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1200000006

第6章 古代的动植物分类

动植物分类

远在人类社会初期,我们的祖先在从事最简单的采集、渔猎的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学会辨别一些有用的和有害的动物和植物,并逐步地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体系。

我国古代动植物分类学涉及诸多方面。

《禽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鸟类分类学著作,总结了宋代以前的鸟类各方面知识。秦汉时期记载的“动物志”和“植物志”,是古代动植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用动植物、园林动植物及动植物专著,也是古代动植物分类研究的重要成就。

在我国古代,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在动植物的大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分类知识,而且,对于动植物还有进一步的比较精细的分类。

古人不断观察,不断分析,不断比较,不断认识,逐渐产生了古老的传统动植物分类认识,区分出大兽和小虫,逐步地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体系。

传说很早以前,龙门还没有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口。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于是,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让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至今天,黄河鲤鱼的额头上还长着黑疤。

宋代陆佃的训诂书《埤雅·释鱼》记载:“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意思是说,鱼跃龙门,越过去就成为龙,只有鲤鱼也许能这样。

远在人类社会初期,古人在从事最简单的采集、渔猎的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学会辨别一些有用的和有害的动物和植物。

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观察,不断分析,不断比较,不断认识,逐渐产生了要把周围形形色色的生物加以分类的想法,并且逐步地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体系。

对动植物加以分类,是人类认识利用生物的重要手段,它对农牧业的生产和医药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春秋战国以后,我国古代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主要标志,就是出现了一些有关动植物方面的著作。《禹贡》和《山海经》中都有文字记述各地的物产,其中主要是动植物。《山海经》不仅著录各地动植物的名称,而且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并记录它们的用途。

用草、木、虫、鱼、鸟、兽来概括整个动植物界的种类,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分类认识。这一分类认识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中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出来。

《尔雅》大概从战国时期起就已经开始汇集,到西汉才告完成,是一部专门解释古代词语的著作。书中有《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篇,专门解释动植物的名称。

前6篇主要包括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最末一篇主要讲家养动物。从它的篇目排列次序来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动植物的分类认识,就是分植物为草、木两类,分动物为虫、鱼、鸟、兽4类。

《尔雅》各分篇比较细的动植物分类认识,基本上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实际。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动植物分类的朴素、自然的认识。这一朴素的分类方式,起源由来已久,流传也比较广。

根据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关动植物名称的文字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4000多年前,人们在长期的农牧业生产实践中,就已经把某些外部形态相似的动物或植物联系起来,以表示这类动物或植物的共同性;把某些外部形态相异的动物或植物相比较,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异性。如:繁体字的雉、鸡、雀、凤文字,都从“佳”形,有羽翼,表示它们同属鸟类。

甲骨文中关于虫类名称的字形不多,但仍然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虫类的分类认识。例如,虫、蚕都从“虫”形,表明它们同属虫类。谷类植物都是草本,生长期短,适宜于农业栽培,是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甲骨文中有关谷类名称的有禾形,表明它们同属一类,都是草本植物。

也许当时人们对各种鱼类还没有严格区分,因此,在甲骨文中没有反映各种鱼类名称的文字。各种鱼类都用形来表示,以示它们同属一类。所以,可以说,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虫、鱼、鸟、兽的分类认识的雏形。

《尔雅》中的分篇,正是应用了这一古老的传统分类方式。从每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清楚地表明,人们对每一类的分类认识是相当明确的。

《释草》中所包含的100多种植物的名称,全部是草本植物。

比如葱蒜类,《释草》中说:“蒮,山韭。茖,山葱。勤,山薤。蒚,山蒜。”

把山韭,山葱、山薤、山蒜等植物名称排列在一起,表明它们是一类的。而韭仍葱、薤、蒜等植物,在现在的分类学上认为是同一属的,称“葱蒜属”。

《释木》中的几十种植物名称,都是木本植物。这说明人们把植物分为草本和木本两类,和现在分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

比如桋栜类,《释木》中说:“桋,赤栜;白者栜。”显然,把栜分为赤、白两种,自然是把桋和栜看作一类,反映我国古代已经有“桋树属”的概念。其他如桃李类、松柏类、桑类、榆类、菌类、藻类、棠杜类等,不一而足。

