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3500000057

第57章 程鹏、邵小旦、余大伟重大抢劫、杀人案二审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宁夏通商律师事务所接受上诉人余大伟的委托,指派我作为上诉人余大伟的辩护人。通过对一审起诉书、判决书等的仔细阅读和反复思考,以及对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现发表辩护意见如下:

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5年8月23日作出银刑初字[1995]第39号刑事判决,判决上诉人余大伟死刑,上诉人表示不服,已于收到判决书3天内向贵院提出上诉。我认为银川市中级法院对上诉人余大伟的判决,在事实和法律等方面都有不当之处,理由将分题列述,请贵院在查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撤销银川市中级法院上述判决中有关余大伟的部分,并依法对上诉人余大伟进行改判。

一、一审判决事实不清,缺乏证据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审判机关办案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一审法院对上诉人余大伟的判决事实不清,证据缺乏。一审判决把主犯程鹏一手制造的劫车杀人案认定为事前有同谋的共同犯罪,认定余大伟在事前参与了“杀人劫车,绑架李国栋”的预谋,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起诉书中曾经认定:“1991年元月8日晚8时许,被告人程鹏、邵小旦携带盗窃的猎枪,骑自行车到被告人余大伟家,商量杀人劫车,绑架李国栋。”针对这一不实的指控,我在一审法庭辩论中就明确指出:“这一认定不符合事实”,因为3人在余家通谋既不符合当晚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可能的。一审判决书中已不再提及在余大伟家“商量劫车杀人绑架李国栋”了,这是对的,是实事求是的,但遗憾的是:一审判决把3人通谋的时间和地点改变了,改成在杀杨学林之前和1991年1月8日晚3人到达南门之前。这两处认定同样是不符合事实的,同时也缺乏应有的证据。

判决书中写道:“1990年12月22日晚,被告人程鹏叫上邵小旦,两人各带一支盗窃单管猎枪到银川火车站,意欲杀人劫车绑架李国栋。……而后(指程、邵杀杨学林后)程将余送回家。”判决书似有把余大伟视为杀杨学林的同案犯之意,但这完全不是事实,因为:第一,余大伟根本没有参与杀害杨学林的犯罪活动,猎枪是程、邵偷来的,余大伟根本不知道;枪杀杨学林以及分解其尸体时,余大伟根本没有在场。第二,杀杨学林的主意出自程鹏,不存在通谋的事实,余大伟事前根本不知道,更谈不上共谋杀杨了。事实上程、邵也没让余大伟知道,否则的话,当余问及车厢和邵的棉裤上为何有洞时,邵就不会谎称枪支走火了。第三,判决书说“当余看到车上有个洞,已意识到程、邵杀人劫车”,这个认定缺乏证据,因为余大伟只意识到偷窃枪支弹药的案件可能是程、邵干的(因邵已亮出枪支),并没有意识到程、邵劫车杀人。退一步说,如果杀杨后余才意识到杀人劫车,那不正说明事前他并未参加预谋吗?第四,在庭审时,公诉人问程鹏:“劫车杀人绑架,他们(邵、余)都同意吗?”程答:“我向来不说明情况。”(见庭审记录)初次预审邵小旦时,邵供认:“程鹏叫我走,我问干什么去?”程鹏说:“你别问,跟上我走就是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所谓3个人“事前预谋”的认定是没有根据的。

