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0400000013

第13章 三分曾国藩:精于韬光养晦

§§第五章 进退自如的显隐哲学

大隐隐于市

有一句成语,叫“功成名就”,建功立业的人为自己赢得了名气,这是好事,是进一步成就事业的基础。但一个人名头越大,越是容易锋芒外露,风头太劲,则会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实力只会导致失败。因此,职位越高,功名越大,越应收敛锋芒,含而不露。

古往今来,很多功高位显的人,都希望通过隐退的方式,把自己隐藏起来。实际上,这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高招是虽身居显位,但依然把自己隐藏得很巧妙。

1864年,曾国藩率领自己组建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之后,考虑到功高震主,可能危及身家,于是打算裁撤自己的湘军。但他考虑到,如果自己没有军队作为后盾,就会任人宰割,于是他让李鸿章留下了淮军。

曾国藩到达天京后,在给同治皇帝的“定议裁撤湘勇”的奏折中说:“臣统军太多,即拨裁撤三四万人,以节开支。”事实上,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原因是湘军已成“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奏折所述完全是借口,只是为了避锋芒。

当时曾国藩统辖的湘军有十几万人,清政府担心这十几万湘军尾大不掉,于是,他从这十几万人开始裁撤。他让张诗曰等1万人防守金陵,其余的十几万到安徽作为巡防军队,裁撤了助攻天京的12000余人。表面上,曾国藩裁撤了很多人,其实,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嫡系部队基本上都被保留了下来。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北上剿匪,当时江宁未撤防军有8000人,但只有张诗曰愿意同曾国藩北上剿匪,于是他把不愿意北上的7000多人都裁撤了。这时清政府仍然十分担心,害怕他登高一呼,从者如云,因此既想让他早点离开军营,又不想让他任浙江巡抚。于是在裁军的同时,曾国藩还奏请让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回籍调养。

曾国藩在这场和清政府的博弈中,其实早在裁军之前,就给李鸿章写了信,在信中,曾国藩说:“唯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平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幸阁下为证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曾国藩在博弈中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明白朝廷疑忌掌握军事大权的湘淮将领,并欲杀之而后快,如果湘淮并裁,就没有了还手之力;如果留淮裁湘,则对清政府可能采取的“功高震主者杀”起到强大的牵制作用。他深知在专制制度下“兵制尤关天下大计”,军队兴衰关乎自己的宦海沉浮。

屈是为了伸,隐身是为了蓄志。曾国藩的隐身智慧表现在他与君王僚属的共事之上,他能总揽全局,抓住要害,表现出了高超的战略水平。

曾国藩的谋略是一种实现自我保护的生存之道。在博局中,在恰当的场合显露锋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也会刺伤自己,所以显露才华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锋芒毕露只会招致打击与忌恨,导致事业的失败。

顺利时切恳高兴过头

一个人过于得意忘形肯定以失败告终。曾国藩很少露出得意的笑脸,总是保持一副或威严或慈爱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高人!

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在于:不露声色成熟老练。

从咸丰十年(1860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攻下天京止,湘军集团发展是二多一快。所谓二多,一是人数众多,二三年之间湘军总兵力约有40多万,以后续有增加,如左宗棠就扩充至6万人,至同治三年(1864年)攻下天京时,总兵力多达50多万,即已接近过去绿营兵力。二是督抚大帅多,咸丰十年(1860年)夏至同治三年(1864年)夏,先后有23人,其中同治三年(1864年)夏同时为总督者就有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毛鸿宾、骆秉璋、杨载福6人;为巡抚者更多至8人。这样,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陕西、山东、直隶都被湘军集团所控制。当时东北、青海、新疆、西藏未设省,全国只有18个省,而湘军集团竟占去13个省,占总数的72%。以一个集团而占有如此广大的地盘,拥有这样庞大的军事实力,这不仅在清代是空前的,在古代也极为罕见。这说明湘军集团拥有的军事政治力量,与满族贵族为主导的清廷,已经形成双峰对峙,甚至有驾凌而上之势。所谓一快,即是膨胀速度快。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集团出任督抚者,前7年多时间只有5人,其中曾国藩可以不算,江忠源也只为时3个月,罗遵殿到职时间也只约5个月,骆秉璋任湖南巡抚时还不能算作湘军集团的成员,实际上只有胡林翼1人。后4年多时间有23人,为前7年的23倍;如以4人计算,也高至6倍。湘军集团兵力,经过前7年不断扩充,至1859年冬约有14万人,后4年却扩充至50多万,增加4倍左右。

这样的两多一快的扩展特点,有力地证明湘军集团已经进至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使这个集团不可避免地进入剧烈演变时期。

湘军的极盛,将曾国藩推到了火山口。弟兄们多年来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应该有个好的归宿。什么是最好的归宿?当时有一部分将领欲拥立曾国藩做皇帝,好弄个为将为相的干干。

