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0900000013

第13章 文学的膨化

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那时,坊间流传很多花絮。

其中一则说,这位总统先生步行至京城某条胡同时,看到一位加工爆米花的老乡,在烟熏火燎的炉子上,不停地摇动着一具圆肚形的铁筒,尼克松兴致十足地驻足观看。突然,砰的一声巨响,那小小的筒肚里,竟冒出来一大麻袋玉米花。

于是,这位总统对随从人员说,哦,原来中国人是用这样膨胀体积的办法,来解决居民肚子问题的,真是了不起的发明。

看来,这种粮食瞬间增长器,对美利坚台众国也是有用的。

此类说来可笑,其实并不可笑的花絮还有很多。

诸如看到什刹海卖面茶的大铜茶壶啦,看到前门外老字号的陈年老汤啦,尼克松无一不感到惊愕和艳羡。因为,他听陪同人员介绍,那只大铜茶壶,是康熙年间造的,壶嘴都被茶扬倒得秃了,可见其久远,那锅陈年老汤,更了不得,从乾隆头一回下江南起,一直咕嘟到今天。总统掐指一算,这两件东西,比美国的历史长好大一截,于是那张脸拉得更长了。按照“文革”逻辑,老美沮丧失落之时,自然是国人扬眉吐气之口了。

我始终也没弄懂花絮的编造者,用意何在。是自我解嘲呢?还是精神胜利法?思来想去,作为阿Q同胞的中国人,后者的可能性,应该大些。

这也难怪,那时的中国,尚未对外开放,不知外部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大伙儿硬是相信地球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干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伸着脖子,等待我们中国人去拯救。记得那时,我正在新线工地劳动改造,一位被挑选进工宣队的师傅,坚信不久的将来,很可能进驻到伦敦、巴黎、纽约。他对我这个“右派分子”,倒小太“镇压”,意气风发地对我讲了他的宏伟目标、远大理想,于是,我也只好祝他梦想成真。

—时间里,革命狂飙,无比高涨。中国人很容易上虚火,也是一个能把自家一点点可说、可道、可夸、可张扬之处,像爆米花那样膨大起来的民族。哪怕没落了,一无是处,像阿Q老兄,也还梗着脖子,弹出眼珠,声称老子先前也曾阔过。所以,封建时期养成的天朝大国意识,阴魂不散,加上“文革”期间的荒唐,荒谬、荒诞的民粹主义,硬是跟谁也没有商量,自说自话,把世界革命中心,迁都到中国来了;也不管亚非拉人民有没有邀请,也不管第三世界发没发出过sos求救信号,硬是义不容辞地,将拯救他们的革命重担,揽到自己头上。真如毛泽东的诗句所说的那样,“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中国人下定决心,非要将红旗插遍全球不可。

我想,这种不可理喻的自大,大到上海话所说的“热昏”,正是上述花絮产生的精神基础。

大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相当长的时间,闭关锁国,与外部世界隔绝,顶着头皮上可怜巴巴一片天,踩着脚底下磨不开屁股的一块地,就会产生出天之下、地之上,只他老哥一个人的妄自尊大感。最典型的例子,奠过于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提到的滇王和夜郎侯了。这两位蛮天荒地的土司,竟对长安来的使节,大言不惭起来:“滇王与汉使者言日:‘汉孰与我大?’至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所在的铁路工程队,修贵昆线,施工工地在贵州水城一带,属黔西地区,不知是否即为史书中的古夜郎国?刚到那里,偏僻山区里的老百姓,不识汽车为何物,后来火车通了,携家带口,安营扎寨,坐在路边观看。

因此,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所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井日而食”,古时的闭塞落后,可想而知。《史记》所载的这西南夷的蕞尔小国,时间还要更早一些,为公历纪元开始前后,因此,滇王和夜郎侯所统治的地域,不知该是如何的不成样子,如何的不成气候?

