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400000039

第39章 苦心周旋(1)

NO.1 皇帝亲征

正德皇帝喜欢到处嬉游,一年倒有大半年不呆在北京城。即便是呆在北京,也只会呆在豹房等地方,而不会呆在皇宫中。

江彬、许泰等人原本是边将,由于武勇受到了尚武的皇帝的青睐。正是在这些人的鼓惑下,一向不喜欢拘束、好舞枪弄棒的皇帝便经常到边塞出游,还试图建立一番“功业”。

就在正德十二年十月,当守仁用兵横水、桶岗时,正德皇帝也没有闲着,他居然在大同一带亲自指挥着军队同一帮蒙古人较量了一番。虽然没什么战果,但还是令皇帝兴奋不已。

当时,蒙古小王子部侵掠应州,驻跸顺圣川的皇帝乃亲督诸军前往抵御,双方交战五日,蒙古军队见无利可图,不得不引去。在此战中,皇帝表现得相当勇敢,明军士兵也受此鼓舞一时士气大振,但是其战斗力毕竟稍逊一筹,结果共斩获蒙兵首级十六颗,己方阵亡的却有五十余人,伤五百余人。

皇帝亲身搏战,自然不成体统;为了显得“名正言顺”,皇帝还别出心裁地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号:“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太师总兵官朱寿”,而且还要“岁支禄米五千石”。皇帝要内阁拟旨批准此事,可是眼见如此荒诞之举,自然没人敢批准此事。

正德十四年初,皇帝又突发奇想,想到江南游玩一番。江南乃国家财赋重地,容不得有差池,所以百官都极力阻止此事。

在将上百官员廷杖、当场杖杀数人以后,正德有感于文官们的执拗和不怕死的精神,不得不暂时打消了南巡的念头。所谓“武死战,文死谏”,正德算是真正领教了一回文官的迂忠精神。

可是当宁藩叛乱的消息传来以后,正德再次蠢蠢欲动,并且在众人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

当年汉王朱高煦谋反,身为其侄子的明宣宗曾御驾亲征,平定了此次叛乱。既然有先例可循,百官们也就没话可说了。

这次“总督军务”的还是威武大将军朱寿,尽管内阁拒不拟旨批准,但是皇帝也不在乎,毅然点起数万边军、京军于八月二十二日踏上了南下之路。

守仁预感到大事不妙,于是上疏谏止皇帝亲征。其中道:“臣于告变之后,选将集兵,振威扬武,先攻省城,虚其巢穴,继战鄱湖,击其惰归。今宸濠已擒,谋党已获,从贼已扫,闽、广赴调军士已散,地方惊搅之民已帖。窃惟宸濠擅作辟威,睥睨神器,阴谋久蓄;招纳叛亡,辇毂之动静,探无遗迹;广置奸细,臣下之奏白,百不一通。发谋之始,逆料大驾必将亲征,先于沿途伏有奸党,期为博浪、荆轲之谋。今逆不旋踵,遂已成擒。法宜解赴阙门,式昭天讨。然欲付之部下各官,诚恐潜布之徒乘隙窃发;或虞意外,臣死有余憾矣。”

守仁说路上有刺客,分明有恐吓皇帝的意思,希望他能够知难而退;可是他对于皇帝还不够了解,这是一位不怕死的主儿,他敢于同蒙古人肉搏、敢于与老虎搏斗,就已经说明了他的轻率个性,但守仁却没有充分重视起来。

此时守仁再上疏乞便道省葬,仍未获批准。他在与友人王晋溪的书信中说:“始恳疏乞归,以祖母鞠育之恩,思一面为诀。后竟牵滞兵戈,不及一见,卒抱终天之痛。今老父衰疾,又复日亟,而地方已幸无事,何惜一举手投足之劳,而不以曲全之乎?”

钱德洪后来收集阳明先生的奏疏,他发现《便道归省》与《再报濠反疏》两疏同日而上,心里有些疑惑,觉得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日先生怎么可以顾念自己的家事呢?可是等到后来,阳明先生倡义兴师,宸濠旦夕成擒,先生仍然上疏请求朝廷命将出师,好象自己没有参与过平叛一样。

现在,当看到先生所上的《谏止亲征疏》时,钱德洪不得不感叹古人处成功之际是那样的艰难!而先生始终能够化重为轻,不愿居功,实在是用心良苦!

