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2400000001

第1章 导言洒向人间都是怨

今天,人们阅读历史的视野越来越宽阔,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帝王将相的历史。但是,作为曾经中华帝国的主宰,帝王在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对帝王群体多角度的解读,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既是普通读者持续的阅读需要,也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就是一部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20位帝王的“另类”行为的通俗性读物。

帝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不同社会阶层的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帝王是古代压迫阶级的总代表,是野蛮战争的产物,是统治者阶层的总代表。

正是由于这些“总代表”的身份,“家国天下”的帝王身上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承担太多的希望和压力。自帝王产生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对帝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明朝人丘濬在《大学衍义补·正朝廷》中说:“人君所居之位,极崇高而至贵重,天下臣民,莫不尊戴,譬则至大之宝也。”他说,帝王要想拥有“大宝之位”,首先要“聚财”,即“体天地生生之大德,以育天地所生之人民,使之得所生聚”;其次,要“理财”,即“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各有其有而不相侵夺,各用其用而无有亏欠”;第三,还要“正辞”,即“辨其名实,明其等级,是是非非而有所分别,上上下下而无有混淆”。概言之,帝王之治国“正途”,只有做好“正德、利用、厚生”等大事,才可以天下称颂,国祚久长。

因此,帝王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如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立下规矩,太子要出阁学习,帝王有经筵听讲。目的是为培养储君(皇帝)“进学修德”、“用贤使能”的品格。学习的内容为传统的儒学经典,包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知识,通常先读四书,再读经、史,兼习书法等。1572年,9岁的朱翊钧继任明帝国第13任皇帝,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对他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学习非常重视,他亲自汇集了自尧、舜诸帝王以来“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撰写《帝鉴图书》一书。书中借鉴历史故事,深入浅出地讲授帝王行政之道,每一个故事还绘制一幅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以引起小皇帝的学习乐趣。从《帝鉴图说》的内容不难看出对帝王的诸多要求和寄托的希望,如任贤图治、孝德升闻、戒酒防微、感谏勤政、纳谏赐金、露台惜费、遣幸谢相、宾礼故人、君臣鱼水、面斥佞臣、委任贤相、兄弟友爱、不受贡献、遣使赈恤、竟日观书、引衣容直、受无逸图、不喜珠饰、纳谏遣女以及轸念流民等,既涉及帝王个人修养、家庭和睦,也涉及政治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历史上,圣贤的名君大都能恪守此道,治理国家,像唐太宗、明太祖和康熙皇帝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然而,历史上,却有一群这样的帝王,他们要么不修身,不养性,乱后宫,荒朝政,“不务正业”,大部分精力放在个人的兴趣、嗜好、甚至是癖好上,放荡不羁;要么不遵守作为一个帝王应当遵循的施政治国基本原则和方法,食古不化,崇信神灵,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生灵涂炭,决不应该是一个“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帝王所为。这类帝王,我们姑且称之为“另类”帝王。

本书,我们选择了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20位另类帝王加以分析。通过他们揭示成长背后的故事,真实再现这些帝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另类”地步的?这二十位帝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亡国型。

这类帝王或就位时已处本朝末世,或者身处乱世而不自知,面对已相当复杂的社会和阶级矛盾,不敢或不愿意面对社会现实,完全沉溺于极其荒诞的生活之中,最终落个身死国灭。也许他们不是名义上的亡国之君,也一定是致使国破家亡的罪魁祸首。像秦二世胡亥,长期隐居深宫,把政务完全交给近臣处理,赵高得以趁机弄权。赵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忌讳多,尤其不愿意听到“盗贼”二字。他不许地方官员报告“盗多”与“贼情”,大难临头时才幡然醒悟,可惜为时已晚。孙皓是一代豪杰、吴国开国之君孙权的孙子,也是东吴第四位君主。他即位之时,天下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而孙皓却沉溺于迷信、好色,凶残嗜杀,他竟然剥人面皮,挖人眼睛,剁人肉酱,残暴本色,登峰造极。280年,“北军日近,而兵不举刃”,孙皓开门迎降后,被俘至洛阳,吴国灭亡,他也客死他乡。又如,晚年的元顺帝在“旧政更化”受到挫折后,便失去了一如既往的勇气,遇到困难就一味退缩,面对挫折反而得过且过,放纵、麻醉自己,整日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国家岂有不亡之理。

