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6300000005

第5章 知人:谋在其先

人是世间万物最具变化、最为复杂的生灵。用人有道则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用人无谋则尽无可用之人,或是无人可用。可见用人谋略是何等的重要。

任何谋略中,都不如用人之谋这么极难把握、极难速效。有知人谋略:不知不辨则鱼目混珠,知表知里则知人善任;有择人谋略:不以公心难量才录用,不避亲仇方唯才是举;有任人谋略:用人不察会庸才当道,用人不疑则人心凝聚;有御人谋略:朝令夕改则人才难留,举纲张目则人才尽责;有容人谋略:唯我独尊将无才可用,弃瑕取用则群贤毕至。由此看出,用人之谋难在持久,贵在真诚。

诚如古语,“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人才,每个人身上都有可取长处,就看用人者是否用心去发现,是否用谋去管理。

用人之谋,谋中精华。

用人必先知人,知人必具慧眼。慧眼,谋也。

知人之谋须不被外表迷惑,不依常规常理,不问英雄出身,只重德才兼备。知人运谋方可识才、方可得才。对人了解得越透彻,越能慧眼识珠,越能发现淹没在人群里的“千里马”。这些,无谋无德绝难做到。

知人谋略,是发现人才的基本功,也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招。

1.注重专长,李光耀举才纳贤

1959年6月,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总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的新加坡。一方面,这里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混杂社会。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使新加坡政治局面动荡,经济结构单一,社会风气低下,人民生活贫穷落后。尽管李光耀有远大抱负,留学期间也学到了不少治国经验与理论,但是要治理这样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只靠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胜任的。要想创建大业,首先需要有一大批第一流的经济专家和其他各方面的精英人才。李光耀站在国家利益之上,以他那博大的政治胸怀,为创建一个现代化的新加坡而广泛地招贤纳士。也正是在一大批志士仁人的帮助下,李光耀才创造了亚洲奇迹。

李光耀上任的首要任务,是急需整顿殖民时代留下的旧官僚机构和改造新加坡的单一经济结构。他首先起用的是吴庆瑞。此人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是当时新加坡较有名气的经济博士,也是1949年在英国伦敦组织“马来亚论坛”的主要发起人,李光耀就是在那时结识他的。李光耀十分欣赏吴庆瑞的经济才能,大选获胜后,便任命他为财政部长,负责全面的经济整顿和改革。李光耀执政以来,两次遇到经济难题,都是这位得力的助手帮助排忧解难的。60年代初,针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低下,失业率高达12%,人民生活贫困,住房拥挤破烂的局面,吴庆瑞全力协助李光耀,确立了主要目标应为广大人民寻求“一个幸福、美满和有保障的生活”的经济政策,提出了“出路在于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拟订了五年发展规划。同时还开辟了裕廊工业特区,集资兴办制造业,鼓励私人及外资建厂,广建廉价住房……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提高了人民生活及就业率,使新加坡安然度过了自治后最艰难的岁月,并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11月,由于英国提前撤离全部驻军,使新加坡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国内生产总收入减少20%,4万余名职工面临着失业。李光耀第二次起用了吴庆瑞。在4年之内,吴庆瑞在李光耀的全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改革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独立的出口业和旅游业,开创了金融业和黄金市场。这些措施收效甚大,不仅度过了英国撤军给新加坡经济带来的冲击,而且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吴庆瑞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教育、军事等方面也为李光耀出计献策。一位评论家在论述李光耀起用吴庆瑞时指出:这是李光耀在用人之道方面的一个战略创举,认为他们的合作是一对“完美的伙伴”“一个是政治里手,精于谋略,善于斗争”;“一个是经济专家,长于筹划,善于组织”,“两人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除了吴庆瑞之外,李光耀所选拔的内阁班底中,几乎各个都是专家里手。如原国家发展部部长林金山,在助手侯永昌、建筑师郑章远的协助下,成功地解决了新加坡最严重的房荒问题。李光耀曾深有感触地指出:正是“这三位身居要职的杰出人才把几乎失败的事业化为成功!”已故的财政部长韩瑞生也被李光耀誉为仅次于吴庆瑞的“理财能手”。