因此,他需要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需要这种关起门来当皇上的自大,否则,对比那个是他们乘以N倍的国土、财富、威仪、好生活的汉王朝,早撒泡尿把自己淹死了。

所以,瞎子看不见,不会目迷五色,聋子听不见,自然无动于衷。历代统治者实施隔绝封闭的愚民政策,就是不想让老百姓知道,外部的世界更精彩。而无知愚昧的最大好处,便是没有比较,而没有比较,也就不存在差别;而没有任何差别意识,也就不会有遗憾和不足,于是,天下太平。果然,没过多久,我为其打下手的烧锅炉的师傅,作为工宣队,虽然纽约没去成,伦敦也没去成,但进驻到贵阳市里的某个高等学府,并且结合进校革委会,让我着实吃了一惊。而且,说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每周一的全校师生员工的集体早请示大会上,他都要发表长篇演说。

我不禁忐忑地向他打听,“你真的上台去讲话?”

他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地回答:“那是当然,我不讲,谁讲?我愿意咋讲就咋讲,我没有什么不敢讲的。”

这就是尼克松在北京小胡同里见识过的爆米花所产生的膨化效应了。

所谓膨化,本是食物的一种加工方式,在密闭的容器内,将谷物、豆类放置其中,加温加压后,瞬时恢复至常压状态,因水分急速蒸发,使食品组织发生变化,成为多孔状的比原先体积膨大若干倍的海绵体。既然豆子、玉米可以膨化,那么,人为什么不可以膨化呢?而且,不需要放在铁筒里,更不用架在火炉上,只要想膨化,哪怕一个王八蛋,霎那间,也可膨化成巨无霸。

记得有一次,我因事从水城到贵阳去,承这位师傅不弃,曾留给我地址,让我到他支左的学院去看他。说实在的,走进这座高等学府,在校园里,看到他穿着四个吊兜的涤卡中山装,小头梳得溜光,被几个工农兵女学员围着,那笑逐颜开的样子,我都不敢认了。远远打量着,不禁狐疑起来,此人还是那个钻在锅炉房里,一身一脸全是煤灰的司炉吗?

这时候,他发现了我,走过来,用指尖同我握握手,那一睑斯文的样子,真是相当人五人六的。你不能不赞叹膨化功能,将人改变得多么厉害。你也不能不钦服亭长刘邦所言,“将相王侯,宁有种乎”,是那样的有道理。大概,一个在精神世界,在意识形态,在形而上的领域,处于一种软肋状态之中,而又无望于短期中有所改善的弱者,膨化,应该是免除心理怯势的神丹妙药。

当然,这需要脸皮有足够的厚度,越厚,越能膨出水平。

所以,对文坛上那些求名求利之心强烈者,什么都敢开牙,什么都敢伸手的勇敢者,膨化,甚至无耻地膨化,便是走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凡是能在文坛大小码头上立足,能在一个圈子里拥有话语霸权,能让小女千对他美目盼兮,能让小八腊子朝他叩头进贡。尤其是那些三五成群,勾肩搭背,抱团成伙,横行无忌者,说抬举谁,谁就当红,说封杀谁,谁就背字,都是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膨化过来的,那道行就更了不得了。

以上这些文坛的佼佼者,自然属于修成“正果”的大师一级的人物了。休看近年来的文学作品,像点样子,有点水平,令人铁服,凭真功夫而不是靠炒作赢得读者者,屈指可数;但自称的文学大师,和人为的吹捧起来的大师,还真是不少。我想起豫剧《穆桂英》中的一段唱词,“几年不到边关走,砖头瓦块都成了精”,倒是很形象的对于这种现状的描写。

所以,在当前文学领域中,“大师”这个字眼,是常见词,出现频率相当之高,有应接不暇之感。我不晓得这是时代的福祉呢?还是一种文人的谵妄?我始终认为,上帝是位很吝啬的造物主,出手并不大方。在西方世界,也只是文艺复兴时代,才同时出现过达芬奇、米开朗其罗、拉斐尔这样的群星共辉的大师,那是极稀有的情况。而在东方,康雍乾好几百年,才出了一个曹雪芹;五四启蒙,文学革命,舍鲁迅外,还能找出相类似的文学伟人吗?怎么可能一下子天上掉馅儿饼,给我们扔下成筐成箩的当代文学大师呢?

