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4200000037

第37章 清明郊游

当和煦骀荡的春风吹得芳草萋萋、桃红杏青的时候,清明便来到了。最初它只是一个岁时节气,逐步和寒食趋同合一以后,便成为人们最重视的佳节之一了。

据说春秋时,晋人介子推随重耳流亡,尝割股啖主。重耳历经艰辛,后回国即位,欲重赏从亡者,很多人竞相摆谱邀功,独子推不计功名,与母亲一道隐匿深山。文公(重耳)放火烧山,以逼其出山受赏,子推却至死不出。高风亮节使晋文公既深为感佩又哀毁至极。为了纪念他,把他隐居的山封为介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县),自己在介子推难日带头吃冷食,以示铭志不忘,同时令天下效行,如此遂有“寒食”之俗。至于节令时间,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变化很大。初时自三九隆冬,冷食一月,后改为暮春,冷食三日。魏晋时正式确定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正日,民间亦有称去冬一百四日为“私寒食”的。另据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自注“司烜”云:“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这就是说,按照周朝制度,仲春花暖,玄鸟翩飞之际,司火的官吏就要敲响木铎,提醒人们禁火的时间到了,就将火管起来。禁火的目的就是为了暮春将“出火”。显然,依“周之旧制”,清明有一个“禁火—出火”的周期,而后来的寒食节,同样有一个“禁火—出火”(以朝廷分赐新火为标志)的周期。虽然它们一是昭示物候,一是追悼人事,二者了无关联,但当寒食节延定于清明前一日后,二者便搅缠到一起,清明、寒食也作为一个节日相提并论了。

寒食清明,细雨霏霏;路上行人,几欲断魂。唐人诗人熊孺登有《寒食野望》诗云: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惟此两三辰。

冢头草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拜扫即扫墓,华夏民族有祖先崇拜遗风,自西周始,已有“哭墓”、“展墓”、“式墓”等祭祀祖先、追悼亡灵的仪式(《礼记·檀弓下》),但长期以来皆无具体的拜扫时间规定。由隋入唐,在日益增进的现世福利面前,人们的生命意识勃然增强,加之佛教、道教的兴盛,荐亡、施鬼的流行,使人们的目光更注意那些苍莽历落的黄土墓丘,逐渐形成了寒食定期扫墓的风俗,在备具酒馔、修益坟墓、剪除杂草、培植新树的仪式中,表达对亡灵的哀悼和安慰。至开元全盛时期,这种祭奠活动臻于极盛,于是,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年(732)下诏,寒食期间,“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岁时广记》卷一五)。终唐之世,寒食清明数日,在通往墓丛碑林的道路上,一片哀思,一片啜泣,确实颇有悲凉之意。

但十分有趣的是,一代唐人毕竟风流。他们在黄土墓丘前一洒泪水,尽抒哀思,但压根儿并没有让拜扫祭洒的一阵悲恸冲散纵情享乐的兴会情致,仍将寒食清明作为愉快的节令,心底奔迸着欢乐的激情。且看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诗云:“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在通往郊外的道路上汇成了一股踏青郊游的人流,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如莺唱春。正因为清明时节可以如此狂欢,一般士人都翘首企盼着“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崔鲁《春日长安即事》)的佳辰良景。妇女们在这风光妖娆的时刻也享受着特殊的游冶纵乐的权利。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其实,岂止都中士民,当“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时,城乡各处都有“女郎撩乱送秋千”的倩影。除了荡秋千外,士女尚有拔河、蹴鞠、纸鸢、击球等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当然,最牵人情怀的还是再一次踏青游春。“鞍马和花总是尘,歌声处处有佳人”(卢延让《樊川寒食二首》之二),她们走出新插上青青柳枝的家门,相呼为伴,成群结队,尽览烟花春景,一展青春欢娱,即使春雨绵绵,也不减士女半分游兴。“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衣衫鬓影,如燕翩飞,点缀出无限风光,画出了春天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赵宋统治者开国之初便大倡宴乐,一代风俗实在奢靡,三春赏玩殆无虚日,清明是其中一大高潮。寒食前一日,都市人家都用麦面制作枣饼,用柳条串之,形如飞燕,插于门楣,称做“子推燕”。女子凡到及笄年龄的,都在这一天行笄礼,使她们能带着成熟的心态享受清明的欢乐。清明日依俗上坟拜扫,但这已完全成为一种形式,甚至只是一个郊游的话头。实际上,“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欧阳修《渔家傲》)。市郊四野如市,男男女女各携枣盿、炊饼及各种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子,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尽情野餐逗乐,谓之“土门土仪”,哪里有半点悲蹙之意!北宋词人柳永《抛球乐》具体描写过都市士女少年踏青游乐的情景: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那清明的芳郊绿野简直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遣情纵乐的场所。一阵疏雨过后天气更新,艳杏绽开妆脸,新柳轻轻摇曳,芳草萋萋如茵,铺满池塘两岸,把郊野装扮得如锦绣画屏。东风送暖、管弦声雅,更激起摽梅女子爱的情愫。她们美丽的笑靥,为这幅清明郊野画卷更增添了几分多情的色彩。

南渡以后,清明风俗一仍北宋。此日“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罍。村店山家,分癢游息。至暮则花柳上宜,随车而归”,究其实,如果说是拜扫,还不如说是为了“寻芳讨胜,极意纵游”,为了那“野果山花,别有幽趣”(《武林纪事》卷三)。在“销金锅儿”的临安城中,“士女艳妆浓饰,金翠琛璃,接踵连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同上)。西湖边上,男女杂沓,到处歌韵清圆,乐声嘹亮,“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梦粱录》卷二)。而农村各地,暮春三月,“桃杏满村春似景,踏歌推鼓过清明”,“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清明》),在一片繁闹之中,妇女们也是分外快乐。

