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法则,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体谅对方的心情,相互尊重,让对方乐于接受,才能相互认可。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的习惯方式就是:先尊重别人。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对话作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所处的实际境况如何,在内心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郭丽曾经在美国的一家快餐店打工。有一天,郭丽错把一小包糖当作咖啡伴侣给了一位女顾客。女顾客非常恼火,因为她很胖,正在减肥,必须禁食糖和一切甜点心。她大声嚷嚷:“哼,她竟然给我糖!难道她还嫌我不够胖?”
郭丽刹那间懵了。她完全不懂减肥对美国人有多么重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黑人女经理闻声而来,她在郭丽耳边轻轻地说:“如果我是你,马上道歉,把她要的快给她,并且把钱退还给她。”郭丽照着做了,再三道歉,那女顾客哼了几下就不出声了。这件事是快餐店的一个小事故,郭丽等着经理来批评自己。可是,下班的时候经理却对郭丽说,“如果我是你,下班后我会把这些东西认认真真熟悉一下,以后就不会拿错了。”不知怎的,这一句“如果我是你”,竞令郭丽十分感动。
后来,郭丽在学校上课,在其他地方打工,不管老师也好,老板也好,明明该提出批评,他们却很少会责问:“你怎么做得这样?你以后不能这么干!”而是常常委婉地说:“如果我是你,我大概会这样做……”这使郭丽没有感到难堪,反而感到有那么一点温暖,那么一点鼓励。
仔细分析,他们说的话只是多了几个字——“如果我是你……”就一下子站到了对方的立场上。大家一平等,情绪自然不会对立,沟通更容易进行。
没有人愿意被别人伤及自尊,人们总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赞美。许多人看着别人不顺眼就想指责别人,别人一有失误就抓住“把柄”加以“发挥”。似乎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但谁又能去考虑那些自尊心被深深伤害了的人的感受呢?
晓霞是一名涉外保姆,主人是美国上流社会的一位女士。一次,女主人给晓霞布置完工作,突然问她,“我能够吸烟吗?”晓霞吃了一惊,说:“你是在问我?”她说:“是啊,我想抽支烟。”晓霞说:“这是你的家呀,怎么还要问我?”女主人说,“吸烟会妨碍你,当然应得到你的允许。”晓霞赶忙说:“你以后不用问,尽管抽好啦!”她这才拿起烟,把它点燃。
那天晓霞想了许久。一个人在自己家里抽烟,还要温文尔雅地来征求一个保姆的同意,真是匪夷所思!然而,晓霞不得不承认,那一刻,自己非常高兴,非常感动,因为自己被人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得到尊重。,尽管晓霞是一个保姆,但她并不比人低一等,即使在别人家里,她也有自己不被侵害的权利,也是和主人一样平等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别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脚下。
一天中午,一个老板模样的男子与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子走进餐厅。落座后,服务员上前去送水,点餐。在众多客人中,服务员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老板居高临下的神情和那位小姐局促不安的面容。小姐拿着餐牌,半天只轻轻说出两个字:“咖啡”。
服务员问:“您要什么咖啡?”
那位小姐的脸马上红了起来。凭经验可以看出,她仅知道咖啡,并不知道还要分什么咖啡。她看了服务员一眼,无助又无奈地说:“随便。”
几分钟后,服务员把一杯普通的冻咖啡用店里珍存的银盘端了出来,躬身放在那个女孩面前说:“我们真有一杯叫‘随便’的咖啡,是您进门时,我们的咖啡师就着手为您的清纯和美丽专门调制的,请试试合不合您的口味。”
服务员职业化地看着咖啡杯,但仍能感到那个女孩惊喜的神情。
不管你信与不信,你都必须确信一点:在自尊心方面,别人和你一模一样。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还是沿街乞讨的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