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9800000004

第4章 甲骨占卜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王朝晚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l世纪一前771年)使用的占卜文字,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系统文字。

“甲骨文”这一名称是约定俗成的,仅是按这种文字的书写材质来称呼。其实,要全面、科学地给它定名确有难处。在甲骨文被发现、认识与研究初期,因为这种文字不见于典籍记载而产生了多种名称,如有按书写方式命名的,叫做“契文”、“殷契”、“书契”;也有按出土地点称呼的,叫“殷墟文字”;或按其用途命名,即“卜辞”、“贞卜文字”等,后来,才渐渐统一到“甲骨文”这个名称上来,意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做“甲骨学”(现已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最初接触甲骨文的学者,大多为它的缜密、流丽、工整所吸引,力图解读其中的奥秘,揭开这段上古历史的神秘面纱。要解读甲骨文,当然要从文字表面入手,由浅人深。从表面看去,甲骨文的表现形式是古人迷信活动——占卜的记录,它有一定的格式,颠来倒去,问这问那,虽然几乎任何一本《中国文学史》都要提到这最早的书面记载,有的将其视作中国散文的雏形,但表面读来却是有些单调枯燥的。

甲骨文的深刻意义在于透过表面的占卜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甲骨文的由来,乃是古人占卜的记录,这样,就要通过其他资料,去了解古人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种种情形,从而去读通甲骨文字的表面意思。

一、“神龟显灵”

龟,与龙、凤、麟曾并列为“四灵”,龟为神灵,史不绝书。如果从其自然属性方面去考察,无论长相、行为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龟远不及龙、凤之昭明著切,麒麟之气宇轩昂,它只能匍匐在地,缓缓而行。但这类“手脚”不大灵便的爬行动物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出奇的长寿。据现代动物学研究,乌龟的细胞可以繁殖到一百代左右,寿命极限可达三百至四百年。另外,像其他爬行纲动物一样,龟作为冷血动物(变温动物),到冬季得钻人洞穴冬眠数月,休养生息。《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的长生、忍耐等生理特性可能是古人崇拜它并产生龟灵观念的原由。

古人是怎样崇拜神龟并利用其灵性沟通天人关系呢?

首先,龟在远古是一种动物图腾。“图腾”两字,系从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Ojlbwas)的方言转译而来,英文一般拼作“Totem”,原意是“他(们)的亲族”,由英国商人约翰·朗格在1791年出版的一本北美游记中首先给予记录,清末的严复又首先把它译介过来。一百多年来,许多人类学家、美术史家、民俗学家,历史学家都起劲地研究过图腾宗拜,产生了如泰勒(著有《原始文化》)、弗雷泽(著有《金枝》)、摩尔根(著有《古代社会》),弗洛伊德(著有《图腾与禁忌》)等名家。

现在一般都认为图腾有几个基本特征,比如,图腾的原意既是指人的亲族,那么,该图腾(不管是动物或植物)与崇拜它的部落成员间就有血缘关系,于是,人们就认其为自己的祖宗;图腾作为本氏族、部落的徽号,标志,在人们使用的器物,服饰等上面往往予以标明,《周礼》提到“九旗”图案,有交龙、龟蛇等,郑玄注解说“谓徽帜也,十分正确。商代青铜器上也有许多徽证,包括虎,象、羊、牛头、龟、蛙等,这些符号也是图腾记号;人们对本部族所祭拜的图腾有一套严格的祭祀仪式与禁忌。《古代社会》介绍北美易洛魁人的每个氏族中,一般都有近十个图腾,如塞讷卡氏族中就有狼、河狸,龟等八种图腾动物。总之,龟作为图腾,中外皆有。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看来,动物图腾种类极多,有些属于就地取材”性质,许多动物带有地域特征,如上面提到的河狸就是北美特产珍兽之一。上古先民如此一网打尽,反倒显示不出龟的神灵特性了。