李光耀被人们称为东南亚最强有力的政治家和领导者。这不仅由于他有足够的胆量与气魄,从容地驾驶着新加坡这艘航船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竞争大洋中乘风破浪,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杰出的政治家难得的政治远见。他认为,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要想生存发展,人的因素是第一大事。这包括整体人口的一般水平和占人口中1~2%的尖端人才的质量。正是出于这一战略思考,李光耀把培养造就社会人才作为国家根本性的任务。新加坡独立初期,他就向全国数千名校长和教师强调教育,指出必须大力提高全民素质,从根本上培养爱国精神,使下一代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中坚。他指出在未来居于社会领导地位的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有学术修养,有坚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更要有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为国效忠的精神。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他就十分重视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特别是对那些年轻有为,专业程度较高而且能够胜任国家高级领导的尖端人才,李光耀更是珍惜备至。从70年代起,他就考虑培养第二代接班人。他认为如果能有一批杰出的30~40岁的年轻人承前启后,国家领导层就能继往开来。1984年,人民行动党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首次自我更新的大改组。推选了20多名30~40岁的中青年进入议会。同年11月,在李光耀第7次出任总理组阁时,12名内阁成员中就有7名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同时,他还任命了一批30多岁的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担任各部的政务次长。

1988年7月组成的经济委员会,李光耀大胆地让位年轻一代的领导人、40出头的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及李光耀的长子33岁的工贸部长李显龙去负责,充分发挥年轻人的才干。李光耀曾在宣誓仪式上豪迈地向人民表示:“1959年我当‘冲锋’,1981年转为‘中锋’,今天我把‘中锋’的角色让给年轻领袖。他们已经受了各自角色的考验,我现在退当‘守门员’”。李光耀正是这样,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制高点上,以远见卓识的战略家气魄,造就和带领出一批批为国效忠的“中锋”队伍,也正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这支“中锋”队伍在世界经济大较量中踢出了一个个奇迹般的“好球”。

评析

要想天下治,只有用贤人。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才,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艰,无以知君子。李光耀识人知人,就在于他确定,识别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主要决定于其志向和行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必须要参考其行动的效果和反响。历史与现实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醒世警言:人臣报国,荐贤为重,知能不举,则为失才。

2.慧眼识才,菲利斯顿用长不计短

当今美国最大的轮胎公司之一,菲利斯顿创建的“燧石轮胎橡胶公司”,1903年成立之时,只有几个工人和一间旧店腾出来的小厂房。那时,尽管美国的汽车工业刚开始起步,也已呈现“龙争虎斗”之势,竞争十分激烈。

菲利斯顿初到橡胶城亚克朗来闯天下,惨淡经营,天天省吃俭用,一毛钱都不乱花,事业仍无进展。一天,他工作太累了,破例进酒吧喝酒。店堂里传来阵阵哄笑——一个脸上抹着灰,把裤子当围巾披在肩上的青年,正东倒西歪地走着,滑稽不堪。没走多远,被一把椅子腿绊倒,众人的笑声更高了。

“唉,天天如此,一个标准的酒鬼!”领导说,“搞发明真是害死人啊!”

菲利斯顿心中一亮,刚想离开,又停了下来,“他是发明家吗?发明了什么东西?”

“不太清楚,好像是有关橡胶轮胎方面的。”

“他叫什么名字?”

“洛特纳。不过没有人叫他这个名字,大家都叫他醉罗汉。”

菲利斯顿匆匆走出酒吧,已不见那青年的踪影,懊丧不已。他打听到洛特纳的地址,第二天一早就找上门去。那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橡胶厂,洛特纳正在搬运材料。

“你是洛特纳先生吗?我今天特地来拜访你。”菲利斯顿笑着说。

“我不认识你,”洛特纳冷冰冰地说,露出警觉的目光,“有什么事?”

