顾答,吏民无所请命。闻之曰!“虢有周文、武之师太公,其可以病告。”乃用太祲之礼,祷而不祠。谷梁子曰:“古之神人,有应上公者,通乎阴阳。君亲帅诸大夫道之而以请焉。”夫生而为上公,没而为神人,非公其谁当之。《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公之仁且勇,计其神灵无所不能为也。吏民既以雨望公,公亦当任其责。敢布腹心,公实图之。尚飨!

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

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惟山之阴威润泽之气,又聚而为湫潭。瓶罂罐勺,可以雨天下,而况于一方乎?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为生者,麦禾而已。今旬不雨,即为凶岁,民食不继,盗贼且起。岂惟守土之臣所任以为忧,亦非神之所当安坐而熟视也。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下至于愚夫小民,奔走畏事者,亦岂有他哉!凡皆以为今日也。神其盍亦鉴之。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尚飨!

告封太白山明应公祝文

天作山川,以镇四方。俾食于民,以雨以旸,惟公聪明,能率其职。民以旱告,应不逾夕。帝谓守臣,予嘉乃功。惟新爵号,往耀其躬。在唐天宝,亦赐今爵。时惟术士,探符访药。谓为公荣,寔为公羞。中原颠覆,神不顾救。今皇神圣,惟民是忧。民既饱溢,皇无祷求。衮衣煌煌,赤舄绣裳。舍旧即新,以祐我民。尚飨!

祈雨龙祠祝文

杭州神食于民,吏食于君,各思乃事,食则无愧。吏事农桑,神事雨旸,匪农不力,雨则时啬。召呼风霆,来会我庭。一勺之水,肤寸千里。尚飨!

祈雨吴山祝文

杭之为邦,山泽相半。十日之雨则病水,一月不雨则病旱。故水旱之请,黩神为甚。今者止雨之祷,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吏以不得为愧,神以不倦为德。愿终其赐,俾克有秋。尚飨!祈晴风伯祝文

维神开阖阴阳,鼓舞万类。行巽之权,直箕之次。阴淫为霖,神能散之。下土垫涝,神能暵之。发轸西北,弭节东南。风反雨霁,神亦不惭。尚飨!

祈晴雨师祝文

天以风雨寒暑付于神,亦如人君之设官置吏以治刑政也。人君未尝不欲民之安,天亦何尝不欲岁之丰乎?刑政之失中,民惟吏之怨。雨旸之不时,民亦不能无望于神也。今淫雨弥月,农工告穷,岁之丰凶,决于朝夕,而并走群望,莫肯顾答。维天之所以畀于神,神之所以食于民者,庶其在此。尚率厥职,俾克有秋。尚飨!

祈晴吴山祝文

岁既大熟,惟神之赐。害于垂成,匪神之意。筑场为涂,卧穟生耳。农泣于野,其忍安视。生为楚英,没为吴豪。烈气不泯,视此海涛。反雨为旸,何足告劳。有洁斯醴,匪神孰号,尚飨!

奉诏祷雨诸庙祝文

噫嗟艰岁,胡閟斯雨。念我东南,哺馕中土。迎秋饯伏,农不再举。有事郊庙,万方毕助。漕沟绝流,庭实未旅。下书哀痛,超轶尧禹。矧兹守臣,废食悼惧。民之祸福,间不容缕。今不愍救,后诉无所。天高莫谒,神或可吁。尚飨!

祷雨社神祝文

同类推荐
  • 李叔同精品选

    李叔同精品选

    李叔同,人称“弘一法师”,是我国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我国话剧开拓者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创作透露着“情”与“佛”相互交融的真性情。他的诗词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他的联语具有极高鉴赏和创作水平,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艺术功底,是警示后人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泪水之花

    泪水之花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所著散文合集,主要涉及女性情感方面的内容。一篇篇精美的短文,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全书文笔细腻生动,作者希望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溶注在书中,读来令人感动,给人启发。
  • 采真寻韵

    采真寻韵

    本书收录了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熊政春的诗歌。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诗歌集。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热门推荐
  • 风扬于野

    风扬于野

    我明明只是一个公主,却从小如皇子般被教导。上书房议事,带兵出征,监理国事……可是这样为什么,父皇还不满意?少卿让我等他回来,结果他却忘了我;子岚说只爱我一人,可他却牵了小七的手;薛冉说永不会背叛,却还是离我远去。爱而不得,得而又失,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 天玄巫女

    天玄巫女

    她本是玄族巫女,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神秘力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父母族人捧在手心的存在。然而,一旦落入凡尘,记忆尘封容貌改变,神秘力量也被封印,她便仅仅是一邻家普通小女孩。本想安安稳稳的过平常人的生活,奈何命中注定她要与常人不同,身负复兴玄族与天下安宁的使命,她没法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直到遇见了能与她携手走天涯的他,温润了她的眼眸,捂暖了她的心。既然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开创与他一起的新生活似乎也不错。来到凡尘的巫女自有一番历练,人间冷暖,爱恨情仇;还有命中注定的爱恨纠缠,且看巫女怎样经受住重重考验,浴火重生与相爱之人携手回归。
  • 无限之平民也疯狂

    无限之平民也疯狂

    把我骗到这么远来,还玩我,连个天赋能力都没有!看着白板一头的陈小飞,如何在这奇异的世界里披荆斩棘,玩转人生。
  • 一尺青寒

    一尺青寒

    留恋在风中,游荡,毫无寻觅,不为寻觅。喧嚣无常,与我无关。享受一个人的沉静,无声地释放、接受。这是一场关于宿命的较量,一起对自我的深刻探讨。一份畸形的爱恋,在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中,寻求心灵的解放,灵台的一份清明。
  • 源本天下

    源本天下

    简介:这个世界,分为九界一域。天道崩乱,世界难安。洛泽,背负沉重命运的他,从源界出发,踏破九界一域,注定不平凡。
  • 特警李楠

    特警李楠

    李楠等一批优秀的刑侦干警,为了维护一方安宁,谱写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特警李楠》QQ群:185531041,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入群交流。
  • 逆三生

    逆三生

    与其幻想缥缈的庭谢,不如探索脚下的世界...孑然一身,复活之旅…ps:慢热文,有女主!
  • 网游之最终兵器

    网游之最终兵器

    一位女大学生,在刚毕业时就不得不与众多“同病相怜”的其他学生一头扎进了人才市场里,当看到那些硕士们低声下气地与人事管理们交谈,完全没有莘莘学子的模样,她完全泄了气....然而,因一款广受关注的游戏发布,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
  • 保卫之战

    保卫之战

    本书内容包括德军攻陷东南欧、巴巴罗萨计划、彼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保卫伏尔加格勒、库尔斯克战役、苏美攻克柏林。
  • 天逆之途

    天逆之途

    太承初年,丹鼎大师王柯于神州之北紫曦山无名洞寻得上古残卷,后潜心研读二十余年,参悟太上之道,利用针石之术逆天改命,得天地之力,而后于紫曦山建立太上无极观。千年之后,有着无数坎坷遭遇的柳宣牵着妹妹的手离开极北荒域,一面躲避追杀,一面探寻续命之法。于是,天不再遥不可及,命并非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