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3500000011

第11章 琵琶记

作者简介

高则诚,名明,号菜根道人,后人称为东嘉先生;生长在南戏流行的温州瑞安。元末南戏作家。生年不详,但知其弟高畅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高则诚的生年应当相距不远。高则诚死于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即元代覆亡(1368)的前夕。他的一生,正经历了元朝统治日趋衰败的过程。

高则诚出身于隐士家庭,他的祖父、伯父和弟弟都是诗人。他学识渊博,工诗文、词曲,交游多是当世名士。时人称他“才长硕学,为时名流”。他于元顺帝至正四年中乡试,次年中进士,始入仕途。他先后曾任处州录事、杭州行省丞相掾等职。他为人耿直,为官清廉。

在十余年的官场生活中,高则诚始终是郁郁寡欢,解官隐退后,他旅居四明栎社,闭门谢客,以词曲自娱。他的名作《琵琶记》当在这时完成,即至正十六年(1356)前后。

高则诚可能还有诗文《柔克斋集》20卷,也已散失,现在只能看到50多篇了。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高则诚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人民的疾苦,有着较深的了解和同情。

故事梗概

一、父亲逼试

陈留郡蔡家庄,有个书生叫蔡伯邕。这书生生得聪明,又爱读书,在陈留一带很有才名。他的父母,都已年满八十。伯邕刚刚娶了妻子,姓赵名五娘。五娘也很聪明伶俐,不仅喜爱读书,还能画画,又爱音乐,弹得一手好琵琶。夫妻结婚后,十分恩爱。这天是蔡父的八十岁生日,蔡伯邕给父亲祝寿。五娘亲自蒸了寿糕,寿桃,蔡伯邕准备了寿酒,在家里摆起了喜宴。夫妻先给爹娘磕了头,然后敬酒祝寿。蔡父蔡母看着这样好的儿子媳妇,高兴地嘴都合不住了。伯邕和五娘一同举杯:“祝愿二老寿如南山松柏!”蔡父说:“你们有这样的孝心自然好,我还盼望伯邕儿能忠孝双全。”蔡母问:“老头子,怎样才算忠孝双全?”蔡父说:“能给朝廷尽忠,又能给父母尽孝,就是忠孝双全。咱蔡家没有出过做官的人,伯邕饱读诗书,应该求取功名,得个一官半职,咱蔡家的祖宗也跟着光荣。”蔡母问:“求取功名,可是要上京赶考?”“不上京赴考,去哪里求功名?朝廷每隔三年,开一次考场,全国的读书人想求功名的都去考试,考中的就可以作官。今年又是考试的年头,我已托人在陈留城里给伯邕报了名。”

蔡伯邕听爹说给他报了名,心里很不乐意。他不是不愿去考试,是因为爹娘都年满八十,身体又弱,五娘刚过门不久,他要去赶考,山高路远,一年半载不能回来。真要考中了,说不定分派到哪里作官,两个老人上了年纪,带到外边很不方便,留在家里谁来照顾?他暗暗埋怨父亲。可是正给父母祝寿,大喜的日子,怕惹父亲生气,没有言语。蔡父看出了儿子不高兴,问道:“伯邕,你莫非有什么心事?”“爹娘年纪大了,孩儿离开家,实在放心不下。”蔡母插嘴说:“老头子,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该多好,非叫孩儿去赶考,这样大的事,也不商量一声!”蔡父说:“你知道什么,有什么好商量的,这个家里我当家!”本来很高兴的祝寿酒宴,却闹得不欢而散。

陈留郡将蔡伯邕的名字转报上司,不久,上司派人来催蔡伯邕进京考试。伯邕把来的人打发走了。他正要找爹去说这件事,蔡父却来问他:“听说上边催你去进京考试?”“爹,孩儿想今年不去。”“为什么?”“孩儿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爹娘年已八十,身体又虚弱,正用孩儿在跟前伺候。一进京就要去一年半载,万一爹娘有个三长两短,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儿说得对,咱家只有一个孩儿,又没有七子八婿,你为什么非逼他出门?再说,儿子成亲还不满两个月,你就忍心把他小两口拆开?”蔡母也出面替蔡伯邕讲情。蔡父早就疑心儿子,说是为了照顾父母,实是舍不下新婚妻子。便道:“我知道他舍不开夫妻的恩爱,为人应该立大志,从前大禹治水,娶妻刚四天就离开了家。以后三过家门也顾不上进家。他想当恋巢的家雀,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蔡家的邻居张太公,听见蔡家吵嚷,也过来劝解。知道是蔡父在劝蔡伯邕进京赶考,也帮着蔡父说话:“伯邕,你不必挂念你父母,这里还有我。虽说我也六十了,总比他们还年轻,你就放心去吧。你有才华,一定能金榜得中。”蔡伯邕见父亲这样固执,张太公也劝说自己,没好再说什么,便登楼回到自己的屋里。