除非,上帝吃错了药,肠胃出了毛病,拉稀了。

过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四十年代抗战,五十年代建国,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九十年代努力与世界接轨的文学,这期间的中国作家,无论故去的,还是存活的;无论著作等身的,还是中途搁笔的;无论声闻海外的,还是知名国内的;无论被人追捧的,还是反响寂寥的……一句话,都处于同一地平线上,有先后之分,无高低之别,彼此都差不太多。你既不比别人大得邪乎,别人也不见得比你小得厉害。

如同玉米,可能有金皇后、大马牙或农大八五一品种的些微区别,然而在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的单位含量上,其实,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拿玉米来譬喻作家,有点失敬。若说起中国作家膨化自己的努力,又觉得很类似玉米花的际遇。在铁筒里加温加压,然后,砰的一声,便在文坛这条麻袋里迸裂开来。有的爆裂得大些,便是大作家,有的爆裂得一般,便是中不溜的不上也不下的作家;有的爆裂得不好,或者压根儿就没有爆裂,便是不走运的,始终卖不出自己,只好向隅而泣,或怨天尤人的无名之辈了。

于是,作家的名或不名,大或不大,作品的优劣,是次之又次之的考虑了。文坛本是一块名利场,近二十多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能不能膨化?敢不敢膨化?大家就更加赤裸裸地追名逐利,更加肆无忌惮地比赛着膨化。应该起到决定作用的作品,倒不起什么作用了。

作家的高低,作品的好坏,视其膨化的程度而定,虽然是笑话,但大家都奉为圭臬,按其行事,便是世纪更迭之际的文坛风景。然而,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是宇宙间的铁的定律。膨化食品,只是增加了大干原物体几倍、几十倍的空间,营养成分,不会随着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一粒爆成足球大小的玉米花,和一粒没有爆裂的玉米,是没有差别的。同样,一部作品的膨化,一位作家的膨化,不管扩张到多么多么的大,他还是他,作品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

我就听说过,一位膨化起来的大师,他的一部膨化起来的“经典”著作,新书从印刷厂出来,还散发浓浓的油墨香味,直接就送到造纸厂的化浆池,一车一车地倒了进去。这可不是天方夜谭,目睹者再三说:“向毛主席保证”,言之凿凿。为什么要如此这般地追求膨化呢?我想,利益驱使,名位诱惑,是最大的动因,而当前到了不择手段的竞争地步,则是当代作家过多造成的。

时下,中国作家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太多。任何物种,擎生过于泛滥,生物链就会出现危机,文学社会,也是要讲究生态平衡的。

回顾现代文学的从容,能够沉下心来写出些认真的作品,便令我们这些后来人为之神往了。也许由于当时文学中心,上海、北平,作家总数不是那么多的缘故,尽管有互不相容的是非,有各自标榜的派系,但终究由于从业者足以驰骋的天地,不那么局促,遂也有了一份大度,不一定要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决绝不可。

我记得我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大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称为“孤岛”的上海。现在回想起来,读过的,留有印象的,以及在爱好文学的同学之间经常谈论到的作家,不会超过三位数。那时的中学生,也有文学社之类的团契,出于民族危亡的爱国热情,想到日本鬼子一进租界,肯定便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文学和汉奸文学的天下。所以,对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凡能搜罗得到的,无不辗转传阅,交流心得。

因此,到图书馆里找寻《小说月报》、《新潮》,《现代评论》、《文学》、《创造》、《语丝》、《人世间》、《论语》,以及《东方杂志》等非文学性刊物,到福州路也就是四马路的书店和旧书摊,以及街头的租书铺,发掘如今被称之为现代作家的作品,便是社团成员的使命。尽管如此不遗余力地寻访,累计起来,这些作家的总人数,绝不会超过百位。

