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3100000001

第1章 做人处世的学问

如果你渴望着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希望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那么你就应该懂得做人处世的学问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信守诺言的人,具有正直品格的人,有尊严的人,彬彬有礼的人。

做人不可强出头

每一个在茫茫人海中碌碌奔走之人都希望自己有出头日,希望自己成为人上之人。我国古代有句俗语:“烦恼皆因强出头”。这句话可以说是世间生存的经验之谈。

首先,人想出头,这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有那些白痴、傻子,或者那些躯体仍在,但实质生命已去之人才不想出头。在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面临无数的自我压力与竞争环境,要想摆脱出人头地的欲望是很难做到的。

既然人人都想出头,但为何要说“烦恼皆因强出头”呢?让我们从“强”字说起,这里的“强”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勉强”,也就是说,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却勉强去做某些事情。固然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斗志,也惹来一些嘲笑。当然,我们并不是嘲笑正常情况下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在别人眼中,你的失败却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同义词,这种失败是一种致命伤,而且还会成为一个人生烙印,跟着你一辈子。这就是你强出头的烦恼。

第二个意思是强力,也就是说,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却还不成熟。所谓客观环境是指天时和人势,天时是大环境的条件,人势是周围人对你支持的程度,也就是一种人气。大势如果不利,以本身的能力强力出头,虽然不是毫无成功机会,但会多花很多力气;如果缺少人势,而你偏要强力出头,必会遭到别人的打击排挤,也会伤害别人,埋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也是强出头的烦恼。

所以,这里我们奉劝你一句:人要出头,但不要强出头。而且你还应当谨记两点:

1.本身能力不足时,就不要想出头。

2.天时不利,人势不足时,就不要想出头。

不强出头,自然可以减少自己的损伤,可以和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也可以透过冷静的观察,掌握大环境的趋势和脉动,等到各方面条件皆已成熟时,自然便可脱颖而出!

其实,人只要有能力,又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别人自然乐意抬他出头,因为这样一可做人情投资,享受他出头后的人情回报,二可使自己的生存因变得单纯,免得和他长处,感受到他各种条件的压力。所以,只要你是强者,用不着你去强出风头。

一个身为下级的人,本来就有些不得已去做的事情。只要按实际情况去办,忘却自身的一切,尽管去办就是了。还有一种情况,凭智慧心机争斗的人,开始来明的,到后来就来暗的,到最后急于求胜时,就诡计多端。合作的事情,开头总能互相信任,往往到后来就互相欺诈了。事情开头简单,待到要完成的时候,肯定就越来越艰难了。

人们说话,就像刮风起浪一样,时起时伏,人们做事也必然有得有失。刮风起浪,水面动荡不已,行为得失就容易引发危险。有的人愤怒,并不是别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花言巧语,说话一边倒引起的。

野兽临死的时候乱吼乱叫,还会产生吃人的念头。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要求苛刻琐细,别人受不了,就会使出坏主意对付你,而你自己还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

常言说:不要改变一级的命令,不要勉强求得成功。说话处世,超过了限度,就意味着添油加醋。改变命令,勉强取胜,就会给行动带来危险。

一件好事要能办成功,在于长期的努力。一件坏事是出现了,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顺着事情的自然规律,让心境悠游自适,一切事情都在不得不做的情况下去做,绝不要无事找事地主动去做,使心灵始终保持虚静,这就是最佳状态了。

没有必要劳力伤神,总想把事办得让人刮目相看。这样即使传达君主的话,也就复述一遍,有什么困难呢?灾祸又会从哪儿来?

能做事,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人我两安,这正是办事的最好办法。把握自己是如此,面临凶残无比的人又怎样?

承诺是金

为人处世,信守诺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任何时候都有守信、遵约的美德。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个自己努力程度问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种情况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原谅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且反而会失去朋友。

做好人而不充好人

在人际交往圈中,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好人,欢迎好人,期望遇到好人,也想让自己成为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让自己吃亏!这种好人岂止用一个“好”字形容,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伟大的人性。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好事难为,好人难当。那么到底做好人是好还是不好呢?

事实上,要让自己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这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而不是意志可以决定。换句话说,有人性本善,有人性本恶,而受教育及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本善的人有时也会呈现恶的一面,而性本恶的人有时也会不那么恶!性格形成的障碍和弱点,并不是想改变就可以改变,因此对于做好人是好还是不好这一问题,我们只能这样回答:

做好人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想不做都不行,而做好人也有其人际关系上的价值,做好人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引以为戒:不可滥充好人!

所谓滥充好人,至少有以下特点:没有原则、没有主见、不能坚持原则的好人,这种人不知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人的姿态去讨别人欢喜,反正是对他人有求必应,也不管自己该不该去做;有时候,他也想坚持,可是别人声音一大,马上就软下骨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难分,当事情不能妥善解决的时候,便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大家;他有时也想坏一点,可是还不到坏的程度他就开始自责,检讨自己……

这种滥充的好人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好好先生”一样,其得到的效应和真正的好人是不同的。好人是有原则的,所以当他人颂赞好人时,往往带着几分敬畏。但滥充的好人则不然,他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得到的是“不能担此大任”的评语,而且别人因为深知他的弱点,甚至会算计他、陷害他,得寸进尺,随欲索求,反正他不会反抗,不会拒绝!于是所有人都从他那儿得到了好处,唯独这个滥充的好人一点好处都没有!

照此看来,滥充好人实在不宜,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真正是个好人,还是在滥充好人呢?那些滥充好人者应该怎么办?

前面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滥充好人者可以从以下心理方面试着改变自己:

(1)了解自己滥充好人的苦果。

(2)了解拒绝和坚持并不一定会得罪别人,而且还能保护自己。

(3)学会拒绝和坚持。

(4)如果自己跳脱不出性格的限制,可请旁人不时暗示你、鼓励你,以强化你不滥充好人的动机和决心。

既然如此,当你下次面临他人的求助时,当你又再次施舍自己的仁善友爱之时,请考虑一下,你是否真正是一个好人?