判决书中又写道:“1991年元月8日晚,被告人程鹏、邵小旦携带盗窃来的猎枪,骑自行车找到余大伟,三人先去察看,发现李国栋正要上办公室,便商量杀人劫车,绑架李国栋。到南门后……”这就把起诉书中“在余大伟家商量杀人劫车,绑架李国栋”的说法改变为在到达南门之前“商量杀人劫车,绑架李国栋”了。改变说法的证据呢?庭审时并没提出来。这里要指出的是:第一,程、邵携带的猎枪是放在旅行包里的,并非带在身上。因猎枪比较长,带在身上易被发现,所以余大伟并未发现程、邵带枪。第二,程、邵、余三人离开余家后乘“招手停”去西门,下车时就见到李国栋夫妇骑车从巷口出来,余和李未打照面,更没有打招呼,当时已是夜晚,有什么根据说“李国栋正要上办公室”?第三,找李遇而未谈,3人立即乘“招手停”去南门。到南门以前,程、邵、余3人都在“招手停”车上,能在售票人员和乘客在场的条件下商量“杀人、劫车、绑架”这类重大犯罪活动吗?可见到南门前商量之说既无证据又不合理。第四,程鹏在庭审时供认,杀张宝忠“不是经过密谋的,是我安排的”。程这个口供应该说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照理说应可认定为事前未曾通谋,可是控方竟斥以“你不要大包大揽”。审方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就认定到南门前3人曾通谋杀人、劫车、绑架,未免失之于草率。

程鹏为什么要杀死杨学林和张宝忠?起诉书和判决书都没能解释清楚。控方和审方的说法是:程鹏是为了劫车绑架李国栋才下手杀死杨、张的。此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说不通,因为:第一,程鹏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他心狠手毒,背信弃义,如果以为程鹏真的想帮余大伟要回3000元钱,且为此不惜劫车、杀人,那未免太抬举程鹏了。其实程鹏帮余要回3000元钱是假,以此来诱骗、胁迫余大伟跟他干坏事是真。程鹏等先后4次找过李国栋,两次在李家门口和巷口,两次在长城公司附近,按理说李不在家就该上公司找,不在公司就该上家找,可是这4次都是一看李不在就不再找了,这哪是真的找李国栋要钱?如果劫车杀人的目的真的只是为绑架李提供交通工具的话,那为什么先后劫了两辆车都弃之于路边呢?这能说得通吗?程鹏在预审时就说了:“杀这两个司机的原因余大伟、邵小旦都不知道,只是我一个人清楚。”在庭审时程鹏供认杀张并非为余大伟出气,而是因为杨、张给他拉了偷来的枪支,杀人是为了灭口。和事实对照起来看,这个口供应该是可信的。可是由于不合审方和控方的审前构想,于是便被轻率否定,这是不符合事实原则的。第二,程鹏杀死杨学林和张宝忠以后,就绝口不谈帮余大伟要回3000元钱的事。自从1991年元月8日杀张之后,程鹏就再也没有带上余大伟去找李国栋了,那3000元钱最后还是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最后由银川中院判决并执行的。可见,所谓杀死杨、张是为了绑架李国栋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得出一审判决事实不清、缺乏证据的结论。因此,本辩护人恳切要求上诉审理的法院把有关上诉人余大伟是否参与杀人劫车的预谋问题仔细地调查清楚,在弄清事实基础上依法改判。

二、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

一审判决引用刑法第132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上诉人余大伟死刑;又引用刑法第150条第2款,以抢劫罪判处余大伟无期徒刑。可是起诉书则只认定余大伟犯抢劫罪。本辩护人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在适用法律方面是不当的,理由如下:

第一,按照我国法学界公认的刑法理论,抢劫时使用暴力,故意杀死他人,然后当场抢走财物的,应定抢劫罪,并依法按照刑法第150条第2款的规定处刑。但在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抢到财物后,出于灭口或其他动机又故意杀人的,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就本案来说,判处程鹏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是可以的,因为他在劫车之时出于灭口动机又杀死了张宝忠,但对有6条人命的程鹏来说,再加上一个罪名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判处余大伟构成抢劫和故意杀人罪则缺乏法律上和理论上的根据,因为余大伟既无杀害张宝忠的动机,又无杀害张宝忠的行为。他并未杀人,更谈不上出于灭口等动机故意杀人。因此,以余大伟奉命租车的一个行为定他抢劫和故意杀人两个罪名,而且处以故意杀人罪的最高刑(死刑),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就抢劫罪来说,也不该根据刑法第150条第2款来处刑,因为余大伟在这起劫车杀人案中的行为并不属于“情节严重”之列,他根本没有动手“致人重伤、死亡”,在起诉书和一审判决书中也都没有认定余大伟有伤害张宝忠的任何行为,那怎么能以程鹏的“情节严重”的事实来推导出余大伟也“情节严重”的结论呢?怎么能以程鹏致张宝忠死亡的行为加到并无“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余大伟身上呢?

