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5000000024

第24章 管理组织

村管理组织设有中共纳家户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一、中共纳家户村支部委员会

党支部任期按照党章规定,每届党支部任期3年。1995年以前,纳家户村党支部任期一般都没有按任期年限选举,基本都是超过任期年限的。2000年后,按3年任期年限进行支部换届选举。换届选举时,候选人由乡(镇)党委提名推荐,召开支部全体党员大会投票选举产生委员,委员再投票选举书记、副书记,再报乡(镇)党委正式批准后任命,可以连选连任。

纳家户村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设党小组长1名,负责召集党员学习和收取党费。

党支部职数1958年,党支部初建,党员人数较少,支委会一般由3人组成,书记1名,支委2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强调一元化领导,支部委员会由5人组成,书记1名,副书记2名(大队长兼任副书记,主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设专职村副书记1名,主抓党务),支委2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改革开放后,村及村民小组具体事务减少,村组干部职数减少,支部委员会一般由5人组成,设书记1名,主抓支部全面工作;副书记1名,主抓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3名(其中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妇女委员各1人)。进入新世纪,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村主任兼),委员2名。

党支部主要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配合和完成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对行政村实施领导;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即建立“三册”(党员登记花名册、党员缴纳党费花名册、流动党员花名册),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进行党课教育。评议党员,评议党支部,评选优秀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党员代表和非党群众代表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评议,提出批评和建议。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换届工作,选出新一届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评选出席杨和镇党代会的代表。对村务实行监督。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及三反五反运动,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

初级社、高级社时期,动员组织群众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人民公社化时期。高举“三面”红旗,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实行集体生产,集体分配。期间,有两次大的运动。一是政治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发动群众进行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开展忆苦思甜教育。反对资本主义,不忘阶级斗争,一心一意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生产运动,即“农业学大寨”。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大寨。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实现机耕条田,农田林网,沟、渠、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一是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农村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家致富。二是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整治和管理工作,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建设,继续完善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向农民直接发放国家粮食、粮种、化肥、柴油等直补资金;调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落实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农田实行基本保护政策,组织农民清淤沟渠,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村社会服务,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

组织建设1949年以来,纳家户村社会政治结构的一个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就是政党政治的直接介入。这种直接介入首先是通过在居民中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发展党员而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改变几千年来中国农村一盘散沙的状况,动员和引导农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党组织就注重在纳家户村的贫雇农中发展党员。1952年,土地改革中,纳家户贫雇农积极分子有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建立了党组织。1954年,在初级农业合作化时期,根据上级指示进行整党补课,进一步纯洁了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全村已发展党员1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组织一度瘫痪,党员活动中断。1969年进行整党建党,恢复党组织,党的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党组织焕发了新的生机。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党支部开展“双面带”和支部升级达标活动,建设“五个好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由于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1989年,村党支部被中共永宁县委第一批宣布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党员队伍建设1952年,土改时有党员3人,以后逐年发展壮大。发展的高峰期是“文化大革命”后期。1964年,全大队有党员18人,到80年代初,全村党员达到63人。这一时期,党员在纳家户村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大多数党员在大队和生产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起着骨干作用。如1967年,18名党员中,有4人为大队干部,10人为生产队干部。即使普通党员也要求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事事作群众的表率。90年代,全村吸收了3名新党员(其中1名是从部队上转业回来的预备党员),至1996年,村党支部仍拥有62名党员,绝大多数是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其中1966年以前入党的占79%。大多数党员的年龄在50岁以上,20多岁的年轻党员只有2人。年龄老化亦带来党员队伍文化素质的低下。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9人(其中高中4人),占30%;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3人,占53%;其余为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结构低于全村居民文化的平均水平。

2009年,全村有党员92人,其中:男76人,女16人;回族86人,汉族6人;大专以上1人,高中10人,初中47人,小学及其以下34人。年龄结构:18岁~28岁1人,29岁~35岁7人,36岁~50岁26人,51岁~59岁17人,60岁~69岁18人,70岁~80岁15人,81岁以上5人。其中60岁~80岁以上的党员39人,占党员总数的41.94%,老龄化问题依然很突出。2009年,新转正党员8人,其中男6人,女2人。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2岁,其他6人也是六七十年代的,年龄都在三四十岁。

宣传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安排学习。1952年,学习党的重要决议、决定、指示和各项方针、政策。首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贯彻执行,一直相沿至今。1954年,学习《政治常识课本》《经济建设常识读本》。1959年,开始学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1961年,学习内容转为以毛泽东著作为主。1963年,学习方法强调“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965年,组织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以“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为重点,学习《毛泽东著作选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规理论学习中断,毛泽东思想学习变为背诵《毛主席语录》。

