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9500000012

第12章 走近风浪

少年时代的戏耍已经消逝,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可是一种期望还在胸中激荡,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时刻听候着祖国的召唤。

《致恰达耶夫》

学生生活既单调又热闹,是阅读和写作让年轻的普希金摆脱了单调,又超越了热闹。他用自己的才华叩开了缪斯的大门,也叩开了友谊的大门。也许是时代的必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者干脆就是天性的支使,从走上诗坛的那天开始,普希金就生活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之中。这里多的是真诚,少的是虚浮;多的是激情,少的是庸俗;多的是创新,少的是顽固。与外界更广阔的接触浸润了小亚历山大的诗心,也塑造了诗人奔放自由浪漫的性格。在皇村中学的最后一年,这位少年才子已经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道路,也更加明确了该怎样走这条道路。在诗友、文友和战友那里,他一步步迈向了那个时代无法预知也无法躲过的风浪。就在这风浪里,我们的小诗人渐渐成熟了。

这一年,胜利的皇村一片歌舞升平,学校也开始允许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外出。当时有一队近卫军骑兵在皇村驻扎,骑兵团里的军官大都是有文化的青年贵族,他们勇敢、激进、放达,身上既有进步青年的政治热情,又有革新者的宏图远志,当然也沾染着一些纨祷子弟的玩世情绪。普希金结识了这批军官,就像鱼儿见了水,立即融入了其中。他同他们在一起吃喝玩乐,但这一切不过是一个表面,这些骑兵军官自由、进步的政治思想在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诗人。

骑兵团里,普希金的朋友主要有莫洛斯特沃夫、萨洛米尔斯基、萨布洛夫、恰达耶夫和卡维林。其中恰达耶夫成了普希金一生的挚友。在普希金看来,以卡维林和恰达耶夫为首的这几位骑兵军官,绝不是散兵游勇,也并非寻花问柳和饮酒玩牌的花花公子。他们有那么丰富的学识,又有那么丰富的阅历!他们曾远征法国,亲身体验过法国社会开放和自由的气息。在巴黎,拿破仑一完蛋,这些人的军事热情就转移到政治方面。他们吃惊地关注着欧罗巴大地西部这块自由的土地:立宪派会议、共和派的人权、公民权、平等、自由和博爱的主张让这些来自东方专制国度的年轻人既吃惊又高兴。他们在思想上用法国的自由政治经济政策的优点同俄国沙皇制度进行比较;他们同普鲁士“爱国会”军官来往密切,想建立一个秘密社团来反对帝国专制。经过独立和文明的洗礼,他们回到了祖国俄罗斯。然而这个国度又让他们多么失望呵:到处是农奴,一片混乱,死气沉沉;到处都有官方密探,宫廷上下懒惰成风;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自从神圣同盟缔结和被拿破仑推翻的各国皇室复辟之后,亚历山大一世这位自由和民权的支持者,这位胜利了的皇帝也变得独断、专制和冷酷,让人难以忍受了。

在这群军官里,有几位参加了秘密社团“救国同盟”,这是由首都的一批青年军人在1816年建立的,总部在彼得堡。卡维林就是这个社团的一位活跃分子。但在皇村的这批轻骑兵中,普希金早已看出,恰达耶夫是个核心人物。这是一位美男子,身材瘦削,小脸红润白净,宽脑门,目光深沉,穿着讲究。表面上看,他似乎没参加什么政治组织,但他在同志面前经常发表一些颠覆言论,思想深刻,立论系统,看来十分有来头。正是这些,使思想活跃、向往自由的小普希金如醉如痴,很快就与恰达耶夫以知己相待了。恰达耶夫对小诗人也十分友好,管他叫“逍遥派哲学家”。

