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3700000047

第47章 清代前期汉族风俗文化(4)

清代汉族社会文体娱乐风俗的丰富性和广泛性远远超过了明代。在节日娱乐方面,元旦至元宵之间各地有“走会”、“社火”、“闹灯”等活动,据清代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的记述,就有霸王鞭、十不闲、踏谣娘、打盏儿、八角鼓、打花鼓、太平鼓、莲花落、大头和尚、跳钟馗、秋千架、影戏、反腰、竖蜻蜓、角抵、扎高脚、台阁、舞中幡、舞索、刀山、飞刀、舞叉、射鼓、射天球、弄丸、舞冰盘、坛技、扇技、蹬梯、拔不倒、旱船、吞剑、吞火、飞钱、走马灯、狮子滚绣球、龙舟跨鼓、杠箱、杠子、双石、秧歌、五虎棍等,其品目之多,是前代所未见的。(图129)在日常娱乐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日趋丰富,并体现出群众性、自娱性和世俗性的特点。如广东一带,每年正月,要饰儿童为彩女,每12人一队,手持花篮,篮中点燃一宝灯,罩以绛纱,用粗绳为大圈,缘之踏歌,唱十二月采茶事情,叫采茶歌。除此以外,有的农家逢有喜庆辄招盲妹弹唱小曲,而小曲往往具有时尚性,成为流行歌曲。无论是采茶歌,抑或小曲,都是一种群众性的自娱形式。再如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兼具锻炼身体、自娱和表演等多种功能,角抵、走冰鞋、射鼓、射天球、踢毽子、蹋鞠等清代较为盛行的体育活动,都是群众性的自娱活动。尤其是在京师及许多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队伍较宏大的市镇,清时更出现了专业性的文体娱乐场所和职业化的文艺演出组织,娱乐业开始兴盛起来。如京师的戏园子、天桥,前者是专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有专业性的社会戏班演出;后者则是“百戏”杂陈的去处,许多表演者都是职业的“卖艺人”。

3.传统为主的礼仪风俗

清代汉族社会十分重视人口生产,有观音送子、麒麟送子等俗信,并称妇女受孕为“有喜”。(图130)并定了许多孕妇行止的规矩和禁忌,如忌吃葡萄,免生葡萄胎;忌食鸡肉或狗肉,据说这两种肉能使胎儿化掉,或说狗肉不洁,吃了要难产,等等。同时,民间俗信孕妇吃啥像啥,如提倡、鼓励孕妇多吃桂圆,使出生的孩子眼睛又圆又大;多食黑芝麻,能使胎儿将来的头发又黑又亮,等等。

孕妇产期将至,娘家于当月朔日将婴儿襁褓、彩衣、花生、红枣、栗子、桂圆、彩蛋等装在彩盆中,覆以剪纸,送至女家,以讨早生贵子之彩。送礼者还要带笙一具,吹着进门,表示催生。

婴儿降生,产妇主家要举行为新生儿祝福、为孕妇驱邪的仪式。江南地区,主家要携喜蛋、酒菜到外婆家报喜。安徽《叶集镇志》曰:“富者生儿育女则大送红蛋报喜,以示多子多福。”外婆家得知喜讯,要回送双倍喜蛋、衣裙。主家要将这些喜蛋分送给邻里亲友,男单女双。邻里亲友则以火腿、白鲎、核桃、桂圆、红糖、索面之类回赠,称为“汤盆儿”。婴儿出生3日后,要举行三朝礼,为婴儿举行“洗三”仪式。婴儿满月要请亲友吃满月酒,叫做“做满月”。亲友则要送鞋帽、糕团、饰物、金银等贺礼。满月这天要给婴儿剃头。在北方,小孩满月剃头时,若是男婴,则要将婴孩脑袋后边的一撮头发留住,叫做“百岁毛”。若是女婴,则满月时要用胭脂涂唇。《直隶通州志》曰:女孩满月“以脂涂唇,曰毋多言”。

婴儿出生后,家人担心他有不测,则将孩子在神或僧道前寄名为弟子(但不剃发出家),以求长命。此俗明代已有之,清时更为流行。届时僧道为小儿取名,并将道髻、道衣以及刻着“金玉满堂”或“长命百岁”的银项圈,或锁形饰物,或符篆赐给小儿,小儿则呼僧道为“寄爷”。

