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23

第23章 隋唐汉族风俗(23)

唐帝王也都要在重阳这天登高宴会。据《景龙文馆记》记载,景经三年(公元709),唐中宗在慈恩寺登大雁塔,群臣献菊花酒祝寿。而《唐诗纪事》亦云景龙三年九月九日,唐中宗李显临幸渭亭登高,让每人作同题四韵五言诗一首,先成者赏,后成者罚。大约从此后,每逢重阳节,皇室显贵们游幸登高,曲江饮宴赋诗几乎成为定制。

5.重阳赏菊流行

唐代九月九日重阳节,还有赏菊、插菊之俗。在唐代咏九日的诗作中,写到菊花的比比皆是,可见赏菊之风之盛。如王维《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曰:“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王缙《九日作》曰;“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全唐诗》卷一二九。;刘长卿:《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渔》曰:“反櫂何来迟,黄花候君摘”刘长卿:《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渔》,《全唐诗》卷一四九。由此可见,唐代简直是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了。当时俗说菊酒可辟恶,如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诗曰:“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全唐诗》卷一三二。赏菊之外,又有簪菊之俗,亦含辟恶之意。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菊花》诗有“满城尽戴黄金甲”之句。

重阳节登高、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风俗,从汉代到隋唐,基本上变化不大。但在过节时间上,唐代重阳节可提前于九月八日或推迟至九月十日,这样就使得重阳节的节期不是一天,而是两天或三天了。《辇下岁时记》曰:“都城重九后一日宴赏,号小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曰:“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全唐诗》卷一八0。写的正是九月十日过“小重阳”的习俗。

6.重阳食糕趋盛

糕是隋唐时期重阳节的当令食品。重阳食糕之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无载,然隋时已之,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载曰:“九月食饵者,其时黍馀并收,以粘米加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据《嘉话录》记载,唐人袁师德是给事中袁高之子,九日出门作客,有人让他吃糕,他却推辞不吃,后来人们才知他为避父讳,因“糕”“高”同音,故不忍食糕。《云仙杂记》载曰:“洛阳人家,重九,迎凉脯、羊干、饼,佩瘿木符”。从中也可看出,“重九”吃糕在唐代极盛。

五、冬时节俗

隋唐时期冬季的节日主要有冬至、腊日和除日,此外还有十月初一,隋时以黍臛祭祀祖先,《玉烛宝典》载曰:“秋有黍臛之德,先荐祖祢”。唐代四川夔州等地则作蒸裹、焦糖为节俗食物,杜甫《十月一日》诗曰:“蒸裹如乾室,焦糖幸一盘”。

1.除日傩祭娱乐化

傩祭,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仪式。从周代到唐宋时期的史书和礼书中对这一仪式有详尽记载,时间大都是除夕之夜,形式既有帝王宫廷中举行的“国傩”,又有民间举行的“乡人傩”。主持仪式的是巫师,称方相氏,头戴面具,黄金四目,掌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十二兽和侲子于宫廷各角落“索室逐疫”。这种仪式一直延续到唐代。

隋唐时期的除日傩祭仪式基本沿袭汉代,但场面更为宏大。《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当时的傩祭场面曰:

大傩之礼,选人年十二以上,十六岁以下为侲子,假面,袴褶。二十四人为一队,六人为列。执事十二人,赤帻,赤衣,麻鞭。二人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氏,假面,黄金四目,蒙熊皮,黑衣朱裳,右执;其一人为唱师,假面,皮衣,执棒;鼓、角各十,合为一队。队别鼓吹令一人,太卜令一人,各监所部;巫师二人,以逐恶鬼于禁中,有司预备每门鸡及酒,拟于宫城正门,皇城诸门磔禳、设祭。

另,据段安节《乐府杂录·驱傩》记载,唐代傩仪中已带有表演性质,出现了以娱人为目的的傩舞表演。段安节《乐府杂录》曰转引自《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第43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驱傩,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囗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乃呼神名,其有“甲作食凶”者,“腓胃食虎”者,“腾简食不祥”者,“揽诸食咎”者,“祖明、强梁共食磔死、寄生”者,“腾根食蛊”者。侲子,五百小儿为之,衣朱褶素襦,戴面具,以晦日于紫宸殿前傩,张宫悬乐。太常卿及少卿押乐正到西阁门,门丞并太乐署令、鼓吹署令、协律郎并拥乐在殿前。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其日大宴,三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观之,百姓亦入看,颇壮观也。

