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1800000004

第4章 唯“忍”之一字——忍字妙解二(3)

第三,谦虚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忍”术,还在于这种谦虚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客观、实在,比较严格。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种自我评价。这方面,有的人自我感觉特别好,有些人则十分糟糕。就前者而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一种十分强的自信,从而总是表现得十分得意,对什么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任何事情都要插一手,而且还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想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这种人是很难做到“忍”的。因为他那良好的自我感觉使他无法“忍”住自己,似乎在他看来,当今之世,就是他的。于是,便形成了一种非常虚假的“责任心”,以及一种十分强烈的表现欲。相反,后者那自我感觉十分糟糕的人则事事看着自己的短处,担心失误,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于是便表现得十分沮丧,成天搭拉着头,仿佛干错了什么事情似的。其实,这种人也往往是缺乏一种“忍”的态度。因为这种人之所以会这样,常常是因为过去曾经在一两件事情上有过失败,于是,便总是对此耿耿于怀,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能从挫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沉湎于一种感伤之中。很显然,如果他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这种意识,及时地抛开过去,面向未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照样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

谦虚的态度则不是如此,它十分客观、实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在这种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从而自觉地在一些事情上采取抑制、保留等“忍”的态度。很显然,当人们能够自觉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他又怎能不去克制自己呢?他又如何会随便地发表意见呢?

4恕

在中国古代经典之一的《论语》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述。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可以终身不渝地履行的字吗?”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应该说,这种“恕”实际上便是一种为人之道,而它也体现了一个“忍”字。因为,这个“恕”强调的是一种处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事事为他人着想的为人方式。如同朱熹后来所说的那样,这种“恕”,就是要“推己及人”。而人们不难明白,在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一些利益关系上,往往是十分剧烈的。正如有人所认为的那样,要想利人就不能利己;要想利己,就不可能同时也利人。而这种强调为他人着想的“恕”,显然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做自我牺牲了。这里,没有“忍”,必定是办不到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作为“忍”的这样一种“恕”,在今天和在过去是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的。孔夫子之所以提倡这样一种“恕”,其意无非是要维护周礼,要用个人利益的牺牲去保全封建社会的秩序和安定。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提倡这种“恕”,并作为“忍”的一种方法,则同时也是对自己本身有益处的。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也是为自己造福。显而易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于更好地实现自我,必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种“忍”术的“恕”,还有一种宽容的意义。也就是说,不是“得理不让人”,而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己严,对人宽厚。这种宽恕并不是说要放纵坏人、包庇坏事,而是能够容忍他人犯错误,也容许他人改正错误。尤其是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过分纠缠,而且应该把认识自己过失和缺点并改正它的主动权留给本人。而不是“痛打落水狗”。在这里,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对待那种以前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抱有这种宽恕的态度。尽管自己在感情上对对方有一种切齿之恨,但也必须有所压制,适可而止。否则,一种恶性的循环将永远地延续下去,真可谓“怨怨相报何时了”。

之所以要强调“恕”这样一种忍让和克制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在现代社会中,自我好像成了一种新的神圣。个人利益在受到长期压抑之后,其反弹的程度之高,又到了一种同样令人不安的地步。由于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必要性的恶性膨胀,人们往往在社会交往中过分地强调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忽略了他人及社会的存在,以至于造成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但任何人离开了这个社会都将什么也不是。可有些人就是看到了前者,忘记了后者。更有必要说到的是,正是由于相互间的冲突,矛盾加剧了,紧张了,因而往往会逮住机会就狠狠地整人、报复等等。而这些,都将对自己、对社会造成大错。所谓的“恕”,正是希望人们不仅从社会的利益出发,而且也更主要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限度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的范围内抑制、忍让自己的行为,并且在交往中为他人着想,善于宽厚待人。这样,虽然就眼前而言,自己受了一点小损伤,但就其最终结果言,常常是利大于弊。

具体地说,这种“恕”也就是在自己要去取得某些机会和利益的同时,也想想别人也许会有与自己同样的想法,在想到万一自己不能如愿以偿时的悲伤,也就想到别人在失败后的愤怒。这样,你便会比较主动地“忍”住自己的冲动和要求,把机会让与别人。而在这个时候,你也可以想到,对方并不是笨蛋,他见你如此相让,经常一定会产生感激之情。这样,你的“忍”也就是成了“正果”。同样,在他人有了过错,犯了错误的时候,尽管你很想趁机会发泄一番过去所受的屈辱,但只要想想对方此时的心境,也会忍住自己的冲动,而以宽厚待人。

可见,忍者必须具有“恕”的态度,不具有“恕”心的人,难为忍者。

5让

当人们一想到“忍”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字,这就是“让”。而这个“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忍术。又有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也来源于这样一种谦让的故事。那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某日忽接到母亲自安徽桐城老家寄来的家信,信中诉说家里正准备扩建院宅,却因土地问题与毗邻而居的叶家产生了矛盾,因为叶家也欲建房造屋,因此两家相持不下。来信中隐约有要求张英用名位官威来压服叶家之意。张英阅毕信后,深思再三,急拟了一首诗劝导母亲。上面写着: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母亲及家人见诗后,深明义理,立刻主动地将要砌的院墙让后三尺。