第二类:昏童型。

这类帝王年少登基,自幼缺乏父母或贤臣的管束,也缺少系统的教育,身边又多是一些良心坏透的宦官或奸臣。登基以后,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治理国家,国家大权悉数交于奸阉奸臣之手。如汉灵帝13岁登基,无知无识,阅历浅薄,缺乏心计,错把奸人当作生父和生母。他当政时期,宦官把持朝政,他自己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张常侍和赵常侍分别是指大宦官张让和赵忠。他在位时,张让和赵忠等人和大臣狼狈为奸,坏事干尽。东汉帝位传承至灵帝,已有140余年,帝国之锐气渐渐荡尽,又碰上一个荒诞另类的他,气数也到了尽头。萧宝卷称帝时也不过16岁,他的父亲齐明帝对他十分溺爱,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不习诗书,不知百姓疾苦,平时的生活随心所欲,游戏当中充满血腥,一直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唐僖宗12岁入继大统,是唐朝历史上即位年纪最小的皇帝,他耳濡目染了前朝的奢侈腐败、声色犬马,即位后又被不肖臣子引入了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歧途。田令孜在僖宗做亲王时,就服侍在他身边。所以,僖宗即位不久,就任命他作枢密使、左神策中尉,执掌禁军,还尊称他为“阿父”。就是这个田令孜,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地带领僖宗尝试各种游戏。僖宗天天就沉迷于游戏之中,真可谓游戏人生啊!他喜欢斗鸡、赌鹅,迷恋骑射、剑槊、围棋、赌博等各种游乐技艺形式。干出一件又一件荒唐的事情。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接替皇位时也只有15岁。据说,朱厚照6岁就出阁系统学习人君之道,勤奋好学,“晨起坐讲,席则移时,至午又然”;对讲官彬彬有礼,接受知识非常快,按说应该明察历代治国之道。但登基之后,明武宗的玩心大盛,纵情娱乐,起居无常,学业渐渐就荒废。经筵日讲开课没几天,他就以各式各样的理由逃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了五月,索性让司礼监传旨,以天气炎热为由,暂免读书,说等到八月天气转凉了再说,自己给自己放起了暑期长假。学习的事情从此也就不了了之。明熹宗更是一个怪皇帝,13岁时才第一次接触到老师和书本,但不久又辍了学。20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又时断时续地学了几天,一生加起来不过读了几次书,基本上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在清朝,同治帝载淳6岁登基。6岁的孩子,主要任务自然是学习。两位皇太后慈安和慈禧太后都没有什么文化,既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小孩子学习也不得法。加上她们生活慵懒,缺少积极进步的精神,常在重华宫潄芳斋办事、传膳、听戏,没有给同治以有益的影响。缺少积极管束的同治非常贪玩,对学习没有兴趣,“见书即怕”,跟着老师学上三五个月也没什么长进,到了十七八岁亲政的时候,同治竟然连“折奏未能读”,甚至连最基本的《大学》还不能熟读。

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浸润,没有了历史责任的传承,一个贪玩成性的顽童长大以后,自然谈不上什么宏大抱负。这恰恰是作为未来皇位继承人最可怕的品格。没有任何的准备,这些昏童似乎准备一直生活在一个无拘无束的嬉戏世界里的时候,而中华帝国在他们的影响下却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第三,虚荣型。

这类皇帝,出于某种目的,不切合实际地炫耀,讲排场,爱虚荣,或穷兵黩武,或巡游无度,或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虽然风光无限,挣足了面子也断送了国家的前程和自己的性命。王莽、隋炀帝、明宣宗和清乾隆等都是这一类人物。隋炀帝试图延续辉煌、壮大国威,但他的自负、虚荣心理与官宦背景,严重左右了他的治国理念与方法,导致了统治的失败,大外交、大工程、大排场、大战争等“四大皆空”。他的大外交,不切实际地向外邦炫耀财富,造成了国力的大量损耗;他的大工程如建东都、修运河、筑长城等,每月役使劳动力数百万之多,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作为一国之君,他做任何事都要有大国的气派,忘记了乐极生悲的典故。隋炀帝做梦也不会想到是自己的大臣、宗亲、亲信举起了反旗,借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之势,要了自己的性命,推翻了大隋的政权。乾隆帝也是虚荣皇帝的代表,他以“十全”的名义穷兵黩武,以巡幸的名义数下江南,以盛世的名义禁毁图书、摧残文化,以禅让的名义玩弄权柄,这些都给恢复和发展中的传统经济和社会文化带来致命的影响,在“康熙盛世”之后带给中华帝国的是“大乱”。在乾隆的最后20多年里,社会矛盾潜滋暗长,这些都被好大喜功、死要面子、虚荣心极强的乾隆给通通掩饰。他不去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带着自己的心满意得,带着大臣们的歌功颂德,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留给他的臣子和百姓的却是动荡、饥饿、疾病和战争的煎熬。

