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0000000006

第6章 侈糜相夸金银具

中国饮茶史上向来就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宋朝茶事,总体上离不开品和斗,这种社会风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以至他们在茶文化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挖空心思闯出新路。北宋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就很客观地谈到:“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陵(即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宋徽宗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当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亨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以至宋朝的茶学专著虽多,却都没能走出这个怪圈,一律在钻牛角尖,对茶质、茶艺、茶具的过分讲究,形成了宋代的茶风,如果崇尚质朴自然的茶神陆羽泉下有知,不被气歪鼻子才怪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代流传下来的茶学专著,有专谈斗茶技术要领的,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有品第茶品高下的,如黄儒的《品茶要录》;有专门记载皇家茶园茶叶制法及品名的,如赵汝的《北苑别录》、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有专论福建建安名茶的,如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真是详之又详,蔚为大观。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茶饼制作愈趋小巧、精致,象“白芽”、“龙团胜雪”、“小龙团”、“密云龙”等茶,光听茶名就可知其珍贵价值了,大文豪苏轼由是感叹:“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茶如是,茶具也自不能免。同唐朝的质朴相反,宋朝茶具走向了一个极端,变得非常讲究。人们不但在乎茶具的功用、外观和造型,而且更看重其质地,由前朝的陶或瓷,发展为玉、金或银,并相沿成风,日趋奢侈。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越南仲丞相帅潭日,尝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一副茶具竟然要值一千两黄金,固然说明了茶具在宋人心目中的份量,但这种奢侈腐化,也反映了宋人失衡的心态,泱泱大国屡被小国欺压而至国威扫地的遭遇当然是切肤之痛,但不在政治上发奋图强,却深陷于市井文化的沼泽之中,这是不是宋人的悲哀?让人更难理解的是,周在《清波杂志》里告诉我们,造这种茶具,“工值之厚,等于所用白金之数”,“士大夫家有之,置几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常用也”。这种金碧辉煌的茶具,成了士大夫案头的装饰品,纯粹是为了夸豪斗富的摆设,这又是茶具本身的悲哀!

当然,绝大多数人对茶具还是珍爱有加的,北宋失意文人唐庚就曾写了一篇名叫《失茶具说》的文章,借茶具遭窃之事,对世事大发议论,并从中描述了自己的特殊情感。文章是这样写的:

“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密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求哉?’妇曰:‘嘻!乌得不贫?’”

我们无从知道唐庚的茶具是金抑或是银制,但唐庚酷爱饮,却不是道听途说的,他常与友人聚会欢饮,并曾写过一篇短文《斗茶记》来记录此事。他的茶具被人偷走却告诫妻子不要查找,并说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话,茶具虽然被人偷走,但行窃者一定是爱它之人,他一定会悉心保藏,再也不至于遗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得遂愿,物得其所,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这种达观的态度,既反映了唐庚的思想境界,也体现了茶具在他心目中真正的价值,这种豁达,是任何有形有价茶具都无法比拟的。

仿佛为了印证宋人的奢华成风,有关茶学著作对茶具的质地不约而同地作了苛刻的要求,我们试从蔡襄的《茶录》和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里撷取几个片断便知端的。

(1)《茶录》:

砧椎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钅生,不入用。

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

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2)《大观茶论》

罗碾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

瓶瓶宜金银。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蔡、赵两位对茶具的要求是惊人的相似,炙茶、碾茶、点茶和贮水用具一律是金碧辉煌或银光闪闪,饮茶用的茶盏也一致要求用名贵的建盏,可以说,宋代茶事的奢靡之风,与他们二位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联系到宋人当时侈糜相夸、斗豪斗富的风气,这种要求未必全是从茶艺的需要出发的。

当然,崇金尚银似乎不能全怪宋人,他们的前辈唐人苏曾经洋洋自得地写了一篇名为《十六汤品》的文章,内中根据汤器质地的不同,划分了五种汤品,即:

“富贵汤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所以茶功建汤业,贫贱者有不能遂也。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

秀碧汤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

压一汤贵欠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隐夫,品色犹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衔豪臭公子道。

缠口汤猥人俗辈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铜、铁、铅、锡,取熟而已,夫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

减价汤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胯宸缄,且将败德消声。谚日:茶瓶又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

五种汤品,仅观其名就可优劣自判,喜欢“斗”的宋人自不会选择用无釉之瓦盛放的“减价汤”了,自然会直奔金银玉器名之的“富贵汤”与“秀碧汤”了,于是,崇金尚银就变得再自然不过的了。

在宋朝的大量诗文中,也有相关茶具的记载,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释惠洪“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纹刷鹧鸪斑”,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金银茶具在宋代的普及和炙手可热。近年在福建福州出土的许峻墓中的一批茶具,为我们印证这一点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许峻(1223~1272),字景大,是南宋福建建唐(今福清长乐)人。出身子名门望族,自己也官至架阁朝清通判。在他的墓里,发现了一批精巧别致的茶具,计有鎏金银碗托、盏、执壶、茶罐、银钵、银壶、铜筷、铜夹等点茶饮茶用具。这些金银茶具,是宋朝侈糜豪华茶道的一个缩影。

富足的生活,畸形的文化,腐败的政治,颓废的国威,是造成宋人追求富丽豪华的茶道的主要原因。其实宋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晁冲之曾赋诗作文:“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对斗茶现象口诛笔伐,但到后来,他自己也欲罢不能而深陷于其中,以至又“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从众”。这说明对一种社会现象,仅凭个人的微薄之力是无法改变的,灰心之余也只好随波逐流了。