明清两代,清明繁盛远逊唐宋,尤其是北方地区,自满清入主,清明节俗更趋淡化。但从全国范围而言,仍保留了中古清明的许多习俗:

一、上坟拜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明代北方清明时节,“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灿灿然满道也。”吴中此日亦“士女并出”,“道远泛舟具馔以往,近则提壶担盒而出。挑新土,烧楮钱,祭出神,奠坟墓。”凡新娶的媳妇,这一天都必须挈以同行,称作“上花坟”。蔡云《吴皒》歌咏清明风俗云:“柁尾飘飘挂纸钱,出城都是上坟船。荒原落叶何曾扫,胜地名花别有缘。”(《清嘉录》卷三)看来还是那种三分悲凉、七分欢快的唐宋之风。

二、插柳簪柳。柳对于清明具有象征意义。远在周代,便有暮春钻榆柳而改新火的习俗,后代每逢清明,家家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乾淳岁时记》),宋朝人称之为“明眼”。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寒食清明人家不仅插柳,而且男女皆戴柳枝编的冠或柳叶环,民间流传谣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可见清时簪柳已升华为女性一种美学情趣。清代清明时北方人家依稀可见插柳,南方家家房檐柳枝拂面,一片翠蒨。簪柳则是女子与儿童特有的乐趣。妇女们将垂柳嫩枝结成一个小球戴在鬓畔,与漾着节日的喜悦的红晕相映,恰如绿叶红花,吴中女子谓此为“红颜不老”。杨韫华《山塘櫂歌》云: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

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

这是描写吴中女子清明簪柳、含媚嘉悦的风情,也是整个江南女子的生动写照。

三、郊外游春。明末张岱《陶庵梦忆》中有一篇专门记载了扬州清明郊游盛况:“城中男女毕出……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明人王思任《扬州清明曲·序》说,扬州祭扫,“不得过一日。于礼极恪,于游甚狂。”女子是这“狂游”队伍中的一个部分。诗云:“绿女红儿踏踏肩,游人目语各心然。莫只平心看跌博,且来法海放风鸢。”另外,清明这天,南京“倾城士女,咸出南门”,“举国若狂”地涌向雨花台;无锡士女游玩惠山,“踏花归,鞋底香”;苏州士女骈集山塘,争相“看会”;农家女子还特别赶制“踏青鞋”,以便览胜。总之,杏花春雨时,江南女子汇成一股股热情亢奋的踏青人流,在各地郊野尽情地领略着清明风光,享受着大自然春天的惠赐。

同类推荐
  •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特色风情(全集)

    《上海人家》探秘47户上海人家的居家生活,从中透露出上海人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上海外国人家》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上海特色餐厅》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方向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秦岭恋情

    秦岭恋情

    这是一段发生在秦岭中学的恋情。主人公王汉琛和宋子欣经过重重困扰终于在一起了。
  • 首席的独宠儿

    首席的独宠儿

    原本身为四大家族之首席家大少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沦落到一个穷小子,不过从小玩到大的他们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可不管怎样都改变不了离开自己最心爱人的事实。“席慕晗,你走了就别来找我。”“芷曦,对不起,我现在不能陪在你身边了,等我强大后我才有资格在你的身边。”“你好狠心,你走了,休想我原谅你。”而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狠心的话而留下。4年后,他重振了自己家族的企业,也在川江市遇见了她,终于有资格与她在一起。可这时她却不愿原谅他了。
  • 异能超女:穿越大作战

    异能超女:穿越大作战

    虞珏和柳叶是国家异能组的优秀组员,却于2115年4月9日同时接到组织神秘任务,开始了异世之旅。一次次惊险的遭遇,一个个强大的对手,她们能否完成这神秘任务?在异世,她们何去何从?当她们在异世都有了牵挂之人后又会如何抉择?
  • 风雪引

    风雪引

    一首惊天动地的曲子,为各方势力所争夺,殊不知那是夺人生命的邪物;一个为梦想追求的热血少年,为了父亲的遗命,拜入洛仙门,问道求仙;万顷东海,天上地下,迷之山谷到处都是驰骋生命的轨迹。
  • 我的爱想说

    我的爱想说

    我的爱想说,却来不及出口;我的爱想说,它摇曳在胸口。
  • The Roadmender

    The Roadmen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深情总裁护航呆萌丫头

    深情总裁护航呆萌丫头

    她万千宠爱在一身,却只是桎梏,冷艳不容靠近,男人却说她调皮可爱。开始的开始,她只是乡村不起眼的小女孩,与妈妈相依为命。不知道是哪一天,天色有点沉闷……一间平屋门前停放着两台黑色奔驰,小女孩就在不知明的一天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言行法则

    言行法则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云中天灾

    云中天灾

    我不知自己为何而生,不知自己为何而死,路在何方
  • 一剑至尊

    一剑至尊

    雷霆塔倒,西湖水干。柳毅传书,水漫金山。当白素贞变成无双大蛇,当聂小倩成为兰若鬼仙,当李秋水和东方不败同出江湖,当秦淮八艳成为绝世高手。神话、传奇、武侠、仙侠种种变化,同出一个世界,又会演绎出怎么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