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300000017

第17章 理论篇(1)

史通

六家

【原文】

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外篇》言之备矣。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今略陈其义,列之于后。

《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知《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观书于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删其善者,定为《尚书》百篇。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以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日《尚书》也。”惟此三说,其义不同。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至如《尧》、《舜》二典直序人事,禹贡一篇惟言地理,洪范总述灾祥,顾命都陈丧礼,兹亦为例不纯者也。

【译文】

古来帝王编撰记述文书典籍的情况,本书《外篇》里已经谈得够详尽了。古今往来,世事变异,质文也交替变革,各种历史著作的体例,不能固定不变。经过研讨得出了结论,它的流派,可以分成六家:一是《尚书》家,二是《春秋》家,三是《左传》家,四是《国语》家,五是《史记》家,六是《汉书》家。现在简略地陈述他们的概况,分列在后面。

《尚书》家,它来源于远古。《易经》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法它们。”由此知道《尚书》的起源是很久远的了。到了孔子在周朝王室观看各种文献资料,得到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籍,于是节取其中好的,定为《尚书》百篇。孔安国说:“因为它是上古的书,称它为《尚书》。”《尚书璇玑钤》说:“尚就是上。上天垂示文理征象,陈列节序度数,好象上天按自己的意志在运行。”王肃说:“帝王说的话,下为史官所记录,所以称为《尚书》。”推究这三种说法,它的意思不一样。大概《尚书》的主要内容,本在发号施令,是为了宣扬王道的正义及面对臣子们发表的谈话,所以它所记载的,都是典、谟、训、诰、誓、命这类文体。至于像《尧》、《舜》二典直叙人事,《禹贡》一篇只谈地理,《洪范》统统记述灾祥,《顾命》大都铺陈丧礼,这些一也就是《尚书》记言体例不纯的地方了!

【原文】

又有《周书》者,与《尚书》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篇之外,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甚有明允笃诚,典雅高义;时亦有浅末恒说,滓秽相参,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至若职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说,比月令多同。斯百王之正书,《五经》之别录者也。

《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按《汲冢琐语》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孔子曰:“疏通知远,‘书’之教也”;“属辞比事,《春秋》之教也。”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祷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译文】

又有《逸周书》,和《尚书》相类似,就是孔子删定百篇以外的,总共为七十一章。上起自文王、武王,下终于灵王、景王。内容明确可靠,浑厚真实,文辞典雅,义理高深,但也有肤浅陈旧的说法,一些糟粕参杂在里面,大概是后来好事的人所增补的。至于其中《职方》篇的文字内容,和《周礼》没什么区别;《时训》中的说法,又与《月令》大多相同。这是历代帝王的经史,《五经》以外的同类记载。

《春秋》家,它最先出现在夏、商、周三代。按照《汲冢琐语》记载太丁当时的事,称为《夏殷春秋》。孔子说:“沟通古今,了解往事,是《尚书》的教化”;“连缀文辞排列史事,是《春秋》的教化。”从这里得知《春秋》开始著作和《尚书》同时。……孟子说:“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其实是同一种书。”那么乘和纪年、梼杌,恐怕都是春秋的别名吧!所以墨子说:“我看见过百国春秋。”大概都是指这些一吧!

【原文】

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据行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数,藉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隐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

又按儒者之说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举秋以兼冬,午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苟如是,则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盖有异于此者也。

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昔《春秋》。自是为国史者,皆用斯法。然时移世异,体式不同。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哉!

《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著《春秋》,而丘明受经作传。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人。或日传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案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观《左传》之释经也,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阙而传存。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信圣人之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

【译文】

到了孔子编纂《春秋》,于是考察周代礼仪的旧法,遵照鲁国史书的遗文;根据行事,依照人道;从失败以判明处罚,由兴盛而确立功劳;凭借日月而确定推算岁时节候的次序,依靠定期朝见天子而正定礼乐制度;使他的言论含蓄委婉,使他的文辞隐晦不明显;成为不可磨灭的言论,彰明将来的规范,所以能够长久地经历千年,而他的著述能独行于世。

又考察儒家学者对春秋的解释,用事依附于日,用日连缀着月;说春以包括夏,举秋以兼顾冬,一年有四季,所以交错举出作为所要记述的名称。假如是这样,那么《晏子春秋》、《虞氏春秋》、《吕氏春秋》、《楚汉春秋》,它们的篇章次第,本来没有年月,却也称做春秋,和这是有区别的。

到太史公撰写《史记》,开始把天子的事迹写为本纪,考察这种写法的宗旨,有如往昔的《春秋》。以后撰写国史的,都用这种方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朝代的不同,体裁格式也不同。他们所记述的事情,都是言论少有赞许忌讳,事情没有降升抑扬,所以司马迁自己也说“整理旧事而已,如何能与《春秋》相比呢!”

