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5500000017

第17章 生态道德责任

在生态伦理学中,责任范畴同义务、良心等范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义务和良心只有表现为某种责任,它们的社会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一)生态道德责任的含义

所谓责任是指人们应尽的职责,或人们应该承担的过失。生态道德责任则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的善或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生态道德责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提倡和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养成高度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以便能够对善的行为有道德上的满足,而对恶的行为有道德上的内疚和自我批判。生态道德责任内涵着两种互相关联的情形。

它首先是指人们在履行某种生态道德义务以及相应行为的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在这种意义上,生态道德责任常常被看作是生态道德评价的尺度。

生态道德责任包含的另一种情形,则是指行为当事人的自尊、自爱、知耻等自觉性的心理形式,对自身的行为的过失的自我批判和内疚,以及所表达的责任感。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态道德责任实际上体现着个人行为选择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因此,它又常常被看作是生态道德良心的社会价值的尺度。也就是说,凡是当事人在内心里自己感到内疚的行为,也就是他们良心所否认的道德行为,即所谓“良心发现”了。

概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在生态伦理学意义上,所谓生态道德责任,就是指一定社会整体或行为当事人,以某种社会形式和心理形式,对善的行为有道德上的满足,而对恶的行为有道德上的内疚和自我批判。

(二)生态道德责任的基础

人对自己的行为应不应当承担道德责任的问题,在生态伦理学中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章中关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中详细谈到。在这里,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观点,肯定在具有客观可能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限度内,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的善或恶,承担道德责任。

第一,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类和自然关系上的历史必然性,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并且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从人的本身来说,“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上。不管人类怎样地发展,具有多高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或者如何摆脱自然的控制,但人类永远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永远脱离不了自然。至今人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历史必然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将越来越多地认识这种必然性,因此,人类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第二,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认识这种历史必然性的能力,以及具有在几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能力,并可能根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建立与必然性相协调的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具有凭借自己的意志,在多种可能中进行选择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人们所具有的抉择行为的能力,以及他们究竟作何种选择,说到底也还是由相应的某种内在必然性所决定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之间的矛盾已被人们所认识到,因此表现在行为选择上,人类开始注意到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去追求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人类之所以选择了前者,而放弃了后者,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根据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与自然的协调,进而达到人类自身的发展。

第三,行为的动机,及其对社会或他人引起的有益或有害的后果,社会或个人都是可以作出肯定性的判断的。因此,除非缺乏任何客观可能性,行为者能力不能及或受到特殊限制,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善恶,是不能推卸责任的。这一点在生态伦理学显得更为重要。人类不能因为某些生物无用、植物没有痛感为理由来无缘无故地杀死动物和毁坏植物。我们对此应负道德责任,应感到内疚。动物和植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如果这种权利不被确认,其持续存在受到人类生活的危害。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任意剥削它们,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应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总之,只有肯定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应负有道德责任,才能由此出发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任何个人也只有以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来看待自己的行为选择,才能真正具有对自然和人类的道德行为。

(三)生态道德责任的确定

关于人们对自然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我们除了在生态道德责任范畴的社会基础中作出阐述外,还要从以下论述中进一步回答。

1.关于人对其行为应否负生态道德责任的问题

在人们的道德行为过程中,既有历史必然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有人的相对自由,从而也就一般地肯定了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这在生态伦理学中亦同样适用。

第一,生态道德行为中的责任是有客观规定性的,而不是主观的、随意的。一个人要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起码的条件,要看这种责任的社会内容,是不是可以严格确定的。如果这种责任只是随意规定的,而不是具有严格的客观规定性的,那就只是一种虚构。这样行为者无需从责任观念出发来选择行为,社会或他人也无从去追究行为者的责任。而在人同自然的关系中,存在着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的这种必然性。这就意味着,在人和自然关系上的道德行为的责任,有着非常确定的客观内容,从而,也就使人们有可能正确地从这种有着严格客观规定性的责任出发,来选择合宜的道德行为。

第二,人在必然性所规定的责任面前,是可以发挥积极能动性的。我们肯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也就肯定了道德关系属于社会关系,它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是通过人的活动来起作用的,并且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的。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一般地说,都是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的。

第三,在生态道德中,强调人对其行为的道德责任,不论对行为者本人,还是对于社会和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行为者来说,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凭借对自然的自觉认识进行行为选择,才能真正享有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活。对于自然来说,人的行为选择上的责任心的增强,不仅可以使整个自然内的道德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而且可以由此使整个自然秩序得到巩固和发展。

2.行为责任的原则限度

我们强调人对其行为负有责任,但并不是说因由于否定了“人不为一切行为负责”的机械观点,而转向“人要为一切行为负责”的绝对意志自由论的观点。恰恰相反,人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人们的道德选择,是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的。在客观条件方面,人们的行为选择,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以及个人在当时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等因素的制约。例如:在原始社会时期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状况,决定了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办法包括毁灭一些生物,人类此时不必为这种行为选择而负责任。但发展到今天,人类若无视其他生物的存在,务必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存在,所以若仍采取前面的行为,则必须追究其责任。为什么同一行为选择,却有着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客观条件变化了。在主观条件方面,人们的行为选择,还要受到本人的人生观、道德理想、知识水平、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制约。倘若人们的知识水平很低,只追求眼前的利益,那么若以生态道德责任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恐怕是不能有任何效果的。对于这些条件的制约,有的足可以被人们越过或改变的,但任何人也绝不可能越过和改变制约行为选择的一切条件。由于总会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生活于现实社会环境的人们,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客观可能性,以及认识和掌握历史必然性的能力,都不能不具有一定的限度。