菲利斯顿一说起发明的事,洛特纳竟矢口否认,粗暴地打断了他,掉头走开了。菲利斯顿悻悻然走出工厂,心中十分纳闷。这时恰好遇到一位少女,把他当成了工厂的职员问他洛特纳是不是在里边?

菲利斯顿颇感意外,热切地问这位自称是洛特纳“朋友”的少女打听洛特纳的情况。

“你打听那么详细干什么?”

“如果他的发明好的话,我想买他的专利,我是刚来此地不久的轮胎制造商。”

女孩高兴地叫了起来,忽然又面有难色:“他不准我再对别人谈起他的发明,他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

在菲利斯顿的百般劝说下,女孩终于答应把他叫出来,共商大事。女孩兴致勃勃地进去,不一会儿就眼睛红红地走了出来。

“他是个怪物,我永远也不想见他了!”女孩呜呜地哭着说。

菲利斯顿心中刚燃起的希望又被女孩的泪水熄灭了,他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望,好像他的命运与洛特纳有什么联系,其实,他还不知道洛特纳发明的究竟是什么,“我也未免太傻了。怎么能对一个相知不深,而且酗酒成性的人寄予太大的希望?”菲利斯顿这么想着,往回走去。

但他越走越慢了,洛特纳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在吸引着他。一个有才华的人,受了重大刺激而变得孤傲,不是很自然的吗?他不愿见我,不肯随便迁就别人,就证明他发明的一定是了不起的东西。哪个有名的发明家不是孤傲怪癖有违情理的?这么一想,菲利斯顿停下了脚步,等在厂门口。他想,即使他的新发明不实用,也许会由此触发其他灵感,无论如何,和他谈谈是决不会吃亏的。菲利斯顿下定决心,非要找他谈谈不可。

从上午10点等到12点,出来吃午饭的工人又回厂了,却没有洛特纳的身影。他不敢离开,生怕错失了洛特纳。到下午5点,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下班走了,还是没有见到他。菲利斯顿又饿又累,躺坐在路边的水泥座上。他横下一条心,洛特纳早晚总是要下班的,不见到洛特纳,他就不走了。

直到6点多,洛特纳才从厂门匆匆走出,菲利斯顿望眼欲穿,又惊又喜,一站起来,顿感两眼发黑,几乎摔倒。洛特纳扶住他。

“你不舒服吗,菲利斯顿先生?”洛特纳口气亲切多了。

“你让我等得好苦。”

“我知道,”洛特纳低垂下头,“我已经出来三次了,每次看见你等在外面,我又回去了——开始是不愿见你,到了下午,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见你……”

菲利斯顿不需要他的解释,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对方。两人到酒店共饮畅谈,越来越投机。

“你发明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使胶胎与圆密切接合的装置,使轮胎不易脱落。”洛特纳感慨万端,“我费尽心血研究出的东西,没有人要也就算了,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拿它来取笑我,以为我是骗子,到处骗钱。”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一次,洛特纳拿着他的专利证书去找当地橡胶界的巨子史道夫。史道夫瞟了一眼专利证书就把它扔在地下说:“你大概是想发财想疯了,才用这种玩艺儿引人上钩,真是异想天开!”

菲利斯顿和洛特纳相见恨晚,互相将对方引为知交。洛特纳有感于知遇之恩,下决心帮助菲利斯顿打天下。菲利斯顿的资本和洛特纳的新技术一结合,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他们制成了一种不易脱落而且储气量大的轮胎。

他向正在制造大众汽车的福特去兜售:“福特先生,听说您在制造新汽车,我给您带来了一种新轮胎。”

“你知道,我这种新车的特点是价格便宜。”福特笑着说,“可能用不起你的好轮胎。”

菲利斯顿展开了他的推销技巧:“我敢保证,它一定适合您的新车。这种新产品,别人见都没有见过。”

喜好新奇的福特立刻动心了,试验的结果,使他十分满意,只是嫌价格贵了一些。

“我决定一元钱不赚,按成本价供应给您。这样,只比以前的轮胎贵2元。对一部新车来说,不会有很大影响吧?”