婴儿长到周岁时,家人又要举行周啐之礼。其中流行最普遍的礼俗是“抓周”,以卜定婴儿未来前途职业。此俗最晚出现于南北朝时期,至清时仍有延续,且没有太大的变化。

自唐宋以降,表示男子成年的冠礼渐废。到了清代,部分文人痛感“少长之节废,而俗不知让”,实由源自冠礼之废,故提倡恢复冠礼。如直隶束鹿县“男子十五至二十届冠期,卜吉,束发加冠,即古三加遗意”[25];四川犍为县士大夫家间有行冠礼者,“届期,延里中有齿德者为宾,娴礼乐者为赞。冠毕,赠以字,如《家礼》”[26],但流行不广。直隶则多有“送号”、“贺号”之俗,即男子20岁而字,邻里族党将所有及冠者的年龄、名字书于红纸,榜示通衢,亲友具酒食相贺,可知其为冠礼之遗风。至于女子的笄礼,此时已多附于婚礼,只于女子出嫁临行前“上头”、“开脸”,以示成年。

清代民间比较重视寿诞礼仪。民间对不同年龄段的寿诞仪式有不同的称法,40岁以前叫“过生日”,过了50岁则叫“祝寿”。过生日往往要设家宴,亲属多有礼品相赠,如《红楼梦》写宝玉生日,王子腾送的礼是“一套衣服,一对鞋袜,一百个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清代汉族祝寿要设寿堂、摆寿烛、挂寿幛,张灯结彩,拜寿礼毕,中人以上之家往往大开宴席,款待来客。宴席中少不了“长寿面”;富贵人家寿筵后还要请戏班子唱戏。

清代汉族社会基本遵循一夫一妻的婚姻之制,但也有一夫多妻的现象存在。婚姻的缔结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不得私下爱慕,自行配合。

婚礼程序则基本遵循传统“六礼”,但也有所更张、增减,而趋向更加繁复热闹。清代缔婚首先是“说媒”,由媒人到男女双方家中提亲。然后是“通草帖”,女方初步同意,通过媒人用粗纸将生辰八字写给男方,即为“通草帖”,男方也通过媒人以草帖回复女方。再是“合婚”,又称“合八字”。男方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送之问卜,得吉,则通知女方。接着要“换帖”,又称“过年庚帖”、“过细帖”,即男女双方择吉日交换定帖,换帖后,则要相亲,相中了,男方便赠女方金钗,叫做“放小定”,相不中,送彩缎两匹,叫做“压惊”。然后是“下定”,即定婚。一经定婚,双方即不得反悔,否则便为赖婚,可上诉官府。从定婚到结婚,日期有长有短,其间由媒人往来传话,年节互赠礼品,叫“追节”。

男方择定迎娶日期,写在龙风帖上送往女方,叫做“送日子”。女方收下写有迎娶日期的“知帖”,即表示同意。于是男方要准备“送彩礼”,又叫“送聘”、“行礼”,男方将女方索要的聘金、首饰衣物、鹅酒筵席送往女家。也有在“送日子”之前举行的。再是“过嫁妆”,又称“送嫁妆”、“铺房”,多在娶亲前一日,女方雇挑夫向男方发送妆奁。最后是“娶亲”。新郎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披红插花,率迎亲队伍到女家迎新娘。迎亲队伍到女家门口,鸣放炮竹,叫做“催门炮”,给门人仆人“开门封”,催请新娘上妆登轿。为新娘梳妆打扮后,着凤冠霞帔,盖上盖头,由兄弟或舅父抱着上轿,并由女方两名男傧监押起轿。

新娘到了男家,轿身向喜神方向落地;新娘怀抱瓷瓶、铜镜等镇邪器物,踩着事先铺好的红毡或米袋子,在伴娘的搀扶和导引下,跨马鞍、跳火盆,缓缓而行;两侧有男方二人向新娘头上抛撒五谷杂粮;行至中堂,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最后夫妻对拜。新郎用结有“同心结”的“牵巾”将新娘牵进洞房,坐在喜帐之下,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男女傧相“撤帐”;新娘新郎喝交杯酒,叫“合卺”。喝完交杯酒,新娘出洞房设宴待客。(图131)

然后是“回门”。新婚夫妇先行家礼,叩拜祖宗、父母、亲戚。完后新娘乘花轿回娘家,并在天黑前赶回。

清代汉族社会的婚制,又有童养婚、娃娃婚、入赘婚和纳妾等婚姻形式。当时,官宦富绅家庭男子纳妾现象比较普遍。如浙江山阴王氏,在有两次以上婚姻的26人中,有侧室的为6人;桂林张氏的13人中,有侧室者5人[27]。至于离婚则决定权在男方,称曰“出妻”、“休妻”、“绝婚”等,离婚理由仍沿袭传统的“七出”做法。

