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2400000051

第51章 云南的食智慧

云南的吃,这题目太大了。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食风俗与传统。你若挨个儿去村村寨寨里做客,连吃三个月回来,记忆照样会混淆的。除非你随身带个本儿,每顿饭后都加以记录,少不了还要向主人打听:这道菜叫什么名,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不管听懂了没有,先写下再说。前提是身边就有个翻译,否则语言都不通呀!

说是写云南的吃,我其实在写云南的吃的记忆。只对我个人有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都是一些零碎的细节,怎么也不敢自夸吃遍云南的。

说起云南的吃,首先让人想到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已经通俗化了,国人皆知。估计再过几年,快跟兰州牛肉拉面似的,在各地都能吃到。我在昆明民族村附近一家星级宾馆,吃过极豪华的过桥米线,估计是招待外宾的。满满一大海碗,漂着厚厚一层黄澄澄的鸡油,看上去像冷的,舀一小勺递进嘴里,直烫舌头。下在碗里的配料除鸡丝及各种菌类之外,甚至还有海参、鱿鱼卷、鲜虾仁、蟹黄什么的。真是像大海一样的碗啊!唉,过桥米线都可以做成生猛海鲜的了。再这么发展下去,恐怕能吃到完全用细腻的鱼翅做成的米线。

那一碗豪华版过桥米线多少钱?因是当地企业家请客,我没好意思打听。不会比一张机票贵吧?

若天天吃这种过桥米线,油腻得一定让人想去洗胃。我亲自动手洗了一回。不是用肥皂水,而是猛灌下一大罐鲜榨芒果汁。好在云南有的是新鲜水果。

最可口的过桥米线,是在大理吃的。蝴蝶泉边,有一些卖米线的挑子。我点了一碗,当早点。摊贩把米线在汤锅里烫了一下,就端上来,浇上一勺辣椒油烧牛肉片,喷香。最可口的过桥米线,居然是最朴素的过桥米线,两块钱一碗。可能因为我饿了,或周围的风景好,吃得很舒畅。饱暖之后不禁浮想联翩:阿诗玛或五朵金花,就是吃这种米线长大的吧?云南的少数民族姑娘,真漂亮。美食,必定产生在有美女的地方。即使没有美女,也要有美景。

汪曾棋也谈过云南的吃,谈的都是菌类:“我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已四十多年,忘不了昆明的菌子。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是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牛肝菌、干巴菌、鸡油菌、青头菌,即使最名贵的鸡枞(被称为菌中之王),昆明街头的大小餐馆都有售。菌类似乎跟蔬菜一样普及。云南是植物王国,不吃菌子等于没来云南。我还觉得,吃菌子最好别在城里,要到乡下吃、山里吃,才能真正品味到土腥味与野趣。尤其是少数民族用土法炮制的菌子,比肉还要好吃。毕竟,这些造型古怪、色彩诡异的“蘑菇”(我以前对菌类的了解仅限于蘑菇、木耳之类),是钢筋水泥的丛林长不出来的。

鸡枞之所以叫鸡枞,在于能吃出上好鸡肉的味道。汪曾棋形象地称其为植物鸡。我在沧源佤族村寨的茅草屋檐下吃了一大盘干烧鸡枞(很明显是刚从原始森林采回来的),就着新酿的乳汁一样白的苞谷酒。嚼着嚼着,差点找不到舌头长在哪里了。可别把它跟鸡枞一块咽下了。

而在西双版纳,傣族喜欢烧烤,不仅烤鳝鱼、烤竹鼠肉、烤鱼片,连菌子乃至竹笋都烤了吃。烤菌子最好用香茅草的叶子为作料,香上加香。云南有个地方叫思茅,香茅草的“茅”。谁在思念香茅草呢?

