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8100000025

第25章 环境行为学

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因素很多,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许多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建筑师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20世纪中叶,建筑决定论的观点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曾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少建筑师认为建筑决定人的行为,片面认为使用者将按设计者的意图去使用和感受建筑环境,这实质上取消了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化、社会、人类心理等诸因素的交互作用。直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试图从人类的环境知觉(生理刺激与反映)及环境认知(心理与心智的意象)探讨不同类型使用者的本能需求与活动模式、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况与喜好,并透过使用者参与及评估等回馈的程序,建立起适宜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参考准则,这就是环境行为学研究的由来和内容。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是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与环境处在一个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可归纳为三个过程:

一是环境提供知觉刺激,这些刺激能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产生某种含义,使新建成的环境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需要。

二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或限制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三是人们主动建造的新环境又是影响自己的物质环境,成为一个新的环境因素。

5.3.1 行为特征

环境行为是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有以下特征:

一是行为的发生必须具备一个特定的客观环境,只有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对人的作用(包括群体),才能产生各种行为表现,其作用的结果又使人类创造一个适合自身需要的新的客观环境。

二是环境行为是人类的自我需要。人类是环境中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对环境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并且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就推动了环境的改变,使建筑活动深入和继续。

三是环境行为是受到客观环境制约。人是有理智的,深知客观环境是有限的。

四是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5.3.2 人的行为模式

1.行为模式化依据

人的行为模式就是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总结和概括,并将其规律模式化,从而为建筑创作和室内设计及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各种环境因素和信息作用于环境中的人和人群,人们则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欲望,适应或选择有关的环境刺激,经过信息处理,将所处的状态进行推移,作为改变空间环境的行为。由于人的意识各不相同,因此有关人的情绪和思考的程序是很难模拟的,我们只能将与空间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为特征进行模拟化,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里进行模拟,以期创造出来的新环境符合人的行为要求。

2.行为模式的分类

由于模式化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的不同,人的行为模式也各不相同。

(1)空间行为模式。空间里的行为模式按照目的性可分为:

①再现模式。再现模式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尽可能忠实地描绘和再现人在空间里的行为。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讨论、分析建成环境的意义,人在空间环境里的状态。

比如,我们观察分析人在餐厅中的就餐行为,忠实记录顾客的分布情况和行动轨迹,就可看出餐厅里的餐桌布置、通道大小、出入口位置等是否合理。观察分析顾客在商店里的购物行为,如实地记录顾客的行动轨迹和停留时间以及分布状况,就可以看出柜台布置、商品陈列、顾客活动空间大小等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改变建成的环境。

②计划模式。计划模式就是根据确定计划的方向和条件,将人在空间环境里可能出现的行为状态表现出来。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分析将要建成环境的可能性、合理性等。我们从事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要计划建一幢住宅,根据确定居住对象、人数、生活方式、经济技术条件等,按照人的居住行为,将居住空间表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建成后的居住环境的合理性。

③预测模式。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间状态表现出来,分析人在该环境中行为表现的可能性、合理性等。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间环境利用的可行性。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要建造一座展厅,就可以根据基地环境、展览要求、展出方式等,分析展厅有几种可能性,哪一个更加符合人的观展行为,更加符合预测的计划要求。为进一步落实计划提供了多种可行性方案比较。

(2)行为的表现方法。行为模式的表现方法可分为:

①数学模式。数学模式就是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表示行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K Lewin]提出,人们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这就是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

BF(P·E)

式中E——环境(Environment)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科研工作。

②模拟模式。模拟模式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语言再现人和空间的实际现象。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实验,模拟对整体环境变动原因进行技术分析。在建筑计划中,模拟既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由于计算机能力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模拟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计划中的建筑环境则越来越普遍、真实,这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③语言模式。语言模式就是用语言来记述环境行为中的心理活动和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环境质量的评价。这也是常用的对环境行为的表达法,即心理学问卷法。