菲利斯顿娓娓道来,入情入理,使人说不出不买的话来。装上新轮胎的福特车起飞之日,也正是菲利斯顿的橡胶公司腾飞之时,两人并由此结成过从甚密的好友。

评析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必先知人,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补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菲利斯顿识知洛特纳正是把握好了这些关键的因素。其实谁都知道,世无完人,可很多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而无法赏识他人的长处。如果你也这样的话,那就很难想象你能成就什么大事业了。

3.不重学历,悲鸿慧眼识白石

人称“大器晚成”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出身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他早年只能在砍柴、放牛和农田劳动中学习绘画和雕刻。他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曾创作了无数美术作品,但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因此,当齐白石50多岁定居北京时,仍以街头卖画、篆刻为生。不少名士、行家依然对他冷眼相看,有的还不时发出讥讽之声。

时任北平国立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先生,早已大名鼎鼎。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争相和他交往,向他索取真迹。但徐悲鸿生性坦荡、朴实,一心想着画坛事业。他凡事分外留心,随时在发掘和培养绘画人才。

1949年,画界名流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国画展览会。展厅显要处,挂满了名家画轴,琳琅满目,观者如堵。看其标价,少则百元,多则数千元。而同时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挂着一幅立轴小图,图上是一对小虾。看其标价,仅仅八元。对当时习惯于以价钱论价值的人们来说,这幅小虾图显然是不屑一顾的。

一天,徐悲鸿前来参观画展。他很快地浏览了那显要处的作品,便在僻静处的画丛中认真看起来。当他看到那幅小虾图,顿时兴趣盎然。只见虾体透明,似潜水中;长须在晃,尾巴在动。他不由得躬下身来,目不转睛地对着小虾端祥起来。又发现作者不但把虾画得逼真,而且笔法娴熟,颇有功底。于是他找来工作人员,在齐白石虾图下面挂了一个红纸条,上写“徐悲鸿院长定”。纸条一挂出,人们纷纷前去观看,一时议论声、赞扬声、感叹声四起,齐白石和小虾图顿时成了展厅中的热门话题。

事后,徐悲鸿向齐白石发出了聘书,聘请他担任美术学院教授。不久,徐悲鸿又亲自坐着马车到齐白石的住所去拜访。一进门,徐悲鸿就向齐白石作揖行礼,深情地说:“所寄聘书,谅已收到,不见回意,悲鸿惴惴不安,想必是失礼了。今日特来道歉,并接先生到美院任教。”齐白石连忙回礼:“不敢,不敢,哪里谈得上道歉,只是在下自忖没有资格当教授,不敢愧见先生!”当徐悲鸿再三表示自己心愿后,齐白石才感慨地应允下来。

齐白石上任不久,由徐悲鸿亲自编辑作序的《齐白石画集》问世了。它似一阵春雷,震撼着当时保守势力猖獗的中国画坛。此后,齐白石的声名大震,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国画的一代宗师。

评析

艺术的美,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有位大艺术家曾说过:世界上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待身边的人才也是如此:齐白石没有学历,更没有值得炫耀的出身和资历。但徐悲鸿却以大艺术家的眼光和“伯乐”的慧目和襟怀,发现了齐白石的绘画天赋和实力。徐悲鸿慧目识白石,其主因在于徐悲鸿识人的目光和气量:知人要识其内质,而不是去观赏其外华。正因为徐悲鸿识知齐白石,才有了一段一位艺术大师造就了另一位艺术大师的佳话。

4.乱世知人,杨昌济欲栽大树柱长天

杨昌济先生,是革命烈士杨开慧同志的父亲。他早年目睹清朝的反动腐朽,决心救国救民。1903年起,他先后到日本和欧洲留学9年。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的喜讯传到海外,他欣喜若狂,立即回国,准备干一番事业。但是,辛亥革命终归失败,军阀混战代替了革命胜利后的短暂光明。杨先生满怀失望愤懑的心情回到了湖南老家。当时盘踞在湖南的军阀谭延闻得杨先生的学识和名气,特请他出任教育司长。而杨先生发誓不与军阀同流合污,拒聘之后到湖南第一师范当了位普通教员。为明其志,杨先生写了幅对联:“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一心辨选和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

