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45

第45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16)

元时,国家重归一统,分天下为辽阳、岭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江浙、湖广、江西等10个行省,并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腹里”地区,故各行省和京师大都之间,都有驿道沟通;各行省省治所在城市与省内各路、府、州、县之间,以及与邻省之间,已都有驿道相连;以此组成了全国以大都为中心,以各行省省治城市为主要结点的交通网络。元代的驿道,也承唐宋之制,“各随风土所宜,栽植榆、柳、槐树,令各处官司护长成树”,并严禁军人及“权势诸色人”放牲口啃咬树木和随意砍伐。拉施特:《史集》,第1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59页。同时,官府十分重视对驿道的维修,规定“河渠、堤岸、道路、桥梁,每岁修理”;“九月间平治道路,合监督附近居民修理,十月一日修毕。其要咱限坏傍水,阻碍行旅,不枸时月,量差本地分从修理”《通制条格》卷三0《营缮·堤渠桥道》。

宋朝水路交通以开封为中心,汴河、广济河、惠民河和金水河,构成了连接黄河、黄河以北的御河、运河和大江的水道。当时的江河航运,已有专门的码头,俗称岸夹或夹。陆游《入蜀记》曰:他自建康府“出来,行大江”,在池州“过雁翅夹,有税场,居民二百许家,岸下泊船甚众。遂经皖口至赵屯”,“而风益大,乃泊夹中”;“有一舟掀簸浪中,欲入夹者再三,不可得,几覆溺矣,号呼求救,久方能入”;继续西行,“晚泊白杨夹口,距鄂州三十里”;离鄂州后,“始入沌,实江中小夹也”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四至四七。当时的大江航运,“沿江税场,如江州、蕲口、芜湖,以至池州、真州,皆有岸夹,依泊客舟”《宋会要·食货十八》之二一。元代水路主要是沟通南北的运河。元至正年间,先后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隋时开凿的运河,贯通了南起杭州、北至大都,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蕃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元朝名臣事略》卷二《丞相淮安忠武王》。大运河的沟通,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

宋元时期海运已有所发展,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烈港(今宁波沥港)、澉浦港(今浙江海盐澉浦)、泉州港等是当时重要港口。刘家港附近和江阴州等地的浅河暗礁处,均有号船设立,为过往船只指示沙礁位置;直沽海口的龙山庙前,还筑有高土堆,上竖旗杆,“昼则悬幡、夜则挂烛”高荣盛:《元代海运试析》,《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7期,第40~64页。作为航海终点的标志。

2.津渡“买扑”和捐资造桥

在水陆交会的交通,一般设置津渡或修有桥梁。宋时,交通要道禁止“私置津渡”,而由官府设渡,私人“买扑”。买扑者每年要先向官府纳钱,取得津渡的经营权;然后再由买扑者向过往行人收费。如宋太宗时,“许州郾城东螺湾渡系百姓买扑,每年纳钱四百五十千”;宋仁宗时,“荆南公安县渡新增收渡牛钱,每一牛五十文”《宋会要·方域十三》之四、五。元时,重要津渡则由官府打造船只,“召募惯熟知水势梢工撑驾,遇有押运官物公差使臣及往来官宦,即与摆渡。其余百姓、客旅、车骑、行货、孳畜,依验旧例,定立船资”《元典章》卷五九《工部二·船只》。;所收取的船资,一半用于维修渡船,另一半用于与付梢工工资。

由于,津渡不如桥梁安全,故民间路道多建造有桥梁,包括石桥、木桥、浮桥等。在大江大河中,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多造浮桥。浮桥更须加意保养和维修。有的浮桥当“夏秋涨水”之际,还须“解拆”。南宋时,沿海地区民间捐资造桥成为风俗。据记载,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史籍中仅载明桥长的石梁墩桥就有11座,总长为5147丈(约16470米)。两宋时期建造的着名桥梁有汴水虹桥、泉州万安桥、平江宝带桥等。