第四,走火入魔型。

帝王也是普通人,受环境或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娱乐爱好,亦在情理之中。但帝王又非寻常人,他拥有无上的财力,承担最重的社会责任,如果对自己的志趣不加节制,势必荒怠朝政,同时,由于他个人的志趣取向带有明显的导向性,也会把整个社会风尚引向非常态的地步,社会发展也会失去平衡。南朝梁武帝萧衍、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和明熹宗都是走火入魔型的皇帝。像梁武帝,虽为帝王,却心仪佛门,他不顾江山,不务军政,数次栖身同泰寺。由于一心事佛,他崇尚文雅,刑法简陋,对犯罪行为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怜悯,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皇帝带头崇佛,全国上下更是掀起信奉佛教狂潮。寺院猛增,佛徒日众,在梁武帝时,佛教达到南朝的极盛时期。唐人杜牧有诗句形容当时佛教盛况空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唐后主李煜,“精究六经,旁纵百氏”,善诗词、精书画、通音律,身边簇拥着南唐文人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等。他喜好“悁心志于金石,泥花月于诗骚”的文人雅士生活。他的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通晓音律;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世人誉其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最风流、最多才、最能爱”的文人。无论是登基前后,李煜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酷爱下棋,拒绝召见大臣。他沉醉于儿女私情中不能自拔。他崇信佛事,供养僧侣万余众,就在金陵城被围困时,他仍在宫中与道士和尚大谈佛道,直到沦为俘虏才如梦初醒。

宋徽宗有着像李煜一样的爱好,也重复着诗文误国的故事:集书法家、画家、教主道君、诗人、蹴鞠爱好者于一身,却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位亿万人民的君主。角色的错位,导致徽宗治理下的宋朝日益衰落。皇帝为了自己的爱好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朝中腐败黑暗、奸臣当道、结党营私。广大老百姓,生活极端困苦,不堪重负,民变不断、义军蜂起。唐后主和宋徽宗,都成了敌国的阶下囚,都客死他乡,不能不发人深省。所以,到明朝时,张居正看到万历皇帝钟情于书法艺术,马上停止了他的书法,以防止其过于专注其中,实为避免重蹈覆辙。尽管如此,明廷内畸形的生活空间还是促生了另一位走火入魔的“木匠”天子明熹宗。

另类帝王的行为是形形色色的,上述类型的划分只是侧重于帝王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是为了评述的方便而进行粗略归纳。比如,有的帝王因为自己的角色错位成了亡国之君,昏童没有来得及清醒明白就做了阶下囚等,他们既是走火入魔型,也是昏童型或亡国型。面对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另类举止,我们思考得更多的则是这些帝王的另类行为产生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朱星先生在《中国皇帝评论》中,把皇帝的特权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最大占有,即凡在其武力统治区内的一切都属于他,也是《诗经》上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或者说是人们常说的“家国天下”,天下乃一人之下,一姓之天下。二是最大的权力,即帝王对他所管辖的地区、甚至是想象中的地区,拥有一切支配权,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占据,可以随便杀人,哪怕是他的妻子父母。三是最高的荣誉,历史上劳动人民创造的成就都记在他一人名下。四是最大的物质享受,即帝王的衣、食、住、用、行等,当然还包括性的满足,一定是全国最高、为所欲为的等级。

换言之,在古代中国,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渲染了他们的另类行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对权力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避免权力的滥用,防止私欲的膨胀。好喝、好睡、好吃、好玩、好斗、好游、好色等是人性中潜在的私欲。帝王的另类举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性丑恶的一面在作怪,没有了约束与抑制,私欲就会迅速膨胀,残暴、虚荣、好奇、猎奇等就会应运而生。

我们分析了20位“另类”帝王的人生历程,不难发现:每一位帝王的另类行为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背后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另类举止,既是荒诞的,也是真实的。