《酉阳杂俎》亦有类似记载。这里的傩仪虽然仍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娱乐成分大大加强了,不仅有表演性的舞蹈,而且有抒情性的念唱,“呼神名”而舞,说明隋唐的傩仪已向傩戏衍化,成为一种可供观赏的表演形式。李绰《秦中岁时记》则曰:“秦中岁时日,傩作鬼神状,二老人各为傩翁傩母”。当时傩戏中的傩翁一般穿“朱衣画裤”,傩母一般是“青衣画裤”,傩鬼又都是“染面唯白齿”,并有一些基本规范化舞蹈动作。可见,唐代傩舞已突出了其观赏价值。

2.除夕门神角色转换

门神的信仰很早,《礼记·典礼》中就有“春祀户祭”的记载,当时的五礼包括门神在内。唐以前,主要是在门户上置桃板避邪,也有在桃木板上书写“右郁垒,左神荼”或画郁垒、神荼二神像以御凶鬼的。可见,当时社会以神荼、郁垒为门神。

到了唐代,门神却换成了唐太宗手下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直到今天,中原地区诸省民间所贴门神,仍然是白脸儿的秦叔宝和黑脸儿的尉迟公。另外,又有以钟馗为门神者。关于钟馗的来历,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载曰:“开元中,明皇病痁,居小殿,梦一小鬼,鞟一尺,悬一履于腰间,窃太真紫香囊及拈玉笛吹之,颇喧拢,上叱之,曰:臣虚耗也。上怒,欲呼武士,见一大鬼,顶破帽,衣蓝袍,束角带,径捉小鬼,以指刳其目臂而啖之。上问为准,对曰:臣终南进士钟馗也。因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奉旨赐绿袍而葬,誓除天下虚耗妖孽。言讫觉而疾愈,乃召吴道子图之。上赏其神妙,赐以百金,是以今人画其像于门也。”可见除夕门贴钟馗之俗也发端于隋唐时期。

3.除日守岁成俗

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曰:“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其实,守岁之俗肇始于隋唐之前,而以隋唐尤盛。当时帝王宫廷在除夕夜守岁,燃檀香篝火,大摆酒宴,极尽豪华奢侈。据《南部新书》记载,岁除之日,太常领属官乐吏,并护童伥子千人入内宫,晚上于寝殿前进傩舞,同时“燃巨烛,燎沉檀,荧煌如昼”。唐代很多守岁应制诗,反映了宫廷除夕守岁的盛况。如唐太宗李世民有《守岁》诗曰:“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全唐诗》卷一。杜审言有《守岁侍宴应制》诗曰:“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熏天”《全唐诗》卷六二。许敬宗有《奉和守岁应制》诗曰:“祥鸾歌里转,春燕舞前归,寿爵传三礼,灯枝丽九微”《全唐诗》卷八八二。

唐代妇女则有除夕夜镜听之俗,以卜丈夫归期或功名成就。王建《镜听词》曰:“重重摩娑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全唐诗》卷二九八。

(第六节)隋唐汉族信仰风俗

隋唐时期不仅物质风俗丰富,信仰风俗也极为繁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仰风俗的范围更为广泛,从上到下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神灵崇拜。正是“每岁月司行祀典者,不可胜纪,一乡一里,必有祠庙焉。”李肇:《唐国史补》,第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一、宗教信仰风俗

1.国家宗法性宗教信仰规范化

隋唐时期,国家宗教祭祀得以规范化。唐代将祭祀分为三等,并确定了每岁的常祀之制。根据唐代有关礼典的规定,属头等大祀的是祭天祭祖,即祭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宗庙及追尊之帝、后。大祀时要预卜祀日,散斋四日,致斋三日;若天子亲祀,则要于正殿行致斋之礼。属于次等中祀者为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帝社、先蚕、七祀、先代帝王、文宣王、武成王。中祀亦须预卜祀日,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属于第三等小祀者有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山林、川泽、司寒、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以及州县之社稷、释尊。小祀则筮祀日,散斋二日,致斋一日。

每岁常祀二十有二:冬至、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于圆丘;季秋,大享于明堂;腊,蜡百神于南郊;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夏至,祭地祗于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祗于北郊;仲春、仲秋上戊,祭于太社;立春、立夏、季夏之土王、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孟春、孟夏、孟秋、孟冬、腊,享于太庙;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藉。

祭天之礼,隋代和唐初依旧制,礼五天帝。唐太宗贞观年间,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于南郊以祈谷,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祀五天帝。显庆二年始,南郊祈谷、孟夏雩祭及明堂大享皆祭昊天上帝。乾封元年,高宗诏祈谷复祀感生帝,二年又诏明堂兼祀昊天上帝及五帝。开元以后,五方帝五人帝皆从祀于昊天上帝,直至唐末未有更改,传统的祭法,祭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郭。武则天起始合祭天地于南郊,玄宗因之。