综上所述,本辩护人认为:一审判决引用刑法第132条和第150条第2款判决余大伟死刑,在法律上是不适当的。

三、一审判决量刑过重

一审判决上诉人余大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死刑。除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上诉人服判外,上诉人对一审法院的其他两项处刑表示不服,因量刑明显过重。起诉书指控上诉人犯抢劫和盗窃两罪,而一审判决则加上了故意杀人罪,其不当之处已见前述,现在姑且撇开这一点不说,即使把一罪硬分为两罪,上诉人在每罪中的行为也都够不上重罪。一审法院把轻罪施加重罚,甚至处以极刑,这种做法显然违反了罪刑相当的刑罚原则。

在一审法庭辩论阶段,本辩护人对公诉人离开了起诉书的认定宣称程、邵、余3人都是主犯,都起主要作用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公诉人辩解说“并非所有共同犯罪都有主从犯之分”。但这个辩解是无力的,因为“并非所有共同犯罪都没有主从犯之分”,否则刑法第23条、24条和25条的规定就没有实际意义了。问题在于:在这起案件中,究竟有无主犯、从犯和胁从犯之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只要仔细阅读判决书中事实的认定部分,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杀张宝忠案件中,程是主犯,邵是从犯(仅就这起案件而言),余是胁从犯。

根据刑法第25条规定,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余大伟参与这起劫车杀人案件,既有“被胁迫”的因素,又有“被诱骗”的因素,而且他的犯罪情节是轻微的,由以下事实可证明。

第一,余大伟是被诱骗参与这起案件的。在本案发生以前,余大伟和程鹏只是一般同事关系,并无同伙关系,余大伟本人并无前科,也无劣迹,他没有跟程鹏干过任何坏事,余大伟之所以会卷入杀张宝忠的案件,起因于余大伟与李国栋的经济纠纷。李国栋无理拒还余大伟的3000元风险抵押金,余大伟出于无奈,就求助于程鹏,请程帮他要回3000元钱,并无报复李国栋之心。一审判决书在结论部分认为“余大伟仅因3000元抵押金而与程鹏、邵小旦共同预谋杀人、劫车、以泄私愤”,这个说法是主观臆断,不符合事实。余大伟只想要回3000元钱,没想“泄愤”,更谈不上以犯罪为代价来“泄”事实上不存在的“私愤”,这点在上面分析“预谋”问题时已经涉及了。程鹏见余大伟有求于他,就以此作为诱骗和控制余大伟的筹码,于是程答应帮余要回3000元钱,并说要不到就把李国栋绑了。实际上程鹏根本没有帮余要回钱的诚意,更无实际行动。在1991年下半年银川中院判决李国栋还钱之前,程鹏并没有帮余要回一分钱,程鹏带着余大伟前后4次找过李国栋,每次都是到了目的地一晃就干别的事去了。程鹏口口声声说要绑架李,但他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根本没有动过李一根毫毛。这一切说明程鹏表示要帮余大伟要回钱是假,诱骗余大伟当他的杀人帮手是真。判决书认定程鹏连杀两个司机都是为了劫取车辆去绑架李。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如果真是这样,为何程鹏连夜就把两辆车都丢弃了?即使劫车是为了绑架李,那也不应由余大伟负责,因为余的目的仅仅是要回属于他的3000元钱。

从1991年6月8日晚的一系列情况就可以看出程鹏对余大伟的诱骗行径。程鹏到余大伟家后,故意问余:“你那3000元钱还要不要啦?”余说当然要。程说:“要,现在就一块去。”就这样把余骗出家门,诱使余帮他干杀人勾当。程鹏在庭审时自供“凡是跟我干的人,我都要他沾上血债”,事实也确实如此,程对邵小旦和余大伟,用的都是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到南门后,明明程鹏已盯上了张宝忠的车,而他命令余大伟去前面租车时,却只让余到停车场租车,而不说要租张宝忠的车,在庭审时已经查明余大伟首先是去租拉达车,因车上有人才去租张宝忠的车。这说明程有心,余无意,程把余骗了。