清代丧葬礼制基本沿袭明代,没有多大的变化,其基本程序是:出终、复、沐浴、袭奠、饭含、小殓、大殓、成服、朝夕奠、朔望奠、吊奠赙、择址、祭后土、发引、在途及墓下棺、祠后土、题木主、反哭、虞祭、卒哭、拊、小祥、大祥、覃等。

清代的丧葬,其殓衣的袭数,饭含用品,铭旌、明器、棺椁的尺寸大小、用材规格,抬柩的人数,仪仗的规模,乃至坟墓的大小高低等等,朝廷都据死者的贵贱等级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

清代汉族民间丧葬礼俗程序已十分繁缛,包括候夜、送终、落地、报丧、戴孝、落材、封材、立孝堂、做道场、做七、出殡、安葬、题主等等。各地区虽有差异,但大体内容基本一致。其中主要的程序有:

送终,死者弥留之时,全家大小均需集床前,为之送终。死者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嚎啕大哭,为死者更衣。设衾讲究三铺三盖、九铺九盖、铺金盖银(铺黄盖白);将两枚铜钱放人死者两手心,一枚铜钱放入死者口中,叫“含口钱”。换好衣服后立刻将死者从床上移至在堂左侧的门板上,叫做“落地”;焚烧死者换下来的衣服、睡过的席垫,称“烧包”。并点随身灯,请山人批书,写殃榜,徐珂《清稗类钞》曰:“盖为将来尸柩出乘时之证书也。”随即书写“报丧帖”,派人到亲友家报丧。同时为死者画遗像,并择墓地和葬日。然后是小殓。民间小殓要开光明和抿目,为死人神像点眼睛,为死者合拢眼睛;接着要挑纸钱,纸钱张数按着死人的岁数,再加上两张,叫做天一张、地一张。在死者死后的第三天,行“接三”仪式,烧掉所挑出的纸钱。然后大殓。

亲友闻讯要前去吊丧。民间吊丧的祭品及奠仪厚薄,则随人而定。一般要送挽联、香烛、纸钱等。到了出殡之日,将要起动棺材时,要先由主丧孝子在灵柩前摔碎瓦盆一只,叫做“摔丧”,也称“摔盆”。瓦盆一摔,扛夫们迅速起灵,摔盆者扛起引魂幡或牵引灵车而走,叫“驾灵”。送葬队伍上路,有仪仗、鼓吹开道。孝子披麻戴孝,持哭丧棒扶棺号泣而行,亲友着白色孝服跟随在后,浩浩荡荡,迤逦而行。另有亲友在途中设祭席,灵柩经过时,行“路祭”。灵柩抬到墓地,丧家祭奠致哀。富家更诵经、放焰口,同时焚烧明器,而后下葬。丧主向抬棺人撒“解索钱”,抬棺人解开绳索,将棺材放人墓穴内。亲友围棺绕三圈,每人在棺盖上撒一把土,叫做“盘棺”。

送葬归,又要题主,最后完成“灵牌”书写仪式。葬后三日,丧主全家需到坟上添土、祭奠,称“暖墓”。以后是七七追荐。七七追荐后,死者的灵牌送人宗祠,丧葬仪式始告一段落。

五、清代前期汉族风俗文化的基本构架(下)

1.日趋丰繁的岁时风俗

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无论是一年中节会的数量,还是每个节日的习俗内容,都比以前更为丰富繁盛,且更增加了许多趋吉求福和娱人自娱的活动内容。比如过年,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要放爆仗,顾禄《清嘉录》曰:“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然后,百官仍沿袭旧俗,入朝向皇帝朝贺;民间则亲友互相拜年。此日,又有招财神习俗。此俗流行于汉族各地,只是各地表现形式不同。皖南、苏北、淮北尤盛行“挂门钱”,姚兴泉《龙眠杂忆·时令类》曰:“桐城好,元旦贺新年,大族中堂悬福字,小家单扇贴春联,处处挂门钱。”江苏苏州则是“天明未起,戒促唤。男子出门,必迎喜神方位而行。女簪松、虎、彩胜。男子必曳新衣洁履。相见则举百果相授受,各道吉利语,谓之开口果子”[28]。并有拜喜神之俗,其实为拜祖宗图像,《清嘉录》曰:“比户悬挂祖先画偈,具香烛、茶果、粉丸、糍糕。肃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而收者。至戚相贺,或有展拜尊新遗偈者,谓之拜喜神。”此时仍有许多禁忌,江南地区,《清嘉录》曰:“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并针剪,又禁倾秽、瀽粪,讳啜粥及汤茶淘饭。”北方“元旦至初五日不以生米为炊,谓之忌破五”[29]。祭祖依然是南北通行的习俗。《津门纪略》曰:天津“元旦昧爽,长幼皆盛衣冠,设供品敬神祭祖先”。《帝京岁时纪胜》曰:北京“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清嘉录》曰:苏州“携糖、茶、果盒展墓,谓之上年坟”。元旦饮食,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饺子。如浙江杭州是“吃莲子及糖年糕”,天津是“长幼依次拜年,同食角子”[30]。