自唐代始,诸臣之祭祖,皆依其品位确定庙制等级。开元十二年令:一、二品四庙,三品三庙,五品二庙,嫡士一庙,庶人祭于寝。若宗子有故,庶子摄祭,则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通祭三代,而宗子卑,则以上牲祭宗子家,祝曰:“孝子某为其介子某荐其常事。”庶子官尊而立庙,其主祭则以支庶封官依大宗主祭,兄陪于位。庶子官尊而立庙的习俗,体现了官本位的政治体制对于早期宗法制度的某种修正和超越。

先圣先师之祭:唐武德二年,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七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祀。贞观二年,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祀。四年,诏州县皆立孔子庙。十一年,诏尊礼子为宣父,作庙于州。二十一年,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二十二人皆以配享。永徽中,复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显庆中,以周公配武王,以孔子为先圣。二十七年,谥孔子为文宣王,赠诸弟子公侯爵。

孔子庙是文庙,此外还有武庙。开元中立姜太公尚父庙,以张良配,仲春仲秋上祭之,如文宣王。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上元中,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同于孔子,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建中中,列古今名将64人图形配享。于是孔子为文教主,太公为武教主,文武并祀,人臣文武之道于是兼备于祭祀。

唐代除了对祭天与祭祖的仪制有所规范外,其他国家宗教祭祀亦多有改作,主要有五帝祀、社稷与先农、蜡祭、九宫贵神、先圣先师等。

五帝之祀:武德、贞观之制,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风星、三辰、七宿从祀。立夏,祀赤帝于南郊,旁神农氏配,祝融、荧惑、三辰、七宿从祀。季夏土王日,祀黄帝于南郊,帝轩辕配,后土、镇星从祀。立秋,祀白帝于西郊,帝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从祀。立冬,祀黑帝于北郊,帝颛顼配,玄冥、辰星、三辰、七宿从祀。孟夏之月,龙星见,雩五方上帝于雩坛,五帝配于上,五官从祀于下。此制将祭天与祭五帝分立,五帝祭配合四季气节,成为季节神。

社稷与先农:天宝以前,社稷为中祀;天宝三年,社稷及日月五星并升为大祀,并四时致祭,表示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太社主用石,坛上被黄色,坛之四面及陛用四方色。藉田祭先农,唐初为帝社,亦称藉田坛;武后时称先农坛,神龙元年改为帝社坛;玄宗时又停帝稷而祀神农氏于坛上,以后稷配,后世因之。

蜡祭:季冬寅日,蜡祭百神于南郊。祭神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大明、夜明、神农氏、伊耆氏,后稷及五方、十二次、五官、五方田畯、五岳、四渎、四镇、四海、井泉、二十八宿、五方之山林川泽丘陵衍原隰,五方之鳞羽赢毛介,五方之猫虎龙麟及朱鸟玄武等,称之为百神。

九宫贵神:开元二十四年,置寿星坛,祭老人星及角、亢等七宿。天宝三年,置九宫贵神坛,其上依位置九坛: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四孟月祭,尊为九宫贵神,礼次昊天上帝。

九宫贵神皆高位天神,乃太一崇拜扩充而成,其职能在保护农业生产,故天宝三年十月六日敕谓:“九宫贵神,实司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人,冀嘉谷岁登,灾害不作。”

2.佛教信仰习俗风行

隋唐时期帝王大多崇佛,上行下效,汉族社会佛教风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佛教信仰风俗,主要内容包括捐资立寺、舍宅为寺、听僧讲经、写经造像、斋僧和放生等。

隋唐两朝上层社会捐资立寺成为时尚。隋朝时捐资立寺之风已盛,如独孤皇后为外祖崔彦珍立普耀寺、为父立赵景公寺、为母立纪国寺、为尼华晖令容立法界尼寺,蜀王秀立大开业寺,亲王杨雄立灵觉寺,元德太子为尼善惠、元懿立慈和寺,细腰公主立功德民寺,河间王弘立明觉尼寺,等等,以上为王室成员捐资立寺;此外,薛国公长孙览为其父立资敬尼寺,内史舍人于宣道为其父平立阳化寺,郧国公韦孝宽立法轮寺,申国公李穆妻立修善僧寺,房国公苏威立法济寺西禅院,万安公李园通立慈门寺,楚公豆卢立罗汉寺,等等,以上为权臣捐资立寺;另有妇女捐资立寺者,如宫人陈宣华和蔡容华立开善尼寺,鲁郡夫人孙氏立修慈寺等。