汴水虹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水“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桥的两头,则“叠巨石固其岸”《渑水燕谈录》。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即画有其形象。

泉州万安桥,又称洛阳桥,位于泉州晋江、惠安两县交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处。建桥处原为渡口,称万安渡。据《泉州府志拾遗》记载,“万安桥未建,旧设渡渡入,每遇飓风大作,沉舟而死者无数。”皇佑五年(1053年),由民间发起建桥,未成。后由泉州知州蔡襄继续修建,于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历时6年多,可见工程之艰巨。桥长为360丈(约1200米),宽1.5丈(约5米);有桥孔47个,每孔石梁7根,桥墩因顺应潮汐涨落,前后皆作分水尖。建时抛石为基,“种蛎于础以为固”《宋史·蔡襄传》。利用潮水的涨落以木排浮力架设石梁。民间传说,蔡襄建桥时,曾得观音相助,故后世以蔡襄为桥神,并立庙祭祀。

平江宝带桥,位于今苏州市东南的玳玳河上,是一座多孔薄墩联栱式桥。建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全长317米,有大小桥孔53个。为便于桥下行船,其跨于主航道的三个主孔跨度较大。由于桥址接近湖口,河底土壤较软,故采用木桩加固地基。

此外,河北赵州永通桥,建于金明昌年间(1190~1195年),系模仿隋代赵州安济桥之作,但长度仅为随桥之半;1986年桥下河床中出土有二百四十多件石构件遗物,其中有一件“修桥主题名石”,刻有“国泰初,入道姑大娘姑”,“敬造此桥,合家供养”周星:《桥与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96页。等字样,说明该桥系由民间捐资所建。潮州广济桥,系一座石梁桥与浮桥有机结合的开关式桥梁,在历史上颇具盛名。

3.男子策马、女子乘车

宋元时期,北方的辽、西夏、金等朝,产马甚多,故官民士庶出行,以骑马或驾马车为主。宋朝,北宋前期官民出行多骑马策驴,而很少有乘车者;皇帝或经皇帝特许者,也可以乘轿。《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曰:宋太祖曾“乘肩舆,从十数骑幸讲武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0九,熙宁八年十月辛亥。《朱子语类》曰:“百官皆只乘马”,“唯是元老大臣老而有疾底,方赐他乘轿”。《朱子语类》卷十二。《麈史》曰:宋神宗“熙宁以来,皆乘马也”;“京师赁驴,涂之人相逢,无非驴也”《麈史》卷下。王安石“辞相位,居钟山,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王“未尝敢以人代畜也。”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一。《宋史》载曰:司马光拜相后,朝廷“许乘肩舆”《宋史·司马光传》。此后,乘轿者日众,“京城士人与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轿自载,四人舁之,甚者饰以棕盖,彻去帘蔽,翼其左右,旁午于通衢”《宋史·舆服志》。;甚至普通百姓也乘轿,《清明上河图》即绘有二人抬轿的形象。到了南宋时,乘轿者更众,“百官不问大小,尽乘轿,而宦者、将命之类皆乘轿”《要录》卷十,建炎元年十一月丁亥朔。宋高宗退位前“幸建康府”,“而宰相以下多肩舆者”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壬午内禅志》。赵彦卫《云麓漫抄》曰:“故事,百官入朝并乘马……自渡江后方乘轿,迄今不改。”《宋史·舆服制》载曰:“中兴后,人臣无乘车之制,从祀则以马,常朝则以轿。旧制舆檐有禁,中兴东征西伐,以道路险阻,诏许百官乘轿,王公以下通乘之。”即使平民庶人、富商大贾也多乘轿,民间百姓婚嫁迎娶亦莫不乘轿。当时临安的街头巷尾,随时可以租赁到轿子。

宋代的轿,“其制方正,饰有黄黑二等,凸盖无梁,以篾席为障,左右设牖,前施帘,舁以长竿二,名曰竹轿子,亦曰竹舆。”《演繁露》卷七《肩舆》。轿内置放高脚椅座,乘轿由“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皇帝的座轿称辇,皇后座轿则称龙肩舆。民间有二人抬的小轿,上为一把大椅,称“龙椅”。