(3)行为内容。按行为的内容分类,有秩序模式、流动模式、分布模式和状态模式。因“秩序模式”和“分布模式”是预测人在环境中的静态分布状况和规律,故称静态模式。而“流动模式”和“状态模式”是描述人在环境中变化的状况和规律,故称动态模式。

①秩序模式是用图表来记述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秩序。比如人在商店里的购物行为:

由此可见,“进入”“选购”“支付”“提取”“托运”“退出”等行为状态是有一定秩序的,绝不能倒过来。这就要求商店室内设计,首先要将顾客“引进”商店,让顾客很好地选择商品,最后才能成交付款。

又如人在厨房中的炊事行为:

由此可见,“拣切”“清洗”“配菜”“烧煮”这四种行为也是有一定秩序的,也不可以倒过来。这就要求在厨房设计时,台板、洗槽、灶台等设备布置,应遵照炊事行为的秩序,以满足使用要求。

②流动模式。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空间轨迹模式化。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还反映了行为过程中时间的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购物行为、观展行为、疏散避难行为、通勤行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流量和经过途径等的研究。

比如人在户内的流动行为,身处起居室的人向哪个房间移动?对此做100次观察,得出图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去餐厅的次数最多约占60%,即空间选择概率。它表示了人在两个空间之间的流动模式。也有人称之为移动便捷度。它反映了两个空间之间的密切程度,这为我们室内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告诉我们做户内设计时,应将餐厅与起居室靠近布置。

③分布模式。分布模式就是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间断面,将人们所在的二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这种模式主要用来研究人在时空中的行为密集度,进而科学地确定空间尺度。

④状态模式。状态模式的研究是基于自动控制理论,采用图解法的图表来表示行为状态的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行为动机和状态变化的因素。比如人们进入餐厅可能是饥饿,也可能受餐馆食品的诱导或是为了社交活动而进入。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所引起的行为状态的变化是不同的。饿了去吃东西,行为迅速,时间短,对环境的选择也要求不高。相反,如果为了美食或是社交需要,则进餐行为表现出时间长、动作缓慢、对环境要求高的特点。这种状态的差别对从事室内环境设计很有意义。

同样,顾客在商店里的购物行为所表现的状态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目的的购物,其行为状态迅速、时间短,变化快;相反,如果是潜在性购物或是逛商店,其行为状态缓慢、购物时间长,状态变化慢,于是商店的室内设计则采用不同方法来吸引各种顾客。除了用橱窗直接展示商品外,还在入口处标明商品的分布情况,供有目的的购物者选购。另外,条件许可时,在店内增加休闲环境,方便其他顾客逗留,吸引潜在购物者前来购物。

5.3.3 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

1.空间定位

我们分析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行为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合理地确定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空间的连接、秩序确定空间的位置,即空间的分布。

不同的环境行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行为规律也表现出各自的空间流程和空间分布。如前面介绍的人在厨房中的炊事行为,其对应的空间位置是:

图中的粗加工场、洗槽、台板、灶台则是拣切、清洗、配菜、烧煮等行为所对应的空间位置,也是炊事行为的空间分布。由于行为规律的制约,其空间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秩序,即空间流程。这也提示我们在设计厨房时,应安排好相应设备的空间位置,否则就会违反行为规律,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商店里的购物行为,其对应的空间位置为:

图中的进入、选购、支付、提取/托运和退出等行为,其对应的空间位置就是门厅或通道、货架、银柜、柜台或托运处、出口或通道。这也是购物行为的空间分布。

任何一个行为空间,均包括人的活动范围及其有关的家具、设备等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室内空间分布不仅确定了行为空间的范围,也确定了行为空间的相互关系,即空间秩序。

2.空间分布

每一个行为空间的具体形状及其中的家具、设备的布置,又要考虑人在空间里的分布情况,即分布图形。由于个人行为特征、人际关系和环境场所的差异,人在空间里的分布则各不相同。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广场上、公园里、儿童游戏场上、舞会及交易等场所,人们经常是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聚块图形”。在休闲地、步行道上及多数的室内空间,人群是随意分布的,构成了不规则的“随意图形”。在礼堂、剧场及教室以及候车室等场所中,人群的分布又非常有规律,从而构成了“秩序图形”。