当时毛泽东正在该校就读。有一次,杨先生发现毛泽东笔记中的一段话:一个人要坚强,要进步,定要学树木与风雪做斗争,生根结实;不要学花草向风雪屈服,摇摆易凋。杨先生异常欣喜,专门找来毛泽东谈话。之后又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湘乡交界之地……人多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姿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于是,分外喜欢毛泽东,经常把他邀到家中做客,与之谈心,并从多方面关心他、帮助他、培养他。后来杨先生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又把毛泽东推荐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并特意安排他同大名鼎鼎的李大钊会见,还经常对人说:“我在第一师范学校看到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特别是毛泽东,他将来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1920年杨先生在京病逝前,还专门写信给他的友人说:“毛泽东、蔡和森乃海内奇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杨先生果然言中了!毛泽东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了全世界人民敬重和爱戴的伟大人物。

评析

人才的识别,是对人才在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知识、工作能力、性格、精力和体力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考察与评价。知人是用人的前提,大凡历史上知人用人的事例,都是知人和用人者是当权者,对所知之人的提携和利用。而杨昌济虽是一个教授,却以天下兴亡、放眼中国未来为己任,对纷乱落后、贫穷的中国,着意培养可造之才俊可谓是尽心尽责、呕心沥血。杨昌济慧眼识毛泽东、蔡和森,也同样说明,治国之道,务在培贤。但培贤并非易事,并非人人都能识贤的,尤其是当贤者还不出名时,或大智若愚之时,更不易识其贤与不贤,这就要培贤的人要高人一筹,所以,历代有识之士都认为,荐贤于贤,自身贤能的是贤人,能培贤荐贤者,也是贤人。

5.扬长避短,冯唐举荐魏尚建功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常犯边,文帝常思镇边良将。

一次,朝中无事,文帝乘辇出巡,路过郎署,见一老人站立房前,于是停辇下车向前问道:“父老在此,想为郎官,不知家在何处?”老人答道:“臣姓冯名唐,祖本赵人,至臣父时移居代地(今河北蔚县)。”文帝即位前,曾为代王,在代地居住多年。闻老人之言,不禁忆起往事,说道:“我居代时,尚食监高祛常向我说起赵将李齐,与秦将王离战于巨鹿(今河北巨鹿县),非常骁勇,可惜今已不在,但我每次都会想到此人。不知父老知道此人吗?”冯唐见问,说道:“李齐虽勇,尚赶不上廉颇、李牧。”文帝道:“我若得廉颇、李牧为将,何惧匈奴哉!”冯唐看了看文帝,摇首道:“陛下果真得到廉颇、李牧,恐怕也不会重用!”文帝见冯唐当众责己,心中不悦,拂袖上辇,起驾回宫。

文帝回到宫中,越想越气,不知冯唐此言从何说起,遂令内侍往召冯唐。

冯唐奉召,来到宫中,见文帝面带怒色,心知原因,于是施礼后站立一旁,缄口不语。文帝开口诘道:“公为何当众辱我,难道不会私下再说吗?”冯唐见文帝如此,忙道:“臣不知忌讳,还望陛下宽宥!”文帝又问:“公又怎知我不能重用谦颇、李牧?”冯唐答道:“臣闻上古明主,遣将出征,非常郑重,临行必推毂屈膝嘱将道:‘朝门以内,听命寡人;朝门以外,听命将军,军功爵赏,统归将军处理,可先行后奏。’这并不是空谈:臣闻李牧为赵将,边市租税,可收为自用,飨士犒卒,不必上报,君主也不遥控,如此李牧才得以充分施展才能,统军北逐匈奴,西抑强秦,南防韩、魏,东灭澹林。试问陛下能如此信任吗?近日魏尚为云中(今山西长城外,内蒙西南部一带)守,所收市租,尽飨将士,且出私钱,宰牛置酒,遍飨军吏、舍人,因此,将士愿效死命,合力镇边。匈奴一次犯边,就被魏尚领军截击,将胡兵杀得大败,抱头鼠窜,不敢再来。陛下却因他报功不实,所差敌首只有六级,就把他捉拿入狱,罚做苦工。如此,不是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了吗?所以臣说陛下若得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文帝听后,觉得冯唐言之有理,遂转怒为喜,命冯唐持节前往狱中,赦出魏尚,仍拜为云中守。因冯唐荐人有功,被特拜为军骑都尉。

