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是做人做事的一门艺术。俗话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人生就在取舍之间演绎着悲欢离合,成功与失败也在取舍之中轮回。把握好舍与得的机理,便把握住了人生的钥匙、成功的门环,人生的背包才会变轻。
所有梦想的实现都是有代价的。为了实现我们的远见,就要作出牺牲,在我们所能做的选择当中有所取舍。我们不可能一面追求梦想,一面保留着其他的种种选择,否则,人生的背包只会越来越重,直至我们不堪重负。
这个观点尤其不容易被美国人接受。美国文化很强调选择的自由,整个自由市场体制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多种选择是好事,可以提供机会。但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人,有时他必须放弃种种小选择来交换那个唯一的梦想。
这情形有点像一个人来到岔路口,面临几种前进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条能通往目的地的路,他也可以哪一条都不走,可是这样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只有懂得舍去才能够得到,要得先需舍。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充分地阐释了只有做到舍弃,才能够有所收获的道理。
1933年,经济危机笼罩着整个美洲大陆,大小企业纷纷破产,许多曾经威风一时的老板都加入到靠领取救济金度日的行列中。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刻,哈理逊纺织公司发生了一起大火灾,整个厂区沦为一片废墟。这对哈理逊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老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
他们在不安的漫长的等待中,等来了老板发来的一封信,信里告诉工人们在每月发薪水的那天,照常去公司领取这个月的薪金。在整个世界一片萧条、人人都在自保,不管他人死活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大感意外,他们纷纷写信或打电话向老板表示真诚的感谢。
当时,许多人认为亚伦不仅是糊涂透顶,简直是疯了!但是亚伦傅斯不仅糊涂这一次,还继续糊涂下去。一个月后员工们收到老板的第二封信,信上说再支付员工一个月的薪水。
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情不自禁,泪水早已夺眶而出。第二天,员工们陆陆续续走进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联系中断的货源,寻找好的合作伙伴。仅仅用了三个月,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取得是员工们忘我工作,日夜奋斗的结果。现在,哈理逊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亚伦傅斯的做法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糊涂,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精明的收买,在危难时机懂得舍去其实更容易得到回报,而且是出乎意料的回报。亚伦傅斯正是这样做,最终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其实,为人处事,需要的就是勇于做出取舍的气魄,能够先舍后得的魅力。磨练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难有高深的修养。做事要像拉千钧大弓一般,假如随便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功效。懂得取舍,使人思想深沉,涵养有素,胸怀豁达不轻狂,生活自然会举重若轻。
人生在世,可以取舍实乃一种智慧。因此,能够做到以下三点,人生自然也就自在许多。
(1)屏弃自我定位价值的旧观念
自我价值定位,实则对自己价值的估量,在另一层面上也是对于自己的禁锢,不要以事小而不为,人不能被自己定的标准所牵制。
(2)明晰自己的能力
清楚明白自己的能力,才能量力而行,不过多地强求自己,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做不了,自然也就有了一份悠然自得。
(3)做好自己的本分
不要“一次吃个饱”,先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再有步骤地做其他事情。正确的取舍是需要有智慧的,智慧是在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的。在得失的取舍上,应该看重智慧。
“做个有心计的人”
其实,生活完全可以自己把握。应该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但是也应该懂得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权利,凡事不能太强求,也不能贪多,在取舍间把握一种平衡,能舍能得,生活自然更加圆满。