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毫无疑问地,你在工作上是一个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主管交给你的任务,你从来不打马虎眼,要求你额外超时加班,你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是不是你分内的职责,你总是不忍拒绝。其实,你早已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但你还是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没有人知道你累得半死,但是,你就是不愿开口对人说“不!”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不”,结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让自己面临崩溃的边缘。

做老板的都喜欢全力拼命的员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讲究牺牲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范员工,最后你可能会丧失自我。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如果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批评你不善于与人合作,使你产生一种罪恶感。总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印象被别人大打折扣。

在一个团体中,这种“讨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为“寄生依赖者”——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的价值。然而,行为心理专家发现,绝大多数寄生依赖者都不快乐,他们内心很容易焦虑。这种人往往过度依赖别人的期望,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渴求别人赞美来寻求自己的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好评,他们就会自责,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根据分析,很多“工作狂”都是寄生依赖者。他们每天工作动辄超过十几个小时,就连节假日也不放过,他们兢兢业业,牺牲了个人的休闲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他们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之际,却日渐疏离了与家人的关系。这种过度依存于工作的工作狂,就像是沉迷于赌博或宗教信仰一样,行为完全被控制。

对工作狂而言,一旦不必工作,拥有了自由,就好像是遭人遗弃。所以,任何事他都想一手包办,那样可以让他觉得被人爱戴,代表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你劝他:“何必那么累?有些事可以交给别人做嘛!”他会用更坚定的语气回答你:“我不做不行!除了我,还有谁能做?”表面看来,工作虽然是束缚,捆绑他动弹不得,其实反而让他觉得安慰,令他产生被人关心、被人需要的满足。因为他相信,当他工作卖力的时候,别人才会注意到他的一言一行。

还有的人,则是缺乏自信,担心拒绝别人,好像就表示自己太懒惰,太不通情理,会遭受责骂。他们害怕别人的权威,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只得点头说“好”。

心理专家同时指出,比较起来,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寄生依赖者。因为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服从”、“听话”、“温顺”,当别人有所要求时,“拒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很多女性成长以后,周旋在丈夫、儿女、公婆、老板之中,她们极力扮演好各种角色,处处讨好别人,一旦她们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就会陷入极度沮丧的情绪中。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妄想完成每一件事,这根本是在自找苦吃。你真正该尽的责任是,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你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确定究竟哪些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对自己道德意识的认同。

你虽然赞成这种说法,可是你觉得还是有些为难,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不”。真有那么困难吗?其实那是我们天生的本能。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替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头来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有时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相信你读后一定颇有启发。

一天,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俩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一般来说,这么做事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

(1)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不管啦!

(2)本身就是没有主见之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但你要知道一点: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要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就会有人不满意!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

1.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因为你总是怕对方不满意,还得小心察言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啊!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

2.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还不感谢的天下超级大笨瓜!

那么应该怎么才能让大家尽量满意呢?

做你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不受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时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如果你不受动摇,就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是为了私心!

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如果你想面面俱到,恐怕结果是——每个人都笑你!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菜根谭》中提到的圆滑人际关系的智慧之一,是切忌严厉指责他人,而代之以宽容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欠缺宽容的态度不可能建立起圆满的人际关系。

如“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对于别人的短处,应该尽力为其遮掩,若是不顾一切在人前揭人之短,就暴露了自己的不是,可谓以短攻短;对别人顽固的行为应该善加开导而不是忿而疾之,否则便是以顽济顽了。有的人专门喜欢当众揭别人的短,这种人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书中接着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想其湛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批评人家不要太苛刻,要先想想对方是否受得了;教人家做好事也不要论调太高,要在对方能力范围内。

书中进一步论述:“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可见凡事不要逼人太甚,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修养自己的品德,也能够避免灾祸。

以上三例都是实践的方法,主要是提醒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适宜地帮助别人。孔子也曾说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如此一来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无益的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却暗于自见,所以在斥责他人的时候,容易忽视自身的缺点,而严厉地指责对方的不是。一旦超出别人所能忍受的范围,反而引起厌恶和反感,丧失说服力。所以人要给对方留面子,要有体贴心,不要去指责别人的小过失,不去攻计隐瞒的私事,更不要去揭别人的旧疮疤。

所谓的宽容,和“度量”与“包容”有很大关系。《菜根谭》中说:“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一个人必须具有容纳污秽与耻辱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恶贤愚的态度,才能够宽容他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句话的含义同上一句相似。人不能太清高,因为世界本来就很混浊,什么样的人物都有,如果太纯洁了、只会自己堵住自己的路。

要做到包容一切,首先必须注意凡事不可急就章,要懂得以时间换取人心的道理。即所谓:“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勿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一件事情发生了,急于调查事因反而愈搞愈不明白,不如在真相未明之前放宽心,任其自然发展,慢慢再查个水落石出,若是操之过急就会引起别人的愤怒和反感。同样,在指使别人时,若是巧施心机强欲操纵,反而引对方不满,所以不如顺其自然使对方心悦诚服地遵从。

上面介绍宽容的美德,但是,此种态度只适于对待他人,却不能自我宽容。在律己方面应该时刻以严格的态度自我反省。太过于放纵自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阻碍自己身心的发展“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俗话说:“见人过易,见已过难。”责备别人不可太不薄,但是反求诸己则必须严格要求,如此一书自己的德性也就随之而进步了。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准备吞并楚国,继续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召集大臣和将领们商议此事。

作战英勇的青年将领李信,在攻打燕国的时候,曾率数千秦军击溃了数万燕军,逼得燕王姬喜走投无路,只好杀了专与秦王嬴政作对的太子姬丹,向秦王谢罪求和。秦王政想让李信做灭楚的秦军统帅,就问李信,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军队,气宇轩昂的李信不假思索地说:“有大王的英明决策,挟秦军胜利之师的雄威,灭楚20万军队足矣。”

秦王嬴政听了,暗暗称赞李信果然是个少年英雄,有万丈豪气。因此事关系重大,他想再听听他人的意见。他目光掠过群臣,最后停在鬓眉皆白、身形已有些佝偻的老将王事脸上,徐徐问道:“王将军,你的意见呢?”

