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4300000004

第4章 要学会欣赏自己(3)

他们在成名前和你并无多大不同。不要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规矩繁复、伯乐难求,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明天,或者明年,同样会诞生一些像他们一样成功的人,只要像他们一样心存梦想、勇于反思、不安于现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枕边哲理

你要尽你所能,永远不要气馁,永远不要小看自己,永远追求成功。

人生如长跑

长跑选手在进行比赛时都会在半途跟住某位对手,在恰当的时机再超越他,然后再跟住另一位对手,再在恰当的时机超越他!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是体力与意志力的比赛。而意志力尤其胜过体力,有人就因为意志力不足,在体力还够时退出比赛;也有人本来领先,但却在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被后面的选手赶上。跟住某位对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主要是借对手来激励自己:别慢下来!也提醒自己:别冲得太快,以免力气提早用尽!另外也有解除孤单的作用。你如果观察马拉松比赛,便可发现这种情形:先是形成一个个小集团,然后再分散成两人或三人的小组,过了中点后,才慢慢地出现领先的个人!

人的一生其实也是一段“长跑”!

既是“长跑”,那么也可学习长跑选手的做法,跟住某一个人,把他当成你追上并超越的目标!

不过,你要找的“对手”是有条件的,而不是胡乱找的。

你应以你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当然你要找的目标一定要目前他无论是成就或能力都比你好,换句话说,是“跑”在你前面的人!但也不能找跑太前面的人,因为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而且充满挫折感。例如,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你若要和年薪百万的总经理比,那你日子就不要过了!

“对手”找到之后,你要进行分析的工作,看他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对他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经营、能力的增进等等,都要有所了解。你可以学他的方法,也可以在自己的方法上下功夫,相信很快就有成绩出现——你慢慢地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他。

等超越了你的“对手”,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他。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只要你有决心,要跟住一个对手并超越他并不难;如果你没有决心,就算对方放慢了脚步,你还是跟不上去。

不过我得告诉你一个事实,在长跑里,跟住一个对手,并不一定就可以超越他,可能你才跟上了他,他两个大步,又把你甩在后头了。做事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接近了对手,他又把你抛在后面了。不过,请别灰心,因为这种事难免会碰到,碰到这种情形,如果能跟上去,当然是要跟上去,如果跟不上去,那是个人条件的问题,勉强跟上去,只会提早耗尽体力罢了。那么不是白跟了吗?并没有白跟!因为你“跟住对手”的决心和努力,已经让你在这“跟”的过程中激发出了潜能和热力,比无对手可跟的时候进步得更多、更快。而经过这一段“跟”的操练,你的意志受到了磨练,也验证了成果,这种经验将是让你一辈子受用的本钱。

当然也有可能你找到了对手,但就是一直跟不上去,甚至还被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越过去,这实在令人难堪。碰到这种情形,我要说的是:马拉松比赛讲求运动精神,跑完比名次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尽力比成就更重要!只要你尽力了,不愧对自己,那就可以了!就怕半途退出,失去奋勇向前的意志,这是人最悲哀的一件事!

枕边哲理

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更加富于智慧。

把握那个度

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谈个性,那么喜欢张扬个性呢?我们先探讨一下年轻人所张扬的个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通常,他们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而。为所欲为的愿望。年轻人有许多情绪,他们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很复杂的条条框框中。所以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肯定要比压抑个性舒服。

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仅仅是一种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的话,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年轻人非常喜欢引用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我们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警察就会来干涉你,会罚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不注意安全,横冲直撞的话,还有可能出车祸。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行得通的。

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群,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考虑不要碰到别人。当我们需要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张扬的是什么,必须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的选择还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它。

我们必须注意: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我们纵容自己缺点的一种漂亮的借口。在社会生活中,走自己的路固然没错,但还要听别人说。

枕边哲理

如果个性得不到发挥,社会得不到进步;如果个性超限度发挥,社会将消亡。

自己磨亮自己

朋友在一个机构任职,有一天,他对我们大吐苦水,说没人了解他的才干,所以进入那个机构五六年,一直没有被重用。

“我是一颗钻石,不来磨亮我,怎么知道我价值连城呢?”朋友说。

“如果你是一颗钻石,你应该自己发光,不要等别人来磨亮你!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注意到发光的玻璃,却不会去注意蒙尘的钻石!”另一个朋友这么说。

我深有同感。

朋友任职的机构员工有二三百人,光是他的那个单位就有三十几人,大家学历相当,资历也都很深,能力看起来也不相上下,加上彼此勾心斗角,要有所表现,让上司来发现你、磨亮你确实很不容易。当然,如能碰到识才、也愿意养才的上司,那是你的幸运,但这样的上司是不能等待的,因为世上就有“有眼无珠”的上司,也有偏心的上司,更有只用庸才不用人才的上司。因此要“出人头地”,也只有敬业自强,自己发光,让人不得不注意你。如果你不自己发光,只会在阴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那么就算你真正是一颗钻石,也不如一块会发光的玻璃!而你的遭遇又有谁在乎呢?你不是天下惟一的人才,而且很多人也不在乎你这么一个人才,等别人来磨亮,你慢慢等吧!

那么,如何“自己发光”呢?

有两个做法,一由外,一由内。

先说由“外”。如果你是一颗钻石,你应该想办法使自己暴露在光线之下,借着光线的折射,使别人发现你。也就是说,你要在工作上争取表现的机会,不但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心尽力,追求卓越的成绩,并且把你在工作上的优点表现出来,至少敬业乐群一定要做到。这么做,“光”虽不耀眼,但迟早会被人发现。如果可能,最好主动去做没人愿意做的工作,或是自己提出工作上的新构想,而且挑战性越高越好。这就是把自己放在阳光下,如果你是真的钻石,那么必能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此外,你也可要求调整职务,借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这种做法或许不能立即达到目的,因此耐心也很重要,而事实上,你若发光得太快,也会让人眼红,反而对你不利呢!

