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4000000010

第10章 六大茶山论(3)

到了清代末期,易武产茶量下降,到1912年时产茶仅为5 000担左右,但是仍为六大茶山之首;在清末民初,由于朝代更替、战乱频繁及普茶生产贸易中心的转移,易武茶山的茶叶贸易也衰落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易武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易武茶山恢复了昔日的兴盛。

易武镇现在位于勐腊县北部,北接思茅、江城,南接瑶区、勐伴,西临勐仑、象明,东邻老挝,管辖易武,麻黑,纳么田3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寨,有汉、彝、瑶、傣等13个民族,土地面积345平方千米。

勐海古茶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与江北六大茶山相比,勐海可算是年富力强的晚辈。据考证,勐海茶山兴起于清末和民国之初。

勐海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没有四季之别,只有干湿之分。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 300毫米;温暖如春,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一年中罕有雪日,但雾日却多达120多天,并且勐海茶区大多在海拔1 100~1 800米之间的山坡丘陵地带,也是典型的“山高雾重出好茶”的地方。所以,在清宣统二年

勐海古茶山(1910),石屏汉人张棠阶发现它是块宝地后,马上在此开办了勐海茶区的第一个茶庄——恒春茶庄,并从思茅请来制茶师傅,把质优价廉的勐海茶叶加工成为紧压茶,并利用这里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行销国内外。因勐海茶区所产茶品销势良好,于是,茶商云集。在此开设的茶庄有如雨后春笋,几年的功夫竟达到二三十家。当时,江北六大茶山因种种原因已衰落下来了,普洱茶的主产地和中心悄然间已由倚邦、易武转到了江南的勐海。

勐海的老茶庄及创办于1938年的勐海茶厂所生产的紧茶、砖茶、七子饼圆茶等都很畅销。近的暂且不说,很早以前,我国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茶客就很青睐勐海所产之茶。今天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系列,融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于一体,工艺独特,品质优良,长期以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独占鳌头,长久不衰。

今天的勐海县还完好地保留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栽培型的古茶树有南糯山的古茶树群落;野生型的有巴达茶山1 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此外,还有很多古老的茶树近缘植物如厚短蕊茶,其叶子与茶树叶子很相似,当地的一些百姓就常误认为是野生茶树。其实,它不是野生的,也不是栽培的,它更不是茶树,它是茶树的近缘植物。它和茶树的主要区别是厚短蕊茶的叶片无光泽,果实呈球状,多为绿色和黄色。

勐海茶叶一直以香高味浓、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如今,勐海茶区的产茶量已近7 000万吨,居全国首位,不愧为“云南茶都”。

景迈古茶山

景迈茶山地处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在景迈和芒景两个行政村的范围内。

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记载,这里的茶树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1 300多年的公元696年。景迈茶山经过后来不断的开垦种植,古茶园面积已达2.8万亩之多,其中可采摘的有1.2万亩左右。因此,景迈茶山以“万亩古茶园”而著称于世。它是云南省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茶园,以栽培型古茶树为主。其中景迈境内可采摘的有8 000多亩,芒景境内约有3 000多亩。因此,1994年,来此考察的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将其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并认为它是中国的“国宝”。

由于景迈茶山种茶的历史悠久,茶树古老,所以在这些千龄的茶树上,生长着一种寄生的草本植物——螃蟹脚,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实践证明,螃蟹脚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经常饮用可以防治血管硬化。螃蟹脚是景迈古茶山所独有的,因此,有品饮者就以此来辨别某茶是否为景迈山茶。

景迈茶山所产之茶,肥嫩柔软、白毫丰满,用这样的芽茶制成的普洱茶,具有色、香、味、气、形、质俱佳的品质特点。

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由马帮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进入当时的普洱府,另一部分则从产地直接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南糯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的格朗和乡,距县城20公里处,东与景洪市接壤,南与勐混镇,西北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它包括南糯山、帕沙两个村委会,共有古茶园15 000多亩,其中帕沙有3 000多亩。