1979年,理论学习进入完整、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新阶段,先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等学习和讨论。1984年,恢复正规理论学习,学习《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九八二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等。

1989年,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992年,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1993年至1994年,系统学习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及《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纲》等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6年10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8年8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工作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3年7月,学习《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党员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纳家户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扎实工作,努力奋斗。每年还要组织学习中共中央1号文件,即关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文件。

学习制度。党支部先后制定了“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使学习制度、学习考勤制度、学习检查制度落到了实处,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上,以自学为主,每星期一为村队干部学习日,每月1日为党组织生活学习日,一年内村干部学习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学习笔记,村干部每年撰写2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形式。一是利用镇党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二是党支部邀请镇党校教师和农业技术、畜牧养殖、林果、蔬菜大棚等专业技术干部进行专题讲座辅导。三是以读原著为主,每星期坚持两小时的学习时间。由于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村、组干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学用一致,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

学习效果。一是提高了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坚持党支部安排的学习日程,领导带头学,一级带一级。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建立致富项目中,由于农户缺少资金,村、组干部积极联系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为缺少资金的43户群众贷款78万元,发展设施农业,购置固定资产。三是联系纳家户经济发展的思路,制定了“纳家户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即发展纳家户四个经济带动,四大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快纳家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着力开展以“维护稳定,安定团结”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开展“忆传统、做贡献、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活动;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活动;开展向全国、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活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党员大会、党支部会议、党小组生活会以及平时的生产、生活中进行。着重根据共产党员标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三反五反(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运动中,教育党员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

1963年~1964年,在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中,教育党员维护集体经济利益,不要多吃多占、挪用公款、挥霍浪费、违法乱纪、投机倒把、贪污盗窃、丧失阶级立场。“文化大革命”中,党的思想建设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度出现偏差。

1978年,中共“十一大”以后,党支部以新党章为标准,在党员群众中开展揭批“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批判“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思想,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党员受到了教育,思想作风进一步升华。

1982年~1984年,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中央文件,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整顿作风纪律,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观念。1984年,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进行整党,主要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通过整党,党员提高了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纠正了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使全体党员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1999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8周年,根据县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各级领导班子,做官、做人、创业为民的实施方案》,村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上党课),组织党员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党的宗旨,使党员素质、纪律观念进一步加强。

2003年4月,党支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纳家户村经济社会各业的发展,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从4月开始至8月共4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历经三个阶段,即思想发动、学习培训,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抓好整改、巩固提高。在这次活动中,全体党员自始至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边学边整边改,解决村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目的。

2009年,按照永宁县委的安排部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对这次活动的内容、对象、方法步骤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时间安排为3个月,内容为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查摆问题、走访群众、民主测评阶段,边学、边查、整改提高阶段,活动于2010年2月份结束。

党风党纪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村党支部教育党员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在严肃执纪的同时,通过宣扬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事迹,对广大党员反复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学习文件,总结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脱离群众、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1951年~1955年,紧密结合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重点解决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的问题。1957年,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1963年~1964年6月,经过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党风党纪教育中断。1965年~1976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976年后,经过拨乱反正、“清理三种人”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加强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978年,党风党纪教育活动重新开展,恢复了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经常检查党员干部执行党风党纪情况。1980年后,学习《党章》,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1980年~1981年,围绕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举办各类党训班9期,参训党员达461人次。1981年,着重检查纠正党员利用职权,违反政策规定为亲属子女招工、招干、招生或“农转非”和非法占地建房等不正之风。1987年,重点检查纠正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以权谋私以及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等不正之风。同年,还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党员领导干部过好以检查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为内容的双重组织生活会。1988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共中央纪委颁布的6个“条例”、“规定”,开展以廉洁教育,建立“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公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制度。

1991年,结合建党70周年,开展党纪党风教育系列活动。1993年,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反腐败斗争和纠风治乱工作的力度,强调反腐败斗争必须先从领导干部抓起。

1998年后,经过“三讲”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全体党员受到了良好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红旗村”党支部以“红旗村”党支部为标准,抓好党的建设工作,做到党员学习有阵地,培训有计划,学习有笔记,党员活动室有制度。同时,按照“五个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抓好党员干部建设工作,党支部与党员签订目标责任书,与村干部签订管理责任书,并以支部推荐和党员自荐的形式给无职党员设岗,并与他们签订上岗责任书,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在每年6月份开展“党建月”活动,组织党员参观设施园艺,学习先进经验,培养致富典型。抓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2008年~2009年,举办培训班25次,培训人员700人次。电化教育责任明确,教育有计划、有考勤、有信息反馈。还配合县委组织部在村上开展科技含量高、农民从中得实惠的“百场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班”,有300多人次参加学习。在此期间,开展“双学双带”(学科学,学文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2008年,树立党员致富典型14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后,党员带头,群众踊跃捐款1万多元,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纳家户村党支部在1998年被中共永宁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2001年,被中共永宁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