据记载,当曾国藩在南京城破,太平天国覆亡,进入残破不堪的石头城后,全城余烬尚未息,颓垣败瓦,满目凄怆,不忍卒睹。有一天晚上大约11点钟左右,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进入卧室小憩。忽然,湘军的高级将领约有30余人齐集大厅,请见大帅。中军向曾国藩报告。曾国藩即问:九帅有没有来?九帅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中军回答说未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国藩听见曾国荃已到,才整装步入大厅,众将肃立,曾国藩态度很严肃,令大家就坐,也不问众将来意。众将见主帅表情如此,也不敢出声。如此相对片刻,曾国藩乃命巡弁取纸笔,巡弁进以簿书纸,曾国藩命换大红笺,后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掷笔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不知所措,沉默良久,曾国荃乃趋至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14个大字,分为上下两联: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励,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是惶然。而围在他身后观读联语的众将,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也表情各异。最后,曾国荃用黯然的声调宣布说:“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

这一段“故事”显示南京城破后的湘军确曾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帝的一幕,可是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九族的,所以在笔记上看不见“拥立”字样,而将领们也不敢说出口。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破,只用14字联语作答,彼此之间都不点破。

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再造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当时湘军士气之盛、战功之伟,如果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力的;而曾国藩却以14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之中。

声名太盛时要善于隐身

为官之道,有张有弛。居官之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只进不退,定生祸端,只退不进,无所作为。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管子也说:“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

同治三年三月间,曾国藩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其实他本可以高枕无忧,一则自己兵霸一方,水陆两部均在旌下;二则自己劳苦功高,战绩威震天下,金陵(太平军首府)唾手可得;三则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心直身正;四则弟弟国荃也厉兵秣马,相与照应。

然而曾国藩仍然“郁郁不自得,愁肠九回者”,一是因为军饷拮据,恐怕军营哗变,功败垂成,丢城失地,遗患江西;二是户部奏折似有意在他与皇上间为难;三是因为自己用兵太久,担心朝廷内外怀疑他擅权专利。兵权太重,利权太大,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啊!

曾国藩在想,自古以来,位高权重的人,没有一天不是在忧患之中,现在自己上下难当,左右难处,怎么办呢?曾国藩在想,江西争厘(设卡征税)的事如果不成功,那么就会饷缺兵溃,当然可忧;即使争厘成功,那么专利的名声就更为显著,更是可惧。

反复思虑,再三筹划,曾国藩做出决定:解去兵权,告病引退。一来可以平息别人的怀疑诽谤,二来向朝廷表明自己不敢久握重柄,三来对自己还有避其重取其轻的意思。曾国藩想,如果从此事机日顺,四海之内不再兵刃相向,那么我就长期引退并终老山林,不再出山参与政事,这于公于私都是值得庆幸的。

对曾国藩来说,引退山林并不是迫不得已,他不引退,同僚也无可奈何,皇上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图谋不轨,况且他屡次拜恩受赏,他有什么理由归隐山林呢?然而这样想他就不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角逐功名,治国平天下;但他也受老庄出世思想的影响,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当他叱咤风云时,俨然一儒者;当他功成身退时,仿佛一道家。

同治三年三月间,曾国藩想到的大概就是老子的话:“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别人也许受不了,但还有比曾国藩更明智的护官保身之谋吗?

其实,傲气太盛,说话太多,这两点并不仅是官宦之家的毛病,在一般家庭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比官宦之家少一些罢了,但它的危害却是完全一致的。

谙熟人生进退之道

进退之学,历来为人重视,其隐含着做人办事之道。我们知道,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

1.后撤是一门做人的哲学

为什么要后撤?因为再往前面冲,就可能遭遇大麻烦,甚至大危险。换句话,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步。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有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后撤一步,总是想向前迈进,结果是适得其反。在做人之智中,后撤哲学令人深思、反复玩味。

2.在进退之间明白人生道理

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厉害的是王闽运、郭嵩焘、李元度。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为:“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戒勉李元度慎审的记载,虽不明记,但大体也是这件事。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曾哭之,并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这件事。

在进退关系上,曾国藩把握得极好,他不愿只做一个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因为他相信这样一句话:“退身可安身,进身可危身。”

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我们知道过于急进者,常会自以为聪明至极,从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败。因此,进是基于摸准对方心理的行为——只有摸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有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对手的弱点,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

身处各种角逐场中的人,常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危机。我们从历史上看到,李斯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却死于秦二世手里;贾谊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遭到一批老臣的排挤。有赤诚之心者,如比干、屈原尽忠而死者比比皆是,因而留下了美名。文天祥的两句诗对此作了概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狡猾手段的如赵高、秦桧之流,虽然曾经一时得势,终究不能长久,也常常有大祸临头的时候。