格朗和是爱尼族(哈尼族的一个分支)语,为吉祥幸福之意。而南糯是傣语,为美味笋酱之意。据傣族传说,在很古时候,南糯山住的是哈尼人。那时山上不仅有茶树,还有竹子。每到春天,那些新鲜的竹笋便是哈尼族的食物。有时,竹笋一旦用不完,勤劳的哈尼族妇女便把竹笋制成酱储存起来以长久食用。某年冬天,西双版纳宣慰史刀片领带着自己的臣属仆僚来此察看。在哈尼族头领的盛宴上,刀片领不想吃那些大鱼大肉,希望吃些合乎自己口味的菜来开胃,没想到刀宣慰对笋酱爱之甚深,并要求南糯山寨每年进贡笋酱。久而久之,傣族同胞便把哈尼人住的这座山称为南糯山。

在南糯山上生活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又将南糯山称为孔明山。孔明就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据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路过此山时,士兵因水土不服,都患上了眼病,眼看就要贻误军机。情急之下,诸葛亮叹息着把自己的手杖插在地里。没想到天佑孔明,手仗顿时生芽长叶,成了茶树。他以此树的茶叶煮水医治士兵,效果很好。不久南定孟获,凯旋而归。自此,这些人就把茶树称之为孔明树,把此茶山称之为孔明山,像基诺族一样把孔明奉为茶祖,并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六孔明生日这天举办茶祖会,放孔明灯。因此有人据此来推测南糯山已有1 700百多年的种茶历史。事实上,现在生活在南糯山上的是哈尼族中的爱尼人。根据他们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可知他们在此生活已有五十七八代,大约在1 000多年前。根据历史传说可知,在他们的先祖到此之前,山上已有布朗族的先民蒲蛮人抛荒的茶园。蒲蛮人是濮人的后裔。他们是最早在南糯山上种植茶树的。由此可见,南糯山的种茶历史之悠久,更在三国之前。

南糯山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而且特别适宜种植茶树。南糯山平均海拔在1 400米,山高谷深,冬暖夏凉雾日多,是典型的适宜茶树生长的“山高雾多”的环境。加之这里酸性的砖红壤和赤红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因此茶质绝佳,产量很高。

到清代时,南糯山每年产干毛茶已达300多吨,但大多外运到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然后销往海内外。而南糯茶山优质茶叶的经典之作——南糯白毫,也曾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所以当1962年,时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著名政治理论家孙定国在考察南糯山时,留诗一首高度评价了南糯山。其诗曰:

“昨饮普洱茶,今游南糯山。山色垂苍翠,名茶育此间。”

随着岁月的流逝,江北六大茶山因为种种原因,在民国以后逐渐衰落,而江南的车佛南(即车里、佛海、南峤;车里即西双版纳,佛海今改名为勐海)茶区逐渐成了普洱茶的中心产地,而南糯山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到了2004年,南糯山年产茶达800多吨,成为云南第一产茶大村。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

南糯茶山最负盛名的或许是1951年云南省茶叶所(当时称为茶叶实验站)周鹏举等人在密林深处发现的茶树王。当地称之为“沙归拔玛”即茶树母亲之意。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周鹏举的带领下,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拜谒了这棵茶树之母。1957年随着通往南糯山的简易公路的修成,国内外茶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不辞辛劳来到此山,以亲睹茶树王的风姿。经过对茶树王多学科多方面的考察论证,最终很保守地认为,茶树王的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它是中华民族最早栽培利用茶树的活见证之一。

1990年12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专程来此参拜茶树王,并欣然挥毫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墨宝。不幸的是,虽然人们对它进行精心而科学的救治保护,但是最终也没有能挽留住茶树王的历史脚步。这棵见证了800多年茶史的茶树王,于1994年初冬走完了它数百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2002年5月8日,勐海县茶办曾云荣主任和云南省茶科所张俊所长又在南糯山的半坡老寨发现了一颗茶树王的后继者,树龄也在800年以上。