老将王翦久经沙场,身经百战,追随秦王多年,十分了解他的心性和为人,见秦王政听了李信的话后面露喜色,就知道他有轻敌之心。但这等大事是不能阿谀讨好的,于是王翦神色凝重地对秦王政说:“大王,楚国原是个幅员数千里、军队数百万的大国。这些年来,楚国虽屡遭挫折,但一来其实力仍十分可观,二来楚人十分仇视秦国,楚军与秦军作战时,士卒凶悍不畏死。所以,仅用20万人去攻打楚国是远远不够的。依臣下之见,恐怕要……”王翦原想说20万人出兵必败无疑,但想到这不吉利的预言会触怒日渐骄狂的秦王政,所以改口说:“灭楚非60万大军不可。”

秦王政听了,毫不掩饰自己对王翦见解的失望,冷冷地说:“看来,王将军果真老矣,胆子怎么这样小?还是李将军有魄力,20万军队一定能够踏平楚国。”于是,秦王政让李信率20万军队去攻打楚国。

王翦料定李信必败,秦王政现在虽听不进他的意见,将来一定会采用。不过秦王政现在既已认为自己老朽无能,如果继续赖着不走,恐怕会被秦王政随意找个罪名,加以罢斥,弄不好还会丢失性命。他马上告病辞官,回老家休养去了。面对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能被采纳,老将王翦不是气愤不已,而是忍对他人的误解嘲笑,韬光养晦,不去计较。

果然不出王翦所料,李信带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被楚军连破二阵,李信率残部狼狈逃回秦国。

秦王政盛怒之下,把李信革职查办。秦王政毕竟是一代枭雄,他后悔当初自己轻率,随即下令备车驾,亲自去王翦的家乡,请王翦复出,带兵攻楚。

秦王政见到王翦,恭恭敬敬地向王翦赔罪,说:“上次是寡人错了,没听王将军的话,轻信李信,误了国家大事。为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务必请王将军抱病出马,出任灭楚大军的统帅。”

王翦并没有因秦王政的赔罪而忘乎所以,他冷静地说:“我身受大王的大恩,理应誓死相报,大王若要我带兵灭楚,那我仍然需要60万军队。楚国地广人众,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组织起100万军队。秦军必须要有60万,才能勉强应付。少于此数,我们的胜算就很小了。”

秦王政连忙赔笑说:“寡人现在是唯将军之计是从。”随后征集60万军队交给王翦指挥。出兵之日,秦王政亲率文武百官到首都郊区灞上为王翦摆酒送行。

饮了饯行酒后,王翦向秦王政辞行。秦王政见王翦唇齿翕动,似有话要说,赶忙问道:“王将军心中有何事?不妨对寡人讲一讲。”

王翦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说:“请大王恩赐些良田、美宅与园林给臣下。”

秦王政听了,有些好笑,说:“王将军是寡人的肱股之臣,目下国家对将军依赖甚重,寡人富有四海,将军还担心贫穷吗?”

王翦却又分辩几句:“大王废除三代的裂土分封制度,臣等身为大王的将领,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指望的只有大王的赏赐。臣下已年老,不得不为子孙着想,所以希望大王能恩赐一些,作为子孙日后衣食的保障。”秦王政哈哈大笑,满口答应:“好说,好说,这是件很容易的事,王将军就放心地出征吧。”

自大军出发至抵达秦国东部边境为止,王翦先后派回五批使者,向秦王政要求:多多赏赐些良田给他的儿孙后辈。

王翦的部将们都认为他老昏头了,胸无大志,整天只想着替儿孙置办产业。面对众人的不理解,王翦说:“你说得不对,我这样做是为了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大王生性多疑,为了灭楚,他不得不把秦国全部的精锐部队都交给我,但他并没有对我深信不疑。一旦他产生了疑念,轻者,剥夺我的兵权,这将破坏了我们灭楚的大计;重者,不仅灭楚大计成为泡影,恐怕我和诸位的性命也将难保,所以,我不断向他要求赏赐,让他觉得,我绝无政治野心。因为一个贪求财物、一心想为子孙积聚良田美宅的人,是不会想到要去谋反叛乱的。”秦王政果然因此而相信王翦没有异心,放手让他指挥60万大军,发动灭楚战争。仅用了一年多时间,王翦就攻下了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兼并了秦国最大的对手楚国。

王翦对灭楚兵力的正确估计和他消弭秦王政疑心的巧妙办法,显示了他在军事形势上有远见之明,在君臣政治关系上有深刻的洞察力。

要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古语有“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朱子也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这些都说明了“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的道理。范蠡、张良等人的功成身退,都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借鉴,如果一个人做事不能在紧要关头急流勇退,到头来难免像李斯一样发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得出”的哀鸣。

据传,赵襄子率兵攻翟,翟国不敌,被迫投降,割让两座城池给赵国,许多士兵成为了赵国的俘虏。大获全胜,设宴庆功,在酒席上,赵襄子一言不发,郁郁寡欢。

许多大臣觉得奇怪,今天是高兴的日子,赵王为何闷闷不乐呢?有人问道:“大王,攻下两座城池本是一大喜事,该高兴才对,您为什么还不快乐呢!”赵襄子回答说:“再大的风暴,也不是每天都气势汹汹,总有一天会转强为弱的。从前,赵国有许多冤家对头,积德甚少,今天一下子就获得两座城池,这是不祥之兆。这种美好的景象不会维持太久,我担心,赵国的末日即将来临。”

远在鲁国的孔子听了赵襄子这段谦虚并带忧伤的话语之后,说道:“天下君王难得有这份心,赵襄子既有这份心,赵国将来一定会繁荣昌盛。”