这个数字,连我自己也很怀疑。但是,据北京图书馆书目编辑组的《中国现代作家著译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这部书的《续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现代作家的数量,恐怕只是当代作家的一个零头。这部根据北图现藏并补充其他图书馆的一些藏书编写而成的书,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前书共收录阿英、艾青,艾芜、巴金、巴人、冰心、曹禺等五十位作家著、译编、校的图书近三千种,后书收一百二十八位作家著译三千四百种。看来,当时号称四万万五千万的中国人中间,充其量,也就只有区区百多位作家,是用不着恶性竞争、尤其不需要狂热地进行彬化的。

从鲁迅所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卷》来看,他负责收集编选的作家小说作品,是除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个团体以外的作家的作品,共收三十三位作者的小说五十九篇。1935年至1936年间出版的这套《中国新文学大系》(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也是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是从1917年新文学运动开始到1926年十年间的创作和理论的选集。全书共十册,作品有小说一至三集,散文一至二集,诗歌、戏剧各一集。因我手头没有这套书,以鲁迅编的这一集为准,粗略统计一下的话,也足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总数在百位上下,是不会大错的。如果加上文学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史料等其他各卷,也就二百人左右。

当代作家的数量,就实在惊人了,而当代作品的数量,就尤其惊人了。仅以年产长篇小说六百部至七百部的这个速度,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国,是不用怀疑的。

以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计,我记得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四次文代会上的一次统计,从建国开始到那时止,会员为三千人。二十多年以后,如今的会员已达六千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口为四亿五千万,作家约为二百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为十二亿,作家约为五千名(因为有的会员不一定是作家,因此不计在内),这样,两相比较,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这个国家,人口增长三倍,而作家却增长了二十五倍。

这种缺乏科学、失之严谨的统计方式,肯定不为研究者所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足凭信的,只是一个姑妄听之的毛估框算,一个略具参考价值的座标系数。如果,退一万步,作家与总人口的比例,就算是增加了十倍、十五倍,其竞争之严酷,也是不言而喻的。这就不得不逼得作家们削尖脑袋,或者打破脑袋去讨生活。若是想保住脑袋,那就得豁出脸皮,或者索性撕下脸皮,投身到毫不容情的竞争中去。

譬如桌子上摆着一块蛋糕,你当然想吃,但你站在外围,你是绝对吃不上的,也许等人家吃完了以后,你再捡点残渣余滓。因此,首先,你得挤进围着这张桌子的座位上,这样,你可以分享到你的一块,其次,你若是挤掉你身旁座位上的人,你可以切得更大的一块。至于怎么样占住两张或三张凳子,这就要看你膨化、膨化、再膨化的能量了。因此,生命不止,写作不息,膨化也就要进行到底。

1935年鲁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卷》,写了几句《编选感想》,文字不多,抄录于下:

这是新的小说的开始时候。技术是不能和现在的好作家相比较的,但把时代记在心里,就知道那时倒很少有随随便便的作品。内容当然更和现在不同了,但奇怪的是二十年后的现在的有些作品,却仍然赶不上那时候的。

后来,小说的地位提高了,作品也大进步,只是同时也孪生了一个兄弟,叫作“滥造”。

大师所以被称作大师,第一,他的先知先觉;第二,他的话,也包括他的作品,不那么快就过时。鲁迅六十多年前说的这番话,至今还是很有针对性的,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他至今仍旧彼人讨伐的原因。不过,在他笔下的,那个名叫“滥造”的孪生兄弟,这些年来,可有出息了。一个个,一位位,一尊尊,从作品,到人品,从形而上,到形而下,已经进入全面的、彻底的膨化状态之中。若是先生还活着,我想如他儿子周海婴所回忆的那样,闭嘴,不做声,或者,爽性去坐牢,倒不失为求得一份安生的万全之策。

再见吧,文学的玉米花,祝你们好运!

