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5600000008

第8章 挺然为之张居正——一位活着没有挨整死后遭到清算的改革家

一提张居正,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作为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总要求你如何如何,而你不能希望他如何如何,大树底下不长草,最好敬而远之。

明代不设宰相,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这位独裁者要求高度集权,只挑几个大学士为其辅佐。在这些人中间,指定一个小组长,就是“首辅”。说到底,首辅其实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丞相,或首相。而张居正,是明代历朝中最具强势的首辅,在任期间,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因为朱翊钧十岁登基,相当一个高小五年级生,对于这位严肃的老师,敬畏之余,言听计从,是可想而知的。

记不得在哪儿看过这位改革家的肖像,是个不苟言笑,脸色阴鸷,目光严厉,神情冷峻的正人君子,大概没人敢对他说一声不,除非你不要命。但他在自家的府邸里,与他极钟爱、极标致的小娘子们,风流缠绵的时候,是不是也板着面孔,让美人儿也望而生畏呢?史无记载,就不敢悬拟了。

一般来讲,在中国,改革者取得成功,至少要具备下列三要素:

一,支持他进行改革的力量,必须足够强大,不至于轻易被扼杀;

二,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会有阻难,不至于难到进行不下去,半路上夭折;

三,改革者的道德品质即使有非议之处,不至于成为反对派使其落马的借口。

时下国产的电视连续剧,差不多以此为金科玉律,来写改革的。其实,真实生活远非如此,不是惊涛骇浪,艰难险阻,就是功亏一篑,全军覆没。哪像作家和编导所设想的,高峰护驾,破关斩将,美人青睐,春风得意,鱼与熊掌兼得呢?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十有九个都很命苦,得好果子吃者不多。也许张居正是惟一的幸运者,至少在他活着时,他让别人吃苦头,自己从没吃过任何苦头。倒霉,是他进了棺材以后的事。

我所以说他了不起,就因为张江陵是中国惟一没有什么阻难,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他之没吃苦头,由于皇帝支持,而皇帝支持,又是皇太后和大内总管联手的结果。有这样三位一体的后台,他有什么怕的,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当然,不可能没有政敌,更不可能没有政治上的小人,但张居正是纵横捭阖的九段高手,在政坛上所向披靡,谁也不堪一击。小人,他更不在乎,因为他也是相当程度上的小人。

只有一次,他一生也就碰到这么一次,坐了点蜡,有点尴尬。因为其父死后,他若奔丧回去,丁忧三年,不但改革大业要泡汤,连他自己的相位能否保住,都成问题,便讽示皇帝下令“夺情”,遂引发出来一场面折廷争的轩然大波,使心虚理亏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最后他急了,又借皇帝的手,把这些捣乱分子推出午门外,按在地上打屁股,用“廷杖”强行镇压了下去。

第一个屁股打得皮开肉绽,第二个屁股就会瑟缩颤抖,第三个屁股必然脚底板抹油开溜。他懂得,制造恐惧,从来是统治者最有效的威慑手段。操切专擅的张居正,把反对派整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他是个精通统治术的政治家,也是个冷面无情的政治家,为了目的,他敢于不择手段。

《明史》作者不得不认可他凶,认可他行,认可他有办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虽万里之遥,朝下而夕奉行……自是……政体为肃。”他所以要镇压反对派,是为了营造出推动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大环境,加之“通识时变,勇于任事……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曜之操,几于震主”。所以,在其手握极权的十年间,说张居正在统治着大明王朝,不算夸饰之词。他曾经私下里自诩:我不是“辅”,而是“摄”,休看这一字之差,表明他深知自己所拥有的政治能量。

张居正稳居权力巅峰时,连万历也得视其脸色行事,这位年轻皇帝,只有加入与太后、首席大珰冯保组成的铁三角,悉力支持张居正。如此一来,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首辅还用得着在乎任何人吗?