不过朝廷始终不批准守仁还乡,还是有些道理的:其实皇帝此来,如此兴师动众,江西方面总要有人应付一下;况且叛乱是守仁迅速镇压下去的,他总要跟皇上有个交代。

此后朝廷又命他兼巡抚江西,也是防止有变,有他在才更放心。

陪同皇帝此来的还有太监张永、张忠、安边伯许泰、都督刘晖等人,皇帝未选择走水路而走不便的旱路,于八月二十六日到达涿州。

原来这涿州是太监张忠的家乡,为了在家乡人面前显示皇帝对自己的恩宠,就跟当年的太监王振一样,张忠才特意请求皇帝到涿州走一遭。

就在这时,守仁的报捷文书也传到了涿州。叛藩既已平定,皇帝便没有了南下的借口,在京的杨廷和及随行的大学士梁储等人便力劝皇帝回头。

可是不但皇帝觉得守仁搅了自己的好事,就是那班底下人,也不甘空手而回:他们听说宁王出手阔绰,一定有油水可捞,绝对不能便宜了别人。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借口:原来这王守仁不但与朱宸濠的重要党羽刘养正非常熟识,他还曾一度派遣门人冀元亨出入宁府讲学,所以此间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勾当。

另外,朝廷是命王守仁前往福建处理军队哗变的,并没有授命他处理江西事务;他能如此神速地解决了宁王叛乱问题,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他眼见宁王不能成就大事,于是中途变卦,便在宁王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捅了一刀……

这一次皇帝总算抓到了难得的借口,“元恶虽擒,逆党未尽,不捕必遗后患”,所以仍然坚持南下。

NO.2 两害相权

原来守仁与刘养正的确是非常熟识的,而且还是几十年的交情,此前刘养正还曾一度前往赣州向守仁请教心学;宁王后来并未对守仁的家属下手,也是刘养正从中斡旋的结果。

刘养正者,少有辞藻,能谈性理,自少年时代与守仁相交。守仁非常看重他,常说:“这是我辈的同道中人啊!”后来刘养正赴宁王朱宸濠之聘,遂成了宸濠的谋主;刘养正恭维宸濠为汤武等圣王一样的人物,宸濠听了非常受用。

刘养正正常的仕途走不通,无法做到“学成文武术,货于帝王家”,但他又不甘寂寞与贫贱,自然就幻想通过另外一种渠道博取富贵,甚至可以青史留名。这样的人是不少见的,比如唐朝有位有位名叫高尚的读书人,其自视天下奇才,但正常的仕途却容不得他;后来他在激愤之中立誓,宁为贼死,也不愿苟且余生;于是他北走燕云,投入安禄山幕中,与严庄等人成了安禄山的谋主。

据说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投奔黄巢也是出于此意,不过也有些人根本就不屑于走寻常之路,他们雄心勃勃,惟恐天下不乱,就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一样;这些人大多有真才实学,常以帝师自期,希望辅佐一位明主天下。朱棣的谋主姚广孝(道衍和尚)就是这样。

刘养正也有一定的抱负,而且他对时世也很希望,后来的《讨正德檄》便出自他的手笔。他是铁了心要追随宁王造反,所以守仁根本无法劝说他反正。

当守仁来到南赣时,刘养正极为称道他的表现,是故二人极相慕重,馈遗不绝。不过守仁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想借助刘养正作为自己的眼线,因此他才派遣门人冀元亨往报,以探其所为。

冀元亨一向为守仁所赏识,他还是守仁养子正宪的老师,其人忠信可托;当他与朱宸濠论学时,宸濠有感于元亨的“迂腐”,于是感叹道:“人痴乃至此耶!”当即遣回了元亨。当元亨回到赣州,告知自己在宁王府的遭遇时,守仁不由叹息道:“祸在兹矣。”看来这个宁王是铁了心要造反了。

不过,在朱宸濠、刘养正却都以为守仁待自己甚厚,所以才对他疏于防备,未料义兵之遽起,故败。

刘养正被擒后,守仁一面答应照顾其母,一面令其自杀。直到后来,刘母病故,守仁将其厚葬,并祭之以文,其中道:“君臣之义,不得私于其身;朋友之情,尚可申于其母。”

