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1900000003

第3章 夏、商、西周与(1)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其发展经历4个阶段:夏代,前2070到前1600年,是奴隶制初期;商代,前1600到前1046年,是奴隶制发展时期;西周,前1046到前771年,是奴隶制全盛时期;春秋,前770到前476年,是奴隶制走向崩溃时期。

到了奴隶社会,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第一节)夏商时期的教育制度

一、夏代的教育制度

夏代是文献记载中最古老的朝代,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告别原始蒙昧的时代,跨入了文明开化的境界。夏代已经基本确立了私有制与奴隶制国家,文化教育事业也初步摆脱了原始蒙昧的羁绊。当时已出现了脱离生产而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初步分工;同时,生产、生活日益丰富,天文历法知识在农业生产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艺术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这就具备了产生学校的初步条件。因此,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夏,就产生了“庠”、“序”、“校”学校教育机构。

在先秦文献中,有关夏代学校的记载并不多,而且名称也并不一致,如《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说明夏代学校有学、校两种,而《礼记·王制》则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又把夏代的学校称为“东序”与“西序”。从这些文献记载来看,关于夏代学校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却肯定已有教育的职能。孟子认为,“序”就是射的意思,从文字学角度来解释,“序”从“广”,金文的“序”字,象人在“个”中射箭的样子,以表示习射之所。大致来说,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内容。至于“校”,《说文》的解释是:“从木,交声。”其原义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据考证,“校”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序”晚一些,其教育意义则比“序”大一些。所以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总的来说,夏代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奴隶主子弟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统治者很重视军事教育、宗教教育、人伦道德教育。在管理教育方面,由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二、商代的教育制度

在我国史籍中,有关商朝学校的记载,比较丰富详尽。除“庠”、“序”、“校”等学校名称外,又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是当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所谓“庠”,是从氏族社会继承下来的,但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据《礼记·王制》注疏,商代有各种养老的名目。实际上,它是以养老为号召从事教育活动的一种手段。所谓“序’,是从夏朝直接继承下来的。瞽宗则是新见于商代的一种学校名称。瞽宗附于宗庙之侧,也是宗庙的组成部分,其教育中虽也包含道德因素,但末分解出纯粹意义上的伦理道德教育,只在于强化顺从天命和先祖意旨的观念行为。

商代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根据这种需要,商代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训练,而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奴隶制国家是依靠军事和宗教进行统治的,习武是为了征战,习乐是为了祭祀鬼神,两者都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根本需要。甲骨文字还表明商代已进行读、写、算的教学。商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已有很大进步,它们都离不开教学。甲骨文中出现的数字最大的已达到3万。出土文物还表明,商代已能进行一般的算术运算,并能绘制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所以算学必然也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

一、西周的学校系统

我国奴隶社会发展到西周时期,学校教育体系已相当完备,大而言之,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

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可知西周的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又分设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其学生是王太子、公卿、大夫元士子弟;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

天子所设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中“辟雍”、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环水。

诸侯所设的大学,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称“泮宫”。诸侯所设大学与天子所设大学的这种差别,是西周等级制在教育上的具体反映。

国学之外,又有乡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设学也有不同名称,如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乡学是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乡学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反映了西周教育在普及方面有所进步。

西周的学校系统(参见图2-1)如下:

二、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所谓“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在官师不分、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

官师不分即官师合一,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这种“官师不分”,首先体现于宫廷教育中。国之重臣太师、太保、太傅,同时也是帝王之师,他们多由王族的长老或国王的岳父担任。后来西周官制逐渐分化,师、保的职责偏重于教育,爵位亦渐降低。

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称大司乐,说明大司乐负责宗教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的礼乐官,兼管国学教育事务。大司乐属下的一些官员,就是学校的教师。

西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大司徒,也往往称为“教官”,说明其主要职责是教化。从西周地方官学(乡学)的教育内容来看,其职责与地方行政长官的职责大体相同。地方教化是地方行政长官的主要任务。

乡大夫为一乡之最高行政长官,可见乡大夫既为乡一级行政长官亦是乡教育行政长官,其职责涉及选才、治民、兴教化等。

西周行政、乡下设州,每州设州长一人,州长所掌不外乎教民学法、习射及祭祀之礼,选拔人才,扬善惩恶,仍以地方教化为主。

从上述的内容不难看出,西周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均与教育有密切联系。

西周的官师合一的情形可见下表(参见图2-2)。

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即学校和官府合一。如国学,既是教育教学的场所,又是国家处理行政事务的场所,朝政、祭祀等都在辟雍举行。泮宫则是诸侯举行国事活动的地方。各级乡学也是地方举行乡饮酒礼、射礼的地方。