按照“十星级”党员标准,开展分析评议活动。对全村92名党员定星评议,为加强透明度,建立党员评星定格公式栏,对先进党员表彰奖励,以先进带后进,相互鼓励,提高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广大农户以“我为全家争颗星,全家为村创文明”为目标积极开展“十星级”评选活动。2009年,在全村1448户农户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18户,并从中评选出1名爱德之星和2名孝德之星。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村民加强了自我教育,提高了自我素质,推动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占总数的10%,八星、九星占农户的60%,六星、七星占农户总数的25%。

职业道德。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目的,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村党支部对党员实行“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服务人民。还利用党员“奉献日”活动,在2008年农村整治环境中清除路障20余处,清理垃圾57吨,拆除违章建筑物13处,帮助特困户解决春耕所需籽种24亩,肥料36吨,拉运小麦57亩,帮助打碾脱粒127亩,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少数民族工作纳家户村是一个回族占96.45%的村庄。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在政治上,村党支部注意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经济上,党对少数民族采取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土地改革后,回族农民和汉族农民一样分得了土地,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得到改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优惠政策惠及少数民族。1984年,县人民政府给少数民族贴息贷款120万元,发展畜牧养殖业,到1990年时,纳家户村人均有粮779.82公斤,大多数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大力发展集体企业的同时,还扶持办起了商店、油坊、粉坊、豆腐坊、回民饭馆、皮毛加工等个体私营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逐年提高,1978年,人均纯收入93元,1986年,人均纯收入2460元,到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5835元。使这个过去一度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塞上先进村。

党员活动室1995年,纳家户村建立党员活动室,配备各类图书1万余册(包括党员知识读本,农村实用科技读本)和报纸杂志。活动室还配置电视机、录像机、VCD,还兼配体育器材,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党员活动室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92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知识,新时期党员的基本任务,使党员干部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普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宣传《共同纲领》及有关政策法令。1953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4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发扬社会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决策。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决定从1986年1月起,对各级领导干部、一般干部、职工、居民、农民普遍进行法制教育。于是,在永宁县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和乡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从1986年起,纳家户村的干部农民参加了五期普法教育。首先,村党支部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各自然村由组长组织村民学习,要求农民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执法的自觉性。

第二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从1991年开始至1995年结束。这是普法教育逐步形成领导重视,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1991年2月2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批转了自治区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永宁县也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二五”普法正式启动后,主要学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的文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6年~2000年,是在全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在村民中继续深入进行宪法教育,进行与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总体目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作为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干部的法学理论水平,自觉运用这一理论指导法制建设实践,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提高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2001年~2005年,进行“四五”普法。2006年8月份,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全区“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大会,出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的实施意见》。永宁县全面部署了“五五”普法工作,提出了“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单位”“法律进学校““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企业”。2007年,又增加“法律进宗教场所”,形成“法律七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开展的“五期”普法教育,教育内容以法律法规为主,重点是《刑法》《土地法》《森林法》《婚姻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10多部涉及农村,关注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大法。在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中纳家户村党支部、村委会共培养骨干660余人,集中在村民小组、村党员活动室、小学开展普法授课教育157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32万人次,占村民95%以上。每部法律法规集中学习3天~5天时间,学习结束后,进行普法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普法学习结业证书。同时,组织村民学习自治区司法厅编印的《法律常识普及读本》和镇司法所印发的法律宣传资料。村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学法、知法,遵守法规法纪蔚然成风。从1985年开展普法教育后,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有所下降。

依法治理。依法治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开展。依法治理包括基层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和地方依法治理三大工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了纳家户村的社会稳定和民风转变,村民中的违法犯罪现象逐年下降。村级治安、保卫、调解组织健全,村成立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专抓农村的社会治安工作。村治安保卫主任是调解民事纠纷责任人,也是村法制宣传的义务员。在年终评选先进时对“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工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在年度考核中对村民出现的超计划生育、治安、刑事犯罪,村委会取消“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等先进评选称号。

1991年,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基层依法治理活动。根据自治区法制办的要求,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活动。

1996年后,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主要是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抓基层,打基础,为实施依法治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村委会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依法治理工作制度》等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制度,使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并从学法、用法、执法三个环节深化管理,提高执法水平。2004年,开始签订责任书,并按责任书的要求,开展以“平安创建”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为载体的依法治理工作。

劳务输出20世纪90年代,农民自发地搞劳务输出。21世纪初,县、乡、村开始有组织地搞劳务输出。2008年,累计输出劳务人员1000多人(次),创收120万元。2009年,输出劳务人员970人,其中有组织地输出340人,能人带队280人;区内输出90人,外省(区)输出28人。