宋朝政府对轿夫人数有规定。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翰林学士李昉上奏曰:“工商、庶人家乘檐子,或用四人、八人,请禁断。兜子,舁不得过二人”《宋史·舆服志》。景佑三年,再次申禁此令。宋徽宗时,曾禁止“富民、娼优、下贱”等乘“暖轿”《宋史·舆服志》。然此种禁令始终未能得以遵守,工商、庶人乘四人大轿者,屡见不鲜。如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侍御史翟思言曾奏曰:“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轿自载,四人舁之……甚为僭拟”《宋史·舆服志》。

宋时官民出行,只有妇女才乘车,且多乘“犊车”《宋史·舆服志》。如“成都诸名族妇女,出入皆乘犊车”《会编》卷八九《北狩闻见录》。此时的车主要用于载物,有人力和畜力之分。人力车如开封有浪子车,“平盘两轮”,“止一人或两人推之,此车往往卖糕及麋之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般载杂卖》。;在陕西,有挽车,“每三人挽小车,载二百五十斤至三百斤”《宋史·张亢传》。;江乡有独轮车,“只轮两臂以一人推之”,“以竹为篰载两旁,束之以绳,几能胜三人之力”,“虽羊肠之路可行”《独醒杂志》卷九。“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后山集丛谈》卷四。

辽、西夏、金朝基本是马车,但也用牛车、驴车,如宋使至金,金方用“细车四辆奉南北使、副”,“每车用驴十五头”,“粗车三十六辆,每辆挽以四牛”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二集卷一二《奉使入北境车子数》。宋朝,尤其是南宋缺乏马力,其畜力车多用牛、驴、骡等,特别是牛。在北宋都城汴梁,有太平车,“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号拽之”,“可载数十石”;有平头车,独牛牵引,“以手牵牛鼻绳驾之”;又有串车,乃“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驴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般载杂卖》。从《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盘车图》、《雪溪行旅图》等传世的宋画看,所绘也大多是牛车,和少量驴车。

在开封城中,骆驼、驴、骡等“驮子,或皮或竹为之,如方匾、竹两搭背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般载杂卖》。粮食则用麻袋作驮。

在山道、小路等无法通车之处,则有马驮、驴驮、骡驮,或人力背驮肩担。按宋朝“运粮之法,人负六斗”,“驼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递铺的铺兵,则“每人约担官物六十”《宋会要·方域十》之三六。宋时官员出行,常差兵士或役夫负担行李。如宋徽宗招方士王老志,“许差担擎兵士三十人”《宋史·王老志传》。

4.以舟为马,以楫为车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海船众多,其船的大小均以“料”算,一料即载重一石。《画墁录》曰:“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张舜民:《画墁集》卷八《郴行录》。;其船的形状,大多为尖底,“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宣和奉使高丽图径》卷三四《客舟》。;船的动力除传统的帆、桨等外,还有车船,即以人力踩踏翼轮,激水而行;当时远航的“海舟以福建为上”《会编》卷一七六。“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海洋近山礁则水浅,撞礁必坏船,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江海船舰》。

南宋偏安江南,江南水乡向来以舟为马,以楫为车。故南宋一代车乘不行,而舟楫发达。《梦粱录》曰:“向者汴京用车乘驾运物,盖杭城皆石板街道,非泥沙比,车轮难行,所以用舟只及人力耳。”故河船航行特别繁忙。都城临杭,为载往来士贾诸色等人,及搬载香货杂色物等有“落脚头船”;“搬载诸铺米及跨浦桥柴炭、下塘砖灰混等物,及运盐袋船只”有“大滩船”;“若士庶欲往苏、湖、常、秀、江、淮等州,多雇舟同船、舫船、飞篷船等”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河舟》。