《左传》家,它最早出于左丘明。孔子著《春秋》之后,左丘明承受《春秋》而作《左传》。传,意义源于转,把所接受的经的旨意,用以转授给后人。又有的人说传,意义源于传,用来流传后世。根据孔安国注释《尚书》来看,也称为传,那么,传也就是解释的意思了。观看《左传》的解释经义,言辞见于经文而事情的详细情况却在传里,或者是传里没有的而经文里有,又或是经文没有的而传里有。它的言辞简略而切要,它的记事详细而广博,确实是圣人的羽翼辅佐,释经著作中的首位。

【原文】

《国语》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越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别为《春秋外传·国语》,合为二十一篇。其文以方《内传》,或重出而小异。然自古名儒贾逵、王肃、虞翻、韦耀之徒,并申以注释,治其章句;此亦《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也。

暨纵横互起,力战争雄,秦兼天下,而著《战国策》。其篇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合十二国,分为三十三卷。夫谓之策者,盖录而不序,故即筒以为名。或云,汉代刘向以战国游士为策谋,因谓之《战国策》。

《史记》家者,其先出于司马迁。自《五经》间行,百家竞列,事迹错糅,前后乖舛。至迁乃鸠集国史,采访家乘,上起黄帝,下穷汉武;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合百三十卷。因鲁史旧名,目之日《史记》。自是汉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迄乎东京著书,犹称《汉纪》。

【译文】

《国语》家,它最先也出于左丘明,他作了《春秋内传》(《左传》)之后,又考核那些剩下来的史料,编纂其它的说法,分为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另编为《春秋外传·国语》,合为二十一篇。它的文辞和《左传》相比,有的重复而稍微不同。然而自古名儒贾逵、王肃、虞翻、韦曜这些人,都一再加以注释,研究它的章句,这也是《六经》的源流,仅次于《传》的地位。

到了战国纵横之术兴起,各国尽力征战,争相称雄,秦国兼并天下,因此而著有《战国策》。其书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共十二国,分为三十三卷。之所以称为“策”,大概是因为只记录其事而不按时序编排,所以就用记事的简策作为它的名称。有的说,汉代刘向凭借战国游士,为辅助之国出谋划策,因而称它为“战国策”。

《史记》家,它最早出于司马迁。自战国以来《五经》不能通行,百家争鸣,事迹错乱混杂,前后抵触。到司马迁的时候于是收集历代国史,百家之言,采访平民俗语,上起黄帝,下止汉武,用纪传总领君臣,用书表编排年月爵位,合为一百三十卷。沿袭鲁国史书的旧名,称它为《史记》。以后汉代史官所续史书,都以《史书》为名。到了东汉时著书,仍然称为《汉纪》。

【原文】

《汉书》家者,其先出于班固。马迁撰《史记》,终于今上;自太初已下,阙而不录。班彪因之,演成《后记》,以续前编。至子固,乃断自高祖,尽于王莽,为十二纪、十志、八表、七十列传,勒成一史,目为《汉书》。昔虞、夏之典,商、周之诰,孔氏所撰,皆谓之“书”。夫以“书”为名,亦稽古之伟称。寻其创造,皆准子长,但不为“世家”,改“书”曰“志”而已。自东汉已后,作者相仍,皆袭其名号,无所变革,唯《东观》曰“记”《三国》曰“志”。然称谓虽别,而体制皆同。

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纪周事,终秦缪;《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于是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其体久废;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

【译文】

《汉书》家,它先出于班固。司马迁著《史记》,终止于汉武帝。自汉武帝太初以下,缺而没有记载。班彪沿袭《史记》,推演成《后记》。到他儿子班固,于是限定范围起自汉高祖,终止于王莽,分为十二纪、十志、八表、七十列传,编撰成为一部断代史,名为《汉书》。从前虞、夏的典,商、周的诰,以及孔子所编撰的,都称为“书”。用“书”命名,也是根据古代留传下来的卓越的名称。探究“书”的创造,那都是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准绳,只是不写“世家”,把“书”称为“志”。罢了。从东汉以后,作者相继效仿,都沿袭它的名称,没有变革,只是《东观》叫“记”,《三国》称“志”然而名称虽然有所区别,体裁却大都相同。