果然,春秋末年,赵国与韩、魏三家分晋,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傲视东方。

《道德经·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它与“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权势无论有多高,如果不知满足,就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那种奔波忙碌的情形和穷人并无区别。

“人心不足蛇吞象”,它形象表明了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洪应明说的“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可谓真知灼见。在对待名利、荣辱等问题上,人还是糊涂一点好。糊涂了,你就不会遭受耻辱。

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

“知足者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大则忧国忧民,感时忧愤;小则忧家忧己,往往都是忧多于喜,要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还就得这样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工作条件好些,精神安逸些?想归想,未必都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并且不消极、不失望,自己寻找心理平衡。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中学时代,我们就从课本上学过孟子的下面这篇文章,古人的此番教诲确实深刻,可惜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也根本无从体会孟子的苦口婆心。现在,既然我们已经踏入社会,再回头细加品读,也许“犹未晚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

舜是从田野间出生成长,而后当上天子;傅说原是一位筑墙工人,后被举用为相;胶鬲原是贩卖鱼盐的商贩,后来被人举用;管夷吾最早在狱官里看管囚犯,后被举用;孙叔敖是在海边被举用的,百里奚是在市场上被举用的。

所以,当上天要把重任交给一个人时,必定会先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躯体,穷乏他的身家,扰乱他,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顺遂,以此激发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乏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发生错误后才能改正,人因困顿不畅,思虑拥塞不通,然后才能奋发报作;察看人家的脸色,发掘人家的声音,才能通晓别人的真伪。

国内没有守法的世臣和辅助贤士的诤谏,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然后我们知道:在忧患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安乐的环境中便会灭亡。

这段话既讲出了治国的大理,也说明了做人的准则,值得我们谨记在心里,至少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以下几个道理:

1.王侯将相本无种,英雄不怕出身低——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很多贤人智士能够有所作为,他们都出自于贫寒低微的家庭,由此可见,成功并不一定非得出世于一个显赫的家世!尤其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得靠自己的能力与本事而生存,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努力,你就能有出头之日!

2.人穷不能志短——困苦与逆境并非完全不利,许多成就大业者都成长于一个贫穷困苦的环境之中,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克服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最终获得了成功。无数事实说明,逆境有时正隐含着更大的成功因素,只要你用自己的毅力和精神加以克服,不利的因素就能转化为成功的种子。如果你精心培育,就会随之开花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陷入贫穷,或遇到困境,他们要么哀叹命运不公,消沉懈怠;要么羡慕他人、嫉妒他人;要么自怜自悲、缺乏自信,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说不出话。俗话说,穷不灭志,富不癫狂。这句话应该作为现代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做人的道理。

3.贫穷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和能力——当然,有的人生来贫穷,其实这并不是“上天”的意思,我们自己也无法选择,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凡是在困苦的环境中没被击倒,并且更加奋发自强者,都能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坚持到底的毅力。恶劣环境的一再试炼,也提升和强化了他的能力与见识。这正是一个人担负重大责任时的必要条件!所以一个人只要从困苦中走出,他就能承担大任,这就是成功的本钱!相反,一个生来富贵优越者是很难体验到这些的,如此看来,穷困也许还是你成就大业的一种资本呢!而这种资本并非人人都有。

4.过于安逸舒适可能使人缺乏斗志——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安逸舒适不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吗?这又有什么不好。对于这一观点,应该辩证去看。当然,日子过得舒服不是坏事,我们也应该力争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一个“居安思危”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就很容易退步,赶不上时代的脚步,经不起环境的变动。大至一个国家的灭亡,小至一个公司的破产、某个人被人迎头赶上、家道中落等等,大都因为如此!所以,当你获得成功,当你拥有财富时,切不可忘乎所以,过度奢华,甚至丧失做人的根本。

因此,行走于人性丛林中的每个人都应该记住:

如果你正在遭受困苦,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因为老天要把重任交给你,他正在磨炼和考验你!

天无绝人之路

只要接触生活,就一定会遇到坎坷。因此,所有人都在坎坷的平台上对话:有人抱怨坎坷是磨难,有人在披荆斩棘之后说,所有的坎坷都是路!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多少死胡同。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你走进了死胡同,也完全可以按原路走出去。那时候,阳光就会格外地灿烂。前方又产生了新的选择,你完全有机会一路走好。

当上帝把门都关上的时候也会给你留扇窗子。只要你看准了彼岸世界的方向,并继续朝前走,就算是山重水复,也必将柳暗花明。走路是一种动作,开路却是一种卓然的创新。因此,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灰心丧气,一个人能不能找到路,走得好不好,完全在于个人的本领。绝望的人群在毁灭自己的同时,也不会给其他人群带来希望。他们没有承担属于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而无形中加重了别人的负担。

当然,不同的人面对着不同的路,有的崎岖,有的平坦。这与个人的眼界和社会的分工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使得道路或狭窄或宽广。可是,再宽广的路也得一步步走,再狭窄的路也一直通向远方。而且,有些路越走越宽广。

很多人往往都有迷路的经历。从这个角度看待人生,得到的结论是:迷路者是因为手中没有线路图和指南针。线路图靠客观的考察,指南针靠心灵的知觉。你手中如果没有这两种工具,迷路也就不足为奇了,日常生活中的现代人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行走,也会有类似的体验,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走出来。

土耳其有句谚语:每个人心中都隐伏着一头雄狮。这与中国的“人人可以为尧舜”有异曲同工之妙。任何人都应该发觉自己的潜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塑造人生的辉煌。因此,声称自己具有情绪化人格的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加以诊治。时而能看到路,时而又看不清路的感觉使人处于可走可不走的状态,如果把这种状态定位为性格,那么,它同样可以决定命运。自己耽误自己的事情往往都是在无意识之中发生的。当你为自己的聪明而洋洋得意时,别人或许已经超过了你,直奔终点而去。

