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5000000004

第4章 好问教养恩

“贞祐南渡”的第二年(1215),白华得中进士,这使白氏家族又在逆境中重见希望。此后,白华在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赵秉文及王若虚等人的关照下,留汴梁任应奉翰林文字,并举家由太谷寓所迁往汴梁定居。不久,白华娶张氏为妻,在汴梁生汴阳,有白家在汴京重见天日之意,接着生下白朴的姐姐和白朴。就这样,白华一家在开封较安稳地生活了十七年。

白朴生于金正大三年(1226),其时父白华为枢密院经历官。白朴六岁时,通家叔父元好问在内乡白鹿原守孝三年而复官,由南阳令迁升尚书省掾,全家也迁往汴梁,于是,元白两家交往更加频繁了,每遇节日喜庆之事,两家子弟都要以诗文等相往来。

可是,就在白朴七岁那年,白家再一次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打击。正大六年(1229),白华被任命为枢密院代理长官,第二年转为枢密院长官,“秩从一品,掌凡武备机密之事”(摘《金史·百官志·志第三十六·百官二》)。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时期,枢密院官员不断增多,事务日益繁杂,不但全国各地之军务、奏疏以及皇帝谕旨等,需枢密院承办,而且全国军马、粮草、军器、驻军分布和人数、将帅素质等,也需亲自过问。白华除有序处理这些事务之外,还要考虑重大军事战略。在他任枢密院院判期间,协调了地方将领之间的矛盾,使金朝的重点防御地区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同时,在他和其他将领的建议下,金朝又广泛征训民兵,务农积谷,作持久战准备,使金对蒙的防御战争一度出现转机。

但此时的金哀宗完颜守绪和金朝大部分贵族,只想凭借黄河阻止蒙古军的南下,对河北失地已无收复信心,把军事重心转移到对南宋的进攻,企图侥幸获取南宋的地盘而苟延残喘。白华收复失地的计划也落空了。不久,金朝为统一军事和政务,枢密院归了尚书省管辖,白华也因谗言而被罢退。汴梁被围后,有人指责金哀宗不用熟悉军务的大臣,金哀宗这才起用白华为右司郎中。但在这金朝灭亡的前夜,还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当年,蒙古窝阔台即位已两年,他下决心继承成吉思汗的遗志,继续征服东欧、西亚,同时亦起南征灭金的念头。于是,在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蒙古军包围汴梁,树炮攻城,并“四面驻兵巡逻”。冬十月,百姓粮尽,饥民便吃起人尸来了。城里人只敢早晨出门,不敢晚上归家,惧怕被饥民杀而食之。(见刘祁《归潜志》)元好问亦有“围城十月鬼为邻”的名句,史称“壬辰之难”。

汴梁受围,金朝危在旦夕,但金朝将官大都腐败无能,军队士气低落,加之蒙军又暗地联合南宋,共同向金朝发难,使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金哀宗在一片投降声中,采纳了白华“出就外兵”等建议。于是,白华便随哀宗出汴梁城往黄河北岸组织救兵,并托弟元好问照看城内白家老小。谁能想到,当年十二月,金哀宗出走河北,次年正月底,留守汴梁的西面元帅崔立叛变,杀二相,立梁王监国,自称郑王、尚书令,并献汴梁降蒙。四月二十日,蒙古军入汴梁。按蒙古军制度,各部酋长除以百户、千户、万户封官外,无俸禄津贴,只有“陷城,则纵其掳掠子女玉帛”(见《黑鞑事略》),并有军法:“破城之时,不论老幼美丑、贫富逆顺,均诛杀之。”(见《蒙鞑备录·军政》)蒙古军还扬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数去之,使草木畅茂,成为牧地。”(见多桑《蒙古史》)可见,汴梁虽降,屠城难免,“避居汴京军民一百四十七万人,杀戮过半”。叛臣崔立卖国求荣心切,令在京官民都割发易髻,以表示归顺北朝之意,将皇族五百余人于青城(今山东高青县)全部杀掉,还搜选民间寡妇、处女,献奉蒙古军士。蒙古军入城后又大肆掠夺,大臣、富户多被残害而死,就连叛臣崔立家中的金银玉帛也全部被掠走……(见刘祁《归潜志·录大梁事记》)元遗山在《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中描写过这场劫难:“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在蒙军屠城时,“崔立劫掠了不少王公大臣的妻女献给蒙古军队,白朴的母亲也在其中”(见社会科学院版《中国文学史》)。这次变故,也就是五十五年后,白朴的朋友王博文在《天籁集·序》中含混说的“仓皇失母”。想必白朴有难言之隐痛,正如刘祁《归潜志》中所述,在蒙古军屠城时,不管李氏夫人碰上哪一次劫难,都会遭难。