宋代江湖河海航运,比前代大船增多。就江湖航船而言,北宋张舜民曾在鄂州(今湖北武汉)见有万石船,“钱载二十万贯(重约500吨),米载一万二千石”张舜民:《画墁集》卷八《郴行录》。南宋前期宋军曾造大型车船多艘,用翼轮激水推进,船长30丈,可载兵士上千人。而海船,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出使高丽的神舟长30余丈,载米六七千斛,“巍如山岳”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元丰年间出使高丽的两艘神舟则号称“万斛船”,应比宣和年间的神舟更大;南宋时,据《梦粱录》记载,临安钱塘江上的海商船,“大者五千料(即载重量为5000石),可载五六百人”;1974年泉州发掘的宋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载重约200吨,可算是中型船。

5.驿站和邸店

宋时官府的馆驿和私人的邸店有严格区别。按照宋制,官道“二十里置马铺,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驿,驿有饩给”高承:《事物原始》卷七《驿》。官员因公外出,往往发付驿券,“以为传食之费”。宋神宗时,对一些远方士人赴京赶考,也发放驿券。故当时士人行旅往往在驿站暮宿朝行,以至宋诗中提到驿站的诗句颇多,如陆游《驿舍海棠已过有感》曰:“凄凉古驿官道傍,朱门沈沈春日长”;《梦藤驿》曰:“古驿怪藤合,荒陂群雁鸣”;《信州东驿晨起》曰:“衣上征尘鬓畔霜,信州古驿憩归装”,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卷十,卷十一。等等。当时官府驿馆的饮食供应有品级的区别,如低级武官三班奉职是“驿券肉半斤”;北宋胡顺之任肖梁县令时,州衙门派胥吏教练使前来投驿,胡顺之责问曰:“应入驿乎”,“应受驿吏供给乎”?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三。说明胥吏无此种待遇。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往来行人多,私营邸店业必然发达。僧人参寥《归宣道中》诗曰:“数辰竟一虚(墟市),邸店如云屯,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豘”《参寥子诗集》卷一。说明宋代邸店业的兴盛。

元代,称驿站为“站赤”。元代在全国设站赤(驿站)1380处,比前代规模更大,组织更严密,是当时最完善最便利的交通体系。除“朝廷军情急速公事”的传递外,实际上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方便。元代后期,凡经政府“给驿”者,甚至“搬取家属”、“迁葬娶妻,送灵嫁女”都利用站赤。元代驿站有陆站、水站之别。陆站又称旱站,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其次是牛、车、轿等,故又有马站、牛站、车站、桥站之别;也有少数步站,专置搬运夫,运送货物。水站则用船。东北黑龙江下游地区的驿站运载使者时以狗拉小车行于冰上,故称为狗站。

6.交通杂俗

在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等城市中,交通工具租租赁业比较发达。汴梁城中“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皇后出乘舆》;独牛车之类“亦可假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杂赁》。此外,还有“赁轿之家”《靖康纪闻》。临安城中,“若士庶欲往苏、湖常、秀、江、淮等州,多雇船、舫船、航船、飞蓬船等”;“官员士夫等人欲出路、还乡、上官赴任、游学,亦有出陆行老,顾倩脚夫、脚从,承揽在途服役,无有失节”;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顾觅人力》。也可租赁“轿子”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赁物》。在南方水乡地区,许多城镇之间还有固定的客船,有的晚上也开行,叫“夜航船”。

元代租赁车船,要履行签字雇约和登录文簿的手续,以便官府查验,以保证租赁双方的安全。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交通规则当然十分简单。宋代的交通规则只是“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为便于行旅,当时也有交通地图。如临安白塔桥一带,有印卖《朝京里程图》的,有人曾以此图为由,写小诗一首讥讽当朝者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李有:《古宋元杂记》。

六、娱乐风俗

由于都市的繁荣,市民人数的激增,加上统治者竞尚奢侈,人们沉溺于对现实物质享受和世俗欢娱的追求,故这一时期娱乐活动勃兴,尤其是城市文化娱乐活动异常丰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形容东京娱乐活动盛况曰:“举目则千秋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同类推荐
  •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家教蒙学与文化内涵。包括《家范》《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菜根谭》《蒋氏家训》《明太祖高皇帝訓》《曾国藩家书》《潜川徐氏家规》《合族公议条例列后》《孝友堂家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三字经》等。
  • 忍者