二、纳家户村民委员会

沿革中华民国初期县以下设区、乡基层政权。民国25年(1936年)实行保甲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为联保,各保甲设头目和办事员,其主要任务是催缴粮款,抽丁拉夫等。1943年8月,建立乡公所(驻地许旺堡),纳家户至望远桥属许旺堡乡公所辖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永宁县人民政府成立,立即着手接收工作,进行民主建政,将民国时期的乡、保、甲管理体制废除,改区、乡、村政权,以两乡并一区,保改为乡,甲改为村,永宁县第三区(许旺堡)由五乡、六乡(纳家户、王太)改为乡建制。

1950年,永宁县辖六个区,纳家户为永宁县第一区(杨和区)第五乡。1951年6月,在永宁县第一区设杨和区,立8个乡,纳家户为该区第五乡。1954年,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永宁县又将第一区纳家户回族聚居乡改为民族乡。1955年,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进行裁减机构,永宁县决定将区一级机构撤销,将小乡合并为大乡,撤销杨和乡,与七乡(永红村)合并成立大东乡(东全乡),当时纳家户村在三个初级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向阳高级农业合作社”,实行高级化的生产管理体制,全村分为5个生产队。

1958年9月,永宁县建立4个人民公社(红旗、和平、胜利、星火),和平公社所辖杨和、北全、永丰、纳家户4个大队,(驻地养和堡)。1959年,改名为养和人民公社。1960年,经过整社,建立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核算单位,分公社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队委会,生产大队设大队长、副大队长,生产队设队长、副队长。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纳家户生产大队改为朝阳生产大队,设立朝阳大队革命领导小组。

1982年4月29日,永宁县人民政府永政办发(1982)50号文件,将杨和人民公社朝阳大队改为纳家户生产大队。

1983年7月,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杨和公社改为杨和乡人民政府,成立纳家户村民委员会。2003年,杨和乡改制为杨和镇。

村民委员会的组成按照《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社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选择、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纳家户村村委会成立于1984年,下设有11个村民小组,村委会由5人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现任村委会成员中,最大年龄53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为42.5岁。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依《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的职责,就是依法管理纳家户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办理纳家户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还有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等。

主要工作1984年,纳家户村村民委员会成立,到2009年,已换届8次。25年来,村委会在村党支部和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办理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中,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县、乡(镇)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村民安居乐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2001年,村党支部、村委会成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全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使村、组两级班子认识到“苦干兴邦,空谈误国”,坚定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信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以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加大改善结构调整,使村上的投资环境得以不断改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02年,村委会关注“民生”工程建设,得到群众的好评。同年10月,纳家户村荣获了永宁县委、政府授予“村民自治示范村”称号。2003年,全村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保持了全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2005年,村委会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开展各项工作,使村队集体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五年以5%和21%的速度递增,受到县、镇党委和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

各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宣传群众,团结依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武装斗争,送军粮、做军鞋、抬担架、送情报,组织民兵站岗放哨,发动群众碾米磨面支援前线,为解放永宁做出了贡献。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9月23日,永宁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新纪元。纳家户同全国一样,从1949年到1955年,着重开展了剿匪反霸、民主建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工作,在开展互助合作组织,抓好生产建设,做好整党建党、民主建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的重心转向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村开展了互助合作化的农业生产运动。

1956年,中央颁布《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央就农业合作化的发展,粮食增产等向全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执行这个纲要,纳家户高级农业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任务的前提下,纳家户的生产建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经济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社开展了以修水利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下,高级合作社转入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为止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的内乱。纳家户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较近,这场运动很快冲击到永宁,纳家户大队成为受挫折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大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纳家户村党组织恢复,党组织领导全大队党员干部响应毛泽东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使全大队的生产建设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70年~1976年,大队党支部根据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组织全村干部、社员“远学大寨、近学华二”(灵武县华二大队)的口号,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和发展农业生产,一个以“挖沟排水、平田整地”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很快在全大队掀起,当年开挖支沟、支渠10条,使4000亩土地解除盐渍的危害。到1975年,全大队实现土地园林化、排灌沟网化,粮食作物良种化,耕作打碾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粮食亩产过“长江”(800斤),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平田整地达4000亩,开挖支渠、农沟20余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土地高低悬殊、高旱低涝、沟渠道路弯曲、排灌不畅的情况得到治理,基本上实现了土地园林化,排灌沟网化的奋斗目标,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纳家户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加强了党的建设,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密切党与群众血肉关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思想建设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学习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腐化,坚持共产主义教育,提高了干部和党员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深入开展以“创建青年民兵之家,创建文明村”,普及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建设,成为群众的领导核心。