从图形中可以分析出,人群在呈“秩序图形”的场所,人际关系是等距离的,受场所环境的严格限制,人的行为是有规则的,人的心理状态较紧张。而在休闲地、居室、商场里,人际关系呈公共状态,各自自由,场所环境对各人之间几乎没有约束,因而,各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宽松。在广场、公园等地,由于人们之间亲密度不同,人际距离会大小不等,关系密切者则聚在一起,各组团之间又呈现出较大的公共空间距离。

所以空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的行为要求,还要照顾到人际间的行为要求,空间形状和布局、家具、设备等布置,尽可能地按照个人的行为特性和人群分布特性进行设计。

5.3.4 行为与室内空间尺度

适应性要求的室内空间尺度是相对概念,其空间大小也是动态尺寸。

室内空间尺度是一个整体概念,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同时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故其空间尺度则涉及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三维空间),和满足行为要求的家具、设备等所占的空间大小。另外要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同时存在生理要求的作用,如听觉、嗅觉、视觉等。

行为要求的空间,其空间的“容积”基本是不变的,习惯称之为使用功能的空间尺寸。主要根据使用要求来调整空间形态,无法通过其他物质技术手段来“压缩”其空间大小。如满足大多数人行走要求的通道,其最小宽度是60cm,最小高度是200cm,太小了,正常行走就感到困难。

而知觉要求空间的“容积”是变化的,如满足听觉、嗅觉要求的听觉空间和嗅觉空间,不只是用空间大小来适应其要求,而且可以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调节其空间大小,如空调系统、电声系统。即使是视觉空间,也可以通过错觉等原理适当调整其空间感。

行为的空间和知觉的空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同环境、场所有不同的要求。当行为空间尺度超过一般的视觉要求后,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几乎融为一体。如体育场、剧场、电影院等,其空间尺寸都较大。如网球馆的净高约12m,这是网球活动的要求,在这样大的行为空间里一般的知觉要求均能实现,不必再增加知觉空间。而在有些情况下,行为空间尺度较小,如教室,满足上课行为空间高度,2.4m也可以,但这样的高度就显得低,即使采用物质技术手段,多数也不能满足知觉要求,这就要求增加知觉空间,可以将净高增加到4m左右。一般的小型教室,如研究室,2.4m的高度还是可以的。

5.3.5 行为与室内空间设计概念

行为与室内空间设计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行为空间尺度

根据室内环境的行为表现,室内空间可分为大空间、中空间、小空间及局部空间等不同行为空间尺度。

(1)大空间。主要指公共行为的空间,如体育馆、大礼堂、餐厅、大型商场营业大厅、大型舞厅等,其特点是要处理好人际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各人空间基本是等距离的,空间感是开放性的,空间尺度是大的。

(2)中空间。主要指事务行为的空间,如办公室、研究室、教室和实验室等。这类空间既不是单一的个人空间,又不是相互没有联系的公共空间,而是少数人由于某种事务的关联而聚合在一起的行为空间。这类空间既有开放性也有私密性。确定这类空间尺度,首先要满足个人空间的行为要求,再满足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行为的要求。中空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办公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类空间正在向大空间发展,出现了很多所谓庭园式的办公厅。为了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采用了半开敞的组合家具,既满足了个人办公要求,又方便了相互间的人际联系。

(3)小空间。小空间一般指具有较强个人行为的空间,如卧室、客房、经理室、档案室、资料库等。这类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私密性,空间的尺度都不大,主要满足个人的行为活动要求。

(4)局部空间。主要指人体功能尺寸空间,该空间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的活动范围,如人在站、立、坐、卧、跪时的活动。其空间大小主要满足人的静态活动要求。如人在室内走、跑、跳、爬时,其空间大小主要满足人的动态活动要求。

