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8400000027

第27章 登陆诺曼底

6月6日零时以后。

塞纳河上拉罗什·吉荣的B集团军司令部,隆美尔不在,由其参谋长斯派达尔主持工作;头一天晚上因接待客人,直到1时,参谋长才就寝。

也就是在这时以后,盟军空降袭击已经开始,各种情报纷至沓来,这些混杂的情报传递着不祥的征候。

1时35分,防守诺曼底的第7军团参谋长来电话叫醒了斯派达尔。军团参谋长说他已让部队处于戒备状态。

又过了一段时间,驻法国德军海军基地的测听单位,已经听到整个登陆海岸似乎有大船队运动的声音,马上,海军克朗凯将军把消息通告给B集团军司令部。

大约在3时40分钟,第7军团参谋长贝姆塞尔又抓起电话;向斯派达尔大声说道;“敌人的舰队已在比尔河和奥恩河口之间集中,敌军的登陆和诺曼底的大规模攻击,就要到来了。”

凌晨3点50分。龙德斯泰特驻在巴黎的参谋长勃鲁门特里特将军也同样转达了贝姆塞尔的意见:“进攻地段的宽度表明,这完全不是一次局部的军事行动。”

早晨4点30分。贝姆塞尔又来电话报告说,他的炮兵已向敌舰轰击。

早晨5时15分。在一架坠毁的滑翔机里找到一份卡昂地图,从而确切表明了大规模进攻的意图,因到达卡昂绝非小规模部队之能为,非要有移山填海之大部队进攻不可。贝姆塞尔据此情况再次向其上司斯派达尔打电话指出,根据这个事实说明,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早晨5时40分钟时,斯派达尔打电话给贝姆塞尔问:“真的有部队从海上登陆了吗?”贝氏说现在还没有。事实上,前一天德国海军参谋部已经指出,登陆可以在天大亮以后。破译的敌军无线电报也表明,盟军5月4日的大规模登陆演习就是选在低潮时刻,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早晨6时15分,贝姆塞尔又抓起电话,以惶惶不安的声音向斯派达尔报告,盟军海军已从5点30分开始向诺曼底各海滩发动大规模轰击。他认为敌人的登陆就要开始了。可斯派达尔对这一切根本不予承认,反倒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论据,说“这不是真的进攻,而是一种佯动攻势”,结果,已被敌情搞得精疲力竭的贝姆塞尔在第7军团的日记里写下了与他先前骇人听闻但都正确无比的看法完全相反的话:

海军轰击的目的还不显著。总的来讲,这好像是为配合以后在别处的进攻计划而实施的一次附加作战行动。

6月6日,凌晨4时。

在巴黎郊区圣日耳曼昂莱的德国西线总司令部的地下室里,电话铃声不断。一份份敌情通报从第7军团、15军团、海军、空军B集团军飞来。

龙德斯泰特和他的参谋们经谨慎研究,一致认为目前的诺曼底攻击,还是“佯动攻击”而不是真正的登陆作战。龙德斯泰特的情报官冯·罗恩纳上校把这一结论通报给斯派达尔的情报官,明确说:“这还不是主要的进攻,主要进攻以后将在第15军团那里展开。”

不过,对这“佯动攻击”,龙德斯泰特也很重视,他迅速采取行动,命令把两个有力的坦克师:第12党卫装甲师和李赫装甲师紧急向诺曼底海岸调动,这两个师是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驻扎在巴黎附近。

本来,这两个师是只有希特勒本人才能调动。此时,龙德斯泰特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毅然下令调动,他认为希特勒不会否决他的命令,同时,他备文发电报向希特勒正式请求使用这两个师投入到诺曼底战线。

电波飞往贝希特斯加登。

贝希特斯加登,德国巴伐利亚州上萨尔茨堡附近的一个小镇,它隐藏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风光绚丽,气候宜人,是德国达官贵族,商贾巨头建别墅的好地方。

希特勒作为国家元首自然也不例外,他用《我的奋斗》的版权,换来了一套别墅,就在小镇附近的高山上,其名叫伯格霍夫,意为高山城堡。

这里是希特勒每年都要光顾几次的度假圣地,自从东普鲁士的“狼穴”大规模整修以来,他几乎是长住在此,这是他发号施令的又一个“大本营”。

清晨,设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斯司令部中,依然不见什么紧张气氛。法国拍来的电报已经送到统帅部参谋长约德尔元帅的办公室里。约德尔还在睡梦中,值班参谋认为形势还不到足以妨害元帅睡眠的严重程度,稍后答复龙德斯泰特也不晚,也就没有马上唤醒约德尔。