叶家的人看到情景之后,愧疚之余,也立即把欲修建的院墙退后了三尺。因此,在张、叶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道。

这样一种“让”,最关键之处便在于把本来自己可以得到或争取得到的东西让给对方,或者说,放弃自己的一些权利、某些机会,以便成全对方。这种“让”,实际上也就是压制自己认为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要求与愿望,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因此,它是“忍”的一种外部体现,反映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在当代社会中,这种“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谦让;在购物与乘车中的“让”;在评职称过程中的“让”,以及在危险的时候让他人先离开现场等等。然而,也许会有人说,现在是强调、崇尚竞争的时代,提倡这种“让”,岂不是不符合时代精神吗?从外表上看好象的确是这样,但实际上这种表面上的差别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和人际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于这种竞争之上,摆脱一些繁细小事上的纠缠和争执,退后一步去洞察那种种人世间的竞争,你会发现很多,会看到你要真正追求的东西。你会发现过去自己曾沉醉于其中,而如今还有不少人仍卷入其中的那些东西,其实是不屑一顾的、是可怜的。这样,你便会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形成更趋于完美的目标。所以,尽管让在形式上与竞争有一定的差别,其实,真正的、主动地让、有目的地“让”是在做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是要去把握人世间的竞争。

之所以这样去认识“让”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关键就在于通过这种“让”,可以使人获得生活中的一种主动。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就是这个意义。试想之,如果我们整个人,全部生活都牵扯进日常生活的竞争和一些细微利益的追逐之中,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失去我们自己。会“让”的人则懂得这种主动权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让”这样一种“忍”,始终使自己处在一种比较主动的情况之中,而不是全身心地掉入生活的陷阱。由于有所抛弃,他们也就比较自由,可以随时有精力去投入更大的竞争,抓住更大的机会。

从反面讲,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有这样一种“让”,其结果会怎样呢?无非是这样几种结果:或者是在殊死的相争中,两败俱伤;或者是得到一种虚假的胜利,而在精神、道义上都输了一个够;或者说整个地球在一种世俗的生活之中,以至于浑浑噩噩,不知自己。

作为“忍”的让,既是让给别人,也是给予自己。

6毋贪

要想能够具有“忍”的心态,毋贪是一项重要的前提和方法。贪的人不可能做到忍,而要能够“忍”,则必须不贪。

这里讲的毋贪,主要是指不贪图名位、财利,不去做一些不适合的非分之想。

因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对于适当的名誉、地位、财物和利益,我们可以得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也是可以受之无愧的。但是,不可去想得到那些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不能超越必要的限制去贪图不义之财。有这种越界的非分之想,才是贪。而克制住自己的这种念头,即为毋贪。

从现实生活上讲,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多拿一点、多吃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就一次而言,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贪者常常是贪欲无底的,这种小利益便会激发起人们更大的贪婪和要求,以至于不择手段去追求更多的非正当名位财利。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贪婪的人们会在某个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贪够了,可以适可而止了,或者是突然地良心发现,而中断自己的歪念。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又怎能够做到“忍”呢?

不难知道,这种贪实际上是害了自己。正如古人所讲的那样,这样一种贪,就好比是“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这也就是说,它事实上是一种“舍本求末”,是一种利令智昏的表现。一味地贪,很容易把自己的眼睛只盯在一些有限的对象身上,而忽略了生活中其它更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往往产生两种恶果:其一,由于一味地贪,很可能造成失去更好机会的后果。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完全被某种东西所吸引之后,便不可能腾出精力去观察周围的情况,也无暇去顾及作较为明智的比较和选择;其二,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状态,往往造成自身的疏忽,而遇上危险。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与此相反,如果人们能够点到即止,适当地约束和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毋贪”,那么,便可以在非常诱人的东西面前停住,也就可以做到“忍”。

当然,好吃的东西谁都想多吃点,好玩的东西谁也会爱不释手,钱对于人们来说,也是多多益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贪吃必然伤胃,玩物常常丧志,金钱也是一种极强的腐蚀剂。能否在佳肴、宠物和金钱面前适可而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毋贪。