识时务者为俊杰

聪明人都识时务,识时务者都聪明,他们知道如何防患未然并转危为安。固执的人往往厌恶识时务者,理由是对方等同于见风使舵的小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长久不变的,变化的时代对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有很高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原来的地位和身份似乎并不具有多少价值,在情势复杂的时候,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大可做些变通的工作。“变则通,通则久”,只有这样,人生才能够平稳地化险为夷。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人,命运常常要受到其他人的决定的辐射,所以要注意全方位地接触对方,从而使他们做出对你有利的决定。这样看来,识时务者从事的是一种高质量的工作,如果本身拥有道德基因,就是很有魅力的成功人士了。

时务与人的洞察力有关,某个集团的总裁因年龄的关系要离休了,几位副总裁中有一位可能要接替他的职位,作为部门经理,你要处理好跟几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非常微妙。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直接的现实关系;另一些是比较间接的未来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两种状态的关系,确实是一门较深的学问。现实关系能够使你事业平稳,未来关系则可能使你更上一层楼,协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你才能顺利升级。要想维持某种关系就必须作出让步和付出代价,这世上没有白捡的便宜。

如今,不识时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固执得不偿失。谁都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和各行各业人士的支持,一味板起面孔做严肃状,跟别人握手蜻蜓点水,让人觉得他三度风湿,最终只能证明自己的无价值。因为其行为使得他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而谁都不愿意与不受欢迎的人为伍,于是,他们的日子注定就不会好过,眼前的情景跟他们的愿望南辕北辙,他们成不了有口皆碑的俊杰,连真诚的人都算不上。

有的人非常的识时务,但除此之外似乎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了。他称得上是半个心理学家,对你内心的思想似乎非常明白,时不时地给你来一颗糖衣炮弹,把你“炸”的晕晕乎乎。对于这一类人,任何人都有必要警惕,因为他们从不真刀真枪地跟你干,他们发挥自己察言观色的看家本领在要紧处下套。

因此,对于“时务”这个中性的词汇,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理解。如果你非在它身上嫁接一枚毒果,整体的味道就变化了。如果你从它身上汲取积极的营养,这棵参天大树也会根深叶茂。后者永远比前者可贵,因为在讲“要实事求是”的年代,没人会因为是非不分而说驴是骆驼。

宁可做过莫要错过

一个园丁用最大的热情和关心,不断地掘地挖土,这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一个强壮的脸色红润的人。

园丁有一个什么都懂得的邻居。一次,他冷笑着对园丁说道:

“我的朋友,毫无疑问,你工作得十分卖力。可是我想好的那个计划如果实行起来,就会远远地超过你的成绩。跟我的那个比较起来,你马上就会承认你的菜园是一片荒地。老实说,我真不明白你怎样能从这片土地上搞出名堂来,据我所知,你并没有读过一行书啊!”

“我没有时间读书,”园丁说道,“我只知勤勤恳恳地工作和实践,一刻儿也不放松地坚持到底,就凭着这些,感谢上帝,我挣得了我的粮食。”

“你竟妄想嘲笑知识,你这个蠢材!”

“不,先生,你不应该歪曲我说话的意思。你无论什么时候想出了好计划,我总是很愿意来学习的。”

“那么,你等到夏天吧!那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值得一看的东西了!”

“可是,先生,现在为什么不动手来做呢?我在一个星期以前,就把黄瓜种上一些了,可是你连一畦也没准备好呢。”

“现在我可没有工夫管这些,我得读书和研究。用铲子挖掘苗床好呢,还是用犁翻土好呢?我还不能决定。哦,不忙!时间还是富裕的。”

“对于你,也许是这样,——对于我,时间可紧得很哩。”

说完,园丁拿着铲子回去掘地,我们的学者就躲到他的书斋里去了。这一个在书本里挖掘:阅读,比较,考证;那一个在田畦上挖掘:勘查,分枝,掘穴。“聪明人”的工作难以就绪:“纸上谈兵”的叶子刚透出尖尖的芽儿,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新的计划,他又要重新开始。

结果如何呢?显而易见。园丁种的黄瓜长大成熟了,拿到城里去换了钱。而我们的“聪明人”呢,一条小黄瓜也没有种成!

一个好主意不实施就像空中楼阁,白日梦谁都会做。

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有非常多的人这么说:“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

成功者都非常积极活跃,以行动作为自己的方向,尝试许许多多新的途径。所以,经过一番奔波忙碌之后,必然会取得成就。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有行动才有力量。不管你现在决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你现在设定了多少目标,请你一定要立刻行动。

所谓理论结合实践,讲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如同一个狂傲的领导者只会在那儿趾高气扬的指手画脚一样,真让他去干,他就蔫了。实践才是最重要的。空头支票毫不起作用。

发展中的青年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位颇有名气的青年问题专家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见解:青年人要善于把握属于自己的各种机会发展自己,这是他们最不应当忽视的。

“宁可做过,莫要错过。”它提示我们在生活与事业中要有一种积极进取、果敢自信的态度。当你在事业追求中面对一个“可能”的时候,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遇有一个“机遇”到来时,要果敢地迎上去,抓住它,要充满信心,竭尽全力去做。因为行动是争取机遇、实现追求、通向成功的惟一途径。当你一次次“做过”以后,你定会感到:啊,我真幸运,我能拥有这样的成绩,真是没想到。当你一次次“错过”以后,你不免叹道:唉,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试一下该有多好!