结合整党,纳家户村党支部认真学习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集中一个月时间,举办了村组干部学习班,组织全体干部党员学习《决议》,掀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潮。这次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入手,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从理想、道德、观念、环境、科学、卫生、民主法制等方面努力,要求经过五年奋斗,把纳家户村建设成为一个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高尚的文明村,为实现“经济翻番”目标作出贡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时期。在全面步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快车道时期,村党支部、村委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大部署上来,不断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2003年以来,全村社会总产值每年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全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切实抓好“三农”工作,首先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加快耕地保护,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上取得了新突破,抓好《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和重点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加快清真牛羊肉、奶产品、旅游观光的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和向优势产业集中,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做强的原则,重点扶持旅游产业,争取3年至5年,培育出几个有辐射带动,经济效益好的品牌产业。2000年来,大力提升依据县城发展优势,加快纳家户的小康型区域建设进程,使道路、供水、污水处理以及绿化等公用建设迈出新步伐,完善区域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生态和人居坏境,充分发挥城镇对建设小康型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进程,全力促进了全村经济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纳家户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了集商贸、流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中华回乡第一街,加快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村民中评选“平安家庭”户。2009年,有1150个家庭被评为“平安家庭“户,占总户数1448户的79.42%。

2008年,为发展旅游业,带动纳家户的经济发展,按照杨和镇要求在纳家户村8、9、10三个组建成一个占地千余亩的设施园艺基地。为此,配合杨和镇完成了千亩生态园、民俗一条街、经果林征地拆迁任务,共征地783亩,租地1000亩,拆除房屋2000余间,搬迁农户316户。期间,因大、小双渠穿越村庄,影响民俗村的建设,村委会决定将大小双渠合并,拆除了渠岸沿线800米内的房屋、围墙,先后动用各种车辆20余辆,垫土方3000余方,完成了并渠任务。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按照杨和镇“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综合配套,标本兼治,重质量,抓建设,干一片成一片”的工作思路,近两年完成村项目区及各组农毛渠、农毛沟清挖工作,共挖支渠4条,长10.2公里;支斗沟2条,长3公里;农毛渠120条、农毛沟22条,长12公里。同时完成高速公路西侧项目区植树、补栽树,并对全村8000多株树木涂刷白灰,防止牲畜、羊只啃咬,防止树木病虫害。

纳家户村委会成员均有明确的分工,并实行岗位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如完不成任务将按责任书“扣分”,奖惩与经济利益挂钩,年终考核评比。其成员分工是:村主任主管农业生产;副主任主管调解小组和植树造林;治安委员主管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共青团、民兵委员负责全村的民兵训练和青年团工作;妇女专干主管妇女和计划生育工作;还有报账员,负责全村的往来账目管理和统计及文书工作。

村民思想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向群众进行阶级教育,与阶级敌人(四类分子)划清政治思想界线,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合作化时期,动员群众走集体化道路,进行社会主义优越性教育。人民公社化时期,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组织社员忆苦思甜,进行新旧两个社会对比的阶级教育,不忘阶级斗争,树立贫下中农绝对优势,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时期,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农业学大塞,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破四旧、立四新(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活学活用“老三篇”(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开展插红旗、树标兵活动,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拨乱反正中,消除“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影响,促进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开展“五讲”(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活动。改革开放时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进一步搞活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新农村建设时期,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执政为民,与时俱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村民小组

纳家户村按原生产队建制共设11个村民小组,小组长一般由村委会提名或指定,再交村民小组选举产生。村民小组长除了不直接指挥生产外,其他样样事情都要管,如安排夏秋两季粮食的打场,催促公购粮及时入库,协助村委会收取各项提留款项,管理村民小组尚存的部分集体财产和公共资源,抓好计划生育,等等。还兼有调解因淌水、挤占耕地和家庭矛盾的一般民事纠纷等工作。

四、群众团体

农民组织农会。1943年~1949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永宁县地方组织通过农会组织把农民发动起来,武装起来,支持抗战,保护家乡,为游击队筹粮扩军。农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会员以吸收贫雇农民中积极分子为主,到1949年春,村域内农会会员发展到134人。在开展减租减息和配合游击队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农民协会。1951年~1955年,纳家户以自然村建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大部分贫雇农和少部分中农参加农会。农会在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走互助合作的集体道路,以及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生政权和抗美援朝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60年农民协会活动逐渐停止。

贫下中农协会。1964年秋,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经济)。1964年11月,宁夏第一期“社教”运动在永宁开展。运动开始,为了树立贫下中农优势,通过贫下中农协会组织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进行清政治(重新划定阶级成分)、清组织(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清思想(清理投机倒把等)、清经济(清干部贪污盗窃,多吃多占),在运动中各生产队普遍建立了贫协小组,大队成立贫下中农协会。贫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委员3人~5人,贫下中农成分的农民都可以加入贫协会,并发给会员证书,以示权力和义务。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主要依靠贫下中农揭发和撤换生产队中”四不清”干部。