可是令守仁怎么也想不到是,自己当初的用心良苦,现在却都成了自己的罪名,而且还连累了冀元亨等一干人。

正德皇帝等一行人走走停停,于九月初七日才到达山东境内的临清,此地为大运河沿岸城市。

临清是个热闹的地方,结果皇帝在这里一玩就是二十天。正玩到兴头上,这个时候皇帝突然又想起自己的宠姬刘氏来了,于是又派人前往接刘氏来会,这一来二去便到了十月中旬。

显然,皇帝能够如此拖拖拉拉,他的手下人却没有这样的好耐性,如果大家都依着皇帝这南下的速度,等到了南昌的时候,估计汤水都没得喝了。因此,在皇帝的首肯下,有两路人马便做了先锋。

一路由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和安边伯许泰率领,他们经由水路直趋南昌;另一路则由太监张永率领,沿运河下浙江,在杭州驻扎下来。时在九月中旬。

守仁在得知了相关消息后,自然心急如焚,个人的利害是小,沿路百姓尤其是江西百姓要惨遭官军蹂躏已经不难想见了。此时此刻,守仁何去何从呢?怎样才能将危害减到最低限度呢?

守仁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张永与张忠、许泰等人的矛盾入手。根据守仁了解,这老太监张永为人还能顾全些大局,当初他联合杨一清扳倒刘瑾也并非完全出于私心。不仅张永与张忠因争权夺利长期不和,而且张忠与许泰等人关系密切,常在皇帝面前诋毁守仁。

两害相权取其轻,守仁决定将朱宸濠押往浙江交到张永手中,并争取让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

九月十一日,守仁带着朱宸濠从南昌出发东下,张忠、许泰等人见势不好,便想派人将守仁等追回。

张忠、许泰等人的来使在广信追上了守仁,他对守仁说道:皇帝很想在军事上有一番作为,所以守仁必须要成全他。

守仁有些纳闷,这叛乱都已经平定了,还怎么成全?

来使道:可以考虑将朱宸濠放归鄱阳湖,令他召集自己的残余人马,直等着皇帝到来亲自与他大战一场,将其制服,而后奏凯论功。

天哪!这个想法也太荒诞了吧!守仁根本不敢想象这竟然是皇帝自己的意思,否则谁敢提出这样“石破天惊”的设想?但是放虎归山是绝不可行的,国家社稷不是儿戏,绝不能由着皇帝的性子来。

守仁乘夜过玉山、草萍驿,张永此前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专侯守仁于杭州。

当守仁见到张永后,诉苦道:“江西之民,久遭宸濠的荼毒,如今经此大乱,继以旱灾,又要供给京军、边军的粮饷,困苦既极,必逃聚山谷为乱。过去他们帮助宸濠只是胁从,如今若为穷迫所激,必定导致乱贼群起,天下遂成土崩之势。到时候再要兴兵定乱,不是很困难吗?”

张永对此深以为然,于是缓缓地说道:“我这次出来,只是见群小在皇上身边,我想要调护左右,以默辅圣躬,并不是为了抢夺功劳而来。但皇上顺其意而行,犹可挽回,万一若逆其意,徒激群小之怒,无救于天下大计矣。”

张永也是无奈,他太熟悉皇帝的个性了,所以希望守仁能够尽量顺着皇帝的意思来;这也算是对守仁的一个善意的提醒。

守仁只得听天由命了,他什么都不想管了,他的心有点累了,所以他在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之后,遂称病西湖净慈寺,以观时变。

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向尚淹留。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

百战归来一病身,可看时事更愁人。道人莫问行藏计,已买桃花洞里春。”(《宿净慈寺四首》)

NO.3 南昌送神

其实早在南昌时,皇帝就曾以“威武大将军牌”派一位锦衣卫千户前往南昌索取朱宸濠。

守仁见于“威武大将军”乃儿戏之名,便不肯出迎来使。三司苦劝,守仁道:“人子于父母乱命,若可告语,当涕泣以从,忍从谀乎?”