以小换大

传说东南地区的珍品,当数荆山的鹿脐最为贵重,而且人人欲得。荆地有个追捕鹿的人,紧紧追逐一只鹿不放,鹿被追得急了,只好把身上的脐挤出来,扔到树林里。追捕的人在那里得到鹿脐,也就不再追了,鹿因此得到机会逃脱了危险。这说的就是舍弃自身的小利,来保住性命。

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他将从西北运来的各国宝物和产品做大规模的交易,往来中国各地,而成为富豪。

有一天,他想:自己经商成功,如果再继续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应该做些买卖以外的大事情。他开始关心政治。“如果能当个成功的政治家,就能操纵国事,倘若顺利,天下就是自己的,比起卖命经商一定更有趣。”终于,他下定决心从政。

因此他来往各地,收集天下的情报,战国时代各国政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战国七雄中最强的是秦国,不久的将来秦国会统一天下,所以要先设法在秦国谋求个职位。

当时的秦王是高龄的昭王,但实权是在太子安国君手上,而太子岁数也不小了。因此,称霸天下的君王,必须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选一个。

吕不韦在安国君的二十几个儿子中终于发现一个人,就是在赵国邯郸当人质的异人。异人是众兄弟中境遇最不好的。秦国当然有攻打赵国的计划,以人质送往赵国,如果关系恶化就有被杀的命运。但是吕不韦却把他当作目标,因为在逆境中的人更能磨炼出才智,而且也最容易接近。

吕不韦在邯郸有房子,还有一个自己十分宠爱的叫赵姬的名歌舞妓。吕不韦试着接近过着寂寞的人质生活的异人,并赠送500金,劝他用这些钱招待来访的邯郸名士,打入社交界。

受到招待的名士对于在异国当人质而有广阔胸襟的异人十分敬佩,通过他们之口,异人的名声开始传到各国。吕不韦也叫人散布:“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王孙异人是个杰出的人物。”

当然这些话在秦国也流传着。吕不韦又选准一个时机到了秦国,得以见到了王太子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

吕不韦告诉她,异人是个杰出的人才,很想念家乡,又说些他尊敬父王安国君,把华阳夫人当成母亲一般敬仰的好话。他终于说动了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养子,使异人在众兄弟中最接近王位。

随后吕不韦又把怀了自己孩子的宠姬让给了异人。不久,赵姬生下一子,取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政出类拔萃,年幼时就察觉出自己的身世秘密。

政还是婴儿时,秦国攻打赵国,包围邯郸。吕不韦以600斤黄金买通军役,帮助将要被处死的人质异人逃出了邯郸。赵姬和政被留在赵国。赵国要杀赵姬和政。由于赵姬娘家是赵国豪族,并由于吕不韦从中协调,得免于一死。

六年后,秦昭王死,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这时,华阳夫人已认异人为亲生子,改名子楚,并被立为太子。安国君的健康状况不佳,即位后一年就死了。

太子子楚即位,是为在襄王。吕不韦的计划终于实现了,以抒低价买来的人,现在成了超级大国秦国的国君。庄襄王任吕不韦为宰相,封为文信侯,得到洛阳10万户的领地,以前所投资的金钱全都收了回来。

吕不韦可算是大商家。为了使自己的计划实现,他确实损失了一部分财产。但是,不失小利,又怎么能换取更大的利益呢。

问题是什么是小利,什么是大利,如何权衡分辨。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当了皇帝,吕后成了吕太后。吕太后最恨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刘邦死了,她就找机会毒死了如意,又让人把戚夫人砍掉手脚,挖去双眼,熏聋两耳,再给她灌下毒药,使她变成哑巴,然后扔在厕所里,称为“人彘”。叫汉惠帝刘盈去看,汉惠帝看了大哭,回去就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从此他天天喝酒玩乐,不问政事,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到了吕太后手里。

刘盈当皇帝后的第二年,齐王刘肥从自己的封地来长安朝见太后和汉惠帝。刘肥本是惠帝的哥哥,只不过他不是吕太后生的,所以没能当上皇帝。惠帝见哥哥来看他,非常高兴,就吩咐摆酒招待,并且让哥哥坐在上头,自己在下面作陪。吕太后看了很生气,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怎么能让别人坐上座呢?她就让人斟了两杯毒酒递给刘肥,让他给惠帝祝酒,哪知惠帝见齐王起身,也跟着站起来,拿过另一杯毒酒,打算兄弟俩一起干杯。吕太后一看傻了眼,赶紧站起身来,装作不小心,把惠帝手中的酒撞泼了。刘肥也不傻,见这情景知道其中有鬼,不敢再喝,就推说已经喝醉,告辞回去了。

刘肥回到住处派人一打听,知道刚才那酒果然有毒。他估计吕太后不会放过自己,心中又害怕,又发愁。这时,一个手下人给他出主意说:“太后只有当今皇上和鲁元公主这一儿一女,自然对他们特别宠爱。如今大王您的封地有七十多座城,公主却只有几个城。您要是向太后献上一个郡,把它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太后定会高兴,您也就不会有危险了。”

刘肥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封地中的城阳郡献给公主,太后果然高兴,刘肥这才平安地离开长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城池是先人留下的,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自然不能随便转让给他人,但是生命重要还是城池重要呢?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失去眼前的一丝小利,就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没有了性命,也就无所谓眼前的或长远的利益。权衡得失、利弊,刘肥忍失小利,献出城池,保全自己,这是明智之举。

清高孤傲不可取

人们常常注到的所谓清高、孤傲与怠慢其实是一种自私心理,通常这三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做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但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使你孤陋寡闻,而其中危害人最深的则是傲慢。

傲慢是粗俗。它哗众取宠、盛气凌人,往往摆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傲慢是无知。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

傲慢是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的不高明的表演。

傲慢是自负。它会使人觉得难于接近,只得敬而远之,或避而躲之。

傲慢是流沙。常常导致事业的失败。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知识越多,学问越广的人就会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架子会使人感到难堪。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傲慢。

要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傲慢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世,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待人要切忌“势利眼”。古人说“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并时时加以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就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如果人人都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正直的力量

林肯的美好名声为什么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倒与日俱增,妇孺皆知呢?因为林肯的一生都保持着正直的品格,从来没有作践过自己的人格,从来不糟蹋自己名誉的缘故。

试问,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谁能像林肯那样精神不死、流芳百世呢?恐怕是极其罕见的。看来的确是印证了一句话:“人的品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