《释虫》所包含的80多种动物名称中,绝大多数是节肢动物。其余是软体动物。

比如蝉类,《释虫》中把蜩、蚻、蠽、蝒、蜺等动物名称排列在一起,表示它们同属一类。这些不同种类的蝉,在现代分类学上属同翅目蝉科。

又如甲虫类,《释虫》中说:“蛣蜣,蜣蜋。蝎,蛣。蠰,啮桑。诸虑,奚相。蜉蝣,渠略。蛂,蟥蛢。蠸,舆父,守瓜。”把这些名称排列在一起,显然是认为它们同属一类。

蛣蜣就是现在的蜣螂,属鞘翅目金龟子科。蝎又名蛣,是一种甲虫的幼虫。蠰一名啮桑,可能是现在的啮桑,属鞘翅目天牛科。

诸虑和啮桑同类,是甲虫的一种。蜉蝣属鞘翅目金龟子科的一种,名叫双星蛂或角蛂。蛂一名蟥蛢,当是现在的金龟子,属鞘翅目。蠸又名守瓜,是金花虫一类的昆虫,属鞘翅目金花虫科。

古人把这些甲虫排列在一起,列为一类,可知他们已经有甲虫类的概念。甲虫在现在分类学上是鞘翅目的总称。

《释鱼》所列举的动物名称有70多种,种类比较复杂,其中以鱼类为主,其次是两栖类、爬行类、节肢动物、扁虫类和软体动物。

如果按照《尔雅》中“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的概念,把节肢动物、扁虫类和软体动物归入虫类,那么《释鱼》所包含的动物相当于现代分类学上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也就是所谓冷血动物。

《释鸟》列举的动物大约90多种,除蝙蝠、鼯鼠应列入兽类外,其余都属鸟类,大致相当于现代分类学上的鸟类。

《释兽》列举的动物名称大约有60多种,都属兽类,和现代分类学上的兽类同义。

在《释兽》、《释畜》篇中,有“寓属”、“鼠属”、“齸属”、“须属”、“马属”、“牛属”、“羊属”、“狗属”、“豕属”、“鸡属”等名称。从各属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这里的“属”,和现代分类学上“属”的定义不尽相同。

比如,“马属”所包含的动物有马、野马,也有……

等良马,还有按毛色变异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的马达40种之多,大抵是家马和野马两类,相当于现代分类上的马科。

再如,“鼠属”所包含的动物有10多种,大多属现代分类上的啮齿目。其他如“鸡属”,基本上和现代分类学上的雉科同义。

《尔雅》中的动植物名称,在排列上是略有顺序的,从它的排列顺序,不难看出古代比较精细的分类认识。

古人在虫、鱼、鸟、兽古老的传统分类认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动物概括为大兽和小虫两大类,这是我国古代动物分类认识的又一发展。

根据和《考工记》差不多同时期的《周礼·地官》、《管子·幼官篇》、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汉初的《淮南子·时则训》中的有关记载,大兽所包含的5类动物不是别的,而是羽、毛、鳞、介、裸。

羽,这类动物的形态特征是“体被羽毛”。《考工记》的描述是嘴巴尖利,嘴唇张开,眼睛细小,颈项长,身体小,腹部低陷。因此,“羽属”实际上是古老的传统分类中的鸟类。

毛,古人往往把虎、豹、貔之类的动物称为毛兽,也是因为它们“躯体被毛”的缘故。这类动物实际上是传统分类认识中的兽类。

鳞、介两类是从古老的传统分类的鱼类中分化而来的。鳞,是因它“体被鳞甲”而得名的。一般是指鱼类和爬行类。《考工记》认为小头而长身,团起身体而显得肥大,这正是“鳞”的形象描述。

介,是传统分类认识中鱼类的另一部分,就是龟鳖类。这类动物的躯体包裹在骨甲里面,古人称它为“介兽”。

至于裸属,根据大量事实证实,指的是人类,相当于现代分类学上的人科动物。在古人看来,人的体外没有羽、毛、鳞、介等附属物,所以称为“裸”,意思是裸体的,就是人。

上述5类动物在现代分类学上都同属脊椎动物,因此“大兽”的含义自然也和现代分类学上的“脊椎动物”一词同义。

小虫之属,是以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行动方式以及发声部位来区分的。

据《考工记》记载:骨长在外的,骨长在内的,倒行的,侧行的,连贯而行的,纡曲而行的,用脖子发声的,用嘴发声的,用翅膀发声的,用腿部发声的,用胸部发声的,这些都是小虫类。