第二,余大伟参与这起案件是被胁迫的。当晚到了南门,程鹏突然让邵小旦把枪交给余大伟,并命令余在听到程喊停时开枪。余大伟对此毫无思想准备,只好以“我不敢开枪”为由婉拒命令。余拒绝开枪后,程又命令余去租车,余是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不得不去租车的。当时余大伟虽然预感到,当晚可能要出事,但由于刚拒绝了开枪,哪敢再违抗租车的命令?主从关系是如此之明显,怎么能把余大伟也定为主犯呢?

第三,程鹏杀张后还威胁余大伟说:“血案已经犯了,现在我们3个人捆在一起了。我也不怕你说出去,我只一个人没有什么,你一家3口人哩!”没找到李国栋,程鹏要让余大伟和他一起处理尸体,余以头痛为由要求回家,邵小旦不让余下车,余只好表示今晚的事绝对不说出去,程说我也不怕你说出去,到了双城门程才放余回家,还嘱咐余要不露声色,明早还要照常上班。指挥与被指挥、支配与被支配、胁迫与被胁迫、诱骗与被诱骗,界限是如此分明,还认定余大伟也是主犯,未免离事实太远了。

就抢劫罪来说,起意劫车的是程鹏,下手劫车的也是程鹏,把劫来的车子丢弃在道旁的还是程鹏,余大伟既没有通过抢劫手段占有这辆车子的主意,又没有事实劫取车辆的行为,他的责任只是在于奉程鹏之命去租车,连车主是谁,他都一无所知,他租车又没有特定目标,光凭租车这一行为就判处无期徒刑,显然是量刑过重了。

就故意杀人罪来说,蓄意谋杀张宝忠的是程鹏,下毒手致张宝忠于死地的也是程鹏,用残忍手段割下张宝忠头颅的还是程鹏,余大伟在杀人现场除了奉命帮着抬张宝忠之外,没有作出任何加害于张宝忠的行为,怎么能处以故意杀人罪的最高刑(死刑)呢?刑法第43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余大伟在杀人现场未曾作出任何加害于张宝忠的行为,更谈不上“致死”,他究竟有哪些事实和情节够得上“罪大恶极”呢?余大伟并无可杀之罪,但竟被处以极刑,量刑显然过重了。“慎杀”“少杀”是党的一贯方针,“可杀可不杀的不杀”是党的一贯政策,何况余大伟连可杀都够不上。毛主席曾经强调:“必须坚持少杀,严禁乱杀,主张多杀乱杀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它只会使我党丧失同情,脱离群众。”(《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71页)我们法律工作者都要铭记这一教导,并身体力行。

一审判决强调:“余大伟身为公安干警,在同案犯程鹏被通缉后,仍无悔罪之心,不主动坦白交代罪行,社会影响极坏,应予从重处罚。”对此本辩护人要说明几点:第一,程鹏杀张宝忠之时,余大伟还不是公安干警,因此他后来的公安干警身份与此案无关;第二,余大伟在程鹏被通缉后的10多天,因有思想顾虑,未去自首,这是他的错误,但这并非法定从重情节,因现行刑法规定,自首算法定从轻情节,不自首则不算法定从重情节,刑法中只有“包庇窝藏”罪,而无“知情不举”罪,而且余大伟一被拘留,就坦白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从重处罚”之说,于法无据;第三,说余大伟的行为“社会影响极坏”也属牵强,“社会影响极坏”的应是程鹏的滥杀无辜、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而不是余大伟的不主动自首之类的不作为;第四,种种迹象说明判决余大伟死刑是出于形势需要。我国的刑事政策和刑法理论都强调这一点:“从快从重”也好,“配合形势也好”,都要遵循“依法”二字,为了配合形势,把无可杀之罪的罪犯杀了,在法律上、政策和理论上都是缺乏根据的。