然而,可能就在古人将龟作为图腾未久,又将它作为占卜使用的动物,这个角色就不是随便哪一种动物可以承担的了。关于龟卜的起源,《格致镜原》引《物原》的话,说是“伏羲始造”,这自然是传说,但从考古实物看,龟卜确实很古老。河南舞阳贾湖一处距今约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龟壳随葬,龟壳一般放在死者头顶或胫骨部位,有三至八个不等,壳上穿孔,当可系饰物;有的壳上契刻似“目”、“日”字形的符号,更令人注意的是,龟壳内盛放着一些小石子,其数量、大小、颜色、形状都不相同。而在安徽含山一座距今约四千六百年的墓葬中则发现有穿孔的玉龟,内夹八角星纹玉片。

具体地说,玉龟放在死者胸口部位,分作背甲、腹甲两片,中间夹着一块长方形玉片,上面刻着表示八个方位的箭头图案,显然带有信仰方面的含义。据推测,这玉龟与装小石子的龟壳一样,用于一种冷占卜法,即不用炙灼的占卜,但具体怎么占卜,何以为凶吉,目前尚有许多疑问有待更多资料发现后才能解答。玉龟的冷占卜推测可能是这样:先由巫师(或祭司)口念占卜内容,然后在玉龟空腹内放入特定的占卜物品(比如八角星纹玉片),固定玉龟后再加以摇晃,最后倒出玉龟中的占卜物,根据其形式来定凶吉。

龟甲的灼卜比冷卜法出现得晚。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几种卜法出现的顺序是:龟甲冷卜、兽骨灼卜、龟甲灼卜、甲骨灼卜。甲骨灼卜相合流,成为古代中原文化的特征之一。在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甲骨灼卜已并行使用。比如,山东泅水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层中曾出土带灼痕的龟腹甲(但无钻凿),属于早期的灼卜龟甲。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也发现同样的龟甲七件,时间距今三千多年,相当于商代前期。在中原地区,也渐渐地由灼卜兽骨为主。偶用冷卜龟甲发展到井用灼卜甲骨的时期。

现在一般认为灼卜法起源于中国,然后才流传到周边地区以及北美。

从龟灵观念来说,在古人眼里,神龟长生不老,最有资格来转达上天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凶吉预测。冷卜法尚未揭秘,而兽骨灼卜似乎使先民了解到用龟甲来灼卜效果更佳。当用火炙烤龟甲时,炸然有声,据古书上说,这噼啪之声叫做“龟语”,即龟开始传达神的旨意了。但是,具体是什么旨意,靠瞬间即逝的“龟语”未免难以判断,于是,人们注意到与炸然之声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纹。这曲曲折折的纹路变化无穷,似乎有许多奥秘在里头,于是被作为一种兆象。在卜兆旁边刻写占卜的内容,便是卜辞了。

商周时代,人们对占卜非常认真、严肃,整个过程有一套规定。尽管《周礼》等古书的记载难免有附会、想象之处,但依据考古实物,大致对这过程还是了解的。龟卜的情形大致如下:

首先,自然是选取材料。当时是以水龟为主,而且还要求四方进贡,时间是在秋天。《周礼·春官·龟人》:“凡取龟用秋时”,郑玄注释说:“秋取龟,乃万物成也”。宋儒朱申《周官句解》说“龟至秋而坚成,可以取之”。秋龟好似“桂花甲鱼”,经过食物丰富的夏季捕食,正甲坚肉实,准备冬眠了,这时捉来使用,龟甲可能比较易于凿孔,契刻。当然,占卜随时都要进行,龟甲作为原材料不一定全部都靠秋天取龟甲备用,可能也有随时取用的情况。至于龟的品种,多数还是旧有的鉴定意见,系我国老一辈动物学家如卞美年、秉志、伍献文等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分布于福建、两广等地的中国胶龟,也有广布于全国的地龟、田龟,而特大型的可能来自马来半岛。据外国专家鉴定,大龟与产自缅甸、印度尼西亚的品种相同,这就涉及商代晚期的对外联系、交通问题,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探讨。又据甲骨文本身记载,四方进贡的龟还真不少,推测下来,有人认为龟甲大小、来源也是按占卜者身份定的,远道进贡而来、尺寸大的供商王使用,本地所产、尺寸小些的则供一般贵族使用。

第二道工序是杀龟。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事,但在清末甲骨文大发现以前的朝代里,却有人不顾典籍中有关杀龟的记载,硬是提出了“生龟”说。比如,唐代李华《卜论》说:“龟,天下神物也。龟、龙、麟、凤谓之四灵。满尺二寸者,能知天道,故王者得之以为大宝。圣人好生之德洽于人心,庸忍杀至灵之物乎?”褚少孙说,宋元王对得到的大龟“以刀剥之,身全不伤;脯酒礼之,横起腹肠;荆支卜之,必制其伤”,实在是无稽之谈。不杀龟,怎么能占卜呢?