遍观自古以来,史书所记载的,《尚书》记录周朝的事情,止于秦穆公,《春秋》记述鲁国史事,止于鲁哀公,《竹书纪年》没有写到魏亡就终止了,《史记》只论述到汉朝的开始。例如《汉书》就不同,探讨了西汉史事的始末,详察了刘氏王朝的兴废,统括一代,著成一书。言辞精炼,记事完备,因此学者探讨,容易收到效果,从那时起直到今天,都不能改变这种断代史的体例。

考察这六家,商讨千年来史书的类剐,史书的流派作品也就只是这些一了。然后淳朴的风习消失了,时代变化不同了,《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四家,它们的体例久已废弃;可以效法遵循的,只有《左传》和《汉书》两家罢了。

二体

【原文】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自唐、虞已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已阙如。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逾此!盖荀悦、张瑶,丘明之党也;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唯此二家,各相矜尚。必辨其利害,可得而言之。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

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译文】

三皇、五帝的时代,就有《三坟》、《五典》的文献,但是很久远了,无法获得详细的了解。自唐尧、虞舜以下,到了周代,有《古文尚书》。然而当时世道仍纯朴古质,行文简略,要求体例完备,尚属欠缺。此后左丘明阐述《春秋》作《左传》,司马迁著《史记》,历史著作的体裁,到这时才算完备了。后来相继的历史著作,遵循旧的体裁而不改变,假如有所改变,不过变换它的名目。区域自有界限,谁能够逾越呢!荀悦、张璠,是左丘明的追随者;班固、华峤,是司马迁一派的。独这两家,各自夸耀。如果定要辨别它们的长处和短处,是可以谈一下的。

左氏《春秋》,系以日月为顺序,排列世代年岁来使前后连接,中原的国家和边远的国家,同年共世,没有不是完全记载它们事迹的,使读者一目了然;一句话就能讲清楚道理,语言没有重复出现。这是它的长处。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之人,事关国政的,必定聚精会神地完全加以记载;无关国政的事迹,不迂回迁就去详细叙述。如绛县的老人,杞梁的妻子,或因酬答当权的晋大夫赵武而获得记载,或因对答齐庄公而被记录。其中有贤德如柳下惠,仁义如颜渊的,竟没有表彰他们的名氏,显扬他们的言行。所以从其小处说,可以称为丝毫没有遗漏;从大处说,丘山也被舍去。这是它的短处。

【原文】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秩,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孝兹胜负,互有得失。而晋世干宝著书,乃盛誉丘明而深抑子长,其义云: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遗也。寻其此说,可谓劲挺之词乎?按春秋时事,入于左氏所书者,盖三分得其一耳。丘明自知其略也,故为《国语》以广之。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向使丘明世为史官,皆仿《左传》也,至于前汉之严君平、郑子真,后汉之郭林宗、黄叔度,晁错、董生之对策,刘向、谷永之上书,斯并德冠人伦,名驰海内,识洞幽显,言穷军国。或以身隐位卑,不预朝政;或以文烦事博,难为次序。皆略而不书,斯则可也。必情有所吝,不加刊削,则汉氏之志传百卷,并列于十二纪中,将恐碎琐多芜,阑单失力者矣。故班固知其若此,设纪传以区分,使其历然可观,纲纪有别。苟悦厌其迂阔,又依左氏成书,翦截班史,篇才三十,历代褒之,有逾本传。

然则班、苟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故晋史有王、虞,而副以干《纪》;《宋书》有徐、沈,而分为裴《略》。各有其美,并行于世。异夫令升之言,唯守一家而已。

【译文】

《史记》,用本纪来统括大的头绪,用列传来记叙事情的底细和原委,用表格的形式来标年月排列世系和爵位,用志来包罗纪传的遗漏,以至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明显隐晦都详尽完备,大小事情不让遗失。这是它的长处。至于同为一事,分散在数篇里,截断连续,相互分离,前面后面屡次出现。在《高祖本纪》里,涉及项羽的事,就说在《项羽本纪》里;在《项羽本纪》里,涉及高祖的事,又说事在《高祖本纪》里。又按同类人物编排,不要求年月顺序,后来的排在卷首,先辈反屈附在末章,于是使汉代的贾谊与楚国的屈原同编在一篇,鲁国的曹沫和燕国的荆柯并列在一传。这是它的短处。