众望所归的海瑞,大家期待委以重任,以挽救日见颓靡的世道人心,张居正置若罔闻,将其冷藏起来。文坛泰斗王世贞,与张同科出身,一齐考中进士,很巴结这位首辅,极想进入中枢,他婉拒了:“吴干越钩,轻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劝他还是写他的锦绣文字去也了。与李贽齐名的何心隐,只是跟他龃龉了两句,后来,他发达了,他的党羽到底找了个借口,将何心隐收拾掉以讨他欢心,他也不觉不妥而心安理得。

所以,张居正毫无顾忌,放开手脚,对从头烂到脚的大明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最为人称道的大举措,就是动员了朝野的大批人马,撤掉了不力的办事官员,镇压了反抗的地主豪强,剥夺了抵制的贵族特权,为推广“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一亩地一亩地的进行丈量。在一个效率奇低的封建社会里,在一个因循守旧的官僚体制中,他锲而不舍地调查了数年,立竿见影,收到实效,到底将缴赋纳税的大明王朝家底,摸得清清楚楚,实在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广阳杂记》载:“蔡瞻岷曰:‘治天下必用申韩,守天下必用黄老……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可见世人对其评价之高。这项大清查运动,始终是史书肯定的大手笔。我一直想,张居正不死得那么早,再给他十年、二十年,将其改革进行到底,而且,万历未长到三十岁前,他还得辅政——这是太后的懿旨,或许中国将和欧洲老牌帝国如西班牙,如葡萄牙,如英吉利,在14世纪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也未可知。

我们从凌濛初的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就会发现其描写对象,已从传统的农耕社会,转移到城市,市井阶层和商人成为主角。这说明世界在变的同时,中国也在变,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形成。然而,张居正的改革失败,错过了一次历史的转型期。

想到这里,不禁为张居正一叹,也为中国的命运一叹!

张居正一直清查到万历八年(1580),才得到了勘实的结果:天下田数为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比弘治十五年(1502)增加纳税田亩近三百万顷。这数字实在太惊人了,约计为二亿八千万亩的田地,竟成了地主豪强、王公贵族所强占隐漏,而逃避赋役的黑洞。经过这一次彻底清查,“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得以基本改变,整个国家的收入,陡增几近一点五倍。

改革是一柄双刃剑,成功的同时,张居正开罪的特权阶层,触犯的既得利益集团,统统成了他不共戴天的对立面。所以,他死后垮台,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如同雪崩式的不可收拾,这大概也是所有改革家都得付出的代价。

因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架构,犹如积木金字塔。塔尖坐着皇帝,下面则是层层叠叠支撑起来、保持相对稳定的各级官僚机构。任何触动,就有可能打乱这座塔的上下牵系、左右制约的平衡。所以,即使是不伤筋动骨的小改小革,也会受到求稳惧变的体制维护者的抵制。他们宁可这座金字塔哗啦啦地一个早晨垮塌,也不肯在垮台之前,进行最起码的修整和巩固。

在中国,流血的激烈革命,要比不流血的温和改良,更容易获得成功,就在于这些因循守旧、冥顽不化、拒新抗变、抵制改革的既得利益者,联起手来扼杀改良运动,简直小菜一碟。而一旦革命者磨刀霍霍而来,老爷们比猪羊还会驯服得多地伸出脖子挨宰。外国也如此,当巴士底监狱大门轰然打开以后,那些贵族、骑士、名媛、命妇,不排着队向广场的断头台走去吗?

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从《明实录》的太仓存银数,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成果:

(据樊树志《万历传》)

上列表格雄辩地证明,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统治集团自我完善的必然,推行改革势必要带来的社会进步。但历史上很多志士仁人,还是要为其改革的努力,付出代价。往远看,秦国孝公变法,国家强大了,商鞅却遭到被车裂的命运;往近看,清末百日维新,唤起民众觉醒的同时,谭嗣同的脑袋,掉在了北京的菜市口。

幸运的张居正,他是死后才受到清算的,他活着,却是谁也扳不倒的超级强人。强到万历也要望其颜色。有一次,他给这位皇帝上课,万历念错了一个字音,读“勃”如“背”,他大声吼责:“当读‘勃’!”吓得皇帝面如土色,旁边侍候的臣属也大吃一惊,心想,张阁老,即使训斥儿子也不该如此声严色厉呀!所以,他活着一天,威风一天,加之年轻皇帝不得不依赖和不敢不支持的情况之下,满朝文武,都得听他的,谁敢说声不。