魏尚复出镇边,匈奴闻后,果然畏惧,不敢犯边。北方边境,暂时得到安宁。

评析

有人思玉不识玉,玉在身边又不知,只因玉蒙一层土,弃之一边苦相思。这用在识人谋略中再恰当不过了。

文帝在边患频繁之时,愁无良将可用,但勇将就在朝内,却因小过下狱。冯唐知文帝心理,在见到文帝后,先用激将之法,引起文帝重视,接着从李牧、廉颇谈起,再引出魏尚,终使文帝明白,不是没有良将,而是识不识良将,肯不肯用良将。冯唐此举,既使文帝发现将才,又使魏尚得到重用,还使自己官升车骑都尉,真是一举三得。冯唐真乃智士也!

有时千里马就在你身边,尽看到其短处也就发现不了,知人有谋还须有心。

6.不拘常理,吕公慧眼识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妻子吕雉(即吕后、高后)辅佐他夺取天下,巩固政权,在秦汉之际的历史大变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刘邦和吕雉的婚姻,完全出之于吕雉之父吕公的撮合。

吕公是单父(今山东单县)人,与沛县县令是朋友。他因为躲避仇人的寻衅,就到沛县投靠县令。一次,沛令宴请贵客,当地官吏与豪富纷纷祝贺。沛县主吏掾萧何担任宴会的司仪。他依据客人送礼的厚薄安排座次。贺礼千钱以上的坐堂上,不满千钱的坐堂下,当时,刘邦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身无分文,进门后却高喊“贺礼万钱”。众人大吃一惊,吕公却深以为奇。他仔细端详刘邦的相貌和气度,颇有出众之处,对他十分敬重,不顾众人猜忌的目光,径自将刘邦引入上座。萧何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刘邦好说大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刘邦却谈笑自若,不时对那些贵客流露出轻蔑的神色。

酒宴快要结束时,吕公特意挽留刘邦,他对刘邦说:“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刘邦字季),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意思是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为妻。吕公的夫人得知此事后,直埋怨吕公说,你经常说我们的女儿气质不凡,将来一定会成为贵人,沛令向你求婚,你都没有答应,怎么会许给刘季这样一个人呢?吕公不予理睬,终于将吕雉许配给刘邦。

在吕公看来,刘邦除了相貌和气度不凡外,他的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表现了藐视礼法传统、官吏豪富的大家风度,认定刘邦将来一定大有作为。知人于未显之时,这才是识人的一种独特的眼力与远见。后来,刘邦果然率众反秦,夺取天下。而当年在刘邦之上的萧何等人则成了他的辅佐大臣。

评析

吕公慧眼识英才,确有知人之明。知人须不被表象迷惑,不被常规约束,以人之未显之时识得,以人之平凡时发现,不拘小节,只认特长,不以私心,只为大局。如此谋略巧施妙用,必得贤良雄才,必成大事大业。如吕公者,当是今人效仿的榜样。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据一些研究机构统计显示,对哈佛学生的心理测评一一积极、情商.抗挫折.压力调试、爱心等分值远高于同类学府。哈佛的心理训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比他们的专业素质更多地成就了哈佛毕业生。
  •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本书阐述了男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既做到位,又说到位,从而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 智慧生财49招

    智慧生财49招

    在经济在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商海,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自己创富生财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智慧是人们赢得财富的支点。本书《智慧生财49招》从生活点滴小事入手,从49个方面介绍了创富生团的方法,具有通俗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供广大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 8种成功心态