再说由“内”。所谓由内是指内在的充实。也就是说,你不要去等待识才的人,你应该不断地充实你的才能,否则等识才的人来了,却发现你不过是一块玻璃,那不是失去机会,也弄得自己很难堪吗?有人熬了十几年终于当了主管,可是不到半年就下台,道理就在这里呀!如果你的才能已提升到某一个程度,你可以离职他就,也可以在别的地方发光,让别人不得不注意到你的存在。

要自己发光,最好内外同时进行,否则才能不足,能发的光有限,也不易持久。无论如何,等待别人来磨亮是消极、愚蠢的行为。

枕边哲理

看他人错处,应当返视内省;说他人是非处,应将自己逐一勘验。

缺点也是一种美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杰,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理,他们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缘故。就说帕格尼尼吧,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上帝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岁学琴,即显天分;8岁时已小有名气;12岁时举办首次音乐会,即大获成功。之后,他的琴声几乎遍及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他在与病痛的搏斗中,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有人说,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这话真不假。上帝吝啬得很,决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你美貌,就不肯给你智慧;给了你金钱,就不肯给你健康!给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点苦难……当你遇到这些不如意时,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顶好的办法,就是像那个老师那样去自励自慰: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不过上帝特别喜欢我,所以咬的这一口更大罢了。

枕边哲理

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

同类推荐
  • 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在季老的著作中,时刻透露着他清明睿智的人生智慧,季老无疑成了指引后人的一盏指路明灯,聆听季老的人生观,仿佛是季老本人站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处,疏导误入歧途的人们。也许对普罗大众来说,这就是名人的价值——用他们极富典型意义的经历与感悟点化众人。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本书是一本专门讲解饭局说话技巧的实用类指导书,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想在社会立足,拥有更多的机遇,人脉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成人社会里,结交朋友大多的方法会选择吃饭,而带有目的、利益以及各种社会元素的饭,常被称为“饭局”。当饭多了“局”以后,这将再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吃饭。而是一种生活在社会里,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交活动及社会构成。在饭局里,以吃为辅,以说为主,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所以饭局上说话显得尤为重要,本书详细的讲解在社会交往中,在不同场合、会见不同的人,该说什么话、改怎样说话,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有问题找方法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欧俊编著的《方法总比问题多》既是一部心灵励志书,它告诉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积极地面对问题和困难,不妥协、不后退;同时又是一部思维工具书,《方法总比问题多》教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开动思维的动力火车,寻找智慧、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 活着真好1:点燃生命的烛光

    活着真好1:点燃生命的烛光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遗忘是疗伤的良药”、“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应该时刻快乐”、“洗去心中的阴霾”等。
  •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本书深度挖掘西点军校做事的核心精神,如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西点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都将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扶桑

    快穿之扶桑

    扶桑,木也。亦听闻,传说中的金乌便是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额,好吧!上面的一切都与正文无关。嗯,女主性格不明,男主,大概会出现吧。但大概是木有男主滴!唔,不喜误入!!!
  • 末世之铁血征程

    末世之铁血征程

    在役特种兵回家相亲,恰逢末世生化危机爆发,附着在NASA太空飞船进入地球的超级病毒D病毒在全世界内扩散,爆发,无数人感染变成丧尸,人类生存还是毁灭?吾之命,由我不由天,极限进化,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强者!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悬疑之旅

    悬疑之旅

    本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屌丝青年刚刚大学毕业,决定和朋友展开一场旅行,但旅途步步艰难,而且路上时常遇到诡异的事情,最终九死一生旅行回归,也通过这次旅行也懂得了许多。
  • 就当作是游戏

    就当作是游戏

    张文进入到一个数据化的世界,渐渐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的数据化竟是外来人为制造生物武器所散播的病毒,被病毒感染的生物逃不掉被外来人控制的命运,张文决心要逃离外来人的控制,然后……
  • 四分尼戒本

    四分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海游戏:逆袭鬼才

    心海游戏:逆袭鬼才

    心海游戏,玩手段?不屑。玩心计?不屑。玩智商?谁来?高智商的运动废材,张扬的运动好手,高傲的漫画少年,复古式的会长,玩智力的校花,孤傲的强大女生,个个都是逆袭鬼才,等着你的逆袭!
  • 你的心灵是一座花园2

    你的心灵是一座花园2

    一朵花避不开世间的风雨,但历经风雨之后,花朵才能更加鲜丽而芬芳。一个人不能阻挡尘世的苦难,而历劫苦难之后,心灵的花园才能万紫千红,馨香远扬。
  • 至上之道

    至上之道

    前人摸索着掌控了内息的控制,修炼的法门,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亦或是更好的互相残杀?修炼是为了生存?那么修道呢?生存?生存!修炼?修炼!修道?修道!修道为何?我要问天,问道,问问这“道”因何如此残忍!问天何道!?不凡仰头而啸。对,我要问天,问天何道!
  • 胎教早教大百科

    胎教早教大百科

    《胎教早教大百科》无论是怀孕还是育儿,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需要准父母及新手父母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没有科学的孕育知识、正确的育儿观念,你们的付出就不一定有回报。正因为如此,我们组织了国内多名权威早教专家,就超前教育(即胎教与早教)进行了全面科学地阐述,以使所有的准父母和新手父母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胎教早教大百科》从怀孕伊始到宝宝3岁,以时间为顺序,用简洁的文字、紧凑的结构,就胎教与早教方法给出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奉献了一份爱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