恰达耶夫比普希金年长5岁,能流利地讲四国语言,对英国文学和哲学很有研究,尤其在哲学上很有自己的见解。他与普希金的交往使小诗人更加深邃,也在这个还不懂政治的孩子面前展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他曾对普希金讲解法国怀疑主义学派的缺欠,讲解在科学和艺术上采取试验方法的益处。普希金曾对新古典主义诗歌十分喜爱,因为那是一种既轻快而又有规则的诗体。但是恰达耶夫告诉普希金,有一种诗体,代表一种更深沉、更人道、也更真实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有时,他拿出一本诗集,给普希金读上一段,然后逐一批评作者所用的字眼。普希金本来感到那诗歌韵味颇浓,可经恰达耶夫一分析,竟有那么多不贴切和矛盾的地方,这叫小诗人感到吃惊,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天,恰达耶夫给他朗读杰尔查文的《旅行家》,普希金觉得有两句诗很漂亮:

漆黑的夜晚月光闪烁,

旅行家驾一叶扁舟一闪而过。

然而,恰达耶夫告诉他,既然有月亮,那就不会是漆黑的夜晚。普希金恍然大悟,他从恰达耶夫身上感受到一个正直艺术家的真诚和坦荡。就这样,在好朋友的指导和影响下,小普希金对自己要求严格了,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比过去严肃了。他更加清楚地认定写诗并非是为了消遣,而是一种工作。他暗暗下决心,以后写作时,诗风一定要严谨,要深思熟虑,做到让别人无懈可击,尽量写得确切一些。

普希金从小读了许多法国哲学作品,深受法国进步思想家天赋人权的思想影响;他也听说过言论自由、普及教育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点的优越性。但是年轻的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俄国,那些进步的东西虽然很好,但显得遥远、抽象。这些在恰达耶夫那里变得具体了。同别的许多军官一样,恰达耶夫正直、进步,他为人民的贫穷生活时刻忧虑,希冀效仿西方,重新安排祖国的命运。他从法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中看到了出路和希望,并把这一理想带到了俄国,并准备在古老的俄罗斯大地上推行。他把实现这种理想当成自己的使命,不放过向任何朋友宣传的机会。普希金在他那里读了许多秘密宣传品,这些火热的语言为小诗人铺开了一个崭新的民主自由的俄罗斯画卷。普希金在这些文字中浸染着,他的政治视野拓宽了,他的世界观自然而然地雕上了民主和自由的内容。假如在青春的年代没有遇上恰达耶夫,普希金会不会只能成为一个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会不会像许多纨·贵胄一样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也许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普希金对恰达耶夫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激和热爱。“你严刻的目光深察到我的内心,你以忠告或谴责给了它生命;你的火焰燃起了我崇高的追求,我的心里又滋生了坚毅的忍受,我知道怎样去蔑视,怎样去憎恨。”(《给恰达耶夫》1821)这是普希金成熟之后对恰达耶夫的致谢之辞,实质上,他们的友谊已无须言谢,共同的理想已经让他们难分你我了。面对恰达耶夫美好宏伟的政治蓝图,普希金激动难眠,而且信心十足。

同普希金一样,他的几个好朋友如普欣、久赫尔别凯和杰尔维格也受到骑兵们哲学思想的影响。晚上隔着墙壁,普希金和普欣总要聊一会儿,这是在皇村中学几年的老习惯了。现在,他们又找到了新的谈话内容,聊到祖国的现实,他们变得忧虑不安,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在那个年龄,这些事情也许还该不着他们担心,但是强烈的爱国激情鼓舞着他们,对美好的共和制的向往激励着他们,他们已把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当成了一桩神圣的事业。普欣比普希金更善于行动,他甚至随时准备着在未来帝国的动荡中去起布鲁图的作用。

普希金热爱同学们所追求的事业,但是诗人的气质在这里阻碍了他,他没有彻底地投入这种纯政治的活动之中。在军官们和激进的同学们中间,他还是个野小子,热情、爱笑、大方、出类拔萃,但又派不上用场。他更加热爱的是诗歌,更加投入的也是诗歌。他深知这一点,只有用自己激昂的文字,来讴歌未来的革命。

转眼学生生涯就要结束了,在激昂的青春年华里,皇村中学的少年们都在构思着自己的宏伟前途。有人准备穿上色彩鲜明的军装去当军人,有人热切希望胸挂勋章做效忠皇帝的官员,有人憧憬着去当既文明又狡猾的驻外大使。只有一个人不知该干什么,他就是普希金,1817年,他写道:

不管作骑兵、录事,

不论盔甲、法律,

统统与我没有缘分,

我不争做上尉,

更无意去当陪审官的副职。

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吗?不是的。年轻的普希金早已作出了选择,或者说是他的天才已经选择了他。在涉猎了那么多书籍、接触了那么多大家、创作了那么多诗歌后,他已打定了主意:要想行动自由,就必须舍弃仕宦之途,去做个普通诗人。

选择了这条路也就意味着放下了许多负担。普希金从来没有在乎过书本上的成绩,此时更不在乎了。离毕业考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都感到有些寂寞难耐,普希金也觉得孤独得难以忍受。6年的学生生涯毕竟太漫长了,而越临近结束往往让人感到时间越慢。因为没有太具体的事可干,没有了以往的各种压力,少年们都变得散漫起来。普希金频繁地往返于近卫军骑兵团和中学大门之间。他有时也和同学们去校长英日哈尔德家,去音乐教师弗库森男爵家,还去拥有私人剧团的托尔斯泰男爵家。但普希金最喜欢去的是历史学家卡拉姆辛家。

卡拉姆辛是普希金成长过程中又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从当时俄国社会的角度看,卡拉姆辛是一位清正廉明、安分守己的好人。他的生活十分规律,每天早早起床,然后空腹散步,继而喝两杯咖啡,抽一锅烟,接着就开始工作。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件,他从不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一样严谨、准确,到1816年,他已经完成了历史著作《俄罗斯帝国史》的前8卷。虽然是政府的史官、皇帝的爱臣,但卡拉姆辛从来不为自己提任何要求,也不要别人为他提什么要求,甚至多次拒绝过舒适的生活。普希金知道自己很难作成卡拉姆辛这样一丝不苟的绅士,但他十分佩服这位前辈的高尚的心灵。在年轻的普希金看来,卡拉姆辛简直是完美的化身。而从完美的卡拉姆辛身上,他学到了多少东西啊。

卡拉姆辛是俄罗斯语言的改革家,是俄罗斯第一个用自由、流畅和口语化风格写作的人。他摆脱了束缚语言的外来枷锁,使语言自由了,回到了活生生的人民口语中来。这一点特别让普希金钦服,他读卡拉姆辛的东西,总会想到自己童年的奶娘说的那种语言,而那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声音呵。当时与卡拉姆辛对立,以希什科夫为首的一批作家还在大力鼓吹所谓的高雅文学。普希金当然地站在了卡拉姆辛一边,用诗作来支持他的语言革新。实际上,在这方面,普希金后来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卡拉姆辛。

但是普希金不是在每一点上都与伟大的卡拉姆辛保持一致。在政治观点上,已经接受了自由思想的普希金就无法想象卡拉姆辛怎么会那么坚决地支持俄国的君主政体。卡拉姆辛认为,农奴制是家长制的组成部分,如果帝国政府出了问题,应该怪当权者本人,而不应责怪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制度。这种反动的观点让普希金十分吃惊,他已在骑兵团的朋友那里学会了热爱自由和民主,而卡拉姆辛这种束缚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东西多么让人讨厌啊。但是普希金没有因为信念相悖就不再接触卡拉姆辛,他可以迁就这种差异。在经历了那么多赞扬和讽刺、肯定和鞭策之后,年轻的诗人在感情上已日渐深沉,懂得控制自己了。从内心里,普希金十分敬佩聪明人,卡拉姆辛正是聪明人,恰达耶夫也是聪明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普希金更是聪明人,他听着他们为各自的理论辩解,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真理越辩越明,在两种思想的交锋中,普希金更加确认了自己的选择。