我从昆明投奔中缅边境的沧源,整整搭乘了两天两夜的汽车,沿途经过无数的城镇与村寨,还翻越了横断山与澜沧江。一路捎我的是沧源佤族自治区的公安局长及几位干警。每到就餐时间,他们挑一家公路边的小饭馆。点一只活鸡宰杀,用辣椒炒了搭着米饭吃。山中的土鸡鲜美得很,跟城里喂饲料大规模养殖的洋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就口感而言,简直不像同一种动物。一路上我吃了拉枯族、布朗族、基诺族做的鸡,手法各异,都很开胃,使漫长的旅途一点不显得枯燥。我发现云南人都爱吃鸡。

每次开饭,公安局长都要把鸡头夹给我,说是按风俗该献给酒席中最尊贵的人。我不会吃鸡头,推辞了,请局长自用。他总是把鸡头剥开,仔细看半天,然后才下口。我问他做什么,他笑而不答。直到进入阿佤山,吃到佤族最经典的鸡肉烂饭(将鸡块与米饭一锅煮熟,并加上调料搅拌),他边剥鸡头边告诉我:佤族人自古用鸡头算卦,预测当日的吉凶,会看的人能看出门道。以前打仗前或旅行时都要这么算一卦的。有的头人带领队伍攻打另一座山寨,中途打尖时一剥鸡头,发现运气不好,连忙撤兵。当然,现在快演变成就餐时的游戏了,如同用扑克牌算命。想不到小小鸡头包含如此玄机。

云南人能吃辣,丝毫不逊色于四川、湖南、江西。在阿佤山寨,几乎家家火炕上都挂着一串串干涮辣。涮辣是阿佤山土特产,拇指般大小,形状呈不规则的椭圆,比内地的辣椒要厉害多了,堪称辣椒中的辣椒。之所以叫涮辣,在于只需在菜汤中涮一番,菜汤就其辣无比。据传说(可能有点夸张):佤族人房梁上吊一根线,系着一颗涮辣,在下面支起火锅,涮一下,赶紧把线收上去,下顿饭还可以接着涮。不知可以重复使用多少次?假如真这么刺激,涮辣该评为辣椒之王了。

沧源县长招待我吃了牛肉酸菜。这种酸菜跟东北的不同,是阿佤人特制的干酸菜。据当地人介绍做法:先砍一筒两尺长的龙竹洗净晾干,将青菜装入压紧塞满,加一定量的米汤,再用烘过的芭蕉叶封好竹筒口,置于火塘边加热,几天腌酸后即可启封,用竹蔑扎成捆晒干即成。它散发着北方酸菜所没有的一股竹香味。牛肉酸菜,则是将晒得七成干的牛肉干巴同一把小豆、一把旱谷米煮烂,倒入用温水泡散并切碎的酸菜,煮至汤汁呈黏稠状,添加辣椒、花椒、姜丝、三叉叶、五茄叶等作料,还要炼半勺牛油,把一块烧红的盐巴放人勺内,迅速倒入锅中搅拌均匀,撒上葱花、薄荷,即可出锅。牛肉酸菜促使我多喝了两杯苞谷酒。至于烹饪办法,则是我跟主人借了杆笔,根据他的口述记录下来的。不是为了提供给你模仿(没有当地的原材料,很难仿制),纯粹觉得好玩。在阿佤山,做什么菜都跟酿酒似的,需要下好大工夫的。

其实在整个云南都如此。云南菜,仿佛是各个民族色、香、味的大比拼,怎么都渗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

下面该说说西双版纳了。那是我经常梦游的地方。

我一开始就说过,云南的吃,题目太大。不说别的,光是西双版纳的吃,就够写一本书了。西双版纳有傣、汉、哈尼、拉枯、布朗、彝、基诺、瑶、佤、白、回、壮等十多个民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弄懂了西双版纳的吃,差不多就能弄懂云南的吃。

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州。傣族的吃,在其中又是很重要的。

傣族人吃饭,简单时太简单,讲究时又能很讲究。先说简单的。傣族与糯米结有不解之缘。去地里干活或去林中打猎,通常用芭蕉叶包一团热糯米饭,里面再塞点辣椒、烤肉、腌菜之类,就功德圆满。往怀里一揣,走到哪儿饿了,打开来,芭蕉的香味已浸透到糯米里。这有点像日本的饭团,加了生鱼片、酱油的寿司呀什么的。况且连碗筷都用不着,携带方便。出行时比啃面包、啃馒头强多了。