五娘在楼上早听见公公跟丈夫吵嚷,婆婆几句话,把公公的火引到了她身上。好像丈夫不愿进京赶考,都是她从中阻拦。她想下楼分辩几句,怕公公婆婆说不像个新过门的媳妇,只好忍着气在楼上听着。她见蔡伯邕上楼,便呜呜地哭起来,伯邕拉过五娘,关切地问:“娘子,你为什么哭?”“你们在院里吵翻了天,你当我没有听见?”“爹逼我去进京考试,我本不愿去,爹说我恋着娘子,说得我有口难言!”“公公没有作过官,一心盼着他的宝贝儿子求个一官半职。他全不想父子之间的情意,夫妻之间的恩爱。他想的是光耀祖宗,让死人享福,叫活人受罪!”“娘子轻一些,不要叫爹听见。听见了又是一场气生。”五娘问:“你的主意是去还是不去?”蔡伯邕为难地说:“父母之命,我怎敢违抗?只怕是由不得我作主。”赵五娘不能再说什么,低下头暗暗流泪。

蔡伯邕离家这一天,蔡父蔡母都到门口给儿子送行。蔡父再三嘱咐儿子,不必牵挂家里,要专心考试,父母等着他的喜报。五娘恋恋不舍,蔡伯邕前边走,她在后边跟着,一步一步送到了村口。五娘嘱咐伯邕:“路上多加小心;到了京城,考不中早早返乡。如高榜得中,早送喜报来,免得父母妻子盼望。”蔡伯邕嘱咐五娘:“我离开家,奉养老人的担子,全落在你的肩上。要记着爹娘的饮食,记着给老人加减衣裳,要记着……”五娘嗔怪地打断他的话:“就记着老人,对我一句话也没有!”

张太公和乡亲们也到村口送行。赵五娘见送行的人多,自己悄悄回到家里,登上阁楼远远望着蔡伯邕。她拿起琵琶,边弹边唱抒发心里的痛苦:“万里山河万里愁,一样的心事两下忧!我这里琵琶轻拨难尽意,他那里人行十步九回头。从今后,为叫双亲心欢喜,暗含眼泪不敢流。”

二、朝廷逼婚

蔡伯邕离开家,跋山涉水,来到京城,刚赶上考试的日期。伯邕才思敏捷,书读的多,三场考过,被考试官取成头名状元。按照朝廷的规矩,状元要帽插金花,身穿红袍,骑上高头大马,游街夸耀,引得上万人观看,然后还要到宫中赴宴。宴席设在皇宫杏园。这时正当杏花盛开,杏林像雪堆玉雕,因此叫“琼林宴”。有时候,皇帝还要亲到宴席。这次琼林宴上,皇帝见蔡伯邕人才出众,忽然想到一件事:他朝里的牛丞相,有个女儿,长得十分美貌,文才又好,牛丞相把女儿当成掌上明珠。如果让蔡状元与牛小姐结成夫妻,真是天生的一对,牛丞相一定乐意。皇帝便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牛丞相。牛丞相一听,自然依从,便派了一个媒婆,去到状元府上提亲。

蔡伯邕中了状元,被朝廷封作议郎,这是个闲散的官儿。他不在乎官大官小,只是思念家中父母和爱妻五娘。这些天,白天身在繁华场里,夜晚从梦中回到家乡,又看到爹娘的欢笑,听到五娘的琵琶声。他要写封家信,尽快捎回去,免得二老和五娘挂念。这天正要写信,忽然来了一个陈留的老乡,说是来京城办事,马上要回去,问状元老爷有没有信捎。蔡伯邕问了问这个人,他对陈留很熟悉,确实是自己的乡亲。机不可失,便写了一封家信,托他捎回去,还给他一些散碎银两。蔡伯邕哪里知道,这人是个骗子手,专靠诓骗谋生。他得了银两,离开状元府,便把蔡伯邕的家信撕碎,又去诓骗别人去了。