由于迫不得已,守仁才令参随人员负敕同迎来使。有司向守仁询问慰劳来使的礼仪,守仁说:“只给他五两银子就好了!”才区区五两银子,太看不起人,那锦衣卫千户于是怒而不纳。

次日那来使来向守仁辞行,守仁却一反常态,亲切地拉着那人的手道:“我在正德间下锦衣狱甚久,认识了不少锦衣卫人员,却从未见过像你这样轻财重义的。昨天那点微薄之物只是小小的心意,只求备礼。听说你不纳,令我惶愧。我无他长,只是善作文字。这样吧,改日我必定上表章一份,令天下人都晓得锦衣卫中有你这样的人物!”

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好名声,也喜欢被人恭维,所以守仁的这一番话说得那千户格外受用,算是暂时打消了对守仁的不满。

在杭州称病期间,心灰意冷的守仁本来打算坚卧不出;可是当他听闻说圣驾已到扬州时,群奸在侧,人情汹汹,守仁担心形势会变糟,迫不得已,于是准备经镇江前往扬州见圣驾。

张永受张忠等人排挤,权势大不如前,连累得杨一清也被迫致仕。一清致仕后一直在镇江养老,作为前辈老臣和国家柱石一样的重臣,守仁便在面圣之前准备先征求一下杨一清的有关建议。

杨一清对于皇帝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皇帝就爱找些乐子和刺激,遇上王阳明这样的正直老先生,二人一定会闹得不欢而散。到时候事情不但不会改观,也许还会恶化,所以一清力止守仁见圣驾。

“伯安哪,你在江西干得不错,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我作为我个人,都是非常欣慰的!时世艰难,如果没有像你这样的干臣,局面真不知道要如何收拾!不过,皇上的性子估计你也知道一些,你是个正经人,不会轻易低头,到时候说不定就会触犯龙颜,反而把事情弄糟!依我看来,你不如到江西待命,去应付一下张忠、许泰等人,事情或许还能有一线转机!何况,他们要在江西胡闹,你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

皇帝后来行经镇江,也临幸了一下杨一清的府邸,二人在一起乐饮两昼夜,赋诗赓和以十数。一清把皇帝哄得很高兴,于是他适机从容讽止,皇帝这才打消了原先拟订的浙江之行。王华死后,也是一清做的墓志铭。

就在这时,朝廷令守仁兼巡抚江西的圣旨下到了,守仁于是听从了一清的劝告,经湖口返回了南昌。

当时张忠、许泰等人已经率军到了南昌,他们打着搜罗朱宸濠余党的旗号,四出敲诈勒索;其军马屯聚,糜费不堪。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不但没想到大灾大乱之后南昌地区竟如此穷困,也没想到朱宸濠的财宝被藏得那么严实!

守仁回到南昌后,这些北方来的军士们都把怨气撒到了守仁头上,他们或肆坐谩骂,或寻衅滋事。但守仁不为所动,仍旧待之以礼。不过为了应对当前糟糕的局面,守仁却不能不有所对策。

他先是动员南昌市民暂时到乡下避下风头,而留下老弱病残应付北军。显然北军士兵不拿点甜头就不会轻易罢休,所以守仁准备犒赏北军;许泰等人自然看不上这些小恩小惠,他们认定自己想象中的朱宸濠的巨额财富都落到了守仁的腰包里,所以他们禁止手下士兵私自接受守仁的犒赏。

许泰等人就是准备让守仁把吃进去的骨头都给吐出来,所以他们就是赖在南昌不走。

当将官的不走没关系,守仁可以想办法让军士们动起思乡之念,让他们不想走也得走。

于是守仁传示内外,谕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礼。除此之外,每次守仁自己出行,凡遇北军有丧,必停车问故,厚与之榇,嗟叹乃去。

久而久之,守仁的这种关怀、亲和的态度终于感化了北军士兵,他们开始推服其守仁来。

为了再加上一把火,守仁便来了这么一招:眼看冬至将近,守仁下令南昌全城为在宁王之乱中的死难者举奠。

同类推荐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华罗庚

    华罗庚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华罗庚》深刻地描述了他坎坷和奋进的一生,及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沧桑。
热门推荐
  • 天妃复仇记