沧海桑田,缘于不经意间的细流沙沉。防止人性私欲的剧激膨胀,就需要防微杜渐。王阳明讲,人性皆有阴阳善恶,与其暴露其丑,毋宁张扬其善。从道德层面上讲,弃恶扬善,人有恶欲并不可怕,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就可以驱除邪念。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上讲,还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约束制度,把邪恶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天,历史的车轮早已碾过了“家天下”的时代,然而,历代帝王的荒唐言行举止,他们的人生经历所揭示的教训,足以警示后人。

同类推荐
  • 迪斯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迪斯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出生,他的名字随着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问世开始誉满世界。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曾国藩的藏与露

    曾国藩的藏与露

    曾国藩,崛起于落后的农村,出身于白面书生,成名于拯救大清。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湘军之父、洋务之父,大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有清一代的儒学藩镇,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打造出了战斗力强劲的湘军;他长着一副奸臣短命之相。却成了万人景仰的盖世功臣;他功高震主,令皇帝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毛泽东佩服他,蒋介石学习他,梁启超推崇他,李鸿章继承他……在他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体现。他享尽了功名利禄,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夕下苍穹

    夕下苍穹

    当明媚辉煌的太阳徐徐落下,风光的小姐也变成了灰姑娘,当灿烂凄美的霞光落在她的身上,清冷的眸子发现现在已经不比从前。她,深紫长发,湛蓝眸子,才貌双全,淡雅如云,睿智镇定,生有四劫。又如飞鹰般孤傲,天煞孤星,龙家大小姐,苍岚帝国出类拔萃的天才,夕阳西下,独自在外,倾城倾国,冰山美人,冷酷无情。夕阳西下当她轻拂长袍,杀人无数,身负杀族之仇,红色撒过天际,深的是血,淡的是光……你可知道,现在的恶魔,也是曾经的天使。但她猛然回头,却发现自己做错了,大错特错…………她不在遥望远方那残酷的复仇,只是低下头,守候现在淡淡的幸福,然后静静地说:“夕阳楼外角声长,下官歌舞转凄惶。苍惶已就长途往,穹庐杂种乱金方。”
  • 千缘阁

    千缘阁

    人与他们,隔着时间的河,又被缘分的线牵在一起。只是规则不一样而已,灵魂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时间,注定与人类不同。没有什么存在能从你诞生的瞬间,陪你到离世的刹那。但是,每一次邂逅,每一段相随,都是缘。生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缘,编织起的长绳。
  • 相亲人生

    相亲人生

    相亲可以映射社会,张译煌的十八次相亲有喜有悲,让人看透世间百态。
  • 车车

    车车

    十七岁,漫长,夏,那年有你,车车说他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一天她嫌弃他,朱煦最怕的事亦是如此。他们都只想到离开,没有想过最后以什么关系陪伴,他们最心痛的就是这个……
  • 废柴嫡女:植物召唤师

    废柴嫡女:植物召唤师

    现代女一朝穿越到异世大陆,以为废柴会变天才,谁知召唤出来的武魂竟然是一棵杂草。本以为是女主角命,谁知竟然是炮灰!她世家废柴,一朝代嫁,他战神王爷。她趁他觉醒时逃跑,他找到她后,化身无良霸宠师父。她胆小怕事,却总能惹出很多事。身边的兽宠,一次次坑她,使她一次次陷入危险。通过一次次捡漏,慢慢使自己强大,终成穿越异世大陆的女主角!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征途主宰

    征途主宰

    世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人死后若将尸体葬于养尸地,此尸体将不腐不烂,此灵魂将不死不灭……生死之外,自有天地,不死不灭,我为轮回。苍天浩渺,虚虚幻幻,界外之界,我为正道。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择良记

    择良记

    当朝国相嫡女杜宛若一再受太子蛊惑,最终落得个死于非命的下场。三皇子对她情真意切,却是个与皇储之位无缘的人。四皇子深得帝心,对她百般殷勤,无非是看中她家的权势,若押宝在他身上,是否会造就第二个太子,酿成同样的惨剧?重生,既然老天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誓要好好跟他们玩玩这盘棋,为自己改写命运,择个良夫,换个锦绣前程。
  • F女也疯狂

    F女也疯狂

    这是狐狸我的第4本书当然前面3本都木有成功的发下去因为狐狸太懒了但这本不会了这本小说我一定会坚持发下去的,因为这是狐狸我真正的处女作也是我的真爱。简介:性别都吥同还谈什么恋爱?性别相同还有什么真爱?一男一女,只不过传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