我在想,树敌太多的张居正,以其智慧,以其识见,以其在嘉靖、隆庆年间供职翰林院,冷眼旁观朝野倾轧的无情现实,以其勾结大珰冯保将其前任高拱赶出内阁的卑劣行径,会对眼前身边的危机了然无知?会不感到实际上被排斥的孤独?后来,我读袁小修的文章,这位张居正的同乡,有一段说法,使我释疑解惑了:“江陵少时,留心禅学,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以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其立朝,于称讥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日记》卷五)

看来,那些被强制纳税的地主豪强,被整肃得战战兢兢的各级官员,被旁置被冷落对他侧目而视的同僚,被他收拾得死去活来的反对派,都以仇恨的眼光在一旁盯着他。这其中,尤其那早先的小学生,现在已是初中生或高中生的朱翊钧,一天天积累起来的逆反心理,这位政治家是感受到的,对其处境像明镜似的清楚。要不然,他不会提出致仕的想法,但太后有话,万历不到三十岁,不令其亲政,这位恋权的政治家,实际上也不想真的罢手,于是,视事如旧。

袁中道散文写得漂亮,炼字如金,一个“挺”字,便将其特立独行,四面受敌的处境,形容出来。于是,这位骑在虎背上的改革家,显然,下来是死,不下来也是死,他只有继续“挺”下去的一条路好走。我想他那时肯定有一种理念在支撑着,他估计不至于马上与死神见面,只要不死,他就继续当首辅。只要在这个座位上,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

唉!这也是许多强人,在兴头上,不懂得什么叫留有余地,什么叫急流勇退的悲剧。他忘了,你强大,你厉害,你了不起,但你无法改变上帝。这位活得太忐忑,太吃力,太提心吊胆,太心神不宁的改革家,终于迈不过去万历十年(1582)这个门槛,二月,病发,六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他活得比同龄人都短命,王世贞六十四岁,耿定向七十二岁,李贽七十五岁。

张居正的死亡,早有预感,掌政十年,心力交瘁,是主因。“靡曼皓齿”,也是促其早死的“伐性之斧”。他渴嗜权力,沉迷女色,欲望之强烈,后者甚至要超过前者,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一方面,明代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淫风大炽,整个社会洋溢着一种世纪末的气氛。享受,佚乐,奢侈,腐化,纵情,放诞,靡费,荒淫,是普遍风气。一方面,张居正在“食色性也”的需求,高出常人许多倍,永不餍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我记不得是基辛格,还是别的外国政治家讲的,权力具有壮阳的作用。或许如此,张居正手中权力愈大,其性饥渴愈甚,但年岁不饶人,不得不求助于药物维持其性能力,得以肆意淫欲。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篇》称,张“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专取以剂药”,由于“饵房中药过多,毒发于首,冬月遂不御貂帽”。据说,这是名将戚继光为拍他的马屁,贡献他一种叫腽肭脐(海狗肾)的媚药所致,服药以后,热发遍体,即使数九天气,也戴不住帽子。因此,万历年间,首辅不戴,百官岂有敢戴之理,京都冬天的紫禁城内,光头一片,大概算得上是一景了。

此公对于漂亮女子,从来是不拒绝的。有一次,一位外省大员投其所好,送他一尊栩栩如生、非常性感的玉雕美人,他自然是会笑纳的了。明代官员,工资虽是中国历代最低,但贪污程度,也是中国历代最剧。张居正观赏之余,爱不释手,同时,又摇着脑袋,有一点不满足感,巡抚忙问:“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张居正说:“若得真人如斯,可谓两姝并美了!”果然,这位巡抚还当真物色到一位美人,不仅形似,而且色艺双绝,送到相府,成为首辅的床第新宠。