1968年,贫下中农协会派代表进驻学校管理教育,领导学校的“斗、批、改”运动。1980年,根据上级精神,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制,贫下中农协会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贫协会组织撤销。

共青团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一些青年男女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纳家户高级农业合作社建立了第一个青年团支部。团支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动员团员、青年带头参加初级农业社和高级农业社,涌现出一批先进青年,壮大了团的组织。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后,为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纳家户青年团员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整修农田1500亩,成立了青年植树造林突击队11个,造林250亩,植树1.85万株。1963年以后,广大青年团员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王杰、雷锋、刘英俊、麦贤德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解放军的热潮,开展争创“四好团支部”“五好青年”活动。1963年,纳家户大队团支部被团县委评为“四好团支部”,纳洪福等4名团员被评为优秀团员。1975年,永宁团县委发出“全县团员青年立即行动起来,为建设大寨县当好突击队”的号召,纳家户团支部在3队、4队、6队、7队成立“科学实验小组”“青年突出队”“铁姑娘班”“学雷锋小组”4个,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田园林化、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中发挥了青年突击队作用和骨干作用。

1978年,共青团的工作重点转向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为经济建设服务。团支部开展团日联系活动,举办读书讲座、法制讲座、科普知识讲座,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乡”知识竞赛。开阔视野,培养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团支部带领团员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致富。随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落实,团员带头发家致富,养鸡场、养牛户、养羊户等各种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涌现出了纳洪福、闫晓平等一大批脱贫致富的优秀青年。

1980年,共青团组织把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致富作为重点。纳家户青年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先后办起了畜牧养殖,以养奶牛养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兴起,一部分有经济头脑的青年、团员瞄准市场,下海经商,搞起商品流通服务业,为发展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1世纪,纳家户村团组织不断壮大,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农村建设和改革中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突出力量,成为党组织可靠的接班人。

开展读书活动。团支部始终把学习毛泽东著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重要讲话放在首位,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学习的观念,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按照纳家户村农村产业的特点,开展了读书活动,在青年中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学、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利用农闲时间举办种植业培训班、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班、青贮技术培训班,走科学发展之路,利用科学技术发家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社会公益活动。团支部注重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中塑造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在“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纳家户青年团员良好的精神风貌。20余年来,建立“希望工程手拉手”结对子45个,为“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资助贫困户”做出了应有贡献。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5000余元,为宁夏山区捐衣服、物品356件,为“社区”“文化大院”捐赠图书2420本,被团永宁县委授予捐资捐物活动先进集体。

党建带团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注重建立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工作建设的工作机制,经常参加党支部举办的党员培训班、党课学习、廉政建设、组织纪律教育等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团员青年积极写入党申请书,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建团以来推荐培养团员加入党组织的有48人。这些团员入党后,分别担任了生产队干部,村干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生力军。

寓教于乐。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自1987年以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党、团知识竞赛,镇党委组织的庆“七一”、党在我心中、革命歌曲比赛、十一国庆节颂歌献给党等文艺活动。还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活跃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纳家户村团支部,协助村党支部在青年中开展工作,许多团员成为各个时期的骨干。据县档案馆档案记载,1959年,大队干部中有5名是共青团员,其中2名是女团员。1967年,有26名团员分别担任了大队、生产队干部,占当时干部总数的23.9%。1996年,全村共有青年团员39名,设1个团支部和3个团小组。2009年,全村共有团员38名,其中女团员16名。

少年先锋队1955年,纳家户回民小学建立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发展队员34人。学校根据适龄儿童入队人数设大队、中队、小队。一般是以学校设大队,年级设中队,班级设小队,学校建立少年先锋大队、中队,大队辅导员由优秀青年教师担任。

学校建立少先队组织是学校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启蒙教育和德、智、体、美教育的阵地,起到积极向上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由“红小兵”取而代之。“文化大革命”后期,又恢复少先队名称。

1982年,团中央把少先队活动普及到各小学少年儿童中,凡满7岁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少先队组织。

纳家户回民小学少先队组织,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每星期一上午举行升国旗活动,“敬礼,五星红旗”已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手拉手”互相活动逐步普及,课外兴趣小组普遍建立,书法、美术、诗歌、舞蹈等小组活跃在下午的课外活动,并经常组织竞赛,有些还参加了县、镇组织的竞赛活动。

“以团带队”是共青团组织的光荣传统,也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通过少先队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少先队的基础。纳家户小学少先队在六一儿童节的体育、文艺演出在中心学区比赛,多次获奖。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聘请团支部书记或党支部书记到学校作专题辅导报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学法、懂法、守法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妇联纳家户村妇联小组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隶属于杨和镇妇联。