    忍者

    在今日,忍者(NINJA)与寿司(SUSHI)、艺妓(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忍者属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黑暗时代的巫师、十六世纪的吸血鬼相提并论,而比起骑士的豪情、巫师的邪气、吸血鬼的阴冷,忍者则显得更为冷峻、敏锐而诡异。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天天修仙记

    天天修仙记

    每人心中都有梦,要实现就需要坚实的脚步,永远走下去。路在何方?需要精看勤思,轻掂细量,哪怕点点进步,哪怕坎坷魂伤,只要向着梦的方向,就会看到希望。
  • 娱乐达人

    娱乐达人

    关于韩娱YY的故事。他是商界的神话,但却无人知晓;他是闪耀的新星,但却能量无限;他是妹妹眼中的好哥哥,朋友眼中的好兄弟,异性眼中的好归宿;
  • 乱世情:霸王诡妃【完结】

    乱世情:霸王诡妃【完结】

    一个战场神话,冷酷无情的王爷,一个俊美孤傲,聪明睿智的霸主,一个温润如玉,优雅淡薄的闲人,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一段金戈铁马,风声鹤唳的战乱,一场尔虞我诈,机关算尽的较量,一曲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悲歌!素有商场鬼见愁的冷亦瑶无端落在了这个烽火硝烟的朝代,到底谁才是她的夙世姻缘?滚滚狼烟迷失了她的双眼,再回首时却是生死茫茫.......
  • 墓剑英雄

    墓剑英雄

    江湖数百年,英雄去了又来,谁主浮沉,本书将把你带进一个全新的江湖,一起领略江湖儿女的侠与情。
  • 愁心石

    愁心石

    “院长爷爷,你说我以后会是盖世英雄吗?“
  •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政治是分配财富、经济是创造财富;第二章历史不可重现、人性亘古不变;第三章增长不等于发展;第四章财富不等于幸福;第五章一切从“头”开始;第六章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第七章勤俭与奢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八章公平与效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九章市场的帝王:诚信法则;第十章树与草:人治与法制;第十一章消费商品化;第十二章商品的品牌等。
  • 四世遨游

    四世遨游

    生来平凡,心却不能平凡,世人看轻与我,自己却不能看轻自己!把握自我命运对于生来平凡之辈到底该有怎样的艰辛!看平凡的张毅在那四世行程里的纠结蜕变!
  • 末日浴火涅槃

    末日浴火涅槃

    末日降临,你做好准备了吗?末世里,人类不再是地球生物圈唯一的顶级生物,丧尸、新生人类、强化人、怪兽、变异植物与之竞相争夺生存的空间,而突然出现的末日,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李天榕,一个看似普通的大学生,却因凭借着自身努力、他人相助和机缘巧合,克服种种危机,在末日中进行着他惊世骇俗地浴火涅槃。
  • 霸道殿下呆萌公主

    霸道殿下呆萌公主

    “本公主不就是出去玩儿了一小会儿嘛,你至于这样嘛!”某樱“一小会儿?一小会儿你出去了1个月?!”某辰“嘤嘤,宝宝错了嘛,辰你就饶了我吧~”某樱“不行!”某辰“老公~辰~亲爱哒~我错惹~”某樱“哼,算了,饶了你了”某辰宠溺地看着眼前这个卖萌的女子
  • 冒牌大师惹不起

    冒牌大师惹不起

    滚滚红尘,下凡地仙。一幅山水造天下,一本金册书圣贤。那一天,以术入道的一代风水宗师杨筠松走投无路。那一天,求婚失败的男护士李如一被现实社会无情的打脸。守正如一、六百块大洋和一个荒诞的心愿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冒牌、大师、惹不起,一连串的身份改变让李如一此后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