在广泛的交游中,在文学家们热闹非凡的沙龙里度过了一段忙忙碌碌的时日之后,1817年5月,毕业考试来临,6年的中学生活终于要结束了。同学们既为各奔前程而高兴,又为即将离别而伤怀,年轻人们互相拥抱,海誓山盟,表示今后决不相忘,并忙着互相在纪念册上留言赠诗。在这座修道院式的学校里,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这座摇篮一样的学校,养育了各种职业的人,也留给他们一个共同的烙印,就是中学生的团结和信任。因为这种缘故,普希金一生都对皇村中学保留着深厚的感情。

毕业考试结束了,毕业成绩发下来了,毕业典礼举行过了,毕业证书拿到了……对许多学生来讲,这份皇村中学的毕业证书是他们6年里梦寐以求的奢望,是他们坚持学习和信仰的动力,也是今后富贵生涯的台阶。而对普希金来说,它却不过是一张废纸。他对展现在眼前的仕宦之途实在不感兴趣,有没有毕业证书又能怎样呢?

在即将毕业之时,普希金为自己制作了另一份“毕业证书”,那是一个本子。在那个本子上,他在同学的帮助下抄录了36首诗,全是他中学期间创作的上乘之作。他在诗本的封面上用苍劲有力的字迹写着:《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1817年》。

在挑选这些诗稿时,普希金十分认真。他在中学里共写了120多首诗,这些诗有的很优美,有的很恢宏,但也有的很幼稚。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诗是他6年的心血凝结,是他学生时代读了那么多书,结识那么多人,经历那样一段历史的艺术反射。只有通过这120多个台阶的逐级攀登,他才会在日后迈上“俄罗斯文学之父”的宝座。

更为重要的是,中学时代的这些诗把普希金同以前的诗人联系在了一起。他初学写诗时主要是模仿前人,在吸纳前人成果的过程中,他一步步地发展了自己的风格。他模仿过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甚至还有杰尔查文。通过这些模仿,他在语言上进步飞快,在技巧和内容上也越来越出色。他十分灵巧地试着写了各种类型的诗歌,特别在那些大题材作品中,普希金充分运用了茹科夫斯基那种刚劲有力的风格。他会尽力寻找典雅庄重的字眼,把眼前发生的事件写成史诗,把英雄人物写得像雕像,把背景写得像硬纸壳上的图案。虽然气势很大,想象丰富,但这些早期作品因为模仿痕迹太重,显得缺乏特色。

普希金还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在这方面,他模仿的是巴丘什科夫温柔、散漫的风格。丘比特、玛斯、阿波罗、维纳斯(分别代表爱神、战神、太阳神、女神)等和他们的形容词,在中学生普希金的作品中司空见惯。只要写诗人,就要有缪斯、笛子和竖琴;只要写女人,就少不了“温柔的爱情”、“梦思”、“玉雕雪塑”;只要写风景,就会使人想到一个人工雕琢的世界。

这并不代表年少的诗人懒惰而笨拙。实际上,普希金是那样地热爱生活,那样地热中于艺术。他以一个少年的阅历和智慧太迫切地要表现人生,仅仅是过于迫切和自信,使他所歌颂的生活远离了人间,似乎他只是通过同代人之间虚伪的人际关系来看待人生的。当时那些先辈诗人们从普希金模仿他们的诗中找到了知音,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但那声音已被小诗人放大了。他们从普希金的思想中看到了自己的想法,这想法却早已被他发展了。从表面上看,普希金的《皇村回忆》似乎同俄罗斯以及西方文学的传统有很多联系,但它实质上已孕育着某种突破。突破的端倪在于那些生动的细节描写、韵脚的自由运用和“不加修饰”的叙述。好像这位中学生阅读的东西太多,有时一抬头,就忘记了本子上的东西,开始用全新的语言讲话。甚至有时他望着天空呆一会儿,韵味浓重、悦耳动听的诗句中就会突然闪出一个真正的形容词、一个生动的动词,从而使诗句变得抑扬顿挫而又丰富多彩。一个极普通的字眼到了他的诗中就会变得格外响亮,一个普通的比喻在他的作品里就特别引人注目。他在用词上的大胆、随意,在那个时代的其他诗人那里是绝无仅有的。像什么正在织补的裙子、白菜、荨麻、卢姆酒、馅饼和鳟鱼、啤酒和番趣酒这些东西,除了普希金再没有一个人敢把它们写到诗里来。也许在近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会有人奇怪,写诗还禁用哪些词不成;但在那个时代,用这些平民百姓生活中的词汇和语法,绝对是一场文学革命的先兆。