丞相府派来的媒婆,到状元府拜见了蔡状元,说明来意。蔡伯邕听说要给他提亲,而且说的是牛丞相的千金小姐,忙告诉媒婆,他家里已娶了妻室,夫妻很和美。媒婆想,这都是皇帝的旨意,只看状元人品好,也不问个青红皂白。丞相派她来,把她夹在了中间。她想了想说:“状元老爷,这好办,当官的谁没有三妻四妾。你答应了亲事,我回去禀明丞相,成亲后,小姐作正妻,你家里的娘子当妾小。我想丞相和小姐会答应的。”蔡伯邕说:“我不想要三妻四妾。”“莫非状元爷是怕小姐长得丑,我在相府见过小姐,那真是花容月貌,世上少有,一定配得上状元爷。”“请你回禀丞相,我蔡伯邕不贪美貌,也不攀富贵。”媒婆听蔡伯邕话说得斩钉截铁,便搬出了皇帝:“状元爷,你也许还不知道,牛小姐的亲事,是皇上亲口说的!”媒婆想,看你再说什么。谁知蔡伯邕并未被吓住:“既是这样,明天早朝,我要向皇上辞掉官职,一并辞去婚事,即刻回家奉养双亲。”

媒婆提亲未成,碰了一脸灰,回到相府,见了牛丞相,加枝添叶说蔡伯邕不通情理。牛丞相大怒:“好你蔡伯邕,竟敢蔑视丞相!我的名声,谁不尊敬,多少豪门贵戚前来求亲,都被我一一拒绝。皇上赐你婚姻,你却要辞婚,还要辞官,我非要你作我的女婿不可!”牛丞相想,你明天早朝,要辞官辞婚,我来个先下手为强,我向皇上写一道本章,料想皇上不会向着你!”

第二天早朝时分,众官员早已等候在午门外。金钟三响,午门大开,官员们按次序来到殿前。蔡伯邕低头跪在玉石阶下,双手将辞官的本章,递给了黄门官。黄门官是专管传递本章的。他把本章呈到皇帝跟前,皇帝看也不看,便用朱笔在本章上批了八个字:“辞官不准,择吉完婚。”黄门官把本章复给了蔡伯邕,蔡伯邕不敢再说什么,散朝后回转状元府,心里闷闷不乐。这是皇帝赐婚,他怎敢不遵!只好听候相府摆布了。吉日到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丞相府大队人役,打着旗伞,抬着花轿,到状元府迎亲,蔡伯邕只好上马。他像木偶一样,进了相府。叫跪便跪,叫拜便拜,与牛小姐结成夫妻。

自从蔡伯邕当了丞相府的女婿,每天愁眉苦脸,越发想念父母和妻子五娘。上次托那个陈留老乡捎回的家信,也不知捎到了没有?家里一直也没有回信来。这天他又写了家信一封,给了相府的管家,命他交邮传送往陈留。这个管家不敢自己作主,把信交给牛丞相。牛丞相还在恨蔡伯邕没有痛快地答应婚事,想信一定是写给他前妻的,便将信扣起,没有交邮传递投。

三、五娘侍亲

自从蔡伯邕离家后,陈留遇到一场大旱灾。从春到夏,没有下一滴雨,庄稼颗粒不收。赵五娘眼看着家里不多的存粮,一天比一少。两位老人又时常闹病,总想吃点可口的饭食。赵五娘只好把自己结婚时买的衣服首饰,变卖成钱,给老人买些吃食。眼看这些钱也花完了,五娘实在没了办法。刚过门的媳妇,又不好张嘴向别人借。这天听说义仓放赈,救济灾民,她对公公说,要去义仓借粮。蔡父自己去不了,又不愿叫媳妇抛头露面,后悔不该逼儿子去赶考。左思右想,没有办法,还是让五娘去借粮。