蒙古入汴梁城后第九天,即一二三三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白朴姐弟在元好问的搭救收养下,随元好问叔父同金朝百官遗老一道北渡,被解送至山东青城,五月羁管于聊城至觉寺。两年后,元好问在姻亲张柔将军及冠氏县令赵天锡的援救资助下,定居冠氏县(今山东冠县)。

由于长年战乱而瘟疫流行,在北渡山东路上,小白朴染上了伤寒病,高烧寒战,昏迷不醒,元遗山昼夜抱持。六天之后,小白朴竟然在元叔的臂腕抱持之中得汗而愈,元好问大喜称奇。从此以后,元好问更加喜爱白朴而视如亲生子女。小白朴也非常争气,他读书的理解能力要比平常儿童强得多,他每天受教于好问叔父,就连元叔的举止谈笑,他都能熟记于心。(见王博文《天籁集·序》)小白朴虽在元叔的照顾下衣食无虑,学业有成,但他总是思念那失踪的母亲和不知下落的父亲。于是,便学着大人的样子,吃素忌荤,以祈祷父母都活着归来,大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小白朴说,如果哪一天见到父母生还,他还会像从前那样再吃荤腥的。小小年岁,竟有这样的孝心与恒心,可敬可佩。

在白华随金哀宗出汴梁组织救兵后不久,崔立便叛变献城。哀宗派兵攻卫州(今河南淇县)惨败后,又派白华去河南邓州搬兵,但邓州节度使移剌瑗已献邓州于宋,白华亦无奈胁从,并就任南宋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提督。不久,均州宋将范用吉又以均州降蒙,白华又被羁管而成“楚囚”(见元好问《镇州与文举百一饮》)。一二三七年,白华获释,并与金朝遗老王鄂同道北上,路上听闻时任真定、大名、河间、济南、东平五路万户的史天泽好贤乐善,许多流离失所的金朝遗老、名士都前往依附,白华便决定去真定投靠史天泽。同期依附史府的名士有王若虚、元好问、李敬斋、曹南湖、刘房山、段继昌等。史天泽负责料理他们的生计,并对他们礼遇甚厚,闲暇时则与他们谈论经典著作、历史事件,讨论治国之道。(见《元史新编·史天泽传》)

此时,元遗山已领养白朴姐弟四年,听说白华已归真定,便于一二三七年秋,由冠氏县返太原,路经真定时,送白朴姐弟归白华。白华又喜又悲,作诗谢好问义弟曰:“顾我真成丧家狗,赖君曾护落巢儿。”此后,白朴父子在史天泽的关照下,在滹沱河北岸的滹阳(今河北正定)筑屋居住下来。白华在《满庭芳·示刘子新》词中,也记此情景:“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但是,白华由金王朝的从一品大员,变为亡国遗老,发妻失踪,白家数口无归,现又寄人篱下,张德辉等人虽几次荐白华于忽必烈,均未被录用。白华的精神负担尤为沉重,和义弟元好问三年未通信,就连白朴娶妻,遗山(元好问)也是听别人(仲庸)说的(见《元好问全集·与枢判白兄书》),白华此时犹如“浮云柳絮无根蒂”。约在一二四七年,真定路提学赵国宝与真定路经历张德辉合修真定封龙山庙学,在赵、张的安排下,白华同元好问等金朝遗老一道,在封龙山庙学任教授教传“进士业”,直至病故。白朴也从父在封龙山习进士业,同期封龙山学友有侯克中、李文蔚、王思廉、程思廉、王博文、王利用、史樟等。白朴老年迁居金陵,得学友王思廉、李文蔚书信后,作词回忆当年“封龙旧隐”时,与众学友学习、饮酒、高歌等旧情,“梦里封龙旧隐,经卷琴囊,酒尊诗笔。对中天凉月,且高歌,徘徊今夕”(见白朴《夺锦标·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侯克中也在《艮斋诗集·答白仁甫》中写道:“溪堂连辔日,风雨对床时。……何当湖上路,同赋鹧鸪词。”