在离贝希特斯加登五公里的高山别墅——伯格霍夫小村庄里,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布劳恩听完舒伯特的音乐后已是清晨4点钟了,希特勒照例服用了一片御医莫勒尔配制的安眠药,然后,拥着布劳恩上床了。

过去的一天,过得很平静:关于柴油机卡车的一次讨论;关于从葡萄牙进口钨的一次会议;对他大便又作了一次化验;对肠道也进行了检查……

他的将军和参谋们认为法国海岸天气恶劣,盟军不可能登陆,当他睡下时,压根不知道,历史上从未聚集过的最巨大舰队已经到达了诺曼底海岸。就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里,谁都根本没有想到,战争的决定性时刻已经到了。

6月6日凌晨5时,住在伯格霍夫的希特勒海军副官卡尔·伊斯柯·普特卡马将军,被约德尔参谋长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中传来:“法国已经发现不知那一类性质的登陆,但是详情不明。”在电话中讨论了一阵,决定还是不必唤醒希特勒。

据普特卡马后来回忆说:“尽管他们说的是如此严重,不过如果这个时候把希特勒唤醒他必然照例大发一顿神经,最后下达一个莫名其妙的决定,报告还是早晨再说罢”。

早晨到了,山庄里依然和往日一样平静,低云笼罩着山庄,各种山雀在不知疲倦地叫着。但山下的参谋长办公室里开始热闹了,参谋长约德尔将军已经起床,正在研究诺曼底登陆作战初期报告,他依然认为形势并不严重。

统帅部副参谋长华达·瓦里门特将军又打来电话说:“龙德斯泰特又来电要求使用装甲预备部队,希望尽早向登陆作战地区移动。”

后来,瓦里门特回忆道:约德尔对西线总司令的申请,默默考虑了很长时间后,问瓦里门特:“你绝对相信前方的情况吗?不过我却认为这不是登陆作战,现在也不是运用预备队的时机……势必要待形势进一步判明之后,才能动用预备队……”

于是约德尔打电报给龙德斯泰特和斯派达尔,指责他们擅自动用装甲预备队,并命令他们让这些部队立即停止前进。他还说从登陆地点以及恶劣天气看,攻击诺曼底只不过是在声东击西,他并且预言,“主要登陆点很可能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伯格霍夫,希特勒一直睡到10点多钟。早餐过后,约德尔向希特勒报告了诺曼底的形势,及他采取的阻止龙德斯泰特调动装甲预备队的措施。希特勒似乎没有表示异议,并认为盟军进攻诺曼底只不过是“佯动措施”,意在掩护主攻方向的盟军活动,希特勒认为只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之后,才能动用装甲预备队。

希特勒太相信手下情报官员们提供给他的信息了。那份标号第1837/44号,西方陆军外军处提供的盟军在英国的数字已深扎在他的脑海里:

在联合王国领土上整装待发的英美师团总数,从5月初开始,增加了从美国派来的3个师,这样,到5月15日,大约有56个步兵师、3个步兵独立旅、7个空军师、15个装甲师和14个坦克旅。

敌军在英伦三岛南部和东南部集结越来越明显。

又有一份《关于西线形势第1288号报告》送到了希特勒的手中,这是他的情报军官们6月6日上午提供的,报告说:诺曼底登陆“只动用了一小部分后备部队”。一切迹象表明,“今后会有更大的行动”。其理由是“拥有将近二十五个主力师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群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参战”,这清楚证明“敌人策划在英吉利海峡搞一次更大规模的行动,很可能是对加莱海峡省的沿海地区。”

美国突击队员占领德军的防御要塞。希特勒看到这些材料,一直信以为真,当他看到巴顿那个“第一集团军群”仍然按兵不动时,更加坚信大规模登陆会在加莱进行。盟军“刚毅计划”收获丰硕成果。

