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900000001

第1章 童年时代

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

——甘地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是从商业贸易开始的,1757年英国对印度进行武力征服,最后奴役了整个印度。英帝国主义对印度人民在工业、农业、资源乃至思想领域进行了支配和控制,187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宣布自己为印度女皇。印度正式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在整个半封建殖民地时代,印度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愈来愈多的人在吃、穿、用方面越来越感到困难,人们生活得不健康、不卫生、过于拥挤,肮脏、饥饿和病弱的幽灵在印度的国土上到处猖獗。根据1921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印度人的平均寿命估计约为24岁,这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平均寿命,每1000人中有48人死亡,也许是世界上最高的死亡率之一。

那时,全体印度人民,除卖国贼以外,都遭受到最恶劣和最残酷形式的殖民压迫、掠夺和剥削。经济抢劫与掠夺的方式是隐蔽的,而政治压迫、强制与统治的方式则是公开而赤裸裸的。国家被侮辱,民族受歧视,印度人被当作“几乎没有丝毫文明和文化”的野兽和家畜一样来对待。英帝国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态度充满了傲慢的优越感、粗鲁、藐视和轻蔑。作为一个国家的印度,作为个人的印度人,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遭受到充满侮辱和轻蔑的待遇。比如说,他们无权在洋大人面前骑马,无权进入洋大人旅游乘坐的火车车厢,而且也无权在白人餐馆里进餐。

印度人民不甘忍受英帝国主义对印度的殖民化侵略,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掠夺、抢劫、破坏、诡计和欺骗从愤慨发展到仇恨程度,他们举起了反抗的旗帜,进行了军事斗争,给予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许多爱国志士,为印度的独立而不屈不挠地奋斗。

在印度西部的卡提阿瓦半岛上,有一个紧邻海滨的波尔邦达土邦(在今古吉拉特邦),其都城也称波尔邦达尔,甘地家族在这里世代经商。

印度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使印度人的生活落后了好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社会文化中占着重要地位。

印度的社会分为四种等级——婆罗门、刹地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的一般形式是:婆罗门和刹地利构成上等阶层,吠舍是中等阶级,而首陀罗则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受剥削最严重的阶级,主要是被捕的战俘。从那时起,种姓制度就支配着印度社会各阶级与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

甘地的家族属于班尼亚种姓,班尼亚种姓属于吠舍种姓,原先是零售商人,但从甘地的曾祖父开始便弃商从政,连续三代担任卡提阿瓦几个小土邦的首相。甘地祖父乌云昌德·甘地,别名奥塔·甘地,原来也是卡提阿瓦的土邦首相,后来因为某种政治纷扰被迫离开了波尔班达尔。

甘地的祖父早年丧妻,后又娶妻。前妻生了4个孩子,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这6个兄弟当中,第5个名叫卡朗昌德·甘地,别名卡巴·甘地;第6个就是杜尔希达斯·甘地。这兄弟两个先后担任过波尔邦达的首相,第5个兄弟卡巴·甘地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甘地的父亲,他是当时王府法庭的法官,这个法庭在当年是一个调处酋长及其族人之间纠纷的极有势力的机构。

甘地的父亲连续结婚4次,每次都是因为前妻去世。他在头两次婚姻中养了两个女儿,他最后的妻子普特丽白生了1女3男,甘地就是当中最小的一个。

甘地的父亲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却非常有经验。他只能达到古遮拉特文五年级的水平,他没有学过史地,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却使他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最困难的问题,能够管理成千上万的人。

在甘地的眼里,他父亲是一个“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的人,只是性情有些急躁。甘地的父亲也是一个正直廉洁的人,对于本邦忠心耿耿,在家庭内外极为公正。甘地全家信奉印度教,他的父亲没有受过多少宗教训练,但却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甘地的母亲是一个深深信奉宗教的人,在甘地眼里,他母亲是个非常圣洁的人。如果有一天没有做祷告,她就不想进食。去神庙参拜,是她每日必行的事,只要她发下誓愿,她始终信守不渝,即使在有病的时候,也从不借故失愿。