2.确定行为空间分布

根据人在室内环境中的行为状态,行为空间分布表现为有规则和无规则两种情况。

(1)有规则的行为空间。这种空间主要表现为前后、左右、上下及指向性等分布状态。这类空间多数为公共空间。

①前后状态的行为空间。如演讲厅、观众厅、普通教室等具有公共行为的室内空间。在这类空间中,人群基本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自己的行为特点,又相互影响。室内空间设计时,首先根据周围环境和各自的行为特点将两个空间分为形状、大小不同的空间,两个空间的距离则根据两种行为的相关程度和行为表现以及知觉要求来确定。各部分的人群分布要根据行为要求,特别是人际距离来考虑。

②左右状态的行为空间。如展览厅、商品陈列厅、画廊、室内步行街等具有公共行为的室内空间。在这类空间中,人群分布呈水平展开,并多数呈左右分布状态。这类空间分布特点具有连续性,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人的行为流程,确定行为空间秩序,然后再确定空间距离和形态。

③上下状态的行为空间。如电梯厅、中厅、下沉式广场等具有上下交往行为的室内空间。在这类空间里,人的行为表现为聚合状态,故这类空间设计时,关键要解决安全和疏散问题,经常采用按照消防分区的方法来分隔空间。

④指向性状态的行为空间。如门厅、走廊、通道等具有显著方向感的室内空间。人在这类空间中的行为状态指向性很强,故这类室内空间设计时,特别要注意人的行为习性,空间方向要明确,并具有指导性。

(2)无规则的行为空间。无规则的行为空间多数为个人行为较强的室内空间,如居室、办公室等。人在这类空间中的分布状态多数为随意图形。故这类空间设计时,特别要注意灵活性,能适应人的多种行为要求。

3.确定行为空间形态

人在室内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是行为很有秩序的室内空间,其行为表现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行为和空间形态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实践证明,一种内容有多种形式,一种形式有多种内容。归根结底,室内空间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上课行为,方形、长方形、马蹄形教室均能上课;相反,方形的室内空间既可以上课,也可以开会、跳舞等。

常见的室内空间形态的基本图形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及其变异图形,如长方形、椭圆形、钟形、马蹄形、梯形、菱形、L形等,以长方形居多。究竟采用哪一种空间形态,就要根据人在室内空间中的行为表现、活动范围、分布状况、知觉要求、环境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条件等诸因素研究确定。

4.行为空间组合

室内空间尺度、室内空间行为分布、室内空间形态基本确定后,就要根据人们行为和知觉要求对室内空间进行组合和调整。

对于单一的室内空间,如教室、卧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主要是调整室内空间布局、尺度和形态,使之很好地适应人的需求。对于多数的室内空间,如展览馆、住宅、旅馆、商场、剧场、图书馆、俱乐部等室内空间,首先要按人的行为进行空间组合,然后进行单一空间的设计。

5.3.6 人的行为习性

人的行为习性是指人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环境的本能。人的行为习性有以下几种:

1.抄近路

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和位置时,或是有目的的移动时,总是有选择最短路程的倾向。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片草地,即使周围设置了简单路障,由于其位置阻挡人们的近路,结果仍旧被穿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行便道。

2.识途性

这是动物的习性,人类也有这种本能,当人们不熟悉路径时会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返回时,为了安全又寻找来路返回。这就提醒设计师在公共场所的出入口处标明疏散口的方向和位置,以确保安全。

3.左转弯和左侧通行

在公共场所会发现人们有左转弯和左侧通行的习性,这对商场柜台布置、展厅展面安排以及楼梯位置的确定均有指导意义。

4.从众性

从众习性是动物的追随本能。人类也有这种“随大流”的习性。这种习性对室内安全设计有很大影响,当发生火灾或异常情况时,要有正确的导向,避免一人走错,多人尾随。

5.聚集效应

其类似从众习性,人类有好奇的本能,当某处发生异常情况时,会聚集许多人,这就是聚集效应。在商场室内设计中,人们会设置许多模特儿造成人群聚集的假象,以招徕顾客。

人的行为特征因人类社会的复杂多样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社会制度、民族及地域等,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英国心理学家肯特说过:“人们不以随意的方式使用空间。”这些方式有些是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有些则是人类在生物进化的背景中带来的。了解人的行为特征对于空间环境的设计会有很大帮助。