初二日,北方要敬财神,《津门纪略》曰:天津“初二日敬财神”;《清稗类钞》曰:“京师广宁门外财神庙……每岁正月初二日倾城往祀。”南方俗谓初五日为五路财神日,要烧纸敬神,名曰烧五纸。自初五日起,城乡各店齐开业,俗称“破五”。初七日谓人日,古时的登高之俗,此时已不传。民间以此日阴晴占一年之疾疫,以晴为佳;天津妇女,此日不事针线,谓之“针七”。初九日,为天诞日,南方有“斋天”之俗,《昆新合志》曰:“初九日为天诞,清真观道侣架阁于庭,设醮祀玉帝,俗名斋天。”北方要禁杀生,《帝京岁时纪胜》曰:“初九日为天诞,禁屠宰。”

正月十五元宵节,上灯之俗在清时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元宵夜上灯之俗,其隆重与繁盛,遍及全国。张灯时间多达五至八夜。如北京,康熙《宛平县志》曰:“始正月八日,至十三日而盛,十七而罢。”江南苏州,《清嘉录》曰:“(自)十三夜悬点灶灯于厨下,凡五夜,自十八夜止。”而以十五夜为最盛,《宛平县志》记北京元宵夜之盛况曰:“向夕灯悬,远近游观,不下万人。施放烟火,鼓吹弦索,走桥,击唱秧鼓,妆耍大面具,舞龙灯诸戏,亦趁喧杂,蚁聚蜂屯,纷沓尤甚。灯之类,流珠、料丝、画纱、五色明角、麦秸、通草、百花、鸟兽、虫鱼、水墨及走马鳌山等,巧变殆尽。”(图132)元宵节的节俗食品有元宵,又叫汤圆、圆子,《清嘉录》曰:“上元,市人簸米粉为丸,曰圆子。为居民祀神、享先节物。”又有走桥却病之俗,《帝京岁时纪胜》曰:北京“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炎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相率以过,谓之度厄,俗传曰走桥”。《清嘉录》曰:江南“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压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元宵接紫姑以卜一岁丰歉之俗,古已有之,清时仍得以沿袭。《清嘉录》曰:“望夕,迎紫姑,俗称接坑三姑娘,问终岁之休咎。”

元宵节前后,“灯市”兴盛。康熙《宛平县志》曰:北京“灯市,始自正月八日,至十三日为盛,十七而罢,市规也”。《清嘉录》曰:江南苏州“货郎出售各色花灯,精奇百出……至十八日始歇,谓之灯市…。

清代前期,每逢立春仍有出土牛、鞭春等习俗。《帝京岁时纪胜》曰:北京“立春日……以彩绘按图经制芒神土牛,舁以彩亭,道以仪仗鼓吹”。此日饮食,则也与迎春有关,同书又曰:“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此时的正月节日,北京又有十九日的燕九节,该节元时形成,迨至清代,仍兴盛不衰。《骨董琐记》曰:“京师正月十九日游白云观,曰燕九节。”北方又以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帝京岁时纪胜》曰:北京“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

二丹初二唐代为中和节,明以后增加了撒灰引龙之举,俗称“龙抬头”,清代前期,北方有吃麦饼、豆芽的习俗,《津门纪略》曰:“俗以是日食麦饼,煎豆粉,并食绿豆芽,曰龙须菜。”江南则以“二日为土地神诞,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俗称田公田婆;是日,以隔年糕油煎食之,谓之撑腰糕”。二月的节日又有十二日的花朝节,《帝京岁时纪胜》曰:“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幽人韵士,赋诗唱和,春早时赏牡丹。”十九日,传说为观音菩萨生日,南北各地寺院,“僧持建会,诵经斋醮,人家亦有食素奉经者”[31]。