三、西周的教育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国家很重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建立了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制度。

视学包括两种:一种是天子象征性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另一种是督导性视学。这种视学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包括德行和道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察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行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实际上,贡举的名额很少,主要是为乡民树立模范,以达到引导社会风尚、化民成俗的目的。

四、西周的教育内容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核心。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的教育内容。“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西周的“礼”教,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关于贵族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上下尊卑关系的规定;二是关于贵族的衣食住行、婚嫁丧葬等一切行为规范;三是西周政治、军事、法律制度,总称为“周礼”。“礼”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西周国学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贵族子弟要从政,必须习知熟悉“五礼”。“礼”既是贵族子弟修身之要,也是他们用世之具,所以说,“礼”是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热门推荐
  • 少女啊少女快点穿

    少女啊少女快点穿

    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总是书中游哪有不穿越,恭喜,你被自己的少女心带着去旅游了。
  • 裁命师

    裁命师

    命是头颅,命是灵魂。砍掉头颅是裁命,失去灵魂也是裁命,平凡是自己乱丢命。陆小宁不想掉脑袋,也不想当个提线木偶,更不希望自己的命被乱丢在臭水沟里。有人说:“陆小宁的经历最传奇”,有人说:“陆小宁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有人说:“他是个叛逆者”,更有甚者说他应该下地狱。在无数评价中,陆小宁最喜欢的还是这句“他不是裁命师,他只是个浪子。”命是自己的,要裁也只能自己用刀割。浪子人生,走天涯、喝大酒、睡女人、甩拳头,灵魂和身体的行走者。
  • 终极系列之十二时空之旅

    终极系列之十二时空之旅

    十年终极,从一班,一家,到三国,或者是相隔大概七年时间才拍摄的一班2,3,还是后面评论不是很好的终极x宿舍,终极恶女,每一个角色,都是主角,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尽管有些角色出现的频率时间长短,有些人甚至可能戏都拍完了出现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十分钟,
  • 江湖战录

    江湖战录

    他是极品九天公子他擦血在手,天下我有佛不普渡众生他便渡尽苍生要知详情,容我一一道来
  • 天演论

    天演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龙大帝

    血龙大帝

    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仁者无敌。楚霖,大楚第九皇子,天赋卓绝,却屡遭陷害。且看他如何为红颜知己支撑起一片天地,如何为朋友兄弟两肋插刀,如何一步步登上那至高的皇位。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中考作文有一套

    中考作文有一套

    《中考作文有一套》这是一本专业、新颖、灵活、实用性非常强的,专门对中考作文进行讲解与分析的书籍。本书从生活中攫取各类场景片段,融入写作运用技巧,配合中考作文训练突破,与众不同与全新的风格讲解。
  • 战猫传奇

    战猫传奇

    魔族,这个似乎不可战胜的种族,却不依不饶的追杀。人类,这个似乎主宰世界的生物,却无以反抗。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家园,徘徊于人魔之间,面对着种种险境,挣扎在鲜为人知的世界。魔族出笼之际,伟诺,只是一个高中学生,被素不相识的青妍强灌了一种液体后,与魔族奋战。群魔的围杀,末世的尘埃,求生之路,反攻之战。
  • 邪王追妻:太后不好惹

    邪王追妻:太后不好惹

    穿越了,穿成太后!太后好啊,整个王朝地位最高的女人,连皇帝都得敬着她。不必宅斗、宫斗,不用担心婚事,没有糟心婆婆、小姑、妯娌和花心夫君。天!多完美的米虫生活。但是!这世上不只一个王朝,她倒霉催的成了亡国太后,从此为自己的小命疲于奔波。旁边还有一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吃掉她的死色胚。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白首一生的良人,到头来却赔了身心,被他狠狠丢掉。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只为保护他心爱的女人。“司凤晟,你没有心吗?”“有,可那不是给你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烈火(严选优质男人之四)

    烈火(严选优质男人之四)

    [花雨授权]握住眼前这位大哥哥的双手,感觉到他掌心传来让人安心的温柔……他把她从火坑里救出,还给她新的名字、新的生活,让她忘却被亲人出卖的阴霾;让她走出差点被强暴的阴影。当她第一次感到--“幸福”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