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5800000001

第1章 中国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着成书。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

著名哲学家劳思光说:“孔子代表中国儒学之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儒学理论之初步完成。就儒学之方向讲,孔子思想对儒学有定向之作用;就理论体系讲,则孟子是建立较完整之儒学体系之哲人。故在先秦哲学家中,孟子有极为特殊之地位。中国文化精神以儒学为主流,而孟子之理论则为此一思想主流之重要基据。”

跟至圣先师孔子一样,孟子一生培育英才甚多,中年以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批判农家与墨家学者,也都与他的学生同行。《孟子》这部书也是孟子去世之后,他的学生如万章、公孙丑等人追述孟子生前的行谊与言谈,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纪录。这一部心灵对话的纪录共计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其中充满了一个伟大心灵思索所得的智能言语,使得我们尽管于二千多年之后阅读其书,仍然为这部书中所呈现的心灵深度所深深慑服。

公元前二八九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孟子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又因孔子去世是七十三岁,两位圣人的寿命遂被后人认为是人生寿终正寝之时,因此便留下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古谚。

孟子有渊博的知识和很高的道德修养,其精神境界之崇高在我国学术史上影响至深。他的思想对我国哲政治思想的发展、民族道德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很推崇他的学说。唐代思想家韩愈,宋代理学家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子渊,清代王夫之、戴震等都非常推崇孟子,这表明孟子的学说中确实含有精湛的内容,具有充沛的生命力。有的至今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现简要归纳如下:

一、政治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特别是劝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要施“仁政”。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群众摆在皇帝老子之上,在封建专制时代能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作用,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孟子的这种“仁政”学说和“民本主义”思想,尽管未被历代统治阶级所采纳,但它却构成了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概括了封建制度下政治、经济、思想、伦理、道德诸方面统一的社会模式。首先,从社会分工的角度,他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重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包含有重民、爱民、保民及“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解民倒悬”的闪光思想。其次,仁政包含着按客观规律发展生产,保护生产力,安定人民生活的思想。第三,从经济的角度上说,“仁政”能保证人民起码的生活条件,安定社会。

二、伦理观念。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具有远大志向,他说“夫当今之世,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并终生为此而努力,在这方面他堪称中国封建士大夫之楷模。孟子还有一套完整的自我修养方法,他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巍巍然”。孟子这种“巍巍然”的“浩然之气”,表现了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品行端正,志行高洁的思想品格。孟子还主张,一个人活在世上应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这顶天立地大丈夫气概曾为多少志士仁人所景仰,哺育出多少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孟子一生十分孝敬自己的母亲,同时,他还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尊老爱幼的孝德善行,不但几千年来为人们所尊奉,而且对今天处理家族邻里关系,和现代人的为人处世也具有指导意义。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固然是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哲学,但今天看来,也具有不少合理的正确的内核。孟子的“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这种重义轻利的利义观,提醒人们做任何事都不可见利忘义。在推行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一些拜金主义者和职业街道败坏的人,它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三、教育思想。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生总结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他重视思想教育,反对摧残人才;他主张老师要身体力行,反对只说不做。他乐为天下育英才,反对贵族垄断教育,主张大力开办学校,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他主张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他重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争取民心而行仁政、王天下;他重视人的个性,主张因材施教,强调外在的条件对于人的后天教育成长的影响。在学习上,孟子也有许多有益的见解,如刻苦思虑,深切体会,融会贯通,求自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博而约等,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四、哲学思想。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的思想代代相相传,深入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道德风俗,习惯当中,对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精神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他不但在国内有深远影响,而且在国外也得广泛传播。南宋以后,孟学被列入“四书”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孟子的尊王贱霸思想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论根据之一。

在西方,早在一五九四年(明朝万历二十二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将儒家经典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一八七三年英国传教士理雅各将孟子学说译成英文在牛津大学主持讲座;一八九八年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将《孟子》译成德文传入德国。在美国六十年代以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格莱格认为孙中山的民主主义与孟子的“民之有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思想一脉相承。在俄国,其汉学家比丘林所着《中国的国情与习俗》对孟子也有中肯的评价。

由于孟子的思想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引起并加深了世界各国学者和人民对孟子的了解,并且给孟子以高度评价。在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称“孟子给人性以比孔子更明确的阐述”。日本《万有百科事典》说:“在诸子百家的兴起中,孟子为普及孔子的学说作出努力”。英美合编的《新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孟希亚斯是”仅次于孔子的重要导师称“《孟子》一书比《伦语》更富有文学色彩,”孟子赢得“中国第二圣人”之称号。