在甘地的自传中,甘地说,有一次她母亲在履行“昌德罗衍那”誓言的时候,忽然病倒了,但她却不许病魔间断她禁食的誓愿。甚至连续禁食两三次,在她也不算什么。在四个月的禁食期中,每日只吃一顿,已是习以为常的事。还有一次在“查士摩”禁食期间,她竟每隔2日绝食一天。还有一次,也是在5个月的禁食期间,她竟许愿不见太阳不进食。阴天的时候,甘地和兄弟们总是望着天空,等候太阳一出现就赶紧报告给他们的母亲,可等他们的母亲一来了,那捉摸不定的太阳又隐没到云层中了,但母亲却心安理得地说:“不要紧,这是上帝不叫我今天吃饭。”

甘地的母亲很有见识,熟悉国家大事,连贵夫人们都非常推崇她,甘地幼时常跟随母亲出入土邦王公宫廷,还记得她和本邦王公的寡母进行过多次生动的谈话。

甘地的父母笃信宗教,对甘地影响很深,他从小就接受了父母的仗义疏财、扶危救难的思想影响,极端厌恶杀生,连虫蚁也不愿去杀害。甘地的这种思想贯穿他以后的行为,他非暴力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行为,他的作为道德家特质的主张,无不深深地打着宗教虔诚的烙印。

1869年10月2日,甘地在波尔邦达出生了,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876年甘地的父亲离开波尔邦达到拉奇科特去做王府法庭的法官,甘地上了那里的小学。童年时期的甘地是个性情胆小、害羞、内向、诚实的孩子。甘地说那时候他智力迟钝,学习算术乘法也很费力。

在中学一年级的一次考试时,一个督学来校视察,并测验学生5个单词是否拼得正确。甘地其中一个字拼错了,老师用脚尖碰他,暗示他去抄袭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学生石板上的写法,但是甘地根本没理解老师的暗示,他以为老师站在那里是防止大家抄袭的,结果全班只有甘地一个人写错而挨了批评。诚实的甘地是永远学不会抄袭的。

那时候,甘地无论对师长或同学从来没有为任何事说过一句谎话,他总是非常害羞,常常避开别人,书本和功课是他唯一的伴侣。每天按时到校,一放学就跑回家。他害怕和别人讲话,害怕别人取笑他。

甘地在那时候是个认认真真的学生,由于不愿意受老师的责问,每次都认真地完成功课。他对老师非常尊重,完全遵从老师的吩咐。

有一次,甘地看了一本有关一个叫斯罗梵纳的孩子怎样孝顺双亲的剧本,剧中的场面有斯罗梵纳用带子背着双目失明的父母去朝圣,这个情景在甘地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暗暗告诫自己:“这就是你应当效法的榜样。”

还有一次他看了一出叫做“哈立斯昌德罗”的戏,戏中的人物深深地打动了甘地的心,他自问:“做人为什么不应当像哈立斯昌德罗那么诚实呢?”他下决心要像他那样服从真理,为了真理可以经受住一切考验。

在甘地13岁那年,父母决定他们兄弟3人同时结婚,童婚既是印度教的习俗,同时也是为了节省和方便,因为,印度教徒结婚是一件非常浪费而麻烦的事。

新娘是一个叫加斯杜白的和甘地同年龄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文盲,秉性纯朴、自立、耐劳。甘地对妻子很专制,未经他准许,加斯杜白就不能随便出门。倔强的加斯杜白不堪忍受这种做法,她决意随时要到她爱去的地方,甘地越是限制得紧,她越发坚持自由行动,因而他们之间常常引起矛盾,常常互相不理睬。后来,甘地对自己这种做法深为后悔,并且责备了自己。

甘地还是非常喜欢加斯杜白的,他教她识字,想叫他的妻子成为一个理想的妻子,是要她过一种纯洁的生活,使她的思想和生活同甘地一样。

加斯杜白虽不识字,但对甘地后来的事业却帮助很大。

婚后,甘地的功课一度跟不上班,只得留级一年,他是深受童婚之害了。不过总的来说,甘地在学校总是很得师长们的宠爱,学校每年都给甘地的父母寄来成绩单和操行单,甘地从来没有得过不好的评语,他在第二年考试以后还得过奖,到了第五年级和第六年级,他还分别得到了4个卢比和10个卢比的奖学金。

甘地对自己的操行是非常小心维护的,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过失,便会使他流泪。当他受到老师的责备的时候,便非常受不了。

有一次,上午上完了课,甘地回到家里去侍候他的老父亲,但下午又不得不从家里赶回学校去上体育课。他没有表,那天又是阴天,他弄错了时间,等他回到学校以后,发现老师和学生们已经下课,全都走了。