    8种成功心态

    本书综合了人生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归纳出成功必备的八种心态:自信心、归零心、进取心、施予心、平常心、包容心、诚信心和持久心,并引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和综述了这八种心态。
  • 卡耐基经验学

    卡耐基经验学

    卡耐基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勉的农夫,活到了近百岁,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这一生中,他的母亲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大成人的卡耐基当过教师、推销员、演员,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成人教育,并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他以超人的智慧、严谨的思维,在道德、精神和行为准则上指导万千读者,给人安慰,给人鼓舞,使人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改变生活,开创崭新的人生。卡耐基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多达1700多所,接受培训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青春,执手的幸福(已停)

    青春,执手的幸福(已停)

    【各位,不好意思……因为个人原因,此文已停,废了……别跳了】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不会让我们的青春写满血泪。如果,可以,我不会让我们的青春这么早夭,我会保护的好好的,让它青春永驻。如果,可以,我们向青春妥协,向未来低头,会不会能平安的走向未来。如果,可以,是否可以用我的半生换回你的生命,让我一起共度半生呢?。。。。如果,可以,上天可不可以让一切如果都实现。让我们的青春,别来无恙。让我们的快乐,永远存在。让我们的记忆,只有快乐。只是,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 最强秘术

    最强秘术

    最强秘术,纵横都市。轻身秘术,能让他飞檐走壁。隐身秘术,能让他消失无形。……
  • 帝际

    帝际

    无敌大叔加上一个少年。这种逗比组合将发生各种邪恶,猥琐的故事。
  • 浪漫高中

    浪漫高中

    这篇文章是我在查找过去的日记资料时,翻到的。是我岁时写的,我一直以为没有完成,所以想作些补充。大致翻阅后,发现基本已经成稿,没做任何的修改,就以原形发表吧,免得破坏原作品的情怀。我把初中的经历改变而成,其中也是真假参半。它的人物与魂游花季中有些相似,不过又有诸多不同,各位朋友可以给我一个比较,看看哪个时期的我,写得更精彩。请给我提些建议,我想更好地修改我的作品,让我的作家梦更圆满。在这里我先感谢
  • 穿越之萌妹爱冷王

    穿越之萌妹爱冷王

    一场比赛,让她离奇穿越,让可爱的小妹子摸不着头脑,一场大雨让她遇到了他,,,,他的冷漠对她而言并不可怕,而她的乖巧大胆又是否能改变这位冷王,并让他爱上他呢?一切的一切尽在本文,,,
  • 天龙主宰

    天龙主宰

    纯真少年,卷入惊世阴谋;仙人武士,精灵魔兽,穿梭生死之间;痴情佳人,生死相随,能否一生守候;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前路生死难料;诛天灭神,帝印三界,少年能否踏天成神
  • 霸道少爷:傲娇小姐往哪跑

    霸道少爷:傲娇小姐往哪跑

    “宓儿,对不起,终是我负了你”一位银发的少年向一位紫发的少女说着。“呵呵,欧阳旭,枉我掏心掏肺的对你好,原来这就是你所谓的惊喜,呵呵,苒,雪我们走”说罢少女带着她身边的人走了。“宓儿,我......还会来找你的,我一定会回到你身边的。”而宓儿和苒,雪已经登上飞机,离开这让人伤心的地方。
  • 飞莺·飞鹰

    飞莺·飞鹰

    飞莺和白鸽,是上海滩有名的女侠盗,她们义薄云天,古道热肠,专为贫苦人鸣不平,在上海滩这个流光溢彩,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上,上演了一幕幕大快人心的侠义剧。
  • 倾城妖妃灭君王

    倾城妖妃灭君王

    她一朝灵魂穿越皇宫,变身废妃一枚?皇后欺凌,姐妹相残,宫人唾弃,就连最卑微的恶奴都可以欺压上身?当魂魄归来,她锋芒毕露,惊才艳艳,覆手为雨,重颠王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之许你三世情深

    王俊凯之许你三世情深

    王俊凯:“请让我抓住你的手,因为怕失去。”墨雪:“事实就是如此,因此我选择相信,这也是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