巴达古茶山

在勐海县南端,离县城所在地58千米处的象山镇有一座茶山,名曰巴达茶山,又叫贺松茶山。巴达茶山包括勐海县的巴达和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这里云雾缭绕、雨量丰沛、黄壤微酸,是勐海茶叶重要的原产地,也是勐海县野生茶的主要生产地。

巴达茶山的特别之处有两点,其一是巴达茶山拥有野生茶山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野生茶树群落集中分布,约有6 000亩之多,茶树多为大叶种。同时,在这个山区还分布着3 400多亩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西定有1 200多亩,栽培型古茶树均为普洱茶种。栽培型古茶园林木较密且高,茶树分布在这些风景林中,自然生长。其二是巴达古茶山中垂范茶史、闻名中外的巴达茶树王。这棵茶树王,于1961年10月在大黑山的缓坡地带的密林中被人发现时,有30多米高。后来,《中国茶经·茶史编》对这棵茶树王对其做了颇为详尽的讲述:

“巴达茶树王,生长于勐海巴达乡贺松寨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树龄1 700余年。植株乔木型,树高14.7米(原高32.12米,1967年上部被风吹断),主干直径0.9米,树幅8.8米。叶片属中叶型,叶型椭圆,色深绿而有光泽,叶长11厘米,宽6~7厘米,叶脉7~8对,锯齿28对,叶间距为5厘米左右。叶姿上斜,叶柄较细,芽叶无毛。花朵呈黄白色,直径5.8~7.7厘米,花瓣11~14片,柱头5裂,萼片无毛。茶果呈梅花型,果皮厚,种子近球形,枝干灰白,生长势强。鲜叶或成茶苦涩,抗病虫害和抗旱性强。”并断定其龄在1 700岁以上。来巴达茶山探访的人对这棵茶树王的崇拜,就像人们对长城一样,大有“不看巴达茶树王,枉把巴达茶山访”之意。

如今的巴达茶山不再依靠上面的特别之处了,而是它所建成的最优质的生态茶生产基地。在这里的近20 000亩新旧茶园,交错生长,一律不用“敌杀死”等化学药剂,致力于环保、健康、无公害的生态茶的生产,其年产量在400吨左右。不仅如此,这里还大量栽种着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等国家级、省级良种茶,而勐海茶厂的巴达分厂所生产的名优茶——玉丁香和女儿环更是名扬四海的极品茶。

巴达茶山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茶山,目前,正以崭新的姿态充满活力地走向未来。

南峤古茶山

南峤茶山又被称为勐遮茶山。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坝中是万顷优质稻田,而平坝四周和坝中低矮的山丘上,则是连片种植达万亩之多的新式茶园。勐遮是傣语地名,意为湖水浸泡过的干坝。可见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波光粼粼,气象万千。

据史料记载,明代隆庆四年(1570)在云南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

到清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派往云南的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以加强行政统治),在普洱设置“普洱府治”;在勐海、勐遮、易武、倚邦等茶山,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管粮食、茶叶交易。可见当时的南峤茶山其地位之重要,确实非同小可。

1927年国民政府在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3年以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茶山得名的原因。1958年11月,南峤(已改名为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南峤茶山的茶树属乔木中叶种,口感薄甜,汤色深橘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不是很高。

勐宋古茶山

勐宋,在傣语里,是高山间的坪坝之意。

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一个是位于勐海县东部,靠近南糯茶山,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临勐阿镇。全乡有古茶园3 600多亩,分布较为分散且广大,主要在大安、曼垒村、坝蒙村,其中以曼垒纳卡所生产的茶叶质量最为优良。从古茶树的树龄可知,这里种茶已有200~400年的历史。

另一个勐宋是位于景洪市勐龙镇,靠班章茶山,与缅甸接壤,属于布朗山系。景洪勐宋位于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5 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景洪勐宋茶山茶叶品质优良,以手工加工茶菁为主,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