赵五娘来到义仓,仓里的粮食已不多了。她借了五升稻子,背了往回走。不想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坏人,见赵五娘背了半口袋粮食,夺了就走。五娘大喊:“来人哪!有贼抢我的粮食啦!”任凭她喊破嗓子,也没有人来帮助,五娘眼看着那个人背着粮食跑了。五娘没借回粮食,连口袋也丢了,见路旁有口井,就坐在井边哭起来,真想跳进井里淹死。正哭着,公爹慢慢悠悠来了。蔡父因媳妇没出过门,放心不下,来接五娘。见媳妇坐在井边哭,问出了什么事?五娘哭着说借的稻谷被人抢去。蔡父两腿发抖,干生气没办法,只能向儿子撒气:“蔡伯邕,你这不孝顺的东西!你怎么一走不回来呀!”

两个人正无路可走,张太公挑了一担稻谷过来了。他问明情由,对五娘说:“伯邕离家时,我答应过他。你家有难处我来帮助。没了粮食吃,你也不向我说一声,不要哭了,扶着你公公回家,我把粮食送到你家里去。”说完,挑着担子前边走了。

从这儿以后,五娘见家里没粮食了,便找张太公去借,一家三口勉勉强强活下来了。张太公借给五娘净米,有时候也让五娘装几升稻谷。五娘把谷子背回家,便自己在碓臼里舂,舂掉糠皮,经过扬簸,把糠皮和米分开。五娘把米放进瓦罐里,糠也舍不得扔掉。她把米煮成粥,给两个老人吃。把糠放进碓臼,再舂成糠面,和上一些野菜蒸熟后自己吃。这种东西,又涩又苦,很难下咽。五娘不敢叫两位老人看见,只能瞒着他们,在没人处偷吃。

蔡父蔡母的饭食越来越差了。前些时候,赵五娘用卖衣服首饰的钱,除了买米,还买些菜给两位老人下饭。如今,每顿饭只是一碗白米粥了。蔡母嘴里觉着寡淡,一吃饭便跟蔡父生气:“老东西,都是你要儿子求功名,逼他进京赶考,如今可好,咱们眼看连饭都吃不上了。你还我儿子!你还我儿子!”蔡父知道自己输了理,不想跟老妻争吵,可是见蔡母闹得不像话,也就有了气:“老乞婆,我又不是神仙,能掐会算,我怎么知道今年会闹旱灾?你看咱们村谁家不是这样?这年月,每顿有碗米饭吃就不错,你还想吃什么?”“谁家都这样?只怕咱们家有人就不这样!”“你说谁?我跟你一样吃。”“老东西,你别心虚,我不是说你。”“你是说儿媳妇?”“对,我就是说她!”

自从义仓借粮回来,五娘舂米操持家务,蔡父看得清清楚楚,他觉得逼走儿子,实在对不住儿媳妇。今天老伴儿说五娘和他两个老人吃的不是一锅饭,心里的火呼地上来了:“老乞婆,你不能冤枉人,儿媳妇够孝顺了!背后冤枉人,小心下雨,雷劈了你!”“我冤枉她!每顿吃饭,她都干什么去了!”“回她房里吃去了。”“一家只有三口人,不陪着老人一起吃,回到屋里关上门,一个人自己吃,鬼鬼祟祟,你不觉得奇怪?”老伴的话让蔡父想起一件事:那天吃完饭,他自己往厨房送空碗,厨房却插了门。五娘在里边吃饭,他叫开门,五娘显得慌慌张张,当时他并没在意。这时老伴说起,他也觉得儿媳妇吃饭是有点偷偷摸摸。他说:“你不要乱猜疑,说话要有凭据。”“我一定要抓住这个小贱人!”蔡母说。