据说,万历不再是小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得知他的首辅府里,美女云集,佳丽环绕,不由得感慨他的老师,这把年纪,竟能如此生猛。佩服之余,也叹息自家虽为九五之尊,却得不到更多的实践机会,甚乏艳福。所以,我一直认为,万历在张居正死后,立刻翻脸,从心理角度分析,其中不乏男人的嫉妒在内。这种隐忍下来的怨恨,一旦得到宣泄,那绝对是可怕的报复。

平心而论,张居正的死,难免要被后人诟病,根据《万历野获篇》,应该是纵欲过度,药物中毒。王世贞的诊断,也认为死于女色,死于壮阳药:“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王世贞求官碰过他的钉子,心存嫌隙,绝对可能;也曾著文讥讪过他,为了巴结冯保,竟低三下四地在帖子上称自己为“门生”,斯文扫地,一至于此,也太丢人了点。不过,对张居正病情的叙述,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前者关乎人格,后者只是风流,在淫佚成风的明末社会里,王世贞没有必要栽他这个赃。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寿终正寝,备极哀荣。十月,追劾者起,反攻倒算。十一年三月,尸骨未寒,夺其官阶。十二年四月,杯土未干,又籍其家。最为惨毒的,因为抄不出万历所想象的那么多金银财宝,令围江陵祖居,挖地三尺,株连勒索,刑讯逼供,家人有饿死的,有上吊的,剩下的也都永戍烟瘴地面,充军发配。

张居正这个家破人亡的最后结果,并不比商鞅或者谭嗣同更好一些。

在这场清算运动中,最起劲的,最积极的,最没完没了的,恰恰是信任或是听任他进行改革,并坐享其改革成果的万历。而最莫名其妙的,清算张居正的同时,矫枉过正,将初见成效的改革大计,也否定了。

这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竟没有估计到,你过去钳制他的压力愈大,他后来反弹你的抗力也愈高。一旦得手,不狠狠地往死里收拾才怪!《实录》说张“威权震主,祸荫骖乘”,海瑞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都有为他惋惜之意,认为他这样具有高智商的政治家,应该懂得最起码的机变韬晦之道。人走茶凉,当是不可避免,但死无葬身之地,险几抛尸弃骨,就得怪张居正太相信自己的强,而太藐视别人的弱。

强人会弱,弱人会强,这也是大多数强人得意时常常失算的一点。

张居正的全部不幸,是碰上了不成器的万历,这个精神忭急,性格偏执,缺乏自律能力,心理素质不算健全的青年人,做好事,未必能做好,做坏事,却绝对能做坏。诸葛亮比他幸运,虽然阿斗同样不成器,但后主懦弱,始终不敢对相父说不。张居正辅佐的朱翊钧,却是一个翻脸不认账的小人。你在,我怕你,你不在了,我还用怕你?再说,冯保给外放了,太后也交权了。一拍御案,统统都是张居正的错,又能奈我何?

鲁迅与曹聚仁的通信中,感慨过“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也论述过“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就是说,“圣贤豪杰”与无耻、无赖、无所不用其极的“盗贼之性”,同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可能的。

我怀疑明代诸帝的这种无赖基因,是不是从开国皇帝朱元璋承袭下来的?一上台还透着几分英明,几分正确,但都坚持不多时日,便一百八十度地走向倒行逆施的反面。这个埋葬在定陵里的据说腿有点短的家伙,也逃脱不掉明代皇帝的通病。

你活着的时候,他忌惮你,一口一声“张老先生”,循规蹈矩,知书识理,你以为替大明王朝,辅佐出一位中兴之主。事实不然,你一旦闭上眼睛,你树了无数的敌,就要跟你算账,其中最可怕者,恰恰是昨天的有为青年,今天的无赖帝王。

无赖行径,成为一个统治者的主流,治国就是一场胡作非为的游戏。

张居正死的当年,朱翊钧自毁长城,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调往广东。张居正死的次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崛起关外。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清盛明衰的前奏曲。一个政权,旺盛是需要水滴石穿的努力,衰败却常常是转瞬间事。特别是他搞掉张居正后的数十年间,疯狂搜括,拼命聚敛,以致民乱迭起,蔓延全国,成不可收拾之势。