历史上由于勐宋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在史籍中没有记载。从当地居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来加以推算,古茶园种植历史在200~300年间。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墓俑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墓俑

    本书是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墓俑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墓俑及文献记载,对墓俑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中华典故(第十卷)

    中华典故(第十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顿悟

    顿悟

    人有时候很奇怪,我们急于成长,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人生在世,谁能不苦?唯有顿悟人生之苦,才能化苦为甜,活一世洒脱幸福。人生虽苦,但苦有苦的味道,悟开了,苦也是甜;生活虽平淡,但淡也有淡的风采,平淡也是幸福。带着精神的枷锁,注定走不出心灵的囚室,背着过于沉重的包袱,注定游不过命运的大江大河。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苦苦执着,为何不肯坐下顿悟,立地欢喜?
  • 低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

    低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改变命运,七个坏习惯导致了你的低效率,改变你的坏习惯,可以让你最大程度地接近完美。本书从让你改变低效率的习惯入手,告诉你怎样克服拖拉等坏习惯,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你从自己期望过高和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 明星丫头PK恶魔王子

    明星丫头PK恶魔王子

    【免费连载】一出生就有一头紫色的头发,紫色的眼睛,一副倾国倾城的美貌,可是从小被家人抛弃,我被冷氏收养就是我冷依恋!我为了报仇成为了一代歌星又是黑道排名第2的帮主!复仇之路正式开始……
  • EXO之来自星星的爱豆们

    EXO之来自星星的爱豆们

    嗯…看了很多篇EXO的小说,觉得因为有十二个成员所以戏份很紧张,所以作者我就分成三组,这是第一组,主演的爱豆有:开度(都暻秀、金钟仁)和灿白(朴灿烈和边伯贤)勋开头有点灾难片的味道,希望大家喜欢。
  • 丫头,我永远在你身后

    丫头,我永远在你身后

    “丫头,转身!”他对着她说,“以后只要你想我了,就转身,我永远在你身后!”
  • 我的那双阴阳眼

    我的那双阴阳眼

    我叫张超,从一出生就八字偏轻时运低。五岁的时候撞邪幸好遇到一个老头,他说我天生阴阳眼不学道术扛不过十八,从那以后我就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斗山魅,战僵尸……
  • 你我的结局,只因当初的遇见

    你我的结局,只因当初的遇见

    开始的遇见,他强要她,那一晚,一夜缠绵,她恨他,恨他束缚她,“你这一辈子都只能在我身边,别妄想出去找别的男人。”后来一次致命的错误,她怀上了他的孩子,他要她打掉孩子,却被她说做冷酷,他该如何抉择?因偶然的一次,她知道了他的身份,究竟会不会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女人,吻我。”霸道总裁爱上她,追她与她相处三个月的时间,她又该如何选择。。最终两人结局该是怎样的呢
  • 警报!老师来袭

    警报!老师来袭

    【宠文】某只表示,学习压力太大,玩个游戏放松放松;哪曾想,玩个游戏也是需要脑子和运气值的;没脑子,over;运气差,over。玩个游戏几乎天天捡金币……也是上天给的一大特性……算了,正可谓条条大路通我家,还是另谋他路好了……可是……还是被损友阴了把……这个性格臭臭的路痴大神是哪来的QAQ处处遭压榨……==内个……老师……能不能不要动不动诱惑……Σ(°△°|||)︴要矜持~某男追妻攻略:娶女为妻,必先攻其身,得其心,从内到外宠到坏~
  • 我最初的爱人

    我最初的爱人

    高一那年,不经意的抬头初见,许诺惊叹于眼前男生的美好,她认为自己的爱低到了尘埃里,但是,在张忆的心里,她是自己编织过无数次的梦。缠绵十年,他们该何去何从。
  • 重生再为家姬

    重生再为家姬

    梅怜宝是家姬,长得很狐狸精的那种。上辈子十六岁那年入太子府,脑子不清楚被人坑了,背了一辈子的黑锅,最终挨了千刀万剐而亡。好在这辈子……她又回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