第二天,校长齐米检查点名簿,发现他曾缺席,便问甘地旷课的原因,甘地只好据实以告,但校长不相信他的话,罚他交纳一个或两个安那。

甘地因受到怀疑和误解而极端痛苦地大哭起来,这使他极为伤心。从此他便悟到:一个诚实的人也必须是一个谨慎的人。后来甘地的父亲亲自写了一封信给校长,说明需要甘地在放学后回家,罚款最后被撤销了。

那时年少的甘地学习很勤奋,老师为了弥补他因结婚而耽误的一年学业,让他跳了一班。

开始甘地学得很吃力,许多地方不明白,他想退却,可是一想到这样不但自己丢脸,老师的面子也过不去,于是他就坚持下来。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后来就感到一切都很容易了。

在学校的时候,学生还要学习语文,那时他们学的是梵文。甘地觉得这门课枯燥乏味,比较难记忆,便跑到较温和的波斯文老师课堂上去学习。梵文老师很难过,把甘地叫到身边说:“难道你忘了自己是毗湿奴信徒父亲的儿子吗?怎么连自己的宗教的文字都不学了呢?如果你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来找我?我要尽力把你们的梵文教好。只要你继续读下去,你就会发现其中有无穷的趣味。你不要灰心,还是回到梵文班上课吧。”

甘地又回到梵文班上课了,他成年以后,对这位梵文老师一直充满感激之情。因为学了梵文,便可以研读经典了。

年少的甘地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诚实本分的好孩子,但他也和同年龄的其他孩子一样,也有过因不成熟、幼稚单纯而犯错误的时候。

甘地在同学当中,身材矮小,性情胆怯,他怕贼、怕蛇、怕“鬼”,如果屋里没有灯,他就恐惧得不能入睡,他的胆子甚至没有他的妻子加斯杜白大,而他的哥哥和哥哥的朋友们,都比甘地结实、强壮、勇敢,让甘地羡慕。

甘地和他哥哥的同学,一个大家认为是坏朋友的孩子交上了朋友,这个朋友能作异常迅速的长跑,还擅长跳高和跳远。甘地常常被他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所迷惑,他想赶上他。虽然甘地的母亲和大哥,都警告他不能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可甘地却固执地认为他也有大家所不知道的优点,并说他不会把自己带坏,和他交朋友正是为了改造他,如果他能改造,甘地相信他一定是一个有为的人。

可是甘地却被这位朋友影响了。

甘地父母是毗湿奴信徒,该教主张实行苦行、素食等禁欲主义生活。他们反对和厌恶肉食的情况,是印度的任何地方或印度以外的地方所没有的。甘地就是在这种传统中长大的。

而那时的拉奇科特兴起一种“改革”热潮,许多教徒背地里吃肉喝酒,甘地的这位朋友也属于革新派中的一员。他敢捉蛇,不怕贼也不怕鬼,他告诉甘地,这都是吃肉的结果。

他对甘地说:“我们是一个孱弱的民族,因为我们不吃肉。英国人之所以统治我们,就因为他们吃肉。我的身体很强壮,跑得也快,是因为我是一个肉食者。吃荤的人不会长血瘤,有时即使偶然长上了,也好得快。老师和其他知名人士也不是傻子,他们所以吃肉是因为他们知道吃肉的好处。你也应当这样做。”

在学校里甘地还听到一首流行的有趣的打油诗:

看那体格强壮的英国佬,

统治着我们瘦弱的印度同胞,

只因他们吃了肉,

所以个儿也长得高!

甘地受了这些影响,他相信了吃肉大有好处。他想,如果全印度的人都吃肉而强壮起来,将来还可以打倒英国佬!

甘地非常孝顺父母,他知道,如果父亲一旦知道甘地破戒吃肉,他们就会吓坏。

可是甘地一想到吃肉就可以使自己和同胞强壮起来,打倒英国人,使印度自由,便自己说服自己:将吃肉的事瞒着父母,并不能算是违背真理。他吃肉并不是觉得好吃,只是想成为一个革新者。

他们选定了一天,到河边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在那里甘地生平第一次看见了肉,是一块山羊肉,虽然难以下咽,可甘地还是吃了。