这些天,五娘常听见二位老人为吃饭吵嘴。她想解劝,可自己没钱给公婆买吃的,光说空话当不了饭吃。有一回,她好像听婆婆说疑心她偷吃东西,心里感到委屈,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她要去跟公婆解释,又一想,两位老人如知道她偷着吃糠,还不心疼死!不能解释。公婆年老多病,宁肯自己吃苦,也不能再要老人难过。糠本来不是人吃的东西,实在难咽,好几回,五娘吃的时候被糠卡住嗓子,只好又呕吐出来。五娘见蒸着难吃,便倒进锅里煮成糊糊,勉强可以咽下去了。这天煮糠粥时,从锅台上捡起了一粒白米,这是给公婆作饭时,不小心掉下的。她把这粒米像珍珠一样,放在手心里。看着锅里煮的糠,心里翻腾起来:糠和米本来是在一起,为了好吃,才把它又舂又簸,两下分开,成了一贱一贵。就好像我跟丈夫,丈夫一走没处寻,只留下这糠,却不能让二老充饥,我只好苦人吃苦味!她一边想,一边从锅里舀了一碗糠糊糊,和着眼泪往下咽。正吃着,门外忽然喊:“开门!开门!”这是婆婆的声音。她急忙把半碗糠粥,倒进锅里。盖上锅盖,开了厨房门,见门外站着公婆两个人。

“媳妇,你吃饭为啥还插着门?”“不,不为……”赵五娘回答不出。“你吃的啥饭?”婆婆问。“吃的跟公婆一样。”“我不信。”婆婆也不知哪儿来的气力,呼地把锅盖揭开。她往锅里一看,却呆住了:“这是啥?”蔡父拿过杓子舀了半碗:“这不是猪食吗?”“猪食?”婆婆双手捧碗,哆嗦起来:“媳妇,原来你偷吃的是猪食啊!我的好媳妇!”老人眼里流下一串串眼泪。蔡父大叫:“老乞婆,叫你瞎猜疑!这样的好东西,你为什么不吃?”

“我吃!我吃!我要尝尝媳妇的苦滋味!”蔡母恨自己糊涂,不该猜疑五娘。她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地喝糠糊。她要和媳妇同尝甘苦。不想上了年纪的人,糠粥卡在喉咙里,吞咽无力,又吐不出。眼看两眼翻白,倒在地下。五娘急喊:“婆婆!”给蔡母揉胸拍背,全无济于事,蔡母竟被糠噎死。

蔡母死后,蔡父也病上加病,不久也离开了人间。

四、乞讨赴京

蔡父蔡母相继去世。蔡父在临咽气前说的一番话,长时间牵着五娘的心:“媳妇,我死后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我的这把老骨头,不必埋葬。把它扔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雨淋,这是逼儿子进京求功名的报应!也叫人知道,我养的儿子就是这样尽孝!”五娘知道公公对逼丈夫赶考一事,深深悔恨了。五娘觉得出一定是丈夫进京以后,出了什么大事。要不,他不会连封信也不来。她想尽快埋了公爹,好进京去找丈夫,可是怎么埋葬呢?婆婆是张太公舍给的棺木。公爹死了,不能再去求人家,总要买领芦席吧!手里已无有任何积蓄,衣裳也只有身上穿的。琵琶不能卖,路上还要靠它弹唱讨饭吃。只有头上的头发,剪下还能卖几个钱,便狠狠心把头发剪了下来。她找了块布包上头,走出家门。

赵五娘走街串巷,拿着一缕头发,逢人便问:“买不买头发?”乡亲们这个看看,那个瞧瞧,都夸说:“好长的头发!”可是谁也不肯买,灾荒年吃的都没有,谁买头发?还是张太公知道后,想办法埋葬了张父。

张父张母生前,曾跟五娘说,如果蔡伯邕作了官不回来,他们一家三口讨饭吃,也要进京找到他,问问他还要不要爹娘?要不要老婆?如今公婆去世,只有五娘孤孤零零一人进京了。她想:“不,我要背上公婆进京,到京后叫蔡伯邕也看看他父母死前的惨状。”赵五娘施展出绘画的本事,用了三天工夫,在蚕纸上画了公公婆婆的两幅影像。虽然鬓发蓬松,骨瘦如柴,却栩栩如生,像活着时一样。五娘把影像卷起,用布包裹好,去向张太公告别。太公给了她一些盘费,五娘背上琵琶,离开了蔡家庄。