同类推荐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 文天祥集

    文天祥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成进士,对策集英殿,理宗把他的卷子取在第一名,为状元。南宋亡后,坚贞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有《文山先生全集》。
  • 枕上晨钟

    枕上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士传

    快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末路审判

    末路审判

    2012年作为一个时间断层,很多东西被人遗忘。随着各种千奇百怪的事件发生,人们渐渐挖掘出神话时代的真相。面对着众神的罪责审判,看主角与他的伙伴们如何改写命运,拯救支离破碎的家园
  • 爱你十年却只因我们无缘

    爱你十年却只因我们无缘

    是谁为了谁,哭得天昏地暗却悄无声息,在黎明来前抹去最后一滴泪水。哭到麻木的心,也是会痛的,痛到心碎。在破碎的镜子中映出不真实的自己,重回现实。只是心底,仍旧为了那个谁,留有一席之地。[爱恋柠檬叶赠]
  • 腹黑王爷娇蛮妻

    腹黑王爷娇蛮妻

    别人穿越不是贵族就是大臣之女,就算再不济乞丐也行啊,可你为毛给老娘穿成一只‘白斩鸡’为毛啊。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凤凰女如何手握幻莲空间,修炼人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送个校花上天庭

    送个校花上天庭

    【本书已签约,更新稳定,质量保证】他是人,也是神。是天才制药师,也是天才鉴宝人。因为一块水滴紫玉,他被逐出家门,新婚妻子也离他而去。也因为这块玉,他将妻子的孪生妹妹送上天庭,誓要刮尽天才地宝……从此,龙皓心踏上牛逼哄哄的修炼、致富之路——所有弃我者,我将创造一片天,覆盖你们之所有!
  • 叶在页

    叶在页

    你是我无法闯回的国,花瓣凋谢的时光,透过枝桠偷瞄你的影,借着月光看清你的眼睛。即使命运凋敝了你的容颜,你依然似过往,美在我的心间,是寂静割闭了你的声音,我不懂你为何不再说话。凉凉的夜,风霜击打了不知几个时,年畔的光照进未来,让我可以看清你是否如我的梦。静静走进我的人生,愿只看你,不曾丢弃你洁白的边,黑色的发,灵动的手指。天盖住了阳,黑的绚烂,不曾记住你的妍,只记住如天使的笑,和几道绚烂的光,伴着微红的眉,投影进我的心。東之歎《叶在页》日记体散文小说,2015.10.7腾讯文学首发。
  • 卿世女帝

    卿世女帝

    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皇女,双子座,性格一面冷酷无情,一面温润如玉。年少时被重伤一次后性情大变,面对众多皇夫,她到底何去何从?皇位之争,势在必得,原来的皇姐也不过如此。天下,美男都是她的!可是为何依旧愁容不展?
  • 找个女孩谈恋爱

    找个女孩谈恋爱

    刚刚失业的单身90后周小强在坐公交车途中意外捡到一张女孩的身份证,就当他想办法找她时,没想到,自己居然在新应聘的公司里碰到了她,还因为一场误会认识她妹妹,原来是双胞胎,就这样两个性格不一样的美女闯进了他平静的生活,然而在众多美女的包围下,他又该如何抉择?
  •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本书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和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 鹿鼎记:建宁不再“贱”

    鹿鼎记:建宁不再“贱”

    或许是老天爷见洛小小太愤慨了,于心不忍就将她送到了建宁公主的世界。康熙是她哥哥,韦小宝成了她的丈夫。可是韦小宝最不喜欢的是她,最讨厌的也是她,给她的爱或许也是因为可怜她的身世。那个刁蛮古怪甚至有点被虐倾向的建宁,人人都看到了她的刁酸刻薄,可是却没有看到她的敢爱敢恨,尽管她实际上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她也可以为了韦小宝舍去那个时候最重要的地位。
  • 都市涅槃——浮生若梦

    都市涅槃——浮生若梦

    都市虐文,玛丽苏傻白甜勿进。主:勋鹿灿白(非王道)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不得不承认,浮生若梦(又名:浮尘)的世界观相对我来说比较庞大,我尽力而为,如果长时间不更,并不是我弃了,毕竟学业摆在那儿。希望大家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们。原创,禁止一切改编,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同名橙光制作中……不求你的赞,只求你的真心喜欢。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