同类推荐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本套书选编了《易经》《老子》《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了凡四训》《唐诗三百首》《宋词j三百首》等十二本文化经典书籍。《易经》和《老子》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和《了凡四训》告诉读者做人的基本礼仪和智慧,《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让读者体会中国语言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全套书配有注释、译文和鉴赏,让读者更容易读懂,非常适合对我国经典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能让读者对书的思想和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帮助读者快速读懂我国的传统文化。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如果可以祈祷

    如果可以祈祷

    这是一个关于人和吸血鬼的故事。
  • 仙墓至尊

    仙墓至尊

    九州乱,天庭出,众仙埋骨天地墓;神话现,诸神战,五行炼天谁为尊?人族始祖,太古诸神,远古众仙,又将归于何处?那笼罩着万古之中的迷雾又有谁能够解开?
  • 梦想传说的延续

    梦想传说的延续

    本书开始很平淡,来到这个异网世界认识了很多可靠(坑爹)的小伙伴,主角能力中庸,中后期才会开始崭露头角,不过小伙伴们倒是很给力,而且也被卷入异网游圣魔战争,为了友情为了世界不被战争毁灭(为了升级任务御姐萝莉),毅然踏上了维护世界和平追寻九十九星的征途。
  •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刺激

    超级刺激

    “刺激!刺激!我要刺激~”体弱多病的张小帅忽得超级刺激系统,只要做刺激任务就能得到刺激值,刺激值可以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吃油炸蛆虫得1点刺激值!吃鲍鱼得5刺激值!坐过山车得8点刺激值!什么?和林佳影拥抱可加10点刺激值?!她可是班花啊!What?和她接吻能增15点刺激值?我滴个乖乖,你这不是害我被群殴吗?……久旱逢甘霖,张小帅一发不可收!“刺激!刺激!我要刺激~”
  • 要行舍身经

    要行舍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在隔壁:季少爱宠妻

    总裁在隔壁:季少爱宠妻

    三年前他们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情侣组合,受人喜爱与崇拜,却因为一次意外,他将她逼上绝路。三年后她左手拉着一个高冷小总裁,右手抱着一个呆萌小正太,高傲的走到他的面前对着他的新娘说:“小姐,我是来抢婚的!”他邪魅一笑,揽住她的细腰,在她额头轻轻一吻“说说看,你准备带着我儿子逃多久?”“逃?我们没那个想法!”两个妖孽小美男抱怨道“爸比,你还准备让狐狸精阿姨占妈咪位置多久?”“根本没有,老婆,我们回家打一架!”“不错。”“我们会乖乖出去不打扰你们的!”“好孩子,那你们先去玩吧。”“老公,你上还是我上?”看着逐渐跑远的孩子某女猥琐的说道。“看你本事。”某男轻轻挑眉。“那你记着让我!”
  • 恶魔校草恋上强势公主

    恶魔校草恋上强势公主

    她,是叶家掌上明珠。他,是知名魅力校草。两人的之间就是个欢喜冤家,,他俩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次意外女主角失忆,而男主,,,
  • 人鱼:哭泣的海岸

    人鱼:哭泣的海岸

    当浪花拍打海岸发出“哗哗--”的声音时,你可曾想过,是谁在哭泣吗?据说,人鱼的鳞片可以打造出最尖利的武器;据说,人鱼的眼睛可以在夜里发出最璀璨的光芒;据说,人鱼的眼泪可以抹去一切疼痛;据说,人鱼的心脏是海洋最深处的那抹蓝。……一切,都是传说,就连人鱼一族的存在都是传说。
  • 大宋浪子1

    大宋浪子1

    证券操盘手林俊飞魂穿到了大名鼎鼎的浪子燕青身上。那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那一年的燕青25岁。还有四年多靖康之耻就会发生!徽钦二帝被俘。83名皇帝嫔妃,52名王妃王妾,22名帝姬(公主),247名皇族宗室郡主,5515名皇族及官宦贵妇,1314名歌女,3319名民间良家美妇,共计万余人将通通落入金人之手被摧残凌虐,生还者十不足一!金人还裹携六十余万金锭,三百余万银锭及大量中原珠宝珍玩返回白山黑水。我!林俊飞既然已经活在宋朝,我!就绝不能坐视整个华夏民族的灾难发生!有我在,就不会让岳武穆绝笔“天日昭昭”,就不会“十年功废”,我!更要光复中原,收取燕云,重振汉家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