灾荒年,路上到处是讨吃要饭的,赵五娘也混在这些乞丐里。她走到一个村子,拿出公婆的影像,张挂在墙上,然后弹起琵琶,聚来了人,便唱几支小曲,也有给钱的,也有白听的。她唱的内容,多是自己的悲惨遭遇。丈夫离家,公婆患病,荒年断粮,糟糠自咽。有时唱得声泪俱下,听的人也跟着伤心。这样走一个村又一个村,也记不清走了多少时候,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京城。赵五娘逢人便问蔡伯邕的下落,真像是在大海里捞针,问了多少天,问不到一点消息。五娘想了个办法:卖唱时把蔡伯邕的名子唱出去,听唱的人如果知道丈夫的下落,也许会告诉她。这一天,她来到一座新修的寺院门前。见这里烧香的人,你来我往,很是热闹。便在庙墙根下找了个地方,把公婆的影像张挂在墙上,弹起了琵琶。很快就聚拢了一堆人,把她围在中间。只听五娘唱道:

“陈留郡有个蔡家庄,民风朴实好地方。村里有一个蔡老汉,省吃俭用过时光。他有个儿子蔡伯邕,娶了个媳妇赵五娘。新婚刚刚两个月,老人家想起事一桩:蔡家辈辈都受苦,从没有一人把官当。蔡伯邕聪明人难比,饱读诗书善作文章。倘若进京去科考,定中头名状元郎。蔡伯邕不敢违父命,狠心撇下好妻房。进京一去无音信,他怎知陈留闹灾荒。颗粒不收难度日,赵五娘借来几升粮。白米留给公婆用,五娘背地咽糟糠。家里饿死了父和母,不孝的蔡伯邕你在何方?”

赵五娘连哭带唱,唱到后来,泪淹喉咙,泣不成声。听的人也纷纷落泪。正在这时候,人群外边有人大喊:“什么人在这里卖唱,竟敢骂状元老爷!散开!散开!”说话间有几个人,手里挥动马鞭,从人群里闯进来。人们见这几人来势凶猛,一轰逃散。赵五娘也害了怕,跟着众人,挤挤撞撞,逃离了现场。这几个人看见墙上挂的两张图像,一把扯了下来。一个人说:“画着两个叫花子,有什么看头,扔了算啦!”另一个说:“既然唱的是状元老爷,说不定有点来历,带回去,向状元老爷请赏。”说着话上马走了。

五娘见这些人走远,返回来摘墙上的画像,画像却踪影不见。五娘像丢了宝贝似的,心里很难过,暗暗埋怨自己的命苦!她定了定神,耳边又响起一句话:“竟敢骂状元老爷!”这分明是指蔡伯邕,莫非丈夫真的中了状元?五娘忽然来了精神;“对。询问状元府,找蔡伯邕去!”

赵五娘找到了状元府,状元府门前有一个看门人。从这个看门人口中,得知状元果然是蔡伯邕。不过数月前已被招进丞相府,和相府的小姐成了亲。赵五娘又喜又悲。她向看门人说明自己的来历,看门人听说是状元的原配夫人,有些害怕。他低声劝五娘逃离京城,免得被相府的人捉去。五娘没有想到,好不容易找到了丈夫,不但不能见面,摆在眼前的却是更大的灾难!

蔡伯邕这天正在书房读书,两个家丁每人手里拿了一张画像走进来:“禀状元爷,小人们在外边遇见一件奇怪的事情。”蔡伯邕放下书:“什么奇怪事情?”“有一个女叫花子,在墙上挂了这两幅画,她指着画卖唱,唱词里却提到状元老爷的名字。”“啊?”蔡伯邕一惊:“拿画来!”两个家丁递上画,蔡伯邕打开细看,画上的两个老人很面熟,是在哪里见过呢?这画儿画的不是自己的爹娘吗?怎么鬓发蓬乱,骨瘦如柴?细看笔迹,工笔细描,分明是五娘所画。他忙问家丁:“你们可看清那个女乞丐什么模样?”“穿得破衣烂衫,面目没看清楚。”“她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你们快去把那个女乞丐找来,老爷定有重赏。”“是!”两个家丁匆匆忙忙,去找赵五娘。