以上辩护意见请上诉审合议庭和高院审委会审查。

同类推荐
  • 董振堂传

    董振堂传

    本书是一部介绍董振堂同志光辉一生的传记文学。董振堂,河北省新河县人,红西路军著名将领。《董振堂传》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向往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浴血河西、光照千秋,全面介绍了董振堂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幸福而革命和奋斗的一生。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 帝国的另类

    帝国的另类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24位“另类”皇帝,展示帝王家族的另类怪胎,从中探索了产生这些“另类”皇帝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热门推荐
  • 剩女爱上小王爷

    剩女爱上小王爷

    淘宝店主快递发错地址,发到了千年以前,当剩女遭遇暖心小王爷,倒卖古董的新事业从此开启,赚的可叫一个盆满钵满!而小王爷也在她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拯救了国家的贫困潦倒。有她的地方,没有贫穷!有他的地方,没有伤害!
  • 田埂上的梦

    田埂上的梦

    王大雷从小就是个留守儿童,面对不愿让自己上学的霸道父亲,在奶奶的帮助下,他终于走出了深山,到达了大学所在的城市,然而,他坎坷的十几年,从来没有过平坦的时间段……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
  • 这个寒冬阳光灿烂

    这个寒冬阳光灿烂

    灿,你说会一直保护我的寒,我从来没有放弃爱你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修仙:我是智脑

    极品修仙:我是智脑

    哎,纠结了一整天,发现断了那么久的坑根本找不到情绪.这也就算了,这本的大纲还丢了.果然,就像姐妹说的,我压根就不该踩界尝试写玄幻文,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我就只适合写灵异,宝宝伤心,宝宝不说,宝宝会把灵异的路一直走下去.所以,这是我在云起里挖的唯一的茅坑!!填不上啊!!!!!
  • 灵媒鬼娶:冥夫缠上身

    灵媒鬼娶:冥夫缠上身

    我,楚笑笑,一名大二女学生,从来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却在一天晚上意外坐上黑车被卖进深山给一个傻子当媳妇。叔可忍婶不可忍,趁着月黑风高偷偷溜走,却不想逃进大山深处招惹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半人半鬼,半是冷漠半是多情,我以为逃离他就可以了,谁知道这只是噩梦的开始,老屋里的女尸,罐子里的人头,还有被称为死神的小女孩,每一个都足以吓破我的胆……而他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到了最后,他陷入死局,我为他赴死,却换来他拼死也要剪断赤绳。最后的我只身一人回到老屋,揭开了那层面纱,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阴谋,而这一切居然都是因为…
  • 绝色妖娆:天才魔法师

    绝色妖娆:天才魔法师

    她,二十一世纪平凡的小女生,一次意外却重生为一个家族满门被灭的小婴儿。天赋异禀,凤凰涅磐,废柴逆袭成为天岚大陆惊才绝艳的双系魔法师。欺我者,十倍奉还!灭我家族者,我必灭之!家仇国恨,阴谋诡计,动荡中的乱世飘摇阻挡不了她一飞冲天!只是强悍如她,却屡次栽倒在这个妖孽男的手上!他霸道强势的许下诺言:“生生世世,你都注定是我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丑女不愁嫁:穿越之N嫁新娘

    丑女不愁嫁:穿越之N嫁新娘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个自视过高的美女,害死了嫉妒她的女子。一命还两命的代价,是变成绝世丑女穿越到春秋战国。魔镜说,只有寻到心甘情愿与她生死相依之人,方能找到回家之路。多世穿越,与兄纠葛的诗经美女文姜、三为王后的妖艳夏姬。。。下一世,她会变成谁?她还能回到现代吗?
  • 超凡木甲师

    超凡木甲师

    一名只是凡根的木匠小青年,命中注定无法成为大陆上最高等职业灵武师,可他却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领域,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踏上进击超凡木甲师的道路。栩栩如生的木甲兽,刚猛霸道的战甲武装,以及毁天灭地的机关设备,都是他为这个世界贡献的一道炫丽多姿的风景线。且看他如何利用独家木甲技艺,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威胁。忘说了,包养几名灵武师给自己干活,那是必须的。————新书求各位看官送些推荐票,记得“加入书架”,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