所以中午时分,希特勒还心情轻松地驱车一个小时来到克勒斯海姆城堡设宴招待匈牙利新任总理多姆·索杰伊。席间,希特勒笑容可掬,几乎是谈笑风生,气氛俨然不像在战争中。

直到下午2时以后,希特勒头脑中的哪根神经不知怎样突然被触动,他作出决定,同意龙德斯泰特调动驻扎在巴黎和卡昂之间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和驻扎在夏尔特尔和卡昂之间的李赫装甲师,但仍然不准调动近在咫尺的第15集团军的一兵一卒。

命令传到两个装甲师时,已经是下午4时了。与早晨相比,笼罩在诺曼底乡间的晨雾早已散尽,在晴天白日中,盟军歼击机已成为诺曼底上空的主宰,党卫军第12装甲师一路上遭到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损失惨重,一直到第二天早晨9点30分,前锋部队才抵达战区;而李赫装甲师到达的更晚。该师一路上曾遭多次空袭,损失了85辆装甲车,5辆坦克,123辆卡车,其中包括80辆油罐车。该师要经过修整才能上阵。

在D日这一天,本来可以有3个满员装甲师参与对盟军的反击,结果到头来,上阵的不到一个团,即驻扎在卡昂附近的第21装甲师一部分。

德军取胜的机会,悄悄溜走了。

6月6日,赫尔林根。

隆美尔正在家中操办着露西的生日喜庆。通常,隆美尔起得很早,以便收听7点钟的新闻,随后是洗澡刮脸;穿戴完毕后,直到9点钟左右,露西端上可口的饭菜,便全家在一起进早点。

然而,今天却不同。这一天是妻子的生日,早起后,隆美尔没顾得上听广播,就开始布置房间。别墅内摆满了鲜花,最鲜艳夺目的一束是隆美尔头一天亲自选择预定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各种礼物,自然隆美尔从巴黎专门带来的那双鞋也在其中了。隆美尔身穿一件红颜色的条子花睡衣、趿着拖鞋,心满意足地摆放着这些礼物,只见他把那双鞋从盘子中抽出来等待露西进来后,让她试一试,看合不合脚。

约在10时15分,门外有人敲门,女仆卡诺丽娜走进屋来说:“隆美尔元帅,电话找你!”隆美尔满以为是希特勒的海军副官普特卡马将军从贝希特斯加登的伯格霍夫山庄来电话,他昨天曾来电话说,元首今天可能有时间接见隆美尔。隆美尔大步流星来到会客室拿起听筒。

电话是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从拉罗什吉荣的集团军司令部打来的,内容是关于盟军今晨登陆作战的完整报告。

隆美尔的脸上顿时失去了血色。他以十分沉重的心情听取这件忧心的消息。对方讲完后,他一时无以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我马上就回去!”

隆美尔明白,这已经不是“第厄普型打了就跑的奇袭”,而是关系德军乃至德国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他早就在等待的那“最长的一天”。

可惜的是,他在战争决定性的时刻不在现场,他的军人直觉告诉他,此刻赶回战场太晚了,战争的胜负之属,按他的战略方针,在进攻的第一天的24小时就可决定了。错过了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了。

1944年6月7日。

登陆日的翌日。

蒙哥马利乘驱逐舰“福克纳”号,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诺曼底。在卡昂以西十几公里的克鲁利建立起战术指挥部,代表艾森豪威尔统一指挥英美两国的地面部队。

他眼下的任务是扩大摊头阵地,使其左翼足以容纳加拿大的一个军,右翼能容纳巴顿的部队。

当天下午,身为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在海军司令拉姆齐的陪同下,乘坐皇家海军“阿波罗”号快速布雷舰驶出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到诺曼底视察。

艾森豪威尔挨个走访了蒙哥马利、布雷德利以及各登陆编队的司令们。视察后,他认为,美军应集中力量先堵住“犹他”和“奥马哈”两处的登陆部队在卡朗坦留有的缺口,而不要急于夺取瑟堡。

英加军队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在攻打卡昂失败后,也转入巩固登陆场的工作之中,经几日激战,打退德军装甲师的反扑,陆上登陆场已渐趋巩固。6月9日,已返回诺曼底的隆美尔断定,把盟军消灭在登陆场上的机会已经丧失了,于是决定:“在维尔河奥恩河之间采取守势。”