由此看来,人们既不能对一切行为承担道德责任,也不能对任何行为都不承担道德责任。人们必须而且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内,对自己的行为选择承担道德责任。因此,人们必须而且也只能在当时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所允许,并有可能实行选择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生态伦理学中,人们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限度,是由三个因素综合构成的。

第一,现实社会已形成了生态伦理的道德行为要求,使人们能够根据这种要求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第二,人们的道德选择处于多种可能的行为决定中,包括人们应当选择的行为决定即必须选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行为决定。

第三,现代的人类已经具有了认识和支配符合历史必然性的行为的能力。

凡在这个范围内,个人就应当而且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按照这个限度的要求,人们不仅要对自己的道德信念本身负责,而且更要为这种道德信念的真实性负责,不仅要对不道德的行为本身负责,而且要为自己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某些幼稚性承担责任。况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对自己行为应负的责任也会增强和提高。

同类推荐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
  • 生态经济:污染与灾害管理及经济控制

    生态经济:污染与灾害管理及经济控制

    《生态经济:污染与灾害管理及经济控制》为生态圈3号系列丛书系列之一,重点是通过对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问题做一个整体的描述;着重分析了全球污染的重点行业和部门,以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简单介绍环境治理的技术手段,并主要阐述说明非技术性手段(法规、经济调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的作用;分析经济调控对于防治污染问题的贡献,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污染控制政策的分析等。
  • 低碳建筑:绿色城市的守望

    低碳建筑:绿色城市的守望

    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
  • 世界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卷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300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神秘宇宙、远古文明、帝王之谜、后宫之谜、生命探奇、军事之谜、神秘宝藏、文化迷踪、科学奥秘、动植物之谜等13个部分。编者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驳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揭示谜嘲背后的真相,满足其探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本书配有400余幅精美图片,包括实物图片、出土文物、自然风光、建筑景观、摄影照片等。
  • 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热门推荐
  • 重生娱乐球王

    重生娱乐球王

    2050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因大彗星事件,灵魂穿越至1992年的华夏,记忆融合在京城有钱又有闲的24岁草根高富帅身上,他还能让华夏足球再等58年么?不能,这位主从92年开始折腾华夏国足,一步一个脚印带来华夏足球走向巅峰!
  • 妇科百辩

    妇科百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苏茉儿的清朝故事

    苏茉儿的清朝故事

    如果有一天,你睁开了眼,你在一个古老的朝代,离开了家庭都市生活,在那里你要如何面对?没有背景,婢女出身却做到了历史闻名,顺治皇帝叫她阿姐,康熙大帝叫她姑姑,她是怎样用什么手段登上了这不易的地位。有些人明明不能爱,当她鼓足勇气去爱的时候,爱情受挫,她爱的人变心疏离,她又怎样面对。她叫苏茉儿,历史上的苏麻拉姑。她爱的人叫瓜尔佳.鳌拜。三十多年的历史故事,一段后宫的争斗,一段情感的纠葛,一段三十年的古代宫女奋斗史,一步一步的独步天下的她,是怎样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睁开了眼,是否你会像苏茉儿一样,去接受那不公平的命运,并向苏茉儿一样走出辉煌。只是,那她心爱的,鳌拜呢......我是连吻吻,第一次来到起点上,本书在此承诺,不加V不收费,只求各位客官满意,可以多评论,多撒花,有很多老看客转移到此,谢谢你们继续支持吻吻。
  • 六岁小蛇后

    六岁小蛇后

    啊——一声惊叫扰醒她的好梦,丫滴,哪个不要命的敢打扰本小姐睡觉。耶,不对劲。美丽无双的她怎么变成了一条小白蛇?难道穿了?穿就穿呗,看在这条蛇身份尊贵的份上。她就接受这个荒唐的穿越。但是她拒绝作个善良得欠扁的六岁白痴公主,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冷弯弯。拍拍屁股,她走人。六岁的小丫头也能掀起惊天巨浪,也能将世界玩于股掌之间。救雪狼,收小狐,降紫貂,捉金蛇。咱们半人半妖闯天下。他是月焰国尊贵的太子,俊美无俦,一双紫瞳勾人心魂,冷傲无比。将众女子爱慕的眼神踩在脚下,岂之,无意的举动却引来一个火爆的小丫头。明明不过六岁,却偏偏比妙龄女子更吸引他的目光,她究竟是谁呢?
  • 珠心池

    珠心池

    珠心现,只因他的呼唤:珠心落,只因他的一句话。珠碎,早已掏尽心肺,却不知阴谋阳谋尽在其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过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过

    王瑜第一次见到白浩诚是在酒吧。王瑜第二次见到白浩诚是在医院。王瑜第三次见到白浩诚是在他家。王瑜一直在想如果当时自己不去参加简丽的婚礼就不会遇到白浩诚,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事情。可是白浩诚却不是这么认为。白浩诚第一次见到王瑜是在林凯中和简丽婚礼上。白浩诚第二次见到王瑜是在人民路的十字路口处。白浩诚第三次见到王瑜是在酒吧。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本书收有“大浪淘沙”、“马站着睡觉”、“茗余琐记”、“四合院的话题”、“初冬的春意”等散文。
  • 唤灵养成进行时

    唤灵养成进行时

    “我叫黄雀,因为爷爷捡到我的时候,旁边有只黄雀,所以我就叫黄雀了。”一本逆天的唤灵书,一个懵懂无知的人。一个卡哇伊的天使。如风似雨,不离我身。飞上枝头,黄雀变凰。
  • 风景:流动的丹青

    风景:流动的丹青

    本书内容丰富,作者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所到之处的自然、人文景观。读者既可从书中了解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底蕴,又可以更好地熟悉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