小虫之属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是古老的传统分类中的虫类,相当于现代分类学上的无脊椎动物。比如,体外有贝壳的软体动物,以两翅摩擦成声的昆虫等。这是我国古代传统分类认识的一次飞跃。

综上所述,我国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古老的传统分类认识,有了草、木、虫、鱼、鸟、兽的区分,又把动物分为大兽和小虫两大类。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生物学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

同类推荐
  • 低碳生活三字经

    低碳生活三字经

    本书介绍低碳生活的理念与知识,涵盖了日常生活、交往的各个领域,并以日常生活事例、趣闻逸事、历史典故、先哲事迹、重要文献等对正文进行相关链接。
  • 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所谓“常识”,就是普通的知识,或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日常知识。常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缺乏常识的人,其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往往是底下的。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常识是有必要的,这不但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常识也是一种文化。
  • 低碳建筑:绿色城市的守望

    低碳建筑:绿色城市的守望

    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
  • 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生存的空间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的面积还不到地球面积的1/3。此外,陆地上还有1/3的地方是沙漠,那里人类无法生存。60多亿的人口栖息在这不到地球1/5的面积上,人类感到太拥挤。于是,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他们的生存空间。
  • 海洋馆漫游:海洋谜底解析

    海洋馆漫游:海洋谜底解析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武学心经之三笑郎君柳漂儿

    武学心经之三笑郎君柳漂儿

    儿时飞度日,少年盼登高;青春融冰雪,中老黄山笑。天池派“三笑郎君”金香客,氏母宫“小魔女”柳漂儿,性格迥异,初行江湖,就将一生卷入无休无止的武林之争和不绝连绵的旷世爱情。每五年一度的“盟主群英会”,各路门派高手借机施展武艺才学,出现了武林中罕见的万物包容和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自江湖武林之基石“武林八老”事件发生,此后历届“盟主群英会”都难免血雨腥风,其中尤以他们后辈的命运,如天堂和地狱般,迷奇难寻...
  • 天域灵主

    天域灵主

    天域大陆,至强如林。一滴泪,可焚海;一丝念,神魔灭。一呼一吸间,天地变,万物难衍!冥冥之中,少年一朝血脉觉醒,带着对家族石碑秘密的探寻,追随父亲的脚步,踏天路,夺造化,枯年华,焚天煮海,做灵力主宰之王!
  • 王俊凯,你失去了我好过吗

    王俊凯,你失去了我好过吗

    【此人(此人是大大,大大是作者,作者是小关,小关就是大大,好绕(¬д¬。),,,)很懒,神马也没留下←_←,,,】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以许青云、许克、许鹏飞三代人为背景展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 到底该不该爱上你

    到底该不该爱上你

    燕京世家王氏家族八代单传,第八代子孙王方俊,因为是王家独子。所以一生下来就有很多人的疼爱,但王方俊没有因为这些条件就成为纨绔子弟。相反他却从小时候就好好学习。。。在高中就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学霸而且长得也很帅。。一天他平凡的生活就这样不平凡的开始了。。
  • 情牵十世:我的女友是第一僵尸

    情牵十世:我的女友是第一僵尸

    片段一:所谓体育课,长发垂至脚踝,浑身散发出鬼气森森气息的某人被体育老师吼道:“愣着干什么,五千米测试开始!”某男站出来,冷冷的斜睨着老师,勾着某人单薄的身子,道:“她是老子的人,谁敢让她跑五千米!”某人推开了某男,幽幽冷冷的说道:“我跑!”众人看着长发乱舞,衣袂鼓起如鬼魅一般的某人在黄昏下漂移着,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某男……片段二:所谓见家长,某男带着某人回家见家长,某男妈端着饭后甜点,转身却看见倒吊在空中的某人,某男妈颤颤悠悠的指着某人,道:“她这是在干什么?”某男:“练瑜伽!”某女:“捉鬼!”于是甜点掉了,盘子碎了,某男妈不负众望的晕了过去……
  •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胆惊魂

    魔胆惊魂

    隐龙出世,横空万里,潇洒人生,何去何从,人间正道犹在,曲折之路终能到头,重见天日,何须明日,真是怪哉!怪哉!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她是天堂,他是苏杭,一切似乎早已经在冥冥中注定,如同那句古谚语中所讲……他们的相遇,如她想象中的美好;他们的相处,如他想象中的舒心。他们以最美丽的姿态面对青春,以最理想的状态面对爱情,却阻止不了兵荒马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