6月12日,美军夺取卡朗坦,登陆场上的唯一缺口已经堵住。至此,盟军已在诺曼底地区建立了正面宽80公里、纵深达13至19公里的巩固登陆场。登陆场连成一片,有两个大型人工港口作支撑,每日有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和新的师团上岸。仅一周内,共有32万6540人、5.4万部车辆和10余万吨物资上陆。

6月17日,希特勒见西线日渐危机,赶忙乘飞机亲自到西线指导,他抵达法国的苏瓦松,召来了龙德斯泰特和隆美尔。这是1941年后希特勒首次到西线。

在离诺曼底300英里之外的苏瓦松地下指挥所里,希特勒坐在一个矮木凳上,一边听西线指挥官的汇报,一边漫不经心摆弄他的金丝眼镜。

两位元帅请求希特勒毫无保留地放弃整个瑟堡半岛代价高昂而又僵死的防线,有秩序地撤入港口和要塞。希特勒没有争辩就同意了。这标志着德军把盟军消灭在登陆场的打算彻底失败了。

不过希特勒并不想把港口和要塞拱手交出,他要求隆美尔选派“特别能干”的指挥官,“尽可能长时间地守住要塞”,他要求德军在哪里站着,就在哪里倒下,要不惜代价,坚守瑟堡。

希特勒也回天乏术,美军几天后开始强攻瑟堡,虽然守将施利本率众顽强抵抗,但在美军3个师的压力下仍然寡不敌众。6月24日,德国统帅部空投的一批铁十字勋章也没能挽救瑟堡陷落的命运,6月26日,守将施利本见大势已去,便率部3万多人投降了事。

夺取瑟堡后,盟军的后勤供应有了保障。诺曼底东部蒙哥马利拖住了大批德军部队,美军能腾出手来,实施原来制定好的“转动车轮”的战术,给隆美尔以沉重一击,并打出诺曼底。

此时,该巴顿出山了。

从登陆日开始,一直滞留伦敦当那个“第一集团军群”假司令的巴顿就坐卧不安了,整日背个匣子枪,随时准备出发。可整个6月份过去了,他仍在海峡的那一边,只是在梦中才能和炮火连天的战场相会,他受不了这份煎熬,他不止一次地吵吵嚷嚷,要么让我上战场,要么我就回美国。

7月6日,这位命中注定不甘寂寞的人终于抵达法国。他的飞机上午在奥马哈海滩的机场上摇摇晃晃停了下来。他下得飞机,就走到了欢迎他的几百名战士中间,当时,他是身背带皮套的手枪,没有任何其他显目的东西,一副突击队员的形象。他说:“我为能在这里与你们并肩作战而感到骄傲。让我们把那些德国佬掏肝挖心,打个落花流水,直捣柏林,我要亲手打死那个纸糊的该死杂种(希特勒)。”

几周后,巴顿领导的美国第3集团军成立。8月2日,巴顿出动了。他驾驶着自己的轻型飞机在布列塔尼战线300英尺上空同他的步兵“肩并肩”地向前冲。盟军战线上不死不活的局面结束了。当英军第2集团军和美军第1集团军继续牵制和围歼诺曼底的敌军时,第3集团军的金戈铁马已越过雷恩,横扫布列塔尼半岛,打开了驰骋法国的大门,很快巴顿的名字出现在西方报纸和电台的头条新闻中。

自此以后,各路盟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了。

同类推荐
  • 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从公元前21世纪夏的建立到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诞生为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战争的残酷杀伐,新旧王朝的毁灭与诞生,政治经济的改革和改良先声,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进步与保守思想的迭次斗争,揭秘人类创造文明的艰难历程,展现伟大革命运动的黎明前夜……
  • 魔手杖

    魔手杖

    着名唐代文人骆宾王的后裔家族,骆家兴的祖父临终前留下一枝与众不同的手杖,有密文。而后骆家兴在归根认宗做家谱时发现村上的一位老人也有一枝类似的手杖,他知道手杖的来历,从而引出骆家兴的家世来,有惊悚,有悬疑,有推理,有探险,有探宝及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 史前文明:重生

    史前文明:重生

    一架飞机穿越雷暴后迫降在史前时期,当劫后余生的人们反应过来时,他们还未觉察到,黑暗里的危险已经将他们笼罩,如何才能重建人类文明?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史前世界。。。
  • 三国之化茧