回顾中学时代这些诗作,普希金有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他也许还没意识到在模仿和吸取前人精华的同时,他已的的确确在迎接并缔造着这场文学革命了。在思想上,恰达耶夫进步、自由的观念早已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在艺术上,他更喜欢那自然之美。而最主要的,普希金正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叉阶段,他接受了法兰西百科全书派的精神,也继承了戴着假发的俄罗斯诗人们的思想。幼时的经历、多情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成为迟到的古典派诗人,因为他太热爱眼前的现实,喜欢直接表露情感;他也不会成为地道的浪漫诗人,因为他知道孰轻孰重,讲究思想明晰和廉耻。在中学后期的创作中,普希金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摆脱了巴丘什科夫那浅薄的比喻,也摒弃了茹科夫斯基救世主般的迷雾手法。他观察真切,记录准确,能从鱼目混珠中发现珍珠的所在。在那些无名的小诗中,他已显示出自己的犀利笔锋。所以毕业后不久,他走出了校园,也便撕去了传统的面纱,就像他走出了空想的世界,来到了一个艰辛然而清晰的天地。在这个世界上,有光秃的草地,有沾满泥浆的四轮马车;有暖和的房间,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少女在里面做着美梦;有灯光明亮,乐声悦耳的舞会;也有住在破旧地毯之上的茨冈人。在年轻诗人的眼中,这世界上必须还有这么一座大城市,在这座花岗岩砌成的都市中,又有波涛滚滚、风浪汹涌。

因为那只雏鹰已长全了翅膀,是该搏击风浪的时候了。

同类推荐
  •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

    本书包括:在彭总身边:警卫参谋的回忆(1950-1966)、最后的年月(1967-1974)等内容。
  •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收进散文、诗歌和评论等体裁文章约百篇,杨文琴、闵生裕等负责征集文稿、下载博文,并核对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发表时间,编辑对文稿重新分辑整理编目。文集现分三辑,其中《青山湿》收进的是2010年8月之后亲人朋友不同时期创作的怀念散文,《梨花雨》大部分是发表于报刊、网络的散文诗、小品文和诗歌,《长相忆》则收进了各个时期对世忠散文、杂文的评论文字及序言、书评、创作论等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太空堡垒之风起云涌

    太空堡垒之风起云涌

    第一次写科幻类小说,记录的是第二次宇宙大战刚刚结束,即人类和天顶星人一起联手对抗了机器人统治者结束后的故事。主人公穿越到未来,并且在第三批太空堡垒远征军中加入变形战机队,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中队长的故事。虽然不是决定战局的英雄,但也有个人魅力,吸引着围在主人公身边的漂亮女子。
  • 医道妃途:摄政王的百变宠妃

    医道妃途:摄政王的百变宠妃

    横扫特工和医学界的鬼医特工,一夕穿越,成为又丑又瘸,人人蔑视的相府二小姐。本是天之骄子,岂容尔等放肆!改容貌,夺商铺、开医馆、毁渣男、灭恶妇……覆手化雨翻手云。可特么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这个摄政王一定要粘着她?“我要的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你,给不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剑之战神无敌

    玄剑之战神无敌

    轩源,蓬莱仙岛弟子,为报父母血仇,仗剑下山,却陷入了一个个可怕的阴谋之中,掀起天地浩劫的一幕。六界风云,江湖飘摇,正道摒弃,魔道背离,是否还可坚持本心,维持心中那份正义?如此乱世,英才辈出,英雄侠义,儿女柔肠,还看今朝。爱恨,悲欢,离合,背叛,救赎,正道,魔道,尽在本书。有完本作品《玄剑之真爱无悔》,拜求大家支持。
  • 迟延贺语,延续逝晚