进退之道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稳妥的办法。也许,对于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暂时的退是为了下一次更顺利的进。

退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助跑是必要的。许多人对后退常常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事实上,在前进中,双方对峙势均力敌的时候,干耗不是出路。当有一方出现异常而后退时,他的目的很明显:打破僵局,争取最大的冲击力。同样,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在走进死胡同而不能摆脱时,我们把问题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弃和精神松弛后,原本复杂的难题此时也许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以退为进,调换思维的结果。

身处弱势者,一定要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从对方弱处找机会,寻找以退为攻的机会。

屈伸相对,屈可为退,伸可为进,合为躲闪之功。在较量的各种场合,都不能不注意屈伸,否则就会掉下悬崖。有人说,屈伸有度,进退自如行天下,这是明白人熬过难关的智举。

同类推荐
  • 女人就是要有钱全集

    女人就是要有钱全集

    女人要不要有钱?这是个饱受争议的问题。不过,本书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女人应该也必须有钱,即——女人就是要有钱!这正是本书彻头彻尾宣扬的主张!
  •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本书从影响人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立意高远、内容深刻。不但对习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还与生活中的案例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
  •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本书从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讲述说话的艺术与技巧。
  • 学会感恩,懂得包容

    学会感恩,懂得包容

    以一颗感恩与包容的心,释怀那些成长印记里的日子,将心事交给清风浮云,不再辛苦经营那份烦恼和秘密,你就会感觉生活原来那么轻松自如,幸福就在你的前方向你招手。经典的故事,柔美的文字,配以淡定的哲理,细细调和出一杯杯清新淡雅的心灵绿茶。
  •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热门推荐
  • 上阳子金丹大要

    上阳子金丹大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电脑还有爱情

    我的电脑还有爱情

    学生时代子胥和席怡是才子和美女,子胥酷爱电脑,忽视珍贵的爱情,临近毕业时因为闹出了不少矛盾两人分离,各自为理想抱负身处异处,时间飞逝......子胥成长成独立CEO,怡成为日企高管,时代变迁,人性是否会不同?还有昔日的同窗在这社会的熔炉中变成怎样?经典力作,到处捡石头出品,必属精品。本文取材于生活,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神木妖鼎

    神木妖鼎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镇妖神鼎,横空出世,琅琅少年,匡扶济世,好一段恩怨情仇,快意潇洒的缤纷世界。
  • 一份公证书

    一份公证书

    《一份公证书》本书收录了许均铨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二次元的修真者

    二次元的修真者

    一切,从一个修真者闯入二次元世界开始……
  • 小欢喜

    小欢喜

    长相平平、学历平平、经历平平的林初欢,意外被肖风所救,从此心系于他。肖风也对其颇有好感,但一次误会令他以为欢已有男友,便确定了与欢妹林素喜的恋爱关系。儿时,欢继母刀彩凤为救火灾中的欢而丧生,欢失去了之前的所有记忆,并因深深的愧疚感,对继母留下的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妹妹,加倍补偿,故此将自己对肖风的感情永远地埋藏心底,只是默默守着他而已……
  • 血狼之疡

    血狼之疡

    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平凡和静谧中穿越到两千年前。如今,这个县城北临大漠草原,南毗铁血王朝,外有蒙古兵虎视眈眈刀悬头上,内有现代自私冰冷的人际关系作祟,还面临着一个铁血皇帝的吞并野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历史夹缝中的群体,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既诞生出英雄,同样也淘洗出懦夫,这里有青春的迸发,这里有爱情的纯真,这里有意志的坚强,这里有权谋的碰撞。
  • 妖孽邪君盛宠妻

    妖孽邪君盛宠妻

    当21世纪的炼毒世家的天才小姐穿越到被人打死草包废物上,会在异世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再睁眼,眸中万千风华,却不幸惹上了天地间最大的妖孽,世人都说他不进女色,可这对她装傻卖萌,死缠烂打的是谁?
  • 前世今生,魔王太妖孽

    前世今生,魔王太妖孽

    方陌尘,沐云派首席,向来不与人亲近。不知情为何物,更不懂世人为何总为情所困。直至百年一次的武林大会……他,银发紫瞳,身着红色长袍,妖冶而魅惑人心。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即使是将一切似若无物的他,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惊艳。某日……“尘尘,那个男子长得不错。”某墨笑的一脸得意。“不想他死就闭嘴。”某尘黑着一张脸威胁。
  • 木萧笺墨痕

    木萧笺墨痕

    那一年,荧屏幕上的他,一瞥一笑触动了她的心弦,瞬间失了心魂;多年后,清新纯粹的她,不经意间占据了他的心房,顷刻卸下心防。命运的轨迹,让从未想过有交集的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爱,相守。请相信,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希望,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