如果一个青年人在刚踏入社会的时候,便决心把建立自己的品格作为以后事业的资本,做任何事情,都无倍于养成完美人格的要求,那么,即使他无法获得盛名与巨大利益,但终不至于失败。而那人格堕落、丧失操守的人,却永远不能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

人格操守是事业最可靠的资本,多数青年对于这一点缺乏识。有些人过分地注重技巧、权谋和诡计,却忽视对正直的品格培养。为什么有许多公司情愿以非常昂贵的代价,去用已死数十年或数百年的人的名字来做公司的名称呢?因为在那些已逝者的名字里面含有正直的品格。代表着食用使消费者感到可靠。想想那些人的名字,其信用之稳固程度如同直布罗陀的岩石一样,坚定不移,就可以明白人格的价值了。

有一些青年人明明知道这样的事实。但是他们仍然不将事业的基础建立在正直的品格上,反而建立的技巧、诡计和欺骗上难道不讼人感到奇怪吗?但也有相当多的青年人并不把事业建立在不可靠和不诚实在基础上,而建立在坚如磐石的正直品格上,这样,他们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公道、正直与诚实是成功所包含的要素。而此种美德,林肯无一不具备,倘若缺乏这种种美德,哪能使他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每一个人应该感到,在自己的体内有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力量。这种极其宝贵的力量能够造就一个人的品格,而人应不惜生命来保持他正直的品格。大凡历史上真正的伟大人物,其人格是不会出卖的、不会因为金钱、权势、地位等种种诱惑而出卖人格。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找林肯为一件诉讼中明显理亏的一方作辩护,林肯回答说:我不能做。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出庭陈词时,我将不知不觉地高声说:林肯,你是个说谎者,你是个说谎者。

当一个人过着一种虚伪的生活,戴着假面具,做着不正当的职业时,他将受到自己内心的嘲笑,甚至会鄙弃自己。他的良心将不住地拷问他的灵魂:“你是一个欺骗者,你不是一个正直的人。”这就会败坏人的品格,削弱人的力量,直至彻底葬送人的自尊和自信。

一个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利益,都不可受其引诱,不可出卖自己的人格。如果一个人过分地追逐名利,将会败坏他的才能,毁灭他的品格,使他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来。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名律师、一名医生、一个商人、一个职员、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者一个政治家时,你都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有重大的意义。

做一个真诚的人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个人如果虚伪奸诈,往往会在政治上成为两面派,在社会上成为因利弃友的市侩小人,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有也只是利用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朋友当作工具。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会长久。诚实的人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下面的两个小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北宋大词人曼殊还没有成年时参加殿试。他看过试题,说:“我10天前已经做过这个题目,而且文章草稿还保存着,请皇上换别的题目吧。”宋真宗非常喜欢晏殊的这种诚实。

有一年,宋真宗允许臣僚们挑选旅游胜地举行宴会。各级官员都踊跃参加,连市楼酒店也都设置帷帐以供宴会和旅行住宿需要。晏殊这时手头拮据,没钱出游,便独自居家与兄弟读书论理。这天,宋真宗挑选辅佐太子的官职,出人意料地在百官中选任晏殊。宰相问真宗用意,真宗解释说:“我听说各级官员,无不游山玩水,大吃大喝,通宵达旦,歌舞不绝,惟有晏殊闭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谦厚,正可担当辅佐太子的重任。”晏殊听说后,便老老实实向真宗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游乐吃喝,只是因为我现在没钱。如果有钱,这些旅游宴会我也会参加的。”宋真宗越发佩服晏殊的诚实,又因为晏殊懂得为臣之道,便越来越受到真宗的重用,到宋仁宗时,晏珠被任命为宰相。

三国时,孙策任用吕范主管东吴财经大权。孙策的弟弟孙权此时年少,总是偷偷地向吕范要钱,吕范则一定要请示孙策,从来没有独自答应孙权。因这事孙权对吕范很有意见。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以备私用。有一次,孙策进来查账,周谷为孙权涂改账目,造假单据,使孙策没有理由责怪孙权。孙权这时很感谢周谷。

后来,孙权接替孙策统管东吴大事,因为吕范忠诚,特别受到孙权的信任,而周谷却因为善于欺骗和更改账目,而始终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

其实,只有真诚,才会使你获得真正的朋友,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倘想获得知己,必先以真诚待人。你如能先给人一点点温暖,就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己,把交友当经商般的经营,确有其人,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诚能动人,至诚可以格天,虽说是老话,但其效力的宏大,古今中外,颇少例外。

诸葛亮曾高卧陇中,自比管乐,无意于当世,与刘备素昧平生。刘备深知其才华,“三顾茅庐”,才得相见,此举表现了他的诚挚。于是诸葛亮便以身相许,虽几经挫折,绝不灰心,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可见真诚之伟力。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真诚的人,我以为找不到一个现成的答案,一切都得从平时的小事上做起。

首先,要做到真诚,不能在外表上用功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成为“巧言令色”罢了。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定会看出你的虚伪,因为内心不诚,凭你巧言令色,终有若干破绽,给对方看出,岂不成为心劳术拙呢?相反,内心能诚,即使拙于辞令,拙于表情,却能体现出你的朴。诚且朴,效力更大,只要对方对你素无误会,你的真诚,必能感人。

另外,最忌的是平时好用欺骗手段,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持长久。如果你的欺骗日久为人察出,即使你真的有诚意,仍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因此,一生不可有任何欺骗行为。也许你曾遇过这种人,你以真诚相待,他却以谲回报,于是,你便对于诚的效用发生了怀疑。其实,真诚的力量是绝对的。所以会发生例外,只是由于你的真诚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对一切你要“反求诸己”,不必“求诸人”,这是用真诚动人的惟一原则。

当然,对方倘不是深交之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只能显示你的冒昧和浅薄。真诚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话,已是太多;得其人与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与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并不与真诚相悖。

总之,要想使自己成为真诚的人,你第一步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

这些戒律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真诚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的力量就会使你着迷。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的不容违背的真诚的内涵。如果你追求它并且发现了它的真谛,你就一定能使自己进一步完善。