新中国成立前,纳家户的回族妇女为了自由解放,在党组织秘密领导下,组织支前队伍,带头上夜校,学文化,进识字班。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提高阶级觉悟,保卫土地改革成果,废除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在农业合作化至改革开放前,妇联组织宣传和贯彻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并在安排劳动生产过程中,照顾妇女生理特点,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1963年,纳家户大队成立妇代会,各生产队成立妇代小组,妇代会设妇联主任1人(兼计划生育专干),委员3人。生产队在人民公社期间配有妇女队长。这一时期,妇联的工作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调解家庭矛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广大妇女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成立“铁姑娘队”“妇女技术革新小组”等,在建设大寨式大队,实现粮食上“纲要”、过“黄河”、跨“秦岭”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村妇联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妇女树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精神,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提倡晚婚晚育,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广大妇女参与营造“三八”妇女试点林13处和植树造林带5条,长达1500米,植树5000余株,并且动员妇女参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91年,积极响应全国妇联与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化工部、纺织工业部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妇女中发起“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女性,为‘八五’计划建功”活动(简称“巾帼建功”活动),此项活动到现在仍然继续。

1995年~2005年,纳家户妇女参加自治区、市、县妇联在妇女中开展的“双学双比”(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广大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展技术竞赛,岗位练兵,扶贫帮困,显示出社会主义女强人的优秀品质。10年期间,全村有340名妇女脱贫,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学习班367期,受培训人数达3500万人次。并围绕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资源优势,适合妇女特点开展了劳动技能竞赛活动。2000年以后,在县妇联举办的“腾飞杯”“丰收杯”“创高产、争效益”的竞赛、“蔬菜温棚、庭院经济、果树栽培、经果林创高产”活动、黄牛栈养圈养育肥等致富“对手赛”、扶贫帮困友谊赛等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妇女能手。2006年,在全村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讲座,岗位练兵,涌现出一批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妇女养牛大户,有10余名妇女被市、县、镇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1990年后,妇联的主要工作转向计划生育,宣传优生优育,落实育龄妇女的节育措施,提倡晚婚晚育。举办育龄妇女讲座,配合县、乡妇联和计划生育部门做好妇女的保健等工作,每月两次上农户家检查,落实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等事宜,并参与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纠纷。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做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在全村广泛开展“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不让毒品进我家”等能够促进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深化的各类活动。“美德在农家”活动,使以“家家学,呼唤美德进农家;家家乐,展示农家新生活;家家评,争当家庭好成员;家家做,共签治家好协议;家家议,点评农家新鲜事”为主题的家庭美德教育在全村不断深入。通过“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有效地引导妇女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激励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争先创优活动中来。1992年,十星级文明户6户:王玉成、纳佃国、纳金祥、纳洪军、谢怀英、纳学贵。2008年,以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载体,全面开展双学双比女能人、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28户,占全村总数的35%,女能人12人,好媳妇26人。

民兵组织在大队管委会中,民兵连长是一项重要的职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兵的职责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国防建设的一项工作。1986年,纳家户村编2个排5个班,共有基干民兵65人,其中无线通讯排20人。1997年,纳家户村编有3个排3个班,有基干民兵120人,每排40人。18岁~22岁的男性基干民兵,每年有40人左右参加乡上的集中训练,集训时间为一星期左右。参加集训的民兵,吃住均在自家,白天训练,晚上回家。训练的费用由收取的统筹费支付。对参加集训的人,每人每天发工票一个(约合10元钱)。1997年用于民兵训练的费用共计2588元,平均每个民兵71.88元。

五、干部队伍

20世纪50年代初,初级社干部在3人左右,实行党、政交叉兼职;高级社干部在5人左右,交叉兼职。1959年,据县档案馆档案记载,当时全大队有各类基层干部28名,全部是回族。其中妇女干部6人,占21.4%,党员干部10人,占35.7%,团员干部5人,占17.9%。干部的平均年龄为30.7岁。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大队干部5人~7人,分别为大队支部书记、副书记、大队长、会计、出纳兼保管、文书兼民兵连长、共青团书记、妇联主任,生产队干部4人~5人,设生产队长(兼政治队长)、副队长、会计、保管员(兼出纳)、妇女队长。