当天晚上,甘地觉得很难过,作了一夜的噩梦。每一次快要睡着的时候,总觉得好像有一只活山羊在肚子里苦苦地哀叫,他非常懊悔,但又安慰自己,食肉是一种责任。

以后这位朋友又请他吃了几次美味的肉菜,可是每次回来后,甘地又觉得在向母亲撒谎,内心更加忐忑不安。他在内心对自己说:“吃肉虽然是必要的,在国内进行饮食‘改革’也是必要的,可是欺骗父母、向父母撒谎比不吃肉更坏。所以当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决不能再吃肉了。等到他们去世以后,我就可以自由了,那时我便可以公开吃肉,但是在这以前,我应当克制自己。”他将这个决定告诉了他的朋友,从此便再没吃肉。

还有两件事,在年少的甘地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甘地和他的一个亲戚,看到别人抽烟,吞云吐雾的样子很有趣,便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偷偷地吸起烟来。

开始他们捡他叔叔扔掉的烟头,后来他们开始偷窃佣人的零用钱,用于买烟。

两星期以后,又听说有一种长着许多小孔的植物梗可以当烟抽,他们就试了一下,但无烟味。烟瘾来了无法满足,难受极了。他们俩感到自己没有长辈的许可什么事都不能做,真不自由,而且难以忍受,他们觉得实在难以忍受,忽然觉得非常厌恶、便决定去自杀!

他们听说闹羊花籽有毒,便走到丛林中找到了这种植物的花籽。他们在神坛参拜了一下,便想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去自杀。

他们吃了两三粒花籽,他们都不敢多吃,都有点怕死。心想:如果一下子死不了,怎么办?自杀究竟有什么好处?缺少一点自由,为什么将就不了?于是他们决定到罗摩吉神庙去镇静一番,抛弃自杀之念。

甘地忽然明白了:有自杀的念头容易,而行动起来就很困难了。通过这件事使他懂得:抽烟是坏事,上了瘾不抽如此难受,甚至偷钱去买,还几乎送命,真不合算。从此,他就决定不抽烟了。

这之后不久,甘地15岁的时候,从他哥哥的手镯上偷了一点金子来还债。债虽然还清了,可是他天性质朴纯洁,犯了过错受着内心的责备而惴惴不安,他认为不向父亲坦白认错就不能彻底悔改,于是他写了一张字条,并且亲自交给了父亲。在字条上,甘地不仅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而且请求给予适当的处分,最后他还要求父亲不要因为他的过错而自责,还发誓永远不再偷窃。

当他把字条用颤抖的双手交给父亲后,父亲晶莹的泪珠流满了双颊,把纸都弄湿了,他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就把字条撕毁了。甘地看见父亲内心痛苦的样子,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甘地原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非常生气,会严厉地训斥一顿,可是由于自己坦白悔过,加上永不再犯的诺言,这种最纯洁的忏悔,深深地打动了他的父亲,使他的父亲原谅了他的错误,并对他增加了无限的慈爱。甘地认为这种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骂或动手打他。

甘地后来回忆说,只有经历过这种爱的人,才能体会什么叫做爱。甘地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所受的第一堂“非暴力”课。这种力量是无限的。他认为,当这种“非暴力”包括一切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起了变化。

在以后数十年的反抗英帝国主义、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中,甘地的这种“非暴力”思想一直贯彻始终。

“非暴力”就是用精神感化去调和矛盾,非暴力的实质是普遍的爱,是依靠心灵的(精神的)力量战胜非正义,是以牺牲自我感化别人。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也不例外。对甘地来说,非暴力就是宗教信条。

甘地全家虽然都是印度教信徒,但他的父亲却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拜火教、耆那教等宗教界的朋友,这使他养成了不分宗教界限而与其他教派教徒为友的习惯。但那时的甘地厌恶基督教,因为在中学里,基督教的牧师常常侮辱印度教和他们所崇奉的大神。

甘地小时候很怕鬼怪,他家的保姆——兰芭,教甘地反复诵念“罗摩那摩”,说是这样就不会害怕了。所以从幼年的时候,他便开始反复诵念“罗摩那摩”,以消除对鬼怪的恐惧。

那时候,甘地熟读《罗摩衍那》、《薄伽梵歌》等。他深信道德为一切事物的基础,真理为一切道德的本质。真理已成为他追求的唯一目标。

甘地在读过的书籍中很喜欢古吉拉特的一首《以德报怨》的格言诗:

惠我杯水,报以美餐;

向我致意,答以鞠躬;

赠我一钱,谢以金元;

尔命被救,赴义舍身。

哲人言行,尔宜敬佩;