赵五娘得知丈夫和相府小姐成了亲,她的气不打一处来。状元府的看门人劝她离京,她偏要去闯相府。横竖是个死,见了蔡伯邕,骂他一通不孝的罪过,死了也甘心!她刚到相府门前,就碰上那两个家丁。家丁见赵五娘自己送上门来,就推推搡搡,把五娘带到蔡伯邕书房。伯邕还在看那两张画像,见家丁推进一个女人,虽然衣衫破烂,满脸尘沙,他一眼便认出正是赵五娘!伯邕大叫:“五娘”扑上前去。五娘见丈夫还认得自己,哭了声“蔡郎”,竟晕倒在地上,蔡伯邕急忙上前扶起。两个家丁见这光景,哪里还敢领赏,悄悄退了出去。

蔡伯邕等五娘醒来,问了家中情景,方知父母已去世。他捧着两幅画像,跪在地下,痛哭失声:“爹,娘,孩儿不孝,生不能养活你,死不能葬埋你,都是儿作官的好处!”

赵五娘要丈夫扔掉荣华富贵,跟她回陈留。蔡伯邕告诉她,公门像层层罗网,撞了进来,就很难出去。他只好领赵五娘去见牛小姐。牛小姐性情还善良,留下了赵五娘。夫妻总算团聚了。蔡伯邕向皇上请假,要回家为父母修坟,得到皇帝准许,便带着赵五娘和牛小姐,回到陈留蔡家庄。张太公听说蔡伯邕回来,赶到坟上,责骂蔡伯邕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这时,五娘已知道丈夫的委屈,替丈夫辩解,都因朝廷逼婚,辞官不从,才有了这三不孝。张太公也原谅了蔡伯邕。

同类推荐
  • 同桌上好佳(同桌好好玩)

    同桌上好佳(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舰艇博览

    舰艇博览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红胡子小蚂蚱(绿绿的小蚂蚱)

    红胡子小蚂蚱(绿绿的小蚂蚱)

    知道小蚂蚱的一大爱好是什么吗?大扫除!想不到吧?他超级热爱扫地,边扫还边背唐诗呢。可是,小蚂蚱必须每天上午坚持上完四节课,才能分到一块他眼馋得不得了的包干区。小蚂蚱常常不上第四节课,他认为坐得太久影响小孩子发育,绿绿小老师长得细胳膊细腿的,就是因为从小第四节课上多了,可绿绿老师还自不量力地在他面前摆了个健美运动员的造型呢……唉,扯远了,还是说大扫除的事吧,算了算了,他俩的事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还是你自己看吧。
  • 安徒生童话全集(七)

    安徒生童话全集(七)

    《安徒生童话》包括了安徒生创作的全部童话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全貌,感受其间的无穷魅力。其中著名形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上当受骗想新衣服的皇帝栩栩如生,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丰富。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品味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受到启迪和感染。本书图文并茂、全面厚实,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同时又是阅读和收藏的优秀版本。
  • 虫子爬吧

    虫子爬吧

    《周涛童趣作品:虫子,爬吧》主要内容是:虫子们爬动的时候,那是姿态万方,各显其能的,看起来令人神往,有时候一不小心是可以使人入迷的。总的来看,虫子爬行的各种姿态比人丰富多彩得多了。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但也经常有左顾右盼、犹疑彷徨的时候。它是一个坚定的种类,但勤劳坚定如蚁,也难免有“遇歧路而坐叹”,有团团旋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刻。所以,看看蚂蚁对我们人类是有启示意义的,因而也就懂了为什么自古就有“走路怕踩死蚂蚁”的人物。
热门推荐
  • 萌萝来袭:特工小妻很流弊

    萌萝来袭:特工小妻很流弊

    她死的时候,爱人一手搂着她捡来的妹妹,一手拿着枪,“砰”地结束她的生命。爱人说,谢谢你为我尽心尽力,但是现在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妹妹说,谢谢姐姐把我捡回来,不然我也不可能抢到你的男人。她死的时候眼睛没有闭上,怨气没有消散,灵魂甚至在屋顶上飘荡了整整七天。也许是老天垂怜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她成了南家小千金,南爻。她发誓,这一世为自己活,必定手刃仇人,剥皮抽筋。只是...没想到这千金倒不如乞丐活得轻松。南家打压,唐家算计,隐藏在暗处的某人静静地观察着她的动向。南爻冷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
  • 特殊能力者——春夏秋冬