同类推荐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在这里,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文化、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是深入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全貌的重要依据。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热门推荐
  • 记着我们的爱

    记着我们的爱

    尹堂曜的离开使米爱深深认识到原来她爱的始终就尹堂曜一人而已,原来她是那么想要跟他一直走下去,可是她还没跟尹堂曜好好的待过几次,尹堂曜就永远的离开了她,原来她跟尹堂曜相处的时间才那么点儿!米爱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城市,她继续完成她的学业,带着尹堂曜的爱好好的生活着。可是在华盛顿她却遇见一个跟尹堂曜长得很像的人,“难道尹堂曜没有死,这不可能”米爱内心几度崩溃,一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可那人却拽拽的望了米爱一眼面露嫌弃,迈开修长的腿上了……
  • 仙途之神魔大陆

    仙途之神魔大陆

    上古神魔碑上有文:浩浩正气修成神涓涓邪念坠化魔尔虞我诈神魔陆亦邪亦正步仙途仙途漫漫,无数骚客终骨枯矣。任何生灵都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就仙途大道,即便是那些身具天赋异禀的妖孽生灵。成大道者,当有智慧、胆识、毅力、机缘融于一身。仙途一路,无论成神还是化魔都是自己决定的......
  • 生命万岁

    生命万岁

    一支大学乐队在各自步入社会之后又重组发布新专辑的故事。
  • 青梅竹马,安之若素

    青梅竹马,安之若素

    高中时的凌夏冉应一次意外,选择性失忆忘记了竹马李星辰,根据内心深处的指示出国留学。三年后,回国归来,再次与竹马相遇,夏冉应种种原因得出星辰则是自己忘记的那个人,俩人约定重新开始,成为朋友。在学院中,夏冉认识了许多的帅哥美女,也遇上了一个喜欢他的“高冷王子”安羽枫,身边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她会恢复记忆吗?她会和星辰在一起呢还是和羽枫在一起呢?还是……?
  • 凡尘之武

    凡尘之武

    一手掌阴,一手控阳,天地皆为阴阳,手掌阴阳,胸有乾坤,阴阳至极,乾坤无极。小镇少年的故事,从这片灵武大陆开始。
  • 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全书从不可忽视的小事和细节、精于社交和竞争、勇敢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明智决策助你出人头地、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进取心、根据性格选择适合的职业等方法与技巧方面着手,理论结合实际,全面地对成功方法进行介绍。想出人头地吗?赶快阅读此书吧!
  • 笑傲九天系列二

    笑傲九天系列二

    在这五花八门奇装异服的行客当中,有一位行客特别地特别地引人注目,此人身高八尺,满脸横肉,浓眉大眼,那眼神透着一股杀气,高高的鼻梁,足踏木屐,走起路却毫无声响,尽管路面质地很硬,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道此人不是中原人士……
  • 圣天帝尊

    圣天帝尊

    九梵圣道一朝灭,三千浮屠一剑生。至圣天域,永劫之渊天罪之剑,太古之火
  • 风去叶留木

    风去叶留木

    记忆中的他留给她最深刻画画——是他穿着黑色的校服,晚上牵着她回家的时候。错落有致的短发,白皙的面容总是淡淡的,身上带着冷漠的气息。走在黑夜里,削瘦身形无端的透着一抹悲凉,颀长的背影静静的远去……而另一个他,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似乎永远透着活力。笑的时候,总爱眯着眼睛,像是月牙一样,阳光般的笑容,憨憨的面容……
  • 塔岗

    塔岗

    如果能够在未经世事的美好年华里就遇到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该是何种幸运呢?可惜命运常常不是那么慈悲,轻易的得到终究也轻易的失去。十七岁的女孩儿罗可洛去三百年前的邦普德·罗·雅拉的梦里寻找十六岁那年死去的修薄夏,也为着白长秋长生却没有灵魂的诅咒去解开雅拉的心结,却揭开塔岗最大的秘密——曾经的神不再是神,而是嗜血的魔鬼,究竟他会长久的沉睡,还是再度觉醒?从小一起长大的良琴和马向川,后来遇见的会灵术的无赖林川和他漂亮女友凌湘乔,与修薄夏长着一模一样脸庞却善变又冷淡的梁晨,终究在这个梦里,谁会得救,谁会解脱,谁应该为了慰劳魔鬼而长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