善小必为,其酬十倍。

圣城之域,人我界泯,

以德报怨,其乐无边。

这首小诗深深地抓住了甘地的心灵。它那以善报恶的教训成为甘地的指导原则。

甘地16岁那年,父亲卧病在床,一天晚上他照料父亲后,把父亲交给叔叔,然后退回自己的房间,突然一阵叩门声惊扰了他们。佣人对他们说,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了。

年少的甘地听后如雷轰顶。他十分孝顺父亲。几分钟前,他尚在病人身旁,为父亲按摩双脚,减少痛苦。甘地只是刚刚离开生病的父亲,回到房间看望怀孕的妻子,父亲却在此时去世了。自那时起,他常为这件事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开始逐渐摆脱情欲的束缚。

此事给甘地的切身体验,对他后来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后来他完全禁欲,自己严格管束自己的行为,在饮食方面,他也身体力行,不吃盐巴和豆类食物。

甘地的这种观念与他的“消极抵抗”思想是一脉相通的,他也要求同他一起从事政治活动的伙伴,采取同样严肃的态度。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的:“尚未达到对本质上的思想完全掌握的地步”,他自己也不断地实践无止境的自我抑制。

同类推荐
  •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用幽默诙谐、活泼晓畅的语言,分析诸葛亮生平的重要事件,抽丝剥茧,拨开近两千年的历史面纱,还原一个出身卑微、有血有肉的真实诸葛亮。
  • 跟毛泽东学口才

    跟毛泽东学口才

    本书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语言艺术阐释了口才的基本内容。包括:说话要看对象、初次见面热谈姓名、诚恳致歉意等。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养生育人精华

    养生育人精华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优生、优育、优教,养生延年及处世治家之道,包括优生与胎教、后天教育法、智残障儿童家庭教育、新生儿至青春期的养护、人体亚健康防治、青壮年及老年期养护、常见病防治等知识。
  • 夜帝修仙记

    夜帝修仙记

    前世今生,几度轮回,红颜知己,雪前仇。一往无前,悟得大道,修成神通,终成仙。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夜之帝王夜天,终于得偿所愿拜入御剑门,后又机缘巧合创出直指能量本质的阵法秘辛——公式,从此夜天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阵法修仙之路。夜天东入御剑门,西到于家堡,南游七列国,北出无尽海;四大帝国和传说中天朝的秘辛也将一步一步展现在夜天的眼前……求收藏!
  • 明代散文阅读参考书目

    明代散文阅读参考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怎样打赢官司

    怎样打赢官司

    本书选择了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或事例,按照所涉及的不同法律知识进行分类,通过深入的分析,总结出每个案例运用到的相关法律知识,让读者朋友在读懂案例和分析的同时,学会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 执剑江山

    执剑江山

    逆天而行的决绝,投身到这万丈红尘之中只因为前世仇恨的难解。执一把听雨剑从江湖再去朝堂,既然我回来了就是天翻地覆万劫不复。血雨腥风因我而起,如何?爱我就陪我倾覆这天下。等哪一日江山为聘,日月为礼,再来说爱我!“子卉,江山为聘,日月为礼,朕带着这万里河山,做我的皇后可好?”
  • 合约特工

    合约特工

    因为利益,他们一家被家族无情的抛弃,被看做废物的他,更是险些被灭杀,幸而被小姑所救,但却被更改了记忆……从签下那张天下独一份的特工合约开始,当他真正的异能彻底觉醒之时,世间一切罪恶都只能在他的脚下匍匐颤栗!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
  • 卑鄙兽祭司

    卑鄙兽祭司

    千奇百怪冒险无限的新奇游戏世界,哀怨纠缠的现实,而这就是全新的《弑神》带给你的震撼。一个全新刺激魔兽新颖层出不穷的旷世经典,职业繁多的网游世界,如果有勇气就来进行最惊心动魄的冒险吧。
  • 戎幕闲谈

    戎幕闲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踏星域

    武踏星域

    无情的岁月,到底湮灭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文明?埋葬了多少璀璨光辉的历史?又令多少本凌驾于世间万物的超然存在,消失于无声无息中?黄山之下,埋葬千年的古墓横空出世,一名少年被卷入这场延续了千年的斗争中,更是因此被莫名传送到一个光怪陆离、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辽阔大域中···这里崇尚武道,这里是强者的世界,少年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何去何从?他如何碎苍穹、灭天道、踏星宇、重回蓝色地球;追寻古人的足迹,揭开尘封的上古秘辛,成就无上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