    特殊能力者——春夏秋冬

    莉雅:就算拼上我的命,我也要守护这份美好昴藤:弱者,连死亡的方式都无权选择凉宝: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芙咲:我只想变回一个平常的女孩
  • TFBOYS:夏至未至

    TFBOYS:夏至未至

    夏末秋初,我们相遇,夏末秋初,我们分别,我爱的少年,你可还安好。夏至未至,我回来了
  • 乡图

    乡图

    情是异乡浓,月是故乡明。主人公司徒振南离别新婚妻子邓秋月到美国三藩市谋生。在大洋彼岸,他被迫另娶。在寂寞无奈的守望中,邓秋月与小叔子司徒振江萌生情感,在怀上振江的孩子后离家出走。辛亥革命爆发后,司徒振南投入到以修铁路富家乡的事业中。为了这条铁路,他将自己的生命耗到了油尽灯枯。抗日战争爆发,司徒振江和他的亲人们与日军浴血战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滔滔江水见证着这个普通农民家庭数十年坎坷的命运与坚韧的精神……
  • 我在驱魔世界开个挂

    我在驱魔世界开个挂

    其实,亡灵国度并不为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着。除去人类世界和亡灵国度,还有一个异世界,被驱魔人称之为源界。正如其名,这个世界是万物之源,能量之核。人,源,灵三个世界同时产生,相互牵制相辅相成。其中人界是各方面能力上最弱的世界,但是智商和意志力却是排第一的。源界居民分成数派,激进派总是对人界发起进攻,既有想占领人界的统治者,也有想以人类作为食物的猎人,更有迷恋人界想占为己有的魔人。对于灵界来说,人界过强,则渡魂太少,人界太弱,则唇亡齿寒,因此,灵界带着自身利益暂保中立。当然,灵界管理者会故意流放一些恶灵侵害人界,以保三界平衡。因此,驱魔人的任务就是拔除灵界的恶灵,还有消灭源界的入侵者。
  • 远方有鱼,以梦为龙

    远方有鱼,以梦为龙

    3个不同的世界,为了爱,为了自己的追求,纠结,缠绵
  • 至道圣皇

    至道圣皇

    十万年前,圣皇女娲传补天术为人族接续前路,气运赫赫。道帝伏羲为人族传下易圣经,可镇天下敌。十万年后,三清山上一个圣京来客,注定搅的这天地翻覆,只因他是人族至尊,注定一步步走出他的至道圣皇路。
  • 问题恋人

    问题恋人

    她,拥有着多重性格的清秀女子,看似温婉动人却又泼辣成性;他,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忽而冷酷霸气忽而温和谦逊;两个骨子里相似的人,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相遇,会是“难逢知己”的惺惺相惜?抑或是“一山容不得二虎”的争锋相对?呵呵,还是请你自己去见证属于他们的岁月吧!话说,那一年……
  • 鬼手天医:邪王宠妻无度

    鬼手天医:邪王宠妻无度

    素素新文《神医宦妃:摄政王,滚下榻》,宝贝们继续支持哦!二十一世纪天才鬼医兼验尸官,一朝穿越成将军府不受宠的大小姐说她是废材?五行元素测试柱都爆棚了看见没!人家武修元丹只有一枚,咱有一堆,一天一颗,天天换着玩!说她懦弱胆小?最强大的杀手组织幽冥堂听说过吗?老大就是她!凤临异世,上官云舒在这苍昊大陆活的是风生水起,玩的得心应手!只是,为什么这个妖孽男人那么难对付?还非赖是她孩子的爹!传闻中王爷冷傲、冷情的风骨呢?邪魅小宝唇角一挑:“王爷,调戏我娘亲的时间到,插队请再补银子,不过……得先问问您身后这些黄金单身汉们愿意不愿意!”(不喜请点右上角叉叉,恶言一律删除禁言不解释)
  • 幽冥再起

    幽冥再起

    它就在你身后!闭上双眼,感受身边的世界,你所看到的并非为真。怨灵索命;巫术通天古墓中走出的秦国大将日本先祖竟是北疆的一个供奉颯巫的流寇民族……伴随着九幽冥界的开启,一个个谜题将就此解开幽冥再启,万鬼臣服。本书慢热,请先收藏,待养肥后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