    迟延贺语,延续逝晚

    迟迟的你,为什么在我离开前抱住我。迟迟的我,为什么在你犹豫时爱上你。迟妍芮,对你来说,你觉得我是你什么人呢?贺珉瑜,对你来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好说话。过早的相遇却迎来过迟的爱情,我与你的缘分只到我步入婚姻的殿堂,你来的借口只剩下祝福我的贺语,幸好与我走完一生的人是我的老朋友。你与我的纠结也因我的结束而终结。初恋,青梅竹马,同桌,闺蜜,情人,社会老大,谢谢你们对我的成长。明天的我们随岁月慢慢蜕变越来越胆小,才发现青春的我们单纯勇敢。别再因为纠结而逝世已晚。
  • 大陆悠歌

    大陆悠歌

    狼人仰天长叫,数百个,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来临之时,出现在边境城的学冬关隘前面。他们狼叫着,手拿盾牌,碎锤举起,敲打着盾牌,声音盖过了整座关隘。而学冬关隘前面站着许多守卫,他们穿着黑色战甲,黑色绒毛外套披在身体。手上的长剑与身体一样长,盾牌背在身后。举起长剑立在半空中,亮丽的剑锋在白雪覆盖中,变得更加锋利。头上的面具掩盖了严峻的面孔,他们不害怕狼人,因为在一千年以前,他们的先人就曾经把狼人赶出边境。今天他们不会让狼人跨过学冬关隘。关隘上一面旗帜在寒风中飘着,白色的底,一个狼头人身的物体,手拿一把长剑。战争开始了。新人小说,多多支持
  • 你们是我的粉丝

    你们是我的粉丝

    刘京欣,不为人知的天才之旅,延伸到了娱乐圈,他曾说过会有素素多多的人成为他的fans,,不断成为娱乐圈和明星脸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会怎样成功呢?。。。。。。。。有会如何领导的呢?他又会有是么样的爱情
  • 争:精英进化

    争:精英进化

    继《战:未来战争》续作,故事延续,但是我们将看到不一样的情节不一样的环境。这里依然以“我”为视角,叙述一个或许将会是真实的故事。
  • tfboys之该不该爱

    tfboys之该不该爱

    一个懵懂的小女孩,误打误撞的进入了tfboys的生活里,还有那两个好姐姐......
  • 江湖天很晴

    江湖天很晴

    ———————————————————————————————每日更新!!一定会更完大结局,亲们放心看~~~~~一定要多支持哦~~~———————————————————————————————谁这么倒霉,生这么一个败家孩子?她大字识不了一斗,功夫练不成几招,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这些没出息不长脸的事倒挺在行,不但一学就会,还带举一反三的。听听人家怎么说她的:一无所长,两竖为虐,三只贼手,四体不勤,五毒俱全,六亲不认,“七”男霸女,八方聚敛,“九”囊饭袋,十恶不赦,百无聊赖,千人所指,万劫不复……谁是她的爹娘啊?谁啊!干脆点,爹去少林寺面壁,娘去峨嵋山打杂,别在江湖上混了,丢不起那人!就纳闷了,本来挺好一小孩儿,长着长着,咋就变异成江湖败类了呢!不公平啊不公平!就这么一个扔大街上都没人稀得多看一眼的小破孩儿,居然还有好些美男抢着往家捡?老天耶!拜托您不要让这些帅哥年纪轻轻就老眼昏花好不好!这个小破孩儿的故事,就和咱书中说的那样:“说是喜剧,有惊悚;说是恐怖,有爱情;说是爱情,有悬疑;说是悬疑,有动作;说是动作,有文艺……”咳!没啥说的了,大家还是看汐的《绝色江湖》吧,那个可爱坏小孩儿的精彩故事!
  • 剑道争锋

    剑道争锋

    青山一发,道骨相埋,山河几多颜色改,执名锋,叹胜败,剑问古今只余埃,进,也兴灾,退,也兴灾。九州烽火,妖扰魔碍,白衣数载翻波态,故人在,故心在,竭力疆场黄沙埋,生,也相待,死,也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