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做竹筒饭。一定要用当地的香竹(细得跟旗杆似的),因其内壁有一层奇香无比的竹膜。将盛米的竹筒(一端用芭蕉叶塞堵)在火灰堆里烤熟后,撕开薄薄的竹片,发现乳白色竹膜已粘在米饭上。即使没有菜,香竹饭吃起来也不觉得寡淡。当地人将其当点心。

在西双版纳几天,州长岩庄请我品尝各种傣家风味菜。吃得我晕头转向:那些烤、蒸、剁、腌、煮、炸的菜肴,要么我记住了菜名却猜不出做法,要么打听到做法又混淆了菜名。岩庄告诉我:傣族风味菜肴,可以酸、辣、香、脆四字来概括。他知道我来采风,偏重于饮食习俗,就送了本《西双版纳风情奇趣录》(征鹏、杨胜能著),供我日后写作时参考。

今天写西双版纳的吃,这本书可帮上大忙了。

我在北京重读,仿佛又去西双版纳吃了一遍。那种种滋味,再上心头。谨查阅一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道菜肴。

南瓜花肉馅:将五花猪肉去皮洗净、剁碎,再把肉跟南瓜花剁在一块,拌人切好的葱、蒜、盐等配料。肉馅分成若干份,每份塞进一朵南瓜花里包好,用竹片夹住放在火炭上烘烤。将滚烫猪油淋在烤熟的南瓜花上,等油滴干以后,肉馅呈深黄色,切开食用。这倒是一种食花的办法。云南花多,光是看而不能吃,多浪费呀。应该有视觉、嗅觉、味觉的多重享受。

叶包蒸猪肉:将猪肉剔皮剁碎,并将香茅草结成一个小疙瘩,和切好的葱、蒜、青辣椒一起放人肉盆中,撒上花椒粉与盐,调匀,然后按一两一份分成若干份,用芭蕉叶包好,放入蒸屉蒸熟。形状像粽子,肉软酥香,花椒味也很能“压阵”。

粽包蒸脑花:把猪脑花划成小块,将猪舌头剁细,与切好的葱、姜、大芫荽、野花椒、蒜、青辣椒、盐拌匀,分成若干份,每份放一片香茅草叶(结成小疙瘩),用芭蕉叶包好装入甑子里蒸熟。异常软嫩。

腌牛脚筋:将黄牛头、脚用开水一烫,刮毛后放到火塘上烧透,放入大盆里用水泡,再用小刀刮洗干净,切成小块放人大铁锅煮烂。将煮烂的牛头牛脚放凉,剔掉骨头,切成条状放入大盆,用淘米水浸泡数小时后捞出,再用冷水淘洗干净,滤干。将红辣椒切碎,姜、蒜春碎,加盐,连同野花椒叶一起拌拢,装入瓦罐密封。半月后即可食用。呈乳黄色,清凉爽口,适合下酒。

还有夹心香茅草烤鱼、蒸笋肉、马鹿肉剁生、酸猪脚、酸笋鸡肉、酸笋煮鱼、煎荷花蛋蛹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到傣家竹楼做客,主人会邀请你用叫做“南泌”的酱下饭,可分为螃蟹酱、番茄酱、鱼酱、辣椒酱、竹笋酱、蔬菜酱、花生酱等多种。我尤爱叫做“南泌”的螃蟹酱,用糯米饭蘸着吃,既鲜又辣,额头自然渗出细小的热汗。相当于给胃洗一回桑拿。

除傣族外,布朗族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主要表现在制作简单。以前由于较贫穷,“家里除了火塘上的铁三脚架、铁锅之外,很少使用铁质器皿。不少群众用砂锅煮饭,用竹节做碗、勺、匙,甚至春盐和辣椒的器皿也是竹盆,用竹筒代茶壶的现象更是处处可见。”(征鹏、杨胜能语)烹饪方法以清煮为主,缺油寡盐也能对付。为节省碗筷,每人端着一段芭蕉叶盛饭盛菜,用手抓着吃。真会就地取材啊。当然,现在富裕多了,早已结束了手抓饭的历史。