白朴在这一时期,“律赋为专门之学”。这样,为白朴今后词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白朴十三岁时,元好问携家眷由冠氏县返忻州,定居故乡韩岩村读书山。好问常为修志之事,常年奔波往返于顺天、大都、真定等地,他每过真定,必过问白朴的学业,有时也亲自领白朴到顺天等地抄录史料、交游等。元好问对白朴超人的天赋和出色的学业十分欣慰,曾写下了“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的赞扬诗句,他对白朴侄儿的怜爱之情由此可见。

同类推荐
  •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是“倾城才女系列”丛 书中的一册。传主陆小曼,近代知名才女、画家。《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 改》全书以散文诗般的文字,讲述了陆小曼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艳压群 芳的青年时代,到终归寂寞的美人迟暮,陆小曼以她的特立独行获得了珍贵 的爱情,也招致了不少非议。《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将这些片段娓娓 道来,引人不胜唏嘘。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刘船词典

    刘船词典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十月》、《北京文学》等报刊上发表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共48篇。在书中,作者以自然、朴素、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在生活、工作、交际的点点滴滴。
热门推荐
  • 水浒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水浒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我的仙梦

    我的仙梦

    生在当代是幸运还是悲哀,浮躁迷茫曾经的梦想化作泡影。成仙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可是我们愿意相信虚幻的仙梦。仙路漫漫,吾愿吾求。科技推动物质,末法迷失灵魂。
  • 周鼎记之九鼎传

    周鼎记之九鼎传

    周鼎记,讲述了,自周武王建立大周帝国,一统华夏,到周室天下兴衰史诗记。本篇小说围绕见证周室兴衰成败的华夏圣器“九鼎”书写。根据《周史》《周易》《封神榜》《春秋》《资治通鉴》等大型书刊历史题材改编。
  • 邪螭

    邪螭

    一枚神秘的戒指一名强者的后代一个天生就被遗弃的小孩在这片强者为尊的凌天大陆之上只有强大的实力才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叱咤风云强者之路邪便是正正也是邪
  • 我家的地府渔场

    我家的地府渔场

    袁烨偶然获得了阎王系统,凭着阎王系统,他养出了超级海参,种出了超级水果,蔬菜。小渔村变成了世外桃源,白富美,女警花,女明星纷纷慕名而来……
  • 摸金传人4:史前斧冢

    摸金传人4:史前斧冢

    陶城朱家是沿袭了三百年的摸金世家,却因父母早亡在朱笑东这里断了传承,直到朱笑东被骗进明陵疑冢,被推下白骨累累的万人坑。暗无天日的万人尸坑鬼影幢幢,大战人面蜘蛛九死一生,机关重重的百年皇陵,惊险刺激的古墓探险彻底激活了流淌在朱笑东骨子里摸金传人的血脉传承,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大漠探险,千年楼兰,香妃为何与小和卓同眠于此?百年活尸、摄魂珠、迷宫鬼火……楼兰古城到底还有多少谜团?大清祖穴,长白龙脉,神出鬼没的守护部族,冰封千里之地的世外桃源,清朝早已成为历史,他们还在守护什么?盗墓者、收藏家、雇佣兵、黑势力各藏机心,闯入生命禁地。巫王墓前,七宝现世,千古疑云是否能够揭晓?
  • 鱼儿和飞鸟的爱恋——献给由网络延伸的爱情

    鱼儿和飞鸟的爱恋——献给由网络延伸的爱情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在深潜海底。世间有的感情就是如此,从一开始就知道终会结束,可是为了鱼儿探出水面那瞬间的美丽,我们还是义无反顾。毕竟,真心的爱过就是美丽。
  • 大理江山

    大理江山

    故事讲述南宋时期南疆大理国灭亡以后,大理公子为求复国行走江湖的爱恨情仇。
  • 星河龙将

    星河龙将

    特战精英黯然退役,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发指的惊天血案!从共和国数百年来最年轻的大校,到千夫所指的血腥屠夫,没人知道龙诚历经了怎样的心路,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程度的打击依旧无法摧垮他的意志!在这个人类与AI共存,AR与VR齐飞的时代,星河之大,也只不过是龙诚的狩猎场!心之所向,一往无前,龙城飞将的传奇永不凋零!
  • 元之守护历练

    元之守护历练

    他们,是命中注定的守护者,前世,他们奋不顾身,为守护公主牺牲,今世,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能否挽回,魔鬼般的历练,平行空间中的任务,他们,能否完成。。。元系列蓝羽圣殿·陌夜星辰工作室陌琳·冷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