不是你的不要强求

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中,有许多我们不愿意、而且不应该做的事。同时,在有些时候、某些情况下,许多事情是我们所必须做的。哪怕是一生只能做一次,哪怕因此而中断了自己生命的延续,我们都必须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这些事大到国难当头为国捐躯,小到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与此相反,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有许多是我们不必,而且不该做的事。比如,出卖朋友、做

同类推荐
  •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春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春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 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拖延往往会让我们为此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悔恨、愧疚、压力、烦躁、不安……这些消极情绪让人失去斗志、丧失激情、甚至毁了人生。拖延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极其痛苦纠结的精神折磨,因此超过95%的拖延者都希望能够拒绝这种拖延习性,重新回归正常而规律的生活和工作。尽管人们有心拒绝拖延,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拖延”就好比打不死的“小强”,“春风”一吹立即“又生”。为了帮助广大拖延者成就更精彩的人生,本书紧扣拖延症的心理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少战胜拖延的方式和方法,意在为广大拖延症患者带来福音。"
  • 人气女王说话术

    人气女王说话术

    有些女人,不开口的时候堪称美女,可是一旦说话却会让人对其印象大打折扣。而另一些女人,她们看起来并不显山露水,但是谈吐动人,让人会忍不住刮目相看,人际关系也非常融洽。所以,说话是女人魅力和人气的源泉,一点都不为过。阅读本书,女人能学到:话要怎么说,对方才爱听;分寸要怎么掌握,才不会伤到人;面对不同的人,要如何区别沟通;明明是坏事,如何把它说“好”等说话技巧,让你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气女王。
  • 西点军校给男孩的成人礼

    西点军校给男孩的成人礼

    《西点军校给男孩的成人礼》内容简介: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胜利属于最坚韧的人;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你;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承受悲惨命运的能力;要敢于战胜一切恐惧,要感谢生活中的逆境和磨难;“没有办法”或“不可能”常常是庸人和懒人的托辞;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 口才圣经

    口才圣经

    “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学者汤姆森如此断言。在很大程度上,口才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盛安之编著的《口才圣经》广征博引,从求职到升迁,从交际到办事,从营销到谈判,从恋爱到婚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口才训练教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口才的基本要领以及提升说话能力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这些要领,学会这些技巧,你将迅速突破语言障碍,大幅提高口才能力;你将在各个领域挥洒自如,无往不利,征服人生,改变命运!
热门推荐
  • 农女来袭:相公,你要乖

    农女来袭:相公,你要乖

    一朝穿越,夏锦萱秒变农家小媳妇。上有强势公婆,下有各路渣亲。最要命的是她夫君还是个瘸了腿的!面对人生困境,且看她如何逆转,斗极品,虐渣渣,发家致富。空间在手,天下她有,却不想丈夫竟然是个大尾巴狼?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 白骨堆成仙

    白骨堆成仙

    一个贫寒孤儿,被宗门抓去打杂。为了提升实力,误食妖果,化为一只猛兽。不料被宗门误看,抓去当护宗妖兽,养于千金小姐膝下。大量人力物力为他炼体,小小人物从此脱变而出。
  • 妃倾天下:绝色长公主

    妃倾天下:绝色长公主

    他拿剑直指她的咽喉,让她滚出自己的视线,满心委屈,她只留下两排清泪,指染千人血,她葬身熊熊烈火,五年后浴火重生,她红衣似火再嫁他人,嫁的人却是异国太子,他挥军大闹她的婚礼,出兵攻打只为“献上贺礼”,再次剑指咽喉,却是她剑指着他,同样的一句“滚出我的视线”,剑刺胸膛,“可不可以为我,不要嫁。”
  • 最强修少

    最强修少

    一株草可顶破苍穹,一滴水可贯穿磐石,林家少年,最强至尊,却因一枚戒指,穿越到现代,修为全失。在现代,开启了一个逆天强者的崛起征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小爷我就是这么狂!
  • 这个系统很逆天

    这个系统很逆天

    一代屌丝,偶得系统,逆袭成神。。收个小弟是仙帝!收个奴仆是魔神!
  • 诡案判官

    诡案判官

    犯罪没有为社会所知无法找到被害者无法判定加害者无法找到证据无法解开诡计(犯案手法)法律无法制裁(钻法律的空子等)无法抓捕加害者(超过时效、超出调查范围、自然死亡等)——诡案的基本特性。
  • 战戟皇尊

    战戟皇尊

    他,祖传古戟在手,血战宇内……。又奇葩铜镜入掌;使他拥有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能力;但有时也错入地方,令人啼笑皆非,血脉偾张……。
  • EXO——盛装出席,只为错过你

    EXO——盛装出席,只为错过你

    Ihateyou,Iloveyou。十七岁那年的我们,太不成熟;现在的成熟的我们,太复杂,没机会了。——朴镜熏我愿意为你背叛全世界,有问题吗?——边伯贤你说我去不了你的世界,我现在来到了你的世界,还要拒绝我?——朴灿烈明白了吗?就算我死了,你也一样不会好过。——苏简西
  • 山海经之凶兽异界

    山海经之凶兽异界

    一个学历史古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林焱,因为轮回玉的力量而穿越到洪荒异界,在那个奇异的世界里神话中的异兽一一现身!还有那个世界里拥有凶兽血脉的人类,他们修炼凶兽血脉,凝练兽印!修炼真灵,凝练神武兽!!或利用元素淬体,修炼元素真身!看主角怎么突破身体的桎梏,利用中华武术和轮回的力量到达体术的极致、带领没落的家族重新站在世界的巅峰,精彩的故事将为你一一展开!新群:107525920
  • 围棋入门与实战

    围棋入门与实战

    本书以介绍围棋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立足入门,系统介绍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同时为不断提高学习者的水平,还对常见棋形的打入技巧以及实战布局中的战法、战术等都做了细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