同类推荐
  •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
  •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
  •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三思两言实录

    三思两言实录

    本书作者对高校办学进行长期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一个应用型工科学院管理者的视角,展示了以实学思维办学科、办文化的思路历程,总结出在贫穷贫乏中突围发展的办学实践经验。由于目前关于高校基层办学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方面的书比较少,本书可以为高校基层办学组织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 兽王·军中兽王

    兽王·军中兽王

    兰虎一出桃花源就遇到了一个叫做蛇六的神秘人,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伴前往彩虹城。得知彩虹城外有一只上古凶兽出没,兰虎与蛇六一同前往凶兽出没的水域,希望为民除害。就在与凶兽斗智斗勇的时候,兰虎忽然警觉地发现自己落入了新联盟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哈里兽的几个修为极为高强的弟子从天而降……兰虎脱险之后,跟着亚超人方冰来到了军中,见到了东联邦政府特别行动部门总指挥罗兰。然而军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仇视新人类的将军对兰虎虎视眈眈。面对军中古人类高手的挑衅,兰虎是奋起反抗还是退避三舍?……
  • 安德鲁·卡内基(名人传记丛书)

    安德鲁·卡内基(名人传记丛书)

    安德鲁·卡内基是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亨”摩根共同鼎立美国经济界的三巨头之一。他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王国,曾是世界首富。一直以来他都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奋斗的楷模。
  • 灵耀月神

    灵耀月神

    人类和龙,关系由原本的和谐变为敌对,又有未知的原因让龙全部都消失了,但还有部分的龙分布在这辽阔的世界,而被命运选中的少年则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
  • 沙漏青春无痕岁月

    沙漏青春无痕岁月

    青春很美好,却如同昙花一现,沙漏可以倒回去,可一些事情早已物是人非,当想要紧紧握住的时候,还能否紧紧握住
  • 红杏艳艳几时休

    红杏艳艳几时休

    从农村来到小镇后,小学4年级的章云儿偶然发现母亲与小叔间不正当关系,不敢告诉身为警察的父亲,只能与同病相怜的小伙伴报团取暖,各种苦恼后又被父亲告知母亲与其他人的暧昧,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嗜赌,母亲离家出走,饭店面临倒闭,风雨飘摇中的章云儿学会了“人前笑,人后哭”,然而她并没有成为问题少女,在一群好友的陪伴中,拥抱自己,为能离开小镇而努力着。可是,伴随着巨大的心理阴影,离开小镇的章云儿迷了路、、、、、、
  • 圣战骑兵

    圣战骑兵

    原本是酋长的儿子,结果部落被灭,父母双亡,自己被既是仇人又是和父亲结拜的大哥所收养。在那里他背上了帝国万年米虫的骂名,他该如何立足,该如何反击
  • 毒手法师

    毒手法师

    她是佣兵界的传奇,“毒术圣师”。却因朋友背叛,死于非命。重生异界,这具身体的亲生母亲为钱财而卖掉她。面对奇妙的魔法世界,她该是再次埋头努力,踏上一个世界的巅峰?还是逍遥自在,快意人生?……“死闷骚,别跟着我,吃干抹净还想吃?没门”“害羞了?我只闷你,骚你。适时吃掉才是人生真谛啊。”“……”
  • 一网情深:抱个帅哥回家去

    一网情深:抱个帅哥回家去

    她是个作家。不,是作者。不不不,她是个底层的透明小写手,呵呵哒。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他丫的有江湖。你要问她江湖是什么?嗨呀,这还不简单?长江知道不?洞庭湖听说过没?喏,这就是江湖。啊呸,她随口开玩笑的。江湖就是一杯穿肠毒酒,来得快,去得也快,死不死的就是那一瞬间的事。江湖就是一支过喉烟草,左磨着你,右也磨着,把你半死不活地吊着。嗯,这就是江湖了。现在我就来好好说一说,一个名为温虞凉的小透明作者,她在网站上写小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泪星

    泪星

    莲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妇女,为维护自己的婚姻家庭,吃尽千辛万苦,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