明亡祸根,缘起多端,但总结起来,无非,一内乱,二外患。这一切,都始自于朱翊钧这个无赖。历史是无法假设的,若以上表所显示的国家财政收入进展态势,如果张居正的改革,不因其死而止,不因万历的感情用事而废,不因继其任者避事趋时而停顿;萧规曹从,坚持改革,明王朝的气数,不至于那么快就完蛋的。

因为中国为农业大国,农业为国之命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农业的生产周期短,以年计,只要有休养生息、恤民安农的政策,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用不了数年工夫,国家就会富足起来。更可贵的,是中国人所具有的耐受精神,乃汉民族绵亘五千年的最大支撑力,哪怕命悬一丝,稍有纾解,立能生聚出复兴的活力。也只不过经张居正十年努力,太仓存帑积至四百万两,国库之充盈,国力之雄厚,为明历朝之最。《明史》说:“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这当然是张居正的改革奇迹,也是中国人一旦有了正确指引,民族精神就必能焕发的结果。

据陈登原《国史旧闻》,载林潞(此人约与方苞同时)的《江陵救时之相论》,竭力赞许这位改革家:“江陵官翰苑日,即已志在公辅,户口阨塞,山川形势,人民强弱,一一条列,一旦柄国,辅十龄天子,措意边防,绸缪牖户。故能奠安中夏,垂及十年,至江陵殁,盖犹享其余威,以固吾圉者,又十年也。”

从太仓银库岁入银两统计,也确实证实,即使在其死后,张居正的改革,还让朱翊钧当了多年太平天子:

(据樊树志《万历传》)

朱翊钧统治的四十八年间,张居正辅佐的前十年,有声有色。此后的三十八年,这位皇帝渐渐与其祖父嘉靖一样颓唐庸惰,无所作为,“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以至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每况愈下,直到不可救药。(据《明史》)

神宗以后,败亡加剧,光宗在位一年,色痨而亡,熹宗在位七年,政由魏、客,思宗在位十七年,换五十相,明末的这些不成材的皇帝,不亡何待?所以,万历死后第二十五年,大明王朝也就国将不国了。他的孙子朱由检,被逼到景山上,那棵在“文革”期间锯断的歪脖树,见证了朱明王朝的终结。

所以,《明史》对这位昏君,有一句精彩的结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其实,明代的亡国之兆,张居正一死,就出现了。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只用了短短十年工夫,把整个中国捣腾一个够,实现了他所厘定的改革宏图。这种孜孜不息,挺然为之,披荆斩棘,杀出一条生路来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钦敬的。

但是,封建社会已经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没落晚期,不论什么样的改革和改良,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腐朽的制度如下坠的物体,只能加速度地滑落,而非人力所能逆转,这也是旧中国徒劳的改良主义者,最后逃脱不了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过,就张居正的改革而言,其杰出的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肯定的同时,他的骄奢淫逸,恣情声色,刻薄寡恩,跋扈操切,也是后来人对其持保留看法的地方。清《四库总目》收其《张太岳集》,提要评论他曰:“神宗之初,居正独掌国柄,后人毁誉不一,迄无定评。要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其威福自擅之罪,两俱不能相掩。”

对这样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的改革者,个人的是和非,还可以千古议论下去,张居正在历史上给我们的启示,便是这种对于改革的认知,这是他的永远的价值所在。

从张居正的实践中,我们知道,中国需要改革,如大旱之望云霓,中国可以改革,如春风之德蕙草。旧时的中国是这样,新兴的中国更是这样。

改革,中国的希望,这就是结论。

同类推荐
  •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当激情褪去,怎样留住爱情与浪漫?长久的爱情,要的不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而是柴米油盐点滴生活里的用心。用创意把两个人的平淡生活点石成金,让生活处处有惊喜:一起收集自然,收藏生活的点滴的美好;一起制作手工:首饰、瓷器、布偶、爱的礼物;一起养宠物,照顾它,给它爱;一起做个吃货,吃遍天下美食;一起去旅行,手牵手走遍各个角落;一起拍照,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美丽......
  • 再见亦是人生