20世纪70年代,大队干部增至8人~9人,不脱产,分别设大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1人~2人,生产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主管工副业生产)、会计、出纳员、保管、文书(兼统计)、民兵营长(兼团支部书记)、妇联主任。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体制的改变使原有的许多管理权限和职能失去了存在的余地,管理范围大大缩小,例如,生产队的保管、会计、出纳等不再专设,从而使纳家户村的干部数量大大减少。1984年纳家户村领补贴的干部,包括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主要成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共计只有19人,比80年代前减少五分之四,约占大集体时干部总数的17.4%。1983年,村干部职数5人~6人,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报账员、文书统计兼团支部书记、民兵干部、妇联主任兼任计划生育专干,其他职务如治安、调解委员会主任交叉兼职,村民小组只设组长1人,1981年~1984年,村民小组会计撤销后,由村会计兼任。1986年~1987年,又实行联组会计。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委会村政管理事务工作相对减少,村委会干部职数4人~5人,设村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村委会主任1人,报账员1人,妇联主任(兼计划生育专干)1人,共青团、民兵、文书统计、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由村上的干部互相交叉兼职,村民小组只设组长1人。

人民公社化时期,大队干部不发工资,实行误工补贴。大队干部根据职务和业务工作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天数为120天~150天,年底分配时,工分略高于同等劳动力10%~15%,参加年终分配。1996年,干部的工资待遇分为三个档次,支书和村主任2200元,副主任、副书记1700元,村委会委员及村民小组组长450元。补贴款从全村的提留费中支取,由乡政府年终考核各项工作合格后(通过打分)一次性领取。2009年,支部书记(1人)月工资342元,村主任(1人)332元,副书记、副主任(2人)240元,妇女主任(1人)230元,报账员(1人)230元,年合计6人共19368元。

六、各级人大代表

闫翠梅,1993年被选为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雷金丰,曾当选永宁县第八届人大代表。张金铭,曾当选永宁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1983年9月16日,杨和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纳家户村被选代表12人,其中农民代表11人,干部代表1人,非党群众5人,妇女代表3人,回族12人,他们是:纳玉梅、罗金明、纳志明、王维忠、纳淑琴、纳兴德、纳生林、马金河、纳洪业、纳红永、王乐花、杨连清。

1989年12月31日,杨和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纳家户村被选代表4人:纳术英、马自孝、张金铭、纳红军。

永宁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纳家户村被选代表4人,其中推荐1人;农民代表3人,干部1人;非党群众2人,妇女1人,回族4人。

同类推荐
  •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书中的案例大部分发生在我国,也有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保险欺诈与陷阱的概貌。本书全部以实际案例来展示保险欺诈的手段、方法,揭示欺诈陷阱,是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必备的业务知识手册,也是广大投保人了解形形色色的骗保案件、避开投保陷阱的有益读物。由于保险欺诈和陷阱的花样翻新,编者根据不同险种的欺诈手段予以分类,以使读者明晰各类保险欺诈和陷阱的方法,便于识别和防范。
  •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本书试图在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融通经济学与管理学与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并论述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在异质性的基点上市场与核心能力匹配互动的结果的观点。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经济学专著,也是学术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本书共分五篇,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

    本书阐述了金融安全预警原理及我国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从不同层次探讨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同时,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实施与效率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友情·无言的温暖

    友情·无言的温暖

    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或者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特质上来说明,比如它是那种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张海君主编的《友情(无言的温暖)》就是在用具体、形象而生动的小故事来阐述友情的真谛,希望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动和思考!
  • 1985警界枭雄

    1985警界枭雄

    一个比混混还能混的卧底警察。“黄SIR,你让我回去吧,在混下去我都快成为和联胜的话事人了。”站在天台顶楼的侯文聪一脸苦逼的看着身旁的黄志成道。“侯SIR,你也是我们和联胜的大佬,你来评评理,为什么我就不能当和联胜的话事人?”坐在西九龙反黑组办公室内的大B狠狠瞪了一眼身旁的乐少之后,才转头看向坐在办公桌后椅子上吸烟的侯文聪道。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御魔弑仙

    御魔弑仙

    上古遗迹却导致家破人亡...复仇之路艰辛无比...是成龙还是成虫只在一念之间
  • 木海传奇

    木海传奇

    天启大陆,六大帝国,木海之路,传奇人生。
  • 甜甜圈之我爱你

    甜甜圈之我爱你

    她是X国有名的公主,他是X国位高权重的少爷,他是X国的王子,她是X国公主的朋友,是位高权重的少爷的前女友,他和她,他和她,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她和她的友谊会因他而破裂吗?一切尽在<<甜甜圈之我爱你>>!时间会告诉你答案,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 TFBOYS之如果离去

    TFBOYS之如果离去

    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不幸,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再爱上你,说什么也不会,可是,事到如今,又有什么重新来过?倘若时光倒流,我再也不会那么傻,那么傻地爱上你。——顾小鹿
  • 易烊千玺雨后缘心

    易烊千玺雨后缘心

    原来我们只是两个陌路人。我爱你直至高中毕业,你一次又一次地欺骗我,为什么?让我等你么?对不起,我等不了!等待,只会浪费我对你的爱!
  • 冥戏

    冥戏

    这事得从一场演给死人看的冥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