都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布朗人在野外劳动时没有锅灶的情况下,也能想出办法做饭。布朗族名菜卵石鲜鱼汤即是一例。除当场捉到的活鱼和随身携带的一点盐巴外,不用任何作料:“只要在沙滩上刨一个坑,在坑内铺上几层芭蕉叶代替铁锅,然后装上清水和鲜鱼,再将河中卵石取来放在火塘(或野外火堆)内烧红,又将烧红的卵石一个接一个地投入装有清水和鲜鱼的芭蕉叶‘锅内’,于是不用锅、不用油的鲜鱼汤便烧成了。这种鱼汤味甜,而且有烧石的干香,吃起来别有风味。”(引自《西双版纳风情奇趣录》)这是渔民或猎人在野外抓到鱼后,既馋又饿,临时想出的笨办法。仔细推敲,又一点也不笨。聪明着呢。还有谁能在没有火堆支架和锅的尴尬境地里,做出既解馋又抵饿的鱼汤?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很会让“脑筋急转弯”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必须带着火种。否则绝对喝不上鱼汤,只能改吃“三文鱼刺身”了。西双版纳的村寨,家家都有火塘。靠火塘做饭,靠火塘取暖,夜间还靠火塘照明。

我去爱尼人家中吃过包烧肉。圆形蔑桌支在火塘边,以靠近火塘的席位为首席,一般留给长者。包烧肉,就是将瘦肉剁细,加上苤菜根、香寥、芫荽、辣椒等作料,用芭蕉叶裹上三四层,埋于火堆内,主人和客人一边聊天一边等肉慢慢烧熟。扒拉出来,剥开烧焦的芭蕉叶,喷香,客人也顾不上客气了。

坐在火塘边,还可以用夹棍烤鱼、烤肉。通常将鱼或肉剖开,抹上各色调料,夹在特制的棍子上,伸入火塘中慢慢烘烤。饮食因为带有游戏般的可操作性,而充满乐趣。

想起西双版纳的民间饮食,我仿佛就看见一口深挖在屋子中间的经久不息的火塘,上面支有铁三脚架,吊着铁锅、砂锅啊什么的。锅里煮的什么,要等盖子揭开了才能知道。可我已提前闻到了泄密的香气。

我还看见火塘边被映红的一张张面庞。火光使他们的表情更为神秘,也更为丰富。

不知多久以后,火塘会废弃,里面残留有陈年的灰烬。当地人,迟早要改用煤气灶做饭。方便倒是方便了,是否也会缺少一些古老的乐趣?

我很尊敬并羡慕那些在火塘边长大的人们,他们体会过真正的人间烟火。

同类推荐
  •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介绍了在从事烹调过程中所用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常见的专业术语、烹制法,以及味型等,让读者在操作时能加深理解。书中主要介绍了常见菜品的制作,介绍的原料以常见的海鲱、鸡、鸭、鱼、肉、时令蔬菜等为主,介绍了传统的川菜、粤菜、创新的重庆菜、江湖菜以及返璞归真的农家菜,满足消费者追求奇、新、异的消费心理。
  • 中华营养百味:学生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全书以精美的实物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各式各样有关学生营养餐的制作方法。读者只需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制作出精美的菜肴。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还可作为各类餐厅、饭店以及烹饪学校的参考教材。
  • 天天营养百味:风味百姓菜

    天天营养百味:风味百姓菜

    本书汇百家之所长,列举的菜式都是普通的家常菜,做法简单易学,让您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利用最简单的器具,轻松制作出好吃、好看、好营养、好创意的各种家常菜。您只需要举一反三,便能让普通的家常菜因独特的做法而与众不同。
  • 白领私家菜

    白领私家菜

    《白领私家菜》是一本介绍白领一族如何做菜的菜谱书。书中精选了80款既有较高营养价值,又有较好食疗保健功效的美味养生菜肴,以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彩图对每款菜肴的用料配比、制作方法、成品特点等均作了具体的介绍。本书图文并茂,选料考究,搭配合理,步骤清晰,易学易做,是白领一族提高厨艺的好帮手。
  • 厨房那些事儿