    三国之化茧

    自然之道本清明,自生自化自天成。静听静待妙音最,净心尽力福田耕。当刘禅走上那最高的台阶的时候,想起了他的老师,顿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个老头子却正在用拐杖敲他不成器的儿子:“你老子把个扶不起的东西都扶起来了,你这不成器的就为什么扶不起来呢?气死老子了!”儿子莫名其妙的抱着脑袋哀嚎:“您要哪样嘛?再扶就扶上天啦!会摔死的!”老头子瞪着老眼半天,看着这个傻儿子的熊样顿时乐了。
  • 秦郎

    秦郎

    来了?坐。看他清权臣,灭六国,建大业。大开大阖。大臣拥他称王称帝,他说:“三皇五帝何足道哉?要做,就做千古第一皇帝!”那年他未加冠,主少国疑。太后独大,权臣揽政,庶弟对王位虎视眈眈。他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滴水不漏。他心爱的女人出身敌国,他为她动了放弃百年大业的念头,她为他远走他乡,永不相见,是他一生隐痛。煮一壶酽茶,品千古一帝铁腕、柔情、寂寥、迟暮昭昭...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我只要你幸福

    TFBOYS之我只要你幸福

    你是我的全部,我不希望你走……你在哪?落幕谁陪我,起初谁陪我?别离开我……
  •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恰是一些企业及其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如同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将头扎入深深的沙丘,还是逃脱不了被猎人从沙中揪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动物的本能反应,但作为高度职业化的员工,如果不能控制住这种本性,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诿,那么,这便不是他能力出现了偏差,而是在认识上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 上古剑域

    上古剑域

    剑域中,一千人中才会有一个适合修炼并且成为玄师的人,以玄力为主剑术为辅,练至巅峰,方可成就霸业统领一方。不巧,青刃只是一千人中那九百九十九人当中的一个,没有一丝一毫修炼玄力的可能性,受尽嘲讽。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置呼?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再待几年,我再找他!(嘿嘿)贱笑。
  • 狩猎美男:穿越之美男无边

    狩猎美男:穿越之美男无边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楚莹一觉睡醒,变得令人闻风丧胆的土匪头子,身边美男无数有自己的小弟,有追杀自己的捕快,有闲散无赖的王爷,有潇洒飘逸的师父,有驰骋沙场的将军……
  • 前缘今生

    前缘今生

    当我醒来时,我已经不再是我了,展昭他们还会认得我吗?我们还会再续前缘吗……该作品为《迷失空间》的续集
  • 末世九尾狐

    末世九尾狐

    万年前那场灾难,因“神”的私爱选择将怪物赶往北寒大陆,为万年后的末日埋下伏笔。巢国天才少女万晴儿,六岁测试异能被判定普通人,殊不知她是末日的救世主:全异能者。
  • 恒天逆尊

    恒天逆尊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落魄男子晨枫死后带着前世的思绪莫名的来到了神幻大陆。天有不测风云,神幻大陆各种势力暗潮涌动,魔族更是企图一统神幻大陆,魔君,魔尊,魔帝,甚至是魔神统领魔族烧杀抢掠,嗜血如麻。从此神幻大陆陷入了惨绝人寰的抗魔大战之中,晨枫一路步步惊心,只求母亲的一线消息,从此一路杀伐,带领着一群人斩妖屠魔,踏上了武道这条无尽之路。
  • 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

    有人说,自己回首可以遇见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经历很多的其它的事情。但是对于我来说,蓦然回首后,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你的出现。这是我一生最值得庆祝的,最骄傲的事情。我们那么期待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的存在。我爱你,或许是很简单,也或许是很艰难的事情。但是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还有他更加不一样的原因,我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感谢你,感谢你让我在这种时候看到你,感谢你带给我不一样的生活,感谢你拯救我。原来两个人之间,真的可以这么精彩,原来我也可以有属于我自己的故事。属于我自己的精彩,这一切都是你带给我的。
  • 赫拉编年史

    赫拉编年史

    各位听众,首先声明这是一本慢热,中二,清新等等一切无爱词语组合起来的小说,而且是.....绝世巨坑噢!还请慎重对待,以免阅读此书后留下各类无救后遗症!好吧!既然你要坚持那么下边是正式简介:吾将携狱间无妄之魂,代黄泉之凛冽,行杀伐之审判,生,亦英雄;死,亦传奇!
  • 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

    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