    天妃复仇记

    千年前,我是棋子,任众玩弄;千年后,重生成另一个仙子,你们还不乖乖过来给本天妃当棋子!
  • 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里不知身是客

    全文十五万字,文字优美,写了一个纯情的校园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白轻衣是个如同神仙入画一样美丽清秀的女孩子,她在大四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大二的男孩封羽,于是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离奇、悲伤的故事,他们各自的好朋友韩蕾和边锋也互有好感。四个年轻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韩蕾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子,但是她的行为却深深地影响了身边所有人。白轻衣的文静娴雅、封羽的英俊冷傲、韩蕾的美丽顽皮、边锋的老实专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双子星:傲娇校草别爱我

    双子星:傲娇校草别爱我

    这是一个宠妻入骨的故事,里面也许会有许多相同的因素,亲们放心入坑。气场过于强大的女王紫晴雪沫伪装成贫民答应导师玛丽思来到中国进修,遇见了万年面瘫,他冷若冰霜,唯我独尊,偏偏就爱欺负雪沫,似乎还对他有不一样的情愫,两人冰山对雪山,不争个头破血流誓死不罢休,后来两人不知咋滴就相爱了,爱到疯狂。他说:“我许你一世诺言,今生剩下的路我陪你一起走。”
  • 末世之穿越而来的受

    末世之穿越而来的受

    末世只是背景墙哦亲,主受文,无虐,1v1,修真小受穿越时空而来,只为了一个能双修的小攻(小朱雀:为什么我也要去!无良师傅:没有为什么,我说了算。小受:所以说我的穿越是有预谋的?小朱雀:是的。无良师傅:为师是为你好,漫漫修仙路,一个人多无聊啊!)
  • 睿智丈夫须拿捏的18句话

    睿智丈夫须拿捏的18句话

    婚姻生活需要大智慧,学会怎样说话是其中关键的一项内容。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会有夫妻的恩爱、才会有与老人的和睦相处、才会有与亲朋好友的真挚亲情和友情。这个家才真正像一个城堡那样坚固,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感,家里才会洋溢欢声笑语。
  • 噬影之路

    噬影之路

    这是一个快要被吞噬的苍穹,魔影丛生,却隐秘狡猾。重重算计,魔影包覆整个苍穹,苍穹也变得奄奄一息,可笑众生苟延残喘!幸得,异曲同工之妙的陈翎可以与之争锋,有时谨言慎行,却不失杀机四起,有时低调行事,却不失铿锵有力,有时锋芒毕露,却不失唯我独尊。有了他,苍穹不在无力,有了他,苍穹遍地都留住他的名字,有了他,苍穹的大地将更为精彩绝伦!
  • 肥妻难求:霸道军少请绕道

    肥妻难求:霸道军少请绕道

    这是一个胖胖的古代厨娘反穿越到现代给冷漠的军少当保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她是一个心宽体胖的包子属性的俏丽厨娘,他是一个因为一场阴谋的交通意外变成了"坐轮椅”的军人。“请不要再费尽心思的接近我,我是不会对你产生好感的。”某冷军少说道。“哦,好的,遵命,小的这就打包走人,我还不伺候了。”某肥女趾高气昂的说道。“好吧,我躺好了,请享用。”某冷军少眨着迷人的桃花眼,讨好的说道。温馨欢乐宠文,女主恢复容貌身材之后,成功逆袭白富美哦!敬请期待。
  • 谎恋

    谎恋

    一个流落世间的天使,本是陪男友见父母,却落得失忆而逃,继而引出一连串的谜题,牵扯出自己身世之谜,豪门斗,浴血重生,揭开惊天阴谋。
  • 回眸那一眼

    回眸那一眼

    苏西桥和苏景州是青梅竹马。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和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之间总是互补。从小见证苏景州在女孩堆里的高人气,苏西桥背地里暗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嫁给苏景州。可苏景州父亲去世后,苏景州和母亲搬走,一言不发,从此渺无音讯。再次相见,他是偶像马景信,而她阴差阳错成为马景信的绯闻女友苏西桥。
  • 修仙之智慧无敌

    修仙之智慧无敌

    励志类修仙小说,开动头脑风暴走上不一样的修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