在杀龟前后,有时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叫做“衅龟”,是用牲血涂在龟甲上,祭祀的对象是“先卜”。但这事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人认为“衅龟”在杀龟之前,牲血是涂在活龟身上。而“先卜”指谁,也不甚了了。郑玄认为是“始用卜筮者”,即指首先发明和使用卜筮的人。郑玄是东汉人,他尚未搞清“先卜”是谁,至于后来的《格致镜原》引《物原》说“伏羲始造龟卜”,就像把许多发明都推到黄帝、炎帝身上一样,说了等于没说。龟宰杀后,得将龟甲加以整治。腹甲形状本来比较规整、完好,只要去掉表面胶质,再锉平高厚不平之处即可。背甲较复杂,有两种加工方式,一是从中脊平分对剖,另一种是对剖之后又锯去近中脊的凹凸不平之处,首尾两端,使它成为鞋底形的改制背甲。经过加工的这些龟甲就可以储藏起来备用了。在殷墟曾发现过一处储存龟甲的场所,有腹背完整的未用甲片数百片。

龟卜开始,先要在龟甲背面用工具钻凿一下。钻是钻一圆洼,凿是凿一椭圆形槽子(西周卜甲多数是方凿)。这样,容易使龟甲正面呈现“卜”字形裂纹。钻凿数目或多或少,并不像《庄子》所说“七十二钻而无遗策”。目前发现最多的钻数是一版204个。

下一步“灼龟”是关系到结果如何的重要一幕,这在卜辞中称“示龟”,古书上叫“作龟”。灼龟时得有较高地位的官员到场,事实上,王室占卜时商王常常亲临命龟、占龟。

灼龟要用灼木,即一根一端削制成圆柱形的小木条,这圆的一端须放在炭火上烧炽,待烧旺后(称“契柱”),将此端放在龟甲被钻凿的凹槽里烫灼。此时龟甲受热,有燃爆之声发出(所谓“龟语”)。随之,龟甲正面出现裂痕,而众人正翘首以待,急于知道兆纹的吉凶。

根据兆象来断吉凶的程序叫“占龟”,由商王或卜官担任。但兆象何为凶何为吉却非常玄奥。《周礼·春官·占人》说:“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可见,兆象有“体”、“色”、“墨”、“坼”四种特征。

郑玄说:“体,兆象也。”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

兆体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其兆直上向背者,为木兆;直下向足者,为水兆;邪向背者,为火兆;邪向下者,为金兆;横者为土兆。”实际上,这也并不是什么具体明了的辨兆原则,临阵还得靠卜官的“悟陆”去发挥。《左传》记载,某次,赵鞅卜得“遇水适火”后,三位卜官对同一种兆象做出了不同的判断,想必多是附会之言。商代的情形大致也应该相似。

色,与“体”相对,也有五种。郑玄说:“五色者,《洪范》所谓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孙诒让解释道:“雨者,兆之体,气如雨然也;霁者,如雨止之云气在上者也;驿者,色泽而光明也;蒙者,气不泽郁冥冥也;克者,如复气之色相犯也。”但看了这番解释,令人如入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相形之下,“墨”似乎还比较实在,就是指卜。字形兆痕中的纵向裂纹,现在也称为“兆干”。“墨”粗大者为吉,细小者为凶。至于为什么叫“墨”,又有三说。一是认为古人占卜时先在龟甲上用墨画上自认为是吉利的兆象,希望灼龟后出现的裂纹与所画兆象相合。