7知足

与毋贪相对应的是知足。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这是有相当的道理的。这个理就在于人们能够正确处理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因为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使人们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那些不知足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而目的反而成了手段。也就是说,人活着好像就是为了去获得什么,而不知获得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足的人往往能够时时从工作中获得生活的情趣,而不知足的人则一味地总是要去获得。这样,他便总是非常累,而体会不到生存的乐趣。当然,人们理解“知足者常乐”,更多地是从一种比较消极和被动的意义上分析的。也就是说,由于知足了,便不去争、不去夺、不去拼,于是,可以省去许多麻烦的事,了却一些不必要的恼怒。这样,没有烦恼,岂不是乐事吗?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知足”,决不是单纯指后面这种意思。这里讲的“知足”是从一种自我修养的角度来理解的,是从一种“忍”的意义上理解的。这也就是说,这里讲的“足”,是一种合理的界限,一种人生或生存的尺度。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中能够较好地认识这种界限和尺度,便可以非常自如地把自己的人生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就能够非常自由地驾驭自己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可以争取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应该让开的。这样,他也就十分清楚在什么事情上、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中,他应该“忍”,而不可随着自己的性格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许多事情的是非界限也十分不清楚,人们往往分不清该与不该,当与不当。因此,强调这种意义上的“知足”是非常有意义的。很显然,我们的现代人所犯的许多现代病,恰恰是由于没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足”,以至于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人们“知”道这个“足”了,自然就欢乐无比了。

8耐

当人们一提起“耐”,马上会联想到一串的词语,如忍耐、耐性、耐心、能耐,还会由此而想到恒心、毅力、坚韧等等。它们常常被人们用来描写和形容那些能够在艰难的场合下,顽强地坚持下去,直至胜利而不动摇的仁人志士,反映人们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不畏险阻的奋斗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耐”也就是一种“忍”。

同类推荐
  • 我的创业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经营课

    我的创业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经营课

    这是一本成功励志书,也是一本创业教辅书。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马云的创业经历出发,向人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大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本书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管理、经营、营销、融资、竞争、用人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最真实的领袖魅力、人生理想和处事技巧,而最重要的还是获取宝贵的创业经验。
  • 习惯决定未来

    习惯决定未来

    本书是关于介绍习惯培养的通俗读物,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3天的阅读,让你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下定决心培养好习惯;第二部分是通过逐步揭开6个秘密,让你认识到心理习惯的力量,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习惯;第三部分是通过9周之旅,让你一步步地去认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习惯力量,一步步地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情感名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情感名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杰出青少年赢定未来的110条成长箴言

    杰出青少年赢定未来的110条成长箴言

    作者精选了120条赢定未来的成长箴言,以帮助青少年制定符合自己成长的目标,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步入社会、融入社会,修炼成熟的心智,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领,结交更多的朋友,运用成功的方法……
  • 礼仪全书4

    礼仪全书4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热门推荐
  • 血世迷爱

    血世迷爱

    十五岁那年差点被杀。林浅忆伸手抓住了男人的腿,哀求着男人的拯救。她不能死,真的不能死。男人淡漠的看了她,并且救了他。她如愿的活了下来,却进入了血族的世界。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她成为了顾浅,成为了男人的养妹。只是,她被卷入了他的世界。变得强大,能够和他站在一起。【顾哥哥强大,啊浅慢慢变强~】【男强女强←△←待养成】【处女座文笔渣小白请各位原谅】
  • 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空战:轰雷狂飚

    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空战:轰雷狂飚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6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傲世猖獗

    傲世猖獗

    《傲世猖獗》-严炎:“我,只不过是个流氓,却能纵横天下!”-这个世界属于年轻人的,更属于强者!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遮天狂妻:癫狂一世又何妨?

    遮天狂妻:癫狂一世又何妨?

    现代百年花豹精穿成王爷家宠。一朝穿越,她是力量被锁,反被封印的妖精宠物,他是性格别扭,外表冷淡但占有欲极强的主人。当干柴撞上烈火,结局定是不死不休。朝权视野,腹黑皇上处处针对同胞子弟!诡异太子空降王府,拐走王爷珍宠!神秘豹族同宗忽然现身,目的却是助她复位?!
  • 怪道胡宗仁

    怪道胡宗仁

    瑶山派,胡宗仁师承出处;轩辕会,一个专属道人的总会;走阴婆,灵魂出窍走去阴间;司徒山空,年逾七旬的老符师;刹无道的纷争已经终结,可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你确定,你愿意错过这一切吗?
  • 二战史·亡命暴徒

    二战史·亡命暴徒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大仁历险记

    大仁历险记

    世界不止一个;偶尔也会交集;当他一脚踏入;人生变得不可思议。作者语录:能猜出结局的小说都不是好小说。剧情太玄没法剧透可以加群吹吹牛13本书QQ群:372047809
  • 喜欢你你不一定要知道

    喜欢你你不一定要知道

    三个不同优秀的男孩、一个迷迷糊糊的女孩、一大群追梦的“狐朋狗友”。共同演绎这迷茫的青春。一个是小时候的青梅竹马,一个是默默守护的阳光男孩,另一个是穷追不舍的神仙少年。当初朦胧的喜欢,以为会天长地久,却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做梦都想和喜欢的他(她)从校服走到婚纱。可是谁都知道,初恋能走到最后的没有几个。以为是至死不渝的爱情,却没想到只是年少错过的执念。最后的最后,时间会告诉我们,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总结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结合生动的事例及精当的解析,告诉你如何走出过度溺爱和无理责罚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少儿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做到奖罚分明,以及如何通过及时肯定、适当奖励,给孩子正面向上的力量,使孩子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从而培养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