同类推荐
  •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管理丛书·第二辑·安特管理文库。本书借鉴了许多国外店铺的成功经验,并且搜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料,力图全面翔实地向有志于店铺经营的读者介绍店铺创建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难点。
  • 上塘论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践和思考

    上塘论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践和思考

    本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各个日常工作领域的论文,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水平、提升人员科研素养打好基础。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热门推荐
  • 玩转古代

    玩转古代

    天羿阴差阳错的跟心腹们一起跌到古代。难得来到古代,可是,太无聊了。咦,这个男人挺有趣的,就跟他玩玩消磨时间也不错。可是,这古代人太可恶了,他都牺牲色相,他想要什么都答应他了,还舍命相救了,可他竟然不甩自已?走着瞧,他一定要让他臣服在他的脚下。伊昱,无言问苍天,他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吗?否则怎会遇上这个煞星,将他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的。哪位神仙来救救他。
  • 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本书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在网络排行榜中出现频率高的名人,分别有:孔丘、老聃、孙武、鲁迅、孙中山、成吉思汗、曹操、苏轼、李白、孟轲、慈禧太后、郑和、屈原、杜甫、李世民等。
  • 倾城侠女在江湖

    倾城侠女在江湖

    因为一次偶遇,柳希涵的故事就此开始……她的生世,她的经历,都将拉开帷幕……
  •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上)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枭雄再世

    枭雄再世

    只因一场虚假的梦,他走上一天巅峰的路。只因一块石头,他便重新星河。此小说讲诉的是主人公在得到缘故帮助后,经理种种磨难,一步步登上世界巅峰的故事。若是大家觉得此小说不错,请分享朋友圈、qq群作者:落花一殇
  • 农业实用技术(种植业卷上)

    农业实用技术(种植业卷上)

    本书针对农民朋友在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种植方面,以及科学使用农药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用问答的形式作了详细、具体的解答。如怎样防治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的病虫害,如何鉴别种子的真假,什么肥料之间可以混配,等等。
  •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公枼脉

    太公枼脉

    太公的血脉,拥有着不同常人的力量,葉天为完成家族使命,寻找父母,踏上凌云大陆,看一代大陆至尊。重新降临大陆,改变着大陆的历史。
  • 倾世皇后:庶女不好惹

    倾世皇后:庶女不好惹

    一朝穿越,她成为了当朝宰相最不受宠爱的庶女,自杀未遂,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代替姐姐嫁入皇宫的宿命,成为了无人问津的皇后,大婚当天皇帝连看都不看她一眼直接撂下一句:朕的心不会放在你身上,你在这乖乖当好你的皇后就好。皇帝的冷落,家人的忽视,雪贵妃的刁难,孤身一人的她在后宫步步为营,她该如何自处······白净的脸庞,双眉修长,宛如天上下凡的仙女,可是世人看到的却是半边铺满伤疤的脸。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她对生活心灰意冷时,是谁又燃起了她新的希望?
  • 木灵公主

    木灵公主

    不是职业杀手,不是神偷,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喽啰,却在意外之中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可是………“你,当真不信我?”“我绝不会娶敌国公主做我的王妃”他那冰冷的话语。“我不知道……”她来到这里时自己身在谷底,她不知道她的身份是什么……摇摇晃晃的走在大街上,不知哪里是路,哪里是属于她的地方。她这一生,不后悔爱上他,只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她们之间的爱………“小鱼儿,他萧棭辰能给你的,我也可以给你”“小鱼儿,除了你,我绝不会在喜欢人别的女子”“我可以等你,不管结果如何。”他一代皇帝却为一人狼狈一身,只默默地付出。一面冷言冷语,一面热情似火,谁是她命定之人?她会选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