二是认为兆干较粗大,很像以墨画画,故名“墨”。

第三种意见认为灼龟时那带火的小圆棍与龟甲相遇,必有墨色和炭灰粘附在兆纹上,所以要称“墨”。孰是孰非,就难以解说了。

“坼”是兆象中的横向裂纹,一般比“墨”要细小些。郑玄认为“坼者微明”,明者为吉,微者为凶。

当然,这是《周礼》所述的“占龟”隋形,商代是否也要辨别兆象之体、色、墨、坼,目前只能作推测。卜辞中的“王占曰”是商王审视了兆象之后作出的凶吉判断,而具体如何来断凶判吉,卜辞本身并未说明,我们只能依《周礼》的记述去推测殷商时期的辨兆方法。现在看到的卜辞,大多刻在相关卜兆附近,从理论上说,将卜兆与卜辞内容结合起来对比研究,应该可以明了卜兆何为凶吉了,实际上却很难。因为,这既要根据卜辞内容(况且有些卜辞并不完整),又要卜兆清晰,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带有普遍意义恐怕较难把握。

商周是龟卜的鼎盛时期,商王几乎到了每事必卜的地步,所以甲骨文涉及当时方方面面的众多领域,用甲骨文资料来研究商周历史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不过,另要说明,甲骨文的形式不限于卜辞,还有一小部分属于记事刻辞等其他形式,同样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原先属于高层特权的龟卜被卿大夫及以下的家臣看中,都来一试灵验与否,龟卜得到普及。如此一来,龟卜的严肃性也发生了问题,有人对之持“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如执掌晋国朝政的赵简子每战必卜,可他仅将结果当做参考,当他想出兵的时候,即使卜兆为凶也照样出发。又如鲁国国君竟连续四次占卜同一件事,这是不合礼制的。当时的规定是“卜筮不过三”(商代常制是“三卜”,即同时用三块甲骨卜问同一件事),一般都只用一种方法卜一次,若是四卜被视为亵渎神灵的举动。这与当时人们对自身地位及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有关,对龟卜已不是盲日笃信,有人甚至已将其作为可资利用的工具。

到了封建社会,尽管某些王室贵族对龟卜仍有兴趣,偶尔一试,直到唐代以后龟卜才不见使用,但正正经经以神龟决定大事的做法,应当说在战国已经结束。

二、兽骨占卜

甲骨占卞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分布,并不限于商周的殷墟、周原。其中,骨卜的传播菹围更广。如果说,古人用龟卜是带了龟灵的观念在内,那么,用兽骨占卜则很难说也有同样的灵物崇拜。一般所用的兽骨大多是古人饲养的家畜肩胛骨,也有肋骨等其他部位的骨骼。至于动物种类的异同,应该取决于当地该部族的自然出产情况和人为饲养现状。而有些地方用鹿角等特殊骨料来占卜,是否具有灵物观念还需研究。

在殷墟卜骨中出现的刻辞虎骨、刻辞人头骨则是极个别现象,不在普通意义的讨论范围内。

目前所知最早的卜骨,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是未加整治而带烧灼痕迹的羊肩胛骨。

稍晚些的,距今也有约五千八百年历史,出土于甘肃武山傅家门马家窑文化遗址,共六件,分属于羊、猪、牛的肩胛骨,也未加整治,没有钻凿,仅施以烧灼,更有意味的是,卜骨上还有些阴刻符号。

到了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卜骨也还是未加整治。这样,多少要受到骨骼厚度、骨质软硬等的限制,烧灼出来的兆痕就不那么清晰,从而给判断吉凶带来困难。

在公元前21-前17世纪二里头文化的一些遗址里,开始出现带少量钻凿的卜骨,说明其占卜形态有所进步。关于二里头文化目前还有争议,有人认为全部都属于夏文化,也有人认为其早期才属于夏文化。不管如何,在商代之前已有钻凿卜骨是可以肯定的。

进入商王朝时期,占卜方式渐渐规范。其卜用骨料以牛骨为多,在属于商朝前期的郑州商城遗址中,牛肩胛骨占大多数,另有少量猪,羊、鹿、狗肩胛骨;到商代晚期,牛肩胛骨占绝对多数。在占卜上,商代也有仅施火灼的做法,但大部分卜骨经过钻凿,有的先钻后灼,有的是既钻又凿,还有单钻、双联钻之分。商代晚期,对骨料的整治加工已成为必须进行的一道工序,有削、锯、切、错、刮、磨等多种加工方法,钻凿工整,兆象规范有序,纵横有致,完全不同于龙山文化时期杂乱无章的原始状态。