    厨房那些事儿

    厨房让我们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是美味的出产地。要知道,在食品安全颇让人头痛的今天,自己制作能排除一大部分风险,而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赞誉是多么让人喜悦。恨的是油烟油渍真让人头疼,若不小心买多了,保存不当坏掉又很浪费。厨房里的事儿凌乱琐碎,但民以食为天,为了吃的好、吃的安全健康,厨房里的事儿我们得尽心尽力,动些脑筋了。本书就是告诉读者厨房那些事儿怎么办。
热门推荐
  • 无头少爷遮天记

    无头少爷遮天记

    “师父,体内没有灵脉能不能修炼?”“能!传说中有一部九天星辰诀,先炼体,后入道,然后飞仙!可惜……我没有。”“那没有灵石买不起灵丹妙药能不能修炼?”“能!传说中有一部噬天冥王诀,凝聚冥王之躯,天地灵气任你采撷,可惜我也没有。”“那没有头能不能修炼?”“没有头那你还练个头啊!”“那你特么把我捡回来干啥,不如死了算了?”“最近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你要不死了算了?”凝云、灵池、莲华、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飞升,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故事,为你还原缥缈式的花样修真。
  •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的创业经营思想理念和经营的过程和方法经验,既介绍了其成功创业经营之道又具有可读性。
  • 星动亚洲之同宿的日子

    星动亚洲之同宿的日子

    由安徽卫视和韩国MBC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星动亚洲》第二季终于拉开帷幕。令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是,第二季除了新加盟的几名男练习生外,更有数十名女练习生加入其中,一起进行封闭式训练。女练习生的意外出现,令所有男练习生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生活瞬间躁动起来。萌动?暗涌?火花?矛盾?发生在星动练习生们之间的精彩故事接踵而至。究竟他们会经历什么?又会怎样成长?或者,将会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五味杂陈的感情。要走的路还很长,值得期待吧?
  • 爱兰德岛

    爱兰德岛

    岛是孤零零的立在水的中央,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跟密室小说一样,岛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密室,既然有“慎独”,那么人多的时候,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会有更多的故事。
  • 天眼邪皇

    天眼邪皇

    前世被逼无奈走上十恶不赦道路的黑道大佬,重生异界魂入一个天生痴傻却心地善良的身体,两世人格的碰撞,巅峰无敌的武力,终造就出一代邪皇!
  • 喜欢你,是我不可说的秘密

    喜欢你,是我不可说的秘密

    我和他是同班同学,记得当时刚升初二,又是分班制,刚好我们分到同一个班。那时我还不认识他,我只知道他坐在我后面,基本上我们从没真正地交流过。我们第一次说话是因为我的同桌和他的同桌都叫他大哥,我有点好奇,所以课间活动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们都叫你大哥啊?”他说“因为我都比他们大一岁,所以他们都叫我大哥,让我照顾照顾他们。”………………………………………………………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羞涩的暗恋,一个漫长无人知道的暗恋。
  •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神主转世:废材三小姐

    神主转世:废材三小姐

    希望读者们加到书群:164588243,本圣主在群里欢迎大家的到来!一朝穿越,得知自己前世是神主,附在了一个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上,由于主魄(我穿越过来的灵魂)没有归位,导致这具身体不能修炼。说我夜铉月丑,看我如何用美貌蛊惑天下男人的心;没有丹药,神鼎在手,丹药随手拈来一天吃100个都吃不完;没有武器,超深渊极神器在手,还不亮瞎你的眼;没有战宠,神兽都哭着求我叫我神主殿下。看我夜铉月如何逆天、俯傲大地。
  • 妖孽少年之最强神尊

    妖孽少年之最强神尊

    一位废材少年,因为天生双眼变异,而导致他不能修炼灵气,导致天受进凌辱...后来,少年得奇遇,从废材逆袭成妖孽神尊……
  • 走完一生,就这么点儿感悟

    走完一生,就这么点儿感悟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幸福的真谛、成功的智慧、感恩的心、智慧箴言、人性的弱点、历史的智慧、名人的感悟、快乐的源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