    再见亦是人生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说再见,可人生中却充满了再见,这些都令我们感到不安。总在担心眼前的这些明天再也不会出现,难过地流着泪,迟疑地挥挥手,不情愿地在心中默默说声再见。你可曾记得,初降人世的日子里,面对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的好奇;可曾记得,青春年少的日子里,面对成长眼中充满的迷离;可曾记得,走过的这些年里变化无常的每一季云天;可曾记得,每一个美好思念里温馨动人的瞬间……走过的路,我用笔细心记录,其中的所有,都是日后的感动。年华流过,我用文字将它永远留住,在纸上,在心中,在那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旁。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神行战纪

    神行战纪

    活着,成为传奇;死了,成为史诗;昔日,东陵府“苏氏”惨遭灭顶之灾,几个男子带着一群孩子远遁大山,躲避追杀;十多年后,一群为完成逝者夙愿的少年从远方而来,一不小心扰乱了天地。……少年苏宇,将携带着一群热血男儿谱写一段不朽的传说。
  • 流光一闪而过:夜雾凝结着泪水

    流光一闪而过:夜雾凝结着泪水

    2004年的一次人口拐卖事件,让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人的命运交叉到了一起,他们一见钟情,可谁都没有讲出心中的感情,高三的一年,她突然转走了,他像疯了似的找她,他后悔自己没有对她说自己喜欢他.....
  • 我的哥哥是江户川柯南

    我的哥哥是江户川柯南

    一个十三岁的初中生,因为一次意外而穿越到了江户川柯南的世界,并且成为了他的妹妹,接下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
  • 烽烟流轮

    烽烟流轮

    寒冥大陆,分七国,灵国富饶,引无数恶匪尽折腰!.....四国合兵,圣都城破,国君托孤,弱文臣无能欲拼死护少主......万军丛中,老将军奋力杀敌,横刀所向,斩敌救孤。人力所限,从此断头取火,隐姓埋名,天下再无灵之姓氏,待回转记忆,要何为?
  • 长歌一笑

    长歌一笑

    经生死,历劫难,命悬一线,却又绝处逢生。隐匿的旧事,埋藏的真相。家族恩怨,权力纷争,江湖情仇。一场江湖风云,一场皇权纠纷。或爱或恨,一入红尘,谁人还能主宰浮沉。他说:“如果可以,我愿以江山换你笑颜。”她说:“如果可以,我愿以世世轮回换他十年寿命。”他说:“如果可以,我愿她从不曾入江湖,从不曾遇见我。”
  • 极限战尊

    极限战尊

    盘古重生,气体丹三修,一路高歌,脚踏天才,吊打妖孽,万族争霸,谁与争锋?
  • 本妃劫财之太子拽个屁

    本妃劫财之太子拽个屁

    这是一个美女神偷与腹黑妖孽太子算计与反算计的坑爹小爱恋!耍疯卖萌,无耻狡猾,人称花痴草包,这是她。沉鱼落雁,腹黑妖孽,人称玉面美人,这是他。当人人避之不及的花痴草包大小姐和美艳妖孽的全能太子凑成了一对,只能说一句,傻了吧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神偷,倾世狂妃

    绝世神偷,倾世狂妃

    她,叶韵寒,一个异世的神偷!她,同样是叶韵寒,迎亲王的嫡女,韵公主。在她与皇上结婚的前天,遭心上人简晗背叛,不甘撞墙自杀。使得在异世被姐妹杀害的叶韵寒上身,引发了种种……她会在以武为尊的世界生存下来吗?
  • 无双神主

    无双神主

    悠悠万古沧桑变……英雄冢,红粉骷,是谁,在轮回的尽头回眸一笑?远古神秘的黄金河葬送了多少强者?累累白骨岸,黄泉觅无踪……凌驾于九天之上的至高意志,是否已然烟消云散?……万古已成传说,神话早已枯萎?不!传奇刚刚开始,这一世的缘分,我以碧血战苍穹,道心不死,万劫不磨!
  • 怀沙曲

    怀沙曲

    两对风格迥异的青梅竹马,若即若离的两段情感,傲娇×小白;花花公子×小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