西周卜骨施以圆钻,在近骨边的一侧用长凿,灼后在骨面呈现出左右皆向内的兆痕。

兽骨占卜在中原地区渐渐被龟甲占卜所取代,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同类推荐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本书不仅考察了作为“器”的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小巷等,还考察了作为“道”的非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不同时期的北京的“皇城根下的张扬与猥琐”、上海滩的“搏杀与婉约”、珠江边的“殖民与反殖民”等。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本书列举了50部标志性的影片,分析了这些影片的结构和故事节奏。内容包括:“鬼怪屋”型、“金羊毛”型、“如愿以偿”型等。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魔法家侍

    魔法家侍

    魔法,世上所存在的最神秘的力量,是神的馈赠,是神明对人类的肯定,是神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但同时也是最危险的礼物。这是一个魔法发展到了巅峰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传说与神话的世界。这是一个精灵、人类与其余物种和平共处的世界。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每千年时间都会迎来一次灾难,而灾难的原因无人知道。距离下一次灾难的到来还有十二年,究竟这十二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神话或者传说呢?是预言的实现,还是物种的灭亡?
  • 三弥底部

    三弥底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捉鬼道士之缉鬼司

    捉鬼道士之缉鬼司

    我叫叶问天,出生在红叶村,是一名学生,自小跟着爷爷学习着道术,与人斗,与鬼斗,与魅妖美狐斗。重重险阻,最后登上茅山掌门之位。加作者QQ:3435760943
  • 六欲宝鉴

    六欲宝鉴

    六欲宝书,引起五大高手联手争夺,刘长风为阻止飞月峡灾难,生死对决五大高手,灭黑魔,重创四大高手残悲。飞月峡天崩地裂,葬身血湖。书毁人绝。宋世聪麻醉自己,成为众数周知的淫魔,遇陷害,因祸得福,得到魔气本源却被群雄追杀。世间都知他是淫魔,在这魔性世间,胜者万物享尽,败者受尽凌辱。是谁要他成魔,变成万恶的魔头?是否能够清醒一代宗师?
  • 英雄联盟之巫妖王

    英雄联盟之巫妖王

    当不死族领袖穿越到瓦罗兰大陆,他将会与英雄联盟的英雄擦出怎样的火花?在爱情与使命中挣扎的他,带给瓦罗兰大陆的是毁灭,还是新生?命运的玩笑,宿命的枷锁,在他眼前,唯有黑暗!
  • 战神至尊

    战神至尊

    翻手可逆天,覆手可诛神。拥有无上神功,从此神魔倾覆,美女拜倒。李云飞在一个山洞触碰到了一块远古神留下的灵石,而穿越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灵石上藏有很多天级上品功法,别人穷其一生也得不到天级上品功法,他却可以像白菜一样施舍给别人,让人艳羡不已,令强者臣服,美女倾慕。世间本无神魔,只是心中一念,便成魔,神在某一层意义上或许也叫魔。在修炼之路上探寻神魔之间的秘密,为何这个世间会有神魔,为什么神魔之间非要挣个你死我活,当他知道这些秘密后,又该如何面对?
  • 莫小呆的兔子小姐

    莫小呆的兔子小姐

    莫晓钰觉得自己养的兔子……莫晓钰养的兔子不爱吃萝卜却对笋情有独钟……
  • 红尘夜未央

    红尘夜未央

    我,饕餮爱过一个人——公玉王;我,饕餮吃了一味世间奇毒——情爱;我,饕餮有一个名儿——缙云芜……纵已过了千年,这些事实还是存在,万年凶兽饕餮,在转世的时候,恋爱了……帝江为了追妹子,把自己脑袋砍了;朱雀为爱,欲火重生,杀小三;亿年剩女女娲,竟然也谈恋爱了?羲和和帝俊又喜添一贵子…烛阴为谈恋爱拔光一身银鳞……(注:本故事纯属瞎编,如真有雷同,纯属巧合。各种兽兽的八卦等你发掘哦!么么哒)
  • 异能校草和极品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