在极力追求茶具的精巧豪华之余,宋人针对点茶、分茶当道的客观现实,对前朝茶器也作了一番改进,首先就是创制了茶筅,也就是竹帚。据《大观茶论》载:

“茶筅以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歌疏劲,本欲壮而未必,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如剑瘠,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

这种用老竹制成的竹帚,用于煎茶后分茶前来搅动茶汤,只有厚重才能有力地搅动茶汤,使汤花密布,分茶后汤花不易消散。这种源于斗茶,但却毫不起眼的小竹帚,很快传入日本,融进了日本茶道之中,并保留至今。

在煮水器方面,唐代风行一时的也基本绝迹,而代之以更为小巧精致的铫、瓶之类。陶彀《清异录》说:“当以银铫煮之佳甚,铜铫煮之,锡壶注茶次之。”铫即吊子,是一种有柄有嘴的烹煮器皿。对茶瓶的要求也一样,蔡襄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说得更为详细具体:

“瓶宜金银,大小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很显然,不用而改为有柄有嘴的茶铫茶瓶,其目的还是为了适应斗茶的需要,所以,宋代的茶瓶一般都是鼓腹细颈,单柄长嘴,这一点在出土文物中已得到验证。用这种茶瓶注水,容易控制自如,因此,更利于斗茶者技艺的发挥。

综上所述,宋朝茶具的损益,是以斗茶为中心的,这与前朝有相似之处,但更存在本质的差别,从艺术品饮的角度看,宋比唐要更为发达,其普及性与专业化程度要高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宋人失却了一份恬静的心态和清雅的情趣,更多的却是流于世俗。在这种市井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的茶具,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沦落为权贵们夸豪斗富的替代品。宋人失衡的心态,使他们不可避免地步入了误区,这的确给茶具艺术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宋代茶具并非乏善可陈,以品饮艺术推动茶具的生产和发展,其结果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珍贵的实物遗产。

同类推荐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如果爱死了我照样会很好

    如果爱死了我照样会很好

    如果爱不曾来过,如果梦不曾碎过,如果心不曾疼过,那么我,是否还是你认识的我?天煞般的记忆,我想抹也抹不去。我很好,一切都很好,那么你呢?
  • 快穿之女配上位棒棒哒

    快穿之女配上位棒棒哒

    恬静死了,是被一只狗绊到摔死的,没办法,只好为264系统卖命了,穿越到各种不同的小说世界里,替女配逆袭,实现愿望。要是不小心失败了,她的这条小命呀——唉,不说了,说多了只有痛攻略内容(异世强者,自恋竹马,冷漠大少,高冷男神,清宫夺嫡,傲娇教主,网游大神,同性恋皇子,江湖大侠,末世主宰,彪悍农夫。。。。。。)书群:572384493欢迎大家,么么哒~~
  • 孤鸟寻天

    孤鸟寻天

    他是一个孤单的人,千年前为了最爱的人,不惜变成僵尸,可他没想到他却被他最爱的人封印在五行大阵之下,为了忘记自己,他封印了自己的力量和记忆,为了寻找一个答案他来到了人间。
  • 虚无圣门

    虚无圣门

    光团降落到一个教室的上方后就停止不动了。它们像是有灵的生物般,分别来到那些学生中,将被选定的人一个个笼罩在其中,而那些早已进入梦想与周公闲谈的奇葩们却一无所知。好像一切都犹如梦境,根本就没发生过,可是被选中的人却开始了一段新的“重生之旅”。
  • 弑圣灵

    弑圣灵

    天地伊始,恩怨纠戈,诸圣争霸,至强喋血。是身死道消,回天无力,还是隐匿蛰伏,以期再战。一场贯穿天地的阴谋,以众生为祭品。求道,不求成神,只为大逍遥。逆道而行,敢问苍天有灵否?
  • 东方人形心

    东方人形心

    如果,我还有泪水的话。如果,我还会哭泣的话。如果,我还能找回我的心的话。那么,我一定会...(不要相信以上的话.这里是萌萌的艾菲哦~)(作者是高三党的说,更新可能会不稳定...十分抱歉.)
  • 上学修仙的日子

    上学修仙的日子

    公司小职员穿越异世,变成苦比大学生,从此开启幸福模式。调皮任性的樱花女神、善良贤淑的高校白领、单纯可爱的豆腐西施、漂亮冷艳的公司女总裁、火辣的女神小姨纷至沓来,李扬呆了。唉唉,你们不能啊,我只是一个大学生而已……
  • 所谓魔术师杀手的目标

    所谓魔术师杀手的目标

    就是从一个师从卫宫切嗣的家伙到了各个世界进行无限漫游的故事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本书正是以“你在为谁工作”为切入点,从员工的角度,逐层分析“工作是为了自己”这一简单的工作哲理,并且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为自己工作”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对所有读者,尤其是陷入工作泥潭、正在寻找工作意义的读者带来帮助,找到自己的职场位置,拥有一个快乐、充实、成功的职业生涯。
  • 窃心人

    窃心人

    诸君可还记得《星灵之域》中的叶含吗?小末这次要呈现给诸君的便是窃心人叶含的故事,不知诸君是否有些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