唐朝时,捐资立寺之风不减于隋。如王室成员中有太子李承乾立龙兴寺,太平公主立罔极寺,安乐公主“用钱数百万”修安乐寺张:《朝野佥载》卷一。等等;史书载曰:“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韦后)、张夫人等,皆度人造寺”《旧唐书·姚崇传》。僧不空奏请造文殊阁,“贵妃、韩王、华阳公主同成之”《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达官贵人捐资立寺者有大宦官吐突承璀营安国寺,原将军尉迟乐宅立为奉恩寺,宰相王缙“舍财造寺无限”《旧唐书·王缙传》。宰相裴度尽舍平淮西所得巨万赏钱再修福先寺,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助修长安开业寺,杜鸿渐“造寺无穷”《资治通鉴》卷二二四,大历二年七月。如此等等。至于保留至今的唐代大雁塔,塔高十层,更是由当时的达官贵人出资重建。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是一部关于甘肃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发展的专题性研究论著。《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针对不同的特色及方向,对所研究的文化资源进行了重点的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该历史文化资源对甘肃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轮回在幻想乡

    轮回在幻想乡

    本作者申明,不会写的很没有节操,不会到处吐槽,尽量日常配合剧情,剧情才是王道,努力把感情写真实。——————学生党,更新不定见谅。
  •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我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采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主题不同,特色各异。
  • 如你般灿烂的初恋

    如你般灿烂的初恋

    因为校霸李璨,模范生季夏颐慢慢沦为一名问题少女,暗恋的苦涩也使她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三年后的一次意外初恋李璨突然离开了她,备受打击的季夏颐精神受挫住进精神病院。两年后,为了纪念初恋,她再次踏进高中校园,那个小她四岁的李灿再次燃起了她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却无法跨越年龄的鸿沟。
  • 误惹狐仙:吃货尸妃萌萌哒

    误惹狐仙:吃货尸妃萌萌哒

    【新文,爆萌小猫妃:仙尊开饭了!】一次醉酒,季完完被白无常错手勾魂,魂魄附上一只婴儿大小的僵尸,酒醒后抱住狐仙的大腿满地打滚求包养。“师傅,我要吃这个!”季完完拿着玖烟的扇子就开始磨牙。“……”“师傅,我要吃这个!”季完完拿着一个红色的小球就往嘴里塞。“不可!”玖烟来不及阻止,就见季完完吃掉了他费心得来的尸元精魂,从此小僵尸炙手可热,妖魔鬼怪都想吃了她壮大自身法力。在小僵尸出落的愈发倾国倾城时,玖烟终是将季完完骗到床上探讨人生理想,“小完,饿不饿?”“饿!”“为师给你吃。”玖烟将一张俊美的脸蛋伸到季完完面前。
  • 英雄联盟之替补选手

    英雄联盟之替补选手

    重生成为了一名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一名职业选手,可是遗憾的是他只是一名替补选手,主力选手的实力很强,是公认的世界级选手,而他只能默默无闻的坐着冷板凳。知道有一天,教练告诉他,下一场比赛他会是首发,命运才算是真正的改变。
  • 一吻定情

    一吻定情

    晨雨看着震说:“再见。”趁震一时发呆突然搂住震的脖子,吻住震的嘴唇,又吻了他的脸颊。然后晨雨满心是笑的向自己的房子走去,她终于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这件事,在一年前震面试她的时候,她就想这样了。这一年期间,在想象中,她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
  • 浮云一

    浮云一

    家庭教师剧情小说
  • 绝世美夫的邪魅女王

    绝世美夫的邪魅女王

    某天苍澜被未婚夫和表妹背叛而魂穿异世,却魂魄附身于最不受待见的修炼世家萧家蔗女,且看现代隐术世家的天才家主如何改变命运,当众叛亲离之际,偶遇五大美男之首的魅城王,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牛皮糖,无节操疯狂追妃,他手指一勾:过来,唯有我才能给你一世繁华。她眼神居傲,勾起魅眼:是吗,小星星,哪想看你美肤?“为夫求之不得”……修长手指轻轻一勾,健美白皙的人鱼线在灯更为绝世魅惑,却换来女王绝地反扑“这可是你自动送上门”女王阴阴一笑,且看女王玩转美夫改写异界登临神位
  •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最强败家高手

    最强败家高手

    前一瞬,徐笙还是大内第一高手。下一刻,不仅穿越到2015,变成无数财产的继承者,更成为这个时代的隐形神豪。然而,低调并不是徐笙的性格,那倒不如在这个时代,张扬到底!校花羞涩腼腆,女神万紫千红,千金大小姐也要拜倒在牛仔裤下。“这个时代真美好啊,既然如此,那本高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从现在开始,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护花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